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设计)

萌到你眼炸
813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04: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哑巴吃黄连-以回报为话题的作文


1.古诗三首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 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
教学
目标
5个生字,理 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 昼、耘”;
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
教学
目标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体会诗人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 br>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 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 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
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
导入
的 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8 )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分钟
3.教师评议。
设计意图
4.【出示课件2】谈话揭题: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叫 范


成大。他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写农
村四季的诗歌。今天 我们来学习其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
一个场景的一首。(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5 .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理
解:“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的意思是兴 致;“杂
兴”的意思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
四季。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 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
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6.了解诗人。【出示课件3 】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 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与杨万里、 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课件4】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 重点指导读
准“昼、耘、供”。
(3)【出示课件5】指导书写会写字“昼、耘”。
① 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新课
④展示书写正 确、美观的学生习字,让学生相互交流、相
教学
(28
互借鉴。
)分钟2.理解词语。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
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古诗。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比赛读 。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白天 出去给田里锄草,到
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
③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运用多
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
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
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
性,养成学生良好的学
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激 发学生的认知兴
趣,使学习成为他们自
身迫切的需要,是引导
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 br>习的前提。


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
瓜。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赏析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板
书: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出示课件6】
(1)小组交流: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 农民劳动的
繁忙景象。)(板书:辛勤劳动)
(2)想象交流:
①“昼”和“夜”分别 指什么?(白天和晚上。)
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农活?(插
秧、收割、 犁地、积肥……)。
③看到此情景作者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农家男
女都各自挑起家庭 的重担。你们虽然辛苦,但生活是快乐
的。)
(3)指导朗读。(读出对“村庄儿女”的敬重和 赞美之
情,读出诗的节奏。)(板书:赞美)
①指名读,师生评议。
A.读出农民的辛 苦。
B.读出农民的忙碌,表现繁忙的劳动场面。
C.读出农家生活的和谐。
②反复读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
(4)教师小结:从短短的诗句里我们感受到了农民劳动
的辛苦和劳碌,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诗人这
种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忙碌了一天,晚 上一家人各自做着
各自的事情,这种温馨,使人们劳动的疲倦和劳累一扫而
光,这种快乐与满足 就是人们从劳动中得到的。再次齐读
课文,试着把这种满足与快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赏析 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在反复
朗读中细细品味,练习
有 感情地诵读,不但让
学生领悟诗句的表层
意思,还要领悟诗句的
深层意思,体会诗句语
言的感情色彩,体会诗
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板
内涵。
书:童孙未解 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示课件10】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抓住儿童
神态、动作,想象儿童会说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
想象到的当时的情景。
(2) 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天真、勤劳、


好学、可爱、爱劳动……)(板书:天 真可爱)
(3)教师引读:在当时的农村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
各尽其能,做着分内的事,就 连那小孩也——“童孙未解
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出示课件12】小组交流:从 “童孙”“学种瓜”
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孩子们很懂事:父母的勤劳感染了村庄的“童孙”, 孩
子们也喜欢上了劳动。
②孩子们的快乐: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心里也想到了
丰收 时收获的快乐。
③孩子们的可爱:从孩子们的神情、动作感受到他们的童
真童趣,俏皮可爱。< br>(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孩子们的自豪;读出孩
子们的快乐;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 出小孩子的聪明
好学;读出作者对他们的喜爱之情……
3.了解写法。
(1)在这首诗 中作者以什么为写作题材?(农村生活。)
(2)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耘田、绩麻、村庄、儿女、
童孙、耕织、种瓜”等词语,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
(3)教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平白、朴实、自然
的语言勾画出质朴的乡村 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村生
活气息。
五、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四时田园杂 兴(其三十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
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4
)分钟
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 动局面描写,男的外出劳
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孩子们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
响,学着做一 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
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着辛劳,也充溢着恬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
(),以及对乡村生活的(
),对劳动人民的
)。全诗语 言平白、
(板书:喜爱)
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喜爱 赞美热爱
2.学生自由阅读。【出示课件13】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br>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搜集并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
在学习完课文之
后,补充《四时田园杂
兴》的其他诗 句,鼓励
学生自读自悟,激发学
生收集和阅读田园诗
的兴趣。
四时田园杂兴< br>【宋】范成大
板书
内容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 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天真可爱喜爱
辛勤劳动赞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 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
.< br>傍



