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语言的变异及其对传统语言的冲击与挑战_张名章
2013重庆高考-鬼谷子译文
第
4
卷第
3
期
2006
年
9
月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NINGBORADIO&TVUNIVERS
ITY
Vol.4No.3
Sep.2006
论网络语言的变异及其对传统语言的冲击
与挑战
张名章
(
昆明理工大学文学院
,
云南昆明
65009
3
)
【
摘要
】
21
世纪是信息时代
,
网络
作为
“
第四媒体
”,
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与关注
,
以网络为
媒介的人际交流也越
来越普遍
,
网络语言正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
作为一种新形式的传播符号
,
网络语言在语词
、
语法
、
语
用等方面都出现了变异
,
既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的语言
,
同
时从各个方面也冲击着传统语言
,
使传统语言面临着严峻的挑
战
。
如
何保持和发扬传统语言的精髓
,
这是当前摆在网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
题
。
【
关键词
】
网络语言
;
异化
;
冲击
;
规范
【
中图分类号
】
H00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2-3724
(
2006
)
03-0009-05
VariationofOnlineL
anguageandItsImpacttoChineseLanguage
ZHANGMing-
zhang
(
FacultyofArts,KunmingUniversityofSci
ence&Technology,Kunming650093,Yunnan,China
)
Abstract:The21stcenturyisknownas"theAgeofInformat
ion".Asthefourthmedia,theInternetisplayingan
in
creasinglysignificantpartinhumancommunications.One
ofitsfeaturesliesinitslanguage.Theonlinelanguageis
transformingthelandscapeofinterpersonalcommuni
cation.Howtounderstandtheimpactofonlinelanguageono
urtradi-
tionalwaysofcommunicationisakeyissueth
atcommunicationresearchersmustface.
KeyWords:On
linelanguage;Variation;Impact;Regulation
一
、
网络语言的产生
1
、
概念的提出
“
网络语言
”是一个意义较为宽广的概念
,
既可以指
止到
2005
年
12
月
31
日
,
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
1
亿
1
千
万
,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8.1%
,
同<
br>1997
年
10
月第一
次调查结果的
62
万网民人数
相比
,
增长了
179
倍
。
网民
人数的这种爆炸性增
长趋势
,
说明网络交流已逐渐成为现
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
在互
联网上
,
网民们以
BBS
、
网上论坛
、
虚拟社区<
br>、
聊天室
、
ICQ
(
网络寻呼器
)、
网络游戏为主要载体
,
建立了一个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世界
。
在这个虚拟的世
界里
,
创造力也极大的得以滋生和膨胀
,
由此衍生出了独特的网络语言文化景
观
。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
,
以网络为媒介的
人际交流越
来越普遍
。
网络是继报纸
、
收音机
、
电视之后
一种
新型高效的媒介传播方式
。
作为人类通信方式的一次
革命
,
网络改变
着我们业已习惯的交流方式和传播观念
,
网络语言正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
目前
,
网络语言已经大有
“
