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部字所蕴含的古代文化阐释__二_饭食种类_11_25

巡山小妖精
936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01: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三角形的重心-云蒸

之曰锁。”
我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烹饪王国”,这是因为我国的烹饪技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
史,烹饪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技艺,这种技艺从食物的初加工,一直到成为
可口的美撰,每一个环节都显示这我国古代的饮食文明,古代的烹饪技艺精湛,源远流长,
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饭食种类
我国自进入农业社会后,就以粮食作物为主,所以自周秦以来,诗文中关于粮食的记
述很多。粮食作物中,古代有五谷、六谷之说,五谷指黍、翟、麦、藏、麻,六谷再加上
稻。由这些粮食做成的食品种类繁多。《周礼·内则》将饮食分为饭、膳、羞、饮四个主
要部分。饭有:黍、翟、稻、粱等;膳有:牛脍、羊炙、锥兔等;饮有:重醒、清糟、酱、
水、酒等;羞有:模、饵、粉、拖。《周礼·天官》所记载膳夫的职责,也是“掌王之食,
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lz】
这四部分简言之,就是饭(主食)、菜肴(副食)和饮料。
以饭为主食的饮食结构,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确立,至今未变。《论语·乡党》中有关
饮食搭配的话:“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宋代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说:“食以五谷
为主,故不以肉胜食气。”就是说人们不要使吃肉的量超过吃饭的量,古人对饭食非常重
视,这在食部字中也有反映。《说文》:“食,一米也,从自止声。或说:止自也。凡食之
属皆从食。”段注:“止,集也,集众米而成食也。自者,谷之馨香也。”林义光《文源》:
,’(吴王姬鼎)从血倒扣在自上,自荐熟物器也。象食之形。”食部字中有一些字的释义统
称为食、饭食,分别有:膺、镰、铜、褪、绿、撇、凯、始、甥、馥、馆、钵、娥、钞、
汽等。
膺,食。《宋本玉篇》:“膺,膺食也,出《异字苑》。”按:《改并四声篇海·食部》引同,
《康熙字典》释义“食也。”《集韵·戈韵》:“膺,食也。”
镰,食。《类篇食部》:“薛,眉波切,食也。”《康熙字典》引《集韵·戈韵》:“镰与
膺同,膺,食也,或从靡。”
铜,食。《宋本玉篇》:“食同,徒红切,食也。”
腿,食。《宋本玉篇》:“褪,食也。”《广韵》:“翅,古卧切。”
绿,食。《宋本玉篇》:“绿,力谷切,食也。”
戳,食。《宋本玉篇》:“撇,昨结切,食也。”《字汇·食部》:“绒,同撇。”《集韵·屑
韵》:“徽,食也。”
凯,食。《宋本玉篇》:“凯,而勇切,食也。”
始,食。《类篇·食部》:“始,千刚切,食也。”《正字通·食部》:“始,糖字之伪,
旧注音仓,食也,与臆义同。

甥,食。《类篇·食部》:“崛,食雨,尹谏切,食也。”《康熙字典》:“镌,或省作蛹。”
馥,食。《类篇·食部》:“馥,方六切,食也。”馆,食。《类篇·食部》:“馆,古外切,食也。”《正字通·食部》:“馆,一说脍,《集
韵》作绘,俗作馆。”
钵,粗食。《类篇·食部》:“钵,部本切,粗食。”
娥,硬食。《类篇·食部》:“娥,巨两切,硬食。”
汽,赠送人的粮食。《宋本玉篇》:“汽,虚气切,馈铜也。”《说文·米部》:“氧,馈
客当米也,饯,氧或从食。”段注:“聘礼杀曰奢,生曰汽,饯有牛羊家黍粱稻翟禾薪色等。
不言牛羊家者以其字从米也。言色米不言禾者,举当米可以该禾也。《经典》谓生物曰汽。
《论语》:‘告朔之汽羊。”,可见,汽是指未经加工的生食。《仪礼·聘礼》:“凡汽大夫黍
粱翟筐五解。”《国语·周语中》:“凛人献汽。”《北史·王褒传》:“常从容上席,资汽甚厚。”
撰,饭食。《宋本玉篇》:“撰,士卷切,饭食也,同纂。”《广韵·潜韵》:“撰,盘撰。”
《仪礼·燕礼》:“膳宰具官撰于寝东。”唐·李白《将进酒》:“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
醉不愿醒。”《儒林外传》(第二回):“今日先生为什么不进肴撰?”
蜷,撰。《宋本玉篇》:“蜷,居恋切,撰也。”《类篇·食部》:“蜷,古倦切,撰也。”
又指一种卷筒状的食物,清·蒲松龄《日用俗字·饮食》:“蜷子擦攘留客饱。”
鳝,同膳。《宋本玉篇》:“鳝,时战切,食也,与膳同。”《类篇·食部》:“膳,时战
切,具食也,厄人和味必嘉善,故从善。”《正字通·食部》:“鳝,同膳。”《东观汉记·崔
媛列传》:“爱士好宾客,盛修般鳝。”宋·苏轼《题鲁公放生池碑》:“问安侍鳝,不改家
人礼。”
辣,鼎中的食物,因泛指佳肴美味。《宋本玉篇》:“辣,思谷切,鼎实也。”《说文·弼
部》:“警,鼎实,陈留谓键为弩。从弼速声。”《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棘。”孔
颖达疏:“辣,掺也,八珍之膳,鼎之实也。”《康熙字典》引《周礼·天官·酷人》:“掺
食注:掺食菜辣蒸。疏:若今煮菜谓之蒸菜也。”唐·梁肃《盐池记》:“羹棘调膳,贤人
之入用也。”宋·梅尧臣《就野人买兔》:“剩付钱刀买危辣,不须缘径更求蹄。”明·张四
维《双烈记·家庆》:“奇珍异味天危兢,饭须知恩可报,君恩似海深难掬。”
镬,同羞,精美的食品。《类篇·食部》:“谨,思留切,进献也,一曰致滋味为羞,
或从食。”镬可指精美的食品,如珍诺《康熙字典》:“慌,《字汇》:‘膳也,。”宋·佚名(()公
园春》:“助当年
太液,调鼎和镬。”明·王廷呐《三祝记·附权》:“泡分禁膏诺,舞荡霓
裳袖。”《聊斋志异·仙人岛》:“酒既行,珍肴杂错,入口甘芳,并异常谨。”
食,甲骨文做j史一,下面是“篡”的象形字,篡是古人盛黍、粟、稻、粮等主食的器
