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 - 课堂笔记 (下部) pdf版 人教部编版

巡山小妖精
955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06: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北省村官-学生请假单


作者用“镶”“冲”
“染”三个动词
生动具体地描绘
出有黑云时海上< br>日出的景象。
“镶”指把物体
嵌入另一物体上
或加在另一物体
的周边, 此时太
阳的光芒是从黑
云背后放射出来
的,使黑云边上
透出金色的光,
因此“镶”字十
分贴切;“冲”
指快速向前闯,
此时太阳从黑云
中突破出来 ,
“冲”表现出了
日出的动态美;
“染”指用染料
使东西着色,此
时 黑云被太阳的
亮光映衬了紫色
或者红色,就像
被太阳“染”了
色一样。
结尾以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观的赞叹。


一.生字解析
生字




拼音
kuò
fàn

chà< br>部首




笔画
6
8
7
8
结构
左右
左右
上下
左右
组词
扩大,扩展,扩散< br>范围,范畴,模范
努力,努嘴
一刹那
字义
放大;推广。
①榜样 。
②范围;界限。
③限制;约束。
①尽量使出;尽量用力。
②突出;凸出。< br>指极短的时间。
①松软。
②东西腐坏。
③无条理;头绪乱。
④程度极深 的。
①代替。
②衰落。
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红和蓝合成的颜色。
只。
烂làn火9左右腐烂,灿烂,焦头烂额




xiāng

jǐn




12
22
12
4
上下
左右
上下
左右
替代,替身,替天行道
镶嵌,镶牙,金镶玉嵌
紫色,紫菜,姹紫嫣红
仅 有,不仅,绝无仅有
二.多音字
hè(负荷)

hé(荷兰)
三.近 义词
清静——寂静
分辨——区分
夺目——醒目
果然——果真
灿烂—— 绚烂
光彩——光辉
重荷——笨重
奇观——奇景
亮光——光亮
扩大—— 扩展
四.反义词
清静——嘈杂
分辨——混淆
果然——居然
灿烂——暗 淡
重荷——轻装
刹那——永久
亮光——阴影
伟大——渺小

五.词语解释
1.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
2.重荷:过重的负荷。
3.夺 目:光彩耀眼。
4.分辨:区分辨别。
5.灿烂:光彩鲜明耀眼;光明、美好。
6.放 射:由一点向四外射出。
7.奇观: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8.转眼:形 容时间极短。
9.扩大:使范围、规模等增大。
10.范围:周围的界限。
11.刹那 :一瞬间;眨眼之间。
12.重围:层层的包围。本文用来形容黑云把太阳围得很严。

< br>开头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画线句交代了浏览路线:金华城→罗店→入山。
这句话写 出
了山上映山
红的多和生
机勃勃,表达
了作者对映
山红的喜爱。“迎”字说明
作者是逆流
而上的。
画线句是一句
排比句,强调突
出了溪流蜿蜒
曲折的特点。
能容纳一千或
八百人的场
地,空间必定
这 是一句过
渡句,起承上
启下的作用。
很大,作者把
洞里的空间和
现实 联系起
来,切实可感。


画线句是设问
句,用自问自
答的方式, 写
出了小船的
小,从而突出
孔隙的狭小。
作者描写了
自己当时被“挤压”的感
受,真实体现
了孔隙狭小
的特点。
写出了内
洞“黑 ”
的特点。


画线句暗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即使……
也……”表示假
设关系,表示这
些石钟乳和石
作者通过内
洞和外洞空
间的对比,
突出了内洞
的大。
笋本身具有极
大的观赏性,足
够吸引人 。表达
了作者对石钟
乳和石笋的赞
美和喜爱。
“又”字说明作者出洞和进洞的 方式一样。


