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王力的同源词与同义词关系论_兼谈同源求异法
江西公务员热线-圣诞晚会主持词
第
33
卷第
3
期
年
5
月
2003
浙江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Zhejiang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br>Vol.33,No.3
May2003
评王力的同源词与同义词关系论
———
兼谈同源求异法
黄金贵
(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
浙江杭州
310028
)
[
摘 要
]
王力很有影响的《同源字论》
,
将同源词与同义词论定为有从属关系
:
同义词是同源词中
占很大数量的一类
。这是违背事实的误断
,
并且所主同义词完全偏离了他自己提出的“一义相同”观。
此
论对同源词研究与同义词辨释都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其实
,
同源词与同义词是两种不同
属
性的语言现象
,
两者在组合的性质特点、标准以及研究目的、方式上都不相同。但它
们有渗透关系
,
两种
研究也能相互作用
,
主要是同源词研究对同义词
辨释的作用
,
同源求异法———异形求义法与声符求义
法
,
是对同义
词辨释有独特作用的重要方法
,
探讨同源词与同义词的关系的重要意义
,
就要
认识两者的
渗透关系和同源求异法。
[
关键词
]
同源词
;<
br>同义词
;
王力
[
中图分类号
]H136.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08-942
X
(
2003
)
03-0055-10
王力《同源字典》中的《同源
字论》
,
是关于汉语同源词与同义词研究的重要文献
,
在长期的实践
中起着广泛的指导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
经过实践的检验
,
我们不能不对
有些基本的观点产生
越来越多的怀疑
,
关于同源词与同义词关系论
,
就是其中必须提出来重新讨论的一个问题。
在《同源字论》中
,
王力对什么是同源字开
宗明义作了界说“
:
凡音义皆近
,
音近义同
,
或义近音同的字
,
叫做同源字。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或者是同时产生的
,
如‘背
’和‘负’
;
或者是先后产生
(
牦牛
)
和
(
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
。同源字
,
常常是以某一概念为中心
,而以语音的的
,
如‘’‘牦’
[1]
(
p.3
)
又说
:
“我们所谓同源字
,
实际上就是同细微差别
(
或同
音
)
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几个概念。”
[1]
(
p.5
)这些大体正确可信
(
详后。据此
,
后文皆称同源词
)
。
关于同义词
,
也在此文中提出源词。”
了精要明确、一直被人引用的界说“
:
所谓同义
,
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那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
,
不是说
这个词的所有意义和那个词的所有意义相同。”
[1]
(
p.24
)
这其实是王力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关于同义词的一贯思想
,
我们曾将它归为“一义相同”说
,
认为是关于同义词的惟一正确的界说
[2
]
。
同源词和同义词是两个并列性的概念
,
它们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同
源字论》
,
最早让它们
发生了从属关系。王力在文中阐说了同源词的界说、类别
,
并从词义方面分析同源词出发
,
将同源
词分为三类
,
其
中第二类是同义词。他指出“
:
同源字必然是同义词
,
或意义相关的词。但是
,
我们
不能反过来说
,
凡同义词都是同源字。”
[1](
p.5
)
“音义皆近的同义词
,
在原始时代本属一词。后来由
于各种原因
(
如方言影响
)
,
语音分化了
,
但词义没有分化
,
或者只有细微的分别。这种同义词
,
在同
[收稿日期
]2002-09-18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
科学“十五”项目
:205104-A90201;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205104-S20101
[
作者简介
]
黄金贵
(
1939-
)
,
男
,
上海人
,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汉
语史研究中心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训诂学和文化语言
学研究
。
56
浙江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第
33
卷
第
3
期黄金贵
:
评王力的同
源词与同义词关系论———兼谈同源求异法
57
58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第
33
