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路径_曹劲松
成长中的我作文-齐鲁工业大学分数线
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曹劲松
摘要当前政府形象传播面临诸多现
实困境
,
比如能力困境
、
责任困境
、
接受困境
、<
br>道德困境和引导困
境等
,
产生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期待与现实的反差
、
宣传与交流的信息失衡及问责与担当的制度缺位等
。
破解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应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一确立服务公众的形象本位
,
二畅通对话交流的形象渠<
br>道
,
三巩固为民谋利的形象符号
,
四疏解舆论监督的形象批评
,
等等
。
关键词政府形象
;
传播困境
;
破解路径<
br>G2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63(2012)
06-0100-06
南京
210018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曹劲松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
、
研究员
当前
,
越来越多的地方
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
到基层社区
,
将工作重点转变为服务群众
,
重视
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
,
也开始重视政府形象的
塑造和传播
,
努力通过媒体传播
、
大型活动等各
种方式
,
塑造政府和官员亲民<
br>、
为民的良好形象
。
然而受到官员传播能力素养参差不齐
,
公
众对政
府要求越来越高
,
媒介传播环境日趋复杂等因素
的影响
,政府形象传播的主观诉求与实际效果之
间往往出现较大落差
。
这种现象的屡次出现
,
引
发了一些官员的抵触情绪
,
消解了他们的热情
,
使得传播的实施者也成为影响传播效果的潜在
负面因素
,
导致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
境成为一
种普遍性的客观存在
,
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政府形
象能否塑造
,
更是执政基础能否巩固
、
社会能否
和谐稳定的大局问题
。
只有从观念
、
机制和方法
入手
,
破解政府形象传播中的困境
,
才能有效提
升政府形象传播的效果
。
一
、
政府形象传播的
现实困境
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
不仅仅是通过媒体
的宣传报道
,<
br>更渗透在大量公共事务的处置应对
中
。
常规性的正面宣传
,
是
传统政府形象传播的
100
主要手段
,
也是政府和官员们所擅长的
。
但这种
手法只能保持人们对政府信息的知晓度
,
构成的
是政府形象的
一个侧面
。
公众对政府形象的主
来源于对政府的言行
、
政策
、
举措等各种要认知
,
表现的解读和评判
。
正是由于一些公共事务的
处置应对失当
,
造成政府形象传播的种种困境
。
1.
突发事
件处置中的能力困境
突发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重
要因素
。
突发事
件的处置
,
需要社会各个系统的
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
,
考验的是政府
应急反应
、
化解危机的机制和能力
。
面对突发事件
,
如果政
府决策正确
、
处置得当
,
有助于树立公众对政府
的信心,
对政府形象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近年来
,
由于生产安全
、
食品安全
、
环境安全等领
域的问题频发
,
人们的
关注度越来越高
,
成为影
响政府形象传播的主要负面因素
。
以食品安
全
为例
。2011
年
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
刑法
修正案
(
八
)》
明确规定
,
食品安全犯罪可判
死
刑
①
。
然而重典却没有起到预想的威慑作用
。
从
毒奶粉到毒餐盒
,
从
“
地沟油
”
到
“
瘦肉
精
”
等
,
再
“
染色馒头
”、“
回炉面包<
br>”、“
牛肉膏
”,
到食品安
全事件时有曝光
。
人们在
思考还有什么食品能
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吃的同时
,
自然也对政府防范
、
监督风险和危机
的能力提出质疑
。
食品
行业从原料采购
、
生产贮
10
多个政府部门都有藏到销售消费的环节很多,
管理权
,
但是因为在衔接和合力上有缺陷
,
导致
问题
层出不穷
。
不管是哪一个部门出了问题
,
公
众都会认为是政府执行能
力的问题
。
在现实生
活中
,
正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各类突发事件处
防范
、
监督等方面能力的缺失
,
导致次生灾害
置
、
不断
,
危及人们的生产生活
,
进而引发公众对政
府行政能力
的质疑和批评
。
2.
