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及反思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高考报考时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宿新市
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
生命力。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
,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
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
村恬淡自然,宁静
清新的晚春风光。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疏”3个字,会写“
宿、徐、篱、疏、蝶”
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
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
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
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
理解
诗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展
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
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
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
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诗句:村居<
br>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公店)
2.
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板书:宿新市徐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
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
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
3.解
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
、投宿,这里的“店”就是
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
徐公”指
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
徐公的客店
4.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5.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
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代诗宗。因宋光宗曾
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
。
,被誉为一
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
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
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
触发了他的诗兴。
二、初读课文,
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
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
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生字<
br>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
②指导书写“篱、疏”
注意“篱”
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最
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2)词语理解。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br>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
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杨万
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
“黄蝶”;
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
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指的就是篱笆;
“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中所
写的“小径”。(板书:
篱落、一径、枝头(静)
花
(动)
)
2.再
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
(
(
)的篱落
)的儿童
)的菜花
(
(
(
)的小径
)的蝴蝶
)的树
儿童、黄蝶、菜
(篱笆)“树”“菜花”
(油菜花)“儿童”
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说一说。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
组讨论交流。
选代表展示交流:
预设: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
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
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
我们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中的“无”也是指“没有”
的意思?(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无”
是没有的意思。)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宿新
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
吟吟诵诵,渐入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