一.生字解析
生字

拼音
zhè
部首

笔画
10
结构
左右
组词
浙江
字义< br>浙江省的简称。
①捕鸟的网。
②分布;陈列。
③搜集;招募。
④轻软有 细孔的丝织品。
①阻塞。
②杜梨,落叶乔木,果实圆
而小,味涩可食。
①一种 鸟,初夏时昼夜啼
叫,又叫布谷鸟。②一种常
绿灌木,春天开花,花红艳,
又叫映山红 。
①横的距离小,不宽。
②不开朗,气量小。
①(树木)繁茂。②(忧愁、
气 愤等)积聚在心中不得发
泄。③香气浓厚。
①肩膀。
②担负;担任。
屁股。< br>①改换原来的位置;从一方
到另一方。②改动;变化。
①额头。
②牌匾。
③规定的数目。
陆地。
①乳房。
②奶汁。
③像奶汁的的东西。
④初 生的;幼小的。
竹子从土里刚长出的嫩芽,
可以吃。
①东西的一头;事物的起
因、开头。②项目;方面。
③不歪斜;正派。
①水流开始形成的地方。
②事物的根由、 来路。
罗luó罒8上下罗列,罗店,星罗棋布
杜dù木7左右杜鹃,杜撰,杜门谢客
鹃juān鸟12左右杜鹃
窄zhǎi穴10上下窄小,狭窄,冤家路窄
郁yù阝8左右森郁, 馥郁,郁郁葱葱



jiān
tún



8
17
11
半包围
上下
左右
肩负 ,肩膀,肩背
臀部,臀围,臀骨
移动,转移,潜移默化


é



15
7
左右
左右
余额,额外,额角登陆,大陆,陆续
乳rǔ乚8左右豆乳,石钟乳,哺乳


sǔn
duān


10
14
上下
左右
竹笋,石笋,春 笋
端庄,弊端,变化多端
源yuán氵13左右资源,能源,发源


二. 多音字
tiáo(调皮)jì(系住)zhuǎn(转换)

diào(强调)

xì(关系)

zhuàn(转圈)
三.近义词
似乎——好像< br>聚集——密集
依据——依照
明艳——鲜艳
稍微——稍许
变化多端——千 变万化
时而——有时
等候——等待
变换——变更
宽广——宽敞
四.反 义词
明艳——暗淡
昏暗——光明
聚集——零散
变化多端——一如既往
蜿蜒——径直拥挤——松散
五.词语辨析
“明艳”和“鲜艳”都含有“鲜明而美丽”的意思。区 别在于:
“明艳”既可描写人,也可描写景物,描写人一般指女子容貌光彩照人,描写景物一般指颜色光
鲜甚至有些刺眼;
“鲜艳”只用于描写颜色,指颜色鲜明、亮丽。
例:①闪烁的水晶颈 链和耳环戴在新娘身上,显得特别高雅,明艳照人!
②六一儿童节,幼儿园的小朋友穿着各种鲜艳夺目的 衣服。
六.词语解释
1.盘曲而上:曲折环绕地向上走。本文指公路在山中盘旋地绕着圈儿通向 山上。
2.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3.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4.气 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威势。
5.一团漆黑:形容光线非常暗。
6.蜿蜒:蛇类爬行的 样子。形容(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7.变化多端:端:头绪。形容变化多种多样。< br>8.十来进:进,平房的住宅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十来进”即十来排住宅大小。

< p>
9.精神:表现出来的活力。
10.时而:重复使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 交替发生。
11.聚集:集合;凑到一起。
12.拥挤:地方相对地小而人或车船等相对地多。
13.昏暗:光线不足。
14.丈:中国市制长度单位,1丈是10尺,约合3.33米。15.登陆: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
16.石钟乳:即钟乳石,溶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 体,与石笋上下相对,有碳酸钙逐渐从
水溶液中析出积聚而成。
17.石笋:溶洞中直立的像笋 的物体,常与钟乳石上下相对,是由洞顶滴下的水滴中所含的碳酸
钙沉淀堆积而成的。

< /p>


这几句话属于环境描写,为下文雨来
顺利脱险埋下了伏笔。其中画线句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芦花比作
白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花的白。
画线句突出
了 雨来的游
泳本领高。
雨来特别喜欢
耍水,可妈妈觉
得这很危险,不
让 雨来耍水。


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
者把雨来比作小泥鳅,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雨来的身体光滑黝黑。
这段运用了动
作描写,描写了
雨来在水中的样子,表现了雨
来的机灵和活
泼。作者运用比
喻的修辞手法,
把雨来比作 小
鸭子,写出了雨
来的可爱和水
性好。
点明季节。


