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T

巡山小妖精
601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06: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不识泰山的意思-人丁

tsgc他山攻错tāshāngōngcuò比喻拿别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tszs他山之石tāshānzhīshí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txyx他乡异县tāxiāngyìxiàn指远离家乡的外地。《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trrs嗒然若丧tàránruòsàng形容懊丧的神情。《庄子·齐物论》:“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



tbtf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tàpòtiě xié wú mì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fu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tjep泰极而否tàijíérpǐ好的到了极点,坏的就来了。



trcz泰然处之tàiránchǔzhī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处:处理,对待。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老东山已松开孙若西,他平了平气,眼睛半闭,~,稳立不动。(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二章)



trzr泰然自若tàiránzìruò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地摇头。(华而实《汉衣冠》三)



tsbd泰山北斗tàishānběidǒu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五兄梦中题孔子庙棂星门柱联有“~,景星庆云”之语,敬意如此者,士之望、人之瑞,一代不过数人。(清·恽敬《答姚秋农书》)



tsbr泰山不让土壤tàishānbùràngtǔrǎng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tshm泰山鸿毛tàishānhóngmáo比喻轻重相差极大。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tslm泰山梁木tàishānliángmù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当此国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近者如斯,将谁与支撑危局?~,同人等悲不自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二回)



tsqt泰山其颓tàishānqítuí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tsyd泰山压顶tàishānyādǐng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tsyl泰山压卵tàishānyāluǎn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晋书·孙惠传》:“况履顺讨逆,执政伐邪,是乌获摧冰,贲育拉朽,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六军之来,殄此丑夷,如~耳。(明·赵弼《何忠节传》)



tbbw大璞不完tàibúbùwán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tctm太仓稊米tàicāngtímǐ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比喻非常渺小。《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tcys太仓一粟tàicāngyīsù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tedc太阿倒持tàiēdàochí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



tgdg太公钓鱼,愿者上钩tàigōngdiàoyú,yuànzhěshànggōu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负命者上钩来!’”这有何妨,~。(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出)



tpss太平盛世tàipíngshèngshì安定、兴盛的时代。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鲁迅《
坟·灯下漫笔》)



tqdg太丘道广tàiqiūdàoguǎng太丘:东汉陈寔,曾为太丘长,世称陈太丘。指交游甚广。《后汉书·许劭传》:“太丘道广,广则难周。”君谓:“亚子~,将谓举世尽贤者。”(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tswq太上忘情tàishàngwàngqíng太上:指圣人。圣人不为情感所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清·林觉民《与妻书》)



tstt太岁头上动土tàisuìtóushàngdòngtǔ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汉·王充《论衡·难岁篇》:“移徒法日:‘徒抵太岁凶,伏太岁亦凶’。”



tdwy贪得无厌tāndéwúyàn厌: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贪婪无厌,忿类无期。”他~的性子,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残忍了。(梁斌《红旗谱》八)



tdjl贪多嚼不烂tānduōjiáobùlàn贪图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tdwd贪多务得tānduōwùdé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而泛观古人之文,则又博而寡要,且惧夫~,而遂溺于文。(清·方宗诚《古文简要序》)



tfxc贪夫徇财tānfūxùncái徇:通“殉”。徇财:不顾性命以求财。爱财的人愿意为了钱财而死。形容人爱财如命。《史记·伯夷列传》:“贪夫徇财,烈士徇名。”汉·贾谊《鹏鸟赋》:“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tgwl贪官污吏tānguānwūlì贪赃枉法的官吏。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一应贪官污吏,准许先斩后闻。”



thwy贪贿无艺tānhuìwúyì贿:财物;艺:标准、准则,引伸为法度、限度。贪求财物没有限度。指反动的统治阶级无限制地搜刮民财。《国语·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彼辈不注意敌人而以对内为能事,杀人如麻,~,实谣言之大本营,奸邪之制造所。(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tmcf贪墨成风tānmòchéngfēng墨:不洁;贪墨:官吏受贿。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形容吏治腐败。
《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tsww贪蛇忘尾tānshéwàngwěi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宋·文莹《玉壶清话》:“贪蛇前行,必忘其尾。”



tsps贪生怕死tānshēngpàsǐ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他们没有一个~而逃跑的,他们知道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曲波《林海雪原》二)



ttzg贪天之功tāntiānzhīgōng贪:贪图。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岂敢~,遂尔僭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四回)



twfh贪污腐化tānwūfǔhuà利用职权,非法取得财物,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



txsd贪小失大tānxiǎoshīdà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吕氏春秋·权勋》:“达子……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这叫做“~”,所以为人切不可做那讨便宜苟且之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txbz贪心不足tānxīnbùzú贪得无厌,永不满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tzwf贪赃枉法tānzāngwǎngfǎ赃:赃物;枉:歪曲,破坏。贪污受贿,违犯法纪。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陈绛在福建,据说~,声名狼籍。(马南邨《陈绛和五耿的案件》)



tmxq痰迷心窍tánmíxīnqiào指中风昏迷。也形容一心贪图某一事物而失去理智。



thry谈何容易tánhéróngyì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后指事情做起来并不象说的那样简单。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汉书·东方朔传》:“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说的,~,他肯由你要回,方才不带他们去了。(清·李宝嘉《文明小史》
第十回)



thsb谈虎色变tánhǔsèbiàn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有光生长穷乡,~,安能默然而已。(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



tksy谈空说有tánkōngshuōyǒu泛指闲谈、空谈。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ttsd谈天说地tántiānshuōdì指随便谈论,漫无边际。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二折:“说地谈天口若开,伏虎降龙志不改。”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讲古论今,惊得先生一字俱无。(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txfs谈笑风生tánxiàofēngshēng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他嘻嘻笑着,让酒让菜,~,又谈起他的山林生活。(梁斌《播火记》十七)



txfh谈笑封侯tánxiàofēnghóu说笑之间就封了侯爵。旧时形容获得功名十分容易。唐·杜甫《复愁》诗:“闾阎听小子,谈笑觅封侯。”



txzr谈笑自若tánxiàozìruò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后汉书·孔融传》:“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上面虽有倾盆大雨淋着,我们还是~,边走边谈,愈谈愈有味。(邹韬奋《经历·初出茅庐》)



tywz谈言微中tányánwēizhòng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史记·滑稽列传》:“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范学台幕中查一个童生卷子,尊公说出何景明的一段话,真乃“~,名士风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thyx昙花一现tánhuāyīxiàn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这种盛况,只是~。



tgxq弹冠相庆tánguānxiāngqìng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
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促,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tjzg弹剑作歌tánjiànzuògē比喻怀才不遇。~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唐·李白《行路难·其二》)



tzzj弹指之间tánzhǐzhījiān比喻时间极短暂。



tlxn檀郎谢女tánlángxiènǚ檀郎:晋代潘岳小名檀奴,姿仪美好;谢女:晋代谢道蕴,聪慧过人,代指才女。指才貌双全的夫妇或情侣。唐·李贺《牡丹种曲》诗:“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ttba忐忑不安tǎntèbùān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母亲谨慎地窥视着一切动静,心里~,她怕有人出卖星海。(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



tfdc坦腹东床tǎnfùdōngchuáng旧作女婿的美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txlc袒裼裸裎tǎnxīluǒchéng袒裼:露臂;祼裎:露体。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盖昔者伯夷羞与乡人处,而柳下惠至不以~为浼,事固有大异不然者,各从其心之所安也。(宋·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安簿序》)



