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3)名词解释
2011年广东高考-初中自我介绍作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3)
1.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
巩、苏洵、苏轼、苏辙。
2.宋初诗坛三体:
一、“白体”(流行了近五十年)
学习对象:白居易
代表作家:李昉,李至,王禹偁
代表作品
:《二李唱和集》
风格:这其中主创者接受白诗的核心只表现在闲适、唱和两端,平易浅狭、缘情
遣兴
是其诗作的基本特点,而在内容上缺乏深度,在艺术上亦欠新颖度。王出入白
体之外,有自己成就。
二李的唱和被李方收集在他自己遍定的《二李唱和集》中,这种唱和诗是消遣时日之
作;二他们学习的对象是白居易;三在形式上也是学习元白二人酬唱,表达的也是独
善其身的意愿,走的也是情俗词浅的路子,所以他们的诗歌被称为“白体”。
二、西昆体(流行四十余年)
学习对象:李商隐和唐彦谦(本朝学习李商隐的优秀者)
代表作家:杨亿、刘筠、钱惟演
代表作品:《西昆酬唱集》
特点:1.这三个方面为诗歌主要表达内容。
A
怀古咏史,如《汉武》、《始皇》;
B咏物,如《泪》、《鹤》等; (这两者多为闭门造诗之作)
C
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如《直夜》、《夜燕》、《别墅》(馆阁生活)
2.艺术特征
以李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的形式美为主要摹仿学习方面,呈现出对仗工稳、
用事深密、文字华丽的典丽艺术特征。
3.缺陷:
缺少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概;题材上过于狭窄;虽然对北
宋的开国气象有所反映,但毕竟是摹仿,缺乏时代和当下性;所以所行
不远和开拓性。
“西昆体”的由来:馆阁文臣唱和之风至于真宗朝极盛。真宗景德二年,学士杨亿和
其它17人共同奉命编纂《册府元龟》一书。在编书的过程中,杨亿和其它学士相
互唱和。杨将其整理为集。因为编书的地点在国家图书馆秘阁。而在先秦神话中,
昆仑山之西有群玉山,相传为帝王藏书之所。因此命名。
西昆体对于先前的白体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a.这个首先体现在审美风格上:
《六一诗话》说:“自《西昆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 他们的诗作“大率
效李义山之为,丰富藻丽,不作枯瘠语。”这种代表开国气象,相对富丽典雅的审
美倾向对于浅易平俗的白体诗更贴合诗歌精致含蓄的特征一些。(杨亿反对过头,
不爱老杜诗,觉得村父子语;也不喜韩柳文,走的完全是娱乐和贵族趣味)
b.其次杨亿率领的西昆风虽然也是唱和诗,但不同于白体诗有颂圣之声。杨亿常常
以汉代扬雄和唐代韩愈为效仿对象,不屑于以文字媚君上。
c.杨亿作为西昆体的号召者,他比起白体的效仿者,深得李商隐诗歌美学“富于才
调、兼极雅丽、包蕴密致、演绎平畅……”
三、晚唐体
学习对象:贾岛孟郊
代表作家:九僧诗派(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
潘阆,林逋寇准
特点:苦吟的写作方法,“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
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
这些作者或是因禅悦之风的盛行,僧人文人化;或是大多是隐逸山林的处士;除了寇
准是在高官宦海之余表达的愁闷以外。
这派诗人好炼字,即在语言上好为尖新语,多是经过诗情理智化之后的冷静处理。这
是宋人为诗为词不同于唐人之处。
但从总体上说,他们大多有以下几点毛病:
一是意象单调。《六一诗话》记载了一则故事,说有个叫许洞的进士和九僧一起分题
咏诗,提出不许用山、水、风、云、竹、石、花、草之类字眼,“于是诸僧皆搁笔”,
由此可见他们生活情趣的偏狭。二是形式呆板。他们效仿姚、贾,所作以五律为多,
且大都把功夫用在对仗的中间二联上。三是诗中情感单一,多半是闲适、旷逸、愁闷、
惆怅之类,而且这些情感多局限于个人所得,格局不大。
3.太学体:石介的观点对太学生的影响很大,于是以太学生为主的青年士子随之而矫枉过正,
竞弃西昆体华美密丽之风,走上了险怪艰涩的道路,形成了风行一时的“太学体”。
4.王荆公体:王安石后期的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抒情的绝句,正是这些诗使
王安
石在当时诗坛上享有盛誉。这些诗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
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
6.苏门六君子: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李
7.黄庭坚体:黄庭坚的诗以鲜明的风格而自成一体,当时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8.黄陈:陈师道的诗与黄庭坚的诗有一层渊源关系,因此他和黄庭坚并称为“黄坚”。
9.
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
“江西诗派”。
“江西”即宋代的江南西路,黄庭坚及诗派中的二谢等11人是江西人;所谓
“宗派”,原是禅宗的名词
,可能因当时禅宗流行,黄、陈等人都习禅甚深,所以吕本中借
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诗派。并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
10.一组三宗: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
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11.活法:由吕本中提出,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
规矩也。
12.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3.诚斋体:杨万里的诗风发生过多次变化,他早年学诗是从江西诗派入手,后来改而学习
王安石和晚唐诗人的绝句,最后终于领悟到应该摆脱前人的藩篱而自成一家,并形成了
独具面目的诚斋体。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诗人敏锐地从平常的事
物中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
14.永嘉四灵: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这四位诗人都出于叶
适之门,各人的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为“四灵”。
15.江湖诗派: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
谒客。当时杭州有一个名叫陈起的书商,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其中有低级官员、隐逸之
士,也有许多江湖谒客。从宋理宗宝庆元年开始,陈起为上述诗人刻印诗集,总称为《江
湖集》。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人就被称为江湖诗派。
16.散曲: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包括小令和套数,之所以称散,是与元杂剧的整
套剧曲相对而言的。它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
17.诸宫调:一种说唱文学,流行于宋金时期。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
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南方的诸宫调主要以
笛子伴奏,北方的诸宫调多以琵琶和筝伴奏。
18.元曲(剧)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马致远→《汉宫秋》、《陈抟高卧》
王实甫→《西厢记》
19.南戏:戏文,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它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为温州杂
剧、永嘉戏曲,亦称南词。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
20.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21.曲中李杜:乔吉,撰有杂剧《两世姻缘》,他在散曲创作上与张可久齐名,有“曲中李杜”
之誉。
22.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 、揭 斯。
23.铁崖体: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是杨维桢。他力图大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
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向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
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