走下网络
,
走入生
活
”
的趋势
,
已经
走进了大众媒体
,
已经开始渗透
到了一些年轻人的日常交
际用语中
,
同时也引起了一些语言学家的关注
。可以肯
定
,
随着网络的普及
,
网络语言使用的频率也将越来越<
br>IT
(
InformationTechnology
)
领域的专业用
语
,
如
“
网络
、
鼠标
、
软件
、<
br>登陆
、
宽带
、
聊天室
、
防火墙
”
等
等
;
也可
以指网民在聊天室聊天和在
BBS
(
Bullet
inBoardSystem
)
上发表意见时所用的语言
。
本文所研究的“
网络语言
”
是
后者
,
特指互联网上人们进行信息交流
和处理时的交际符
号
。
从本质上来说
,
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变
异
,
是
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
,
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
。
与传统的传播途径相比
,
它是通过一种
全新的
方式
—
——
互联的计算机和屏幕来传播的
。
2
、
网
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
,
国
际互联网
(
Internet
)
逐渐
在世界范围内普及
,<
br>一场以网络化
、
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
革命已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
。<
br>2006
年
1
月
17
日
,
CN-
N
IC
发布了第
1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
【
收
稿日期
】
2006-05-26
截
【
作者简介
】
张
名章
,
男
,
湖南邵阳人
;
昆明理工大学文学院
,<
br>讲师
,
新闻学硕士
;
主要研究方向
:
网络传播与媒介
文化
。
10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年第3
期
高
,
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
———
网络语言学也将应
运而生
。
论
、
互相攻击的帖子
),
跑牛
、
套狼
(
泡妞套郎
),
见光死
(
网友在现实中见面后断交),
斑竹
(
版主
),
待会儿再打
铁
(
一会再来
),
灌水
(
在聊天室或
BBS
上的发言随意
写
),
造砖
(
用心写
),
楼上楼下
(
指
上面帖子和下面帖
子
)
等
。
(
3
)
符号<
br>、
图像化
运用键盘字符进行组合
,
形成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形符
号
。
如
:
二
、
网络传播中语言的变异
(
一
)
关于语言的变异
变异是语言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
。
语言学上把那些
与
原有规范不同的新成分和新用法叫做语言的变异
。
从历史
的辩证观点来看<
br>,
语言的稳定是相对的
,
而发展变化则是
必然的
,
这
种发展变化就是语言的变异
。“
变异是普遍存
在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社会语言学的
[1]
中心问题就是变异
。”(
p34
)
:-)
或微笑
笑脸
,
通常加在文句
结束的地方
,
表达开玩笑
对于语言的变异
,
就语言自身
的发
展变化来分析
,
它们的存在有必然性
;
就语言的社会
功用来分析,
它们的存在又具有合理性
。
语言变异现象的
存在是否合乎规范
,
应以它们的语用效果为标准
。
在信息
(
网络
)
时
代
,
交际比之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频繁
,
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语言的多方面接触都达到了
前所未有的程度
,
网络语言的产生
(
变异
)
也就是理所当
然的事情了
。
(
二
)
从三个层面看网络语言的变异
:-(
沮丧的脸
,
表达不开心或对对
方话语的不满
@#¥%&*
!
>:-<
骂人用的话
,
乱七八
糟的打出来就行了
:-Q
向你吐舌头
嘴巴和眉毛都竖起来了
,
快要气
炸了
横放的一朵玫瑰
@>>-->--
1-P
^o^
笑脸
,
像一头可爱的小猪
捧腹大笑
^_^
微笑
^_O
挤眉弄眼地笑
0----<
:-
〈
:
一
7
(:
一
;
一
\
<@@>
目光呆滞
苦笑
火冒三丈
满脸的青
春
在接吻
抛媚眼
,
撇嘴角
醉了
1
、
语词层
面上的变异
(
1
)
字母替代化
从相关的英语短语或者汉语短语中把每
一个词的某一
个字母抽出来进行组合
,
构造出新的语言符号
。
如:
(:
一
(
愁眉苦脸
:%)%
GG
(
哥哥
),
MM
(
妹妹
),
DD
(
弟弟),
JJ
(
姐姐
),
BF
(
男朋友
)
,
GF
(
女朋友
),
BTW
(
顺便问一下
),
LP
(
老婆
),
TMD
(
他妈的
),
PMP
(
拍马屁
),
BT
(
变态
),TNND
(
他奶奶的
),
RMB
(
人民币
),
AFAIK
(
就我所
知
),
BL
(
捧腹大
笑
),
BRB
(
我马上回来
),
DAK
(
要是
我知道就好了
),
DIY
(
自己动手做
),
I
MHO
(
依本人愚
见
),
IMNSHO
(
恕我直言
),
IOW
(
换句话说
),
JAM
(
等<
br>一会儿
),
NP
(
没问题
),
PMJI
(<
br>请原谅
,
我插进来
),
K
(
kiss
吻)
,BB
(
bye-bye
再见
),
FT
(<
br>faint
晕
)
等
。
(
2
)
谐音<
br>、
借代化
用谐音与借代等手法
,
网民们创造出大量的网络新词
汇
。
如
:
烘陪机
(
个人主页
“
HOMEP
AGE
”
的谐趣音译
),
伊
妹儿
(
电子邮件
“
E-mail
”
的谐音
),
温酒屋
(
Win-
(
4
)
数字拼凑化
网络人际交流中
,
对数字的运用
可以说达到了极致
,
网民们拼凑出大量的数字词
,
因为数字远比汉字来得简<
br>单
、
方便
。
如
:
7456
687
5
20
530
886
1314
3166
气死我了
痛苦不堪,
几欲落泪
对不起
我爱你
我想你
拜拜啰
一生一世
沙扬那拉
,
是日语的再见
555555 ̄ ̄ ̄ ̄ ̄ ̄ ̄
dows95
),
温酒吧
(
Windows98
),
猫
(
调制
解调器
“
Mo-
“
trainee
”
dem
”的谐音
),
当
(
下载
,
download
),
菜鸟
(
的台湾音译
,
网络新手
),
ILU
(
我爱你
),
CU
(
再
见
,“
Seeyo
u
”
的谐音
),
CUL
(
以后见
,“
Se
eyou
以上用法大多都取数字的谐音之意
,
但也有一些是
“
意会<
br>”
的
,
如
:
later.
”
的谐音
),
OIC
(
哦
,
我明白了
,
Oh,Isee!),
Howru?
(
你好吗
?
Howareyou?
),
U
(
你
,
you
),
(
看
,
see
)
等
。
大虾或大侠
(
网络高手
),
公鸡
(
公家免费上网的机
器
),
肉鸡
(
没
有密码很易被攻击的电脑
),
美眉
(
美女
),
老鼠
(
鼠标
),
网虫
(
沉溺于网络的人
),
爬虫
(
初级网
民
),
飞虫
(
高级网民
),
恐
龙
、
菌女
(
都指丑女
),
青蛙
、
霉男(
都指丑男
),
粘手
(
上瘾
),
板砖
(
BBS
里互相辩
C
1775
13579
我要造反了
(
1775
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
此事真奇怪
(
因为这<
br>5
数字都是奇数
,
而在
我真的好孤独
(“
1
”
表示一个人
,“
0
”
表
英语中
“
奇数<
br>”
与
“
奇怪
”
是同一个词
“
odd
”)
0001000
286
示空乏
,
取数字的象形意味
)<
br>286
是运算速度最慢的处理器
,
意思是说对方傻
网络语言的数字化有
时候还随意泼洒
,
数字
、
英文
、
网络社会研
究
符号杂糅在一起
。
如
:
张名章
:
论网络语言的变
异及其对传统语言的冲击与挑战
11
网络语言的句式明显呈现出
“
三多三少<
br>”
的特点
。
即
:
短句多
,
长句少
,
超过十个字以上的句子都不多见
;
单句多
,
复句少
;
非主谓句多
,
完整句子少
。
如
:
“
我
,
大四
,
学英语
,
要租或合租房子
,
汉中门附近,
真的要帮帮我啊
,
大家
,
拜托了
。”
另外笔
者在网上随机选取了
10
句聊天记录
,
其中字
数低于
5个字的有
8
句
,
超过
5
个字低于
10
个字的有
1
句
,
标点符号
1
个
,
有修饰成
分的
3
句
,
没有复句
。
虽然
这不能代表网上聊天的
所有记录
,
但可显示出网络语言句
式简略化特点
。
u2youtoo
你也是
me2
3ku
metoo
我也是
thankyou<
br>谢谢你
2
、
语法层面上的变异
(
1
)
句序变
化
网络交流中的语句
,
由于受到英语语序的干扰或是标
新立异的原因出现了与
常规现代汉语不符的语序或句式
。
例
1
:
———
不要忘了伊
妹儿我
!