txlb袒胸露背tǎnxiōnglùbèi敞开上衣,露出胳膊。



tldz探骊得珠tànlídézhū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tnqw探囊取物tànnángqǔwù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点小事,如~。(梁斌《播火记》十二)



tttn探头探脑tàntóutànnǎo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明·施耐庵《
水浒全传》第四十五回:“却好交五更时候,只见那个头陀挟着木鱼,来巷口探头探脑。”



tzsy探赜索隐tànzésuǒyǐn探:寻求,探测;赜:幽深玄妙;索:搜求;隐:隐秘。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tgzy叹观止矣tànguānzhǐyǐ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



twgz叹为观止tànwéiguānzhǐ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tllq汤里来,水里去tānglǐlái,shuǐlǐqù指银钱随手来随手去,留不住。



ttxz唐突西子tángtūxīzǐ唐突:冒犯;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抬高了丑的,贬低了美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前书可谓刻画无盐,~矣。(清·恽敬《与李汀洲》)



tzhz唐哉皇哉tángzāihuángzāi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后汉书·班畸传》:“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唐哉皇哉!皇哉唐哉?”



tehz堂而皇之tángérhuángzhī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



tsyn堂上一呼,阶下百诺tángshàngyīhū,jiēxiàbǎinuò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吕氏春秋·过理》:“宋王大悦,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



ttzz堂堂正正tángtángzhèngzhèng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就如那妒妇破坏人家,他却也有一番~的道理说出来,可知道家也却被他破了。(清·刘鹗《老
残游记》第十一回)



typd糖衣炮弹tángyīpàodàn糖衣:包在药物外面的一层甜味的薄膜。用糖衣裹着的炮弹。比喻经过巧妙伪装使人乐于接受的进攻性手段。



tbdc螳臂当车tángbìdāngchē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自不量力。”(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tlbh螳螂捕蝉,黄雀在后tánglángbǔchán,huángquèzàihòu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毛泽东《质问国民党》)



tlzw傥来之物tǎngláizhīwù傥来:偶然、意外得来的。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庄子·缮性》:“物之傥来,寄者也。”赢时节道是~,就有粘头的,讨赏的、帮衬的,大家来撮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ttzt饕餮之徒tāotièzhītú比喻贪吃的人。



tpmz叨陪末座tāopéimòzuò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仪礼·士冠礼》:“兴,筵末坐啐醴。”学艺社曾经大大地欢宴过他们,请了章士钊做陪客,我自己也曾~。(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编》)



tzzj叨在知己tāozàizhījǐ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清·霁园主人《夜潭随录·崔秀才》:“谓叨在知己,亟当如命。”



ttbj滔滔不绝tāotāobùjué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斡离不得汪豹献了李刘隘口,无人阻当,~,把十万大兵尽数渡了黄河。(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ttzx滔天罪行tāotiānzuìxíng滔天:漫天。比喻罪恶极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



tghj韬光晦迹tāoguānghuìjì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tgyh韬光养晦tāoguāngyǎnghuì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thzj韬晦之计tāohuìzhījì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tzyy逃之夭夭táozhīyāoyāo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撞人者~,众人向他投去愤怒的眼光。



thll桃红柳绿táohóngliǔlǜ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唐·王维《田园》诗:“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背着香袋来到西湖朝拜的善男信女,心中并无多少教义的踪影,眼角却时时关注着~、莼菜醋鱼。(余秋雨《文化苦旅·西湖梦》)



thjs桃弧棘矢táohújíshǐ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古人认为可辟邪。《左传·昭公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



thts桃花潭水táohuātánshuǐ比喻友情深厚。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tlbx桃李不言,下自成蹊táolǐbùyán,xiàzìchéngxī。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tlmx桃李满天下táolǐmǎntiānxià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而黄更是当代大儒,
海内人望,不惟~,而且不少故旧门生身居显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tqsx陶情适性táoqíngshìxìng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不过游戏笔墨,陶情性而已!”



tqwj陶犬瓦鸡táoquǎnwǎjī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鸡。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南朝梁·萧绎《金缕子》:“陶犬无守夜之警,瓦鸡无司晨之益。”



ttww陶陶兀兀táotáowùwù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晋书·刘伶传》:“伶虽陶兀昏放,而机应不差。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宋·黄庭坚《醉落魄》词:“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



trgz陶熔鼓铸táorónggǔzhù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tsdj淘沙得金táoshādéjīn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



tjhj讨价还价tǎojiàhuánjià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我们的方针是不拒绝谈判,要求对方完全承认八条,不许~。(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tldx特立独行tèlìdúxíng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士之~,适于义而已。(唐·韩愈《伯夷颂》)



tjqf腾蛟起凤téngjiāoqǐfèng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tyjw腾云驾雾téngyúnjiàwù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这简直不是马,是一条~的白龙!一条白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tshh梯山航海tīshānhánghǎi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
远的旅程。《宋书·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ttnj踢天弄井tītiānnòngjǐng能上天,能入地。比喻本领极大。也形容顽皮到极点。



tjhh啼饥号寒tíjīháohán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值岁凶,~。(清·王晫《今世说·贤媛》)



txjf啼笑皆非tíxiàojiēfēi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刘久发~地站起来了。(沙汀《烦恼》)



thgd醍醐灌顶tíhúguàndǐng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王生闻得,满心欢喜,却似~,甘露洒心,病体已减去六七分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tgql提纲挈领tígāngqièlǐng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宋史·职官志八》:“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因此便想到一个~的法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



tmdx提名道姓tímíngdàoxìng提、道:说。直呼他人姓名,对人不够尊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这里老太太才说这一个,他又来提名道姓的了。”



txdd提心吊胆tíxīndiàodǎn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但他们往往遭农会严厉拒绝,所以他们总是悬心吊胆地过日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tygx提要钩玄tíyàogōuxuán提要:指出纲要;钩玄:探索精微。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读记事篡言之书,博矣,详矣,~,则已约矣。(清·陈澧《与王峻之书》)



tdsj体大思精tǐdàsījīng体:体制,规模;思:
思虑;精:精密。指著作规模宏大,思虑精密。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自序》:“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tgjy体国经野tǐguójīngyě体:划分;国:都城;经: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



ttrw体贴入微tǐtiērùwēi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twwf体无完肤tǐwúwánfū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ttxd替天行道tìtiānxíngdào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



tzy替罪羊tìzuìyáng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tpzy绨袍之义tìpáozhīyì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tlry涕零如雨tìlíngrúyǔ涕零:流泪。眼泪象雨水一样往下淌。形容思念的感情极深。《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tspt涕泗滂沱tìsìpángtuó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样子。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象下雨一样。《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月中再设净馔,每至展拜,~,哀动左右。(《南史·梁本纪中》)



ttbj倜傥不羁tìtǎngbùjī倜傥:洒脱,不拘束;羁:马笼头,比喻束缚、拘束。形容洒脱豪放,不受拘束。《晋书·袁耽传》:“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为人~,轻财尚义。(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一回)



tbjz添兵减灶tiānbīngjiǎnzào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tyjc添油加醋tiānyóujiācù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你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要~。



