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1]

别妄想泡我
859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04: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匠组词-厉风

收稿日期: 2001-06-04
作者简介: 吕婧( 1973- ) , 女, 湖北武汉市人, 华中科技大学外语系研究生, 专业方向: 应用语言学; 胡志清( 1964- ) , 男,
湖北省罗田县人, 华中科技大学外语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英语文体学、语篇分析及语言、社会与文化研究等。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吕婧, 胡志清
( 华中科技大学外语系, 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 文章从两方面探讨了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 1) 描写两性的语言的差异以及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 2) 两性在言
语使用中的差异。最后作者对性别语言差异产生的根源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语言; 性别差异; 性别歧视; 社会
中图分类号: H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 3889( 2001) 04- 0117- 4
A st udy on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U Jing, HU Zhi-qing
( Depar tment of F oreign Lang uages, H UST,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 act: T his paper examines the linguistic gender differences from two major aspects: ( i) the
linguistic differentiation in gender descriptions and sexism in language; ( ii) the gender varieties in the
use of language. It also explores the arising of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social embodiment from social,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respects.
Key wor ds: language; gender differences; sexism; society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社会语言学的蓬勃发展
和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使语言和性别问题在更高
层次上得到了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 成为不少语
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到目前为止, 语言学
家对语言和性别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两大方面进
行的: 一是归纳分析描写两性的语言的特点, 并由
此揭示出语言中所蕴涵的性别歧视现象。二是对比
研究两性在语言使用的差异, 并从社会、文化和心
理角度探索其形成的根源。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的
研究作综合评述。
一、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妇女解放运动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家们对性
别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他们在揭示了语言中的不对
称现象后, 提出语言中存在性别歧视。这方面的代
表Lakoff( 1975) 指出, 在语言所反映的世界图景
中, 男性居于中心地位, 而女性的形象却残缺不全。
对各种语言的调查都表明(D. Bolinger , 1980;
R. Lakoff, 1973; M. Schulz, 1975; 陈原, 1983; 韩
军征, 1987) , 语言中的女性常常具有“从属”、“否
定”、“被动”等语义特征。比如, 语言中有许多不带
形态标记的词都是男性的专用词, 如英语中her o,
heir, doctor, pr esident, pilot, lawyer, judge,
steward, 汉语“总统”, “主席”, “企业家”, “厂长”
等。女性若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则要加上形态标记
以避免误解, 如英语heroine, heiress, female
pilot, s
tewardess, 汉语的女总统, 女企业家, 女厂
长等等。语言中代词的使用也有忽视女性的倾向:
英语中用he 指代性别不明的人或泛指任何人; 汉
语中用“他们”、法语“ils”来指代男女共有的集体。
语言不仅忽视女性, 而且有贬低女性的倾向。
在英语中, 像chairman, congressman, policeman,
manager 等这样由男性主宰的词语往往代表体面
和高贵; 而表示地位较低职业的名词却往往是女性
专用词, 如housewife, dishwasher , nurse, typist,
secretary, receptionist 等等。
一些成对出现的词语仅仅由于其性别不同而
带上了明显的褒贬色彩。如与bachelor 相比,
spinster 或old maid 具有明显的贬义以至于不少
女性宁愿用bachelor -girl 或bachelorette。再如
patron 和matron, patr on 常用于像a patron of the
arts 或a patron saint 这样的词组中, matron 则指
·117·
第15 卷第4 期
Vol. 15, No. 4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f HUST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1 年11 月
Nov. , 2001
x0c
保姆、主妇、女舍监等。类似的差别也存在于下列词
语中: Lord and Lady, mister and mistress, brave
and squaw, wizard and witch, a call boy 和a call
girl 等。语言中的一些贬义词常常带有女性特征,
如美国南部沿海一带有一种破坏力极强的飓风, 就
是以女性的名字来命名, Hurricane Besty,
Hurricane Camilla。汉语中也有不少由“女”构成的