)①在田里锄草
)①靠近
②犁地
② 并排

学种瓜。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 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
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 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
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第二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稚”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稚子”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 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 蕴美。
5.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教具
准备
课件:作 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 我国古代诗人杨万里吗?
2.学生交流与杨万里有关的资料。
3.教师评议。【出示课件3】学 生自由阅读。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
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南宋
导入
“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8 )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 万余首,现存诗四
分钟
千二百首。有《诚斋集》行世。
4.引导学生交流读过的杨万里 的诗。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 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舟过安仁
交流学生熟悉的
古诗,创设童年生活的
童趣画面,引领学生自
觉走入诗的意境。为课
【出示课件4】
设计意图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4.谈话揭题:以上两首诗都与儿童生活有关。《宿新市徐
公店》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 歌,诗中描绘了儿童
捕蝶的欢乐场面,作者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
态和心理刻画得惟 妙惟肖,跃然纸上。《舟过安仁》浅白
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
稚的行为——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
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聪 明。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描写儿童生活的另一首古诗《稚子弄
冰》。(板书:稚子弄冰)< br>5.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稚子”在
这儿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弄”是“ 玩”的意思。整个
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6.了解写作背景。【出示课件 4】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
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 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
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
的场面后进行模 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
想。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 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
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情趣。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出示课件5】重点指 导读
新课
(3)指导书写会写字“晓”。
教学
(30
①学生观察生 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分钟
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 巡视指导。
④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在相互交流中引
导学生相互借鉴。
2.理解词语: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
准“稚”。


对古诗中 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6】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 组读、开火车读、
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出示课件7】:清晨,满
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 彩线串
起,当做银钲。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
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 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
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
音。
四 、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然后找同学说
一说,你眼前 浮现了怎样的场景。全班同学齐读诗歌。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 评议,相机小结。
(1)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
动形象的“穿林”响 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欣赏
稚子的情趣。
(2)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 。
件8】
①心态上:虽然在寒冷的天气里“弄冰”,但孩子兴趣浓
厚。
②色泽 上:“金”盆“彩”丝串“银”冰。
上——金盆彩丝银钲)
(板书:色泽
【出示课引导学生在反复
朗读中细细品味,鼓励
学生抓住诗句中相应
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
所传达的意境。
③形态上:是用“金盆”脱出的“银钲”,圆形。(板书:
形态上—— 圆形)
④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
玻璃碎地声”的清脆。(板书:声 音上——玉罄穿林响
碎地声)
(3)全诗形色兼具,赏心悦目;声意俱美,悦耳赏心。
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板书:以冰为钲自得其乐)

< br>(4)【出示课件11】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
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 如既往的活力和快
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许多的相通之处,正是因
为这样,孩童的“脱 冰作戏”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
情趣。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练习感 情朗读,熟读成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用自己的话讲述
故事,是对学 生叙述能
力的训练,贴合本单元
的语文元素。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br>(2
)分钟
六、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 的七言绝句。全诗
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
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 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2.搜集并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句。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 里
板书
内容
色泽上——金盆
形态上——圆形
彩丝银钲
声音上 ——玉罄穿林响玻璃碎地声
——以冰为钲、自得其乐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写出加点词语 的意思。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1.稚子:
2.钲 :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
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 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 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 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
目标
3.借助注释和插图 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 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 悟作者的感情。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交流: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学 生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导入课题【出示课件借助插图引发交
流,并导入新课,激发
(板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
2】:我们今天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
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
导入
(3 )
书:村晚宋代雷震)
分钟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学生自由阅读。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 州(今四川眉山)人,
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
咸淳元年(1 265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4.理解课题。


(1)指名解 题。
(2)小组交流: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村晚”意思就是 乡村的傍
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5.谈话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 雷震一起去欣赏乡
村傍晚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 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出 示课件4】重点指导读
准“漪”。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 br>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 、开火车读、
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 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出示课件5】:绿草长满
新课
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 远远的青山,衔
教学
(33
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
)分钟
寒意的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
他拿着一支短笛,随 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出示课件6】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学生观察图片后自
由朗读全诗。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 评议,相机小结。【出示课件8】
(1)交流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板
书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①从首句中的“草满池塘”你了解到什么?(是说节令已
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
②从“水满陂”你又了解到什么?(是说正逢多雨季节,
因此水涨得很高。)
在学中,注意引导


③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 (它们的意思是
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
④鼓励学生找出诗句“草满 池塘水满陂”中和图画上相对
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绿草长满了池
塘,池塘 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
学生扣住关键的精彩
词语。如诗中的“衔”
字,引导学生 想象,感
受落日西沉,夹在两座
山峦之间的美妙情景。
⑤从“草满池塘水满陂”一句你 感受到什么?(水草丰美,第三、四句诗中抓住对
生机勃勃。)“横牛背、信口”这些
⑥次句“ 山衔落日浸寒漪”主要写了什么?(写远山落日。)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进
⑦“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一行 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
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
日。)⑧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展
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景。)
一 步感受牧童无忧无
虑、怡然自得的生活,
这不仅是在教给学生
学习诗人锤炼词语的态度和方法,也是在引
⑨“寒漪”指什么?(指的是让人感到寒意的的水面波纹。)导学生锻炼思维 的准
⑩“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
?从图画上能看出“山衔落日浸寒漪”这句 诗的内容吗?
你能想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
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 内容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这首诗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
山村晚景。诗人把池 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
描绘了一幅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
背 景。(板书:山村晚景)
(2)交流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在这样宁静优 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一名
确性,激发想象的丰富
性。
同学读这句诗, 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画面。“牧童”是指什
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
② “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
③“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横骑
在牛 背上。)
④看看插图上的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吹笛子)哪一句
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 短笛无腔信口吹”)
⑤你是怎样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一句的?(拿着一支
短笛,随口吹着, 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⑥从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你感受
到牧童的什么性格特点?(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
邪。)(板书:天真可爱)
4.学生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教师小结:这首诗摄
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
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
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 村生活充满着向
往。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 .交流了解朗读节奏。
2.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
六、【出示课件13】总结课文主旨。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 br>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
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 牛回家的孩子横
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
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 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
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七、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出示课件14】
1.《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
塘里,池水灌得满满 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
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课 堂小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
结及拓
人即景而写,构成 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展延伸
(4)分
2.对比阅读。【出示课件15】