具。上面像一个盖子,用来保温。“食”的产生表明人类饮食己经进入熟食阶段。汤可敬
《说文解字今释》:“食,聚集的米。”可见“食”作名词用是一种特指,指用黍、粟、稻、
粮等做成的饭食,后来泛指一切食物。字书中就有表示熟食的名称,例如:
瞥,熟食。《说文》:“瞥,熟食也。从食潍声。”段注:“奢,已熟可食者也。”邵瑛《群
经正字》:“暨,今经典作膺。”《诗经·小雅·瓢叶序》:“虽有牲牢奢汽,不肯用也。”郑
玄笺::“熟曰娶,生日汽。”《玉篇》、《类篇》均收“警”字,释义从《说文》。《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奢。”毛传:“熟食曰警。”《汉书·杜周传》:“亲二宫
之奢膳,致晨昏之定省。”颜师古注:“熟食曰奢,具食曰膳。”明·刘基《郁离子·千里
马》:“子之娶胡矣,弗可食矣。”
飨,熟食。《康熙字典·食部》:“飨,熟食也。从食夕声。”《诗经.小雅·大东》:“有
朦篡飨。”毛传:“飨,熟食,谓黍翟也。”《六书故·工事四》:“飨,夕食也。古者夕则
饺朝食之徐,故熟食曰飨。”段注:“飨,《小雅》传曰:‘熟食曰奢,。《魏风》传曰:‘熟
食曰飨,。然则奢飨皆谓熟食,分别之,则谓朝食夕食。”《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四
年》:“朝府大吏,或自挚壶飨以入宫寺。”胡三省注:“熟食曰飨。”
饺,熟食。《说文》新附字,《宋本玉篇》:“饺,子殉切,熟食也。”《广雅·释器》:“熟
食谓之饺要。”王念孙疏证:“俊,读若飨,熟食也。飨、饺古通用。”
翻,熟食。《宋本玉篇》:“食泌,奴倒切,熟食也。”
妞,杂揉的饭食。《说文》:“钮,杂饭也。从食丑声。”段注:“妞,今揉杂之蹂字也。”
《原本玉篇》:又写作“粗”。《集韵·肴韵》:“妞,杂饭也,或从柔,写作蹂。”
耀,饭食。《宋本玉篇》:“耀,素回切,饭也。”《类篇·食部》:“耀,苏回切,饭也。”
钮,乌饭。《正字通·食部》:“翅,乌饭也,一曰青精饭。”《康熙字典》:“靓,《本草》:
‘太极真人有青精干食翅饭法,即今乌饭也’。”
撒,撒饭。《宋本玉篇》:“撒,先但切,撒饭。”即用糯米煮后煎干制成。《急就章》(第
二章):“枣杏瓜棣撒怡锡。”颜师古注:“撒之言散也,熬稻米饭使发散也。古谓之张皇,
亦目其开张而大也。”

作物品种的丰富多样,带来了成品食物的花样繁多。食部字包罗了不同层次、不同
类别、不同性质的食物,我们按照字义做出大致分类:粥食类、羹食类、干食类、饼食类
等等。
1.粥食
粥的种类很多,五谷均可煮粥,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列出各种粥四十八种,其中有
不少沿传至今,如:糯米粥、赤小豆粥、绿豆粥、茵仁粥、莲子粥、百合粥。古人的粥食
比现在分类更为详细,因稀稠不同或成分不同而名称各异。粥是纯粮食做的,一般不带肉。
《说文·弼部》:“胃,键也,从弼米声。”《尔雅·释言》:“弩,糜也。”从字形可以看出
粥的原料主要是稻米、粟米等。
粥不仅是人们的日常食品,还形成了一种节日食品—腊八粥。腊八节(农历十二月
初八)为祭祀百神之日,腊八粥最初是在寺院做完佛会后送与门徒的,后来成为民间祭祀
祖先的节日,腊八粥也随之广泛流传。唐代已经有吃腊八粥的风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lls]民间吃腊八粥时,还增加了庆贺
五谷丰登、驱逐鬼邪瘟疫的寓意。明清时期,宫廷、官府也做腊八粥,《明宫室》有:“初
八日,吃腊八粥”ll’1的记述。明代将腊八节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无论朝廷官绅,抑或民
间士庶,都有吃腊八粥的风俗。《燕都游览志》曰:“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民间亦作腊八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ls]清·光绪(()l项天府志》:“腊八粥,一名八宝粥,
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宫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善焉。其粥用粳米杂果品和糖煮
制。民间家家都煮,或互相馈赠。”1101直到目前,我国民间仍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字书中
有许多表示粥类的名称,例如:
擅,稠粥。《说文》:“擅,糜也,从食宜声。周谓之檀,宋谓之糊。”段注:“糜,掺
也;掺,以米和羹也。”《广韵·先韵》:“擅,厚粥也。”《礼记·檀弓上》:“擅粥之食。”
孔颖达疏:“厚曰擅,稀曰粥。”
锚,擅名。《类篇·食部》:“瑙,庄持切,擅名。”
鞠,稠粥。《宋本玉篇》、《类篇》皆引《广雅·释器》:“鞠,擅也。”即厚粥。
蝴,擅名。《尔雅·释言》:“蝴,擅也。”郭璞注:“蝴,糜也。”邢昌疏:“蝴、
擅、弩、糜,相类之物,稠者曰糜,淖者曰弩,蝴、擅是其别名。”《左传·隐公十一年}):
“蝴其口于四方。注:蝴,弩也。”
锢,同“蝴”,稠粥。《类篇·食部》:“锢,洪孤切,键也。”《集韵·模韵》:“餐,
或作锢,通作蝴。”又《集韵·莫韵》:“锢,擅也。”
键,粥也。《宋本玉篇》:“记言切,粥也。又写作钎”
《原本玉篇》:“《说文》为胃
字也,粥也。”《说文·弼部》:“瓷,键也。”“弼,象熟饪五味气出也,凡弼之属皆从粥。”
说明键是熟食。
既。也称为酪酥。《宋本玉篇》:“食氏,食氏蝴也。”也作“醒酮”,酪酥。唐·玄应《一
切经音义》(卷七)引《通俗文》:“酪酥谓之既蝴。”《骄雅·释服食》:“食氏糊,醒酮,美
酥也。”魏茂林训纂:“似六朝时即以抵蝴为醒酮,相沿己久。”
膺,同糜,稠粥。《类篇·食部》:“膺,掺也,一说黄帝初教作膺,或作糜,食也。”
《集韵·支韵》:“糜,《说文》:‘掺也’或作膺。”糜,是粥的一种,主要原料是谷米,《说
文》以“掺”解之,意思是这种粥可以掺上羹来食用,所以里面有肉,也可以掺上菜来食
用,叫做“樟’,。刘熙《释名》:“糜,煮米使糜烂也。”可见糜与粥的区别在于,糜是煮好
后粮米已不成粒儿而成糊状,同时可以掺上肉汁或菜汁来食用。
镯,粥。《宋本玉篇》、《类篇》皆为:“粥也。”
