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萌到你眼炸
786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04: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企划方案-清塘荷韵读后感


2020最新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 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
1


抓 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 累推测、判断重要
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2.
会认“徐、篱、疏”3个字,会写“宿、徐、篱、疏、蝶”5个生
字,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
丽景色,想象儿童 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展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展示春景 美不美?你会
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
的诗句?< br>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诗句:村居
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 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2.认读“宿、徐 ”。(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
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 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
名中认识了“徐”。“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 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4.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 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2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宿新市徐公店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 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
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
“南 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
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
中,经过新市,住在 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
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 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
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br>(1)生字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
②指导书写“篱、疏”
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疏”左右
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 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2)词语理解。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疏疏:稀疏。
3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 .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
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 有哪些景物。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
(油菜花)“儿 童”“黄蝶”;
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 ”指的就是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板书:篱落、一径、枝头
(静)儿童、黄蝶、菜花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1 .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的篱落
()的儿童
()的菜花
()的小径
()的蝴蝶
()的树
(动))
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 物的?说一说。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选代表展示交流:
预设:篱笆很稀 疏,小路很长。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
落”;看图 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
4


我们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中的“无”也是指“没有”的意思?(草色
遥看近却无中 “无”是没有的意思。)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 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
1.我们 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
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
小组 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
(诗句的大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
露出一些新绿,叶子还没成阴。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
黄山的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br>(板书:黄新绿黄)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有怎
样的感受呢?
预设: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风光。
(板书:情:喜爱 )
请你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
3.配乐一齐读诗。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 受,请你随着音乐把
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1.这首 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短短的镜头,
展开想象,把你“见”到的说给同学听 听吧。(这时,从小路的远处,
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 br>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儿
5


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
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 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
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 真和可
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
那时快,小孩双 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
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了,再 也找不到了。看着那
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
便蹦 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 听吗?(指导有感情背诵)
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七、课堂 总结,再现课文。
1.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更是充满了
喜爱之情,请 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用喜爱的语气再读一读全文吧!
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 故事,请把这个故事写
下来,看谁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板书内容
诗宿新市徐公店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
画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动)
意色:黄 (绿)(黄)
教学反思:
6


7


第二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 文
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等
正确 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4.随机 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
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 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
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
热爱。< br>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揭题。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 告诉同学们你喜
欢哪个季节吗?
(学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 四
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
《四时田园杂兴》注 意“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诗题。
“四 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4个生字。
8


( “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四声。“即兴”意思是:对眼 前景
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四
时田园杂兴”,从一 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 思连起
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 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
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
“冬日”五组。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 是这其中的一首。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 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
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
等。)
二、初读课 文,自学字词
1.认识生字:杂、稀、蜻、蜓。
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 br>2.指导书写:“蜻、蜓、稀”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蜓”
字,右边不要写成“延 ”。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
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 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梅子:梅 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
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9


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个人自 由朗读。
(2)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3.小声自读,边想画: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 怎么样?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
菜花稀,写出了夏 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 麦花白、菜花稀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 法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
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 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
学习方法)
预设: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预设: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预设:还可以问老师。
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 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
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
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
思啦!
2.学生自学< br>10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 了哪句?
(指点“惟有、日长”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惟有:只有;日
长:天长了。)(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
再来说说?
(3)教师 随机点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借助注释,能把 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
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4.质疑: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 花雪白菜花稀。”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一树树梅子变得 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
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2.赏析“日长篱落无 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天长了,农民忙 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
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 读诗思考: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
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11


五、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第四
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 悄悄的,以动写静。(板书:宁静
以动写静)
总结: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
4.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5.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 背——全班背
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 写了安静
闲适的田园生活。(板书:清新、田园、安逸闲适)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 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
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 好了这首诗。请大家再读读范成
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 br>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 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
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2

