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尔图良的“经世三一”

绝世美人儿
876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08: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香港居民身份证-设计总监


论德尔图良的“经世三一”

章雪富


德尔图良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思想家,他的三一神学是尼西亚神学,尤其是拉丁基
督教教义传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讨论了他的经世三一,阐释了oikonomos[经世/排
列/安排]与mon archia[君主/独一性]的辩证关系,以此为基础论述了德尔图良用“本质”
和“位格”所表达的 神性一元中的位格分殊的特殊含义。 
关键词:德尔图良  经世  本质  位格 
作者章雪 富,1969年生,博士,浙江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副教授。 


在探索建立基督教三位一体神学的过程中,早期西方教父伊利奈乌(Irenaeus)、希 坡
律陀(Hippolytus)和德尔图良(Tertullian)发展出一支独特的教义传统,学 者们称之为“经
世”(oikonomia

)三一传统。伊利奈乌是此神学传统的先 驱(也有学者认为是殉道者查
士丁(Martyr Justian)),希坡律陀和德尔图良则深刻阐 释了“经世”与三一的关系。其
中,德尔图良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从oikonomia出发把本质(s ubstance)和位格(person)两
个术语深切关联在一起,论证了三位格和一本质的辩证关 系,为4世纪基督教三一神学
正统的塑造作了预备。本文结合2至3世纪拉丁基督教的神学语境,从oi konomia的角
度来阐释德尔图良的经世三一的思想。



希腊文oikonomia(其阳性形式是oikonomos,拉丁文为dispositio)的本义是“ 家
政事务”和“活动的安排”。当早期基督教神学家把oikonomia使用到基督教神学中时,oikonomia的目的论指向获得了与“神圣经世”和“神意”等语义的紧密关联,这是把
oi konomia主译为“经世”的原因所在,因为“经世”包含了神在历史中的救赎计划,


 Oikonomia这个词含义丰富,诸如管理、安排、排列等等,指向“经世”这个目的 。德尔图良论述
了神的自我交通的oikonomia[安排/排列],即存在为三位格,是要以父、道 成肉身和圣灵启示的
方式分别介入人类历史。因此,oikonomia在德尔图良的用法中颇为灵活。 本文在涉及这个术语的
地方,基本上都写出它的希腊语的拉丁形式,并在有必要的地方给出中译。与关的 另一个术语
monarchia也是如此。它的含义也是双重的:一是君主制,表示王权,或神的主权, 也用来指父的
位格;二是独一性,是指神性一元的。本文基本上也是在文中标出monarchia,并 在必要的地方给
出中译。 
18


论德尔图良的“经世三一” 这样oikonomia与“救赎”又是相互关联的,这把基督信仰的救赎论本质体现了出来。
《以 弗所书》、安提阿的依纳爵(Ignatius of Antioch)、亚大那哥拉(Athanagora s)、安提
阿的提奥菲若(Theophilus of Antioch)和查士丁在使用oikon omia时,都取了其“救
赎”的含义。

因为“救赎”是通过“道成肉身”事件展开 的,故而道成肉身是“经世
三一”的神学主旨。
Oikonomia的丰富含义对于解决早期 基督教的神学难题有重要的帮助。教父们经常
为下面两个问题困扰:第一,在历史中化身为“人”的神是 父还是子?第二,耶稣基督
的肉身是否是真实的?如果是,它是否有碍神的本质同一?就第一个问题而言 ,如果父
自己降卑为人,那么道成肉身的是“父”本身,十字架上受苦的也是父自己。这种道成
肉身理论虽然也承认神性自我确实历经了诸般苦难,却否认了基督位格的独立性,三一
神被简单化为父的 独一位格。而神如果只有一位格,即神性本身,那么基督教的神实际
上被非位格化了。第二个问题则关系 到基督的神性是否真实地受苦,神的经世是否真
实。2世纪的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主义者凯尔苏斯(Ce lsus)就认为基督教的道成肉身之说
是无比荒谬的:“基督教宣称神从天上降到地上,住在人中间。 ”

这一论断“极其恬不
知耻,不值一驳”。

如果神是全能的,他 为什么要到人间进行道德革新?难道他不降至
人间就无法“藉神力”做到吗?