徘,麦粥。《说文》:“昨,楚人相渴食麦曰昨。从食乍声。”《方言》(卷一):“餐、昨,
食也。陈楚之内相渴而食麦擅,谓之餐,楚曰昨。凡陈楚之郊,南楚之外相渴而飨,或曰
昨,或曰食占。”
钻,麦粥。《说文》:“食占,相渴食麦也,从食占声。”《广雅·释话二》:“食占,食也。”
《广韵·盐韵》:“食占,南楚呼食麦粥。”
镜,婿蹬,麦饭。《说文》:“婿,秦人谓相渴而食麦曰镜照。”“镜,婿镜也。”《方言》
(卷一):“秦晋之际,河阴之间曰婿照,此秦语也。”《广雅·释话二》:“儡照,食麦也。”
磺,糜也。《类篇》:“麟,胡光切,糜也。”《集韵·唐韵》:“麟,糜也。”一说同“蝗”,
《正字通·食部》:“麟,俗健字。”霹,粥也。《康熙字典》:“霹,粥也。《正字通》:‘奸(从食)字之伪’。”《龙盒手鉴·食
部》:“解,键(从食)的俗字。”
鼻,粥也。《康熙字典》引《字汇·食部)):“鼻,粥也。”《改并四声篇海·食部》引
《类篇》:“鼻,镯也。”《类篇·食部》:“镯,粥也。”
施,《康熙字典》(补遗)收“施”字,是指用油和稻米粉制成的粥状食品。《字汇补·食
部》:“施,膏屠类。”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类·求雨求晴汉文》:引《春秋繁露·求
雨》:“祭之以母施。”注:“礼八珍淳母,煎酿和黍,于沃之以膏者,出《周礼》。”《新唐
书·礼乐志二》:“中祀之篷无粮饵,粉餐,豆无施食、掺食。”《聊斋志异·聂小倩》:“女
初来未尝食饮,半年渐吸稀施。”
先秦时,粥俗称为“施”或作酗,《礼记内则》:“酗……唯
所欲。”郑玄注:“酗,粥
也。”《周礼内则》正义:“即为粥,粥是薄者,则擅为厚者。”它们都是将稻米、粟米脱壳
后煮制成的,既好吃有易消化。
飨,掺也。《宋本玉篇》:“飨,力拾切,掺也。”《说文·米部》:“粒,粮也。飨,古
文粒。”“格,以米和羹也。”《类篇·食部》:“飨,力入切,粗也。”
餐,与浆同。《康熙字典》引《字汇补·食部》:“餐,与浆同,豁同餐。”《庄子·列
御寇》:“吾尝食于十浆,而五餐先馈。”陆德明释文:“餐,本亦同浆,司马云:‘餐,读
曰浆,十家并卖浆也’。”
2.羹食
羹,古文作“蔫”,《说文·弼部》:“餐,五味和餐也。从弼从羔。羹,小篆从羔从美。”
从字形中可以看出,羹是离不开肉的,羊是肉食中的主膳,又是美味的象征。羹在古代一
般是指以五味烹制而成的肉汁,有时也放一点蔬菜以调味,但不是主原料。羹的名目众多,
随着肉食种类的不同而各异。
《尔雅》中有:“肉谓之羹”的说法,羹主要是用肉制成的,有时还可以加一些谷物,
郑玄《礼记·内则》注:“凡羹齐适五味之和,米屑之掺。”普通人家如要食羹,多用黎、
寥、芹、葵等菜来代替肉食,《韩非子》有:“砺集之食,黎蕾之羹。”从贵族到平民都可
以食羹,只不过类型不同,《礼记·王制》:“羹食自诸侯以下至于庶人无等。”羹成了一种
大众化的食品。黄金贵在《古代文化词语考论》中指出:“羹通常有三类:大(音太)羹、
肉羹、菜羹。”llv]具体说来,一是用于祭祀,烹而不调的大羹,即今天所说的白永肉。《左
传·桓公二年》:“大羹不致。”杜预注:“大羹,肉汁,不致和味。”二是肉羹,凡是可食
用的牲鲜之肉皆可以做羹。三是菜羹,多为贫者所食。《后汉书·崔媛传》:“居家蔬食菜
羹而已。”食部字中也有表示羹类的食品。例如:
修,肉或菜与米粉和匀后做成的熟食。《宋本玉篇》:“静,羹掺也。”《类篇》或作掺,
《说文·米部》:“粗,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从米甚声;掺,古文粗从参。”段注:“古
之羹必和以米。((j以己·内则》注曰:‘凡羹齐宜五味之和,米屑之掺。’今南人俗语曰:
米穆饭。穆谓熟食者也。”《周礼·天官·酿人》:“羞边之食,穆食。”据郑玄注,掺食是稻米占2/3,肉1/3。肉中牛羊泵肉又各占1/3。《墨子·非儒下》:“孔某穷于蔡陈之间,
黎羹不粮。”是说孔子在陈绝粮之事,因无米作粥饭,只能食菜羹果腹。
族,羹和饭。《康熙字典》引《字汇补》:“麟,子旦切,羹和饭也。”《龙盒手鉴·食
部》:“麟,瞪的俗字”
银,羹类食物。《康熙字典》:“食
良,羹也。”《正字通·食部》:“娘,羹也。按:羹本
音庚,俗因《左传》地名不羹音郎,《楚辞》读羹如郎,臆造娘字,羹实无娘名。”
臀,肉羹。《康熙字典》引《字汇补》:“呼各切。”《龙皂手鉴·食部》:“臀、健,正
作腥,羹腹。”《篇海类编·食货类·食部》:“健,羹腹,与臀同。”
罐,羹罐。《康熙字典》引《字汇》:“雏,黑各切,羹健。”《龙完手鉴·食部》:“锥,
正作腥,羹腥。”《正字通·食部》:“健,俗腥字。”
餐,肉羹。《龙完手鉴·食部》:“餐,同健。”《字汇补·食部》:“餐,羹腹也”《篇海》:
“餐,羹腥。”
梢,肉羹。《康熙字典》引《正字通·食部》:“催,俗胖字。”《说文·肉部》:“胰,
脸也,从肉禽声。”“腌,肉羹也。”
3.干食
在古代,人们常常食用一种快捷的速食品,即将米、麦等作物原料晒干或炒熟后捣粉
制成的干食,比如粮、精。粮,《说文·米部》:“模,熬米麦也,从米臭声。”因米麦火干
后有香味,故从臭声。许嘉璐指出:“粮,是炒熟的米麦等谷物,类似现在的炒米、炒豆、
炒玉米等。炒熟后再春或碾成粉也叫槟。”[l8]精,《说文·米部》:“精,干也。”段玉裁认
为各本夺“饭”字,依据李贤《后汉书·明帝记》注、《魄嚣传》注、李善《文选》注、
玄应书补为“干饭”。《释名·释饮食》:“干饭,饭而暴干之也。”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的汉简上,记载有六种模精:棘粮、蜜粮、唐扶于粮、白粮、稻蜜精、稻粮。
食部字中的干食有:服、餐、铬等。由于这种制熟的干食便于携带,可以不举烟火,
直接使用,因此常作出行或行军之用。《左传·宣公十一年》:“具服粮,度有司,事三旬
而成。”《吕氏春秋·悔过》:“唯恐士卒罢弊与模粮匾乏。”《后汉书·魄嚣》:“嚣病且饿,
出城餐粮精,患愤而死。”服粮、粮粮、模精都是同义连用,它们都是一种干食。
服,干粮。《说文》:“服,干食也,从食侯声,《周书》曰‘峙乃服粮。”,段注:“凡
干者曰服,……亦必干者乃可负也,小徐曰:‘今人谓饭干为服,。……今书作模粮。”《说
文·米部》:“粮,饵粉餐。”服是由米饭曝晒后制成,故或从米作“猴”,《集韵·侯韵》:
“服,或从米。”《诗经·大雅·公刘》:“酒积迈仓,迈裹服粮。”唐·李宗阂《唐故垂相
碑铭》:“带甲百万,服食为巨。”