< p>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
(写景),后一首,诗 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
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是 呀,同样是写
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
劳动场面的 ,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
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 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
人才能捕捉到如此有生机和活力的场景。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 劳动时的
场面“昼出……”
(3)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 村
的勃勃生机,劳动的喜悦。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诗吧!
七、总结交流,拓展阅读【出 示33】
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 村的自然景色。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田园之美,自
然之趣,劳动之乐。
2.搜集范成大《四 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板书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出示34】
初夏江南景 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清新、田园、宁静、安逸、闲适
13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br>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锄、赖、剥”等
个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 ”“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
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同桌议
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1.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
(板书)——清平乐·村居。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醒:< br>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 ,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
“村居”)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师板书 “清平乐
yuè”,并齐读)
14
6


“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 么样的感觉呢?
(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这是一首
清静平和的音 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
4.师介绍:
“清平乐”是词牌名, 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光听这个词
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
(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 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 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去寻找那种清
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谁来都给大家听?(读得正确即可,教师 相机正音。)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
“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五笔是点, 最后一笔是撇,别忘
记写。
“檐”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短不一,“言”字上面一横最长。
4.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br>(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 有没有哪个字、哪个词语、或是哪个
句子不理解。有问题吗?有了问题,怎么办?
15
村居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
学 生自主学习。
7.交流释疑。
我们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预设:“翁 ”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翁”字上面是一
个“公”字,那就是说“翁”指老公公。
“媪”字左边一个“女”字,就是指老婆婆,老奶奶。
翁媪就是指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
预设: 谁知道“溪东”这个词的意思?
预设:“锄豆”这个词可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得联系上下文。哪
位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锄豆就是锄豆子地里的杂草)
我们可不能被文字的表面意思所迷惑。不 过,我们总是在错误中长
大的。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
1.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 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齐读。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师用清新的语调读,力 求读得入
情入境。
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
“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 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
“小”“草”“媪”,发现了什么?(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
韵 母都相同,都有“ao”)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
读 起来琅琅上口。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生读)
我们看词的下片哪些字押韵?(东
读 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16
笼蓬)


这首词有意思吗?我们再读一读。< br>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
1.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
浮现出哪些画面?(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
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 剥图)
2.品环境
(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
用 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
你 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是“青青草”,而不
是“青草”?
(2)赏景不仅仅 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这样的美景
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3)读到这里,老 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
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 的感觉呢?
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
笔下频频出现 。(板书:茅檐低小)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
诗意的 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
3.品人物
(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 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面。
(2)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预 设:
①品小儿
17


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 看出小儿可爱呢?
我说:“你是个无赖,你高兴吗?”
为什么?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是 “无赖”呢?(活泼、可爱)(板书:小儿
无赖)
是的,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这就是
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 呢?
品“卧”。“卧”是什么样的姿态?
“卧剥莲蓬的样子”能想象出来吗?
(很专注 ,很认真,还会哼着歌,一会儿还会仰着,高兴就打个滚,
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 头……)
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
愿意……
师 引说:他是多么——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惬意……
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世上最可爱 的就是孩子”,就是你
们,就是这个小儿。谁来读读这句?
②品大儿和中儿
喜欢大儿, 因为他很勤劳。
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会编织鸡笼,那就是说他——心灵
手巧
(板书:大儿:勤劳
③品翁媪
18
中儿:心灵手巧)


师讲解: 虽然他们年岁逐增,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童心未泯。
人们常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 和孩子一样可爱。前面有
同学提出“相媚好”这个词不懂(出示图片:突出“相媚好”)。你们
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
媚好。
“相媚好”指两个 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话。他们嘴里操着吴音
会说些什么呢?
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的说 着话儿,拉着家常,这就是——相
媚好。(板书:翁媪吴音相媚好)
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 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
么呢?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样?(幸福、 甜美、快乐、温
馨、自由自在、与世无争……)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 干自己喜欢干的活,
真是各得其乐。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
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板< br>书:醉)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让我们也醉一回吧!(放音乐,配
乐朗读)让我们闭上眼睛,记住这首《清平乐》。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 个娓娓
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清平乐》!
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
出示这首词的画面,提出写话要求。
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
文字进行描述。
19


