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ghost使用方法-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
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
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
意思,
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疏”3个
字,会写“宿、徐、篱、疏、蝶”5个生字,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
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
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
情导入
1.展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
来形容这
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
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诗句:村居
放纸鸢。
1
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
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
来早,忙趁东风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市徐公店)
2.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你在哪里见
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板书:宿新
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
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
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
”。“徐
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
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4.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
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被誉为一代诗
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
写作背景:这
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
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
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
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二、初读课文,解
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
法来解
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生字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
音“疏”,边音“篱”
②指导书写“篱、疏”
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
折。
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2)词语理解。
2
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
“疏”左右结构,左窄
新市:地名
,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
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
些景物。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
“黄蝶”;
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指
的就是篱笆;
蝶、菜花(动))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的篱落
()的儿童
()的菜花<
br>()的小径
()的蝴蝶
()的树
“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
中所写的“小径”。(板书:篱落、一径、枝头(静)儿童、黄
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说一说。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选代表展示交流:
预设:篱笆很稀疏,
小路很长。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
根
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
我们学
过的哪句诗句里中的“无”也是指“没有”的意思?(草色遥看近却无
中“无”是没有的意思。)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
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
3
1.我们读
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
景色说给大家听吧!
小组交
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
(诗句的大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露出一些
新绿,叶子还没成阴。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黄山的菜花丛中没法
找寻。)(板书:黄新绿黄)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有怎样的感受呢
?
预设: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风光。
爱)
请你把最喜爱的
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
3.配乐一齐读诗。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
一番,
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
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短短的镜头,展开想象,
把你“见”到的说给同学听听吧。(这时,从小路的远
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
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
像故
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
笆上,小
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
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
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
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
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
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
地扇
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了,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
常懊恼,
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
。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指导有感情背诵)
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
意不要写错别字。
七、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1.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
活更是充满了喜爱之情,
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用喜爱的语气再读一读全文吧!
本诗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看谁
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4
(板书:情:喜
)
板书内容
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br>画:篱落、一径、枝头(静)
教学反思:
画追入
儿童黄蝶
意色:黄(绿
)
5
菜花(动)
(黄)
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
想
感情。
2.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等
“杂兴”“菜花稀”“蜻蜓”
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4.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
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
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
,感受田
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6
4
个生字。正确读写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揭题。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
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
吗?
(学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
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
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
兴》注意
“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诗题
。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
诗文会写些什么
内容?
( “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四声。“即兴”意思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
临时发
生兴致而创作。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
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
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
—诗人
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
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
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
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著
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认识生字:杂、
稀、蜻、蜓。
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
2.指导书写:“蜻、蜓、稀”都是
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蜓”字,右边
不要写成“延”。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
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
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
论。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7
(2)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
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三、初读古诗,感
知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画:想想这首诗描
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
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怎么样?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
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引导回
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齐读(正音,注意
读出诗的节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
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
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
学习方法)
预设: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预设: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预设:还
可以问老师。
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
读懂
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
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
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2.学生自学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惟有、日长”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惟有:只有;日长:天
长了。)
(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3)
教师随机点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借助注释,
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
8
但在说的时
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4.质疑: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2)
交流: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
稀稀落落。
)
2.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
篱笆飞来飞去。)
(3)读诗思考: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
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
特点。
五、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第四句中写“蜻
蜓蛱蝶飞”显得田
野静悄悄的,以动写静。(板书:宁静
总结: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4.
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5.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br>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安静闲适的
田园
生活。(板书:清新、田园、安逸闲适)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
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
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
好了这首诗。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
9
以动写静)
园
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
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
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
后
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
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
兴致。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
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
,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
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
活力的。只有
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有生机和活力的场景。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
人
,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
劳动时的场面“昼
出……”
(3)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
村的勃勃生机,
劳动的喜悦。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诗吧!
七、总结交流,拓展阅读【出
示33】
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
村的自然景色。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
动之乐。
2.搜集范成大《四
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板书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出示34】
初夏江南景
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清新、田园、宁静、安逸、闲适
10
,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课文。
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锄、赖、剥”等
引领学生理解“翁媪
”“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
、
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同桌议一议”的方法
学习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1.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
乐·村居。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醒:写
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
马虎)
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
,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
读)
“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11
6个字,适时
)
(师板书“清
平乐yuè”,并齐
(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这是一首清
静平和的
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
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
了。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
4.师介绍:
“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
怎样的感受?