tzjy添枝加叶tiānzhījiāyè在树干上添上些枝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宋·朱熹《答黄子耕》:“今人生出重重障碍,添枝接叶,无有了期。”杨子荣为了消磨时间,大为~,渲染逗趣。(曲波《林海雪原》十七)



tzjy添枝接叶tiānzhījiēyè比喻接连不断地附加。宋·朱熹《答黄子耕》:“今人生出重重障碍,添枝接叶,无有了期。”说话爱~的人,是不诚实的人。



tzjw添砖加瓦tiānzhuānjiēwǎ比喻做一些工作,尽一点力量。我们要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建设~。



tbjr天保九如tiānbǎojiǔrú天保:《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九如:该诗中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旧时祝寿的话,祝贺福寿绵长。《诗经·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皋,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tbdc天崩地坼tiānbēngdìchè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只听得海外一个大炮如~的一连响了百余响。(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



tbdl天崩地裂tiānbēngdìliè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tbzm天不作美tiānbùzuòměi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tbjn天不假年tiānbùjiǎnián假:给予。天公不给以寿命。指寿命不长。清·平步青《霞外裙屑》卷六:“予以先生此考,为一生心力所瘁,成以行世,足为读史者一助,惜天不假年,积四十六年之岁月,仅成全史三之一。”



tcdy天差地远tiānchādìyuǎn比喻两者相差极大。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余小琴一想他是制台的少
爷,有财有势,我的老人家虽说也是个监司职分,然而比起来,已天差地远了。”



tcdj天长地久tiānchángdìjiǔ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tcrj天长日久tiānchángrìjiǔ时间长,日子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但只是天长日久,尽着这么闹,可叫人怎么过呢。”



tcdc天愁地惨tiānchóudìcǎn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tcry天从人愿tiāncóngrényuàn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谁知天从人愿,到得我家,不上三日,添了一个满抱儿小厮。”



tdlp天打雷劈tiāndǎléipī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tdhh天道好还tiāndàohǎohuán旧指恶有恶报。《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tdww天低吴楚,眼空无物tiāndīwúchǔ,yǎnkōngwúwù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元·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词:“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tdjw天地经纬tiāndìjīngwěi指天地间理所应当、无可非议的道理。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tdzp天夺之魄tiānduózhīpò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左传·宣公十五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晋书·温峤传》:“天夺其魄,死期将至。”



tfdf天翻地覆tiānfāndìfù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唐·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的变化。



tfyt天方夜谭tiānfāngyètán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即阿拉伯民间故事《一
千零一夜》。



tfzg天府之国tiānfǔzhīguó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tfdz天覆地载tiānfùdìzǎi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管子·心术下》:“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将军必须立下几个大功,方能报陛下~之恩,也不负本督师一片厚望。(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tgdh天高地厚tiāngāodìhòu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门生受恩师三番知遇,今日小小效劳,止可少答科举而已,~,未酬万一。(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



tgdj天高地迥tiāngāodìjiǒng迥:远。形容极其高远。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号呼靡及。(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tghy天高皇帝远tiāngāohuángdìyuǎn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明·黄溥《闲中今古录》:“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tgtb天高听卑tiāngāotīngbēi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史记·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天高听卑,看肯照微。”



tgyf天各一方tiāngèyīfāng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汉·苏武《古诗四首》:“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先生此去,~,未知相会却在何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tgrd天工人代tiāngōngréndài天的职责由人代替。《书
·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tgdd天公地道tiāngōngdìdào形容十分公平合理。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的思想。(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tgdj天冠地屦tiānguāndìjù比喻双方相差极大。《史记·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thdd天寒地冻tiānhándìdòng形容天气极为寒冷。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



thlz天花乱坠tiānhuāluànzhuì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傅二棒锤索性张大其词,说得~。(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thdl天荒地老tiānhuāngdìlǎo指经历的时间极久。唐·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thda天昏地暗tiānhūndìàn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只见狂风四起,飞沙走石,~,日月无光。(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



tjdy天经地义tiānjīngdìyì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每个学生~的事。



tlqq天朗气清tiānlǎngqìqīng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其日~,惠风庆云,真是昌期应运,太平景象,自然迥别。(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八回)



tlnr天理难容tiānlǐnánróng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元·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tlrq天理人情tiānlǐrénqíng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



tlzz
天理昭彰tiānlǐzhāozhāng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这一个天理昭昭,谁想到有今朝。”今司马受戮,~。(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



tlzl天伦之乐tiānlúnzhīlè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这时父亲如果能够保持着相当丰裕的收入,家中当然充满一片~。(闻一多《关于儒、道、土匪》)



tldw天罗地网tiānluódìwǎng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离阴府恓惶难,又值天罗地风灾。”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形成一个使法西斯孙悟空无处逃跑的~,那就是敌人死亡之时了。(毛泽东《论持久战》)



tmxk天马行空tiānmǎxíngkōng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tmyg天命有归tiānmìngyǒuguī天命:上天的意志;归:归宿。上天所安排的归宿。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可见天命有归,岂是人为。”他原是妲己的舅公的干女婿,做着祭酒,因为知道~,便带着五十车行李和八百个奴婢,来投明主了。(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tmlf天末凉风tiānmòliángfēng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tndb天南地北tiānnándìběi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金·元好问《迈陂塘》词:“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咫尺的~,霎时间月缺花飞。(元·关汉卿《沉醉东风》)



tndb天凝地闭tiānníngdìbì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晋书·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tnry天怒人怨tiānnùrényuàn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
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tnsh天女散花tiānnǚsànhuā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缀山林之草树。(唐·宋之问《设斋叹佛文》)



tpdc天平地成tiānpíngdìchéng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trwl天壤王郎tiānrǎngwángláng天壤:指天地之间,即人世间;王郎:指晋王凝之。天地间竟有这种人。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比喻对丈夫不满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trxg天壤悬隔tiānrǎngxuángé比喻相差极远或相差极大。《南齐书·陆厥传》:“一人之思,迟带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trzb天壤之别tiānrǎngzhībié壤:地。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抱朴子·内篇·论仙》:“趋舍所尚,耳目之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按照一般人的生理机能来说,聪明与不聪明虽有差别,但并不存在~。



trgj天人共鉴tiānréngòngjiàn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区区之心,唯以地方秩序为主,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始终不渝,~。(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九回)



tsrj天上人间tiānshàngrénjiān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tssl天上石麟tiānshàngshílín旧时称人有文采的儿子。《南史·徐陵传》:“年数岁,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宝志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tsyw天生尤物tiānshēngyóuwù指容貌艳丽的女子。《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tsry
天随人愿tiānsuírényuàn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谁知天从人愿,到得我家,不上三日,添了一个满抱儿小厮。”今也,~,获侍巾栉。但愿君子始终如一,则万幸矣!(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



ttlm天台路迷tiāntáilùmí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原指误入仙境而迷途。后用以形容前途茫茫,无路可走。《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幽冥录》:“剡县刘晟,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



ttdy天堂地狱tiāntángdìyù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门相对,任君拣取那边好。(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二折)



twhl天网恢恢,疏而不漏tiānwǎnghuīhuī,shūérbùlòu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可记得三年前蔡指挥的事么?~。今日有何理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twer天无二日tiānwúèrrì日:太阳,比喻君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我岂有二主哉!(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三回)



txbz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tiānxiàběnwúshì,yōngrénzìrǎozhī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txdl天下大乱tiānxiàdàluàn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如今朝廷不明,~,天子昏昧,奸臣弄权,我等归顺宋公明,且居水泊。(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