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
3.集体交流
交流讨论: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
小儿卧 剥图……
4.背诵这首词。
板书内容
茅檐低小
翁媪吴音相媚好醉
清平 乐村居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小儿:无赖
教学反思:
2 乡下人家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
15个生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
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
20


2.自读感悟,想象乡村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
法。
4.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 学习方法。
5.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
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要点 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 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理解
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 领、
倘若”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自读感悟,品味乡村美景 ,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 :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
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看完图片,你 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
乡下人家)学生齐读课题“乡下人家”。请同学们分小 组交流一下自己
对乡村的感知。
预设1:乡村很美丽,空气很清新。
21


预设2:乡村很有趣,有很多动物,还有很多庄稼和花儿。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陈醉云一起, 走进乡村,走进乡下人家。
2. 简介作者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 醉云楼主,广
1962年移民去美,东台山人。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
定居旧 金山。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
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不拘 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
含蓄。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等。
二、自学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
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会认字:构
绘谐
(1)生字学习
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素”,翘舌音“率”等。
其中“冠”在这儿读一声,组词“鸡冠花”,还有 一个读音“
n”,组词为“冠军”。
(2)书写指导:
会写字:构饰蹲凤序例率觅耸< br>guà
冠朴素率倘附捣
踏倘绘谐寄眠
①准字音:
读准平舌音“耸”,翘 舌音“饰、率”,边音“例”等。
②写指导:
“构饰蹲例踏倘绘谐眠”为左窄右宽的字,“觅、 耸、寄”
为上窄下宽的字;“凤、序”是半包围的字。
22


“蹲”左窄 右宽,右下面的“寸”的一横要写长一些,托住上面的
部分。
“率”中间的部分笔画较多,注意 从左到右写,第八笔是撇,第九
笔点,下面的一横写长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谐”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注意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
(3)词语理解
装饰: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
时令:季节、节令。
朴素:质朴;无文彩;俭仆,不奢侈。
独特:特有的,特别的,独 一无二、与众不同的。
照例:照样;遵照常例。
倘若: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 相当于如果、假使。
多用于书面语。
和谐: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配几幅图 ,
分别给每幅图起个名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瓜藤攀檐图鲜 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四、细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段
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
上记号。
23

< p>
2.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 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
风景。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 进而理解整
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 ;“迷人”是说“吸引人”。
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
很吸引人的美。
4.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从作者的语言
描述 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1.乡村生活真是太美 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
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 文吧!
2.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一首古诗,快来跟老师一起读读吧!
孟浩然《过故人庄》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
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教学反思:
2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
上节课,老师已经领着你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
初 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
课的内容吧!
1.复习本课 重点字词。(齐读)
2.指导学生理解有不明白的词语。
3.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字:率
二、体验情感,学习方法
带领学生用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提炼出两句诗,并进一
步 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魅力。
1.那我们先从第一自然段开始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这一段
一共有几句话,并思考每一句主要写的是什么。
(1)汇报交流
第一句:门前搭架
第二 句:花落结瓜
第三句:装饰可爱
(2)这第三句话句子比较长,到底是讲什么呢?大家一起再读 一
遍。出示句子。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
攀 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
25


它们 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
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
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预设:为什么说装饰比石狮子可爱?
预设:石狮子单调,这里的瓜架青红叶绿,颜色鲜明可爱。
门前的瓜架这么特别,这么可爱,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谁来试
试?
指名读。
2. 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别都写了什么?
(3句,第一句种花(花 );第二句种竹(竹);第三句看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种花种竹
(2)那你们喜欢这里的 花呢,还是喜欢这里的竹呢?有喜欢花的有喜
欢竹的,那就先看写花这一句,大家一起读一下。有不明白 的地方吗?
①朴素中带着华丽?独特?
预设:是一对反义词,开得美所以华丽,在农家显得朴素 。
②写竹子的有两句,第一句很简单,一读就懂。第二句写得很有意
思,说说看这句话哪里让你 感到有意思?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
从土里探出头来 。
预设:竹笋像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慢慢从土里探出头来。
指名读,齐读。
(2)下 面又该我们扮演小老乡夸夸自己啦!谁来夸?
生:我们这有美丽的花,花能报时间。
26