(
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1.请同学
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
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
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谁来都给大家听?(读
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
“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别忘记写。
“檐”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短不一
,
一横最长。
4.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
有问题吗?有了问题,怎么办?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学生自主
学习。
7.交
流释疑。
我们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预设:“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
上面,“翁”字上面是一个“公”字,
那就是说“翁”指老公公。
“媪”字左边一个“女”字,
就是指老婆婆,老奶奶。
翁媪就是指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
预设:谁知道“溪东”这个词的意思
?
预设:“锄豆”这个词可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得联系上下文。哪位同学知道
12
村
居
)
)
“言”字上面
)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哪个字
、哪个词语、或是哪个句子不理解。
这个词语的意思?(锄豆就是锄豆子地里的杂草)<
br>我们可不能被文字的表面意思所迷惑。不过,我们总是在错误中长大的。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之美
1.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齐读。
2.听到你们读,老
师也非常想读。师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
“
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
“小”“草”“媪”,发现了什么?(第一、二
、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
都有“ao”)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
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
上口。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生读)
我们看词的下片
哪些字押韵?(东
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这首词有意思吗?我们再读一读。
四、放飞
想象,浸润静谧之美
1.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
卧剥图)
2.品环境
(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
象去品
出词中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
你从这两句中看到
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是
美地读一读吧。
(3)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
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
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
多诗人
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板书:茅檐低小)
一个“
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
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
来。生齐读。
3.品人物
(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面。
(2)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
13
笼蓬)
“青青草”,而不是“青草”?
(
2)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
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预设:
①品小儿
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
可爱呢?
我说:“你是个无赖,你高兴吗?”
为什么?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是“无赖”
呢?(活泼、可爱)
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
品“卧”。“卧”是什么样的姿态?
“卧剥莲蓬的样子”能想象出来吗?
(很专注,很认真,
还会哼着歌,一会儿还会仰着,高兴就打个滚,摇头晃脑,
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br>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
师引说:他是多么——
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惬意……
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世上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就是
你们,就是这个
小儿。谁来读读这句?
②品大儿和中儿
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会编织鸡笼,那就是说他——心灵手巧
(板书:大儿:勤劳
③品翁媪
师讲解:虽然他们年岁逐增,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童心未泯。人们常说
老小孩儿
,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前面有同学提出“相媚好”
这个词不懂(出示图片:突出“
相媚好”)。你们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
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相媚好”指两个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话。他们嘴里操着吴音会说些什么
呢?
老人们,这么
亲密地、甜蜜的说着话儿,拉着家常,这就是——相媚好。
书:翁媪吴音相媚好)
如果此时大儿
、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14
(板书:小儿无赖)
是
的,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
中儿:心灵手巧)
(
板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样?(幸福、甜美、快乐、温馨、自由自
在、与世无争……)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
其乐。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
好,白发谁家翁媪。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让
我们也醉一回吧!
让我们闭上眼睛,记住这首《清平乐》。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
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
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清平乐》!
五、拓展延
伸,写话练习
出示这首词的画面,提出写话要求。
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
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
述。
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
3.集体交流
交流讨论: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4.背诵这首词。
板书内容
茅檐
清平乐村居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小儿:无赖
教学反思:
低小
(板书:醉)
(放音乐,配乐朗读)
翁媪吴音相媚好醉
15
2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
字词,会认“构、冠”等
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乡村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
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5.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
情。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构、冠”等
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自读感悟,品味乡村
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
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
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看完图片
,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乡下人家)
学生齐读课题“乡下人家”。请同学们
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乡村的感知。
16
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
15个生字,理解字
义,识记
字形。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
预设1:乡村很美丽,空气很清新。
预设2:乡村很有趣,有很多动物,还有很多庄稼和花儿。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走进乡下人家。
2. 简介作者
陈醉云,著名
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
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
1962年移民去美,定居旧金山。陈醉云不
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
敢的现代诗人。他的诗
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
章》
和《醉云集》等。
二、自学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
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会认字:构
(1)生
字学习
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素”,翘舌音“率”等。
其中“冠”在这儿读一声,组词“
鸡冠花”,还有一个读音“guàn”,组词为“冠
军”。
(2)书写指导:
会写字:
构饰蹲凤序例率觅耸
踏倘绘谐寄眠
①准字音:
读准平舌音“耸”,翘舌音“饰、率”,
边音“例”等。
②写指导:
“构饰蹲例踏倘绘谐眠”为左窄右宽的字,“觅、耸、寄”为上窄下
宽的字;“凤、序”是半包围的字。
“蹲”左窄右宽,右下面的“寸”的一横要写长一些,托住
上面的部分。
“率”中间的部分笔画较多,注意从左到右写,第八笔是撇,第九笔点,下面
的一
横写长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
(3)词语理解
装饰: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
时令:季节、节令。
朴素:质朴;无文
彩;俭仆,不奢侈。
17
冠朴素率倘附捣绘谐
独特:特有的,特别的,
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
照例:照样;遵照常例。
倘若: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
,相当于如果、假使。多用于书
面语。
和谐: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
。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配几幅
图,分别给每幅
图起个名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四、细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段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2.交流默读所得,找
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
,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
这句话是说乡下
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
的美。
4.真是这样吗?同学们,
我们赶快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
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1.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
人
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2.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一首古
诗,快来跟老师一起读读吧!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
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8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
上节课,老师已经领
着你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初步了解
了课文内容,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
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吧!