画 线句写出
了夜校的条
件艰苦。
这是对老师
的外貌描写。
画线句写出< br>了雨来对课
本的爱护,侧
面突出了雨
来热爱学习。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 三次,
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这是对爸爸的外貌描写,交代了爸爸的特殊身份,同时
暗示了形势的严峻,为下文雨来被鬼子捉住埋下伏笔。


这段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一家三 口的对话我们可以知道,
鬼子又来“扫荡”了,爸爸即将参加战斗,形势十分严峻。
爸爸的话说 明
雨来的爸爸、妈
妈、舅舅都是抗
日的积极分子,
雨来在这样革
命家 庭里成长,
也怀揣着一颗
抗日的心。
这里的“红
布包着”与
上文雨来 向
妈妈要来红
布包书皮相
照应。
画线部分是对
雨来的动作描
写出了雨来写,
的反应迅速、身
手敏捷。


日本鬼子的
“扫荡” 使
情况十分危
急,李大叔
躲进地洞,
雨来为他挪
画线句用了
夸张的修辞
手法,说明
雨来跑得很
快。
为了掩护李大
叔,雨来被鬼< br>子抓住了。
缸掩护。
画线部分是
对鬼子军官
的神态描
写,表现 了
鬼子丑恶的
嘴脸。
雨来的回答让鬼子一无所获,
表现了雨来的聪明机智。< /p>


从鬼子的语言和神态中可以看出他想
要哄骗雨来,写出了鬼子的虚伪。
画 线部分是对
雨来的心理描
写,表现出雨来
的害怕,其实雨
来也只是个孩
子,这使人物形
象十分真实。
任凭鬼子怎么
软磨硬泡,花言
巧语,雨来都没
有松口。


从对鬼子的动
作描写,可以看
出鬼子十分残
忍,连一个孩子
也不放过。从雨
来的表情可以
看出雨来十分
痛苦,但他并没< br>有因此屈服,写
出了雨来的坚
强不屈。
雨来的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 己的祖国”
这几行字上,表现了雨来誓死保护李大叔,不让交通
员落入敌人手中,和敌人斗争到 底的坚强意志,体现
了中国人不惜用鲜血保卫祖国的决心。
这句话运用比
喻的修辞手法 ,
把浮云比作红
绸子,描写了被
夕阳染红的浮
云,渲染了悲壮
的气氛 。
“有志不在年高”指人贵在有志,不能用年龄来衡量一个人的志气,
只要有志气,年轻人也能 有所成就。这句话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


画线句为下文雨来没
有死埋下了伏笔。
雨来在遭受了鬼子的审讯和毒打
之后,依旧像之前一样活泼、机灵。


谁 也没想到雨来其实没有死,这个结局让人出
乎意料,进一步体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一.生字解析
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结构组词字义
①进;升。
②古国名或朝代名。
③山西省的别称。
北方人家里用土坯或砖、石
砌成的铺面,下有烟火道,
可以 生火取暖。
①金属元素,符号Pb。质
软而重,有毒。②铅笔芯。
①提腿跨步向前。< br>②年龄大。
拟声词(叠)。
①器物上能开关的机件。
②作用像塞子的东西。上肢,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
部分。
膀子,胳膊的上部靠肩的部
分。也指整个的胳膊 。
①抢夺;胁迫。
②灾难。
绸子,薄而软的丝织品。
①拆开;挖开。
②爬住;把住。
③剥下,脱去。
①仇人;敌人;敌对的。
②对抗;抵挡。
③相 等大的;相当的。
①人或动物死后的躯体。
②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
祭的人。
利用(时间、条件和机会)。
不沉着;动作忙乱。
晋jìn日10上下晋级,东晋,晋察冀炕kàng火8左右炕席,暖炕,炕上