德尔图 良关于oikonomia的阐释则有力地论证了不朽
的、超越的神为何要藉着第二位格(基督)介入历 史,这比单纯从神人两性的联合来说
明神介入历史更具说服力。这确立了拉丁教父以基督论为中心的经世 三一传统,而与希
腊教父以圣灵论为中心的内在三一传统有进路上的不同。
因此,“经世三一 ”探讨的是神与历史的关系,“一方面讨论的是父、子和灵与独一
神的关系。更准确的说法是,需要解决 的是在历史中的三位如何根据一世纪基督教信仰
和教诲运作;他们如何形成经世三一,他们如何启示他们 始终作为父、子和灵存在,以
及作为内在三一而存在。另一方面,正如耶稣的救赎活动以救赎论得到表达 一样,基督
的位格也以基督论得到思考。”

上述两方面都围绕基督论讨论位格的三与 神性的一,其
讨论的起点是oikonomia,最终则落实于救赎论层面。




Everett Ferguson(ed.), Encyclopedia of Early C hristianity, Second Edition, p.825 
Oeconomia,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 Inc., 1999. 
 Robert L. Wilken, The Christians As The Romans  Saw Them, p.102,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 ss, 1984. 

 Origen,Contra Celsum, 4.2, Rev ised edition. Trans. and ed. H.Chadwick,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Ibid., 4.3. 

 Basil Studer, Trinity and In carnation: The Faith of the Early Church, English 
Translated by Matthias Westerhoff, p.1, Edinbu rgh: T & T Clark, 1993. 
19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2004年第2期 


《驳普拉克勒亚斯》是德尔图良三一神学的主要著作 。普拉克勒亚斯(Praxeas)是德
尔图良的同时代人,他先在罗马,后到北非宣扬神格唯一说。德 尔图良批评道,普拉克
勒亚斯“为了编造他的统一性教义之异端邪说,主张只有一位主,世界的万能创造 者。
他说父自身降到童女马利亚腹中,他自身为她所生,他自身受难,事实上他自身就是耶
稣基 督。”

“藉此,普拉克勒亚斯在罗马在双重的事情上侍奉魔鬼:他赶走了所有的预
言 ,引入了异端邪说;他驱赶了保惠师,把父钉死在十字架。”

与普拉克勒亚斯观点相
同的还有撒伯流(Sabellius),他大约是3世纪早期的利比亚(Libya)或潘忒城(Pentap olis)的
人物,与普拉克勒亚斯差不多同时代。

他们都认为父就是子,子就是父 ,父降生并生
活,死于十字架、复活、升天和伪装成神子。这就是所谓的“圣父受苦说”,又被称为“形态论”。他们都主张神只是单一体,父、子和灵是单一体的能力而非真实的个体,
否定神具有位 格。
德尔图良的经世三一是为了与“形态论”区分开来。形态论否定了三一经世的真实
性,也 就否定了神在历史中作为子和灵、甚至作为父的位格的真实性,否定了神在历史
中事工(work)、活 动(doing)和职能(function)的真实性。然而,《以弗所书》已经作了清楚
的说明:神 的职能是拣选,“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里曾赐给我
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就如 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
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 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
督得儿子的名分,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这恩典是他在爱子里 所赐给我们的。”(一
章3至6节)子为救赎人类而死,“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 乃是
照他丰富的恩典。这恩典是神用诸般智慧聪明,充充足足赏给我们的,都是照他自己所
预定 的美意,叫我们知道他旨意的奥秘,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
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 督里同归于一。我们也在他里面得了基业,这愿是那位随己意行
做万事的,照着他旨意所预定的,叫他的 荣耀,从我们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
以得着称赞。”(一章7至12节)至于圣灵,他使我们受 印,“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
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 印记。这圣灵
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直等到神之民被赎,使他们的荣耀得着称赞。”(一章13至14< br>节)德尔图良的经世三一神学延用了新约圣经的上述提法,强调神作为父、子和灵三位
格在历史中 救赎职能的分别。
由oikonomia[经世]所显示的救赎行为与父、子和灵分别显圣的原则紧密相关。“正


 Tertullian, Against Praxeas 1.See in Ale xander Roberts & James Donaldson, Ante-
Niecene  Fathers Translations of The Writings of the Fathe rs down to A.D.325, Vol.III, 
WM.B. Eerdmans Pu blishing Company, 1989. 

 Ibid. 