txdy天下第一tiānxiàdìyī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后汉书·胡广传》:“试以章
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



txtp天下太平tiānxiàtàipíng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人人好公,则~;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txwg天下为公tiānxiàwéigōng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万古千秋业,~器。(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诗)



txwj天下为家tiānxiàwéijiā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txwl天下为笼tiānxiàwéilóng笼:牢笼。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庄子·庚桑楚》:“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txwh天下乌鸦一般黑tiānxiàwūyāyībānhēi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txwd天下无敌tiānxiàwúdí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某闻许都曹操,扫荡中原,吕布、二袁皆为所灭,近又破马超,~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txwr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tiānxiàwúnánshì,zhǐpàyǒuxīnrén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txws天下无双tiānxiàwúshuāng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史记·信陵君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夜半,有女子可年十五六,姿颜服饰,~。(鲁迅《古小说钩沉·列异传》)



txxz天下兴亡,匹夫有责tiānxiàxīngwáng,pǐfūyǒuzé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txxx天下汹汹tiānxiàxiōngxiōng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txyj天下一家tiānxiàyījiā视天
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共享太平,几何乖漓浇薄之世,其不一旦变而为公平正直之世也。(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txgs天香国色tiānxiāngguósè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txsq天行时气tiānxíngshíqì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又过半年,忽然刘二感~,头疼发热。(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



txdg天悬地隔tiānxuándìgé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南齐书·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样~的两个人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txdz天旋地转tiānxuándìzhuàn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唐·白居易《长恨歌》:“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低下头歇了一会,觉得~,忽忽悠悠,再也站不起来。(梁斌《红旗谱》四五)



tybl天涯比邻tiānyábǐlín虽然相隔极远,但近如邻居一样。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tydj天涯地角tiānyádìjiǎo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面无由,但以情企。”无穷无尽是离愁,~寻思遍。(宋·晏殊《踏莎行》词)



tyhj天涯海角tiānyáhǎijiǎo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面无由,但以情企。”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我们俱系~之人,今幸得贤主人相邀一聚,也是三生之缘。(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tydd天摇地动tiānyáodìdòng形容威力或声势极大。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三回:“这场大战,真个是天摇地动,日色无光。”刚一迷糊眼儿,半
天空里咕隆隆地一声响,从西半天响到东半天,震得~。(梁斌《播火记》二四)



tywf天衣无缝tiānyīwúfèng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



tybx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dì yǒudàn xīhuòfú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tyrg天与人归tiānyǔrénguī旧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拥护。《孟子·万章上》:“‘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明·史可法《复清摄政睿亲王书》:“名正言顺,天与人归。”



tyzb天渊之别tiānyuānzhībié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tych天缘凑合tiānyuáncòuhé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这婚姻是天缘凑合。”我正因他的一件事为难,要请教别人去。如今遇见姐姐,真是~,求姐姐指教。(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tzrh天灾人祸tiānzāirénhuò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屠世雄并无此事,敢是另有个天灾人祸,假称屠世雄的么。”



tzds天造地设tiānzàodìshè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宋·赵佶(徽宗)《艮岳记》:“真天造地设,神谋化力,非人力所能为者。”~,待人而发。(宋·楼钥《扬州平山堂记》)



tzlm天真烂漫tiānzhēnlànmàn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天真烂漫好容仪,楚楚衣裳无不宜。”他的性情又是那样~,笃实敦厚。(邹韬奋《经历·“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tzjz天之骄子tiānzhījiāozǐ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老
天爷的宠儿。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后也指为父母溺爱、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汉书·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上去,这人便是~。(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九》)



tzdm天诛地灭tiānzhūdìmiè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查。”“人不为己,~”,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tzdh天字第一号tiānzìdìyīhào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那女眷且是生得美貌,打听来是这客人的爱妾,日日雇了天字一号的太湖船,摆了盛酒,吹弹歌唱俱备,携了此妾下湖。”



tzzh天作之合tiānzuòzhīhé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年长兄,我同你是“~”,不比寻常同年弟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tbwg恬不为怪tiánbùwéiguài恬:安然;为:认为。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觉得奇怪。《汉书·贾谊传》:“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因喻及高纲身为汉军,且为高其佩之子,世受国恩,乃有此等悖逆之事,~。(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附记编行堂集事》)



tbzc恬不知耻tiánbùzhīchǐ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打这个~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杨沫《青春之歌》第四十三章)



tdww恬淡无为tiándànwúwéi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庄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tjsx填街塞巷tiánjiēsāixiàng形容人非常多。《南齐书·虞玩之传》:“又生不长发,便谓为道人,填街溢巷,是处皆然。”



tkmg填坑满谷tiánkēngmǎngǔ塞满坑谷。比喻物资丰富充足。汉·司马相如《上林赋》
:“佗佗籍籍,填坑满谷,掩平弥泽。”



tfxp田父献曝tiánfǔxiànpù田父:老农;曝:晒。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列子·杨朱篇》:“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緜纩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tfzg田父之功tiánfǔzhīgōng比喻两者相争,第三者得利。《战国策·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tyss田月桑时tiányuèsāngshí泛指农忙季节。南朝齐·萧子良《谏射雉启》:“且田月向登,桑时告至。”



tymy甜言蜜语tiányánmìyǔ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化一盏茶吃,你可是甜言蜜语的,出家人那里不是积福处。”卞福坐在旁边,~,劝了一回。(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tyry甜言软语tiányánruǎnyǔ甜蜜温柔的话。宋·赵长卿《柳梢青》词:“甜言软语,长记那时,萧娘叮嘱。”



tzms甜嘴蜜舌tiánzuǐmìshé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吃吧,吃罢!你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了,我都知道啊!”他的~使我信以为真,结果上了当。



tyrs靦颜人世tiǎnyánrénshì靦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形容丧气失节,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晋书·郗鉴传》:“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



tfjs挑肥拣瘦tiāoféijiǎnshòu挑、拣:选择;肥:肥肉;瘦:瘦肉。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他是个极端自私的人,干什么事都爱~。



tmjc挑毛拣刺tiāomáojiǎncì故意挑剔毛病。



tsjs挑三拣四tiāosānjiǎnsì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txtj挑雪填井tiāoxuětiánjǐng比喻劳而无功。唐·顾况《行路难三首》:“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宋·释正受《嘉泰普灯录》:“多少痴禅和尚挑雪去填井。”



tflx条分缕析tiáofēnlǚxī缕:线;析:剖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说经
之书甚多,以及文集说部,皆有可采。窃欲析缕分条,加以翦截。”凡译此类书,宜悉仿内典分析之例,~,庶易晓畅,省读者心力。(清·梁启超《变法通议》)



thdn调和鼎鼐tiáohédǐngnài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燮理阴阳。(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



tsws调三窝四tiáosānwōsì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tzns调嘴弄舌tiáozuǐnòngshé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你出去了几时,那杜兴十分放肆,不时进来~,要来欺骗我,没些尊卑。(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回)