膊< br>劫


qiān
mài

shuān


jié
chóu










10
6
7
10
10
14
7
11
5
左右
半包围
左右
左右
左右
左右
左右
左右
左右
铅球,铅笔
年迈,豪迈,迈进呜哩哇啦,一命呜呼
枪栓,门栓
胳臂,胳膊
胳膊,赤膊,臂膊
劫持,劫难 ,劫富济贫
红绸子,绸缎,丝绸
扒开,扒皮,扒拉
敌dí舌10左右敌情,轻敌,克敌 制胜



shī
chèn
huāng



3
12
12
独体
半包围
左右
尸体,僵 尸,行尸走肉
趁机,趁早,趁虚而入
慌忙,恐慌,心慌意乱


二.多音字
ba(好吧)sāi(赛车)wā(哇啦哇啦)

bā(酒吧)

s ài(边塞)
sè(堵塞)

wa(好哇)
三.近义词
商量——商讨
劫难——灾难
防备——戒备
打扮——装饰
集合——聚集
爱护——爱惜
慌忙——慌乱
摇摆——摇晃
赶快——迅速
凶恶——险恶
柔软——柔滑
温和——和蔼
晌午——中午
可惜——惋惜
喜欢——喜爱
四.反义词< br>柔软——坚硬
撒谎——坦诚
可怕——美好
黝黑——洁白
温和——粗暴< br>慌忙——镇定
扩大——缩小
爱护——损坏
喜欢——讨厌
集合——分散< br>凶恶——和蔼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五.词语辨析
“商量”和“商榷”都含有“ 交换意见,以达成共识”的意思。区别在于:
“商量”的意思是交换意见,常用于口头语,多指一般问题 ,可重叠成“商量商量”;
“商榷”的意思是商讨,含有尊敬、客气的色彩,常用于书面语,多指较大的 、较复杂的问题。
例:①他们两个人窃窃私语,好像在商量什么事。
②这些建议还有待商榷,仅 供参考。
六.词语解释
1.晋察冀边区
:晋,山西省的别称。察,察哈尔省(1952
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
的别称;冀,河北省的别称。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
一。
2.飘飘悠悠:飘飘,飞翔的样子。悠悠,从容自然的样子。指在空中 或水面上轻缓地浮动。
3.光溜溜:形容光滑,形容物体表面或人身体上没有遮盖。
4.泥鳅: 鱼,身体圆柱形,头小而尖,口有须五对,尾端侧扁,鳞细小,有粘液,黄褐色,身上
有不规则黑色斑点 。常生活在河湖、池沼、水田等处,多潜伏泥中。本文指泥鳅来比喻


雨来,是指他身上光 溜溜的,很滑,同时也含有动作敏捷的意思。
5.夜校:夜间上课的学校。多指业余学校。本文是指抗日 战争时期,因边区经常有鬼子来扫荡,
抗日小学白天上课有困难,所以改在夜间上课。
6.睁眼 瞎:比喻文盲,不识字的人。
7.门槛:门框下端的横木条、石条或金属条。
8.推推搡搡:粗 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9.嘟嘟囔囔:意思是不断地、含糊地自言自语。
10.趔趄:由于某 种原因,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11.暴跳:猛烈地跳脚。形容盛怒或急躁。
12.黝黑:黑而 没有光泽。
13.笤帚:扫除尘土的用具,用脱去籽粒的高粱穗、黍子穗或棕毛制成,现在也有用塑料等 制作
的。
14.扫荡: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本文指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进行野蛮的烧杀抢 掠活动。
15.晌午:中午。
16.糠皮:稻、麦、谷子等作物籽实的壳或皮(多指脱下来的) 。
17.劫难:灾祸;灾难。
18.挣扎:尽力支撑;用力摆脱束缚。
19.试探:用 某种方法引起对方反应,借以了解对方的意思。
20.漩涡:水流遇低洼处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涡。
21.防备:事先做好准备以便应付攻击或避免灾害。