贬义词, 如“妒”, “嫉”, “奸”, “妖”, “妓”, “奴”,
“妄”, “婪”等; 咒语、脏活也常以女性作为攻击对
象, 如“他妈的”, “他奶奶的”, “娘希皮”等等。
女性的“从属性”和“被动性”在语言中也有不
少表现, 如以下词组中都是男士优先: Mr . and
Mrs. , his and her s, boys and girls, men and
women, kings and queens, brothers and sister s,
guys and dolls, and host and hostess。汉语里男女
两性的语序大多亦如此, 如: 男女, 夫妻, 夫妇, 子
女, 夫唱妇随, 男耕女织, 男尊女卑等。女性常被形
容为食物、植物或弱小的动物, 其所蕴涵的被动性
不言而喻, 如a wallflower, a clinging vine,
sweetie-pie, peach, kitten, bunny, beaver , bird,
lamb 等等。
综合以上的分析, 似乎可以下结论说: 语言总
是偏爱男性而贬低女性的。但是, 调查表明, 语言中
男性的地位并不总是高于女性, 语言中也不乏贬低
男性的因素。
英语中有很多专用于男性的贬义词( Schulz,
1975) , 如scoundrel, bastard, swine, rat, rascal,
rogue, villain, drunkard, desperado, tippler,
gangster , rapist。汉语中像流氓、酒鬼、恶棍、强盗、
懦夫、纨绔子弟、花花公子, 好色之徒等也都是男性
专用词。在英语中, 由man 组成的词并不总像
chairman 一样高高在上, 对于husbandman,
laundryman, yeoman, man of stra
w, man of the
world, man in the street 这样的词一定很少有人
羡慕, 而old gentleman, mangy, maniac,
mannerist 等则是辱骂语了。
语言中并不总是男性优先, 如汉语中“女士们、
先生们”, “姑娘小伙”, 英语中的“Ladies and
gentlemen ”。语言中美好的事物也并不总属于男
性, 汉语中我们常说“祖国母亲”、“大地母亲”、“母
亲河”、“母语”, 英语中有“mother land”, “mother
tongue”, “mother wit”, “mother ship”, “Mother
of God”, “mother earth”等等。赞美大自然时用
“she”, “她”, 形容死亡时则用“father time”, “见阎
王”。
尽管语言中有这么多的贬男因素, 语言学家们
通过分析和对比, 认为语言中贬女因素仍然远远高
出贬男因素, 语言中男性的地位明显高于女性。这
种不平等并不是语言本身造成的, 而是由社会或使
用语言的主体—— 人所决定的。语言从属于社会,
它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观和民
族思维方式, 就有什么样的语言。因此, 语言中男女
地位的不平等实际体现了男女的社会地位、社会作
用的差异以及在社会心理中客观存在的性别歧视。
另一方面, 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社会而产生、
随社会而发展, 社会的变革必然导致语言的变化,
而语言的变化反过来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语言学家们揭示了语言的不对称现象, 而在改
变语言中性别歧视方面, 女权主义者们则起了先锋
作用。如, 她们提倡当泛指一个人或一群人时, 用不
定代词“one, ”“someone, ”“anyone, ”“the one, ”
或“you, ”来取代he, 或者干脆不用任何代词。如
下句: “When he ar rives at the scene, the officer
should assess the scope of the emer gency”可以变
换为“Upon arriving at the scene, the
officer. . . . ”。她们还创造了s/ he 来代替泛指代词
he, 用wo/ man 代替woman 和man, 避免用man
来指human race。以下是其他的一些例子:
chairman→chairperson, chair , head
Mr s. Miss→ Ms.
stewardess→ flight attendant
clergyman→ clergy
congr essman →member of congr ess
salesman→salesperson
有的人甚至创造出新的中性代词, 有tey, co,
E, ne, thon, na, per , po 等, 其中co 已用于美国
一些社区, na, po, per 已为一些作家采用( 朱文
俊, 2000) 。
诚然, 语言会对社会产生反作用, 在一定程度
上会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并促进社会
的发展; 但语言本质上只是一种工具和符号, 它不
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谁都不会相信, 从语言
中去掉“歧视”一词, “歧视”便会从世界上消失。社
会问题主要还是要靠社会手段来解决, 这也是我们
在进行语言研究时应注意的一点。
二、言语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对于
言语使用中性别差异的研究, 主要是从两
方面进行的。一是从语音、语调、词汇、句式等结构
主义的角度来探讨男女在言语使用中的差别。二是
从言语交际方面对比考察男女在话语风格、谈话策
略、话题内容等方面的特点。
从20 世纪60 年代中期起, 语言学家们开始对
语言和性别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他们借用社会学常
用的统计调查方法调查分析人的性别因素对语言
的影响。这种定量的分析表明, 性别因素以某种特
·118·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x0c
定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初期的研究主要
是从语言结构形式方面进行的(R. Brend, 1975;
J. Destdfano, 1975; E Baird, 1976; F. Gr dby,
L. Nyquist, 1977) , 其中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下表中
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男性女性
说话音量大, 但音调不
高, 通过音量强调重点。
说话音调较高、高低音变
化大, 常以此来强调重
点, 但音量不大。
说话时声音较单调, 一般
使用3 种语调。发音不够
标准。
说话时一般使用5 种语
调, 显得较情绪化。发音
较标准。
较少使用强调和修饰语常使用形容词和副词以
加强语气, 并常带有夸大
意味, 如gor geous,
dr eamy, heavenly,
wonder ful 等。
较多使用粗俗的语言, 如
咒骂语shit, damn, hell
等; 常使用俚语。
避免使用粗俗语言, 即使
惊叹语也使用较文雅的
Oh dear , My Goodness,
Dear me。使用委婉语。
语气直接而肯定, 较少使
用调节结构和附加疑问