1.复习本课重点字词。(齐读)
2.指导学生理解有不明白的词语
。
3.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字:率
二、体验情感,学习方法
带领学生用抓住要点品读感
悟的阅读方法,提炼出两句诗,
人家的独特魅力。
1.那我们先从第一自然段开始指名读,其他
同学边听边注意这一段一共有几句
话,并思考每一句主要写的是什么。
(1)汇报交流
第一句:门前搭架
第二句:花落结瓜
第三句:装饰可爱
(2)这第三句话句子比较长,
到底是讲什么呢?大家一起再读一遍。出示句
19
并进一步感受乡下
子
。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
爬上屋檐。当花
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
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
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
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可爱多了。
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预设:为什么说装饰比石狮子可爱?
预设:石狮子单
调,这里的瓜架青红叶绿,颜色鲜明可爱。
门前的瓜架这么特别,这么可爱,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谁
来试试?
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别都写了
什么?
(3句,第一句种花(花);第二句种竹(竹);第三句看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种
花种竹
(2)那你们喜欢这里的花呢,还是喜欢这里的竹呢?有喜欢花的有喜欢竹的,那
就先看
写花这一句,大家一起读一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①朴素中带着华丽?独特?
预设:是一对反
义词,开得美所以华丽,在农家显得朴素。
②写竹子的有两句,第一句很简单,一读就懂。第二句写得很
有意思,说说看
这句话哪里让你感到有意思?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
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
头来。
预设:竹笋像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慢慢从土里探出头来。<
br>指名读,齐读。
(2)下面又该我们扮演小老乡夸夸自己啦!谁来夸?
生:我们这有美丽
的花,花能报时间。
生:有可爱的竹笋,笋能炒菜吃(谁还会从其他方面来夸?)
(3)此时如
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什么?(好风光)
板书:好风光
(4)看,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这
样我们又把第
好玩吗?
三、抒发情感,学习方法
20
2段变成了一句诗,读一
读。
(学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分组探究,自主抒发对课文的感悟,概括出四句
诗。)
1.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种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读书方法,
写在该段的空白处。
但要注意你们概括的诗句要能和上面的连起来,
(1)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
:概括的诗句是什么?每一段主要写什么?
随机板书:大鸡小鸡林觅食,小鸭戏水河中央。
红霞
晚餐看鸟归,秋夜虫鸣入梦乡。
2.抓住要点品读感悟,我们又概括出了四句诗!
下面我很想听
听你们又是抓住哪些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的呢?
说得这么好,那你们的脑海中肯定也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情
景吧,谁来跟大家
分享一下?
预设:小鸡抢食的情景、小鸭戏水的情景、他们吃饭时的悠闲、他
们做的好
梦……
3.课文写得精彩,你们说得更精彩!同学们,这就是乡下人家充满情趣的房前
屋后,这就是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一年四季。有默默不语的——,有热闹嬉戏的—
—,还有悠闲
快活的——,真是一片盎然生机。我是越来越喜欢乡下人家了,你们
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里呢?那就让我
们带着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一起读最后一段。
4.(1)这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是对乡下人家最好的概
括,我们再来概括出两
句诗,作为这首诗的总结,好吗?谁来试试?
(2)学生说,师引导,抓
两个关键词,独特迷人的什么?风景?风景怎么样?
