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人的价值的实现
怀宁县教育网-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
2010年 第03期
(总第194期)
世纪桥
ShiJiQiao<
br>No.03,2010
(GeneralNo.194)
#哲学研究#
从人与社
会的关系看人的价值的实现
梁 颖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
摘
要:人的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状况,当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时,就有利于人的价值实现,当人与社会的关系异化时,则阻碍人的价值实现,而实现和谐克服异化则需要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和谐;异化;人的价值;自我价值;社会价值
一、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是马克思
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在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
发展观以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和谐社会的内
涵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0是其要义,其
目标就是
要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人的价值创造,反过来,人
的
价值也只有在和谐社会中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由此可见
二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尤其是创
造出人与社会的和
谐局面是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0即实现人的
价值的必要必然条件
。
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个人与社会之间保持的一种良性
互动式的发展状态,是个人的人生实践活
动方向与社会发
展前行趋势所保持的一致。由于人的主客体双重品质,决
定了人的价值实现有赖
于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换句话
说,要实现人的价值既要从社会着眼,又要从个人着手。
就社
会而言,它强调的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一部人类社会形态演进和交替的历史早已生动地昭示:不
论是什么形态的社会,凡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
展为目的,都必须以尊重人民的权利,
满足人民的基本需
要,符合人民的意愿为前提,只是不同形态社会的尊重、
满足、符合0的真实
性质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社会以全体人民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共富、文
化
上共进作为价值追寻目标,以集体主义为根本价值原
则,这样的社会为除反社会的敌对势力以外的所有成
员创
造一个平等而和谐、安定而团结的生存发展环境,能够激
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使人们自觉地将个人的责
任与社会的责任统一起来,把个人价值取向同社会价值目
标协调起来,
从而成为真正有利于人的价值实现的社会。
收稿日期:2009-12-04
迈向21世纪的中
国,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也奏响了新的乐章,步入到个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经济体制转轨引发了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促
进了社会制
度与社会秩序的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开
拓、竞争、创新等更多的先
进意识和观念。特别是现阶段,
一种新的义利观0日渐深入人心。过去我们强调义0,而
轻言利
0,片面要求人们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如
今的时代则本着人民利益无小事0的信念,呼唤我们
同样
应重视个人利益的满足,要求把义0与利0有机结合和协
调起来,辩证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关
系,摒弃何必言利0的传
统观念,其实质是既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又关注社会的整
体进步。正
如胡锦涛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讲话中
所强调的我们要始终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大力发
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
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
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0
就个人而言,个人只有具有高度的
社会责任感,强烈
的历史使命感,尽已之能为社会作出贡献,才能体现其价
值所在。马克思曾指
出:任何一个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
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0
[1](p.574)这句至理名言正
表明了个人在历史塑造进程中的重要性。人的本质并不
是固化于某种确定之
中的,个人的需求、愿望、价值观念、
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无不映射着时代的特征,记载着社
会发展的轨迹。就拿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说,生存发展于社
会中的个人有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所谓社会
需要不外
是无数个人需要的共同部分、本质和一般,无论是个人需
要还是社会需要的满足,都要
依赖于劳动者创造性的实践
活动。个人只有将人生实践活动融入社会历史发展的洪
流中,才能在
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使自我需要得以满足,
作者简介:梁颖(1971-),女,广东广州人,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64#
也才能在创造社
会价值的时候使自我价值得以彰显。事
实上,一个人需要的层次越高,就越与社会需要保持一致;
一个人越能将小我化为大我,他的人格也就越高尚,其自
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也越统一,个人与社会的关
系也就越和
谐,这一点早已为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马克思
主义经典论著深刻证实。<
br>西方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
重需要、自我实
现需要,他认为不同层次的需要是可以同时并存的,而且
高级需要的满足则有益
于公众和社会效果,能导致更伟
大、更坚强以及更真实的人格,人只有在高层次的需要得
到满足
时,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感、宁静感。马克思也曾
指出: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
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
是最幸福的。0
[2](p.