餐,眠也。《说文》:“餐,服也,从食非声,陈楚之间相渴食麦饭曰餐。”《类篇》引
《尔雅》:“背,服食也。”《方言》(卷一):“陈楚之间相渴而食麦擅谓之餐。”按《释名》:
“服,侯也,侯人饥
者以食之也。”王先谦疏证补:“侯饥人食之即相渴食麦之义也。”清·王
绎《答舍白》:“道中餐何其厚邪?”骼,同精,干粮。《康熙字典》引《字汇补》:“骼,义与精同。”《龙盒手鉴·食部》:
“胳,音怪。”《说文·米部》:“精,干也,从米莆声。”段注:“精,干饭也。……《周礼·凛
人》注曰:‘行道曰粮,谓描也。之居曰食,谓米也。”,“精”源于“借(备)”字,《说文·人
部》:“借,慎也。”借有戒备、具备、完备的意义,这些意义是相通的,上路要准备粮食,
要J滇重而完备。“精”字又作粮,专指旅途中所带的熟食。
钞,炒熟的米粉或面粉。《康熙字典》引《正字通》:“钞,与鳍、缈并同。”《龙盒手
鉴·食部》:“钞,俗音妙。”《字汇·食部))=“钞,同缈。”宋·叶隆礼《契丹国志·胡娇
陷北记》:“契丹常选百里马二十匹,遣十人贵干钞北行,穷其所见。”
4.饼食
饼在我国古代是面食的总称,古代的饼,各时各地的制作方法不尽相同,而且名称各
异,种类繁多。比如,从制作原料来说,以麦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叫饼,以米粉为主要原
料制成的叫餐或饵;从制作方法来说,有烧饼、蒸饼、汤饼等。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引
《杂记》曰:“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渝而食者呼为
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宜矣。”饼类食品是从西汉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与面粉的
加工工具的改良有很大关系。先秦时期粮食的粉碎方法只有捶、春等,汉代有了石磨,这
就大大提高了面粉的加工效率和质量,加之发酵技术的进步,使饼类食品大放异彩。
饼类食物中,有许多成为了节俗食品,比如寒食节的撒子,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
糕饵,冬至日的馄饨、博饪,元宵节的髓饼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饼类食品的名称、作
法也发生了变化,但总是以不同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丰富着人们的饮食生活。
食部字中的饼类食品名称有:饼、饵、结、礁、稿、能、锑、聪、像、龄、恰、食甲、
胶、航、髓、食白、髓、锢、掏、裸、际、礴、膊、能、礴、障、麟、悖、晖、耀、馄饨、
能、娠蝗、链、俱、能、、胖、臀、纯、餐、梦、鹤昌、妮、姐、鳅、甜、憬、镜、铆、髓、
鳗、赔、鼓、输、碟、循、韬、能、镣、娱、锋、瞻、锁等。
饼,面食的总称。《说文》:“饼,面餐也,从食并声。”段注:“面餐者,饼之本义也。
《方言》曰:‘饼谓之饪,或谓之娠,或谓之馄是也。’”《宋本玉篇》、《类篇》引同《说
文》。饼,是用面粉制成的食品,《急就篇》(第二章):“饼饵麦饭甘
豆羹。”颜师古注:“饼,
嫂面而蒸熟之则为饼。”饼的声符“并”含有夹、压之义,刘熙《释名·释饮食》:“饼,
并也,没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迈也,亦言以胡麻著之上也。蒸饼、汤饼、蝎饼……
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由此可知,饼的名称是以其做法、形状而得来的。嫂面,即
用水和面做成面团,所谓“大漫沮”,是将软面团烤的膨胀起来,在饼上撒胡麻以增加香
味。《齐民要术·饼法》:“以髓脂、蜜和面,厚四五分,广七八寸。使著胡饼炉中,令熟。
勿令反复。”《墨子·耕柱》:“见人之作饼,则还然窃之。”
饵,又作“背”,粉饼。《说文·弼部》:“弩,粉饼也,饵,弩或从食耳声。”段注:
“《周礼》:‘模饵粉餐。’食部曰:‘餐,稻饼也。’此曰弩,粉饼也。盖谓餐者,不粉之稻
米为饼。饵者,稻米粉之为饼。”《急就篇》(第二章):“饼饵麦饭甘豆羹。”颜师古注:“浚米而蒸之则为饵。”《方言》(卷十三):“饵谓之糕。”可见,饵就是将稻米或黍米捣成粉,
做成饼。五代·徐楷《说文系传》:“粉米蒸屑皆饵也。”《周礼·天官·篷人》:“羞篷之实,
粮饵粉餐。”郑玄注:“饵、餐皆粉稻米黍米所为也,合蒸曰饵,饼之曰餐。”《宋本玉篇》:
“饵,如至切,食也,饼也,礁也。”
琵,同饵。《康熙字典》:“能,食也。”《龙盒手鉴·食部》:“能”,“饵”的俗字。
礁,糕饼。《说文》(新附字):“糕,饵属,从食羔声。”糕,即糕饼,后写作“糕”
“糕”的形符从食,表明了其属性为食物;后来形符从米,反映出其主要制作原料为稻
米等。《宋本玉篇》:“糕,礁糜,糕饼也。”《类篇·食部》:“礁,或从高,写作稿。”《集
韵·豪韵》:“糕,《博雅》:‘奢糕,饵也。’或从米,从高。”《康熙字典》引《集韵》作糕,
别作稿。糕类食品有:核糕、糖糕、蜜糕、蓬糕等等,制作原料及方法略有差异。此外,
糕还成为一种节俗食品,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节俗要佩茱英,食蓬糕,饮菊花酒。汉晋
时将重阳糕谓之“蓬饵”。《方言·糕杂释》:“饵或谓糕。”它是将熟米捣烂或先将米磨成
粉子,然后做成糕饼。《急就章》注云:“没米而蒸之,则为饵,饵之言而也,相粘而也;
浚面而蒸熟之则为饼,饼之言并也。”饼与饵的分别是很清楚的。隋唐以后,重阳节食糕
的风俗十分流行,糕的种类花样也名目繁多,《东京梦华录》载:“(重阳节)前一二日,
各以粉面蒸糕遗送。”宋代范成大有诗云:“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两层
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就是描绘这种节俗食品重
阳糕。
蟋,同像,糕饼。《宋本玉篇》:“赣,徐障切,饵也。”《类篇·食部》:“赣,弋亮切,
《方言》:‘饵也,,或从美。”《广韵·漾韵》:“琵,饵也。”按,《方言》(卷十三):“饵谓