tzxs调嘴学舌tiáozuǐxuéshé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ttfg蜩螗沸羹tiáotángfèigēng蜩:蝉;螗: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沸:开水翻腾。象蝉的叫,象沸汤的翻滚。形容社会动乱。《诗经·大雅·荡》:“咨妇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tblj挑拨离间tiǎobōlíjiàn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的人,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tdlc挑得篮里便是菜tiǎodélánlǐbiànshìcài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tdhq跳到黄河洗不清tiàodàohuánghéxǐbùqīng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tlxc跳梁小丑tiàoliángxiǎochǒu跳梁:腾跃跳动;小丑:对人的卑称。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国语·周语上》:“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这些~,真正是何足道哉!(陈白尘、贾霁《宋景诗》第三章)



twry跳丸日月tiàowánrìyuè跳丸:跳动的弹丸。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唐·韩愈《秋怀》诗:“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唐·杜牧《寄浙东韩乂评事》诗:“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
。”



tfmy粜风卖雨tiàofēngmàiyǔ比喻招摇撞骗。



tars铁案如山tiěànrúshān铁案:证据确凿的案件或结论。形容证据确凿,定的案象山那样不能推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铁案如山,宿遂延颈以待秋决矣。”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不容抵赖。



tbyk铁板一块tiěbǎnyīkuài比喻结合紧密,不可分裂。也比喻牢固不变。



tbtq铁壁铜墙tiěbìtóngqiáng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元·无名氏《谢金梧》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tcmz铁杵磨成针tiěchǔmóchéngzhēn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thyg铁画银钩tiěhuàyíngōu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唐·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银钩铁画石经余,想见先唐字学书。(清·沈曾植《题北宋本广韵四绝》诗)



tmws铁面无私tiěmiànwúsī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tmys铁面御史tiěmiànyùshǐ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tsxc铁石心肠tiěshíxīncháng心肠硬得象铁和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唐·皮日休《宋璟集序》:“宋广平刚态毅状,疑其铁石心肠。”宋·苏轼《与李公择书》:“虽兄之受我厚,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如果再不给你回信,那简直是~了。(闻一多《给臧克家先生》)



tskh铁树开花tiěshùkāihuā铁树:也叫苏铁,常绿乔木,不常开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吴浙间尝有俗谚云,见事难成,则云须铁树开花。”大军抗日渡金沙,铁
树要开花。(陈毅《赣南游击词》)



twsh铁网珊瑚tiěwǎngshānhú比喻搜罗珍奇。唐·李商隐《碧城》诗:“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tzrs铁证如山tiězhèngrúshān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不容抵赖。



tzzz铁中铮铮tiězhōngzhēngzhēng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黑闼何足道!如汉田横,唐之李密,亦可谓~者也。(明·瞿祐《剪灯新话·华亭逢故人记》)



tebw听而不闻tīngérbúwén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就只再芳芳姐姐一心只想学课,只怕是~。(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tqyx听其言而观其行tīngqíyánérguānqíxíng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tqzr听其自然tīngqízìrán听:任凭。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王玉辉也不懊悔,听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书。”孩子成长时期,家长不能~,不管不问。



trcb听人穿鼻tīngrénchuānbí听:任凭;穿鼻:牛鼻子穿桊。比喻听凭别人摆布。《南史·张弘策传》:“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鼻。”



ttym听天由命tīngtiānyóumìng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死活存亡,听天由命去罢。”我们应当与命运抗争,而不应~地生活。



tzrz听之任之tīngzhīrènzhī听、任:随,任凭;之:代词,代人或事物。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tzmz廷争面折tíngzhēngmiànzhé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虽~,犹将祈请而求焉。(《晋书·潘岳传
》)



ttyl亭亭玉立tíngtíngyùlì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迈出群,亭亭玉立。”花型小,比起~的荷花远逊。(郭沫若《百花齐放·睡莲》)



tlzz停留长智tíngliúzhǎngzhì指事情阁久了,对方就会想出对付的办法。



tqzq停妻再娶tíngqīzàiqǔ有妻并未离异,又与人正式结婚。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员外,你不回家来,原来在这里,做个停妻再娶妻。我和你见官去。”据我看来,这人年纪虽觉得大些,然究竟现居官场,断不敢干那~和明妻暗妾的事。(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一回)



txzk停辛伫苦tíngxīnzhùkǔ停:止息,停留;伫:贮积。辛劳长期缠身。形容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唐·李商隐《河内诗二首》之一:“栀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伫苦留待君。”



tyly停云落月tíngyúnluòyuè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tzbq停滞不前tíngzhìbùqián滞:滞留。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社会是发展的、进步的,决不会~,或者倒退。



tezx挺而走险tǐngérzǒuxiǎn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不要把他逼上绝路,否则他会~的。



tsec挺身而出tǐngshēnérchū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有的~,被关在拘押所里。(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txtd挺胸凸肚tǐngxiōngtūdù凸:凸出。形容身壮力强,神气活现的样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史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



tezx铤而走险tǐngérzǒuxiǎn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碰了荒年,也少不了这班人,不然,闹出那~的,更是不得了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
状》第十五回)



tddy通都大邑tōngdūdàyì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宋·苏辙《民政策下·第三道》:“今天下所谓通都大邑,十里之城,万户之郭。”商之所在,必~。(清·黄宗羲《万里寻兄记》)



tfbx通风报信tōngfēngbàoxìn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



tgys通功易事tōnggōngyìshì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于是~,择其公且贤者,立而为之君。(严复《辟韩》)



tjzh通家之好tōngjiāzhīhǎo指两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



tjbg通今博古tōngjīnbógǔ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兼且~,出口成文,因此号为文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



tlhz通力合作tōnglìhézuò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论语·颜渊》:“盍彻乎”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都在向我们说明~,进向平和的建设的道路。(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



tqdl通情达理tōngqíngdálǐ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他是个~的人,从来不胡搅蛮缠。



tqdb通权达变tōngquándábiàn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后汉书·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满朝大臣中没有一个人在做事干练和~上能够比得杨嗣昌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tshg通商惠工tōngshānghuìgōng通商:便利各地货物交流;惠:给人以好处。使贸易畅通,给工商业者带来好处。《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日后战乱停止,我将使国家轻摇薄赋,吏治清明,兴学校,奖农桑,~。(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ttyq通同一气tōngtóngyīyì串通在一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干儿子,必是他们~的。”



txdd通宵达旦tōngxiāodád
àn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乙校昨夜~,将赤化书籍完全焚烧矣。(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三》)



tgzb痌瘝在抱tōngguānzàobào痌瘝:病痛,比喻疾苦;在抱:在胸怀中。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尚书·康诰》:“恫瘝乃身。”前回一个大善士,专诚到扬州动劝捐,做得那种~,愁眉苦目的样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



tnjm童牛角马tóngniújiǎomǎ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汉·扬雄《太玄经·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tszz童山濯濯tóngshānzhuózhuó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



tyhf童颜鹤发tóngyánhèfà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华佗)~,飘然有出世之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tbxl同病相怜tóngbìngxiānglián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缀河上之悲曲。(南朝梁·刘璠《广绝交论》)



tcdk同仇敌忾tóngchóudíkài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tcyz同出一辙tóngchūyīzhé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样。



tcym同床异梦tóngchuángyìmèng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但彼等乌合之众,~,一战即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texj同恶相济tóngèxiāngjì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惟此群凶,~。(《南史·梁本纪》)



texq同恶相求tóngèxiāngqiú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



tggk同甘共苦tónggāngòngkǔ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夫耕于前,妻耘于后,~,相敬如宾。(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tgyt同功一体tónggōngyītǐ指功绩和地位相同。《史记·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郑父与克,~之人,克诛,郑父安得不惧。(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九回)



