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学院读书考试 家
绝世美人儿
828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04: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分的成语-景致的意思
1.t家这本书的风格在于(a心理,b外貌,c品行)
2.t家写于20世纪30年代
3.t家写的是20年代左右
4.t觉慧办报《黎明周报》
5.t克定在家排名老五
6.t家的题材特点_____
7.t家的写作背景“五四运动”
8.t家的线索 几对青年的爱情故事
9.t家写的是《高云传》
10.t鸣风自杀之前最多描写的是心理
11.t自杀后注重写的是什么场景
12.t家中新一代先进分子是觉慧
13.t在觉新心里谁是爱情代表 觉民
14.t家运用_白描___手法
15.t家是现实主义作品
16.t家发生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
17.t家写于1931年
18.t书中琴是一个进步青年形象
19.t陈姨太说血光之灾导致李瑞钰难产而死
20.t觉新是个作揖主义者
21.t琴是张蕴华
22.t觉慧是个反抗主义者
23.t克明排行第三
24.t高老太爷的姨太是陈姨太
25.t书中觉新是个两重性格的人
26.t觉民选择逃婚
27.t克定有两个姨太太
28.t家在《激流三部曲》中排第1部
29.t觉新三兄弟的继母是周氏
30.t张惠如是觉慧的同学
31.t老太爷的死是陈姨太和克定闹鬼而死
32.t高家第三代是淑英或淑华
33.t觉新送给琴一本___来表达(梅**)
34.t高老太爷把谁给了冯乐山?明凤,婉儿
35.t家的副线是什么?觉明和琴的爱情
36.t家是反封建作品
37.t克定在家排老五,
38.t克安在家排老四
39.t受封建主义迫害最深的是觉新
40.t家的作者是巴金,成都人
41.t家的故事发生在哪里?成都
42.t家(高公馆)
43.t李瑞珏死在城外
44.t梅的名字叫钱梅芬
45.t第四代男孩是海臣
1.t居里夫人出生于那一年1867
2.t居里夫人死于那一年1934
3.t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教师
4.t死在那里法国
5.t生在那里波兰华沙
6.t的什么病死的白血病
7.t她共有几个小孩两个女儿
8.t她主要的著作有哪些
9.t由她参与的研究有哪些
10.t她的最后一部著作是什么
11.t她分别在1903年和1911年的成就是什么
12.t居里死后他在那里任教巴黎大学
13.t她研究类花费了多少时间4年
14.t镭、钋、铀的放射性强弱的比较
15.t她从什么中提出雷沥青残渣
16.t她曾经受过美国赠给他的镭公说,她把镭分别给了哪些研究院华沙镭研究院
17.t她的大女儿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
18.t她是世界上堤几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第一个
19.t居里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医生
20.t她是类研究技术无偿转让
21.t居里和居里夫人喜欢做的是
22.t居里夫人从那接受了美国捐赠的镭
23.t与居里不同时期的人
家
1.t书中琴是一个什么形象(进步青年)
2.t(陈姨太)说“血光之灾”导致(李瑞钰)难产而死
3.t觉新是个(作揖)主义
者
4.t琴的真名叫(张蕴华)
5.t觉慧是个(反抗主义者)
6.t《家》写于(30年代)
7.t克明排行第(三)
8.t高老太爷的姨太是(陈姨太)
9.t书中(觉新)是个两重性格的人
10.t(觉明)选择逃婚
11.t鸣凤死后书中注重写的是什么场景?
