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影响
给领导的短信-优秀员工总结
ITA
!理论与探索#
●黄晓斌
,
余双双
(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
,
广东广州
510275
)
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
的影响
摘 要
:
网络用语是互联网上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一种语言。本文从信息交流
的角度
,
分析了网络用语
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新特点
,
介绍了网
络用语在信息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
提出了提高信息传播交流效
果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
网络用语
;
信息交流
;
信息传播
Abst
ract:Networklanguageisthelanguageusedforinformatio
ndisseminationandcommunicationontheIn
2
eang
leof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hisarticleanalyzesth
enewcharacteristicsofnetworklan
2
guageininf
ormationcommunication,describesitsmajorrolesandput
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forimproving
theeffe
ctivenessofinformationdisseminationandcommunicatio
n.
Keywords:networklanguage;informationcommunic
ation;informationdissemination
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
现象
,
是人与人相互
作用与联系的一种方式。它是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
知主体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
的交流工具。网络全新的交流环境与独特的传播
方式
,
造
就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是人们在互联网
上广泛应用
于信息交流传播的一套信息符号。广义的网络
用语包括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
,
如硬件
、病毒
;
网络有
关的特别用语
,
如网民、闪客。狭义的网络用语主要
指网
民用于网络聊天或发表个人观点的用语
[1]
。本文讨论的对
象主要是狭
义的网络用语。网络用语近年来迅速壮大和发
展
,
据西华大学武小军教授在
2
005
年所做的一份调查报
告显示
:66
1
87%
的人在接
收
Email
时使用过或较多使用
过网络用语
,23
1
45
%
的人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使用并在影
响其他人群
[2]
。可见网络语言的使用
目前已十分普遍。网
络用语的存在和发展对信息交流和传播有很大的影响。
鸣。
2)
谐音类。这类网络用语主要使用发音相近的字词
甚至是数字来表达一些传统用语中的书面
字词。如大侠被
写成了“大虾”
,
版面的主人被写成了“斑竹”或“班
主”<
br>,
哭泣如“呜呜呜”的声音被写成一串“
555
”。这类
网络用语存在
的争议性最大
,
因为它们很可能会导致错别
字的泛滥。
3
)
缩略词类。这类网络用语通过组合原来要表达字
词的拼音或者单词的首字母来表达含义。如妹妹哥哥被表
达成“
MMGG
(
拼音
meimei
和
gege<
br>的首字母缩写
)
,
甚至
是一些短句如英语常用的
Bythew
ay
也被缩略为“
BTW
”。
4
)
旧词新义类。这类网络用
语赋予一些传统语词新
的含义
,
常用于表达与网络交流主体或者网络行为相关的
含义。如“潜水”是指长时间泡在论坛或者网络聊天情
景中却一言不发
,
而“马甲”
是在网络交流环境中隐匿
真实姓名的用户名。
5
)
引申类。这类网络用语依然
沿用了传统语词的含
1
网络用语的主要类型
网络用语的分类标准有很多
,从词汇的结构组成与用义
,
但在网络环境下
,
引申出了与网络行为相关的
特定含
义。它们往往精简短小
,
常用的如
:
“顶”是指在论坛
BBS
中把帖子通过回复把帖子顶上显眼位置
,
后来引申为
语含义内在联系
这个角度出发
,
网络用语可分为如下主要
类型。
1
)
符号图
形类。主要由非文字的特殊符号组配而成
,
支持
;
“汗”引申为敬畏或无奈<
br>,
源自漫画家经常采取漫
画人物流一两滴汗来反映人物的敬畏或者无奈的心情。
6
)
新词类。这类用语是在互联网信息交流和传播过
部分与文字组合来表达含义。其最
大的特点是用于表达人
类各种表情。例如由冒号和右括号组成的“
:
)
”,
好比一
个人的笑脸
,
“
:-D
”表示非常高兴地张嘴
大笑
,
而由字
母
T
和下划线“
_