这样的句子
,
很容易让人想到英文句子
“
Dono
tfor-
3
、
语用层面上的变异
(
1
)
表达随意
甲
:
哪儿
?
乙
:
上海
,
U
甲
:
北京
。
见到
U
真高兴
乙
:
me2
!
呵呵
甲
:
家
?
乙
:
no
.
公司
甲
:
MMorDD
甲
:
OIC
,<
br>BB
!
这是一段常见的网络人际交流的对话
。
其中
,
我们可
看到
,
各种材料几乎都是信手拈来
,
任意组合
,显示出很
大的随意性
。
像这种汉英混杂
,
符号和字母随意混用<
br>,
在
网络交流中十分普遍
,
有的甚至已经成为网民的惯用语
,
如
“
有事请
call
我
”、
3KU
(thankyou
)、
CBL
(
coolbila
是
“
酷毙拉
”
的意思
)、“
大家
+U
”(
加油
)
等等
,
可以
说是不胜枚举
。
还有一些把符号掺杂
在文字中间
,
有的似
乎可以延长语音加强语气
,
有的似乎什么作用也
没有
,
只
是出于网民的乐意
。
如
:
我讨厌背景音乐
!!!
讨
^^^^^^^^
厌
^^^^^^^^^
gett
oe-mailme
”
英语的语序
,
在这里干扰了汉语
,
由
此产生了这种句式
。
例
2
:
———
郁闷呀
,
我现在
。
———
什么什么呀你
。
———
漂在海外
。
—
——
你饭吃了吗
?
像这种为了强调某些句子成分而将其
前置的现象在网
络交流中大量出现
,
有的倒装甚至还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句
式<
br>。
如
:
“……
先
”
———
走先
!<
br>———
强帖啊
,
签个名先
!
“……
都
”———
难过死了都
—
——
这么一会儿就传完了都
。
例<
br>3
:
“
今天晚上谁去散步的说
?”
“
我还真有点儿舍
不得的说
。”
“
的说
”
放在句子末尾
,
并无实在意
义
,
但网络交流
中这样的奇特句式比比皆是
。
(
2
)
叠音泛用
在日常生活中
,
一般只有小孩子才惯用叠音词
。
但在
网络交流中
,
这些所谓的
“
大人
”
对小孩的语
言更青睐有
加
,
不论什么词都想叠加一下
。
例如
“
漂亮
”
就说成
“
漂
漂
”、“
东西
”
为
“
东东
”、“
害怕
”
为
“
怕怕
”、“
照片
”
为
“
片片
”,
还有
“一般般
”、“
一下下
”、“
一会会
”
等等
。<
br>(
3
)
标点符号变用
网络交流中
,
除了常用图形符号
、
数字来表情达意
外
,
还经常把标点符号连用或组合起来用
,
表达各种语
气
,
起到使话语简洁和突出
、
强调语气的作用
。
如
:
组合用
:?!
疑
)
连用
:
等义
)
(
4
)
句式简略化
!!!(
强烈的
感叹
,
可表赞同
、
同意
、
要求
(
由疑而叹
或将信将疑
)!?(
由信而
?
乙
:
D
!
我
有事
,
走先
,
886
!
++++++++++++++++
+++++++++
楼主
自己做的吧
这个大头贴是
嘿嘿
,
当
然一个帅哥啦
!!!
和我差不多就行了
^^^^^^^
(
2
)
口气虚夸
口气表示句子的
“
情感评价
”。
句子可以有种种
语气
,
诸如肯定
、
否定
、
强调
、
委婉。
与现实语言相比
,
网络语
言的口气变得更加夸张与自由
。如
:
是好几年没有上网了
!!!!!
老老老
……
鸟!
小女子有三个急急急
……
问题
,
如得
指教
,
小女子愿以身相许
,
谢谢
!!
谢谢
!!
谢
!!
请教一个字
???