开头交代了写作对象,点明了他留在外婆家的原因。
孩子一般都没
有什么耐心,但
他可以为了吃
耐心 地等上三
刻钟,突出了他
对食物的兴趣
浓厚。


“小心地问”是
因为他很想去
少林寺当和尚,
但又忌惮和尚
对吃的限制,突
出了他对 食物
的浓厚兴趣。
画线句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
法,把他比作一
条倔强 的鱼,生
动形象地写出
了他挣扎的形
态,表明了他渴
望独立。
通过对 他的语
言描写,我们可
以看出他想要
独立完成任务
的内心。
画线句写 出了他的难过,由于“我”打断了他,接
过了他的话买好了东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天气十分炎
热,热得他满
头大汗,他依
旧耐心地等
待,写出了他< br>对橘子水的
狂热。
别的孩子刚
入园哭是因
为害怕陌生,
而他并 无伤
感,哭只为了
参加一个仪
式。他虽然不
喜欢去托儿
所,却不抵< br>抗、不挣扎,
表现了他勇
敢,能坦然面
对现实。


写出了 他的适
应能力很强。
虽然内心极
不愿意去安
徽,但他还是
去了。为了 挤
上车,四岁的
他手抓窗框,
脚蹬车厢,攀
上了窗口,抓
住别人的手 ,
蹿进了车厢,
写出了他的
勇敢和敏捷。
结尾总结全
文,表明了“我”看着
“我们家的
男子汉”一点
儿一点儿长
大的感受是
奇妙 的,表达
了“我”对这
个孩子的喜
爱之情。


一.生字解析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结构组词字义
①表示某个集体的标志、
符号。②美好的。③徽州
(今安徽省)。
①谜语,暗射事物或文字
等供人猜测的隐语。②比
喻还没弄明白或难以 理
解的事物。
人和某些动物的口周围
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①尊崇;注重。
②还。
③尚且。
鸡鸭鱼肉等食物,跟“素”
相对。
(性格)刚强不屈 。
固执已见;不听劝导。
吩咐;托付。
(用在吩咐中)口头指派
或嘱咐、命令 。
坏,败坏。
①丝的头;喻指开端。
②事业;功业。
③连绵不绝的情思。出声;说话。
(声音)清晰而响亮。
①损害;有害于。
②有碍于。
①宽阔 ,广大。
②物体的外缘。
徽huī彳17左中右安徽,徽章,军徽
谜mí讠11左右谜 语,谜底,不解之谜
唇chún口10半包围嘴唇,唇舌,唇焦口燥


倔< br>强



shàng
hūn
jué
jiàn g
zhǔ









8
9
10
12
15
8
8
上下< br>上下
左右
左右
左右
左右
左右
时尚,礼尚往来
荤菜,开荤,荤素搭配
倔强
倔强
叮嘱,嘱托,嘱咐
嘱咐,吩咐
沮丧, 色沮,力竭功沮






kēng
liáo
fáng
kuò




广
11
7
15
7
13
左右
左右
左右
左右
半包围
思绪,情绪,千头万绪
吭气,吭声,一声不吭
嘹唳,嘹亮
妨碍,无妨, 不妨
廓张,恢廓,轮廓


二.多音字
liáng(测量)jiàng(倔 强)
量强
qiáng(强烈)

liàng(数量)qiǎng(勉强)三.近义词
照看——照顾确实——准确抱歉——道歉
沮丧——悲痛熟练——熟悉抱怨——埋 怨
风靡——盛行恍惚——隐约倔强——坚决
不约而同——异口同声
四.反义词
恍惚——清醒倔强——柔弱沮丧——兴奋
镇静——惊慌抱怨——感谢安慰——呵斥
潦草——工整 拘束——自然熟悉——生疏
五.词语辨析
“熟练”和“熟悉”都含有“熟知”的意思。区别在于 :
“熟练”多表示动作、工作等因常做而有经验;
“熟悉”多表示对事物了解得清楚,知道得清 楚。
例:①妈妈织毛衣的动作非常熟练。
②我的眼前出现了妈妈熟悉的身影。
六.词语 解释
1.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2.足以乱真: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 效果。
3.恍惚:(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本文指眼神不真切。
4.嘱咐:告诉 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5.潦草: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认真。
6.沮丧:灰心丧气。
7.拘束:过分约束自己而显得不自然。
8.不约而同:大家事先并没有月底,而彼此的看法或 行动却相同。
kēng(吭声)
háng(引吭高歌)
嘱咐——嘱托
妨碍—— 障碍
嘹亮——响亮
耐心——急躁
神秘——平常
一声不吭——喋喋不休


