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同义连用的特点

别妄想泡我
960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05: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lsat-物业管理工作总结



32
卷 第
5
期宜春学院学报
Vol
1< br>32,No
1
5
                          2010

5

JournalofYichunCollegeMay
1
2010
古汉语同义连用的特点
刘海燕
(
陇南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中文系
,
甘肃 成县 
742500
)
摘 要
:同义连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语言现象
,
它有着语素凝固的不稳定性、结 构组合
的灵活性、词序的不固定性和意义的完整定型性等特点。恰当运用同义连用可以使表达更加清晰、 准确
,
也可以
收到强调语意、加强语势的修辞效果。了解其特点对阅读和注释古书,
研究古汉语词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
古代汉语
;
同义连用
;
特点
中图分类号
:H109
1
2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80X
(
2010
)
05-0091-03
Synonymouswiththecharacteristic sofancientChineseusedinconjunction
LIUHai-yan(
DepartmentofLiterature,LongnanTeachersColle ge,Chengxian742500,china
)
Abstract:Thesynon ymusedinconjunctionisapopularanduniquephenomenonin Chineselanguage,Ithassolidifiedtheinstability
o fmorphemestructurecombinationofflexibility,wordord erandmeaningofthenon-fixityofthefullshapeandsoon1
Tomakeproper
useofsynonymsusedinconjunct iontoexpressmoreclearlyandaccurately,youcanreceive stresssemanticstoenhancetherhetorical
effectofl anguagepotential
1
Understandingtheircharact eristicsandnotesonreadingancientbookshasonstudying themeaningofthe
ancientChinesegreatsignificance
1
Keywords:AncientChinese;synonymsusedincon junction;Features
  同义连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相近或相类
的词并连在一起使用
,
在句中表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
充当一个语法成分的语言现象 。同义连用
,
少则有两个音

,
多则有三、四个音节
,以两个音节的居多数。由于有
些同义词经常连用在一起
,
后来就发展成为一个复音 词。
现代汉语中相当一部分的双音词就是由古代两个单音同义

(
近义词)
作为语素构成的。王力说过
:
“汉语大部分
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 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
,
在最初的时候
,
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
,
还没有凝结成为
一个整体
,
一个单词。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证明
:< br>“第一
,

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
,
几个同义词 可以自
由结合
,
甚至可以颠倒……第二
,
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
[1]
常常加以区别。”本文着重从语素凝固的不稳定性、结构
在最初产生的时 候往往是一种临时性的组合
,
其中的某些
随着人们的不断使用
,
渐渐 凝固。如
:
1
1恐惧
(
1
)
齐侯曰“室如县罄,
野无青草
,
何恃而不恐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
(
2
)
子曰
:
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
(
3
)
齐王闻之
,
君臣恐惧。《战国策・齐策》
“恐”、“惧 ”和“恐惧”都是害怕、畏惧的意思
;
《说
文》
:
“恐
,< br>惧也。”“惧
,
恐也。”“恐惧”二词互训。但
“恐”比“惧”害怕的程度更高
,
常表示大祸临头
,
如例
(
1
)
齐侯认为 鲁国的情况非常严重
:
“室如县罄
,
野无青
草”
,
言外之意
:
你们国家那么弱小
,
没有积蓄
,
应该非常
害怕
,
因而用了动词“恐”。例
(
2
)
中孔子认为君子不 忧
愁不惧怕
,
问心无愧
,
程度轻。例
(
3
)
“恐惧”连用在一
起不强调程度上的差别。所并不一定是非常害怕
,
不强调
害怕的程度
,
用了双音节的“恐惧”。
2
1疾病
(
1
)
君有疾在腠理
,
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
2< br>)
曾子有疾
,
孟敬子问之
,
曾子言曰
:
鸟之 将死
,
组合的灵活性、词序的不固定性和意义的完整定型性等方
面分析古汉语同意连用 的特点及作用。
  一、语素凝固的不稳定性
古汉语同义连用中的两个语素组合灵活
,
凝固性不强。
同义连用的构词语素一般都曾以单音词身份独立使用过
,
3收稿日期
:2010-05-05
作者简介
:
刘海燕
(
1976