(
三
)
网络语言变异的特点
1
、
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是网络语言变异最大的特点
。
尽管网络已经<
br>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
但网民主体仍是年轻的大
、
中
学生
、
技术人员等
,
这个群体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
他们
活泼
、
好奇
,
充满着创新意识
。
网络语言变异充满着一种
12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3
期
求新求变
、
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和前卫感
。
这种充满活
力的语言
“
创新
”
精神也正是
“
网络用语
”
能在年轻人之
间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
。
单化倾向对传统语言文化大有渗透之势
,
并将在电脑工具
的日益普及中演化为一种必然趋势
。
在这一趋势的推动<
br>下
,
语文文化的功能将渐离
“
济世
”
走向
“
消闲
”。
2
、
经济简练
网络传播追求快速
,
网络语言自然就朝简略化发展
,
它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
、
改变了现有语
言中某些词语
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
,
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结合体
,
如
上
文已提到的字母词
、
数字词
、
图形符号等
,
用这
些简单的
符号来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
另外
,
微软操作系统<
br>上所使用的智能全拼输入系统
,
也是影响网络语言简略化
发展的重要因素
。
网上会使用五笔打字的人寥寥无几
,
网
民普遍使用的是拼音输入
,
由于系统上面的字词有很多不
是按照使用频率排列
,
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上<
br>,
网民就没有
耐心保证打字的准确
,
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
,
直到形
成公认的新词汇
。
2
、
网络语言变异对汉字的表意
性带来冲击
汉字是世界上典型的表意体系文字
。
表意文字肇始于
图画
,
历经图画文字
———
象形文字
———
表意文字的线路循
序
发展
,
呈现出趣韵生动的形象直观性
,
从造字规律上可
直观地表现出
汉字的表意性
。
汉字的产生
,
是对事物进行
象征性勾勒
,<
br>以高度形象的概括力
,
客观地描摹事物的对
象
,
而对
“
写实
”
难以
“
分析
”
的
“
物象
”,
则又依靠形
声
、
转注
、
假借的方法进行调节<
br>,
并且
,
用以调节的构
件
,
仍然是表意符号
。
这使汉字在作为语言交流工具的同
时
,
本身又凝聚着丰富的意义内涵
,
以特有的方式记载着
中华民族久远的文化
,
是一套内涵极其丰富的意义体
系
。
网络语言的变异对汉字表意性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
。
一方
面假借
、
借代等大量使用
,
这些以音代义的使
用方法虽然在古代汉语
中就已经存在
,
但它们只是语言使
用中的个别现象
,
网络语言中却大
量的运用
,
重音不重义
的错别字俯拾即是
。
另一方面
,英语
、
拼音等的多样化使
用
,
将表音化的语言符号直接杂糅在汉
语中
,
而且使用十
分频繁
,
使网络语言在视觉形式上就具备了表音化
的特
点
。
虽然
,
带有电脑技术特征的大量标点符号
、
键盘符号
等组合出了各种类型的会意图形
,
产生出了新的表意符
号
,
但是这些电脑键盘图形组成的表意符号
,
从拼图的生
硬
,
到表意的笼统
,
根本不具备文字分解单词的基本功
能
,
它们只是一种
不规范的图形符号
,
而不是语言符号
,
缺乏汉字表意性的审美内涵与厚重的文
化底蕴
。
“
网络语言的变异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带来了冲击
,
甚
[2]
至造成了一定的
‘
烧伤度
’
语言文字是审美的重要内
。”
3
、
形象传神
网络交流中
,
为传递微妙的感觉变化<
br>,
网民们充分利
用键盘上符号来模拟现实交际
,
形象地创制许多极为生
动
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图形
,
用以表达自己喜怒哀乐
。
为表达直
观的意象
,
也为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