随机板书:独特迷人风景好
(3)乡下人家
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心情如何?可以用什么词?(舒畅,爽)
随机板书:乡下人家心欢畅
(4)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预设: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对质朴、善良、勤劳的乡下人家的热
爱之情。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欣赏了乡下迷人、独特的风景,了解了乡下人家质朴、快乐的
生活,不禁心生
向往之情。
21
同学们想不
读起来要顺口。
想自己试试?下面3、4、5、6
段每组读一段,看能不能也概括出一句诗来,把它
2.课外延伸:(小练笔)
你
们想不想赞美自己身边的乡下人家?我们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比如具体描写的
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
行描写,对比的方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等,来写一写
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
景物。
美,很有特色的。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得很
板书:
2乡下人家
屋前瓜果美又香,种花种竹好风光。(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月夜睡梦
图)
大鸡小鸡觅食忙,小鸭戏水河中央。(鸡鸭觅食图)
红霞晚餐看鸟归,夜听虫鸣入梦乡。(
院落晚餐图
独特迷人好风景,乡下人家心欢畅。
教学反思:
3 天窗
教学目
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
闪烁”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窗
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
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
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2
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身的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
闪烁”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3
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
、猫头鹰、海滩、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习惯在屋顶上开
个天窗,天窗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
的,这是一篇优美的
散文。(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板书:3 天窗)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3.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
童年充溢想象,
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4. 简介作者
茅盾(
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
敬、蒲牢、微明、
沈仲方、沈明甫等,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
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茅盾同
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
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
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生活的一篇小文章。
23
《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
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
盾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茅盾先生
笔下的天窗是什么样子的呢?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
示让学生认读。
4.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慰藉卜落锐利河滩帐子闪烁蝙蝠霸气猫头鹰<
br>烁锐”为翘舌音;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个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
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帐
前鼻音“
滩、蝙
5.指导书写
”,后鼻音“鹰”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学生练读。
“蝙”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扁”,“户”的下面是一横,两竖。
“鹰”笔画较多
,注意写的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6.理解词语
“广”写宽大一些。
(1)天
窗:设在屋顶上用以通风和透光的窗子,常见于旧式建筑。
(2)锐利:多用来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
也可形容人的目光敏锐,有洞察
力。
(3)霸气十足:很有气势,魄力。
(4)扫荡:
荡平,彻底清除之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
?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开天
窗?
2.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第一段(1
-3自然段):天窗的由来。
第二段(4-7自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8自
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
3.完成填空: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
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
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
似的屋
24
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哪个段落最能概括体现了这种神奇?(最后一段)
四、学习结尾,学会质疑<
br>1.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预设
:“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预设: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们会从“无”
中看出“有”
出“实”?
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
2.理解语句“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
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
么发明了天窗?
2.导入:(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br>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
中看出“有”,从
“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
更确实!
课文的最后,茅盾
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
—(生接读)
(2)你怎么理解“无
”“有”“虚”“实”?
(3)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
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
,从“虚”中
看
中看出“实”的?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该被感谢的?让我们走进
课文4—7
自然段。
25
(二)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
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句子体
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读。(板书“唯一的慰藉”)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圈画出来,并做批注。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A.夏天阵雨时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设身处地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
标出最能表现
孩子们心情的词语。(板书:夏天阵雨时)
预设:夏天阵雨来了,孩子非常高兴。
从哪些词语看
出?
预设:从“喜欢、仰着脸”看出。
2.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
了,想象却无法锁上!
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
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第五自然段
我们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注意老师的引读。
透过天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起来填一填吧!
透过那小小的天
窗,你会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
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br>“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外面的风雨多么猛烈!
倍?
预设:因为屋里很安静,与外
面的风雨交加比起来来,感到外面的可怕的威力,
相比较而言,屋里就安稳的多了。
4.语言训
练
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
怎样的一个画面
?
5.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因而,
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
中看出“有”,从“
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
更确实!(板书:“无”“有”“虚”
“实”)
26
,你会看到(带子
似的闪电一瞥)。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这风,这雷
,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
。
)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你在露
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
B.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板书:被逼上床休息)
1.出示学习向导:
(1)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上床“休息”的时候,<
br>心情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
过天窗看到的是事物,用波浪
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2.学生读书,思考
,勾画。
3.品读交流
(1)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游戏或河滩上的追逐戏闹,
却被
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这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抓“忘不了”“偷偷”体会孩
子们的
无奈和不甘)
(2)然而,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却扯得很远很远。请根据你对第
段的理解,
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
星
(
想象到的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
这里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了解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
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
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
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
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
(3)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
,稍纵即
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天窗
小小
的空白,勾起孩子多少神奇的想象!(板书:小小的空白,神奇的想象)
4.师生合作朗读6、7自然段
。
5.语言训练:
如果是你,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
似的屋子,仰望天窗那一方小小的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扫兴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
方小小的夜空
……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
(1)
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云彩,有的像
(),有的像(),有的像()。
),(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
27
7自然
),想
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
);看到的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p>
也许是(
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
),也许是()。
(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它们也
6.晚上,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想却没有“休息”
们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而,作者
说——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
看出“
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
更确实!