)
,

,
甘肃西和人
,
陇南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
,
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研究。

91



5
期                 宜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第
32

其鸣 也哀
,
人之将死
,
其言也善。《论语・泰伯》
(
3
)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
4
)
子疾病
,
子路请祷。《论语・述而》
“乏”、“隘”等
,
它们组合而成的同义连用 有
:
“贫乏”、
“困穷”、“穷困”、“穷乏”、“顿穷”等。
(
1
)
齐人有冯谖者
,
贫乏不能生存
,
使人属孟尝君
,
关于“疾”、“病”在上古汉语的语义解释
,
当今学术
界比较流行的观点也是 “疾”为小病
,
“病”为重病。例
(
1
)
中“疾”强调蔡桓 公有些“小病”在皮肤的浅表处
,
愿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

:
指缺乏衣食钱财。与“乏”连用表示缺少衣食财

,
生活困难。
(
2
)
四海困穷
,
天禄永终。《论语・尧曰》
如果不治疗的话恐怕病情 会加重。
(
2
)
中孟子探问有
“疾”在身的曾子
,
曾子以“人死言善”规劝他
,
说明曾
子所患绝非小病
,
否则原本善意 的规劝就失去说服的价值

,
因此作“重病”解妥当。例
(
3
)
中“病”强调蔡桓
公的病已经到了皮肤和肌肉了
,
说明病情加重了。例< br>(
4
)
中“疾病”连用表明孔子病得很严重
,
学生急着想请神 父、
牧师来祈祷。由此可以看出
,
“疾”、“病”都可以表示重

,
“疾病”则泛指一切疾病
;
而“疾”则还可以表示小

,
这 是“病”所不具有的。
3
1教诲
(
1
)
对曰
:“子之能仕
,
父教之忠
,
古之制也。”《左

,
极也。与“穷”连用表示穷极的意思。
(
3
)
民知穷困而受盟于楚
,
孤也与其二三臣不能禁止。
《左传・襄公八年》

:
困穷
,
贫乏。与“穷”连用指生活无依靠
,
被无
财物所困。
(
4
)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孟
子・告子上》< br>乏
:
缺少吃的用的。与“穷”连用指食用上的缺少。
(
5
)< br>顿穷则从之疾力以申重之。《荀子・仲尼》

:
假借表示困厄、困顿。与“穷” 连用表困厄不得
志。
2
1虚词型同义连用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如
:
表 示“假
传・僖公二三》
(
2
)

,
公有嬖妾
,
使师曹诲之琴
,
师曹鞭之。《左
传・襄公十四》
(
3< br>)
教诲开导成王
,
使谕于道
,
而能掩迹于文武。《荀
如”义的单音词有
:
“假”、“使”、“若”、“令”、“但”

,
它们组合而成的同义连用有
:
“假使”、“若使”、“但
使”、“假令”、“”等,
这些词意义都是“假如、如果”
的意思。
(
1
)
假使 臣得同行于箕子
,
可以有补于所贤之主。《史
子・儒效篇》

(1
)
教的对象是儿子
,
内容为忠义之礼
,
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
为了让儿子当官
,
所以本句侧重于父亲
对儿子 的教育、培养
,
态度较严肃。而例
(
2
)
中的诲的对
象是大王的臣妾
,
内容是教她学琴
,
所以应该重开导和启

