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下1.古诗三首(教案和反思)
艺术学院排名-大队干部竞选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按要求掌握生字。会认5
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
三十一)》。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
的情景。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
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这
些画卷体现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
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多彩
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
园杂兴(其三十一)》,看看诗中孩子的身上是否
有你们的影子。(板书课题,释
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
猜一下诗
文会写些什么?)
2.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可
根据课外掌握的或是课前搜集的资料,知道多少说
多少。)
3.师相机补充介绍范成大及其文学
成就。
(课件出示: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
景的作品成就
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描写农村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
的生活,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一首,这首
诗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二、初读古
诗,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指名说)
明
确:朗读诗歌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范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昼出/耘田/
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
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个人自由
朗读。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
边读边想: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从哪
儿看出来的?
(师引导学生回答,
并小结板书:村庄儿女耕田织布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
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
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昼:白
天。耘田:在田间锄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儿女:男男女女。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解:理解,懂得。耕织:耕田织布。
供:从事。傍:靠近。阴:树荫。
2.结合注释,学生自主
逐句翻译诗句。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句的意思:白天外出耕田,夜晚把
麻搓成线,农家男男女女各人都担负起
一定的家庭责任。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瓜。
诗句的意思: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的事,也模仿着大人的样子,靠近桑树
荫学着种瓜。<
br>3.指名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
女各当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农民繁忙的劳动景象)
(2)想象
: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农民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
“昼”指白天,“夜”指晚上(插秧、收割
、种豆、犁地、施肥……)范成
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
的本事……)
(3)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自由读、指读、做着
动作
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出示图片,引
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
?
(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爱劳动)
(2)指导诵读,带着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
小孩子的调皮、可爱,
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小孩子热爱劳动、勤奋劳作的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学生入情入境地
齐读,在朗读中自然成颂。五、总结拓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搜
集
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进行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课件出
示冰的图片)同学们,请用“冰像”这个句式说一个句子。(指名
说)你们知道冰在古人眼里像什么吗?
今天,我们一起从《稚子弄冰》这首诗中
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
诗,理解字词
1.认识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
杰出诗人,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通俗易懂,
清
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2.字词理解。
稚子:幼小的孩子。金盆脱晓冰
: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
打击乐器。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划分节奏。
稚子
/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三、品读
古诗,领悟诗意
1.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读给对方听,有错误改正再读。同桌合作翻译诗句,
全
班汇报交流。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早晨小孩子从金属盒里把冰取出来,用
丝线穿着当作钲来打击。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清脆嘹
亮的声音,忽然听到了如玉石落在地上碎裂的声
音。
2.谁能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整首诗的
意思。
明确:写小孩子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清
脆、嘹亮。忽
然,冰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玉石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
漫。
四、含情诵读,体会童年
生活的趣味
(一)学生自读。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
(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课
件出示诗句)
1.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
明确:通过对小孩子
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
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
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
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钲”再到“敲玉磬”至
最后的“忽作玻璃
碎地声”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4.关于“银钲”
“玉磬”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
明确:“银钲”指穿了丝线的冰块,“玉磬”指玉磬形状的
冰块,表现出冰块的色
泽、透明、易碎的特点。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读出孩子情绪的变化。
明确: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中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从中品味儿童生
活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改写古诗
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稚子弄冰》改编成短文,展现诗句中的情
景,可以加
入自己的合理想象。(课件出示改写提示)
六、课堂总结
《稚子弄冰》这首
诗写了孩子们的一场嬉戏,诗句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喜
乐与失望,宛然在目。大家课后还可以读一读杨
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进一
步感受少年儿童的快乐和生活的纯真、烂漫。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引导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诗题:村晚。
解题: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解这首诗描
绘的乡村傍晚的景色。
二、初读古诗,激发疑问
1.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提出要求,指导自
学。要求:读得流利,有问题可
以在书上做记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指名分句朗读,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识记。
(2)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朗读诗句。<
br>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3)教师组织
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师:读了这首诗,同学们有疑问吗?
(学生阐述自
己的疑问,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做笔记。)
问题假设: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
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一个是池塘,一个是池岸)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
看图说出诗
句的意思,理解这句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显得生机勃勃。
(2)这一句里的“
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呢?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山衔
着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衔”字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水中的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
br>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想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
由地发挥想象,
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
放牛娃。)“归
去”是指去哪里?(回家)“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
这句的意思是:
手里拿着短笛不成曲调地在吹。)
(5)“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用得好,表现出牧童怎样的
性格特点?
找一找本诗中还有没有能表现牧童性格特点的好字?(“横”字用得好。从“
横”
字可以看出牧童顽皮、活泼、可爱的特点。“信口”这个词用得好,可从这个词
体会到牧童
悠闲自得的样子。)
(6)本诗中用了两个“满”字,请问有什么表达效果?
(两个“满”字使
我们仿佛看到了水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池水满塘的美
景。)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
.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只有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让我们想
一想,解决疑问的办法有哪些
?(指名说,比如,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
合课文插图等。)
2.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
方式解决问题。
3.集体交流。
4.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
述自己个性化
的理解)
四、练习背诵
1.教师引读:草满池塘……
2.分组练
习背诵:一组背诵,另一组听,然后进行交换。
3.指名背诵。
4.全班一起背诵。
五
、课堂总结
本诗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晚间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赞
美和向往
之情。
[教学板书]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村庄儿女耕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
童年的纯真生活
稚子弄冰
稚子银钲
玉磬
玻璃
↓
童年的趣事
村晚
环境:草池塘牛山
人物:吹笛的牧童晚间乡
村图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并板书重点字词,引导学生
先理解个别词
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弄懂古诗的意思,并以课件辅助理解,板书流程图直观归
纳
诗中脉络,提出问题并探究总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养成深入
探究的思维习惯。在探究中
强调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结合图片让学生对
画面具有更直观的印象。但教学时间的掌握很关键,
需在实际教学中合理控制教
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