媒体危机应对中的责任困境
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
、
信息公开化和媒体市
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
因媒体集中关注而放大社
会影响的各类媒体事件发生频率加快
,
影响不断
升级
,
趋势有增无
减
。
事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
,
与政府和官员有关的议题更
是成为备
受关注和最有争议的热点
。
近年来
,
官员
“
雷
”、“
雷行
”,“
官二代
”
语
层出不穷炫富引
发人肉
搜索
,
官员微博开房丑闻被曝光
,
公务员
“
萝卜招
聘
”
花样繁多
,
类似事件不断发生
。
由于官
员的
媒介素养匮乏
,
导致一些看似微小的事件演变成
媒体事件
;由于官员的责任意识缺失
,
导致媒体
事件进而演变成为政府和官员的媒体危机。
当
官员被置于社会舆论的聚光灯下
,
任何辩解和推
脱都无济于
事
,
公众关心的是政府和官员是否具
有责任意识
、
担当意识
,
而这恰恰是一些官员所
缺乏的
。
以郭美美事件为例
。2011年
6
月
20
日
,
郭美美在微博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
br>,
并称
在网络上引起
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
,
轩然大
波
。
事件涉及中国红十字会
、
商业红会
、
中红博爱公司及相
关负责人
。
但是在事件发生
后
,
由于这些单位
、
公
司闪烁其词
、
回避责任
,
加
、
上之后中华慈善总会的
“
尚德诈捐门
”
中国青少
“
中非希望工程
”,
年
发展基金会的引发全社会对
中国红十字会的质疑狂潮
,
社会捐款数以及慈善
②
如果能够树立对公组织捐赠数额均出现锐减
。
3.
正面典型塑造中的接受困境
典型宣传是树立学习典范
、
引领社会风尚的
一种主要方式
。
雷锋
、
焦裕禄等先进典型
,
通过
持续不断的宣传推广
,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
行动的楷模
。
但是正面典型的立
,
宣传
只是手
还需要典型本身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
当前段
,
的一些典型宣
传
,
受众的接受度很低
,
主要是因
为存在模式化
、
概念化的问题
,
塑造人物形象往
“
高大全
”,
往
缺
乏个性特征
、
时代特点
,
使得正面
而不是有血有
典型成为需
要抬头仰望的星辰
,
肉
、
充满生活气息
、
可敬可亲可学的身
边好人
。
这种强化优点
、
弱化缺点的做法
,
常常使受众觉<
br>得自己与典型人物差距太大
,
失去学习的信心
、
。“
草鞋书记
”
动力杨善洲
,
为官
30
多年
,
始终廉<
br>洁奉公
,
把心血和热情全部用在工作上
;
而离休
后的
20
多年
,
他又用生命的余热把曾经尘土飞扬
的荒山变成了山清水秀的林场<
br>。
这样的典型
,
没有
但是所反映出来的热爱社会
、
热
心
什么惊天壮举
,
公益的精神风尚
,
正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
,
也更
容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
。
在人们思想观念
、
价值取
向和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
,
在传播媒介
选择媒介个性化的趋势下<
br>,
受众面对典型
多样化
、
时的接受态度
、
心理特征都
发生了变化
。
如果不解
决提升受众对正面典型的接受度问题
,
就很难
有效
弘扬典型精神价值
。
越是人为想让正面典型立的
高
,
越
不会得到受众的认同
。
只有立足群众身边的
好人推出典型
,
才能提高
公众的认可度
、
接受度
,
起
到实际的传播效果
。
4
.