  F.L.Cross(ed.),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 tian Church, 3rd.p.1434 
Sabellian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0


论德尔图良的“经世三一”
如我们事实上一向所为的(尤其由于我们受那引领 人们走向真理的保惠师的良好教
导),我们相信只存在唯一的神,然而是以如下的dispensati onoikonomia[安排计划],如
圣经所谓的,独一神也有一个子,是他的道,从他自身所出, 藉着他万物受造,没有他
无物受造。我们信他是由父送至童女腹中,从他降生——既是人又是神,既是人 子又是
神子,被称为耶稣基督的名;我们信他受苦,死亡,被葬,根据圣经,他又藉着父复
活, 被接回天国,坐在父的右边,并且再临审判死人和活人;根据父的允诺,我们也信
那从父所派遣来的保惠 师圣灵,他是那些信父、子和灵的人的祝圣者。”

这是从圣经直
接而来的宣信,是先 于一切旧异端提出的信仰规则。

经世三一与形态论的最大不同
是,子和灵作为父之所 派,是有别于父的独立位格的历史形态。因此,子作为“经世”
的位格,就不是如形态论者所谓的仅是父 的表像,而是子本身;圣灵也是如此;降临到
马丽亚腹中的是子而非父,在历史中受苦、复活和升入天国 的也是子;圣灵也是如此。
据此,位格的神学含义已经呼之欲出。



若要进一步确立“位格”一词的神学含义,还须阐释oikonomia与monarchia的辩证关系。Monarchia原指君主制式的独一神论和神圣统治的独一性,否定神性自我内部
的多 元性。公元二、三世纪,希腊罗马知识分子猛烈抨击基督教把耶稣基督和父放在同
等地位动摇了罗马帝国 的一神论。早期护教者则辩护说,基督教的神是三合一(triad)
的。然而,正如学者们指出的,“ 它(triad)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成为基督教独一神论者
(monotheist)必须面对的主 要问题。这一用来表达独一神论的术语就是君主制
(monarchy)。君主制自然来自于王权的隐喻 。但是它通常并不用于世俗王权,理由很简
单,因为这个词附有绝对统治的意义。在古代市民社会的世界 中,日常经验的唯一统治
者即获得君主地位的人,只是罗马诸皇帝的最为绝对者之一。因此,在实践中, 父这个
词被用于迹近神的绝对君王,它的最初的意义是万能者。然而,由于万能的整体意义只
被 用于终极的权柄,因而它的真实意指是独一神论。”

简言之,monarchia就其辞源学
的用法而言是有张力的。在罗马王权中,它可能指多个执政者之一,因而为王者是多,
绝对权力 则为一。然而,由于早期基督教证道的特定背景,神学家们把父用于“万能
者”时,它的意义接近于那有 着绝对权力的独一君王,原先包含着多元性的君主制含义
得不到显现。在德尔图良使用oikonomi a[排列]说明monarchia前,早期护教者是从后一
意义使用monarchia,尽管也强调 了圣父、圣子和圣灵的“一”,却没能显现他们的
“三”。
当德尔图良把monarchia 与oikonomia相互关联起来理解时,他已经在trinity[三位



 Tertullian, Against Praxeas 2. 
 Ibid. 

 G.L.Prestige, God in Patristic Th ought, pp.94-95, London: SPCK, 1964. 
21

< p>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2004年第2期 
一体] 而非triad[三合一]的意义上理解神。如果 不强调monarchia的oikonomia[排列安
排]特征,2世纪中叶之前的以“独一性”为 三一神学之优先的观点就无法得到改变,也
就是说,德尔图良之前的基督教神观更接近于犹太教的独一神 论。德尔图良虽然也受犹
太基督教影响很深,维护monarchia的重要性,然而他意识到oiko nomia对于表达神圣
本体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在维护神性一元的基础上,他把位格多元的思想牢 固地确
立在三一神学之中。
基于上述理由,德尔图良并不介意别人攻击他坚持君主制的神观, 他辩护说自己使
用monarchia与希腊人的有所不同。“在希腊人事实上拒绝按oikonomi a或
dispensation[排列安排]理解monarchia时,我们则是小心翼翼地使用mo narchia。至于我
自己,我搜集关于两种语言的所有知识,我深信monarchia除单一的或 独个的统治之外
别无他意;然而不能因为monarchia是独一的统治,就排除他有一个子或者有一 个执行
他的意志的代理者实现统治。我不同意这样的统治只属于他一个人,或者单个这样的意
义 ,或者在这一意义上的君主制;我也不同意这样的理解,即他和与他有着密切关系的
其他人,委任他们职 位以实现联合统治。而且,如果子是属于那个君主的,它就没有与
他分离,如果子被理解为是一个分有者 ,父就不会不再是一个君主;由于就其来源而
言,他们完全同等,因此被完全地交托给了子;由于他们是 完全地聚合在一起的,因而
他们还完全是一个君主(或单一的帝国)。”