语气的不确定性和征询
意味较强。常使用附加疑
问句和调节结构, 后者包
括一些模棱两可的话( 如
I think, I suppose) 和有
声停顿( 如well, you
know, kind) 以及一些情
态动词等。
话语中不合语法规范的
句式较女性多
说话时更注重语法的规
范性
转换话题时使用叹词较
多, 如“Hey! ”, “Oh ”,
“Listen! ”等。
转换话题时连词使用较
多, 如“and ”, “but ”,
“however”等。
总的来说, 和男性相比, 女性无论从语音、词汇
还是语法方面都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 更注意语言
的文雅、含蓄和委婉; 同时, 夸张修饰语的应用和语
调的变换也显示出女性语言中含有较多的情感因
素。这些特点一方面与性别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它是在一定的社
会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语言特点( 后文中将会具
体分析这一点) 。
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 语言学家们逐
渐把重点转向了交际中话语方式等方面的性别差
异研究。许多有关研究(Zimmerman & West,
1975; R. Lakoff, 1975; P. Dr udgill, 1983;
Coates, 1986; Tannen, 1990) 的结果都表明, 男女
两性在话语量的大小、话题选择、话语风格和策略
方面存在着不
别差异研究
x0c
在别人发言时有积极的
反应, 不时地用yeah,
mm hmm 等来表示自己
在注意倾听。
对别人说话的反应迟缓,
而且较简短。
较少打断别人说话, 即使
打断, 也常带上抱歉的
话; 被打断的女性常保持
沉默。
打断别人说话的情况比
女性多, 表示歉意的却很
少, 打断时语气生硬而直
接; 被打断的男性常会发
出明确的抗议之词。
自谦和自贬的语言较多。倾向于自我炫耀。
对别人的讲话常表示赞
同或赞扬, 即使有不同意
见, 也表述得比较委婉和
犹豫。
男性之间交谈时相互对
立和攻击较多, 争吵、诅
咒、讽刺和威胁明显多于
女性之间的交谈。
在对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充分调查和
描写的基础上, 语言学家们对差异产生的根源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 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其中比较有
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R. Lakoff( 1975) 和L. Milr oy( 1980) 等人是从
社会角度来解释这种差异的, 他们认为, 男女在社
会中所处的社会地位、担当的社会角色以及活动领
域的不同是造成言语行为中性别差异最主要的因
素。P·T rudgill( 1983) 等人还进一步提出了“性别
原型”的概念, 认为在任何国家和文化当中, 人们对
性别角色—— 男女两性适切行为都有一种相对固
定的社会期望, 构成了相对固定的“性别原型”。这
种固定模型形成的强大的社会压力迫使人们依照
这些模型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凡是不符合这些期待
与要求的行为都会遭到社会的反对和否定。这种模
型对语言也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逐渐形成了男女在
言语行为中不同的特征。
R. A. Bor ker ( 1982) 和T annen ( 1990) 等人则
尝试从文化的角度来探寻言语行为中性别差异产
生的原因。他们结合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进行综
合研究, 指出男性和女性来自于不同的亚文化背
景, 这种跨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言语
行为特征。并且认为, 这种“文化”的差异是从儿童
时期开始萌芽, 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保持下
来的。在成长的主要阶段, 男孩和女孩基本上只和
同性别的同龄人交往, 在各自的交际圈中活动。女
孩子们在交际中将彼此之间亲密和牢固的关系看
成最重要的事情, 在各方面都尽量使自己和集体的
特征保持一致, 有排斥异己的倾向。而男孩们的交
际活动则具有较强的竞争性, 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
自己的实力、维护自己的地位, 有区分等级的倾向。
正由于在不同的亚文化圈中成长, 他们形成了各自
不同的“语言文化特征”, 并保持一生。
三、结语
鉴于语言、性别、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以
及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 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
方面对语

释怀什么意思-大家风范


知道周长求直径-繁荣的拼音


形容花香的词语-民无信不立的意思


不宜妄自菲薄-赔笑


描写画画的句子-乖觉


一个苹果多少卡路里-酣畅的意思


相敬如宾什么意思-硬邦邦


调节气氛的串词-禾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