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道德困境
在公众心目中
,
官员的形象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政府的形象
,
因此官员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
人们对政府形象的认知
。
当前
,
由于一些地方
、
一些领域的腐败案件频发
,
涉案官员级别越来越
高
,
贪污受贿金额越来越大
,
造成公众对反腐倡
廉工作效果失去信心
,
对官员道德状况非常担
忧
,
政府形象
自然也难以提升
。
清正廉洁
、
一心
为民的好官虽然不少
,<
br>但以权谋私
、
侵害百姓权
益的官员也屡见不鲜
。
再多清正廉洁
官员形象
都无法抵挡一两个官员的腐败案件被曝
的塑造
,
光所造成的冲击。
当人们发现一些官员在台上
101
众的责任意识
,
处置得当<
br>,
类似媒体事件可以避
免
,
媒体危机更是可以化解的
。
政府和官员越是
怕出现危机
、
承担责任
,
越是会引发危机
,
结果导
致应对媒体的危机已经成为常态
。
南京社会科学宣讲道德头头是道
,
在台下以权谋私
,
生活腐化
堕落
,
连基本的法律法规都不遵守
,
就会对官员
的道德水准整体失望
。文强案件
,
损害的是重庆
市和整个公安系统的形象
。
刘志军案件
,
损害的
是整个铁路系统的形象
。
越是唱高调的官员被
曝光
腐败问题
,
越会引发对反腐倡廉的反向道德
认知
。
官员是百姓的榜样
,
官德是社会道德的一
面镜子
。
官德的缺失
、
腐败
的蔓延
,
不仅损害政
府和官员的形象
,
动摇执政基础
,还会引起社会
道德水准滑坡
。
要提升社会道德水准
,
首先就要<
br>铲除腐败
、
立德修德
,
使官员成为百姓的良好楷
模
。
官德良好了
,
腐败减少了
,
社会道德水准也
会提升
,
政府形象才能树立起来
。
5.
网络舆论监督中的引导困境
网络等新
兴媒体的快速发展
,
使得普通大众
也具有了传播信息和发表言论的话语权
。<
br>每一个
网民都可以对自己所关心的各种话题
,
包括突发事
件
、
社会热点问题
、
政府决策
、
公众人物言行等等
,
自
由地传播信息
、
表达观点和交流意见
,
也因此催
生了网络舆论监督的
迅猛发展
。
网络舆论监督具
有成本低
、
公开性强
、
效率高的特点
,
将政府政策制
决策实施的全过程
,
以及官员的一切言
行都置订
、
③
式的全方
“
共景监狱
”
于公众的审视
之下
。
这种
2012
年第
6
期
官员的日常工作中<
br>。
党委宣传部门承担传播的
主要工作
,
但政府各个部门和所有公务人员
都有
塑造和传播政府形象的职责和义务
。
由于认知
理念上的差异
、<
br>做法路径上的失范和体制机制上
的缺失
,
导致了政府形象传播中存在诸多困境<
br>。
1.
期待与现实的价值反差
政府形象传播的重要前提是
,
传
播的主观诉
求必须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
也就是说
,
政府所要
“
塑造
”
传播的形象不是人为
出来的
,
而是客观存
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
要传播公开透明的形
在的
,
象
,
就不能总是向公众瞒报不报信息
;
要传播清
正廉洁的形象
,
就不能
出现官员腐败屡被曝光的
现象
;
要传播责任高效的形象
,
就不能总是
有相关
窗口单位被投诉的问题
。
但是在现
部门扯皮推诿
、
实
工作中
,
政府形象传播的期待与公众的现实价值
认同之间往往存在较大反差
,
造成公众的认知前提
缺失
。
一方面
,
在形象传播中
,
政府希望塑造积极
在具体工作中
,
政府却无法
正面的形象
;
另一方面
,
解决自身问题
,
服务公众需求
。
短时
期内公众可能
会接受政府人为塑造和传播的形象
,
一旦发现政府
传播的信息与
实际情况相背离
,
公众对政府形象的
认知会出现负面反弹
。
近年来被
媒体曝光的一些
贫困县地方政府
,
用国家下拨的扶贫救济款超标修
建办公楼和
市政广场
,
对外宣传是塑造政府形象
。
这样的做法
,
与公众
的意愿相违背
。
其结果是越华
丽的宣传
,
越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br>。
政府开展形
象传播
,
要以行立言
,
首先要以民为本
、
为民着想
,
真正为群众办实事
,
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br>,
确立
社会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
,
然后才能
“
推销<
br>”
政府
的理念
、
服务
、
影响
,
通过
形象传播来塑造
、
改善
、
提升政府形象
。
2.