(三)总
结升华,探知真谛
1.展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比较句子:
A.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
,是得感谢的。
B.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
(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后一句话较为具体。
(3)文中加了引号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天窗已经被赋予
了特殊的意义,天窗是孩子们想象的窗口,也是孩子们心灵
的窗口,只有揣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才能打
开想象的窗,才能走向更多更广袤的
美好世界。)
板书内容
3 天窗
小小的
空白
神奇的世界
夏天阵雨
被逼上床
“无”
“虚”
“有”“实”
唯一的慰藉
)
(2)“天窗”加不加引号,表达的意思同不同?(天窗加上
引号,有特殊意义)
。这一方小小的天窗让孩子
教学反思:
28
4 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绮、和、谈”3个生字,理解“绮丽回旋应和
纤细沉醉”等
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r>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爱恋与赞美。
2.学会抓住关键
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
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
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这美妙
春景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
丽的《三月桃花水》吧!(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br>1.刘湛秋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1957年开始发表作
品。著有诗集《生命的欢
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
抒情诗
的旋律》等共22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铃铛绮丽回旋应和
纤细沉醉草如茵柳如眉
2.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绮丽:鲜艳美丽。回旋:盘旋,转
动。
应和:呼应,附和。纤细:细微,细小。
29
(二)读懂文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
3.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4.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
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
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
理解的词句。
5.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
决的,就应该
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
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
绸,映照着蓝天
?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课文中
找出和这两句话
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
.教师引导:“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
“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
亮耀眼。)<
br>(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
景象?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
花,点点洒
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2.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
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
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
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朝霞”
“酒窝”(比
30
)
,分别对
,明
喻)。
3
.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
4.小组自学: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
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
生活有什么关系?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板书:什么声音竖琴
什么光芒明镜)
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水面”的段落。
5.教师提问:
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
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预
设: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
预设: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修辞手法,把“柳枝”
比喻成“长发”
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
论,教师巡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
“啊,沉醉”表达了对三月桃花水的热爱
和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预设:课文最后一段直接抒情,<
br>赞美之情。
预设:“草如茵”“柳如眉”,两个比喻句,表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好,令人心
醉。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散文诗写的是春水,作者表达了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
喜爱和赞美)
五、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
写某一个季节的自然景观,或写
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
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
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板书:
,
板书:
31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竖琴
沉醉教学反思:
什么光芒?明镜
喜爱和赞美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
学目标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
不同。
3.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4.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仿照例段写片段)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有些语句特别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读读下面的几
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这些语句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或想法?(板书:抓
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
感)
32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
市和乡下的不同。
1.小刚:我发现有些语句能够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小兰:
我从《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
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
小明:学习《天窗》时,我从“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中,体
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作者情感或想法的部分用“
3
.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
)《乡下人家》表达了作者的想法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
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
风景”。
(2)《天窗》表达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4. 小练习:
看看分别请
同学们从本单元其余的文章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或想法的句子,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或想法。
示例:
从《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表达了诗人喜爱
儿童及乡间
美景的思想感情。
从《三月桃花水》体会到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词句段运
用
(一)读一读,并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板
书:城市生活
农村生活)
1.
cuǐ càn
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
ǎo
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wò
ni
”画出来。
肥沃静谧炊烟袅袅
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注意
读准平舌音“璀、璨”,鼻音“袅”。
3.说一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第一行词语都是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第二行词语都是描写乡村生活
的词语。
33
4.选一选,说一说。
(1)描写城市生活:
这
是个繁华都市。到处高楼林立
....
,到处车水马龙
....
。商场里陈列
着各色价值不匪
的世界名牌服装,酒店里的奢侈盛宴一桌连着一桌,一局跟着一局,大街小巷里无
....
处不是霓虹闪烁、欢歌劲舞,空气中到处充斥着前卫时尚的气息……
(2)描写乡村
生活:
柔和的夕阳,绚丽的云彩,横卧在不远处的天边群山上,坐落着依山傍水
....
的一
簇簇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炊烟袅袅
....
。
(3)说一说,你
体会到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
学生交流,展示如下:
城市生活很繁华、热闹、时尚、快
捷、方便;
乡村生活很自然、恬适、静谧、美好。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
br>城市生活:霓虹闪烁
乡村生活:万紫千红
鸟语花香
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
1.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标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二)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天空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
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
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分
别描绘出了什么地方的风景画?