当把oik onomia的意思锲入到monarchia之
中,monarchia作为“一”或“单一”的意义 得到了改变。Monarchia虽然表述出的是
“一”,然而这“一”是绝对自我之内部有着交通的“ 一”,理解为oikonomia。
德尔图良认为不必担心oikonomia[排列]会损害神性统 一性即monarchia。“但是,就
我而言,子除了父的本质别无其他源头,他从父那里接受了所有 权柄,由于王权是父交
给他的,当我说子保存着它时,如何可能说我摧毁了monarchia呢?我还 对神的第三位
作了同样的评述,因为我相信圣灵除了藉着子来自于父以外别无其他源头。”
②< br>相反,那
些不愿在oikonomia意义上使用monarchia的人,反而是在摧毁mon archia。oikonomia
的观念保持着神性之完全的单一性、稳定性和不变性,子事实上是把 它完全地交还给了
父。德尔图良引用圣经说明同一性未受损害。“再后,末期到了,那里,基督既将一切
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
切仇敌都 放在他的脚下。”(哥林多前书,十五章24至25节)“因为经上说:‘神叫万物
都服了他,’既说万 物都服了他,明显那叫万物服他的,不在其内了。万物既服了他,
那时,子也叫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 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 (哥林多前
书,十五章27至28节)

因此,子 不损害monarchia,“位格”的概念有助于说明三位
一体的特殊关系,“从受圣灵启示的使徒的 上述书信的引文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父和
子是两个各别的位格(separate Persons),不只是因为他们以父和子各别的名被称呼,而且

 Tertullian, Against Praxeas, 3. 
 Ibid., 4 . 

 参看Ibid. 


22


论德尔图良的“经世三一”
因为如下的事实:那交给他国的和那被交给国的, ——同样,那制服万物的和那万物向
他臣服的——肯定是两个不同的存在者(Beings)。”

person这个术语是用来说明
monarchia的oikonomia相互沟通之后 的神学涵义的。
因此,Person表现了monarchia与oikonomia因为相互限制而 获得的平衡,“所有这
一切都首先清楚地使得德尔图良的神学有着惊人的真理性,即他不是用oikon omia指创
造和救赎的秩序,而是神自身的内部存在秩序;他用三位一体指神内部的一种排列
(oikonomia),又包括机体的统一性(organic unity),他把这个理解为神性内部存在 的原
则性排列。”

这引出另一个需要深入说明的问题:oikonomia所包含的 “机体的统一
性”与“排列”的双重含义与德尔图良所谓的“在一本质中的三位格”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



既避免回到犹太教的独一位格的神,又免于 如形态论者将神非位格化的倾向,不是
将三个位格的神表达为三个神。从oikonomia的观念中, 德尔图良找到了说明“位格”
和“本质”交互辩证的基础,以及三位格何以是一元多位。
德尔 图良解释说圣经已经有关于神的多元性的表述。《诗篇》把神描述为“两位”,
“神啊,你的宝座是永永 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
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 同伴。”(诗篇,第四十五篇6至7节)以
赛亚也说到基督的位格,“身量高大的西巴人必投降你,也要 属你。他们必带着锁链过
来随从你,又向你下拜,祈求你说:‘神真在你们中间,你们就是我们的神,此 外再没
有别神!再没有别神!’”(以赛亚书,第四十五章14至15节。本节经文据德尔图良的
引文,参考和合本翻译)“神真在你们中间,你们就是我们的神”这节经文说明除父神
之外,还存在另 两位神,即“基督”和“圣灵”。《约翰福音》也说,“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神。”(约翰福 音,第一章1节)这里也讲到两位神,一位是神,另一位
是与神同在的神。

如何理解 这种多元性呢?德尔图良紧接着引出了oikonomia,因为
oikonomia体现了神圣自我的 交互性,“我们,藉着神的恩典拥有对圣经的时代和处境有
着直觉的能力,我们尤其是保惠师的追随者而 不是世间之导师的追随者,因此我们非常
肯定地宣称这两位存在都是神,父和子外加一位圣灵一共是三位 。根据那引入数的神圣
经世(oikonomia)原理,这样就不至于如你们蛮不讲理地以为父自己被 信为降生和受
苦。”

oikonomia蕴含着“数”的观念,换言之,如果我们承 认神以“他自身”经世



 Ibid.  
 William J.Hill, The Thr ee-Personed God: The Trinity as a mistery of Salva tion, p.36, 
Washington, D.C.: The Catholic Uni 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1982. 