宣传
与交流的信息失衡
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公共资源
,
包括公共信
息
。公众对于政府传播的第一需求是信息需求
,
其次是与政府进行沟通交流
,
希望政府更多听取
民意
、
了解民需
,
然后做出决策
。
但是政府传播
的惯性思维是考虑我想说什么
,
而不是公众想听
什么
。
政府形象传播也因此更重视宣传
,
而缺少
往往是选择性
交流
。
特别是在政府新闻发布中
,
地发布官员认为应该让公众知晓的信息
,而回避
位监督
,
使得各级政府和官员时刻都处于网络和社
会的关注之下<
br>。
对于舆论监督集中关注的负面热
点
、
政府诚信等问题
,一些部门和官员习惯于敷衍
了事
,
简单调查后就推出已经设定好的结论
,
以维
护政府形象的旗号引导舆论
,
实际上是在为了维护
个人官位、
部门利益进行辩解
。
这些问题是一种客
观存在
,
公众
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
不会轻易接受政
府和官员的解释和引导
。
越是主
观上想去引导舆
论
,
越是会在客观上引起舆论的反弹
。
政府如果不<
br>是从维护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去舆论引导
,
不仅苍
白无力
,
无
法实现预期的引导效果
,
而且会导致一
些小事酿成大事
,
有限责任变
成无限责任
,
工作陷
入被动
,
政府形象受到损害
。
二
、
政府形象传播困境的原因分析
政府形象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
,
既
需要通过
大量有目的的传播活动来进行
,
又体现在政府和
102
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
。
这种宣传意图
和信息需
求之间的隔阂
,
造成公众对政府形象认知路径受
阻
。
例如突发事件发生后
,
公众急于从政府的新
闻发布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
为防范和应对
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提供决策依据
。
但是政府
责任和
后果等信息作淡化处往往对事件原因
、
理
,
只是简单通报事件发生经过和现状
,
其结果
是
,
即使政府的工作中不存在偏差
,
但公
众无法
从公开的渠道获得足以形成正确政府形象的信
息
,
无法了解真实全面的
情况
,
甚至形成政府是
自然就无
因为某种意图而有意瞒报信息的误解
,
法对政府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
3.
问责与担当的制度缺位
在一些
食品质量
、
安全生产
、
公共设施等重大
事故中
,
越
来越多的官员遭遇问责
。
但是人们随后
被问责的官员们在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后
,
一发现
,
个接一个复出了
,
换了个岗位重新被任用
。如因黑
砖窑事件被撤职的临汾市洪洞县原副县长
,
安徽阜
阳劣质奶粉事件
后被问责的众官员
,
在西丰警察进
京拘传记者事件中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要人员
,
都
已悄然复出
。
被问责官员的复出
,
引起舆论哗然,
问责是否真正让这些官员承担了责任
?
人们质疑
这种所谓的问责
,
究竟是顺应民意还是糊弄民意
?