34
灯红酒绿门庭若市万人空巷
花香鸟语
山青
水秀
春色满园
繁花似锦
雨后春笋
湖光山
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人欢马叫<
br>2.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
教师总结:第一个片段写了一幅傍晚时田园风景画。
第二个片段写了一幅海边风景图。
(板书:田园风景画海边风景图)
2.选择其中一幅图,照样子写写。
示例:夕阳染红了西边
的天空。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像盛
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粒
小石子,激起的浪追逐着夕阳的
余辉。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的绿绸,在春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好像怕
惊动了静
静的河水似的。柳树下洗衣姑娘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二、日积月累
1.出示
《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
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
师讲解:
(板书:卜算子.咏梅)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句意思:风风雨雨
把春天送走了,
雪又把春天迎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意思是说悬崖已结
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
傲雪俏丽竞放。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她虽然美丽但
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春天消息来报。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写等到满山遍野
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
35
漫天飞
只是把
花丛中笑。
3.简介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br>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
泽东思想的主要
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4.把这些诗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
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学
习园地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想法和情感。积
累了一些描写城市和乡下的词语,并
学会运用,积累了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
梅》,学会积累和利用词语、诗句。课下请同学们多积累一些本
单元有关的词语,
诗句。
.咏
板书设计
一、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三、城市生活
四、田园风景画
农村生活
海边风景图
五、《卜算子.咏梅》<
br>教学反思:
5 琥珀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
、脂”
教学目
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
标
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
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
36
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
点
教学难
点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
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
教学
目标
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
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辣
”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琥珀艺术品图片。
2.揭题,板书课题。看
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怎样形
成的?谁发现的?)
3.认识琥珀。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出示琥珀有关资料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
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
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
植
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
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
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2016年3月6
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
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4.
介绍作者
柏吉尔 (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等。
37
本文就选自这本书。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但由于以讲故事的形
式出现,
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一)提出自学要求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
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
得准确、流利。
(二)汇报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出示本课生字
琥珀嗡脂
拭渗俯扎番埋澎湃
指名读,师生及时更正:
注意读准平舌音“餐
2.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拭餐渗”的书写
师范写,并讲解:
“拭”左窄右宽,左边的“扌”注意第三笔是提,
右边的最后一笔斜勾写的长一些,
落笔和提手旁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要多写最后一笔撇。
“餐”
上下结构,注意上面有三个部分组成,下面是“食”
托住上面的部分。
“渗”左窄右宽,注意右
边的“参”的写法,下面的“彡”
的写法,三撇要写在一条竖线上,第二笔、三笔起笔位置要记住:都在
前一撇的三
分之一处起笔。
3.理解词语
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
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拂拭:指掸掉或擦掉。
粘稠:形容液体的粘性很强。
飒飒:风
的声音。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一种化石,浅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透明固体。可用它制造
漆、
装饰品等。
断绝:指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
38
吸引小读者,
所以也有人说《乌
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话。《琥珀》是根据《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怒吼餐
划晌辣挣刷测详
测”,翘舌音“脂拭渗晌挣刷”等。
,撇捺要写得舒展一些,
<
br>推测: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澎湃:形容涛声互相撞击。
前俯后仰:形容
身体前后晃动。俯,头向下;仰,脸朝上。
约摸:估计,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兽发威吼叫
。课文中比喻水的风浪声很大。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火烫着一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br>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
述是否正确、流利。
3.给课文分段:
再次读文看看课文如何分段?
根据学生回答,展
示如下:
第一部分(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时间。
第二部分(2-9自然段):松脂球的形成
。
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琥珀的形成。
第四部分(13-18自然段):琥珀被发现
的过程及琥珀的价值。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课文主
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
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四、图文结合,了解琥珀特点。
1.图文对照,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
(1)出示琥珀
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预设1:里面有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
预设
2:这块琥珀是金黄色的。
预设3:这块琥珀是透明的。
(2)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图画内
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
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
值。)
2.感情齐
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39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
躺着。我们
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
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
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
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五、课堂总结,巩固提
高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欣赏了琥珀的美丽和神奇,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
有一种冲动
,都想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1.抓住重
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
过程。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
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字词琥珀松脂拂拭渗出前俯后仰
怒吼美餐
指名读,赛读。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
事?
预设: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
过程,并且
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一番澎湃
晌午热辣辣挣扎冲刷推测详细
40
<
br>3.谈话导入新课:根据这块罕见的珍贵的琥珀,作者推测想象出一个十分生动的故
事,告诉我们
琥珀的形成过程。那么,作者是怎样推测、怎样想象的呢?让我们和
作者一起思考,一起推测,一起想象
。
二、品读课文:还原推测过程,品味文章语言。
(一)默读课文,大胆质疑。
默读课
文,做批注,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
1.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它们是怎样成为化石的?