 Ibid. 
 Ibid. 
23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2004年第2期 
(oikonomia),那么我们就要接受这样一个神圣原理:神以他自身的多元性“经世”。
o ikonomia与person两个术语都有指向“多元性”的意思。oikonomia所表达的是
“神的相互关系”,这是耶稣基督本人讲论圣灵保惠师的“位格”时传达的意思。


oikonomia所表明出的神自身的数的分别与persona及ousia(substantiae)的 另一重要相关
性还在于:它表述了oikonomia之交互性是诸一的交互性,这也是persona 和
ousia(substantiae)用以表达神的本体性所在。“藉着信仰规则,我见证父、子和 灵彼此是
不可分离的,你们会知道我是在何种意义上说这一番话的。现在,请注意我的论断是,
父是一、子是一和灵是一,他们彼此之间又有分别。未受过教育的人会错误地以为我说
的位格一词包含有 背常理的倾向,仿佛它是在表述一种多元,即是在父、子和灵相分离
的意义上进行使用。然而,我必须说 (当我以oikonomia颂扬monarchia时),他们被认
为是父、子和灵同一,即他们不是 以父和子是多元方式,而是以分配方式;父和子的不
同不是以分离的方式,而是以分别的方式;因为父与 子的不同在于他们是存在样式


不同。因为父是完全的本质,子是从父所生。”
德尔图良以树和河流为例说明父、子和
灵三者既是同源的,又有方式的分别,

两者在经世观念中不可偏废;存在样式的差别
不因为是样式而不重要,不被本质的优先性吞没。 这表明oikonomia所包含的位格性意
义与ousia(substantiae)的神性同一性 同样重要。
在此基础上,德尔图良明确了“位格”与“本质”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三一神学的基
本含义。他从引用圣经关于父和子是“二”的陈述入手,“我与父原为一”(约翰福音,
十五章30节) ,指出这里的系词是复数形式,经文的意思是说,“我们原是一事物”
(unum),而非一位格(un us)。德尔图良说,“如果他[指使徒约翰]是说‘一位格’,那么他
可能在支持他们[指普拉克勒亚 斯等异端]的观点。无疑,unus指的是单数;然而(我们
这里的情况是)‘二’仍指两个阳性的主词 。因此,约翰说unum,一个中性的术语,并
没有暗示数的独一性,而是本质、相似和联合的统一,从 父方面是因为他爱子的慈爱的
统一,从子方面是因为他遵循父的意志的顺服的统一。当他说,‘我和父原 是一’时,
是指本质的一——unum——说明存在二,然而他含着同等性,结合为一。因此他又增加< br>了这样的表述,他‘显出许多善事给他们看’,因为没有人能拿一件石头打他。”

通过
对于“我与父原是一”的“一”的解经学考察,德尔图良指出这个“一”即unum是包
含关系 性质的“数”。这就重回到我们前面已经讨论中的oikonomia和monarchia的关系
上, 德尔图良从oikonomia的角度赋予monarchia的根本意义在于改变了犹太基督教传
统的 独一神即独一位格的思维。
德尔图良承认自己关于三一神学的论述会招人反对。“事实上,单纯的信徒(我不



 Ibid., 9. 
 这里的存在样式指的就是oikonomia 的意义。参看Tertullian, Against Praxeas英译者注13。 

 Ibid., 9. 

 Ibid., 8. 

 Ibid., 22 . 
24


论德尔图良的“经世三一”
称之为没有智慧和学问之人 ),他们总是教会中的多数,会非常吃惊于这一
oikonomia[排列]的观点(即在一中的三),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想从世界的多神论回到唯
一的真正独一的神;然而尽管他是唯一独一的神,他们还得相 信神有他自身的
oikonomia。他们误以为三位一体的这种数的秩序和分配会分裂神性的统一性; 然而在他
们认为从神性自我而来的三位一体的统一性被摧毁的地方,却实际上因此得到支持。”

因此,一般信徒所以不能够接受三一神观,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oikonomia的神学意
义。



德尔图良的oikonomia观念最后落实在道成肉身事件 ,展示了神内部的
oikonomia[排列排列]之于临在人类历史的救赎论意含[经世]的关联。从 oikonomia中,
神表现出救赎之神的特征,即不只是超验之神,创世之神,更是与人休戚相关之 神,是
要把人引回失落的伊甸园中的位格存在。在德尔图良之前,伊利奈乌已经注意到
oiko nomia所体现的道成肉身与人成圣的救赎关系:只有与肉身之道结合,