生:有可爱的竹笋,笋能炒菜吃(谁还会从其他方面来夸?)
(3)此时如果让你用一 个字概括,你会用什么?(好风光)
板书:好风光
(4)看,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这样我们又把 第
读一读。好玩吗?
三、抒发情感,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分组探究,自 主抒发对课文的感悟,概
括出四句诗。)
1.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种抓住要点品读感悟 的读书方法,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试?下面3、4、5、6段每组读一段,看能不能也
概括出一 句诗来,把它写在该段的空白处。但要注意你们概括的诗句要
能和上面的连起来,读起来要顺口。
(1)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概括的诗句是什么?每一段主要写什么?
随 机板书:大鸡小鸡林觅食,小鸭戏水河中央。
红霞晚餐看鸟归,秋夜虫鸣入梦乡。
2.抓住要点 品读感悟,我们又概括出了四句诗!
下面我很想听听你们又是抓住哪些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的呢?
说得这么好,那你们的脑海中肯定也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情景吧,
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 小鸡抢食的情景、小鸭戏水的情景、他们吃饭时的悠闲、他
们做的好梦……
3.课文写得精彩, 你们说得更精彩!同学们,这就是乡下人家充满
情趣的房前屋后,这就是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一年四季。 有默默不语的
——,有热闹嬉戏的——,还有悠闲快活的——,真是一片盎然生机。
2段变成了 一句诗,
27


我是越来越喜欢乡下人家了,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里呢?那就 让我
们带着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一起读最后一段。
4.(1)这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是对乡下 人家最好的概括,我们再
来概括出两句诗,作为这首诗的总结,好吗?谁来试试?
(2)学生说 ,师引导,抓两个关键词,独特迷人的什么?风景?
风景怎么样?
随机板书:独特迷人风景好< br>(3)乡下人家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心情如何?可以用什么词?
(舒畅,爽)
随机板书: 乡下人家心欢畅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预设:表达了 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质朴、善良、勤劳的乡
下人家的热爱之情。
四、课外延伸,布 置作业
1.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欣赏了乡下迷人、独特的风景,了解了乡下人家质朴、快乐的生活,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2.课外延伸:(小练笔)
你们想不想赞美自己身边 的乡下人家?我们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比如
具体描写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对比的方法, 运用拟人的
修辞方法等,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
景物。老师相 信你们一定会写得很美,很有特色的。
板书: 2乡下人家
屋前瓜果美又香,种花种竹好风光。(瓜藤攀檐图
笋图)
28
鲜花轮绽图雨后 春


大鸡小鸡觅食忙,小鸭戏水河中央。(鸡鸭觅食图)
红霞晚餐看鸟归,夜听虫 鸣入梦乡。(院落晚餐图
独特迷人好风景,乡下人家心欢畅。
月夜睡梦图)
教学反思:
3 天窗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
十足、猫头 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 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身的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3个字,会写“慰、藉、卜、
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29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
气十足、猫头鹰、海滩、 闪烁”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3个字,会写“慰、藉、卜、
锐”等11个生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 国南方农村,习惯
在屋顶上开个天窗,天窗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
窗》是 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板书课题并齐读课
题)
(板书:3 天窗)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
么是天窗?”)
3.天窗 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
充溢想象,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 天窗的魅力。
4. 简介作者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 盾、郎损、玄珠、
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他是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茅盾同时也是中国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 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
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 茅
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
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 作。《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
的一篇小文章。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茅 盾先生笔下的天窗是什么样子的呢?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30