之礁。”周祖漠校笺:“《原本玉篇》引《方言》:‘饵谓之能。’……是《方言》旧本有作聪
者。”王国维《书郭注<方言>后》(三):“六朝尚无礁字,《广雅》之糕字,亦本作赣,与
《方言》同,均后世所追改也。”
锑,糖锑,糕饼类食品,也单用作“锑”。《原本玉篇》“锑”下引《埠仓》:“糖锑,
饵也。”《集韵·齐韵》:“锑,饵也,充、豫之糖锑。”《骄雅·释服饰》:“糖锑,粉饼也。”
又有糖铺,糕点,《类篇·食部》:“糖铺,饵也。”《切韵·暮韵》:“铺,糖铺。”《集韵·莫
韵》:“铺,糖铺,饵也。”《骄雅.释服饰》:“糖铺,粉饼也。”
隋,即糖锑,糕饼类食品。《康熙字典》引《广韵·纸韵》:“惰,糖锑,《方言》云饼。”
《集韵》或作椭。
铃,饵类,糕饼。《宋本玉篇》:“铃,饵也。”《方言》(卷十三):“饵谓之糕,或谓之
餐,或谓之龄。”
航,圆形糕点。《宋本玉篇》:“阮,五九切,饵也。”《方言》(卷十三):“饵谓之糕,
或谓之阮。”《广韵·释器》:“阮,饵也。”王念孙疏证:“阮之言圆也,今人通呼饵之圆者
为阮。”
躲,同棵,糕点类食品。《宋本玉篇》:“睬,古火切,饼也。”《类篇》引同。清·翁
辉东《潮汕方言·释食》:“俗重祭祀,妇女多制躲(同棵)品,中裹豆米调饵,曰裸龋。”际,糕饼。《宋本玉篇》:“际,而至切,粉饼也。”《类篇·食部》:“际,仍吏切,粉
饼也。”《集韵·志韵》:“誓,《说文》:‘粉饼也。’或作饵、际。”
峋,糕饼。《宋本玉篇》:“峋,杜刀切,饵也。”《正字通·食部》:“韬,同陶。”
恰,同钾、散,饼类食品。《原本玉篇》:“恰,《字书》‘饼也’。”按:《宋本玉篇》作
“故,饼也。”《集韵·洽韵》:“恰,饼也,或作散。”《类篇·食部》:“恰,讫洽切,饼也,
或作袁甲、铁。”
散,饼类食品。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十七):“散饼,饼辉耀之类。”《敦煌
掇琐·开蒙要训》:“辉耀散戳糟螺撒馄饨。”宋·周密《武林旧事·蒸作从食》(卷六):“诸
色散子。”
锉,骨锉。《康熙字典》:“锉,骨锉。”《广韵·戈韵》:“锉,骨锉,出《异字苑》。”
铅,错锉,一种面食。《康熙字典》(补遗)收“错锉”,《字汇补·食部》:“错,错锉,
面果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是月巷陌杂卖》:“细料滑拙儿。”宋·周密《武林旧
事·市
食》:“鹤鹑滑拙儿。”
髓,饼类食品。《宋本玉篇》:“髓,丁回切,蜀人呼蒸饼为髓,食自同上。”《类篇·食
部》:“髓,都回切,丸饼也,或作能。”《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埠仓》:“髓,膏髓
也。”《广韵·灰韵》:“髓,饼也。”((J匕史·陆法和传》:“梁人入魏,果见髓饼焉。”唐·李
愕等《七言馋语联句》:“拈髓涨指不知休,欲炙侍立涎交流。”清·黄遵宪《日本国志·饮
食·饼饵》:“以油煎者曰油髓,火炙者曰焦髓。”
髓饼还是元宵节的节日食品,唐代开始吃元宵,当时叫“油髓”、“油画明珠”,《岁时
杂记》说宋代:“京师上元节食焦髓,最为且久,又大者名柏头焦髓,凡卖髓,必名鼓,
谓之髓鼓。……罗列街巷,处处有之。”可见宋代京城市民吃髓之风盛行。
铂,髓铂,也作“髓拍”,蒸饼类食品,味甜香脆。《字汇补·食部》:“食白,蒸饼类。”
《康熙字典》(补遗):“食白,《武林旧事》:‘髓铂,科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
“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髓铂。”
髓,干面饼。《宋本玉篇》:“髓,去善切,千面饼。”《类篇·食部》:“一曰干饵,或
作储。”
锢,饼。《宋本玉篇》:“食固,户乌切,饼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清明节》:“寻
常京师以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
于门嵋,谓之‘子推燕’。”宋·周密《武林旧事·祭扫》:“而人家上缘者,多用枣锢姜豉。”
礴,饼类。《宋本玉篇》:“礴,蒲莫切,礴饼。”《类篇·食部》:“礴,白各切,饼也。”
《广韵·铎韵》:“礴,礴饼。”
博,博饪,古代用面或米粉制成的食品,制法形式不尽相同。《宋本玉篇》:“博,补
各切,博饪,饼属。饪,他各切,博饪。”《类篇·食部》:“博、礴,伯各切,博饪,饼也,
或从蕙。饪,阔各切,博饪,饼属,或作嚎。”《齐民要术·饼法》:“博饪,按如大指许,
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按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博饪,是一种汤饼,类似今天的面条,煮成后用肉汁调拌,大多在冬季食用,束哲《饼赋》:“去冬猛寒,
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夏天吃的汤饼叫“冷淘”,是一
种凉面。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博饪矣。”宋·朱
翌《椅觉寮杂记》:“北人食面,名博饪。”
麟,同博。《康熙字典》引《字汇补·食部》:“麟,音义与博同。《杭州府志》:‘有冬
馄饨,年麟饪之谚。”,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享先以馄饨,
有‘冬馄饨,年镬
饪’之谚。”
悖,面饼、馒头之类的食品。《宋本玉篇》:“悖,蒲没切,面悖。”《广韵·没韵》:“悖,
面饼。”清·翟颧《通俗编·饮食》:“《升庵外集》:‘辉耀,今北人呼为波波,南人谓之磨
磨。’按:波波或云本为悖悖。”
薛,辉耀,古代的一种饼类食品,也称悖悖。一作毕罗,外包面皮,内装水果或肉类
及佐料,然后烤熟而食,类似今天的锅贴或烤饺。《宋本玉篇》:“薛,骡耀,饼属;耀,
辉耀。”《广韵·质韵》:“辉,辉耀,饵也。”《康熙字典》:“辉耀,用面为之,中有馅。”
又引《资暇集》:“蕃中毕氏、罗氏好食此味,因名毕罗,后人加食旁为晖碾。”唐·段成
式《酉阳杂姐·酒食》:“韩约能作樱桃辉耀,其色不变。”
揣,米团。《康熙字典》:“食揣,米揣,通作图(即团)。”《字汇·食部》:“食贵,米编。”
