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心理危机的干116
在职研究生考试成绩查询-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心理危机的干预
一、危机(crisis)概述
心理危机的概念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严重应激事件,面临这种应激事件,一旦自己不能
解决或处理时,则会发生严重心理失衡,这种失
衡状态便称为危机(crisis)。
危机
(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
击、战争等;二是指
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
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
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
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
心理危机有哪些反应?
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
一系列身心反应,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灾难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
br> 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
哽塞感、肌肉紧张等。
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
,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
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
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
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
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
行为方面: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危机可能会造成危
险,也可能变成一种机遇。如果危机过分严重,威胁到一个人的生活或家庭,个体可能采用不恰当的方法应对或解决问题,从而会导致心理社会功能的下降,并出现自杀或精神崩溃,这就是危险。
心理危机经历怎样的发展过程?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
首先是冲击期
其次是防御期
再次是解决期
最后是成长期
心理危机将引发什么后果?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人生有那些常见的危机?
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
crisis)是指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导致的异常反应。
境遇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is)
当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且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称为境遇性危机。
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 crisis)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目标的、责任、
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
和焦虑。
青少年常见的危机:
(一)病理心理的症状。
(二)成长危机。
(三)情境危机。 包括:(1)
父母生病;(2)因死亡飞离婚或被监禁而失去父母;(3)婚姻不协调(4)继父母的加入;(5)迁移或经济
危
机;(6)考试;(7)因病住院。
心理危机的临床表现:
1.处于心理危机者的反应:
开始阶段常表现为明显的惊恐、害怕、悲伤,如果应激极端严重,当事人木然、迟钝和退缩。
应激性事件过去后,常表现为依赖或无所适从,也可能产生有罪感、退缩或抑郁。
最后为创伤后阶段,当事人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
整个危机过程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如沮丧
反应一般可在六个月内逐渐消失;如六个月内未消失,应视为病态。
2.心理危机通常为一过性,多于1-6周内消失。
3.在危机期,个体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
4.在危机期,个体更愿意接受非医源性的帮助和干预。
5.预后取决于个体的心理素质,适应
调节能力、主观能动性以及他人的支持帮助和干预。
一般危机的干预与治疗:
1.心理干预、治疗的目的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的发生。
(2)促进交流,鼓励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当事人有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的建
议,促进问题的解
决。
2.心理治疗与干预常用的方法
(1)亲人死亡引起的悲伤反应
与死者关系越亲密的人,产生悲伤反应亦严重。亲人骤逝,引起的悲伤反应更为严重。
干预方法:
出现昏倒者立即予以平卧位。对于情感麻木或严重激动不安者可给予安定类药物使其
安静入睡。当沮丧者醒后,表示同情,造成支
持性气氛以逐渐减轻悲伤。..资料夹宁安洪灾4失踪学生
遗体找到 遇难学生增至99人.doc
(2)学业、事业失败造成的心理危机
对个
人认为关系自已前途命运重大影响的重要考试(如高考、中考)的失利,而产生极度悲伤和痛苦,自认前途黯然,
万念俱灰,甚
至萌发自杀的念头。
干预方法:
①教师、家长、心理医生应向
患者讲解人生之路,坎坷挫折十之八九、条条大路通向成才之途的道理,使其从一次挫折,一生
无前途的
错误认识中解脱出来,勇敢地正视挫折,面对困境,振奋精神,重新生活。
②对其考试、事业的失
利抱宽容的态度,深表同情和安慰,不要过多的指责、埋怨,更忌与他人相比较。帮助其认真分析失利的原因。<
br>
③与青少年患者共同研究、探索,制定出适合该青少年实际水平,井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近期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使
其行动有据。并充分肯定其实现目标的有利条件,增强自信心。
(3)恋爱关系破裂反应
失恋的年轻人往往把狂热的爱变成愤怒的恨
、毁容、伤害、杀害对方或对方亲人的攻击行为。
干预方法:
对有可能自杀害者指出恋
爱和感情不能勉强,也不值得殉情,而且使其相信将来肯定有机会找到自已心爱的人。对企图采取攻击行
为者则防患于未然。制止其攻击行为,指出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和犯罪性质,才可能阻止当事人的鲁莽冲动行为。
(4)婚姻关系破裂反应
青年夫妻间意见分歧以致感情破裂,如受当时情绪的影响而
使矛盾急剧激化时,有可能发生暴力行为甚至凶杀。
干预方法:
一是让夫妻暂时分居,
冷处理。二是如不能调节双方的矛盾,离婚是必然的结局时,对有自杀企图者应预防自杀。可给予适当的药
物,改善睡眠,控制焦虑和抑郁情绪。
(5)破产或重大经济损失:
可使当事者极度悲伤和痛苦,感到万念俱灰而萌生自杀的想法,并进一步采取自杀行动。
干预原则是与当事者进行充分交流,自杀并不能挽救已经发生的经济损失,通过再次努力有可能东山再起。
(6)晋升失败:偶有自杀或攻击行为,主要是对将来感到悲观或觉得无脸见人,有时因愤懑情绪导致
攻击行为,如认为自己的晋升失败
是由于某人作梗所致,因而对其施行攻击或凶杀。
干预原则为防止自杀和攻击行为,与当事者进行充分交谈,让其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劝告。
二、自杀危机及干预
自杀:是人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的行为,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大约89万人自杀身亡,其中以青少年居多。自杀已成为人类十大死亡原因之一,自杀未遂
者的比例是
这一数字的10倍。
中国校园,每年都有人自杀,抽样调查有26•7%的学生在大学有过自杀的念头。
每年自杀影响着我国数百万人的生活
《全球疾病负担》中估计的中国及其它国家的自杀率
*
为什么中国农村妇女自杀率高?