卷
义素为中心”。上举的同
源字组表示圆转意、剖分意、厚意
,
都是各组共同的义素。既是义素
,
对于<
br>同组诸词
,
词性自然可以不同
,
整个词义也可以不同
,
即可以近义
,
甚至异义。如王力《同源字论》中
所分的第三类“各种关系”
,
大部分是意义与词性相异的
;
所说同源词是“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几个概
念”
,
不误。可见
,
同源词组与同义词组在“义同”方面相去甚远。
第三
,
研究目的不同。同义词的研究是通过同一意义组合的一群词
,
着重辨释组内
诸词在这个
共同的相同义上的同中之异
,
即由同而求异
,
要求精细地
揭示词义上的异点
;
同源词是通过声音相
同相近而意义相同相近或不同的一群词
,
着重探寻诸词之同
,
即由异而求同
,
要求准确地、系统地系联同源词
,
揭示不同的同源关系。
第四
,
研究方式不同。同源词
和同义词都涉及历时和共时
,
都可以不限地域。但同源词研究是
共时历时结合
,
基本是历时的
,
是历时的源流结合的纵向系联
,
可以上下几千年<
br>,
没有时域重点。其
主要研究方式是从词义系统选取一个个义素
,
进行
词与词之间的系联
,
构成同源词组。同义词研究
虽然在辨释每个同义词时会涉及其历时
的变化
,
但作为整个同义词组都必须是一个历史平面
,
是共
时的横向
组合
,
因而有一定的时域范围
,
如古汉语同义词
(
文言系统
)
辨释的时域一般是上古至汉
末
,
其主要研究方式是从词义系统选取
一个个词义
,
组合每个词义的同义词群
,
进行同义词辨释。
我们讨论
了同源词与同义词的不同
,
现在再回到王力的同源词分类问题。在科学研究中
,
分类
既是研究方法
,
又是研究结果。所谓分类
,
就是按事物的属性
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种类。但现在
,
将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混合并发生从属关系
,即将具有彼事物属性之一物
(
同义词
)
作为此事物
(
同
源词
)
之一类
,
这首先违背了分类学上的分类基本原则。同源词与同
义词既是两个不同属性的概
念
,
就不可能是相互从属的关系。诚然
,
在一个同源词组中
,
可能有两个或几个词有同义关系
,
即同
义的词<
br>,
但也可能没有同义
(
同一词义
)
关系的词
,
而且必然后者居多
(
若按王力“几个概念”系联起
来的同源词组更如此
)<
br>。即使有同义关系
,
往往是不同历史平面的所谓“古今同义词”
,
在一
个历史
平面中往往既不共组
,
还可能不同义
;
即使是一个同源词组中
有二三个同义的词
,
对同源词的研究
也没有重要的作用。同样
,
在一
个同义词组中
,
可能有两个或几个词有同源关系
,
即同源的词
,但也
可能相互都没有同源关系
,
而且按一个相同义系联起来的同义词组必然是没有
同源关系的词居多。
即使是有同源关系的词
,
它们只是显示了同
,
对
以辨异为任务的同义词研究也不能起重要作用。因
此
,
就不能认为同源词中有一大类是
同义词
,
说“同源字必然是同义词
,
或意义相关的词”就不妥。
当然
,
如果认为同义词中有部分同源词
,
因而说“同义词中有一类是同源同义词”
,
也不正确。由此
可见
,
既然同源词和同义词是不同属性、自成系统
类聚的词群
,
企图在对方找出部分的同类来研究
两者的关系
,
乃是徒
劳之举。对此
,
还可以举一个相似的情况———古今字来譬况。古今字也是指一
个意义
上古今不同的字
,
而且一般是两字一对
,
如辟~僻
,
辟~避
,
辟~嬖
,
辟~譬。如果说同源字
中同义词有“很大的数量”
,
那么
,
古今字中的同义词比同源字中的同义词还要多
,
而且是所
谓的“等
义词”
,
我们不也可以仿照这种混同法
,
称古今字中“全部
是同义词”、甚至说“古今字等于同义词”
吗
?
若此
,
无论对于古今
字还是同义词的研究
,
除了制造混乱
,
还有什么好处
?
惟此
,
至今谁也没有
将古今字与同义词混为一谈
,
因为两者是从不同的方
向、特点对词汇
(
姑且也将古今字的字当作词
)
作研究
,
各
有自己的研究规范
,
正如俗话所说“
,
鸡皮贴鹅皮
,
贴不拢
”。同源词与同义词的情况与此
完全相仿。至此我们可以说
:
王力的同源词与同义词关
系论
,
不仅以为同源词中的同义词占有很大
的数量是个误断
,
而且将
同义词作为同源词中的一类
,
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王力对同源词的错误分类以及其中同
义词占很大数量的误断
,
对同源词研究和同义词研究都
造成了一些失误和负面的影响。
从同义词方面看
,
按同源词来处理同义词
,
而同源词是义素之同
,<
br>挪到词义上就是宽泛的近义、类义
(
见上
)
,
结果自然失去了
“一义相同”的正确标准。影响所至
,
同
第
3
期黄金
贵
:
评王力的同源词与同义词关系论———兼谈同源求异法
59
义词分类中增
加了无谓的同源分类法
①
;
辨析中
,
二三个词特别是两词一组的随意
性构组成风“
;
近
义”说广为流行。而从同源词方面看
,
王力的错误
分类乃是继承了高本汉《汉语词族》的系统和研究
方法
,
以“音近”为经
,<
br>将同义词作为系联纽带
,
结果使系联的同源词“其内部既涵盖着不同源的同义
②
词
,
又排斥非同义的同源词”
,
真所谓两败俱伤。分类的作用是为了
促进对事物特征与规律性的
研究
,
有没有对研究的积极作用
,
是检验
分类正确与否的试金石。从王力同源词与同义词关系论的
负面影响更可见对同源词这种分类的错误。三
那么
,
同源词与同义词及其研究是否毫无关系呢
?