,
态度上也应该比较耐心。“教”、“诲”和“教诲”都
是教诲、教育的意思
,但“教”侧重于教育、培养
,
态度
往往严肃、郑重
;
而“诲”侧 重于开导、启发
,
态度耐心
而亲切。例
(
3
)
中“ 教诲”同义连用不强调教育的态度
和方式
,
意义更加概括。
通过以上例句可以 看出
,
古汉语中同义连用并没有定
型化
,
构成同义连用的语素时分时 合
,
语素组合具有不稳
定的特点。
  二、结构组合的灵活性
著名的 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
:
“任何一个词都可以在人
[2]
们的记忆里唤起一切可 能跟他有这种或那种联系的词。”
记・范雎蔡译列传》
(
2
)
若使天 下兼相爱
,
爱人若爱其身
,
犹有不孝者乎
?
《墨子・兼爱上 》
(
3
)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
塞》
(
4
)
假令晏子而在
,
余虽为之执鞭
,
所析慕焉。《史
记・管晏列传》
由于这些单音词的意义基本相同
,
因此组成的同义连
用意义也基本相同。和现代汉语相比较
,
更突出了古汉语
同 义连用的单音节同义词之间组合的灵活性。
  三、词序的不固定性
从词序上来看
,< br>同义连用在结构上比较松散
,
连用的
同义词次序不固定
,
同义 词有时连用
,
有时颠倒
,
这在双
音节同义连用形式上表现比较明显。 但一般来说
,
颠倒后
其意义不发生变化
,
词性也未发生变化
,
所以它们在语言
交际中
,
两者是可以互相换用的。例
:
1
1谨慎—慎谨
(
1
)
主信爱之
,
则谨慎而赚。 《 荀子・仲尼》
(
2
)
然后恭敬以先之
,
忠信以统之
,
慎谨以行之
,

同义连用的构成正符合了人们的联想心理。有共同义素的< br>词容易引起联想
,
人们在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中
,
一个
单音 词可以唤起人们头脑记忆中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其
它词、一个词的不同的义项可以分别唤起具有与其相 同或
相近的义项的词。对它们进行组合
,
就形成了同义连用。
人们的联想心理 是同义连用产生的心理基础。这些同义词
的结合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能产性
,
只要是 同义
,
它们
就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组合起来使用
,
这也导致了大量
的同义复音词的产生。如
:
1
1表示“贫穷”义的单音词主要有
:< br>“穷”、“困”、
息以守之。《荀子・仲尼》

:
谨慎
,慎重。慎
:
谨慎
,
慎重。词序颠倒前后都
是“言行慎重小心,
以免发生有害或不幸的事情”的意思
,
而且都用做形容词。

92



5
期                刘海燕:
古汉语同义连用的特点                第
32

2
1器械—械器
(
1
)
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庄子・徐无鬼》
(
2
)
以粟易械器者
,
不为厉陶冶
;
陶冶亦以其 械器易
(
3
)
后稷教民稼穑
,
树艺五谷
,
五谷熟而民人育。《孟
子・滕文公上》
“稼”、“穑”是同义词
,
但有区别< br>,
“稼”是指种植庄

,
“墙”指收割庄稼。但连用之后
,< br>“稼穑”就泛指从事
农业生产。
在连用之前
,
很多同义词之间存在很多 细微的差异
,
但在连用之后它们之间只存在相同的意义
,
形成了一个更
加概括的意义。
因此
,
恰当运用同义连用
,
首先
:
可以使表达更加清
晰、准确。同义连用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意义的完整定型性。
因为同义连用的 词是在某一个义位上相同或相近而连用在
一起的
,
这样就使连用的词与词之间可以互相 限制
,
使其
词义确定在一个共同的义位上
,
从而消除因为单音词一词
多义造成的表义不明确的缺点
,
让语义更加准确。其次
:
同义连用不 但在修辞上可以避免遣词造句的重复
,
而且在
表达上能通过不同词语的替换
,
协调文句音节
,
增强语意
和语势。著名语言学家郭在贻认为
:

(
同义字复用
)
有二
字复用者
,
亦有三字复用 者。二字复用者最多见
,
此所谓
同义复词
,
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 别重要的修辞现
[4]
象。”古汉语中存在着大量单音同义词
,
这些单音同义 词
粱者
,
岂为厉农夫哉
?
《孟子・膝文公上》

:
用具、器具。械
:
枷粗、镣铐之类的刑具
,
泛指
器械
,
器具。词序颠倒前后都表示器械器具
,
而且都是名
词。
3
1朋友一友朋
(
1
)
父子有亲
,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
长幼有序
,

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
2
)
翘翘车乘
,
招我以弓
,
岂不欲往
,
畏我友朋。《左
传・庄公二十二年》