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
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A.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
1.想想苍蝇
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引导学生发现:天气热,太阳猛;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
苍蝇;松脂刚好滴
到蜘蛛和苍蝇上。(板书:苍蝇蜘蛛巧遇)
2.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生动
有趣,让人感觉很真实,很形象。再读课文,想象
画面。
(1)找到描写太阳和松脂的句子,读
句子,想象画面,感受天热,松脂多而美。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
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晌午的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闪闪地发出
金黄的光。)
(板书: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①找到句子,读一读,并在脑子里形成画
面。
②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在学生介绍过程中,老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讲清细节,
把故事讲
生动;同时,抓住“刚、正好、一齐”引导学生感受事情的“巧合”
感情地读一读。
(成千上万
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3)就这样,松脂不停地滴落在两只小虫子上,结果――
41
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
松脂:厚厚的)
(2)作者又是
怎样记叙松脂包裹蜘蛛和苍蝇的过程的呢?
)
③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也能说明这真的是一种巧
合,一种偶然,能找出来吗?有
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
)前,有两只小虫子被埋在一个松脂球
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出示句子: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
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抓
住“不能……也不再……,都,终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师生共同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第一,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二,要有松树、柏树
。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
把它们包
在里面。
4.赏析课文,感情朗读。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
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
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
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
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
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
,刚好
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
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
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
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
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板书:被淹没)
B.探究琥
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
师过渡: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
琥珀,琥
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松脂球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
句,画出来,读一读。
预设一: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
会想到很久很久
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发生得太巧了,这
颗琥珀太少见了。)
预设二:“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
“剩
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
师提问
:如果说松脂滴落到两只小虫上纯属巧合的话,那么,包裹着蜘蛛和苍蝇的
松脂球变成化石又是一个怎样
的过程呢?(出示:
树腐烂。4.泥沙掩埋。)
2.作者是怎样写出漫长的?(引导学生抓住“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
42
)
)
”
(时间那么长,苍蝇
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
1.时间漫长。2.陆沉水漫。3.松
p>
眼就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进行体会。通过时间“长”
会化石形成时间的漫长
。)(板书:松脂球化石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进一步感受漫长。
4.最后,松脂球化石
--琥珀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C.琥珀价值(13-18自然段)
时间长)
“短”的相
对性,体
1.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
的
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推测”是什么意思?<
br>预设:“推测”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2)为什么说“从那块
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预设1:因为透过琥珀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小东
西——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可以想
象它们两个如何相遇,如何被松脂包在一起的。
预设2:从
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猜测出它们如何拼命挣扎
的情形。
2.再读课文
,从文中找出科学家还有哪些大胆的推测?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
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
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这个猜测
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因为只有太阳很毒辣,才能把老松树上的厚厚的松脂晒化,才能滴下一大滴
松脂。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个
推测的依据又是什么?
预设:因为能把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同时包住的一定是一大滴松脂,小的松脂是包
不住两只小动物的。
3.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能想到会这块琥珀还有哪些价值。用“从那块
琥珀的发
现,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延伸:
寻找前后联系,质疑形成过程。
(1)再读全文,我们还可以发现,课文很多句子都是有相互的内在联系
的,你能
一一找出来吗?(如对海的描写;对小虫的描写;漫长时间与第一自然段的照
应……)
43
)
(2)作者对这块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你有什么疑问吗?(如,为什么我们通过琥珀,推测到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那么对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你又有什么新的推测呢?
(如,苍蝇和蜘蛛也许在几千万年前是一对好朋友,相会的时候被包裹在松脂里
了。)
2.作业
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板
书内容
5
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球形成松脂:厚厚的、继续滴
苍蝇、蜘蛛:巧遇
时间长
松脂球变成化石
教学反思:
琥珀
被淹没44
6.飞向蓝天的恐龙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
隧
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
教学目标<
br>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
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钝、仅”等
教学目标
隧道”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
过程:
一、出示,引入课题
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1.
2.