曰否。同源
词和同义词虽没有从属关系
,
但
也不是毫无关系
,
它们应该是渗透关
系。同源词是以一个义素为中心、以相近的语音将一些词从源
流上纵向系联的词群。汉语中的所有词都有
其来源
,
从一个源义素衍生出一系列的词。在衍生词
之间、衍生词与源词
(<
br>源义素
)
之间都构成同源关系
,
成为同源词
,
从这个
意义上可以说
,
汉语词汇中
绝大多数是同源词。同样的
,
按照王力的
“一义相同”观
,
同义词是以一个相同的意义
(
即义位
,
非
临
时意义
)
按一个历史平面横向组合的词群
,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br>,
汉语词汇中绝大多数是同义词。
若此
,
我们按照每个词的相对身份完
全可以说
,
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既是同源词
,
又是同义词
,
是双
重“词籍”。具体而言
,
一个同源词组所纵向系联的每个词
,
如
果作横向系联
,
大都能找到自己的同
义伙伴
,
于是这个词就既是同源
词组中的一兵
,
又是它的词义所在的某个同义词组中的一卒。同
理
,
在一个同义词组所横向系联的每个词
,
如果作纵向系联
,
大都也能找到自己的
同源家园
,
于是这
个词就既是同义词组中的一词
,
又是它所含的某个
义素
(
义素有时表现为一个概念
)
的同源词组中
的一字。这就是说<
br>,
每个同源词组或同义词组中的绝大多数词
,
都是词义纵横关系的一个坐标点。
这就是同源词与同义词的相互渗透关系。
由于同源词与同义词的渗透关系
,
两
者虽然研究方式不同
,
但可以互相利用。从同源词来说
,
如果要精确解释某个
同源词组中的某词
,
或者正巧其中两个同源词完全同义而要知其异
,
就可以将
它们置于各自的同义词组中
,
以辨释出同中之异。而决不是按照同义词去系联同源词<
br>,
因为那样系
联一定会将同义变为近义、类义
,
也无助于同源词的系联
。从同义词来说
,
我们要辨释某个同义词
组中的某词
,
就可以系联这
个词的同源系统
,
利用同源的研究而帮助辨释其同中之异
,
而不是要用
同源系联的方法去系联同义词———不需要
,
也不可能。但是从作用而言
,
两者并不相等
,
同源词研
究对同义词的作用显然比同义词研究对同源词的作用要大得多
。因为在同源词的研究中
,
孜孜以
求的是在众多的异词中索出声义同的一系词
,
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
,
一般只需要浑言
,
传统训诂的
材料
通常都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只有当需要析言、而传统训诂又显得不足时
,
才需要偶作同义词辨<
br>释。但同义词辨释就不同
,
它需要对一个同义词组的每个同义词辨其异点
,是同中求异
,
特别是许
多同义词组所辨释的往往就是这些词的本义
,这时同源求异法常常成为辨异的最重要法宝
,
有其独
①
将同义词分为同源
同义词与非同源同义词
,
对同义词辨释没有什么帮助
,
而且增加了混乱
,
其原因如下
:
(
1
)
适用范围有限
制。一般只
适用于如王力所举两词一组的情况。如果三词成组的就少了
,
因为要三词都是同源词又是同义词
,
王力所示二
百多例中也不过举了两例。如果四词、五词呢
?
而我们
所作的调查表明
,
按系统构组的要求
,
一组同义词数平均五个
,则同
源同义词就不可能有了。这就意味着
,
同源同义词只能适用于不规范的两字一
组
,
其科学性就值得怀疑。
(
2
)
两个系统和
标准
交杂。首先构组都会有问题。就王力所定的同义词看
,
都会产生用同源词标准和同义词标准的交
杂而致枘凿不合的
问题。如按同源词是“完全同义”
,
但从古汉语同义词来说甚至还异
义
,
则服从前者还是后者
?
(
3
)
对辨释没有帮助
。即使
是同源的两个同义的词
,
它们显示的是同
,
而同义词是要辨释
其异
,
则同源能起什么作用
?