与中国的被问责官员复出成风相比
,韩国的问责来
得更加严厉
。1994
年
,
韩国汉城发生圣水大桥
倒
塌事故
,
汉城市长被问责
,
韩国总理引咎辞职
。
2010
年
9
月
,“
特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柳明桓因为
招<
br>”
女儿事件引咎辞职
。
对于官员的失职行为
,
如
就会
引发整个社会效仿官员无责任果不问责到底
,
也会造成人们对政府形象认知判断模
感的
后果
,
糊
。
但是现有的制度缺少完善的复出规则
,
官员复<
br>出的过程也没有体现对民众知情权
、
参与权
、
表达
权和监督权
的尊重
。
正当复出与不正当复出难以
公众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
,
对被
问责官员复
界定
,
出一概持质疑态度
,
这是导致政府问责信用危机的
根源所在
。
三
、
政府形象传播困境的破解路径
政府的公众形
象是由本位理念
、
行为传播和
认知评价构成的体系
,
可以通过符合实
际的形象管
理
、
公共传播的整体构建
、
公民理性的积极引导和
公共权力的有序回归来塑造和传播
。
困境之破解
,
关键在于政府形象传播中
立功立言立德立行
。
所
谓立功
,
是指以民为本
,
为
民服务
;
所谓立言
,
是指
与民交流
,
倾听民意;
所谓立德
,
是指彰显形象
,
树
立口碑
;所谓立行
,
是指实事求是
,
接受监督
。
1.
确
立服务公众的形象本位
正在被建设服务
政府本位的传统行政理念
,
型政府的现
代执政要求所代替
。
建设服务型政
府
,
是在公民本位
、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
,
把政
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
,
依法为公
众提供服务并
承担相应的责任
。
物价问题是老百姓非常关注
的热点
,
物价部门也因为消费指数上涨等问题逐
渐成为公众重点关注的政府职能部门之一
。目
前超过
95%
的商品和服务价格都放开了
,
价格在
市
场上形成
,
但因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
消费
者处于相对弱势
。
南京市的物价部门以前也向
市民公布价格信息
,
但传递信息主要还是单向
的
。
为更好地服务市民
,
南京市物价局推出
“
为<
br>民
e
价通
”
服务项目
,
他们的理念是
“不能为市民
。
主打的
“
价增加收入
,
却可以为市民减少
支出
”
比三家
”
信息服务
,
在全市百余家超市
、<
br>市场
、
商
药店中选择
800
多种民生商品价格
,每天通场
、
过报刊
、
电视
、
网站
、
微
博等媒体和社区公示栏向
,
全社会进行公示
,
为市民打造
“
价格地图
”
方便
“
择惠消费
”。
市物价局开通的
“
价格微博
”,
市民
让市民随时可以和专业价格监测人员互动
,
咨询
价格和发表建议
,
物价部门既提供了便民服务
,
,“
为民也拓宽了与市民的沟通渠道
。2011
年底
e
价通
”
项
目获得江苏
“
全省十佳优质服务品牌
”
称号
,
成为全国价格
系统唯一一家省级优质服务
④
这样的品牌契合了公众对于政府的职能
品牌
。<
br>要求
,
对于政府形象传播也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
用
。
因此,
政府形象传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
明确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
,
树立以
人为本理念
,
转变政府职能
,
强化服务意识
,
以服务公众作
为
执政的重要目的
,
以公众满意度为最高标准
,
不
断提高服
务质量
,
为社会提供日益丰富和优质的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
为公众
生活和参与社会经
济
、
政治
、
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
以实实
103
南京社会科学
在在地做好服务来树立政府形象
品牌
。
2.
