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谓我心忧:解读自居易《琵琶行》

萌到你眼炸
609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01: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一建合格分数线-电话实名制


诺丈知识YuwENz耶H。
网址:Ⅵ删.vwzszz.com
知我者谓我心 忧
——解读白居易《琵琶行》
◆安徽省萧县中学杨秀兰朱文博
“南宋的洪迈在《容斋随 笔》中认为《琵琶行》中的
人物和故事全部是虚构的,白居易不过是借此来抒发
自己的天涯沦落 之恨罢了。”但是通过对这首诗思想
内涵的研究,我们以为如果认为这篇传世之作仅仅是
抒发诗 人一己之恨,则有失偏颇。
首先,从诗人生活经历而言。“白居易祖父和父亲
白季庚都是明经( 唐代科举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
出身,做过县令、州别驾一类小官,很有政绩。母亲陈夫
人 来自书香之家,略通诗文。白居易就生在这样一个以
仕宦著称的、充满儒家思想文化的小官僚家庭。”白 居
易十一岁随父避难而流转四方,正是这种颠沛流离和
是作为一种商品出卖的。这一点在《琵琶 行》中尤为突
出。年轻美貌的伎女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却是风光无
限的,例如“十三学得琵琶 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
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就形象地描述了她们用青
春换来的声 名利益。无可否认的是,这些才艺容貌绝伦
的优秀女子,虽然她们的社会地位并非如王公贵族般
显赫,但在平民百姓中仍实实在在地让人称羡。可是随
着红颜的销残,接下来的就是被无情地抛弃。她们 的命
运是那么悲惨地握在别人手里,她们的前途是那么渺
茫,一生忍受着沉重的精神折磨。诗人 以真挚的感情描
写了这样一个被压迫、被蹂躏的女子形象,在切切嘈嘈
的琴弦上揭示了她的痛苦 的内心世界,写出了她的不
平、激愤和哀怨。
饥寒交迫的生活经历,使得诗人广泛接触到民间疾 苦。
离乱的世事、民众的苦难和诗人的痛苦遭遇交织在一
起,给诗人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并 由此而奠定他在
政治上始终关怀人民,在诗歌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道
路的思想基础。诗人29岁 踏上仕途后,更以十分积极
的政治热情参与朝政,上书献策、赋诗撰文以谴责宦
官、藩镇互相勾 结,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行为等。同时并
不顾及自身安全,“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其次, 从诗人诗歌创作而言。白居易积极提倡新乐
府运动,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即关心现实、干预时政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他
的诗歌突破大历十才子“流连光景”的狭窄范围 ,扩大
了境界,能以社会政治重大问题为内容。例如写了很多
讽喻诗歌,其中最有名的如《秦中 吟》10首、《新乐府》
50首等,揭露社会的黑暗,表现大众的苦难。
所以,我们认为《琵琶 行》的思想主题绝非如南宋
洪迈所言的那么单薄。
第一,女子身心的苦难,广大人民的辛酸即便是进入皇宫深院甚或贵为王妃又能如何?且
看《上阳白发人》“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 苦”。青
春貌美时被选人皇宫,但连皇帝的龙颜都未来得及目
睹,就因嫉妒而被打入上阳宫,从 此年复一年陪伴自己
的就是耿耿孤灯、潇潇暗雨。这样一直到“入时十六今
六十”。《长恨歌》 中杨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结果还
不是自缢马嵬!
爱隋、婚姻之于女人是一辈子的事情,如 《妇人苦》
中所描述妇人“有如林中竹,忽被风吹折,一折不重生,
枯死犹抱节”;而男儿“应 似前门柳,逢春易发荣;风吹
一枝折,还有一枝生”。在封建社会,多少年来,多少女
子就这样 重复着同样悲惨的命运!
女子就这样被损害,被践踏,其他人的遭遇又会怎
样?有苛捐杂税的灾 难:“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
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重赋》)有战争的摧残:《新
丰折臂翁》翁年二十四时,为了逃避应征入伍,在深夜
偷偷地用大石锤将臂膊折断,才留得残命。若不 如此便
会“身死魂飞骨不收……万人冢上哭呦呦”而成了孤魂
野鬼,连个全尸也没有。甚至连做 一个普通人的权利都
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的人格受到歧视,女子的身心
遭到摧残,而其中最突出 的是娼妓。她们成为酒足饭饱
后的王公大臣的公开的玩物,她们的青春、她们的容貌
_____ _________——
176l
2014年第10期(总第296期)
万方数据