12.t克定有两个姨太太
13.t家中所写的是哪个年代的事情
14.t家在《激流三部曲》中排第(1)部
15.t家、春、秋所属于(《激流三部曲》)
16.t觉新三兄弟的继母是(周氏)
17.t张惠如是觉慧的(同学)
18.t家描写的是(现实主义)
19.t老太爷的死是陈姨太和克定(闹鬼)而死
20.t高家第三代是(淑英)
21.t觉新送给琴一本?来表达《梅》
22.t《家》的地址是(成都)
23.t送觉慧的是(觉民)
24.t梅表姐的性格是(多愁善感)梅表姐原名(钱梅芬)
25.t逃婚的是(觉民)
26.t觉慧(老三)
27.t觉民逃婚时藏在(黄存仁)
28.t高老太爷把(宛儿)嫁给冯云山
29.t觉新最喜欢的花是(梅花)
30.t觉新喜欢(吹箫)
31.t觉新喜欢(琴----张蕴华)
32.t家中最多的写作手法是(现实主义)
33.t第三代女孩以“淑”字打头
34.t高老头是封建主义的代表人物
35.t开篇以“闹学潮”开篇
36.t背景是五四运动
37.t书写于1931年,作者巴金
38.t该书写于(a.40年代 b.50年代 c.20世纪)
39.t该书描述的是(a.40年代 b.50年代 c.20世纪)
40.t觉新发写郁闷的方式(吹箫)
41.t高家女孩(淑字辈)
42.t第三代人是(海臣)
43.t觉慧办报(《黎明周报》)
44.t该书艺术特色(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魔幻现实主义)
45.t克定在家排行老几(5)
46.t2.《家》的题材特点( )
是谁将幸福 出家因为怕有血光之灾
47.t写乐山想要张蕴华做姨太太
48.t家》的作者是( 巴金)
49.t2.《家》复线索( )
50.t克定是( )房的
51.t陈姨太是谁说有血光之灾让瑞钰出城生产的
52.t是谁因为出城外生产结果丧命的瑞钰
53.t《家》写的是(高云琯)
54.t鸣凤自杀之前最多的描写是( )
55.t《家》中的女孩们是(《淑》)字辈的
56.t《家》中新一辈的先进分子是(觉慧 )
57.t是(梅淑芬或钱梅芳 )与觉新相爱后因种种原因分开最终死亡的
58.t《家》是以( )为线索的
59.t在觉新心里( )是爱情的代表
60.t觉新送梅的书是(《梅》 )
61.t在《家》中收到社会迫害最大的是(觉新)
家
1. 书中琴是一个什么形象(进步青年)
2. (陈姨太)说“血光之灾”导致(李瑞钰)难产而死
3. 觉新是个(作揖)主义者
4. 琴的真名叫(张蕴华)
5. 觉慧是个(反抗主义者)
6. 《家》写于(30年代)
7. 克明排行第(三)
8. 高老太爷的姨太是(陈姨太)
9. 书中(觉新)是个两重性格的人
10. (觉
明)选择逃婚
11. 鸣凤死后书中注重写的是什么场景?
12. 克定有两个姨太太
13. 家中所写的是哪个年代的事情
14. 家在《激流三部曲》中排第(1)部
15. 家、春、秋所属于(《激流三部曲》)
16. 觉新三兄弟的继母是(周氏)
17. 张惠如是觉慧的(同学)
18. 家描写的是(现实主义)
19. 老太爷的死是陈姨太和克定(闹鬼)而死
20. 高家第三代是(淑英)
21. 觉新送给琴一本?来表达
22. 《家》的地址是(成都)
23. 送觉慧的是(觉民)
24. 梅表姐的性格是(多愁善感)梅表姐原名(钱梅芬)
25. 逃婚的是(觉民)觉慧(老三)
26. 觉民逃婚时藏在(黄存仁)
27. 高老太爷把(宛儿)嫁给冯云山
28. 觉新最喜欢的花是(梅花)
29. 觉新喜欢(吹箫)
30. 觉新喜欢(琴----张蕴华)
31. 家中最多的写作手法是(现实主义)
家
1.t书中琴是一个什么形象(进步青年)
2.t(陈姨太)说“血光之灾”导致(李瑞钰)难产而死
3.t觉新是个(作揖)主义者
4.t琴的真名叫(张蕴华)
5.t觉慧是个(反抗主义者)
6.t《家》写于(30年代)
7.t克明排行第(三)
8.t高老太爷的姨太是(陈姨太)
9.t书中(觉新)是个两重性格的人
10.t(觉明)选择逃婚
11.t鸣凤死后书中注重写的是什么场景?