”组配的“
T_T
”就好像泪水从脸颊
流下来的样子。这种网络用语比起传统的文字能更加生动
活泼地表达人们各种情感
,
在信息交流效果上容易产生共
程中诞生的
,
主要用于表达与网络交流主体或网络行为相
关的含义。如在网民中较为流行的“灌水”是指在网络交流环境中经常发表没有实质意义言论的行为
;
“小白”
是指在网络论坛
BBS
中
,
经常浏览他人言论却极少做出
・情报理论与实践・
—<
br>23
—
!理论与探索#
回应的人
;
“牛人”是
指拥有某方面出色能力的人
;
“楼
上楼下”是指上面或下面相连的文章等。
7
)
数字代码类。数字再普通不过的是阿拉伯数字
,
ITA
面用语。口
头语最大的特点是包含很多语气词和助词
,
形
式比较随意
,
通过互动
对话往往能迅速清楚地表达复杂的
信息。其中
,
信息发送者的语气、表情、音调、姿势
等等
都能使信息接收者更好地认识信息发送者的态度
,
加深对
接收信息内容的
理解。书面语讲究逻辑规范
,
重视修辞手
法
,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多种规范
,
然而进入某种
规范就意味受规范的约束
[3]
。由于
这种规范尚且不能直接
捕捉信息发送者提供的额外信息
,
信息接收者未必能像两
者对话那样迅速理解接收的内容。网络用语虽然以书面形
式表达
,
内容上却更接近口
头用语
,
随意活泼
,
生动形
象
,
尽可能即时传递出
表情、语气、姿势等等的感情因
素。网民们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使
抽
象的内容更加人性化、形象化
,
更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
这种特性反映了网
络受众要求被认同以及渴望交流的心
理
,
希望通过网络用语能使交流双方变得更加亲近
,
更好
地把自己的信息与情感传递给他人。
4
)
动态性。网
络用语属于流行语
,
具有一定的流行
用到网上则有不寻常的意义。如“
886
”是“
Bye-bye
”
;
“
7456
”是“气死
我了”
;
“
8147
”是“不要生气”
;
“
424
2
”是“是哦是哦”
,
等等。这些数字不但输入简便
,
而且谐音易记
,
被广泛使用和传播。
2
网络用语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特点
1)
简洁性。网络信息交流的即时性要求在最短的时
间内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讲求效率是网络
用语十分重要的
一个特点
,
故网络用语具有大量缩略形式存在。汉语在输
入方
式上不及英语方便快捷
,
相比之下
,
一些数字符号字
母的录入更加方
便。网络用语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
局限
,
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
约定俗成
,
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
,
并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
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
缩短信息交流的宝贵时间。为了提
高交流速度
,
网民很少运用复杂句子
,
省略现象极其普
遍
,
这反映了网络用语经
济性的特点。可见
,
网络用语最
大的特色在于它的简洁性
,
几个字母
和符号就能真实而传
神地表达复杂的想法
,
这适应了快节奏的网络信息交流
,
实现多人的交互性信息交流
,
同时也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
提高了信息
交流的效率。
2
)
区域性。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类似
,
网络<
br>周期。网络用语的不稳定性体现在其频繁的更新换代。因
此
,
网上的流行语可能
随着新一代网民的成长和加入而不
再流行
,
有的会被慢慢淘汰
,
如过
眼云烟。任何富有个性
和联想能力的网民都可能提出受欢迎的网络用语
,
大大加
快了网络用语产生的速度。另一方面
,
网络用语主要流行
于年轻一代
,他们喜欢追求新异
,
因而进一步加快网络用
语更新的频率。据
2006<
br>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
告》的调查
,
网络用语几年前大量出现
,
近年增长速度趋
缓
,
一些曾经被各种媒体反复使用的代表经典网络用语词<
br>汇
,
如“大虾
(
大侠
)
、菜鸟
(
新
手
)
、酱紫
(
这样子
)
”
等使用频率均没有超过<
br>0
1
2%
[4]
,
而“沙发”等后起之秀
不断涌现<
br>,
以前说美眉
,
现在就说
MM
了。相比起传统的
口头
用语和书面用语
,
网络用语的发展变化相当迅速。
5
)
非规范性。网
络语言使用形式纷繁多样
,
不拘一
用语也有其区域性。但是这种区域性更多的是以虚拟
社区
交流主体为界限的。因此
,
网络用语的研究离不开虚拟社
区。网络用语在
网络论坛或
BBS
更为兴盛
,
传播范围更
广
,
传播
速度也更快。我们所看到的流行的网络用语一般
都是综合性词汇。然而在不同类型的虚拟社区中
,
也会流
行不同的网络用语。一些网络用语甚至在某一类型的虚拟
社区非常流行
,