意黑l

sHlwENsHANGxI
l__●-l
没有 :“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任土贡,宁
建社会的“自古红颜多薄命”难道都是她们自己造成 的?
也许这个可怜的女子在当时还不能明确地意识到自己
的命运是一个社会问题。“夜深忽梦少 年事,梦啼妆泪红
阑干”,她的泪珠只是饱含着对自己的青春易逝、红颜不
驻的感叹和对生活今 不如昔的哀怨,但是不能不让诗人
“感斯人言”,不能不让读者联想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她的 悲剧性的命运难道不是上层社会骄奢淫逸的结果?
同样,诗人的寂寞、苦闷和不平,才能被压抑,理想被 摧
残,难道不也是当时社会的罪恶?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
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灯红酒绿、娇言媚语、杯盘狼
藉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达官贵人、纨绔子弟们那 一张张
贪婪恣意的嘴脸。谁为他们寻欢作乐、一掷千金买单
呢?且听一听白居易的低吟吧:“剥 我身上衣,夺我口中
粟。”(《杜陵叟》)“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
不知寒人要 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再看一看《卖炭翁》: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最后换来的是斥责后的“半匹红纱一 丈绫,系向牛头
充炭直”。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一丈绫哪里抵得上一
车炭的价钱。虽然惜不得 ,但也只能眼睁睁地望着黄衣
使者的背影叹息……
若斯?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 (《道州民》)
个子矮竟也有错,被当成土特产进献给皇帝!百姓生活
何以堪?诗人情何以堪?
不独女子命运凄凉,不独百姓生活悲惨,像诗人这
样的文人,因略有正义感也难逃坎坷的人生际 遇。
第二,知识分子的坎坷人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诗人天资极高,16岁写
出 传世名篇《赋得古原草送别》,29岁中进士,在元和
二年(807年)曾被唐宪帝赏识而入翰林院,第 二年拜
左拾遗,是实现自己“兼济天下”抱负的大好时机。他
屡屡进谏,大胆直言。可以说身居 高位的他风光无限,
誉满京华。而好景不长,815年发生了宰相武元衡被
刺事件,白居易上书 请求缉捕刺官,得罪了权贵,触怒
了执政者,以越职言事之过被贬为江州司马。眨眼之
间,生活 犹如从山巅坠入万丈深渊。《琵琶行》中被贬
江州的他是孤苦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
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问旦暮闻何物?杜鹃 啼血猿哀
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
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谪居、 卧病、无友,他借一支琵
琶曲,借对倡女身世遭遇的同情,借“同是天涯沦落
人,相逢何必曾相 识”的咏叹,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失
意凄苦的心情完全突现和倾泻出来了:“是夕始觉有
迁谪意 。因为长句……命日《琵琶行》。”内心憋了很久
很久的苦楚终于酣畅淋漓地涌出,终致“江州司马青< br>衫湿”!他的“青衫泪”并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流。《涧底
官僚权贵们享受着国家俸禄,出则裘衣肥 马,入则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伤室》),当他
们整日整夜沉醉于歌舞 酒宴之中,可曾知道百姓们在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地辛勤劳作,生活却仍不如
牛马,采 来的地黄“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采地黄
者》)?当他们吃着美食、喝着美酒、纸醉金迷的时候 ,可
曾知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
综合以上分析论述,我们认为《琵琶行 》所描写的
是当时现实社会中的一幅真实客观的画面,文中的两
个人物不仅是真实的,而且是当 时社会典型的代表,代
表了当时不同身份之人的普遍悲剧性。而这些悲剧的
矛头全都指向统治阶 层,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
所以《琵琶行》不是一首单薄的诗,它反映了十分深刻
的社会 现象,体现了诗人白居易一贯的“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风格。
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
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这粗大可用却被弃置偏僻无
人问津的松树不正是当时的知识分子的象征吗?当时
社会的知识分子虽有远大理想和才能,却十 分卑微,
遭受压抑和排挤,不为人赏识录用。所以诗人的泪光
折射出深广的黑暗社会现实。第三,统治阶级的骄奢昏庸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
长色衰, 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
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问。” 封
2014年第10期(总第296期)囫
万方数据

河北会计考试网-中国主席列表


调查报告格式-成都市工商局网上年检


致朋友-美国波斯顿


烟台航空工程学院-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


江苏高考总分多少-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乔布斯的名言-2014年元旦


方案格式-周工作总结与计划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