9.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10.轮廓:构成图形或物体外缘的线条。11.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12.嘹亮:(声音)清晰而响亮。


开头 交代了写作对象,芦花鞋,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画线句运用
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把芦< br>花鞋比作温
暖的鸟窝,生
动形象地写
出了芦花鞋
穿着的暖和、
舒适。
卖芦花鞋的收
入对青铜家来
说是一笔很重
要的收入,从侧
面反 映出青铜
家的生活拮据。
画线句运用
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把
芦花鞋比 作
鸭绒,形象
生动地写出
了芦花的细
软、暖和。


本段 描写了兄妹俩一起采芦花的欢
乐场景,表现了妹妹对哥哥的依恋。
对于生活拮
据的青铜 一
家来说,卖芦
花鞋的收入
对他们来说
十分重要。这
两双鞋让他们看到了生
活的希望,所
以全家人都
很开心。
画线句运用了比
喻 的修辞手法,把
芦花鞋分别比作
鸟窝和鸟,一动一
青铜一家一
共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
花鞋,其中一
百双是为了
第一百
卖的,
零一双是给< br>青铜的。
静,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芦花鞋的暖
和其外形。
由芦花联想到了
落在树上的鸟,生
动地描绘了风吹
芦花的动态美。
一百双芦花
鞋,青 铜仅三
天就差不多
卖完了,侧面
写出了芦花
鞋的好,受人
喜欢。这段属于环境描
写,写出了雪的
大,天气十分恶
劣。但青铜依然坚
持卖鞋 ,烘托出青
铜不怕困难,有责
任心的品质。


家人都劝青
铜大雪 天不
要去卖鞋,写
出了家人对
青铜的爱护。
青铜坚持冒
雪卖鞋,他< br>认为天冷更
画线句是对
青铜的动作
描写。青铜穿
鞋前把脚洗
得 干干净净,
写出了青铜
对这双芦花
鞋的珍惜。
雪大天寒,人
们都冷得 不
愿意出来,反
映了天气的
恶劣。
适合卖鞋。
画线句是对
青 铜的心理
描写,表现了
他想要卖掉
鞋子的急切
心情。


雪停了,街上来了一行城里
人,使故事发生了转折。
芦花鞋吸引城
里人的不是它
的穿着性而是
好看的外形。侧
面反映出了城
里人生活条件
的富裕,与村里< br>人拮据的生活
现状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


从“用手抚摸”“闻了闻 ”的动作,
可以看出城里人对芦花鞋的喜爱。
“唯恐”一
词表现了城
里人想要 得
青铜并没有
因为买鞋的
是富裕的城
里人而坐地
起价,而是
报了他本来
想卖的价,
体现了青铜
质朴、实在
的品质。
到芦花鞋的< br>迫切,说明
他们很喜欢
芦花鞋。
画线句是以
环境描写烘
托青铜 卖掉
鞋后愉悦的
心情。
有人因为没
有买到青铜
的芦花鞋而
感 到遗憾,
青铜对此觉
得有点对不
住他,表现
了青铜的纯
朴、善良。< /p>


青铜有了把
自己脚上鞋
卖给那个人
的想法。
青铜穿着芦 花
鞋时,双脚暖
和和的,脱下
芦花鞋后,双
脚感到针刺般
的寒冷,这 一
暖一冷的对
比,写出了青
铜要卖掉自己
脚上这双鞋的
决心之大。< br>省略号表示内容的省略,省略了后面的
内容,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一.生字解析
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结构组词字义
两个手掌对着反复摩擦,
或把一个手掌 放在别的
东西上来回揉。
①指某些开大花的草本
植物。②特指向日葵。
①迷信 的人向天神求福。
②请求;希望。
①丢弃;丢失的东西。
②漏掉或剩余的事物。
③留下;留下的。
④特指死者留下来的。
失望;不满足。
①浑浊;不干净。
②弄脏。
③使受侮辱。
④不廉洁;贪赃。
①碎末。
②认为值得。
搓< br>葵

