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的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长春托福-妇女节英文
第
22
卷第
1
期
2010
年
3
月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WuhanEngi
neeringInstitute
Vol.22No.1
March20
10
从顺应论的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王长江 王艳荣
(
武汉工
业学院工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
摘 要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一种常
见的现象。网络语言作为一种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而兴起
的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
,
其中
存在着大量的语码转换现象。通过回顾语码转换的定义和对网络语
言的简介
,
浅析了网
络语言中常见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
,
并从顺应论的角度解释了网络语言语码转
换是交际
者选择的产物
,
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关键词 顺应论
;
网络语言
;
语码转换
中图分类号
:H136.4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2
3524
(
20
10
)
01
2
0052
2
03
在全球化进程不
断扩大的今天
,
语码转换在网
络交际领域都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而网络
语言作为一个新生的符号系统
,
它的开放性、包容性
和时新性将会
使更多的语码转换进入其中并发挥必
要的功能。本文就以聊天室、
QQ
或
MS
N
个人聊天
以及
BBS
上网络言语交流等语料作为例子
,
从
顺应
论的角度
,
运用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
应
,
探讨网络语言中常见语码转换现象。
准网民、电子商务、虚拟空间等
;
三是网民在聊
天室
和
BBS
(
电子公告牌系统
)
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
如
菜鸟、公鸡、酒屋、酱紫、瘟都死。狭义的网络语言仅
指第三类
,<
br>也是本文所研究语码转换问题的对象。
另外
,
网上聊天是借助电脑键盘或其他输
入方式进
行的
,
其语言能够出现各种书面符号的表现形式
,
而
不仅仅限于口语化的文字。
3
顺应论简介
1
语码转换
JefV
erschueren
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
(
Lin
2
语码
(
code
)
是社会语言学家用于代替任何语言
交际系统
,
即语言变体
(
languagevariety
)
的中性术
语
,
使其避免使用方言
(
dialect
)
、语言
(
language
)
、标
准语
(
standardvariety
)
、语域
(
register
)
、皮钦语
(
pidgin
)
、克里奥尔语
(
Creole
)
等带有感
情色彩和社
guisticAdaptationTheory
)
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
个
会偏见的术语。语码转换是语言交流中说话者根据
实际需要从一种语言转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
,
即人
们在交往中产生的语言接触。
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
能在交际
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
,
是因为语言具备以下三个
特征
:1
)
变异性
(
variability
)
,
指语言具
有一系列可
供选择的可能性
;2
)
商讨性
(
negotia
bility
)
,
即语言
的选择并不按照某种特定的程式或关系进行
,
而是
有相当的灵活性
;3
)
顺应性
(
adapt
ability
)
,
这是三个
特征中最重要的一环
,
指能够
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
选择的各种语言项目中做出符合交际需要的选择
,
从而使语言交际
得以顺利进行的特征。国内也有诸
多学者对此理论进行了阐述。主要以于国栋等人提
出的语码转
换研究的顺应模式
(
theAdaptation
ModelforCode
2
switchingStudy
)
为代表
,
指出语码
转换
可以分为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对社会规约的顺
应和对心理动机的顺应等。
2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
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广义上可以分为三
类
:
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
,
如软件、病毒、聊天
室等
;
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
,
如第四媒体、基
收稿日期
:2009
2
12
2
31
作者简介
:
王长江
(
1978
~
)
,
男
,
研究生在读
.E
2
mail:603593030@
王长江 王艳荣
:
从顺应论的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53
4
网络语言中的常见语码转换现象
有关网络语言中语码转化现象很多
,
例
子也不
胜枚举
,
下面收集了一些网络语言中的常见语码转
换类型。
(
1
)
中英文间语码转换。此种类型在
BBS
和个
人聊天中出
现频率很高。如
,
聊天中夹杂着
BF
(
boyfriend
)
、
GF
(
girlfriend
)
、
CU
(
Seeyoulater
)
、
IC
(
ISee
)
、
IOW
(
InOtherWord
)
、
THX
(
Thanks
)
、
HRU
(
Howareyou
)
等英文缩写。又如下面节选的
网络聊天对话
:
①北方大侠对白雪公
主说
:
宁浩拍的石头你看
了没
?
