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语文词语专题高频常考词语辨析(二)

萌到你眼炸
639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06: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钓鱼记-听课心得


初中中考近义词辨析(二)
(1)
整个、全部
一个整体的东西,才能说 “整个”,如“整个学校”、“整个国家”。由许多个体合成的东西,应该说“全
部”,如“全部存款” 、“全部书本”。如果是人,就用“全体”,如“全体教师”。下句该用“全部”。
为了照顾整个信件的 投递速度,目前还不能直接送到驻地。
(2)
确切、确实
“确切”是“准确”、“恰当 ”的意思,如说“把蒋介石比作运输队长是非常确切的。”而“确实”是“真
实可靠”,是“对客观情况 的真实性表示肯定”。下句该用“确实”。
确切做到师生互助。
(3)
丰满、丰富“丰满”一般地只用来形容有形体的东西。下句该用“丰富”。
我的生活经验比以前丰满了。
(4)
化验、检验
用化学方法来检验,叫做“化验”,否则只能说“检验”。下句该用“检验 ”。
以“血色素对照”化验,已经到了严重的贫血状态。
(5)
保障、保证
“ 保障”的意思是说对于已有的东西加以维护,使它不受损害,如“保障人身安全”。“保证”是说担保
完 成一件工作或实现一种理想。下面两句的“保障”都该换用“保证”。
a.
你将保障黄河不出岔 子。
b.
只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的文化科学艺术不断发展和繁 荣。
(6)
迎合、迎接
“迎合”有“逢迎”、“讨好”的意思。下句该用“迎接”。< br>改造自己来迎合这个伟大的时代。
(7)
发展、增加
发展是指①事物由小到大、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如“事态还在发展”;②扩大(组织、
规模等),如“发展新会员 ”。而“增加”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下句说“数量发展”,意思也不能算错,
但是有点“小题大做 ”,用“增加”更合乎习惯。
教师用书的出版数量正在逐渐的发展。
(8)
发明、发现
创造一种新的事叫“发明”。有些事物原先就存在,只是大家不知道,现在找出来了,叫“发现”。下面
两句里的“发明”和“发现”用错了,应对调。
a.
伯凯瑞发明铀的放射性,居里夫妇 发明镭锭。
b.
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一个发现了以茶为饮料。
(9)
口号、标语
嘴里喊的叫“口号”,纸上写的叫“标语”。下句该用“标语”。
会场上布满了有关抗击非典的 口号。
(10)
心理、心情
“心理”指人的想法,跟“情绪”的意思相近的是“心情” 。下句该用“心情”。
可是大家的心理却显得更加沉重。
(11)
位置、地位
“位置”指人的地位,或指事物的重要性,如说“《狂人日记》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
置。”在这种场合,也可以用“地位”。但文章篇幅的长短,只能用“地位”(所占的地方),不能用“位置”。
下句该用“地位”。
1


这样重大的问题,在两编内仅占了五页的位置。
(12)
对立、对比
“对立”是“敌对”的意思。下面这句该用“对比”或“对照”。
解放前与解放后两个社会恰成对立。
(13)
秩序、次序
“秩序”是就事物的 整齐或混乱说的,跟先后没有关系。下面这句该用“次序”。
讨论的秩序,是先从重工业起,然后及于一 般的生产品。
(14)
价值、价格
“价值”的意思比较抽象,说一件事物“有价值”, 等于说它有用处,有重要性,或有意义。对于商品,
我们只说“价钱”或“价格”,不说“价值”。下句 该用“价格”。
由于会计的精确计算,我们确定了推销的价值。
(15)
气氛、印象< br>“气氛”跟“印象”的意思相近,如说“悲惨的气氛”。
“气氛”是指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 觉的精神表现或景象。“印象”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下
的迹象,如“深刻的印象”。能够给人的 是“印象”,不是“气氛”。下句该用“印象”
给人一个全厂都投入生产高潮的气氛。
(16)
事实、事态
“事实”指即成的事,不能扩大。能扩大的是“事态”。下句该用“事态”。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要把事实再扩大了。
(17)
遭受、受到
“遭受”比“受到”的范围窄一点,只能用于不幸或不利的事。下句该用“受到”。
慰问团遭受了全校 师生的热烈欢迎。
(18)
布置、安排
“布置”有自上而下地分派处置的意思。“安排 ”则没有。安排可以以人为对象,有安顿的意思。下面两
句的“布置”都该改为“安排”。
a.
他为自己布置了许多工作。
b.
她把子女布置好,就出差去了。
(19)突然 、猛然
“突然”和“猛然”都有动作变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猛然”只能作状语,“突然”除作状语 外,还
可作谓语、定语、宾语。下面两句都该用“突然”。
a.
情况很猛然,我们谁也 没有反应过来。
b.
这件事情让我们感到太猛然了。
(20)
深入、深刻“深入”多与表动作行为的词搭配。如“必须进行一场深入的批判”、“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深刻”< br>则多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搭配,如“深刻的印象”、“深刻的内容”。“深刻”有接触到问题的本质的意思 ,又
有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意思。“深入”有透过外表达到事物的内部的意思。下面这句该用“深入”。
我们党的政策已经深刻人心。
(21)
脑袋、头部
“脑袋”适用于日常口语, “头部”运用于书面语。下面这句该用“脑袋”。
那个孩子可真坚强,铁蒺藜刺破了他的脸,疼得他的小 头部汗珠直掉,但他两只胳膊还是紧紧地抱住那
个坏家伙的腿。
(22)
充分、充足< br>“充分”大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如“理由充分”、“条件充分”。“充足”大多用于比较具体的事物 ,
如“光线充足、“经费充足”。下面这句该用“充分”。
我们必须充足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
(23)
交换、交流
2