,
就促使网
络语言朝向符号化<
br>、
图象化
、
谐音数字化方向发展了
。
4
、
幽
默诙谐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的又一特点
。
网民主体的相对年轻
使网络语言充满着
活力
,
为了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
围
,
取悦于人
,
能吸引更多的
“
眼球
”,
迎合
“
年轻
”
的
心态
,
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叛逆的网
络语言符号
。
5
、
粗俗感性
一般语言的使用
,
无论是书面形式
,
还是口头形式
,
交际的对象是明晰的确定的
,
人际之间的距离也
很清楚
。
但是
,“
在网上
,
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
言下之意
,
网民的身份是隐蔽的
。
而隐蔽性恰恰给网络语言的粗
俗化
和感性化提供了滋生场所
。
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谁
,
多大年
龄
,
什么身份
,
你可以扮演任意的角色
,
随心所欲
说自己想说的话
。
许多人上网是为了放松
,
所以他们所用
语言一般都
很通俗随便
,
不讲什么大道理
,
只是图自己心
里舒服
,由此导致了网络语言趋向粗俗化与感性化
。
容
,
网络语言的变异将会影响
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
、
严
谨和精致
。
3
、
网络语
言变异对汉语文化的凝聚力带来冲击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围墙
,
更深刻地讲是民族的心理
,
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
、
情感和下意识等
,
语言
的变异将会影响到一个民族的个体认同与整体凝聚
。
在传
统社会
,<
br>地域的划分
、
民族与国家意识的培养都是以语言
为中心的
,
语
言是确定不同文化圈的重要依据
。
语言的消
亡和削弱是民族的消亡和削弱的重要标记<
br>,
纵观历史
,
一
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走向削弱
,
都会
对自身的文化和传统
带来巨大的冲击
。
网络语言的变异有着明显的美国化倾向
(
表意性的削弱
、
字母与英语的大量使用
),
必将对汉语文
化的凝聚力带来很大的冲击
。
网络语言变异对汉语文化凝聚力的冲击还表现在会影
响港
、
澳
、
台同胞及海外华人对母语的学习使用
,
从而阻碍汉<
br>语在这些地区的传播
。
海外华人一向把维护母语教育提高到
维护民族文化的高度
。
语言教学与民族文化教育相结合
,
(
下转第
33
页
)
三
、
网络语言变异对传统语言带来的冲击与
挑战
1、
网络语言变异对汉语的语文文化生态带来冲击
语文文化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土壤而形成的一
种文化生
态
,
这个生态
“
滋生
”
并保护了各种语言
文化
“
植物
”。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
,
一种具有影响力的新事
物一经产生
,
总会给现有的文化体系带来冲击
,
从而改变原有的文化体
系结构
。
网络的虚拟性打破了文化和生活的界限
,
网络语
言的变异
建构了一种全新的表达和阅读模式
。
网络语言文
化的通俗直接
、
粗俗
感性和其他许多对人的认识活动的简
文史探索
庚戌乐雅社印
.
王艳平
:
文天祥的忠孝之念与出处之思
33
1980.
[M].北京
:
中华书局
,
(
5
)
[24]
田
况
.
儒林公议
(
卷上
)
1985.
[32]
文天祥
.
与秘书巽斋欧阳先生
[A].
文山先生全集
[C].同上
.
[33]
文天祥
.
题凝祥观
[A].
文
山先生全集
(
1
)
[C].
同上
.
[34]
文天祥
.
回谢教授爱山四贴
[A].
文山先生全集
(
5<
br>)
[25]
文天祥
.
敬书先人题岩观遗墨后
[A].
文山先生全
集
(
10
)
[C]
;
[C].
同上
.
[C].
同上
.
夜坐偶成观
[A].
赠林碧
鑑相士观
[A].
文山先生全集
(
2
)
[26]
文
天祥
.
回谢教授爱山四贴
[A].
与庐陵刘知县庭
薦
[A]
.
文山先生全集
(
5
)
(
2
)
[27]<
br>文天祥
.
生日和谢爱山长句
[A].
文山先生全集
[C].<
br>同上
.
[28]
文天祥
.
指南后录
・
偶赋<
br>[A].
文山先生全集
(
14
)
[C].
同上
.
[29]
文天祥
.
指南后录
・
五月十七日大雨歌
[A].
文山
先生全集
(
14
)
(
14
)
[C].
同上
.