(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
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个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 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
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慰 藉卜落锐利河滩帐子闪烁蝙蝠霸气猫头鹰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帐烁锐”为
翘舌音;
前鼻音“滩、蝙”,后鼻音“鹰”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 读,学生练读。
5.指导书写
“蝙”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扁”,“户”的下面是一横,两竖 。
“鹰”笔画较多,注意写的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广”
写宽大一些。
6. 理解词语
(1)天窗:设在屋顶上用以通风和透光的窗子,常见于旧式建筑。
(2)锐利:多用 来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也可形容人的目光敏
锐,有洞察力。
(3)霸气十足:很有气势,魄 力。
(4)扫荡:荡平,彻底清除之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说说天窗在哪儿?
为什么开天窗?
31


2 .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第一段(1-3自然段):天窗的由来。
第二段(4-7自 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8自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
3.完成填空: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
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 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
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 明天窗
的大人们)
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哪个段落最能概括体现了这种神奇?
(最 后一段)
四、学习结尾,学会质疑
1.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 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预设:“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预 设: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
“虚”中看出“实”?
下节课我 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无”中看出“ 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
2.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教学过程:32


(一)回顾旧知,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 怎么来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
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
2.导入:(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 段: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
怎样从“无”中看出“有 ”,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
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课文的最后 ,茅盾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
的,因为——(生接读)
(2)你怎么理 解“无”“有”“虚”“实”?
(3)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引入中心问题:小 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
“有”,从“虚”中看出“实”的?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 为什么
是应该被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4—7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在 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
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读。( 板书“唯一的慰藉”)
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圈画出来,并做批注。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
A.夏天阵雨时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设身处地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
的?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板书:夏天阵雨时)
预设:夏天阵雨来了,孩子非常高 兴。
从哪些词语看出?
预设:从“喜欢、仰着脸”看出。
33


2.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
无法锁上!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 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
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第五自然段< br>我们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
读。
透过天窗,你看到 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起来填一填吧!
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你 会
看到(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这风,这雷,怎
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 ),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
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外面的风雨多么猛烈!)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
大 十倍百倍?
预设:因为屋里很安静,与外面的风雨交加比起来来,感到外面的
可怕的威力,相比 较而言,屋里就安稳的多了。
4.语言训练
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 描写,想象一
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5.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 们沮丧孤寂的心
灵。因而,作者说—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 们知道
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
都更真切,更阔达 ,更复杂,更确实!(板书:“无”“有”“虚”
“实”)
B.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板 书:被逼上床休息)
1.出示学习向导:
34


(1)读课文第6自然段 ,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上床“休
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事
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 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2.学生读书,思考,勾画。
3.品读交流
(1)天黑了, 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游戏或河滩上的追逐
戏闹,却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这时候,心情是 怎样的?(抓
“忘不了”“偷偷”体会孩子们的无奈和不甘)
(2)然而,躺在床上,孩子们的 思绪却扯得很远很远。请根据你
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
孩子们透过天窗, 看到的是(一颗星
烁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是(
); 看到的是(
);看到的是(
)。
这里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了解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
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 以上),达到一种加
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
句子 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
(3)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
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
神奇的夜的世界。天窗小小的空白 ,勾起孩子多少神奇的想象!(板书:
小小的空白,神奇的想象)
4.师生合作朗读
5 .语言训练:
35
),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
),想象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6、7自然段。


如果是你,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 的想象!让我们走进那一间
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仰望天窗那一方小小的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扫兴
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 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
(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云彩,有
的像( ),有的像(),有的像
()。
(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
(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 烁可爱的
星,它们也许是(),也许是(),也
许是()。
6.晚上,躺在床上,孩子 们的思想却没有“休息”。这一方小小的
天窗让孩子们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而,作者说 ——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
从“无”中看出“有 ”,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
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三)总结 升华,探知真谛
1.展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比较句子:
A.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 是得感谢的。
B.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
(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后一句话较为具体。)
(2)“天窗”加不加引号,表达的意思同不同?(天窗加上引号,
有 特殊意义)
36


