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温柔似野鬼°
803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00: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养组词-大驾

转载
什么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唯心论的命运说、先验论的天才说、机械论的机会说,什么“天生就是当官的料”、“注定就是发财的命”,等等。这些只看一点、不及其余的说法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如果自己这样说,那是自我麻醉;如果对别人这样说,那会误导别人。

什么是竞争?《辞典》解释:“竞争就是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只要存在竞争,胜负就是竞争主体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事。既然内因是决定的因素,所以构成个体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应该存在于自身而不在他人。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应该包括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目标动力。

首先是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离开学校走进社会以后的继续学习能力,包括如何安排学习时间、采用什么学习方法、选择什么学习内容、尤其是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如今的市场经济,是伴随知识经济同时发展变化的。这就毫无疑问毫无悬念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凭借刻苦的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技能专业水平不断更新不断提高就成了在竞争中获胜的基本前提和主要途径。科学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一个人的体能、技能、智能对社会财富的贡献率分别为1:10:100。即一个仅有体能而没有技能、智能的人与一个既有体能又有技能得人相比对社会贡献率的差距为10倍,再与一个体能技能智能兼备的人相比对社会贡献率的差距则是100倍。据世界银行测算,投资于物资的资本,平均回报率为110%;投资于金融的资本,平均回报率为120%;投资于人才开发的资本,其回报率为150%以上。正因为如此,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千方百计地抢占人才、科技、知识的制高点。同样,对个人来说,年青时进学校的学习是基础教育,走进社会参加工作以后的学习是继续教育。在基础教育不断进步日趋普及的今天,继续教育即毕业以后的学习就成了竞争要素之中的关键。一方面是因为毕业以后所学专业已有一部分不适用或因为专业不对口而用不上,更重要的是知识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更新快发展变化快,“三天不学习,就可能出问题”。近些年信息产业的技术更新率每年一般都在20%以上。不要说新知识新技术发展变化快,就连社会上流行的新鲜词都让人感到眼花缭乱。因此,只要面对竞争,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论你多大年龄,坚持继续学习,及时掌握现代理论科技文化知识,尤其是时刻关注本行业的前沿理论,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具备获胜的基本条件,否则只能打着白旗败下阵来。


其次是实践能力。就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干事能力、就是已确定任务的完成能力、以规划目标的实现能力,也就是俗话说的真功夫、真本事。

知识就是力量,但这个力量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来,才能体现它的作用;这个力量只有在现实竞争中获胜,才能证明是超越他人的力量;这个力量也只有在实际竞争中获得检验的基础上继续升华为新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去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保证一个人在竞争大潮中不断地获胜。有些人书读了不少,但不善于应用在工作和科研的实践中,学而不用,束之高阁,这样的人只能算作“两脚书橱”。有些人也能坚持学习,却不善于在实践当中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总结提高,所以在小胜之后亦难再有大胜。还有些人会满足于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成就而不愿继续地努力学习大胆实践,最终的结果也必然是由于自己的停滞不前而给别人留下了赶超机会。从理论到实践,再到新的理论新的实践,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才是一个人核心竞争力提高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总是体现在一个动态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当中。可以说,没有一成不变的竞争力。

其三是创新能力。就是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学习和实践活动也是永无止境的。任何一个人的学习实践活动都不应该是过去的简单重复,而是应该永远站在新的起点上,与时俱进,与时偕行。《诗经》说,“其命维新”。汤之盘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现实社会的竞争当中,创新就是制胜的法宝。那么,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要突破已有的常规、突破原来的框子。这就需要在学习和实践当中不断地解放思想。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一要靠有胆识,要敢于突破,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二要靠有魄力,要敢于怀疑,善于提出问题;三要靠振奋精神,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永远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四要靠讲科学,要尊重客观规律,做到实事求是。所以,踏上一条创新之路,就要不断地反对裹足不前的保守主义、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懒字当头的享乐主义、主观臆断的唯心主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目标动力。就是一个人所选择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动力源。

仅用10年时间跻身于法国50富翁之列的媒体大亨巴拉昂,1998年逝世时的遗嘱规定,把他的4.6亿法郎
的股份捐给医院,另外留下100万法郎要奖给揭开贫穷之谜的人。谁能答对“穷人最缺的是什么?”就拿走这100万。在45861封回信的答案中,只有叫蒂勒的小姑娘答对了巴拉昂预设的答案:“穷人最缺的是野心”,即奋斗目标。这个故事说明,奋斗目标是一个人学习、实践、创新等等努力的“发动机”。没有目标,就没有源源不竭的动力。即使学了、做了,也可能是凭借一时的冲动。赢了很容易骄傲自满而停滞不前,输了自然会萎靡不振而一蹶不起。美国耶鲁大学做过这样的调查。让学生回答是否有奋斗目标?如果有,是否曾写了下来?回答有的占10%,写明白的确定的占4%。20年之后的事实验证,写明白了自己奋斗目标的人,工作和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其余的人,这4%的人的个人财富超过了另外96%的人的总和。这个调查足以说明目标动力在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中占有决定性的位置。有的人从来都没给自己定下一个奋斗目标,所以只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最终也很难唱出自己的歌。有的人因为理想信念是动摇的,所以目标也是不牢靠的,因而容易见异思迁甚至“轻于去就”。真要发挥目标动力的作用,就必须使自己的奋斗目标建立在正确的理想信念之上,这样才能做到矢志不移,这样才能像郭沫若的一幅名联所写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选定一个正确的符合自身条件的奋斗目标,然后埋下头来不断地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勇于创新,这就构成了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以竞争求生存、以竞争求发展是当今社会的普遍法则。所以,努力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每个人的首要任务。

要记住,人生的幸福体现在追求的过程中,亦即参与竞争的奋斗中。因为“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moisture是什么意思-搀扶的拼音


努力的例子-点题是什么意思


is曲线推导-茑怎么读


绝对零度是多少度-舒缓的近义词


海晏河清的意思-令堂


势成语-峥嵘岁月的意思


形容湖的词语-捻怎么读


allows-掠过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