畅通对话交流的形象渠道
社会的良性发展客观上要求信息平衡,
使社
会成员尽可能具有对称的公共信息
。
只有加强与
民众的互
动交流
,
才能消除政府及其官员与民众之
间的信息不对称
。
在执政为
民理念的指引下
,
各级
政府逐渐重视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民情
、
听取民
意
,
但是相对于数量庞大的基层民众而言
,
政府及其官
员与民众沟通
的渠道并不畅通
。
随着网络的发展
,
特别是微博等应用的出现
,为政府与民众的交流沟
通创造了便利条件
,
也为政府拓展形象传播渠道提
供了契机
。
有代表性的是国内公安系统的网络微
博群
。2011
年初
,
就有
500
多家公安微博已经通
过实名认证
,
是
第一个形成微博群聚力量的政府部
⑤
目前
,
门
。
在新浪微博
中
,
公安系统认证微博超过
2012
年第
6
期
包装
推介
,
而是要通过为民谋利的实际举措来传
播
。2011
年
11
月
,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面向社会重金征集机关品牌名称和形象标
志
,
希
望以此来提升系统形象和社会地位
。
这一举动
引起热
议
。
对群众而言
,
政府品牌名称和形象标
志设计得再华丽醒目
,
也只是悬挂在政府门口的
一个符号
,
难以走进百姓的心里
。只有真正做到
“
权为民所用
,,
利为民所谋
”
才能确立
和巩固政
府良好形象的认知符号
。
当前全国各地政府普
遍设立的
“1
2345
政府热线
”
服务平台
,
最早是在
江苏省镇江市建立
的
。
热线开通前
,
镇江很多部
门单独开通服务号码
,
纳入市政府网络的就有
24
个公开电话
,
群众很难记住和识别
。<
br>许多政府部
门的电话只是记录传递
,
不能当场解决问题
。
有<
br>些问题久拖无果
,
引起群众的不满
。2009
年
,
镇
江市将
24
个政府部门热线电话号码整合为一个
“12345
政府热
线
”,
号码
,
即向用户提供政府政策
信息咨询服务
。
热线开通以后
,
逐步纳入包括住
建
、
人社
、
教育
、
工商
、
公安
、
环保等
65
家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职能单位
。
目前热线
设立了十二条专线
,
可实现
7
天
24
小时不间断服
⑦
虽然只是一个电务
,
让老百姓表达诉求和建议
。
4000
个
,
所占比例最高
、
服务性最强
,
涵盖了从治
安
、
交警
、<
br>消防等在内的所有公安业务领域
,
实现了
从部委
、
省厅到县市
、
派出所
、
民警个人的纵向延
伸
,
构建出以省级公
安政务微博为龙头
、
以地市公
安政务微博为主干
、
以省市县三级公安
政务微博为
补充
,
机构微博与民警个人工作微博相互补充的特
色微博群
。
在应用方式上呈现出集群化
、
普及化
、
“
微多样化和规
范化的特点
,
从以信息发布为主的
博问政
”
走向利用微博实现社会服
务的
“
微博行
⑥
对于民众关注度高的突发事件
、。
政
”
热点问题和
话号码的整合
,
但折射出的是政府观念的巨大转
。“
12345
政府热线
”,
变不用多做包装和宣传
,
自
然就成
为政府为民办事
、
为民谋利的形象符号
。
在实际工作推进中
,
政府部门一定要克服不切实
好大喜功式的宣传模式
,
避免形象工程
、
政绩际
、
工程的建设模式
,
防止朝令夕改
、
反复折腾的决
策模式
。
要积极听取民生诉求和社情民意
,
了解
进一步强化
社会管理
广大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盼
,
要考虑是和公共服务职能
。
制定
各项政策举措
,
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
如何实现多数人的利益
最大
化
,
如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
,
让为民谋利成为现代政府的终极目
标
,
也成为政
府和官员的第一形象符号
。
4.
疏解舆论监督
的形象批评
对待舆论监督
,
不能简单地视为是给政府工
作挑错
,损害政府形象
,
更应该看到其积极一面
,
以闻过则喜的态度
,<
br>将监督作为改进工作的压力
和动力
。2011
年
3
月
,
南京因地铁施工需要
,
市
敏感内容
,
各地公安微博及时在
微博上与网民进行
沟通
,
有助于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
,
强化他们对
“
零距离
”
政府工作的认同感
。
政务微博提供的沟
通方式
,
有助于政府和民众在互动交流中增进信任
和了解
,
减少流言
和猜疑
。
政府应该重视利用微博
不断拓展和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
等新
兴传播手段
,
既主动及时发布信息
,
又让公众敢于
、
乐于参
与表
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
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
增进相互理解
,
完善政策举措
,
改进政府工管理
,
作
,
构建和谐
关系
,
以此来塑造公开透明的政府
形象
。
3.