有此三弊
,
故称“无谓”也。
②
引见王凤阳《汉语词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
载侯占虎主编《汉语词源研究
》第
1
辑
,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对于王力
《同源字典》在同源词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得失
,
侯氏主编的这本论文集有多篇对此进行了讨论
,
可以参看。
60
浙江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
科学版
)
第
33
卷
特的作用。但是
,
王力《同源字
论》所为、所论正好相反。不仅将渗透关系变为从属关系
,
作出同义
词在同源词中占很
大数量的误断
,
而且将两者研究的关系完全偏在同义词对同源词的研究上。在
同义词对
同源词的研究上
,
不去探讨如上所言同义词辨释对同源词研究的正用
,
却想要
按同义词系
联同源词
,
结果使所论同义词变了质
,
偏离了自己所提出
的“一义相同”观
,
也影响了同源词的广泛
系联
(
见上
)<
br>,
终于陷入一连串的失误。
其实
,
探讨同源词与同义词的关系本身还是
很有意义的。如果能明确两者的互相渗透关系
,
认
识同源词研究对同义词研究的重要作
用并将重点偏于此
,
那么
,
这将是一个很需要探讨的关于同源
词研究
的运用和同义词辨释的方法论的新题目。在此
,
我们从同义词辨释方法论角度
,
试对王力
《同源字论》提出的同源词与同义词关系的命题小作补缺
,
初论同源词研究
对同义词辨释的作用。
四
古汉语同义词辨释的实践表明“
,
一义相同”的同义
词观之所以难以推行
,
乃是由于据此要辨释
一义的同中之异常常会有难度
,<
br>这就需要辅之多角度、多手段的方法
,
其中利用同源关系辨异就是
一种重要的方
法
,
可称为同源求异法。这是根据同源词和同义词各成系统
,
又互相渗透的关
系而提
出的科学方法
,
分异形求义法和声符求义法两种。它在理论上可施之于每个同义
词的辨释
,
为其他
方法所不能代替。可惜
,
至今很多辨释者对它还很
陌生
,
更没有普遍使用
;
即或使用
,
也往往不善于
利用它辨出异点。
其一
,
异形求义法。指不受汉字形体的束缚
,
按语
音的相同相近
,
将含有同一义素即同一源流
的词系联在一起
,
这是同
源词研究的一般方法。这里是指用这种系联同源词的一般方法来揭示同
义词在一个相同义上的同中之异。
同义名词组空闲义中的“闲、暇”
,
两词常同义连用。《孟子・公孙丑上》“
:
今国家闲暇
,
及是时
,
①
[3]
(
p.
75
)
两词都有闲暇义。般乐怠敖
,
是自求祸也。”“闲”源于“间”
,
指工作中的间歇、休息时间
,
多作形容词
,
如“闲人”“、闲田
”“、闲职”等
;
也用作动词
,
表示有闲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子
[4]
(
p.496
)
句中作使动用法
,
意谓让秦人到我们的园圃中取麋鹿
,
以使郑取其麋鹿以闲敝邑
,
若
何
?
”
国得到一些闲暇、休息。“暇”源于“隙、罅”
,
后者指很细
的缝隙
,
用于时间
,
也指工作中的一段间歇
时间
,
作动词
,
表示有间歇。《诗・小雅・何草不黄》“
:
哀我征夫
,朝夕不暇。”“不暇”
,
没有间歇时间。
《孟子・滕文公上》“
:
圣人之忧民如此
,
而暇耕乎
?
”
[5]
(
p.1
25
)
《庄子・天地》“
:
而身之不能治
,
而何暇
[6]
(
p.195
)
②
由于来源不同
,
两者间隙
短的程度略有差异。治天下乎
?
”“暇”源于很细的缝隙
,
故时
间上
比“闲”更短少。试比较以上用例。古文献中凡表示时间间隙极少
,
都用“暇”
,这几个用“暇”之
句
,
也是如此。若作今译
,
只能译为“一点点
闲暇”。“而暇耕乎”
,
谓有一点点闲暇去耕种吗
?
“何暇
治天下”
,
指怎么有一点儿闲暇去治天下
?