I、文化方面的原因 :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以男性为中心
的文化,形成了许多对女性有害的社会规则、风俗习惯和价值标准,妇女在政
治、经济、文化、人身等方
面的权利受到侵害。
2、婚姻方面的原因:农村妇女在婚姻问题上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主要是指她们
在选择婚姻对象时受到父母的干涉,甚至为父母一手操
纵 。
3、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农村妇女的生活重心。调查显示,因家庭争端引发的自杀占很大的比重。农村有三种比较常见的
家庭争端容易引发自杀。
-是婆媳之间的争端。
二是夫妻之间的争端;
三是两代人之间的争端
4、疾病方面的原因:调查显示,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和自杀的关系十分密
切,在精神疾病中又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危险。
5、心理方面的原因 :一种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 常,固执,对他人抱有深刻的敌意,喜欢从阴暗面看问题,
出现负性生活事件时焦
虑不安,对负性情感持拒绝的态度,缺乏自我纠错的能力,在人际冲突中习惯以死
相威胁;
一种是多愁善感,性情抑郁,不堪重负,不能承受挫折,依赖性强,缺乏决断力,胸襟狭隘,
嫉妒心强,易冲动。
还有一种是情绪不稳定,遇到突发的情感事件容易大喜大悲,往往因一念之差做出难以挽回的决定。
自杀前的征兆
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2)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
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的似的
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自杀的心理过程和一般表现
1.
挫折期:当个体的需要无法获得满足或遭到重大的打击时,将产生极大的挫折感.
2.
自责期:当挫折感无法纾解时,则将愤恨转向自身,导致强烈的罪恶感。
3. 敏感期
:于彷徨无助挫折不断时,此个体会变的极多疑,敏感,激动,不安常误解他人的建议及批评,导致退缩,孤立.
4.
无望期:当个体无法从他人得到生命的希望与肯定和支持时,他会意图结束生命达到逃避或报复的目标.
5. 自杀意图或自杀行为。
具体讲:
1.自杀动机或自杀意念形成阶段
2矛盾冲突阶段
3.自杀行为选择阶段(自杀的平静阶段)..自杀研究自杀者的心理状态.doc
自杀的分类
1.利他性自杀 利他性自杀指在社会习俗或群体压力下,或为追求
某种目标而自杀。常常是为了负责任,牺牲小我而完成大我。
如屈原投身泪罗江,以死唤起民众的觉醒;
孟姜女哭长城,殉夫自杀;
2•自我性自杀
指因个人失去社会之约束与联系,对身处的社会及群体毫不关心,孤独而自杀。如离婚者、无子女者。
3.失调性自杀
失调性自杀指个人与社会固有的关系被破坏。例如,失去工作、
亲人死亡、失恋等,令人访惶不知所措而难以控制而自杀。
4.宿命性自杀
宿命性
自杀指个人因种种原因,受外界过分控制及指挥,感到命运完全非自己可以控制时而自杀。如监犯被困的密室中、
宗教徒为
主而献身。
我国学者把自杀分为情绪性自杀和理智性自杀两类。
情绪型自杀 常常由于爆发性的情绪所
引起,其中由委屈、悔恨、内疚、羞惭、激愤、烦躁或赌气等情绪状态所引起的自杀。此类
自杀进程比较
迅速,发展期短,甚至呈现即时的冲动性或突发性。
理智性自杀 不是由于偶
然的外界刺激唤起的激情状态导致的,而是由于自身经过长期的评价和体验,进行了充分的判断和推理以
后,逐渐地萌发自杀的意向,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自杀措施。因此,自杀的进程比较缓慢,发展期较长。
自杀可以按原因分类。如政治自杀、宗教自杀、不堪病痛的自杀、情感情绪危机的自杀、了无生趣的
自杀、心理疾病造成的自杀、药
物因素造成的自杀等。
自杀的方式(方法)
1、窒息性:煤气自杀、溺水自杀、上吊。
2、自残性:割腕自杀、剖腹自杀、割颈自杀、肱动脉自
杀、刺伤心脏、枪击头部和各要害部位、高处跌落如跳崖、跳楼等。
3、中毒性:服毒自杀、安眠药自杀、毒性气体自杀、毒针自杀、重金属如吞金、毒性生物如植物中毒、蛇咬。
4、纵火自杀。
自杀的原因分析
调查员及研究人员独立评估7类原因在每个案例自杀原因中的相对重要性
病情较重自杀未遂者 自杀死亡者
各类原因
N=617 N=895
精神或心理问题:
30.5% 47.5%
心境障碍 20.7% 29.3%
饮酒问题 2.7% 4.0%
其它精神心理问题 7.1% 14.2%
社会问题:
69.5% 52.5%
家庭矛盾 54.8% 26.3%
经济困难 2.7% 8.4%
躯体疾病 2.4% 11.3%
其它社会问题
9.8% 6.5%
(一)青少年自杀问题的归因
(1)自我心理。青少
年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即怎样认清自己的行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现。在日新月异、快速成长的过程