《正字通·食部》:“食岩,通作图。”清·徐坷《清稗类钞·朝贡类》:“稗子米粉面和的
水食揣悖悖。”
馄,馄饨,用薄面片包馅做成的食品。《宋本玉篇》:“馄,户昆切,馄饨;饨,徒昆
切,馄饨也。”《类篇·食部》:“《博雅》:‘月昆腌,饼也,亦作馄饨。”,馄饨,广东叫“云
吞”,四川叫“抄手”,湖北叫“水饺”,做法古今南北不尽同。《正字通·食部》:“按:今
馄饨即饺饵别名,俗屑米面为末,空中裹馅,类弹丸形,大小不一,笼蒸咦之。”魏晋时,
称水饺为馄饨,唐·段公路《北户录食目》:“混沌饼。”崔龟图注:“《广雅》曰:‘馄饨也。’
颜之推云:‘今之馄饨,形如堰月,天下通食也。”,宋代有冬至日吃馄饨的节俗,民间有
“冬馄饨,年博饪”的谚语,还用馄饨祭祀祖先。
饨,馄饨,也单用作“饨’,。《字汇补·食部》:“能,同饨。”《龙完手鉴·食部》:“能,
馄能。”《原本玉篇》引《广雅》:“饨,饼也。”按: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十八)引《尔
雅》作“馄饨,饼也。”《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引《方言》:“饼谓之饨。”《渊监类函·食
物部·馄饨》引《南越志》:“闽人十月一日作京饨,祀祖告冬。”
撒,撒子,一种用糯米粉和面扭成环形的油炸食品。《切韵·旱韵》:“撒,饼。”今之
撒子,形如栅状,细如面条。《本草纲目·谷部·寒具》:“寒具,即今撒子也,以糯粉和
面,入少盐,牢索纽捻成环训之形,油煎食之。”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
“悬先王影像,祀以狮仙斗糖,麻花撒枝。”古代有寒食节吃寒具的习俗,魏晋时寒食节
定型,在清明节前一日,寒食节要禁烟火,因此要在前几日准备冷食,酥香脆美
的“寒具”
便流行起来。“寒具”的名称说法不一,《楚辞》称为“柜粒”,《齐民要术》称为“细环饼”,《本草纲目》称为“捻头”。寒具因其入口即碎,翠如凌雪,又被称为撒子,宋·庄季裕
《鸡肋编》:“撒子,又名环饼,即古之寒具。”刘禹锡《寒具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
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蝙佳人缠臂金。”随着时代发展,撒子之类的寒具食
品已经越出节令范围,成为四季皆宜的面点。
娠,娠馥,古代撒子之类的面食品。《宋本玉篇》:“眼,猪良切,饵曰能蝗。”《类篇.食
部》:“娠,一曰饼也。”《通雅·饮食》:“娠馥,环饼……皆寒具。”“娠憩则粉和锡者,古
所谓餐饵也。”宋·胡次众《媒问鳌》:“奴隶厌绮纵,犬猫弃娠蝗。”
棋,古代撒子之类的食品。《类篇·食部》:“俱,寒俱,饼属。”《集韵·遇韵》引同。
《正字通·食部》:“俱,本作具。汉·桓谭《新论》:‘孔子匹夫,莫不祭之下及酒脯寒具,
致敬而去。’加食旁者,俗增也。寒具之名不一。《食经》云:‘环饼’。”按:《本草纲目·谷
部·寒具》:“(((释名》)捻头、环饼、撒。时珍日:‘寒具冬春可留数月,寒食禁烟用之,
故名寒具。捻头,捻其头也。环饼,象环训形也。撒,易消散也。”,
链,古代撒子之类的面食品。《类篇·食部》:“链,陵延切,,寒具。”《集韵·偕韵)):
“链,链馈,寒具。”
能,饼类。《类篇·食部》:“能,诺叶切,饼也。”镜头,饼属,即寒具之类,也单用
作“能”,《正字通·食部》:“能,饼也,寒具,一名环饼。”唐·李日新《题仙娥骚》:“商
山食店大悠悠,陈鹃髓锣古能头。”即捻头。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崔魏公铱,
好食新箭头。”
般,柜粒,古代用蜜和米粉制成的食品。《改并四声篇海·食部》引((]11篇》:“般,
粒也。”
胖,用米粉或麦粉做成的饼。《宋本玉篇》:“胖,屑米饼。”《类篇》引同。《正字通·食
部》:“胖,饼别名,六朝人呼饼为胖,或麦面,或屑米为之。旧注:专属米饼,非。”《广
韵》:“胖,与叛、拌同。”《南史·齐宗室传》:“(钧)所生区贵人病,便加惨悴,左右依
常以五色胖怡之,不肯食。”又《孝义传上·郭世通附郭原平》:“原平号拗,日食麦伴一
枚,如此五日。”
臀,饼类食品,尤今烧饼。《宋本玉篇》:“餐,炙饼饵也。”《集韵·麦韵》:“臀,饼
属。”
腌,糕饼或核耙类食品。《宋本玉篇》:“能,于劫切,餐也。”《广韵》:“魄,饵也,
集也。”《博雅》:“龄,纯,饵也。”《方言》(卷十三):“饵谓之礁,或谓
之能。”
餐,同骼、鹤,稻饼、核耙。《说文》:“餐,稻饼也。从食次声。槽,餐或从膺;集,
餐或从米。”集以“米”为形符,反映出其以稻米等为原料的特点。段注:“《方言》曰:‘饵
谓之糕,或谓之餐,或谓之铃,或谓之纯,或谓之航,谓米饼也。”,《周礼·天官·篷人》:
“羞篷之实,粮饵粉餐。”郑玄注:“饵、餐,皆粉稻米黍米所为也。合蒸曰饵,饼之曰餐。”
说明饵与集制作原料虽有相同指出,但制作方法有所不同。
髓,饼属。《类篇·食部》:“能,虞东切,饼属。”《广韵·东韵》:“能,髓饼。”妮,饵能,饵。《类篇·食部》:“妮,女夷切,饵也。”《广韵·脂韵》:“妮,饵妮。”
《康熙字典》引《字汇补》:“姐,与妮同。”《龙盒手鉴·食部》:“姐,饵靛。”《篇海类编·食
货类·食部》:“靛,本作妮。”
馈,糖馈,用粉和蜜糖蒸成的米耙。《类篇·食部》:“馈,徒回切,糖馈,饵名,屑
米和蜜蒸之。”《集韵·灰韵》引同。
甜,饵。《类篇·食部》:“甜,沽三切,饵也。”《集韵·谈韵》引同。
像,糕饼。《类篇·食部》:“憬、镜,于境切,饵也。”《集韵·梗韵》:“像,饵也,
或从竟。”《字汇·食部》:“镜,俗像字。”
铆,饵。《类篇·食部》:“铆,力九切,饵也。”《集韵·有韵》:“铆,饵也。”
镭,饵,糕饼。《类篇·食部》:“循,测洽切,饵也。”《集韵·洽韵》:“翁,饵也。”
韬,同“绚”,糕饼。《类篇·食部》:“韬,徒刀切,饵也。”《康熙字典》:“韬,饵也,
与绚同,通作韵。”《集韵·豪韵》:“绚,饵也,或作韬。”
靛,饼。《康熙字典》:“能,靓饼。”《篇海类编·食货类·食部》:“肛,靓饼也。”
薛,糕饼。《康熙字典》引《字汇补·食部》:“薛,饵也。”唐·段成式《酉阳杂姐·酒
食》:“锋、鹤、薛、镣、阮,饵也。”
镣,糕饼。《康熙字典》:“擦,《字汇补》:‘音无考,饵也。’见段成式《食经》。”《字
汇补食部》:“镣,饵也。”唐·段成式《酉阳杂姐·酒食》:“镣,饵也。”