cuō
kuí




12
12
8
左右
上下
左右
搓手,搓洗,搓揉
海葵,葵花 ,秋葵
祈求,祈祷,祈福
遗yí辶12半包围遗失,遗留,遗憾
憾hàn忄16左右遗 憾,缺憾,引以为憾
污wū氵6左右污迹,污蔑,同流合污
屑xiè尸10半包围木屑,不屑一 顾,雪屑
二.多音字
dàng(妥当)lù(露宿)kōng(空旷)

dā ng(当初)

lòu(露面)

kòng(空缺)
三.近义词均匀——匀称
空寂——空旷
欣喜——愉快
厚实——雄厚
祈求——恳求遗憾——缺憾
寻觅——寻找
清新——清澈
漂亮——美丽
倾覆——颠覆疑惑——怀疑
叹息——感慨
四.反义词
均匀——杂乱
特别——普通
暖和——严寒
厚实——单薄
清新——污浊
空寂——热闹
兴奋——疲劳
疑惑——相信
便宜——昂贵
空闲——繁忙
欣喜——忧愁


五. 词语解释
1.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大致相同。本文指芦花搓进草绳里的数量相同。
2.寻觅:寻求,探索。
3.倾覆:(物体)倒下。本文指芦花被风吹往一个方向倒下。
4.空 寂:空旷而寂静;寂寥。
5.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移动。
6.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7.遗憾:不称心;很可惜。
8.编织:使条状物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
9.祈 求:诚恳地希望或请求。
10.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移动。


译文:寒冷的雨洒落
大地雾气迷蒙,笼罩
着吴地。天刚亮,我
送走了你 ,只留下楚
山孤影。洛阳的亲友
若是向你问起我,就
说我的心依然像冰一
样晶 莹、纯洁。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描写了雨夜江边
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被贬后依 旧洁身
自好,坚守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译文:夜静月黑大雁
飞得很高,单于 趁着
夜色悄悄潜逃。正想
要带领轻骑兵去追
赶,大雪落满了身上
的弓箭和弯刀 。
赏析:诗人描写了单于趁夜逃跑,边防将士准
备冒雪追击的情景,表现了战斗的艰苦,赞美< br>了边防战士的昂扬斗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
一棵梅 树,朵朵开放的
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
痕。它不需要别人夸奖
它的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把清香的气味弥
漫在天地之间。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
诗。梅花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
愿把清香的气味弥漫
在天地之间,诗人以
梅自喻,表达了诗人
鄙视流俗、洁身自好
的高尚情操。


一.生字解析
生字拼音部首 笔画结构组词字义
①落叶灌木,又叫木芙蓉,
花有红、白等颜色。②荷花
的别称。①一种粉状物。②装饰用的
东西。③掩盖缺点、错误。
洛河(水名,在陕西省)。
陶瓷或金属等制成的容器。
一般有嘴儿,有把儿,有提
梁,用来盛液体。
大雁,一种候 鸟,羽毛褐色,
腹部白色,嘴偏平,腿短,
群居在水边,飞行时排列成
行。
砚 墨用的文具。
①八卦之一,代表天。
②男性的。
①指地。
②有关女性的。



róng
luò


氵< br>7
13
9
上下
上下
左右
芙蓉
芙蓉,蓉城洛河,洛阳
壶hú士10上中下水壶,茶壶,暖壶
雁yàn厂12半包围大雁,沉鱼落雁, 雁阵



yàn
qián
kūn

龺< br>土
9
11
8
左右
左右
左右
砚池,砚台,笔墨 纸砚
乾坤,乾宅,乾造
坤伶,坤枢,坤车
二.多音字
chán(单于)xiā ng(相传)jiāng(将来)

shàn(单县)
dān(单调)
xiàng(照相)

jiàng(将领)


译文:车胤肃静勤勉, 学习不知疲倦,
知识渊博而且通晓学问。他家境贫寒,
常常没有油灯点灯看书,夏天的晚上,< br>他在白绢口袋里装上几十只萤火虫,用
这种方法来照明读书,日夜不停。


译文:磨针溪,位于象耳山下。传说李白
在山中读书的时候,学业没有完成就放弃
离开了。他路 过这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一
位老妇人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她在做什
么,她说:“我想把这根铁 棒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一.生字解析
生 字