(3)文中加了引号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 天窗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天窗是孩子们想象的窗口,也是
孩子们心灵的窗口,只有揣着一颗向往美 好的心,才能打开想象的窗,
才能走向更多更广袤的美好世界。)
板书内容
3 天窗
小小的空白
神奇的世界
夏天阵雨
被逼上床
“无”
“虚”“有”
“实”
唯一的慰藉
教学反思:
4 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绮、和、谈”3个生字,理解“绮丽回旋应和
纤细沉醉”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 的学习,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爱恋与赞美。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
37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 处
都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这美妙春景的, 下面让我们一
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齐读课题。)
月桃花水)
1.刘湛 秋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 br>《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
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 的旋律》等共22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 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2.
铃铛绮丽回 旋应和纤细沉醉草如茵柳如眉
(板书课题:三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绮丽: 鲜艳美丽。
应和:呼应,附和。
(二)读懂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 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 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4.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
回 旋:盘旋,转动。
纤细:细微,细小。
象?
38


(三月桃花水 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
的 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5.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
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 、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
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 br>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 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 ,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
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 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运 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是什么声音” ――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
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 ――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
“丝绸”,明亮耀眼。)
(二)学习第2- 6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
景象?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 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39


2.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
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 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
活了。(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 作者笔下成了“朝霞”
“酒窝”(比喻)。
3.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
4.小组自 学: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
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 系?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
它照出了什么美景?(板书:什么声音
5.教师 提问:课文的第
竖琴什么光芒明镜)
“水面”的段落。
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 手法?找出
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预设: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 ”。
预设: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修辞手法,把“柳枝”比喻成
“长发”,把衣着艳丽的 “姑娘”比喻成“花瓣”。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根据学生回答 ,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预设:课文 最后一段直接抒情,
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预设:“草如茵”“柳如眉”,两个比喻句,表现了 三月桃花水的
美好,令人心醉。
40
“啊,沉醉”表达了对三月桃花

< br>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散文诗写的是春水,作者表达了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板书:喜爱和赞美)
五、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 写某一个季节的自然
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 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
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板书: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竖琴
沉醉喜爱和赞美
教学反思:
什么光芒?明镜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41


3.看图写一段话,根 据例句仿写。
4.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 词语,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仿照例段写片段)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本单元学习 的课文中,有些语句特别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读
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这些语句分别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感或想法?(板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1.小刚:我发现有些语 句能够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小兰:我从《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
小明:学习《天窗》时,我从“ 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
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请同学们把上 面表示作者情感或想法的部分用“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乡下人家》表达了作者的想法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
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2
”画出来。


(2)《天窗》表达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4. 小练习:
请同学们从本单元其余的文章 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或想法的句子,
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或想法。
示例:
从 《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表达
了诗人喜爱儿童及乡间美景的思想感情。
从《三月桃花水》体会到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词句段运用
(一) 读一读,并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
的不同。(板书:城市生活农村生活)
1.
cuǐ càn
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
wò niǎo
肥沃静谧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注意读准平舌音“璀、璨”,鼻音“袅”。
3.说一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 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第一行词语都是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第二行词语都是描写乡 村生
活的词语。
4.选一选,说一说。
43


(1)描写城市生 活:
这是个繁华都市。到处高楼林立,到处车水马龙。商场里陈列着各
........
色价值不匪的世界名牌服装,酒店里的奢侈盛宴一桌连着一桌,一局跟
着一局,大街小巷里无处不是霓 虹闪烁、欢歌劲舞,空气中到处充斥着
....
前卫时尚的气息……
(2)描写乡村生 活:
柔和的夕阳,绚丽的云彩,横卧在不远处的天边群山上,坐落着依
山傍水
...< br>的一簇簇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炊烟袅袅
....