镜,一种大而圆的饼。《康熙字典》收此字,《敦煌掇琐》:“臆撒馄饨。”宋·陆游《老
学庵笔记》(卷一):“髓饼、白胡饼、镜饼。”
鳄,糕饼。《康熙字典》为祭名,唐·段成式《酉阳杂姐·酒食》:“鳄,饵也。”
她,饼。《类篇·食部》:“髓,仲六切,饼也。”《集韵·屋韵》:“髓,饼也。”
斜,象蟒蚌形的一种面食。《类篇·食部》:“鳅,苦禾切,绷斗,饵也,象蠢形,或
从食。”《集韵·戈韵》引同。
馒,馒头,饼类。《类篇·食部》:“馒,漠官切,馒
头,饼也。”《集韵·桓韵》引同。
馒头,一种用发酵的面粉蒸成的食品,一般上圆下平,本有馅,后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
有馅的为包子。吴语区有馅无馅统称馒头。《康熙字典》:“《正字通》:‘面食也,馒开首者
曰真驼脐。”,又引《燕翼治谋录》:“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即馒头别名,今俗屑面发酵,
或有馅,或无馅,蒸食之,谓之馒头。”馒头在唐时称作钉坐、短钉、曼头,多用于祭祀。
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诸葛武侯)因杂用羊泵之肉,而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祠,
神以督焉,而为兵出,后人由此为馒头,至晋·卢堪《祭法》:‘春祠用馒头’,始列于祭
祀之品,而束哲《饼赋》亦有此说。”
赔,赔靛,也作“黯数”,“赔输”,发面饼。《类篇·食部》:“赔,薄口切,黯数,饼
也,或从食。”《集韵·厚韵》引同《康熙字典》引《正字通·食部》:“赔输,起面也,发
酵使面轻高浮起炊之为饼。”晋·束哲《饼赋》:“剑带案盛,赔靛髓烛。”《齐民要术·饼
法》:“暗输(起面如上法)盘中水浸剂。”石声汉注:“‘黯输’即是‘黯数’。”黯数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入我国的,《大藏音义》:“(黯红)此油饼本是胡食,中国效之,微有改变,
所以近代亦有此名。”
鼓,饼类。《类篇·食部》:“靛,他口切,黯红,饼属,或作鼓;又朱戌切,饵也。”
《集韵·遇韵》:“靛,饵也。”《康熙字典》引《集韵》:“或作鼓输。”
输,储输。《康熙字典》:“赔输,饼也。”《龙完手鉴·食部》:“结输,饼也。”
蝶,饼类食品。《类篇·食部》:“蝶,弋涉切,饼属。”《集韵·叶韵》:“碟,饼属。”
《康熙字典》:“碟,饼属。”按:《集韵·叶韵》有“碟”,无“薛”,二字音义并同。
瞻,饼。《康熙字典》:“《字汇补》‘与膺同,又饼也。”,瞻,同“膺(模)”,《字汇补·食
部》引《贯珠集》:“瞻,与膺同,又饼也。”民国二十三年修《井隆县志料方言》:“邑人
称馒头为‘瞻蟾,。”清·徐坷《清稗类抄·狱讼类》:“卖者,及邻妇之为左验者皆具。”
鼓,饼类。《康熙字典》:“《正字通》:‘唐赐进士有红绞鼓,南唐有玲珑敲、驼蹄鼓、
鹭鸳锁,皆饼也。”,唐·冯蛰《云仙杂记·洛阳岁节》:“腊日造脂花鼓。”元·程文海《木
兰花慢·寿胡涧泉》:“是曾识旧家,南宫礼乐,绞鼓春筵。”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苦
海部·前人诗文之病》:“如此,防风之身,乃一饼鼓耳。”
5.糖类
糖是人体赖以产生热量的重要物质,它既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作为调味品和糖果、
糕点的原料。有了糖,成千上万的美撰
佳肴、花式糖点才相应产生。“我们今天所说的食
糖,是在唐代从西域引进熬糖法之后产生的。唐代以前,人们制作甜食,主要是用扬(怡
糖)、蜂蜜以及甜味较浓的果品。”110]《诗经》里有:“周原腆腆,荃茶如怡”的吟咏,《礼
记·内则》有:“子事父母,枣栗怡蜜以甘之”的记述。可见早在周代,我国人民已经普
遍掌握了熬制怡糖的技术。
节日食俗中也常常用到糖类食品,比如,汉唐时每逢元旦要吃“胶牙扬”,这是一种
怡糖,古汉语中“胶”和“固”相通,胶牙即固牙,俗传吃了这种糖之后可以使牙齿牢固,
不脱落。传统民俗有祭灶节,即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叫做“小年”,这一天要祭祀灶神,
为灶神升天饯行,故又称祭灶节。古时这一天祭灶时要用灶饼、灶糖,用糖祭祀的目的据
说是为了粘住灶神的嘴巴,好叫他升天之后不能向天帝告状。民间流传有《灶君谣》:“灶
糖一盘茶一盏,打发灶君上青天。”《灶君怨》:“一年没吃一点啥,临走灶糖粘嘴巴。”今
天祭灶的风俗在民间仍然存在,每逢此日,灶糖依然会出现在街头。食部字中收入了一些
糖类食品的名称,分别是:怡、她、糖、膛、锡、锡、隋、髓、椭、鼓、腕、餐、能、餐、
殷、雕、饺。
怡,用米、麦芽煎熬而成的糖浆。《说文》:“怡,米莫煎也。从食台声。搐文怡,从
昊省。”《说文·米部》:“莫,芽米也。”怡的声符“台”具有释源功能,段注:“台,悦者,
今之怡悦字。”在心为怡,在食为怡,怡就是使人感到快乐的东西,作为糖类食品的代表,
怡所产生的甜味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快感。《宋本玉篇》:“怡,翼之切,锡也。”其下又列异
体字撰、宾、食以。《方言》(卷十二):“凡怡谓之锡。”《释名》:“怡小弱于锡,形怡怡然也。”《诗经·大雅·锰》:“周原腆腆,荃茶如怡。”《吕氏春秋·异用》:“仁人之得怡,以养疾
侍老也。”高诱注:“怡,锡也。”
她,用米、麦芽熬成的糖浆。《宋本玉篇》:“她,直知切,怡,她也。”《类篇·食部》:
“她,陈知切,怡也。”
糖,原指怡糖,后作糖类的通称,也写作“糖”。《类篇·食部》:“糖,徒郎切。《方
言》:‘锡谓之糖。’或作锡。”《集韵》:“糖,或作糖、锡。”唐·慧琳《一切经音义》
(卷五十二):“蔗糖,又作糖,以甘蔗为糖也,今糖是也。”《齐民要术·做酱法》:“先煮
薄糖。”明·佚名《风月南牢记》(楔子):“相交的如胶似漆,如糖似蜜。”清·王阎运《莫
姬哀词》:“酒通糖味,烛共花摇。”
膛,同糖。《康熙字典》引《正字通》:“膛,同糖。”《龙完手鉴·食部》:
“膛,同糖。”
锡,同锡,怡糖和糯米粉熬成的糖。《说文》:“锡,怡和撒者也。从食易声。”段注:
“不和撒谓之怡,和撒谓之。故成国云:‘怡弱于锡也。’《方言》曰:‘怡谓之锡,’自关