而在另外一种类型的虚拟社区中却无人知
晓。例如在学生求职类型为主的虚拟社区流行着“
面霸”
(
指投递简历命中面试机会高的人
)
,
“霸王面”
(
没有接
格
,
求新求异
,
表达另类。各种文字符号交叉使用<
br>,
表现
手法灵活多变。由于网络是个开放的虚拟的世界
,
网民的
身份、职业、文化程度也各有不同
,
作为思想载体的网络
用语当然也是泥沙俱下,
良莠不齐。粗俗、错别字层出不
穷
,
例如“米国”
,
并不是生产大米的国家
,
而是指美
国。有很多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
,这种现象日益成为
一种网络文化
,
会给民族语言带来冲击
,
也给
信息交流带
来一定障碍
,
甚至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到公司邀请
,
仍然前去毛遂自荐
,
期望获得额外面试机会
的行为
)
。在一
些针对性更强的社区
,
网络用语对于外行
人来说更显深奥
,
例如以动
漫为主题的虚拟社区中
,
“
LOLI
”
(
动画漫画中可爱的
小女生形象
)
是一个常见用
语
,
但是对于不懂动漫的人来说理解便非
常困难。随着互
联网的发展
,
尤其是
Web2
1
0
的出现
,
网络社区的互动
性、群体性进一步加强。用户通过如头像图片、签名档等方式加强自身在虚拟社区中的标识。网络用语的区域性表
明了当今的虚拟社区受众的归属依赖感加强
。
3
)
生动性。在人际信息交流体系中
,
语言充当着信
3<
br> 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主要影响
1
)
丰富了信息交流载体种类
,提高信息交流的效果。
语言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
,
它使得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
br>间的思想得以交流。网络用语虽然是一种书写语言
,
却有息载体的角色。传统上
,
人们把语言划分为口头用语和书
—
24
—
・第
31
卷
2008
年第
1
期・
ITA
着自身鲜
明特色
,
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纳为书面用语或者
口头用语
,
它是一种
新的信息载体。这种信息载体之所以
被人们接受
,
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清新独特的表达风
格
,
它
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形象表达人类说话的动作、语气、音
调、姿势等等<
br>,
即时传递情感
,
也经常以一种诙谐的比喻
形容某种网络行为
,
加深人们的印象
,
从而愉悦了信息交
流的双方
,
营造良好
的信息交流氛围。
2
)
简化了信息的传递过程
,
提高了信息交流效率
。
!理论与探索#
些虚拟社区中
,
经验丰富的交流主体通常大篇幅地使用网<
br>络用语
,
形成信息交流障碍
,
而信息接收方
,
尤其是
那些
不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和虚拟社区的新来者未必能理解形
形色色网络用语的含义
,
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歧义
,
结果导
致了信息传输的失真和交流的障碍。
4
提高网络用语信息交流效果的对策
网络用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他语言形式的不足。它的感情即时传递性、虚拟社区区域性、信息传递快速性
等特点都是符合网络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发展
趋势的。但应
该看到
,
网络用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
对于信息交流会
带
来一定的障碍。因此
,
对待网络用语的态度不应该简单采
取全盘肯定或否定
态度
,
而应该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其扬长
避短
,
发挥最大效用。
从信息交流角度来看
,
首先
,
应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研
究
,
分析其使用现状、规律和发展趋势
,
探讨它在信息传
播交流中的效果与效率。
其次
,
对网络用语进行规范
,
在
不同场合下选择合适的信息表达方式
。一是要确定规范的
标准
,
二是规范使用方式
,
促使网络用语能够得
以健康发
展。再次
,
充分尊重网络用语使用者的自身特点
,
积极加<
br>以引导。应该加强宣传网络礼仪
,
倡导语言文明
,
提高网
络用
语的品位
,
增强网络用语行为的修养。语言是思想的
反映
,
规范优美
的语言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标志
,
而反过
来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6
]
。因此
,
提高网络用语
行为的修养是规范网络用语的方法之一。第四
,
要不断完
善有关工具。为了解决网络用语形成信息壁垒和克服交流
障碍
,
可以编写有关网络用语词典或建立相关的检索工
具
,
供更多人了解、学习和利
用。□
参考文献
[1]
陈飞鲸
.