拼音
náng
yíng
gōng
部首



笔画
22
11
10
结构
上中下
上下
上下
组词
皮囊,行囊,慷慨解囊
囊萤映雪
恭喜 ,恭敬,谦恭
字义
①口袋,袋子。
②像口袋的东西。
萤火虫,一种能发光的昆
虫,黄褐色,尾部有发光器。
有礼貌;庄重严肃。
①尽力多做事。
②次数多; 经常。
③在规定时间内准时到班
的工作或劳动。
④公家分派的公共事务。
①多 ;丰富。
②换取;取得。
③指博客。
①穷。
②缺乏;不足。
③说话啰 嗦可厌。
①代词,相当于介词“于”
加代词“是”。②表示疑问,
相当于“哪里”“怎 么”(多
用于反问句)。③姓。
遇见;碰到。
①差役。
②士兵。
③死 亡。
④完毕;结束。
勤qín力13左右内勤,勤劳,勤勤恳恳
博bó十12左右微博 ,渊博,博大精深
贫pín八8上下贫寒,贫嘴,劫富济贫
焉yān一11上下心不在焉,焉能 不败
逢féng辶10半包围遭逢,相逢,逢凶化吉
卒zú亠8上中下卒业,士卒,狱卒
二.多音字
chéng(盛饭)mó(磨难)

shèng(繁盛)
mò(磨面)


画线句属于环境描写。海上的
夜晚烟雾弥漫,能见度低,这< br>是灾难发生的可观原因。
“小心翼翼”说明船长工作时认真负责。
这段介绍了
“ 诺曼底号”
的地位、规
模、建造年
份。“才七岁”
说明“诺曼底
号” 使用时间
雾越来越浓,
能见度越来
越低,为下文
两船相撞做
了铺垫。
画线句说明“诺曼底
号”本身的安全性。
画线句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
法,把黑点比
作幽灵、山峰,
突出了黑点的
危险性。
不长。

< br>“玛丽号”的突
然出现,使得
“诺曼底号”避
无可避,最终两
艘轮船撞 在了
一起,“诺曼底
号”船身开了一
个大窟窿,“玛
丽号”终于停了
下来。
“逼”字写出了当时危险的情势。
这段具体介绍
了“诺曼底号”
上的人 员情
况,为下文写
撤离次序做了
铺垫。
哈尔威船长承担
了救人的责任 ,
所以他并没把自
己算在被救者当
中,体现了哈尔
威船长舍己为人
的 精神。


船长的命令十分明确清晰,船员都按指示照做了,但在生死关头,人们惊慌、害怕 ,情绪难
以控制,船员们“拼命想维持秩序”却很难办到,场面十分混乱,此时故事发展到了高潮。船长和船员们的对话,
表现了船长的威严和临
危不乱。急于逃生的人
听到这段对话 也知道了
他们还有足够的逃生时
间,不必惊慌。同时暗
示了男乘客不要争抢,
确保救援秩序,确保弱
者得到救助。


人们都安静下
来听从船长的
安排,因为此时
船长是最高的
权威,而且哈尔
威船长具有尊
重妇女的人性< br>和舍己为人的
品质,所以值得
人们信赖。
“玛丽号”也
参与救援中。< br>此时井然有序的
逃生场面和先前
混乱无序的场面
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体 现了哈尔
威船长指挥的重
要性。
轮船正在下沉,救援行动正
在匆忙紧急地进行 着,此时
船长还记着船上那个实习
的孩子。这一细节表现了船
长对弱小者的关注。


二十分钟到了,“诺曼底号”沉没了。
阴惨惨的雾气渲
染了当时悲壮的气氛。作者把哈
尔威船长比作黑
色的雕像,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哈
尔威船长 高大伟
岸的形象,表达
结尾是作者对哈尔威船长救人壮举的高度评价。
了作者对哈尔威
船长舍己为人、
忠于职守的高尚
品质的赞美。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奖励申请


体育课教学反思-幼儿教师演讲稿


植树节的诗歌-二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鬼节是哪一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招生就业网


2019全国高校名单-年底总结报告


老于世故-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苏州经贸学院-计算机专业美国留学


丽水学院招生网-感动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