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真题卷1
江苏高考作文题-炼油厂实习报告
小升初模拟试题一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稻花香里说丰年”按照 《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A.稻、花、丰、里、年、说、香
B.稻、丰、花、里、年、说、香
C.稻、丰、花、年、里、说、香
D.稻、丰、花、年、里、香、说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裂 峥嵘 处景生情 面容憔悴
B.鸿毛 喧嚣 不计其数 阴谋鬼计
C.暇疵 糟蹋 清澈见底 津津有味 D.孪生
谋划 举世无双 一触即发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老师鼓励我们要想入非非。
B.钱穆先生的这些观点, 令人耳目一新,震耳欲聋。
C.我们这些学生络绎不绝地来到老师的房间。
D.老人语重心长的教导,多年来一直鞭策着我们前进。
4.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提高活力 完善素质
B.严格批评 严厉打击
C.增强态度 提出建议 D.发扬传统 发挥水平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描写的是哪种植物?
()
A.松树
B.梅花 C.竹子 D.菊花
6.下列句中,关联词使用错误的是()。
A.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能克服。
B.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忘记微笑。
C.虽然洪水再猛,解放军叔叔也要往水中跳。
D.同学们一旦发现火灾, 就要立刻拨打火警电话。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书籍的帮助下,使同学们的常识积累了很多。
B.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我即使这么用功,但成绩还是不如你。
D.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件。
8.诗句填空。
(1)
,化作春泥更护花。
(2) 五岭逶迤腾细浪,
。
(3)现代人们常用 《赠汪伦》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9.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某小学六(1)班的同学们将举行毕业联欢会,请你也来参加。
(1)联欢会需要主题标语,下面最合适的一条是()。
A.迎接团徽的召唤
B.师恩难忘,友谊长久
C.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D.花香伴书香,名家进心灵
(2)请你为联欢会写一段结束语,用上一个名言警句,字数不少于50字。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诗歌,完成练习。(14分)
母亲的爱
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
1.“我们的爱是溪流”和“母亲的爱是海洋”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比
比喻 B.排比 夸张 C.对偶 拟人
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
母亲心灵的广场
2.请按照例句进行仿写。
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的成功/是
我们的失败/是
3.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那么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
4.读了这首诗歌,你一定想到了有关母爱的句子,请选一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你怎样理解“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名家名作,完成练习。
人生没有永远
1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可以安顿下来了。
2我们
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
妹
; 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 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
问一声
就能解决, 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 他可高大了。
但是他穿衣吃饭,
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 他又很弱小。
3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
我回家后,
阿瑗轻声嘀咕: “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
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 “妈妈有点笨
哦!”
4我们对女儿, 实在很佩服。 我说:
“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
她在大会
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 因参与编
《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
的全国性
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
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 “那
么,毛主席词 “寂冥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
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
都喜欢钱瑗。
5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
她像猎狗般嗅出
这篇论文是抄袭。 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
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
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6一九八七年师大外语系
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钱瑗是建立达下项目的人,也是负责
人。在一般学校里,
外国专家往往是权威。一次师大英语系新聘的英国专家对钱瑗说,某门课他打算如此这般
教。钱瑗说不行
,她指示该怎么教。 那位专家不服。 钱瑗带他到图书室去,把他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 这
位专
家想不到师大图书馆竟有这些高深的专著。学期终了,他到我们家来,承认“得益不浅”。师大外国专家的
成绩是钱瑗评定的。
7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 “可造之才”,我公公心目中的 “读书种子
”。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
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
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8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9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 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10人间也没有永远。
11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 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
散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12我清楚地看到以前当作 “我们家” 的寓所,
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
途。
(选自《我们仨》,有删改)
1.结合语境,把句中加点词的妙处写在横线处。
(1)他可高大了。
(2)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
(1)
(2)
2.钱钟书、杨绛夫妇学贯中西, 却对女儿钱瑗“实在很佩服”。4~6自然段详细回忆了钱瑗的三件
事情,请仿
照示例概括钱瑗令父母佩服之处,填写在下列方框里。
4
5
6 学问高深
3.根据提示,分析第7自然段画线句的含义。
“一粒种子”比喻
“九蒸九焙” 比喻
这两
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
,“只发了一点芽芽” 比喻
,
这个比喻表达了身为母亲的杨绛达
(情感态度)。
4.根据提示,具体说说第2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