(3)说一说,你体会 到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
学生交流,展示如下:
城市生活很繁华、热闹、时尚、快捷、 方便;
乡村生活很自然、恬适、静谧、美好。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
城市生活:霓虹闪烁灯红酒绿门庭若市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人欢马叫
乡村生活:万紫千 红花香鸟语春色满园
后春笋
鸟语花香山青水秀繁花似
锦湖光山色
教学反思:< br>第二课时
教学目
1.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2.积累和理解 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44


(二)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天空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 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
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 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分别描 绘出了什么地方的风景画?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第一个片段写了 一幅傍晚时田园风景画。
第二个片段写了一幅海边风景图。
(板书:田园风景画海边风景图)< br>2.选择其中一幅图,照样子写写。
示例: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 的小
河里,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粒小石子,
激起的浪追逐着夕阳 的余辉。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的绿绸,在春风的
吹动下轻轻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河水似的。柳树 下洗衣姑娘的影
子倒映在水里……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 读一读。
出示: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45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 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 师讲解:
(板书:卜算子.咏梅)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句意思:
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意思是说悬崖已结百丈尖冰,
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 艳
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写等到满山遍野开满 鲜花
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3.简介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 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
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韶山
冲(今属韶山市)人。
4.把这些诗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 累下来。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学习园地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想法
和情感。积累了一些描写城市和乡下的词语,并学会运用,积累了毛泽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
46


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学会积累和利用词语、诗句。课下请同学
们 多积累一些本单元有关的词语,诗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目

教学重

一、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三、城市生活农村生活
四、田园风景 画海边风景图
五、《卜算子.咏梅》
5 琥珀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 12个生字,会写
“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
读写“怒吼、松脂 、拂拭、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
辣”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 想象,理解领会琥珀
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 br>力。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47


教 学难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 字词,会认“琥、珀”等
教学
目标
“怒、吼、脂”等
辣”等词语。
2 .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1个生字,会写
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 br>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 示课题。
1.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琥珀艺术品图片。
2.揭题,板书 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
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3.认 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出示琥珀有关资料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树脂滴落, 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
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 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
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2016 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
珀矿石,其年龄在
4.介绍作者< br>柏吉尔 ( 1804~1882)
拉故事集》
,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乌拉 波
等。本文就选自这本书。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
9900万年左右。
但由 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如此
48


生动有趣 ,吸引小读者,所以也有人说《乌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话。
《琥珀》是根据《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一)提出自学要求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 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 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二)汇报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 音
出示本课生字
琥珀嗡脂拭渗俯扎番埋澎湃怒吼餐划晌辣挣
测详
指名读,师生 及时更正:
注意读准平舌音“餐测”,翘舌音“脂拭渗晌挣刷”等。
2.书写指导
重点 指导“拭餐渗”的书写
师范写,并讲解:
“拭”左窄右宽,左边的“扌”注意第三笔是提,右边 的最后一笔斜勾
写的长一些,落笔和提手旁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要多写最后一笔撇。
“餐”上下 结构,注意上面有三个部分组成,下面是“食”,撇捺要写
得舒展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渗 ”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参”的写法,下面的“彡”
49


的写法, 三撇要写在一条竖线上,第二笔、三笔起笔位置要记住:都在
前一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
3.理 解词语
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拂拭:指掸掉或擦 掉。
粘稠:形容液体的粘性很强。
飒飒:风的声音。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一种化石, 浅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透明固体。
可用它制造漆、装饰品等。
断绝:指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 ,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
推测: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澎湃:形容涛声互相撞击 。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俯,头向下;仰,脸朝上。
约摸:估计,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兽发威吼叫。课文中比喻水的风浪声很大。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火烫着一样。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3.给课文分段:
再次读文看看课文如何分段?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如下:
50

关于猪的成语-大写8


小学生环保作文大全-小学生读书手抄报


湖北大学专业-怀念母亲读后感


大连八中-2016北京中考


信任作文-小学见习报告


池州市人事考试中心-九年级物理教学总结


四级英语作文模板-英语新年祝福语


伤感语言-天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