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道德底线的思考——以食品安全为例
孙子兵法全文-专利转让合同
南方论刊・2012年第10期 工作研究
关于社会道德底线的思考
以食品
安全为例
杨一鸣
(广东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食品安全,牵动
着国人神经,国人思考公共诚信危机,既是自身维权意识的强化,也是关于社会道德
底线的深层次的思
考。本文将以食品安全为引子,剖析其成因以及表现,并结合危机公关下社会、政府、群众三方
对于底
线的思考,探究新形势下强化公共诚信长效机制的合理方向与及路径。
【关键词】道德底线;食品安全
;社会诚信
近来,食品安全问题着实又“火”了一把,其中的
民的物质精神生活,人们生活
质量得到空前的提高,但
原因相信可以从见诸报端的报道中窥见一二,经济愈发
伴随而来的
却不是精神层面的境界提升。或许有人会
展,问题暴露得就越明显,国人关于食品安全底线的思 说,
你这样说是厚古薄今,不切实际,但我要说的是,
考,仍在继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隐患的忧虑仍在
增
我宁肯设想境遇万般的恶劣,也不愿丧失作为一个人最
加。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人们更加强调生活质 基本的标准评判与批判反思能力,而这在我看来,是
量, “衣食住行”却俨然
几座大山横亘在消费者面前。 当下中国人最缺的,而且反映在社会的不同领域。食品
与取得的发展成
果相比,消费者对基本生活保障质量的 安全知识其中一部分,但谁又能保证它不是引发其它问
知情权
却无法得到制度的保证,如果连这个基本的条件
题的诱因?当下食品安全问题,不是“危机公关”就能
都无法满足,就更谈不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窃以
一
言概之的,不追本溯源,
“皮鞋果冻”或许是食品行
为,对于社会道德底线的思考,或许可以从对形形色色 业的最后一个,但
绝不是现行制度下的最后一个。危机
的社会现象的深度剖析中归结出问题的症结,也能为更
公关,更多情况下是欲盖弥彰,信息的不对称,为公众
好地解决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与合理佐证。本文拟
对道德 情感宣泄的极端化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温床,而基于这个
底线这个问题谈谈笔者管见。
情况进行的危机公关,理不直气不壮,闪烁其词,只会
首先,要合理评判事物的好坏,必须有标准与
参照 加深公众对企业与政府的猜疑,而猜疑产生不信任,个
系,而对于无法量化的主观感受,诸如功
利主义所提及 别企业的行为就很有可能演化成全行业的信任危机。在
的喜恶、快乐与痛苦,我们参照
的则是带有先验性质的 当今高度社会化的时代, “蝴蝶效应”就会有发生的条
群体性的社会共识。
取其两个极端,上不封顶,下有底 件,全社会的诚信体系也将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
线,与之相
对应的则是赞誉与质疑。前者,我们称之为 应面前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而当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隔
信
誉,而后者我们称之为无良。从群体中抽象出来的情 阂因个案而被放大,再次弥合就会面临着矛盾的积聚、 <
br>感表象,往往是极端的,矛盾的。而众所周知,矛盾是 加深,那么,当考验再次不期而至,修复代价与成
本就
在对立中转化的,所以不存在极端的对与错,在事物发 会在矛盾的累积作用下大大增加。如此循
环,当超过社
展的不同阶段中,可变的考量标准,是综合评价的掣 会系统内部力量整合的弹性限度,
社会内部力量的斥力
肘。然而,我们在讨论上述问题时,一个前提是阶段 就会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发
生作用。而我们面临诚信危
的评价标准与阶段性发展状况基本相符,而倘若连这个 机时,公众与政府
脆弱的互信将把社会底线最后一块遮
前提都无法满足,截然的对立就很有可能会发生,并呈
羞布扯掉,那么,试问,当赤裸裸的利益循环链条在公
现出不可逆性,全面考察的话,系统的律令就会
失去对
众面前显露无遗,我们的公信何在?
于系统整合的作用和功能,并成为诱发系统全面
崩溃的
“皮鞋果冻”的缘起,是央视主持人微博的一句
内因,难以通过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
很好的解决问题的
话,而其反响却是一浪高过一浪,网民们既有对企业商
效果。
家的痛斥,又包含对主持人命运的无限关注。在我看
而我们面临的情况正是如此。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
来,“皮鞋果冻”是个案,但公众敏感的神经被再次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