若作“闲”
,
就是一般的
间歇、休息之意。反观“闲人”“、闲
田”“、闲职”之类
,
其间隙的时程都比较长<
br>,
故不宜用“暇”
,
文献中都不用“暇”。
名物词中很多是文化类词义
,
异形求义能揭其奥微
,
常常能解其得名之由。墙壁之称
,
有“垣、
[7]
(
p.159
)
墙、墉、壁、堵”等。其中“壁、堵
”可用声符求义
(
见下
)
。“墉”《尔雅・
,
释宫》“:
墙谓之墉。”
此是浑言。“墉”与“邕”“、拥”等同源
,
词源有聚积
义
,
聚积则高
,
故“墉”是高墙
,
即是高城墙
,<
br>起防卫
)
左传・作用。张协《七命》“
:
表以百常之阙
,圜以万雉之墉。”
[8]
(
p.635
《襄公九年》“
:
祝宗用马于四
①
以下所举证
,
凡同源的两个以上的词
,
其
语音的相通
,
一遵郭锡良的《汉字古音手册》、王力的《同源字典》
,
为免烦
琐
,
恕不一
一标明。如“闲、间”
,
属匣见旁纽、元部。若遇到不易
明白、古今有差异的
,
才注明语音条件。
(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4
年版
)
第
14
页。
②
关于“闲、暇”各自的同源取
王凤阳说
,
参其《古辞辨》
第
3
期黄金贵
:
评王力的同源词与同义词关系论———兼谈同源求异法
61
62
浙江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第
33
卷
第
3
期黄金贵
:
评王力的同源词与同义词关系论———兼谈同源求
异法
63
64
浙江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第
33
卷
[12]
(
清
)
王先谦.
释名疏证补
[Z].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尔雅・广雅・方
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本》
,1989.
[13]
何宴
,
邢
.
论语注疏
:
卷一九
[Z].
北京
:
中华书局《十
三经注疏》影印本
,1980.
[14]
高诱
(
注
)
.
战国策
:
卷一七
:
中册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15]
(
清
)
戴
望
(
校正
)
.
管子
:
卷一○
[M].上海
:
上海书店诸子集成本
,1990.
[16]
(
宋
)
郭茂倩
.
乐府诗集
:
卷二八相和歌辞三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9.
[17]
(
清
)
王先谦
.
后汉书集解
[Z].
北京
:
中华书局
影印本
,1984.
[18]
王凤阳
.
古辞辨
[M].长春
: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3.
[19]
(
清)
王先谦
.
汉书补注
[Z].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2.
[20]
郭化若
.
孙子兵法译注
:
行
军篇第九
[Z].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2
1]
司马迁
.
史记
:
卷九九第八册
[M].
北京<
br>:
中华书局标点本
,1979.
[22]
(
唐
)孔颖达
,
贾公彦
,
杨士勋
,
等
.
礼记
正义
[Z].
北京
:
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影印本
,1980.<
br>[23]
(
宋
)
陈彭年
.
钜宋广韵
:
去声三十九过
[Z].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24]
(
唐
)
孔颖达
,
贾公彦
,
杨士
勋
,
等
.
尚书正义
:
卷一二
[Z].
北京
:
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影印本
,1980.
[
责任编辑 徐 枫
]
OnWangLi
’
sTheoryofRelationbetween
ParonymandSynonym
———
withMethodsofFindingth
eDifferencefromParonyms
HUANGJin
2
gui
(
CenterforStudiesofHistoryofChineseLanguage,Z
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
,China
)
Abstract:InhisinfluentialbookTheTheoryofParon
ym,WangLidefinesparonymsandsynonymsas
thosehavi
ngahypotacticrelationandprovesthatsynonymsbelongto
atypeofandmakeupalarge
yillustratedpairsdo
s
o
2
called
“
hypotacticrelation
”isfarfrombe
2
mer
refertoawordgroupwhic
hisrelatedchieflybyaconceptormorphemeverticallyand
cognatelyac
2
terrefertoaword
groupwhichi
sor
2
msandsynonymsdifferintermsofthepurpose
ofre
2
search,ore,ifsynonymisregardedasa
typeofparonym,itisharmfultothestudyofparonymandeve
nmoreharmfultothestudyofsyn
2
onym,givingris
etothedeviationfromthesaidcriterionandrequirements
forsynonymandmuchcon
2
tcomecanbefoundinWang
Li
’
majorityofparonymsorsyn
2
haveove
rlappingrelationshipandtheirre
2
istosay
,themethodsoffindingthedifferencefromparonyms
(
includingthoseoffindingthemeaning
fromvarie
dgraphemesandphoneticelements
)
playauniquer
oletothediscriminationandanalysisof
orsignifica
nceoflookingintotherelationbetweenparonymandsynony
mliesinun
2
derstandingtheoverlappingrelatio
nshipofparonymandsynonymandthemethodsoffindingthed
if
2
ferencefromparonyms.
Keywords:homolo
gouswords;synonyms;Wa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