12)
西方先进的技术、经验、管理思想踏进国门之时,一些腐
朽、落后、消极的价值观念和生
活方式也蜂涌而至,加之市
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和成熟,一时间,导致货币一跃而成
为商品世界
中的统治者和上帝0
[3](p.171)
,拜金主义、个人主
义、功利主义、享乐主
义之风泛滥,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之
风盛行,网络粗俗之风肆虐,坑农害农、恐怖事件、食品安
全、煤矿事故接踵而至,人们的思想道德领域受到侵蚀,权
益受到损害,甚至连生存的权利也受到严重威
胁,人的价
值实现的道路障碍重重。
就个人而言,如果个人忘记0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肩
负的道义,其所张扬的所谓价值不外是毫无社会意义的自
我鼓吹。在中国古代史上,历朝历代的贪官、
昏君都因骄
奢淫逸、挥霍无度,对百姓横征暴敛,竭力搜刮民脂民膏而
造成社会千疮百孔、满目
疮痍的局面,不仅他们自身的存
在毫无价值可言,而且还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时至今日,只
求索取不讲奉献的个人依然存在,因个
人价值观的扭曲导致人与社会的异化现象时有浮现。如
果
我们说人与自然的异化导致了生态危机,那么人与社会
的异化则导致了信仰危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必
为达其
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不惜牺牲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以
钱本位0为核心价值观的人会认
为:我能够凭借货币得
到人心所渴望的一切东西0、凡是我作为人所不能做到
的,也就是我个人
的一切本质力量所不能做到的,我依靠
货币都能做到0;
[4](p.110)
人类的
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
可见,马斯洛与马克思就个人需要与
只有为同时代的完美,为他们的
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
也达到完美。0
[2](p.7)
社会需要的辨析达到了一定
程度的共识,从某种意义上
说,人本心理学家从微观的角度支持了宏观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观点
。
二、人与社会的异化阻碍着人的价值的实现
所谓异化,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是指一种社会现象
,是
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又反过
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异化现象
存在于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中,它反映出社会与人的一种相互排斥、相互脱离、
相互矛盾的关系。
由于异化现象的存在,人丧失了自觉能
动性,遭到异己的物质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
性不能得到全面、正常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这就
必然阻碍人的价值实现,甚至人的价值也会被
扭曲和异
化。无论是以社会淹没个人抑或以个人离散社会,都是个
人与社会关系异化的具体表现
。
就社会而言,如果社会忽视0甚至抛弃0个人,显然
人的价值就无法实现。按人类社会的本性
来说,总是希望
个体与社会能够和谐一致,但当我们回溯社会历史发展的
长河时,便会发现,人
和社会的异化总是与人和社会的和
谐相生相伴,只是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在
中国
古代,这种异化现象更多地表现为个人的品格、才华、
理想、抱负与蔑视个性、轻视知识、扼杀人才、忠
直不能见
容的矛盾。正如老子所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
众,众必非之0,正是对这种
社会状况的真实描述。
尽管当代社会是日益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的社会,是
社会利益与人民的根
本利益相一致的社会,但我们还应看
到,中华民族毕竟有着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些腐朽
的
、落后的残余思想不可能消失殆尽,在现代社会仍可能
有助其滋生的温床0。文革0中的精神禁锢和政治
迫
害,是我国社会文明的大倒退,它使人们本可以为社会作
贡献的强大力量淹埋在一场又一场的
政治运动中,造成人
与社会的疏离0和异化0,不仅使人的价值无法实现,而
且阻碍社会发展的
车轮滚滚向前。步入跨世纪的今天,在
以等价交换0为做人原则的人,
官位和学位变成了他们沽
名钓誉的资本和手段,权钱交易
的勾当早已玷污了灵魂,上演着一幕幕诸如招生黑幕、学
术腐败
、虚假新闻之类的社会丑剧。在此类人的信仰大厦
中,见不到义务、责任、良心的基石0,其人生毫无价
值可
言,这样的人只能成为社会的畸形儿0,最终被时代所淘
汰,为社会所唾弃。
总之
,人与社会关系是和谐0还是异化0关键在于
个人的价值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向,社会倡导的核心<
br>价值观是否有利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要看到,人与社会
是相互作用的,人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体性力量和推
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反过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然
会推动人的全面进步和
发展。每个时代都有一定的价值
方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时代精神0,只有推动社会
全面进
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精神0才能成为整个社
会、全体人民行动起来的价值动力,也只有在这样的时代
精神0的感召和鼓舞下,人的主体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全
面的发挥,才能使人的价值得以更好地
实现,从而也才能
描绘出人与社会更加美好的和谐图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责任编辑
:杜红艳]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