tgyq同工异曲tónggōngyìqǔ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唐·韩愈《进学讲》:“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tgst同归殊途tóngguīshūtú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答案只能有一个。



tgyj同归于尽tóngguīyújìn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列子·天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只图自己安逸,那管世事艰难,弄到后来,不是~吗?(清·姬文《市声》第十四回)



tlhw同流合污tóngliúhéwū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此数贼者,~,败坏国政。(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



tmxd同美相妒tóngměixiāngdù妒:忌妒。指容貌或才情好的人互相忌妒。《素书·安体》:“同美相妒,女则武后、韦庶人、萧良娣是也;男则赵高、李斯是也。”



tmyh同门异户tóngményìhù名义一样,实质不同。汉·扬雄《法言·君子》:“至于子思孟轲诡哉,曰吾于孙卿与,见同门而异户也。”



mpes同盘而食tóngpánérshí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魏书·杨椿传》:“吾兄弟,若在家,必
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



tptz同袍同泽tóngpáotóngzé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tqlz同气连枝tóngqìliánzhī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我自然爱我的弟弟,我们原是~的。(冰心《寄小读者·横滨》)



trey同日而语tóngrìéryǔ指相提并论。《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tssw同生死,共存亡tóngshēngsǐ,gòngcúnwáng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tsxq同声相应,同气相求tóngshēngxiāngyìng,tóngqìxiāngqiú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此外都是~,日夕过从,纵谈甚乐。(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一回)



tssg同室操戈tóngshìsāogē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左传·昭公元年》为宋学者,不第攻汉儒而已也,仰且~矣。(清·江藩《宋学渊源记序》卷上)



ttxd同堂兄弟tóngtángxiōngdì同祖的兄弟,即堂兄弟。《北史·公孙表传》:“二公孙,同堂兄弟耳。”



ttgg同条共贯tóngtiáogòngguàn条:枝条;贯:钱串。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事理相通,脉络连贯。《汉书·董仲舒传》:“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欤?”



txll同心戮力tóngxīnlùlì指齐心合力。《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twgg同文共轨tóngwéngòngguǐ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txhl同心合力tóngxīnhél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书·
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txtd同心同德tóngxīntóngdé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txxl同心协力tóngxīnxiélì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只要我们大家~,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tzdg同舟敌国tóngzhōudíguó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饮恨亲冤已数年,枕戈思报叹无缘。~今相遇,又隔江山路几千。(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tzgj同舟共济tóngzhōugòngjì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通常在林海里人与人相遇,和在远洋航海中~一样,为什么他竟这样势不两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tymb彤云密布tóngyúnmìbù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冷雾缤纷。(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九回)



thdl铜壶滴漏tónghúdīlòu铜壶:古代计时的漏器。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唐·温庭筠《鸡鸣埭歌》:“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静听得~,夜月微残。(《白雪遗音·马头调·好梦儿》)



tjtg铜筋铁骨tóngjīntiěgǔ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韩侍郎婢作夫人》:“此时偶然坍将下来,若有人在床时,便是铜筋铁骨也压死了。”他本来是一副~,黑皮肤衬着那一套大布之衣,看去象个乡下人。(朱自清《哀互生》)



tptb铜琶铁板tóngpātiěbǎn铜琶、铁板:两种伴奏乐器。用铜琵琶、铁绰板伴唱。形容气慨豪迈,音调高亢的文辞。宋·俞文豹《吹剑续录》:“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
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九回)



tqtb铜墙铁壁tóngqiángtiěbì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元·无名氏《谢金梧》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宋江自引了前部人马,转过独龙岗后面来看祝家庄时,后面都是~,把得严整。(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八回)



tstb铜山铁壁tóngshāntiěbì形容坚固的防御物。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宋史·李伯玉传》:“赵汝腾尝荐八士,各有品目,于伯玉曰:‘铜山铁壁。’立朝风节,大较似之。”则教你心如铁石也怕恐,便有那~都没用。(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



tsxy铜山西崩,洛钟东应tóngshānxībēnɡ,luòzhōngdōngyìng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此义易明,~,不以远而阴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



ttte铜头铁额tóngtóutiěé铜铸的头,铁打的额。形容人勇猛强悍。《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龙鱼河图》:“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云笈七签》卷一百:“兄弟八十人,铜头铁额。”问:“如何是出家人?”师曰:“~,乌觜鹿身。”(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



ttjj铜驼荆棘tóngtuójīngjí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tcjg统筹兼顾tǒngchóujiāngù统筹:通盘筹划;兼:本义为一手执两禾,引伸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顾:照顾。统一筹划,全面照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要三者~才行。



tbys痛不欲生tòngbùyùshēng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宋·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先兄晴湖言:有王震升者,暮年丧爱子,~。(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



tdst痛定思痛tòngdìngsī tòng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
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何如哉!(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tgqf痛改前非tònggǎiqiánfēi痛:彻底;非:错误。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痴公子很使噪脾钱》:“你痛改前非,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在政策的感召下,他决心~,重新做人。



tklt痛哭流涕tòngkūliútì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宋史·胡铨传》:“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我怎能忍心告诉他,使这个老人~呢?(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



trgs痛入骨髓tòngrùgǔsuǐ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宋襄公志欲求伯,被楚人捉弄一场,反受大辱,怨恨之情,~,但恨力不能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四回)



txbn痛心拔脑tòngxīnbánǎo形容伤心到极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机与长沙顾母书,述从祖弟士横死。乃言,痛心拔脑,有如孔怀。”



txjs痛心疾首tòngxīnjíshǒu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瞿耐庵自从到任至今也有半年了。治下的百姓因他听断糊涂,一个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txrg痛心入骨tòngxīnrùgǔ形容伤心到了极点。《后汉书·袁绍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每与刘左将军、孙公祐共论此事,未尝不~,相为悲伤也。(《三国志·蜀志·孙乾传》)



tyxg痛痒相关tòngyǎngxiāngguān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tyhl痛饮黄龙tòngyǐnhuánglóng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内忧外患澄清日,~定约君。(朱德《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诗)



tadx偷安旦夕tōuāndànxī偷安
: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俱碎。”



tgjl偷工减料tōugōngjiǎnliào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做工作要认真负责,决不能~,马马虎虎。



tgxj偷狗戏鸡tōugǒuxìjī比喻不务正业。



thsn偷寒送暖tōuhánsòngnuǎn暗里照顾寒暖。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枉骂他偷寒送暖小奴才,要这般当面抢白。”



thgr偷合苟容tōuhégǒuróng偷:苟且。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荀子·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藏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尔曹昔为相国,位极人臣,贪欲无厌,求利不止,~。(明·赵弼《丹景报应录》)



tjbm偷鸡不着蚀把米tōujībùzheshíbǎmǐ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tjmg偷鸡摸狗tōujīmōgǒu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的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成日家~,腥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tlhz偷梁换柱tōuliánghuànzhù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他采取~的手法,将别人的科研成果据为己有。



tthr偷天换日tōutiānhuànrì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且说尹子崇自从做了这一番偷天换日的大事业,等到银子到手,便把原有的股东一齐写信去招呼。”他所玩弄的~的鬼把戏,早被大家识破了。



ttmm偷偷摸摸tōutōumōmō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txdj偷闲躲静tōuxiánduǒjìng指偷懒。



