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污染及应对_汪凡凡
湖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期末考试动员讲话
讨论与思考
网络语言污染及应对
◎ 汪凡凡
摘 要:
网络语
言作为新兴的社会“方言”,不可避免地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
语言文字表达形式,为
网民们带来了一定便利,为社会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但与此同时,怪异化、粗
俗化、错讹化的网络语言
也造成了语言污染,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危害。本文分析网络语言的两面性及其
成因,探讨语言污染的表现
及其危害,在此基础上寻求防范和控制网络语言污染的应对措施,提出端正
网络语言规范态度、保护有益
的语言创新和汉语的纯净性等观点。
关键词:
网络语言;语言污染;语言规范
网络语
言伴随网络发展而产生,是人们在网络交流
中使用的语言符号,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
言语交际。网络语言具有创新性、诙谐幽默、便捷性等
优点,但也存在错别字过多、滥用数字和字母、
内容消
极等缺点,造成了语言污染,致使正常的言语交际受到
影响,对青少年的语言学习产生负
面效应,进而危害到
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必须重视网络语言污染问题,采
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保护语言纯净性和传统文化。
一、网络语言的两面性及其成因
作为新兴的社会“方言”,网络语
言具有明显的两面
性。一方面它丰富了汉语语言文字表达形式,给人们带来
了许多便利与生活乐
趣;另一方面它也破坏了传统语言的
规范性,对语言教学和正常交流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1.外
来语的大量涌入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为大众传媒开创了一
个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外来语
大量涌入。一些简洁、
凝练的外来语易于理解、记忆,给传统汉语带来了鲜活
的气息,使汉语变
得更加丰富多彩。汉语语言文化在外
来语言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下日趋开放与包容,加速了中
国传
统文化与国际先进文化接轨的过程。但同时,外来
语的涌入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汉语的纯净性正经受
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我国外来语的使用情况十分令人
担忧,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在各种新闻
网站、报刊和口头交际等中,中英混杂的语句比比皆
是。比如:“今天来 Pub
要看真人秀。”“已经跟你说
了 N 遍了。”年轻人为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在网络
上交流时
经常使用这些不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2)受
地方方言影响的音译随处可见。粤语与英语混杂的表达<
br>方式在香港、广东等沿海一带十分流行,成为新时代的
“洋泾浜”。比如:“快点 say so
rry啦!”(赶快道歉
啦!)(3)欧化句式也被频频使用。有些文艺娱乐节目主
持人习惯使
用诸如“我有经历过”“我有说过”之类受西
方表达习惯影响的语句,他们将此视为时尚。
①<
br>(4)有
些人因崇洋媚外而使用直接音译的外来语。比如,称苹
果馅饼为“苹果派”(a
pple pie),将逛街购物叫作“血
拼”(shopping)。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语
言互
借互渗的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
2.方言的重新盛行
近年来,随着内地与港台之间
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的日趋频繁和深化,汉语与港台方言也开始相互影响。
蓬勃发展的港台娱乐
文化为港台方言进入传统汉语语言
文化系统提供了契机,港台方言渐渐成为内地人们日常
交际用
语的一部分。此外,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
网民也会不由自主地用到一些本地方言。各种方言杂糅<
br>而成的表达方式丰富了网络语言,增进了虚拟空间中的
人际交往,但大量外来语和方言的使用导致
一些网络词
汇晦涩难懂,给网民们的正常交流带来了障碍。
3.网络交际的特殊性
网络
大大拓展了人际交往的范围,在这一虚拟空间
中,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宣泄情感。借助网络这个平台,<
br>人们摆脱了传统语言规则的束缚,追求新奇、推崇个性、
张扬自我,在不断创造独特的语言表达方
式的同时,也造
成语言文字运用的混乱与错误。需要指出的是,网络的匿
名传播可能在某种意义
上“保障”了网民的言论自由,但
也必然会弱化其道德感、责任感和社会约束力。比如,
有的网
民发布一些充斥着粗俗下流语言的帖子进行人身
攻击,严重地污染了网络语言环境,尤其对缺乏辨别力<
br>的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此外,有些新闻媒体为了制
造噱头、谋取利益,热衷于刊播一些猎奇的
新闻事件,
同时为标新立异而大量使用低俗的网络词汇。
二、网络语言污染的表现及其危害语言污染是指由于对语言的不规范使用或随意改
2016
年第
8
期
55
讨论与思考
造而严重妨碍正常交际的语言现象,如17~19世纪在我<
br>国颇为流行的“洋泾浜英语”。近些年来,类似的语言
污染现象颇有死灰复燃之势。语言交际有约
定俗成的规
范,即使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不能随意违反语用原则。