中,觉得时时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发觉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兴
趣及志向在何处
A、身心发展不平衡。
B、人格发展的紊乱无结构倾向。
(2)性心理。随着性生理的发育,青少年的性心理也随之发展。随着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适应社会文
化的要求而加以控
制,是青少年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3)家庭关系。如何与父母亲相处,是青少年们的心理负担与困难之一。
(4)朋友关系。对于
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纳很敏感,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非采取某种行为不可,唯恐被大家排除,也是心理问题根源之一 。
(5)社会适应。剧烈的社会变
革,价值观念改革,年轻人常易落入变迁的漩涡当中,首当其冲受社会文化剧变的影响。
(6)精神疾患的影响。如焦虑症、强迫症、癔症、精神分裂症等,过分的孤独:畏缩、思考奇异、感觉古怪
。
从整个社会来看:
A、社会因素
。如经济的发展与萧条、政治动荡、贫富差距、竞争压力、恋爱关系等 。
婚姻和经济问题是导致自杀最常见的社会应激源
60% 的人在自杀前有急性诱发事件发生
B、个体因素
心理素质和主观态度
自杀的人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具有自卑、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固执、敏感多疑、心理闭锁等性格特征。
C 、 家庭因素 。
D 、
教育因素。教师与学生之间人格上不平等关系是受中国几千年来伦理纲常的深刻影响而形成的。
关于青少年学生自杀
(一)心理动机
青少年学生自杀动机的特点:模糊性、多重性、真伪性并存
(1)解脱型:自杀别作为在绝望中摆脱痛苦、寻求解脱得手段。
(2)防御型:自杀被作为对挫折感和字责感的一种消极和自我防御机制。
(3)报复型:自杀被作为一种报复手段,借此释放愤怒和敌对情绪。
(4)求救型:自杀可以作为求救或引起别人注意的一种特殊方式。
(5)操纵型:自杀被为操作别
人的途径。这种人企图以自杀的方式向外界示威,表明他们有能力支配和操纵外物或自己,以使事情按
自
己的意愿发展。
(二)青少年学生自杀的现状
自杀的人数为学生总数的11.910万。
学习压力 33.3%
人际关系
27.8%
恋爱情感 22.0%
精神疾病 11.1%
生理疾病 5.6%
(三)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原因分析
学习压力
抑郁等神经症的困扰
环境适应不良
情感挫折
经济困扰
自杀的预防
1、做好自杀的预测工作。
通过问卷(UPI)来测量。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培养良好的个性。
4、寻求社会的支持。
5、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6、开展心理健康和珍爱生命
帮助有自杀倾向者的要点
保持冷静,耐心倾听
让他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要接纳他,不对其做任何评判
不要试图说服他改变自己的感受
做好自杀的三级预防
自杀的干预主要在预防,预防自杀可分为三级,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主要是指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管理好农药、毒药、危险药品和其它危险物品,监控有
自
杀可能的高危人群,积极治疗自杀高危人群的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人群
应付困难的技巧。
二级预防:主要是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个体进行危机干预。通过心理
热线咨询或面对面咨询服务,帮助有轻生念头的人摆脱困境,
打消自杀念头。
三级预防:主要
是指采取措施预防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人再次发生自杀。
国家性和地方性预防自杀计划中的所有目标1. 普及宣传减轻心理应激负面影响的具体方法
2.
培训学校儿童的应激处理技巧
3. 对扩大社会支持系统的活动进行鼓励
在中国,许多自
杀属于急性应激之后的一种冲动行为,特别是剧烈的人际矛盾之后。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及其应激处理
技
巧将有助于他们在面对急性应激事件时想到其它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