:
朋友
,
古 代特指受业同一师门的人。友
:
朋友
,
古代特指志同道合的人。郑玄注
:
“同师为朋
,
同志为友。”
词序颠倒前后都是朋友的意思
,词性也未变
,
都是名词。
4
1恭敬一敬恭
(
1
)
恭敬之心
,
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
2
)
敬 恭明神
,
宜无悔怒。《诗・大雅》

:
《说文・心部》
:< br>“恭
,
肃也。”恭敬
,
有礼貌。
《礼记・曲礼上》
:
“在貌为恭
,
在心为敬
,
是以君子恭敬
蹲节。”敬
:
《说文・苟部》
:
“敬
,
肃也。”恭敬
,
严肃< br>,
认真。“恭敬”为同义连用与颠倒后形成“敬恭”
,
都表示
“恭敬、 有礼貌”的意思。“恭”和“敬”都是形容词
,

用后所形成的“恭敬”、“敬恭”也 是形容词。
  四、意义的完整定型性
意义的完整定型性指同义词连用之后共同表达一个概
,
同指一个事物
,
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
,
即“上下同 义
,
不可分训”
,
同时使多义词的意义变得单一、明确。黎辉亮
讨论 了同义连文的组成、种类以及它们的训释和作用
,

出同义连文在单用时意义各有差异
,
但当它们并列在一起
成为一个并列结构之后
,
无论是表达的意义还 是语法作用
都相当于一个词或词组
,
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
不可
[3]
分开。例如
:
词义往往有细微的差异
,
单独使用语势 薄弱
,
而当他们连
用在一起时
,
就增强了语势。同义连用具有凑足音 节
,
使
句子具有节奏感、修辞美的作用。构成同义连用的单音词
,
在 单独使用时
,
基本上也能够满足表达意义的需要
,
但语
势稍显薄弱< br>,
当它们连用时
,
语势就增强了。最后
:
在词
汇的双 音化过程中
,
同义或近义词连用构成的同义连用在
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所以
,
同义连用对于研究汉语双音
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王海棻认为同义连用现象在 语义上犹
如叠床架屋
,
因此称之为“语言的叠架现象”
,
认为同义叠
[5]
架是单音词双音化的方式之一。
总之
,
同义连用是古代汉语中 一种普遍存在而又特殊
的语言现象
,
也是单音词向复音词过渡的特殊语言形式。
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从上古开始即广泛存在于汉语言当中
,
了解其特点对阅读和注释古书,
弄清同义连用在历史上的
面貌
,
认识其在汉语双音化过程中的作用,
对于汉语史的
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 br>王力主编1古代汉语
(
修订本
)
[M]
1北京
:中华书局
,
1999:89
1
[2]
索绪尔1普通语言学教程< br>[M]
1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80:175
1< br>[3]
黎辉亮1谈古代汉语的同义连文
[J]
1海南大学学报
,
1984,
(
1
)
1
[4]
郭在贻1训诂学
[M ]
1北京
:
中华书局
,2005:13
1
[5]
王 海棻1六朝以后汉语叠架现象举例
[J]
1中国语文
,
1991,
(
5
)
1
(
1
)
今也
,
滕有仓廪府 库。《孟子・滕文公上》
《说文・广部》
:
“府
,
文书藏也。”“库
,
兵车藏也。”
“府”是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
“库”是收藏兵器 和兵车
的处所
,
《管子・七患》
:
“库无备兵。”郑玄注
:
“库谓车
马兵甲之处也。”二者连用组成“府库”
,
同指储藏之处。
(
2
)
戎狄是膺
,
荆舒是惩。《孟子・滕文公上》
《尔雅・ 释地》
: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
,
谓之四
海。”古时中原人对四 方少数民族称谓不同
:
东夷、西戎、
南蛮、北狄。《大戴礼记・千乘》
:“西辟之民曰戎。”
“戎”
,
古代泛指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
“ 狄”是秦汉以后
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二者连用组成“戎狄”
,
同指少数民

,
意义表达相对完整。

93

素质拓展活动-莫言诺贝尔演讲


政法干警-2014北京高考作文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开国十大将军


情人节多少号-高中班主任工作案例


职称英语证书领取-安全心得体会范文


弘益大学-物流公司实习报告


《老人与海》读后感-观后感500字


中国少年先锋队誓词-科学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