“交换”和“交流”都指双方把自己 的东西给对方,但是它们的搭配对象却不同。“交换”一般与“礼物、
意思、资料、产品”等搭配;“交 流”则与“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搭配。“交换”搭配的对象大都是
意义较具体的或所指范围较小 的词;“交流”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抽象或所指范围较大的词。下句或改为
“充分交换意见”,或改 为“充分协商”。
大会经过充分交流,共选出任清等二十名劳动模范。
(24)
爱好、 嗜好
这两个词都有对某种事物很喜欢的意思,但“嗜好”比“爱好”意义更深一层,不仅是喜欢,而且还 有
了瘾,成了习惯,喜欢到无法与之分离的地步。下句该用“爱好”。
供应人民嗜好的日用品是 我们的职责。
(25)
摧残、摧毁
“摧残”和“摧毁”,都有加以破坏的意识,但“催 毁”的含义比“摧残”的重。“摧毁”表示从根本上
加以破坏,以至于毁灭;“摧残”仅指伤害或破坏人 、物的部分,使之残缺不全,不一定到毁灭的地步。下面
这句该用“摧毁”。
我们用大炮摧残了 敌人的阵地。
(26)
事情、事件、事故
不论大事儿、小事儿,如何发生的事儿,都可 以叫“事情”,概括的范围最大;“事件”指由于某种原因
而发生的不平常的重大事情,概括的范围小; “事故”则专指偶然发生的不幸事情,概括范围最小。下面这句
该用“事故”。
我们要防止意外 事件发生。
(27)
收集、搜集
“收集”和“搜集”,都有把不在一起的事物集中起来 的意思,但两者意义侧重的方面不同。“收集”侧
重于“收”,即收拢,对象是现成的事物;“搜集”则 重于“搜”,即搜寻,对象是须到处寻找的事物。下句该
用“搜集”。
他多年来潜心于收集文物 。
(28)
期望、希望
“期望”是对别人的,如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希望”可以对自己,也可以对别人。
下句该用“希望”。
每一个社会工作者也必然热烈的期 望担负起这个条文所指示的任务。
(29)
以至、以致
“以至”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 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用于表示不好的结果。下面
两句的“以至”和“以致”应对 调。
a.
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致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
b.
他事先没 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至作出了错误的结论。
(30)
学历、学力
“学历”指学习的经历 ,“学力”指经过学习达到的程度。下面这句该用“学力”。
他虽未曾跨过大学的大门,但经过刻苦自学 ,学历已达到大学本科的水平。
(31)
不止、不只
“不止”一是指继续不停,一是指 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相当于“不但”、“不仅”。下面这句该
用“不止”。
同去的不 只他一人。

31
)纪念、记念
“纪念”和“记念”都有通过记忆或文字等方 式把事物保持或记录下来的意义。比较而言,“纪念”用
的场合要比“记念”多。如:纪念碑、纪念币、 纪念品、纪念馆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用“记念”呢?
当表示惦记、挂念之义时,用“记念”。例如: 他心里记念着家里的亲人。而“纪念”是指用事物或行
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例如:这本书就留给你做纪 念吧。
另外,“记念”多作动词用。例如:《记念白求恩》,而“纪念”除作动词外,还作名词,意思是 纪念品,
3


如: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好纪念。
4

六一儿童节手抄报-清明节作文结尾


中宣部-建党节手抄报


立冬习俗-中学生自我评价范文


经典对联大全-新学期计划书


李汉荣-钓鱼岛时间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天津中考网上查分


空间签名-关于端午节的图片


五年级下册期中试卷-科学计算器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