保准你绝对
laugh。
②尘埃落地对白熊说
:
现在的女大学生都咋啦
?
onenig
htstand
根本不当回事。
(
metoo
)
等。此外还有
IH8U
(
Ihateyou
)
,32
(
me
t
oo
)
,3Q
(
thankyou
)
等。
(
5
)
中文与非文字符号的转换。符号是网络语
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所以在网络聊天中也会出现
一些用符号表达一定意义的现象。例如“
::
)
”
,
这是
(
最简单的不高兴
)
、最普通的基本笑脸“
;:
(
”“
^_^
”
(
明媚的笑
)
“<
br>(
哈哈大笑
)
“
(
妩媚的笑
)
、、
^0^
”、
^_0
”“
:
(
吐舌头
)
、<
br>(
开口大笑
)
、
(
邪恶
-p
”“
:
-D
”“
:->
”
(
难过的苦笑
)
、
(<
br>眼镜戏谑的嘴脸
)
“、
:-<
”“
8-
)
”
(
舔着嘴唇笑
)
、
(
睁一只眼
,
族的笑<
br>)
、“
:-9
”“
!-
)
”
(
眨眼
示意
)
、
(
我嘴巴被闭一只眼
)
、“
;-
)
”“
:-x
”
(
闭上嘴巴或抿着嘴笑
)
、
(
烦死封
)
“、
:-#
”“
|-|
”
(
真悲哀
)
、
(
看花了眼
)
、了
)
“、
:-c
”3
_
3”“3
_^
”
(
挤眉
弄眼
)
等。
(
6
)
普通话与方言的转换。一般说来
,
社会语言
学家所说的语码转换不仅仅指自然语言之间的语码
转换
,
还应包括方言和语体之间的转换。在网络交
流中
,
也会出现此种转换形式。如“粉好看
”中表示
“很”的“粉”和“偶认为”中表示“我”的“偶”。在湖南
等地“
,f”音与“
h
”音不分
,
所以“很”容易读作“粉”
,
而
“我”在某些方言中读音近似“偶”。
③轻舞飞扬对笑傲江湖说
:
圣诞节快到了
,Do
youhaveanyspecialprogram?
笑傲江湖对轻舞飞扬说
:Wouldyouliketogo
tochurchwithmeonthatday?
④嘟嘟对蓝色妖姬说
:
你知道哪个网站上能下
免费电影
?
蓝色妖姬对
嘟嘟说
:Idon
’
tknow.
但
是在
pplive上可以在线免费看电影。
以上语料是来自聊天室聊天记录的节选
,
①中
“
绝对
laugh
”属于单词插入
,
②中
onenightstand
是词组插入
,
③“圣诞节快到了”是在英文聊天室中
出现的
,
属于分句性插入
,
④中
Idon
’
tknow
是语
篇性插入。
(
2
)
中文与拼音转换。此种语码转换形式是网
络语言
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转换形式。在中文语段或
一句话中会经常出现拼音或拼音缩写
,
例如
,ggjj
(
哥哥姐姐
)
、
xdjm
(
兄
弟姐妹
)
、
sf
(
沙发
)
、
cj
(
纯洁
)
、
bt
(
变态
)
、
lz
(
楼主
)
、
pmp
(
拍马屁
)
、
rpwt
(
人品问
题
)
、
plmm
(漂亮美眉
)
和
NQS
(
你去死
)
等。
(
3
)
中文与阿拉伯数字的转换。此类转换形式
也较常见
,
所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多为所替换中文字
的谐音
,
也有英文谐音。例如
,949
4
意为“就是就
是”、
88
意为“拜拜”、
7758
意为“
亲亲我吧”、
7456
意
为“气死我了”、
584
“我发誓”、56
“无聊”、
5555
“呜呜
(
哭声
)
、呜
呜”
530
“我想你”、
1314
“一生一世”。
(
4)
英文与阿拉伯数字的转换。此种转换同样
也是利用谐音表达一定意义。例如
,<
br>如
4inlove,
B4
(
before
)
,4u<
br>(
foryou
)
等
,
以及用
2
代替
to
或
too,
如
up2u,B2B
(
Business
toBusiness
)
,me2
5
从顺应论的角度解读
网络语言
中语码转换
基于国内外诸学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
,
可以从
语言现实的顺应、对
社会规约的顺应和对心理动机
的顺应等对中英语码转换进行分析
,
从而得出三个
原因。
5.1
语言现实顺应
语言现实指的是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或语言变
体的语言成分和语言结构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对
语言现实顺应的语码转换指由于纯粹的语言因素引起的交际者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
的使用。这种语码转换是完全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
而发生的
,
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
(
1
)
某些词汇在某一语言中缺失。每种语言的
词汇都不是相互一一对应的
,
有的词汇可能
在另一
种语言符号系统中会存在认知上的缺省
,
这时候就
会出现语码的转换。
例如
,
蓝精灵网上留言说
:
“今天买了
Boots
泉
水面膜
,
和
ipsa
补水面膜一共
26
块。还送
了张
vip
卡
,
以后就能打折和积分换礼了