12.t克定有两个姨太太
13.t家中所写的是哪个年代的事情
14.t家在《激流三部曲》中排第(1)部
15.t家、春、秋所属于(《激流三部曲》)
16.t觉新三兄弟的继母是(周氏)
17.t张惠如是觉慧的(同学)
18.t家描写的是(现实主义)
19.t老太爷的死是陈姨太和克定(闹鬼)而死
20.t高家第三代是(淑英)
21.t觉新送给琴一本?来表达《梅》
22.t《家》的地址是(成都)
23.t送觉慧的是(觉民)
24.t梅表姐的性格是(多愁善感)梅表姐原名(钱梅芬)
25.t逃婚的是(觉民)
26.t觉慧(老三)
27.t觉民逃婚时藏在(黄存仁)
28.t高老太爷把(宛儿)嫁给冯云山
29.t觉新最喜欢的花是(梅花)
30.t觉新喜欢(吹箫)
31.t觉新喜欢(琴----张蕴华)
32.t家中最多的写作手法是(现实主义)
33.t第三代女孩以“淑”字打头
34.t高老头是封建主义的代表人物
35.t开篇以“闹学潮”开篇
36.t背景是五四运动
37.t书写于1931年,作者巴金
38.t该书写于(a.40年代 b.50年代 c.20世纪)
39.t该书描述的是(a.40年代 b.50年代 c.20世纪)
40.t觉新发写郁闷的方式(吹箫)
41.t高家女孩(淑字辈)
42.t第三代人是(海臣)
43.t觉慧办报(《黎明周报》)
44.t该书艺术特色(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魔幻现实主义)
45.t克定在家排行老几(5)
46.t2.《家》的题材特点( )
是谁将幸福 出家因为怕有
血光之灾
47.t写乐山想要张蕴华做姨太太
48.t家》的作者是( 巴金)
49.t2.《家》复线索( )
50.t克定是( )房的
51.t陈姨太是谁说有血光之灾让瑞钰出城生产的
52.t是谁因为出城外生产结果丧命的瑞钰
53.t《家》写的是(高云琯)
54.t鸣凤自杀之前最多的描写是( )
55.t《家》中的女孩们是(《淑》)字辈的
56.t《家》中新一辈的先进分子是(觉慧 )
57.t是(梅淑芬或钱梅芳 )与觉新相爱后因种种原因分开最终死亡的
58.t《家》是以( )为线索的
59.t在觉新心里( )是爱情的代表
60.t觉新送梅的书是(《梅》 )
61.t在《家》中收到社会迫害最大的是(觉新)
《家》作品简介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最高成就。30年代,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集有《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沉默》、《神·鬼·人》、《沉落》、《发的故事》等。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宽。它们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倾诉了民众的呼声;有些作品还表现了外国人民的生活。
抗战期间,巴金主要在后方从事文化界的抗日救亡工作。40年代,他的小说创作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创作的有重要影响的小说有“抗战三部曲”《火》及《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另外还有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寒夜》是巴金于40年代创作的最有成就的作品,它标志着作者写作技巧的进一步成熟。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
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生活,还造就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如高老太爷最喜欢的五儿子克定,不但嫖、赌、抽大烟、玩小旦样样精通,而且还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私设公馆,蓄妓取乐。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觉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马、真诚相爱的一对恋人,只是因为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磨擦,就儿戏般地拆散了这对情侣,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开了人间。瑞珏是在陈姨太之流闹“血光之灾”的邪说中丧命的,她和梅一样,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被封建礼教摧残的除了梅和瑞珏外,还有在高家做丫头的鸣凤、婉儿等。鸣凤只有17岁,就被高老太爷当做一件礼物送给了“死教会”的老恶棍、年已花甲的冯乐山做小,结果这位年仅17岁的少女被逼得走投无路,投湖自尽了。然而,鸣凤的死却没有使这场悲剧完结,丫头婉儿又很快被高家用来替代鸣凤,继续着人生的悲剧。
作品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
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也正因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
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与瑞珏完了婚。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觉新身上虽然有着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与表妹梅的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地扮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总之,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明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的惟一出路。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在艺术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和特色。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作品非常善于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展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突出人物性格。如作品写鸣凤投湖时的心理,就非常细腻,是全书极感人的篇章。它将一位年仅17岁的少女在即将走向生命尽头时的痛苦、惘然、哀怨、挣扎以及最终绝望,一层层真实细致地剖示出来,使读者从这位被凌辱的少女身上,看到旧制度摧残人性的罪恶,看到这位弱小者生命的宁折不弯。又如,作品写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也极细致,作者还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除此之外,作品在塑造梅、觉新等人物时,也
非常注重采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如,正是由于作品细致地写出了梅的内心,才使梅多愁善感的性格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觉新是一位有着“两重人格的人”,作品多处细致地剖析他的内心,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因受新思想的启发,对现实不满,又受旧思想的羁绊而最终不能或无力抗争的苦闷、矛盾,使人物复杂的性格得以凸现。
其次,作品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一般说来,一部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多、事件多,就需要作家有精心结构的能力。这部小说全书描写的人物多达70人左右;作品所写的事件也相当多,如闹学潮、梅与觉新的感情悲剧、鸣凤之死、觉民逃婚、瑞珏惨死等诸多事件。尽管作品表现的人多、事件多,但由于采用了单纯明快地讲故事的结构方式,以事件为线索,以场面串连故事,便巧妙地把高家内外的各种人物、各种矛盾纠葛,同祖孙两代矛盾冲突这条主线交织成一体,环绕作品的主题思想,有条不紊地分别展开,使作品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始终保持着庞大而紧凑、严密而不游离于主要情节的结构特点。
再次,作品在语言上也独具魅力。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