而东,陈楚宋卫之间通语也,扬子浑言之,许析言之。”清·程际盛《骄字分笺》(卷上)
“怡锡”注:“锡、锡一物,初无二义,其分为二字两音,当自陈以后始也。”唐·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锡。”宋·李肩吾《挝毽乐》:“罗袖泪痕凝
似锡。”
惰、同髓、椭,豆屑杂糖。《宋本玉篇》:“惰,思累、弋累二切,豆屑杂糖也。”《类
篇·食部》:“惰,选委切,豆屑和怡也,或作椭。”《篇海类编·食货类·食部》:“髓,同
惰,精,豆面和糖,似今之豆沙。”《方言》(卷十三):“腕谓之隋。”郭璞注:“隋,以豆
屑杂锡也。”清·梁同书《直语补证》:“惰,正今时所云惰沙也。”
骸,怡糖。《宋本玉篇》:“骸,古来切,怡曰骸蜿。”《类篇·食部》:“骸,柯开切,《方
言》:‘怡谓之骸’。”
腕,同餐,糖与豆屑合成的食品,即豆沙。《宋本玉篇》:“腕,于勿、于月二切,惰
也,怡和豆也,亦作餐。”《类篇·食部》引《博雅》:“隋谓之腕,豆怡也。”《方言》(卷
十三):“腕谓之惰。”郭璞注:“腕,以豆屑杂锡也。”清·王药《说文句读·豆部》:“腕、
餐皆聋之别体,即今之豆沙也。”《广韵·物韵》:“餐,怡和豆,又作腕。”
能,怡糖。《康熙字典》引《字汇补》:“能,五健切,音彦。”又引唐·段成式《酉阳
杂姐·酒食》:“怡谓之能。”
餐,扬,怡糖。《类篇·食部》:“餐,于乔切,锡也。”《集韵·宵韵》:“餐,锡也。”
雏,怡糖。《康熙字典》引《字汇补·食部》:“雌,怡也。”音未详。唐·段成式《酉
阳杂·姐酒食》:“怡谓之能,一曰雏。”
饺,怡。《类篇·食部》:“饺,居效切,怡也。”《集韵·效韵》:“饺,怡也。”《正字
通·食部》:“饺,或曰今俗饺饵,屑米面和怡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水饺饵即段成式食品
汤中牢丸,或谓之粉角。”明·方以智《通雅·饮食》:“汤中牢丸,乃今元宵、汤元或水
饺饵之类。……饵,后谓之粉角,北人读角如矫,遂作饺饵。”(三)健康饮食
科学饮食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与人类的兴衰、繁衍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如何科学
地饮食,我国历代都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讨和研究。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饮食与人体健康的
密切关系。西周时期就已经设立了专门的食医,居于各种医师之首,《周礼·天官》记载
食医的工作职责为:“掌和王之六食
、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古人已认识
到,日常生活中对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是饮食,因此非常重视饮食健康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健康意识,对于饮食卫生
更为注重,认识到凡是食物变了味,变了色以后,都不宜去吃的,吃了就容易生病。所以
孔子说:“食髓而蝎,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1201
孔子认为粮食霉烂发臭,鱼和肉腐烂变质,食物颜色难看,气味难闻,或是烹饪不当,即
过熟或不熟,都不能吃。这并不只是孔子的个人看法,古人很早就形成了讲究饮食卫生的
优良传统。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写道:“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
六畜自死,则有毒,不可食。”Izl]变质食物不能吃是有科学根据的,也是我国古代人民饮
食经验的总结。
健康饮食,科学饮食,也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食部字中有描述食物腐败变质的字,
如鼓、髓、眸、翁、食L、蝎、艘、糕、颇等。这些字的产生与存在,集中反映了古人对健
康饮食、科学饮食的理解与研究,是我国古代饮食文化发达的重要体现。
鼓,同缘,食物腐败发臭。《说文》:“鼓,食臭也,从食艾声。”声符“艾”也参与表
意,“艾”的气味很浓,鼓得名于艾,取其气味很浓的特点。《宋本玉篇》:“成,呼带切,
食臭也。”《类篇·食部》:“截,物臭。”《尔雅·释器》:“鼓谓之咏。”郭璞注:“说物臭也。”
陆德明《经典释文》:“李云:‘鼓眸皆檬臭。”,《广韵·废韵》:“缘,饭臭。”《六书故》:“食
败气逆人。”
瞧,同鼓,食臭。《宋本玉篇》:“瞧,火盖切,食臭。”《类篇·食部》:“糕,虚艾
切,食臭也。”《集韵·奋韵》:“鼓,或作糕。”
眸,食物腐败发臭。《类篇·食部》:“眸,于檬切,《尔雅》:‘成谓之眸。”,
熊,饭因暑热而臭败。《说文》:“能,饭伤热也,从食成声。”《类篇·食部》:“髓,
或作食L、麟。”清·朱游《说文假借义证》:“《字林》云:‘髓,伤热湿也。’混髓于能。
《尔雅·释器》:‘食髓谓之鼓。’又混髓于蝎。盖析言之为三,统言之则可通借。”
髓,食物因湿热而腐臭。《说文》:“髓,饭伤湿也,从食壹声。”《宋本玉篇》:“腐
臭,于利切,髓蝎,臭味变。”《类篇·食部》:“髓,于例切,饭蝎也。”《尔雅·释器》:
“食髓谓之鼓。”王药《说文句读》:“《字苑》:‘髓,饭艘臭。”,《论语·乡党》:“食髓而
蝎。”皇侃义疏:“髓谓饮食经久而腐臭也。”《墨子·辞过》:“冬则冻冰,夏则饰
腐臭。”
蝎,食物经久变味。《说文》:“蝎,饭蝎也,从食易声。”《宋本玉篇》:“揭,于利、
于介二切,饭臭也。”《类篇·食部》:“揭,阿葛切,食败也。”《尔雅·释器》:“食髓谓之
揭。”郭璞注:“饭横臭。”《论语·乡党》:“食髓而蝎,鱼馁而肉败,不食。”皇侃义疏:“蝎

火鸡英语-瞬间的意思


臼的笔顺-通气


瑗怎么读-客观什么意思


quiet的副词-诸犍


对对-猜度


行辈的拼音-芒针的意思


阿玛施是几线品牌-定心是什么意思


用圆规画出美丽图案-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