网络语言进入正常的言语交际
体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造成了严重的语言污染,主
要表现为:(1)
怪异化。在这类怪异化的语言中,“火星
文”尤为突出。“火星文”常由字母、数字、拼音、符
号、繁体字等非传统汉语元素组成,一味追求新奇与晦
涩,使人难以从字面上予以理解。比如:ORZ(
跪拜)、
3Q(thank you)。(2)粗俗化。有些网络语言粗俗不堪。
有的网民直接
用英文字母或数字等替代中文,并大肆使用
这些污言秽语。(3)错讹化。有的网民为了彰显个性,将<
br>“人身攻击”写为“人参公鸡”,把“同学”打成“童
鞋”。这类网络用语常常使人摸不着头脑,
很容易产生交
流误差。这种错讹化倾向在现实生活中还表现为对词语意
思的曲解。
②<
br>比如,将“蛋白质”解释为“笨蛋+白痴+神
经质”等,从而使词义偏离了词语原本的含义,甚至
产
生与其原义相反的意义。再如,在现实生活中, 如果有
人称呼你为“美女”,听者无法确定
是夸奖还是讽刺,
这样就影响了正常的语言交际。
网络语言污染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有危害
,
主要表现为:(1)在网络交际中滥用没有确切含义的字
母、数字和符号等元素,对汉语言文
字系统的完整性与科
学性造成损害,导致传统语言符号系统紊乱,对中国传统
文化造成较大的负
面影响。(2)网络语言中还出现了一些
稀奇古怪的语体。近年来流行的几种网络语体有:被网友
戏称为甜腻无比的“蜜糖体”、模仿曹雪芹文风的“红
楼体”、将一些流水账式的文字以诗文的排列方
式排列
的“梨花体”、以无病呻吟来彰显所谓品位、格调或突
出某种意境的“装13体”等。这
些网络语言既不能促进
语言创新,又增加了信息接收与理解的难度。(3)网络
语言中的错别字
和曲解词义的词语等破坏了文字的规范
性,对语文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青少年若大量接触这
些
网络语言,耳濡目染之下容易养成不使用规范语言表
达的坏习惯,从而给未来的学习生活留下隐患。三、防范网络语言污染的应对措施
网络是新时代信息传播和语言交际的前沿阵地,规
范网络
语言是保护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与语言文化的必
然要求。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其中积极的<
br>一面,应鼓励并促进其发展;对于其消极的一面,要采
取措施防控语言污染。应对措施主要有:(
1)正确认识
网络语言的特殊性与两面性,端正网络语言规范态度。
应该持有一种严谨的、开放
的、兼收并蓄的客观态度,
既不应简单地把网络语言斥为文化垃圾,也不能不加选
择地照单全收
,而应时刻监督防御语言污染,对网络
语言的发展不放任自流。(2)正确区分语言污染与合理
的、有价值的语言变异现象。规范网络语言并不意味着
全盘否定,只要在语言体系所允许的范围内,就是
符合
语言发展规律的语言创新。既要监督和约束那些违反汉
语规范的网络语言,又要具体分析、
对待语言发展过程
中的各种变异现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护有益的
语言创新。(3)控制
语言污染,保护汉语的纯净性。网
络语言规范的总原则是:要符合民族语言的发展规律,
有利于
社会生活日常交际。具体原则有:网络语言的意
义要明了易懂;要尽量采用简洁的语言符号进行网络交<
br>际,实现信息传递最大化;要符合汉语语言规律;要对
那些粗俗低劣的网络语言加以剔除和防范;
要用汉语规
范规则来引导网络语言的发展与创新。
在上述应对措施的基础上,还可从多个环节对
网络
语言进行规范。第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全面客观的语
言规划和灵活多变的语言政策。规
范和治理结合,保障语
言发展。第二,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规范意识和语言文明意
识。加强传统道
德和文化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健康的语言
环境的重要性,并自觉投入到规范语言的行动中。第三,
各级部门要身体力行,成为语言文明规范的宣传者和实践
者。第四,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应避免将网络
博文作为
新闻素材加以转载和报道,督促媒体工作者将语言规范作
为新闻报道的前提,鼓励传统
媒体对网络媒体进行监督。
第五,抓好学校这一基础环节。作为语言文字教育的主要
阵地,学校
要进一步改进语文教学,加大对于语言文字规
范的教育力度。第六,重视网络语言研究工作。应组织专<
br>家学者综合运用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分析网络语言现象,及
时总结其内在规律,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语
言规范系统。
网络语言是汉语语言系统的一部分,代表了汉语的
发展与创新,我们应当辩证地看
待网络语言。随着社会
发展所产生的特定流行语理应得到保护和尊重,粗鄙的
网络词汇对汉语、
社会交际和传统文化等都产生了较大
危害,理应加以铲除。全社会都应保护汉语的纯净性,
保证
其健康发展,共同创造一个规范、优美的网络语言
环境,使网络语言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注释:
①②李思思:《论网络语言中的语言污染》,中南民族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
12年3月。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13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汉英
篇章结构平行语料库构建研
究”
〈
项目编号:13YJC740022
〉和河南省软科学计划研
究项目“基于符号学领域下的河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战
略研究”〈
项目编号:9
〉
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樊丽萍)
56<
br>总第
30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