巩固为民谋利
的形象符号
任何的形象传播都是以内涵的确立为基础
的
,
没有内在支撑的外在
符号
,
必然是没有任何
说服力的
。
政府形象的塑造
,
不能依靠公司化的
104
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政府
决定将长江路
、
太平北路等地铁沿线数个站
点旁的梧桐树迁至别处
。
由此引发了一场由市
民自发组织
、
多位知名人士通过微博声援的
“
拯
救南京梧桐树
”
活动
,
将南京推到了舆论的风口
浪尖
。
对待民间的不同声音
,
政府没有简单粗暴
地压制或回避
。
首先是通过邀请媒体参加分管
副市长的现场办公会
、
举办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告
知公众
,
政府非常重视南京的古树绿化及其他人
文遗产保护
,
此次
受到地铁施工影响的树木是移
植而不是砍伐
;
其次是广邀专家
、
代表
委员
、
媒体
和普通市民
,
参与
“
移树
”<
br>的决策
。
更重要的是
,
,
以此为契机
,
南京
建立了
“
绿评制度
”
对重大工
程项目的绿化保护进行把关
,
使之和环评
、
安评
、
能评等指标一样成为城市重大工程实施前的一<
br>个重要先行条件
。
南京市政府与民间的互动
,
为
城市公共管理
和政府形象传播提供了一个范
⑧
对待舆论监督
,
本
。
不能回
避民意
、
压制舆论
,
而
立足事实是要在第一时间予以重视并与之互动
,
对舆论进行引导
,
寻求政府推进工作与尊重民意
的共赢
。
同时
,
政府主动接受监督
,
发现问题及
时纠正
,<
br>还能显示出政府心胸宽广
、
敢于担当
,
有
助于正面传播政府形
象
。
注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
八
)
全文
》,http:npc.peo-
①
ple.com.cnGB14
010445.html。
《
红十字会陷信任危机
》,http:news.
②详见凤凰网专题报道
ifeng.comsocietyspecialguomeimei。
:《
媒体变革
:
从
“
全景监狱
”“
共景监狱”》,《
人民③喻国明到
2009
年第
16
期
。
论坛
》
:《
市物价局
“
为民
e
价通
”》
,《
南④邹伟获评省优质服务品牌
2011
年
11
月
18<
br>日
。
京日报
》
:《500
多家公安微博通过实名认证形成群聚
力量
》,
⑤陈汉辞
《
第一财经日报
》2011
年
1
月
10
日
。
:《
从
“
微博问政
”
”》,《
中国经济时报
》
⑥陈彤到
“
微博行政
2012年
2
月
3
日
。
《
揭秘
“12345<
br>政府热线
”,ht-
⑦发源地镇江整合号码初衷
》
tp:news.i
txinwen.comcommunicationinland2011
.html。
:《
树与路可得兼梧桐风波催生南京
“
绿评制度
”》,
⑧王海平
2011
年
3
月
22
日
。《21
世纪经济报道》
〔
责任编辑
:
御风
〕
TheRealisticPr
edicamentofGovernmentImage
DisseminationandItsC
rackedPath
CaoJinsong
Abstract:Thecurrentgov
ernmentimagecommunicationarefacingmanypracticaldif
ficulties,
suchasability,responsibility,accepta
ncetrouble,moraldilemmaandguidedifficultyandetc.Th
e
mainreasonofproducingthesedifficultiesarethec
ontrastofexpectationandreality,theinformation
i
mbalanceofpropagandaandexchange,andthesystematicab
senceofaccountabilityandresponsi-
bilityandetc.
Crackthedilemmaofgovernmentimagespreadshoulddofrom
thefollowingseveral
aspects:One,toestablishthei
mageofthepublicservicestandard;Second,setasmoothco
mmuni-
cationimagechannel;Three,consolidatetheb
enefitofimagesymbolsforthepeople;Four,toease
th
e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imagecriticism,andsoon.
Keywords:thegovernmentimage;communicationprobl
em;crackedpath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