[35]
文天祥
.
宿山中用前韵
[A].
文山先生全集
(
2
)
[C].
同上
.
[36]
郑思肖
.
文丞相叙
[A].
心史
・<
br>杂文
[Z].
明崇祯十
二年张国维刻本
;
赵弼
.文文山传
[A].
说郛
(
97
)《
效
颦集》
[Z].
中国书店
,
1986
年影印本
;
胡
广
.
丞相传
[C].
同上
.
[30]
文天祥
.
指南后录
・
正气歌
[A].
文山先生全集
[C].同上
.
[31]
王明
.
抱朴子内篇校释
[Z].
北京
:
中华书局
,
[A].
文山先生全集
(
19
)
本
.
(
附录
)
[C]
;
钱士升
.
南宋书
(
61
)・
文天祥
[Z].
清嘉
庆二年南沙席世臣扫叶山房刻
!!!!!!!!!!!!!!!!!!!!!!!!!!!
(<
br>上接第
12
页
)
是华文教育秉承不移的优秀传统
。
如
果传统汉语受到网络
语言的冲击
,
不规范语言的广泛使用势必会给华文在海外
传播时造成恶劣的影响
,
丰富文化底蕴的汉语就无法正常
地被接受
,
民族文化本身具有的凝聚力也将被削弱
,
从而
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
就
业都要在英语上加把火
,
英语变得似乎无所不能
,“
学
好英语
,
走遍天下
”
成了许多现代人前进的格言
。
现代汉
语的处
于弱势状态
,
这是对汉语生命力的一个严峻挑战
。
四
、
结语
网络语言的变异相对于规范化的汉语来说
,
既是一种
扭曲
,
也是一种创新
。
我们既不能听之任之
,
不给予丝毫
规范与引导
;
也不必谈虎色变
,
视之为洪水猛兽
,
一味扼
杀
。
网络语言能在年轻人中流行
,
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生命
力和合理性
,
理解和宽容比简单的扼杀更重要
。
但究竟如
何舍弃其糟粕
,
保持和发扬传统语言的精髓
,
这是当前摆
在网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面前的一
个新课题
。
【
参考文献
】
4
、
网络语言变异对汉语
的规范化带来挑战
网络语言中
,
新兴的词语和语法混乱的句子层出不
穷
。
这些随意拼造的词汇和超越常规的语法
,
如今不仅流
行在网络中
,
而且已经走进现实生活中
,
走进中小学校园
中
,
给汉语的
规范带来了挑战
。
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
:
“
7456
,<
br>TMD
!
大虾
,
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烘陪机上乱
灌水
,
这些水桶真
BT
!
哥们用不着
PMP
,
到底谁是好
汉
,
光棍节过招
。”
不会上网的人
,
谁知道他写的是什么<
br>。
可正是这种
“
拼盘式
”
的书写形式
,
在学
生中十分流行
。
[1]
陈原
.
社会语言学方法论四讲
[M]
.
北京
:
语文出
版社
,
1981.
5
、<
br>网络语言变异对汉语的生命力带来挑战
因技术和历史的原因
,
计算机和网络所依
托的机器
语言是在以英语为基础的平台上设计而成的
。
这一事实
决定了英语在
当今网络传播中的主流地位
。
有信息显示
,
目前网上英文信息占整个信息量的
80%
,
而汉语尚不足
[2]
程瑛
,
等
.
网络语言
:
让我喜欢让我忧
[EB/OL].
http://new
s.xinhuanet.com/lianghui/20010312/425504B.htm
—
—
文化视野中的网络
[M].
北
[3]
陆俊
.
重建
巴比塔
—
京
:
北京出版社
,
1999.
5%
[3]
(
p266
)
。
因而有人将英语称为
“
网
络霸权语言
”。
又由
于中文网络语言的变异
,
在网络上英文字母漫天
飞舞
,
英
语正借助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对汉语进行解构和同化
;
在<
br>现实中
,
国民又掀起一浪又一浪的英语热
,
无论升学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