,:
)
。”
Boots
和
ipsa
是西方国家的化妆品品牌
,
在中
文中没有这些词汇
54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
概念。由于中英文本身的差异
,
这
些原词可以直接
使用而不用它的译文
,
那么就出现了语码转换现象。
(
2
)
某种词汇翻译不如原语意义生动
,
形式简
洁。这时就需要语码
转换
,
便于使用和传播。如上
述例子中的
vip
(
very
importantperson
)
指的是重要
人物
,
人们对它的熟
悉程度完全可以达到自由使用
而不用解释其汉语译文的水平。而且用键盘输入这
三个字母也十分
方便简单
,
在这种情况下
,
直接用原
形式比用译文更容易让人接受<
br>,
这就是网络语言中
语码进行频繁转换的原因。相似的例子
PK
(决一
死战的意思
)
和
DJ
(
广播电台流行音乐播音员<
br>,
流行
音乐节目主持人
)
等等。
5.2
社会规约顺
应
志身份等种种心理动机而进行的对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使用。从网络使用者的
背景特
征来看
,
年轻人是网民中的主体
,
热衷于追逐时尚。
他们喜欢用新奇有趣的语言来张显个性
,
引人注意。
他们在网上聊天时
,经常进行语码转换
,
来表明自己
的不落伍和张扬的个性。如十分时髦的说法“晕<
br>倒”
,
在网络上一般都以英语形式“
faint
”来表达
,<
br>更
多的是简写为“
ft
”
,
慢慢竟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再比如说
,
中文聊天室中出现
sorry
和
Iloveyou<
br>比
对应的汉语表达要频繁的多
,
这是由于汉语表达感
情常难于启齿,
而且没有英文听起来让人感觉新颖
和时尚。
参考文献
[1]
Blom,J.P.,andGumperz,meaninginlin
2
guis
ticstructures:Code-switchinginNorway[M]J.J.
(
eds.
)
.DirectionsinSociolinguistics.<
br>NewYork:Holt,RinehartandWinstonGumperz,1982.
[2]
曲 晶
,
孙芙蓉英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
[J].
现代教育
科学
,
2007,
(
3
)
:148.
[3]
陈 雯
.
语言顺应论与中英语码转换———以网络交际为例
[D].
南京
: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4]
于国栋
.
语
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
[J].
当代语言学
,2004,
(
1)
:77
2
78.
[5]
于根元
.
网络语言
概说
[M].
北京
: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6]<
br> 张 宇
,
张现瑶
.
网络语言中的语码转换
[J].
现代视听
,2008
(
10
)
:66-69.
社会规约是指
在某个社会中被绝大多数成员认
为是符合常规的、能够被接受的行为和思想方式。
语言使用者的
语言、行为等要受到当地风俗习惯和
行为方式等社会规约的约束。选择一种语言即选择
了一种社
会规约
,
如果遵守这些规约
,
就会被社会
所接受
;
反之
,
则会被排斥。当我们谈论到某个被
社会视为禁忌的话题时
,
我
们就必须选择一个恰当
的交际方式
,
而语码转换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例
如<
br>,
笔者曾在中文聊天室和
BBS
上看到过英文缩写
ML
和拼音
缩写
TMD
。
ML
是
makelove
的英文缩
写
,TMD
是脏话。这类话题直接说出来总觉得很
尴尬往往会使用含糊语
,进行语码转换以避免尴尬
的局面。
5.3
心理动机顺应
心理动机顺应指
为实现趋吉避讳、创造幽默、标
ATentativeStudyonNetworkLanguage
Code
2
SwitchingbyLinguisticAdaptationWANGChangjiang
WANGYanrong
Abstract:C
ode
2
switching
(
henceforthCS
)
isacommonphenomenonine
2
communicationproce
ssonthe
briefreviewofthedefinitionofCSandintrod
uctiontothenetlanguage,thepaperanaly
2
zesdi
fferenttypesofCSandexplainsinthetheoryofAdaptation
ModelthatCSinnetlanguageasaprod
2
uctofcommu
nicationisadaptivetolinguisticreality,socialconven
tionsandpsychologicalmotivations.
Keywords:ling
uisticadaptation;networklanguage;code
2
swit
ching
(
责任编辑
:
李文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