网络语言的特殊性
[J].
东南传播
,2006
(
1
)
:
31
232
[2]
武小军
.
网络语言认知情况的社会调查与分析
[J]
.
西华
网络用语是一种被高度缩约化了的语言
,
由于交流双方不
是面
对面交谈的
,
而是通过在键盘上敲打字符来表达信
息
,
这个特点决定
了交际双方要尽快地把自己的信息发给
对方
,
并对对方传来的信息尽快做出反应。网络
用语往往
精小简短
,
在
2006
年网络用语排行榜前
20<
br>名中
,
最长的
网络用语
ding
(
“顶”的拼音的形
式
)
也只有
4
个字符。
缩写类的网络用语占的比例最大
,<
br>覆盖率为
40%
[4]
。许
多网络用语能通过生动形象的借代来简短表
达
,
因而使得
信息长度变短
,
在有限的时间里向信息接收者传递尽可
能
多的信息。由于信息传递过程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
,
为了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
的收效
,
所以其编码工作总是
简约的
,
以最少的语言符号来突出最大
的表现力。
3
)
交流主体容易在虚拟社区中获得认同
,
使信息交流趋向个性化。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双向性使人们已不再
是以往的受到限制的受众角色
,<
br>每个用户都可能成为信息
的接受者或传播者
,
信息交流开始转向交互式、去中心
化
个性化、自由化的信息模式。由于网络交流双方可以互不
认识
,
也可以未曾
谋面
,
所以交流的内容就具有很大的随
意性。为了显示与众不同
,
突
出自我
,
吸引更多的注意
力
,
网民便刻意去追求表达的标新立异,
从独具个性签名
档就可以窥见一斑。由于不同的虚拟社区会有自己独特的
网络用
语
,
而使用者处于网络人际交流状态时
,
普遍具有
的心理状态便是被
认同和渴望交流。和其他网络主体交流
时
,
便能产生认同感
,
而特定
社区特定的网络用语是取得
这种投契的基础。因此
,
部分网络主体使用网络用语的原<
br>因是希望自己尽快融入这个网络社区
,
能顺畅地和他人交
流。网络用语的熟悉能
使得这些新进群体更快地在虚拟社
区中获取认同。网络用语的传播特性反映了这样一个观
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
虚拟社区中人们的情感归属感越
来越强
[
5]
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
3
)
:51
2
53
[3]
蒋原伦
.
网络聊天的语用和文
化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6
(<
br>2
)
:63
2
68
[4]
网络语言排名首次公布[EBOL].
tp:www.
006636224.
zjol.
sht
ml
com.
[2006
2
05
2
24].ht
2
cn05edusystem20060524
。
[5]
杜骏飞
.<
br>网络传播概论
[M].
福州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20
02:343
2
345
[6]
梁书杰
.
对网络语言规范的探
讨
[J].
高教论坛
,2005
(
6
)
:191<
br>2
193
4
)
缺少标准规范
,
造成信息传播的障碍。
网络用语
是一种口语化的语言
,
本身就缺乏一种严谨的语法
,
带有<
br>相当大的随意性。有人称网络用语是一种杂合性语言
,
甚
至认为网络用语
=
数字
+
符号
+
字母
+
错别字
[1]<
br>,
这些观
点反映出了网络用语不够规范。从信息交流角度来说
,
网络用语最大的消极影响便是构筑了信息传播的壁垒。在一
作者简介
:
黄晓斌
,
男
,1961
年生
,
教授
,
博士。
余
双双
,
女
,1984
年生
,
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7-03-27
・情报理论与实践・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