txqy偷香窃玉tōuxiāngqièyù比喻引诱妇女。《晋书·贾充传》:“时西域
有贡奇香,一著人则经月不歇,帝甚贵之,惟以赐充及大司马陈骞。其女密盗以遗寿,充僚属与寿燕处,闻其芬馥,称之于充。……”稳坐了七香车,高揭了三檐伞,请受了金花诰,再不赴~期。(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



tctm头出头没tóuchūtóumò比喻追随世俗。《五灯会元·投子同禅师法嗣·濠州思明禅师》:“问:‘如何是清洁法身。’师曰:‘屎里蛆儿,头出头没。’”



tgtd头高头低tóugāotóudī形容用秤称东西时,秤杆的一端高一点或低一点,难免稍有出入。



tjzr头角峥嵘tóujiǎozhēngróng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露头角。”那时~际,搅海翻江上九天。(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



tkjl头会箕敛tóukuànjīliǎn头会:按人头征税;箕敛: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形容赋税繁重苛刻。《淮南子·氾论训》:“头会箕赋,输于少府。”《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者,合从缔交。(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



tmrw头面人物tóumiànrénwù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tmba头没杯案tóumòbēiàn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比喻尽情欢乐,不拘形迹。《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tpxl头破血流tóupòxuèliú头打破了,血流满面。多用来形容惨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照道士脸上一刮,可怜就打得~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你若在继续顽抗下去,必定会碰得~!。



tsat头上安头tóushàngāntóu比喻多余和重复。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着头,雪上加霜。”宋·黄庭坚《拙轩颂》:“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tsmx头上末下tóushàngmòxià第一次,初次。



ttnr头疼脑热tóuténgnǎorè泛指一般的小病。



ttch头童齿豁tóutóngchǐhuò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
形容人衰老的状态。唐·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一年数病,~;而忽遭母夫人之变,形神益复支离。(清·谢章铤《魏子安墓志铭》)



ttyj头痛医头,脚痛医脚tóutòngyītóu,jiǎotòngyījiǎo比喻被动应付,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总不是个办法。



ttsd头头是道tóutóushìdào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再看他后面讲那汽机的做法用法,~,语语内行。(清·姬文《市声》第十三回)



tysg头痒搔跟tóuyǎngsāogēn头痒搔脚。比喻花了气力而于事无补。汉·焦延寿《易林》卷十:“头痒搔跟,无益于疾。”



tymx头晕目眩tóuyūnmùxuàn头发昏,眼发花。



tzjq头重脚轻tóuzhòngjiǎoqīng头脑发胀,脚下无力。形容身体不适。也比喻基础不牢固。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他的酒量原不济,三瓯落肚,渐觉头重脚轻。”墙上芦苇,~要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tzdz头足倒置tóuzúdàozhì比喻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



tbcr投笔从戎tóubǐcóngróng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的经过。(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tbch投畀豺虎tóubìcháihǔ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诗经·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况且,未能将坏人“~”于生前,当然也只好口诛笔伐之于后身。(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



tbdl投鞭断流tóubiānduànliú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人民解放军以~之势跨跃长江天险。



tjdb投机倒把tóujīdǎobǎ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方式扰乱
市场,牟取暴利。



tjqq投机取巧tóujīqǔqiǎo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学习要勤奋刻苦,踏踏实实,不能靠~取得成功。



tjxs投井下石tóujǐngxiàshí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草野朋友,没有什么政治的约束,平时追逐酒肉,事情一来,就~。(梁斌《播火记》一六)



tmeq投袂而起tóumèiérqǐ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犹谓人心思顺,必有~者。(章炳麟《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



tqsh投其所好tóuqísuǒhào投:迎合;其:代词,他,他的;好:爱好。迎合别人的喜好。《庄子·庚桑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今王志在报吴,必先~,然后得制其命。(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



tsjq投鼠忌器tóushǔjìqì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tszc投梭折齿tóusuōzhéchǐ投梭:用梭子掷人。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晋书·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若称誉贤女,岂容作此等语,必至~矣。(清·陈澧《东塾读书记·诗》)



ttbl投桃报李tóutáobàolǐ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txzs投闲置散tóuxiánzhìsàn投、置:安放;闲、散:没有事干。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唐·韩愈《进学解》:“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tzsy投诸四裔tóuzhūsìyì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左传·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浑敦、穷奇、寿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tzeq投传而
去tóuzhuànérqù传:符信。指弃官而去。《后汉书·陈蕃传》:“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毅曰:“既能攫兽,又能杀鼠,何损于犬!”~。(《晋书·刘毅传》)



tfmj突飞猛进tūfēiměngjìn突、猛:形容急速。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的发展。(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trxj突然袭击tūránxíjī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现多比喻突然加于别人的行动使人感到意外而难应付。



trql突如其来tūrúqílái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易·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其在前曰:真为素昧平生,~,难怪妾之得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



tdbm屠毒笔墨túdúbǐmò用笔墨毒害人。比喻内容不好的书。



tlzj屠龙之技túlóngzhījì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非日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唐·刘禹锡《何卜赋》)



tmdj屠门大嚼túméndàjiáo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tsny屠所牛羊túsuǒniúyáng比喻临近死亡的人。《大涅磐经·迦叶品》:“如囚趋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tchm图财害命túcáihàimìng图:谋取。为了劫夺财物,害人性命。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你如今将俺主人摆布死了,故意将这绣鞋揣在怀里,正是你图财致命,便待干罢。”他的身上是带着有我们的盘费的,那两名轿夫不会~吗?(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tmbg图谋不轨túmóubùguǐ不轨:越出常轨,不守法度。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晋书·王彬传》:“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你们给我们来的公函,说我们~……我们此行纯为爱国而来,绝无越轨行为。(杨沫《青春之歌》第七章)



tqbx图穷匕首见túqióngbǐshǒuxiàn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的最后阶段了。



tqbx图穷匕见túqióngbǐxiàn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不意先生乃蓄别抱,~,爰有斯言。(叶圣陶《一个青年》)



tdsl荼毒生灵túdúshēnglíng荼毒:毒害、残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尚书·汤诰》:“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荼毒生灵,万里朱殷。”



tdfs徒读父书túdúfùshū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括~,不知变通,非将才,愿王勿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八回)



tlwf徒劳往返túláowǎngfǎn徒劳:白花力气。来回白跑。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大夫今日见谕,公则公言之,私则私言之,不必效舌剑唇枪,徒劳往返耳。”



tlwg徒劳无功túláowúgōng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庄子·天运》:“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管子·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博洛兴师动众,旷费时日,~。(华而实《汉衣冠》七)



tlwy徒劳无益túláowúyì白费劲,没有一点用处。清·林则徐《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倘实系硐产全枯,徒劳无益,则名是实非之厂。”做事要讲效益,~的事不要去做。



tlry徒乱人意túluànrényì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ttky徒托空言tútuōkōngyán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我在西报上,看见这种议论,也不止一次了,……光景是~罢?(清·李宝
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



tyxm徒有虚名túyǒuxūmíng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tzts徒子徒孙túzǐtúsūn徒弟和再传的徒弟。比喻一脉相传的人(含贬意)。