所见
作者:袁枚 (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3.搜集并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
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反复 朗读,学生
没有了束缚,朗读伴随
着思维活动和情感活
动,个性化朗读得到了
充分展现,每个学生读
的表情、音调、情感都
各有千秋,有的甚至摇
头晃脑仿佛就置身 于
诗中的境界,体验着诗
人的情感。


村晚
宋代:雷震
板书
内容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 无腔信口吹。天真可爱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
牧童(
),山衔落日()寒漪。< br>)吹。




山村晚景
)横牛背,短笛无腔(1.
2.
3.
4.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
一、陂浸归去信口
1.陂( 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 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
曲调。
教学反思
反 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熟读深思,层层深入
在教学《四时 田园杂兴》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诗题及作者,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去品读、感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 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诗中的字眼,理解整首


诗的诗意。通过自学、小组交流、 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
层深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的意境, 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最后又为学生补
充了《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让学生自己分析、感悟。< br>二、抓住字眼,品味意境
在教学《稚子弄冰》时,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细细品味,鼓励学生抓住 相应的字眼,
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三、以画激趣,读中感悟
在《村晚》这首诗 的教学中,改变了古诗教学一味讲解、生硬体会诗意的传统教法,
从插图激趣、读中自悟、延伸阅读几个 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从画中体验古诗的意境,
在个性化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很符合学生的学习 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
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快乐,体现了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新理念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 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
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 活的困苦。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
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
乐与失望, 宛然在目。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
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
的孩子横坐 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
村晚景图。
课后 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昼出耘 田夜绩麻。(zhòuzòu)

2.彩丝穿取当银钲。(zēngzhēng)
.< br>3.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pō)
二、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 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


() 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
个场景。
2.稚子金盆 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 br>)的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
场景。
3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这是一 首描写农村
)、似被山含住的红红()以及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
放 牛回家的()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诗人即景而写,
)和()之情。构成了一 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
三、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儿童不 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 br>玉破碎的声音。
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
3.那小牧童横骑在牛 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请 发挥想象,把《四时田园杂兴》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1.(zhòu) 2.(zhēng) 3.(bēi)
二、1.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 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
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 秋、冬四个季节的景
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2 .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


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3.这句话出自南宋 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
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 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
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 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
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牧 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四、例文:
改写《四时田园杂兴》
在炎热的夏天,农 村到处是一番繁忙的景象。早晨,男人们一大早就起来了,扛着锄头
向农田走去。到了农田,男人们弯下 腰,低垂着头汗流满面,卖力地干着农活。看着那些绿
油油的禾苗,想着到了秋天的时候,这里将会变成 一块金灿灿的田地,他们脸上不禁露出了
灿烂的微笑,心里也甜滋滋的。
到了夜晚,夜深人静, 男人们都呼呼大睡了,可是,女人们可没有闲着,她们把椅子搬
到院子里,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搓着麻 线,织着布……有时她们累了,就揉揉惺忪的眼睛,
有时她们想睡了,就懒洋洋的伸个懒腰,有时头疼, 就按按太阳穴……
小孩子虽然不理解大人们从事的耕田、织布的农活,但是他们看见大人们一天到晚忙碌
着,也在村口的桑树树阴下吵着要学种瓜呢!
瞧,一大早,一群小孩带着水桶、肥料、锄头来到 桑树底下,他们讨论了一会儿,开始
分配工作。紧张的劳动开始了,妞妞松土,东东播种,红红施肥,牛 牛洒水,苗苗埋土……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不一会儿功夫就结束了劳动。他们虽然有的一身泥巴 ,有的一
身的汗水,有的头上挂着几片树叶,有的腰间夹着几根树枝,一个个大花脸,一个个狼狈相,< br>但想到到了秋天,一定会收获到劳动的果实,心里乐开了花。
这种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被范成大 看见了,于是,他感叹农村繁忙季节的劳动场面,
赞叹大人们的勤劳能干和孩子的天真可爱,不禁诗兴大 发,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四
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 孙未解供耘织,也傍桑
阴学种瓜。

黄石人事人才网-建筑工地实习报告


长春租车-高中会考查询


心中的美景作文-长春工商学院


伯克利大学-歌唱祖国的歌曲


营改增最新政策-外国语大学排名


励志短句-助残日活动总结


邵阳人事考试网-唱歌比赛


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办公室文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