以
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
读课题质疑
下面,我们来学
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1)齐读课题,并板书课题。(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
(2)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
题想想。
45
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
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
不相干、
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
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笨拙、
迟钝、毫不相干、
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说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
道的恐
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
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
不知道的请
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
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
类的过程。
4.作者简介
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徐星,男,祖
籍江苏,
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动物学家。兼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国科学院副主委,英国
《皇
家学会学报-生物辑》和《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编委。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生字
新词。
迟钝不仅描绘隧道繁衍十吨公斤脑颅膨大敏捷树栖开辟崭新
谈起鸽子毫不相关描绘末期形
态各异前肢鸟翼
2.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
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生加以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注意读
准平舌音“隧
5.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隧翼”的书写。
“隧”左窄右宽,注意左边的“
阝”两笔写成:横撇斜勾、竖;右边的部分“遂”
是个半包围结构,先写上边的部分,再写“辶”,“辶
”是三笔写成:点,横折折撇,
捺。
“翼”注意是有三部分组成:羽、田、共。其中“羽”不带
勾。这个字写扁一些。
三、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读出不懂的词。
2
.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4
6
笨重
”,翘舌音“崭肢”等。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敏捷:动
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行动迅速灵敏。
色彩
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
: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
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
。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毋庸置疑:无需怀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
构
过渡:下面让我们读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自由读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
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
: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
历史过程。
五、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字词、句子都能读准确了,现在可以来解决大家刚才提
出的问题。(出示:“恐
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哪个自然段能回答这个问题
?
(第四自然段)
2.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1)先自
己读。
(2)再讨论。
(3)汇报:
①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47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
④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的能力,并最终能够
主动飞行。
六、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读懂了课文,把握了课文的脉络层次,究竟恐龙的一支是如何变成鸟类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
兴趣的语段。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
浓厚兴趣。
一、复
习检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说明性文章表达准确的这一特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出示词语:
迟钝不仅描绘隧道繁衍十
吨公斤脑颅膨大敏捷树栖开辟崭新笨重
谈起鸽子毫不相关描绘末期形态各异前肢鸟翼
48
师:这些词语都是第一自然段中,你们能用上这些词语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
容吗
?
预设:(事实证明笨重的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我
们接下来学习课文,跟着科学家走进恐龙的演变世界。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默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想想:
(1)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2)科学家有怎样的发现?
(3)“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这些发现为什么让全世界的研究者们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辽宁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
涂上了‘点睛’之笔
。”
(1)‘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点睛之笔”指
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
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作
“画卷”。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羽
。)
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
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
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3)这一重要的发现多么令人欣喜啊!这也是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我们带着这
种欢欣鼓舞的心情来
读一读这一句话。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
(读出欣喜若狂的心情)
(二)第
三、四自然段的学习
师:是啊,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能变成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的鸟,多么<
br>不可思议啊!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看默读提示:默读课文的三、
四自然段,想想
恐龙是怎样一步步演化成鸟儿的?
全班交流:(先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1)第一种恐龙的特
点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
样用两条后
退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
A、去掉“大约”行吗?
B、比较读
(1)地球上的第一种
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
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49“欣喜若狂”?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2)地球上
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
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C、
指名读
(板书:第一代恐龙
年后))
(2)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特点:“有些恐龙像
它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
....
,有些恐龙
则四足行走
....
;有
些恐龙身长几十米
.....
,重达数十吨
.....
,有些恐龙身材小巧<
br>....
,体重不足几
.....
公斤
..
;有些恐龙凶猛异
常
....
,是茹毛饮血的食肉
..
动物,有些恐龙温顺可爱
...
.
,以植物为
....
食。”
.
A、想想看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br>B、(恐龙种类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恐龙的认识。
C、注意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一段话。
预设:蚂蚁经过进化,有些蚂蚁还保持着原有的黑色
些蚂蚁比他的祖先大了好几倍
,有
些蚂蚁则变成了黑红色,有
,有些蚂蚁则小巧玲珑,十分招人喜爱,有些蚂蚁变成
→庞大家族→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
了掠夺者,成为了人类的敌人,有些蚂蚁则变成了益虫,成为了人类的好朋
友.
D.大家对这形态各异的恐龙都充满了喜爱之情那我们就来读一读吧!男女对比读、
齐读
。
教师:这么庞大的家族都能飞上美丽的蓝天吗?(生:不是)请大家找出相应的语
句来读一读
(3)猎食性恐龙的特点: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骨骼中空,
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
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
片或鳞甲。
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A、齐读。出示恐龙不断进化的图片(教师适时解释
:恐龙长的越来越接近现在的
鸟类了。骨骼中空,身体才会轻盈,行动也就敏捷了,又长出了像鸟翼一样
的前肢,
体表还有羽毛。)
B、“其中”是在什么中?“一些”说明了什么?(可见作者用词的
准确性,我们在
习作时应注意恰当地用词学习如何锤炼语言。)
板书: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
(许许多多年后)
C、比较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1)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
得像鸟类。
50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
→飞向蓝天
(亿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