tzmf涂脂抹粉túzhīmǒfěn脂:胭脂。搽胭脂抹粉。指妇女打扮。也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赵县君乔送黄柑》:“其涂脂抹粉,惯卖风情,挑逗那富家郎君。”我照作品的年月看下去,这些不肯~的青年们的魂灵便依次屹立在我眼前。(鲁迅《野草·一觉》)



tbwj土崩瓦解tǔbēngwǎjiě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鬼谷子·抵山戏》:“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死者万数。(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tfcq土扶成墙tǔfúchéngqiáng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北史·尉景传》:“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



thls土豪劣绅tǔháolièshēn土豪:乡里的豪强,即仗势欺人的地主。劣绅:地方上的恶霸或退职官僚中的恶劣者。旧社会有钱有势、横行乡里的人。宗法封建性的~,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tjwq土鸡瓦犬tǔjīwǎquǎn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tjmw土阶茅屋tǔjiēmáowū泥土的台阶,茅草的房屋。比喻住房简陋。《周书·武帝纪下》:“上栋下宇,土阶茅屋。”



tlcg土龙刍狗tǔlóngchúgǒu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三国志·蜀书·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tmxh土木形骸tǔmùxínghái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处俊姿约素,~,然临事敢言。(《新唐书·郝处俊传》)



tnmm土牛木马tǔniúmùmǎ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关尹子·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若门资之中而得愚瞽,是则~,形似而用非,不可以涉道也。(《北史·苏绰传》)



trxl土穰细流tǔrǎngxìliú土壤:泥土;细流:小河。比喻细小的事物。也指事物虽甚细微,但不断积累,即能发挥巨大作用。《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穰,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tstz土生土长tǔshēngtǔzhǎng当地生长的。他是当地~干部,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tbwf吐哺握发tǔbǔwòfà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周公在周盛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犹且~,以纳天下贤士。(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tdqx吐胆倾心tǔdǎnqīngxīn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



tgrr吐刚茹柔tǔgāngrúróu柔:软;刚:硬。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怕强欺软。《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毛玠清公素履,司马芝忠亮不倾,庶乎不~。(《三国志·魏志·崔琰等传赞》)



tgnx吐故纳新tǔgùnàxīn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最人涅伏,~,败果既落,新葩欲吐。(鲁迅《集外集·说鈤》)



tszf吐丝自缚tǔsīzìfù比喻自己的所作所为阻碍了自己的行动自由。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闻声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



tqfj兔起凫举tǔqǐfújǔ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惛之地矣。”




tqhl兔起鹘落tùqǐhúluò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宋·苏轼《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此事如~,少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tsym兔丝燕麦tùsīyànmài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魏书·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tsgp兔死狗烹tùsǐgǒupēng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大凡古来有识见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后来有“鸟尽弓藏,~”之祸。(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九回)



tshb兔死狐悲tùsǐhúbēi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tzwf兔走乌飞tùzǒuwūfēi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唐·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tbsy推本溯源tuīběnsùyuán探索根源,寻找原因。做学问必须下一番~的功夫。



tbzl推波助澜tuībōzhùlán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隋·王通《文中子·问易篇》:“真君建德之事,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即或漏吞舟之鱼,而已暴鳃断鳍,颓然老矣,尚何能为~之事哉!(严复《论世变之亟》)



tccx推陈出新tuīchénchūxīn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研究棋艺,~。(陈毅《题〈围棋名谱精选〉》诗)



tcxj推诚相见tuī chéngxiāngjiàn诚:相
信。指以真心对待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同学之间应该~。



tjjr推己及人tuījǐjírén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集注:“推己及物。”同学之间要做到将心比心,~,就能够搞好团结。



tjsb推襟送抱tuījīnsòngbào襟、抱:指心意。向对方表示殷勤的心意。《南史·张充传》:“所可通梦交魂,推襟送抱者,唯丈人而已。”



tszs推三阻四tuīsānzǔsì找各种借口推托。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我如今并不推三阻四,任哥哥自主之。”



ttzl推涛作浪tuītāozuòlàng作:兴起。推动波涛,掀起浪头。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



txrn推贤让能tuīxiánràngnéng推:举荐;让:谦让。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尚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在朝之士相让于上,草庐之人咸皆化之,~之风从此生矣。(《晋书·刘寔传》)



txzf推心置腹tuīxīnzhìf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由于他平素对朝廷不满,又感于尚炯的~,就把他平日不轻对人谈的话都谈了出来。(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tzjs推燥居湿tuīzàojūshī把干的地方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的地方。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也。”



tbss退避三舍tuìbìsānshě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我说姊姊不过,只得~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trxl退让贤路tuìràngxiánlù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trsy退如山移tuìrúshānyí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吴子·应变》:“守以强弩,退如山移。”



tsbg退思补过tuìsībǔguò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故必进思尽忠。~,庶几无愧于夙夜在公之义。(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tyhy退有后言tuìyǒuhòuyán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尚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thbz蜕化变质tuìhuàbiànzhì蜕化:虫类脱皮变化。比喻人堕落变坏。我们要坚决同那些~分子展开斗争,决不留情。



thqq褪后趋前tuìhòuqūqián形容前前后后向人献殷勤。



tdgc吞刀刮肠tūndāoguācháng比喻决心改过自新。《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尊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tdth吞刀吐火tūndāotǔhuǒ古杂剧之一,泛称魔术。汉·张衡《西京赋》:“吞刀吐火,云雾杳冥。”丹、珠乃拔马破舌,~。(《晋书·夏统传》)



tttt吞吞吐吐tūntūntǔtǔ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tytw吞云吐雾tūnyúntǔwù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南朝梁·沈约《郊居赋》:“始餐霞而吐雾,终凌虚而倒影。”但我们现在只听说许多人躺着~,却很少见有人象外国水兵似的满街发酒疯。(鲁迅《南腔北调集·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tljc屯粮积草túnliángjīcǎo储存粮食和草料。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此去有山,名天荡山,山中乃曹操屯粮积草之地。”



tjjq囤积居奇túnjījūqí囤、居:积聚;奇:稀少的物品。把稀少的货物储藏起来。指商人囤积大量商品,等待高价出卖,牟取暴利。贫农把地主富农的谷米阻止出境,并禁止高抬谷价和~。(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ttrt豚蹄穰田túntírángtián比喻所花费的极少而所希望的过多。《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有一个农民,用一个小猪蹄祭神,祝庄稼丰收。



tjzm脱缰之马tuōjiāngzhīmǎ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tkec脱口而出tuōkǒuérchū不经考虑,随口说
出。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八回:“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



tthg脱胎换骨tuōtāihuàngǔ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神爽体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tyec脱颖而出tuōyǐngérchū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经过艰苦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在全班~。



tnds拖泥带水tuōnídàishuǐ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宋《碧岩录》卷一:“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宋·释道元《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水。”这篇文章~,读起来索然无味。



trxs拖人下水tuōrénxiàshuǐ比喻勉强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坏事)。宋·杨万里《竹枝歌》:“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



tmzg唾面自干tuòmiànzìgān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若讲能够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娄师德了:他告诉兄弟,教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八回)



tskd唾手可得tuòshǒukědé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后汉书·公孙瓒传》李贤注引《九州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而决。”

土的孔隙率-开垦的拼音


带花的词语-夹棍


赵州桥作文-义正词严


种群-衰变


男女男读什么-忽闪


日正念什么-积善成德


如何保持健康英语作文-饽饽怎么读


混凝土密度-奇异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