他是能够救
赎人类的唯一的中保,人才能真正得救。

德尔图良的贡献是,他以史诗般的解经策略
说明人的归宗(recapitulation)都是道成肉身之神的引导,圣经任何一个时期的经文都表征< br>了这一点。因此,道成肉身所体现出的三一与成圣的关系,是人由孩提的不成熟时代向
着成熟时代 的复归。这是他救赎之经世(oikonomia)的意义

:神在一开始就籍着三一的
各种形态结合在全人类的救赎之中,只不过在基督论中,oikonomia的救赎性质如此鲜
明地被 表现了出来。“出于这一原因,神的道成了人,原是神子的他成了人子,人若接
纳了道,他也就接受了养 子的身份,成了神子。除非我们与不朽的、不败坏的道结合,
我们才会不朽,不被败坏。”
⑤< br>因此,道成肉身是三一真神“经世” (oikonomia)的意义
所在,或者说唯有由道成肉 身的“经世”才能反观神之内在的oikonomia[排列安排]。
德尔图良从两个方面推进了道成 肉身与oikonomia的关系。第一,他深入论证了道
成肉身的神人二重性不损害三位一体的神性单 一性,这肯定了oikonomia与monarchia
的统一关系,并落实到关于substant iae[本质]的理解上。第二,德尔图良反过来从道成
肉身是救赎历史之中心的角度说明它所启示出来 的神的最初的oikonomia[排列],即在神
创世、旧约和道成肉身之前的oikonomia[ 经世]的个殊性,就是persona[位格]。因此,道
成肉身是三一真神之oikonomia[经 世]的两个端点:神性的本质(substantiae)同一性和三位


 Ibid.,3. 
 Irenaeus, Against Heresies ,5.12.2; 5.5.1. See in Alexander Roberts & James D onaldson, 
Ante-Niecene Fathers Translations of  The Writings of the Fathers down to A.D.325, 
Vol.I, WM.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1989. 

 Ibid., 5.14.3. 

 Ibid., 3.24.1; 3.1 6.6; 3.12.12; 2.68. 

 Ibid., 3.19.1. 

25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2004年第2期 
格(persona)的个殊 性。
第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批驳诺斯替主义派瓦伦廷(Valentinus)学说,承认耶稣基督是神
人二性的。“如果道是由于本质(substantiae)的改变成了肉身的,那么就会立即导致这样
的结论,耶稣是两本质——肉身和灵——混合而成的一本质,诸如折中,金银的混合;
结果就成 了既非金(即灵)又非银(即肉身)——成了一个被另一个改变了的存在,一
个新产生的第三者。因此, 耶稣就既决不是神,因为他在成了肉身之后决不是道;也非
肉身之人,因为他已不全是肉身,而是道所成 为的肉身,由于他是两者混合的结果,他
实际上就什么也不是;毋宁说他是某个第三本质,不同于任何一 个。然而,我们所发现
的真理是他既被认为是神又被看为是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没有被混合的 双重
状态,而是联合在一位格中——耶稣、神和人。”

尽管基督神人二性,然而他与 父仍然
同一substantiae[本质],说基督既是神又是人乃是基于persona一词的含义 。在神创世之
前,oikonomia[排列]就已指向persona。从亚当到犹太长老和众先知, 救主一直在异象、
梦、默示中与人们交谈;甚至在太初,他就已经预备了oikonomia,并且持续 到末世。
在尚未道成肉身之前,他之所以与人交谈,是为了给人以他作为神子来到世间作预备,
在他作为人子来到世间时已经对他预先有所了解。他以这样的方式完全地感受人的苦
难,并预备穿上人的 实际组成部分即灵魂和肉身。


第二方面则讨论神的本质(substantiae )同一性包容位格的意义。德尔图良通过一
系列解经及论证,说明神的substantiae包容基督 神人二性之神性自我的oikonomia[排
列],这是基督教的神不同于犹太教的神的根本要旨所在 。基督教的神正是籍着
oikonomia[经世]看到神圣本质单一性中包含的大爱,亲历人世的感受 ,这样,
substantiae藉着oikonomia为神性超验性增加了历史的指向。基督位格的 神人二性是神
的substantiae的更切实反映,与希腊的属于审美和伦理对象的神的超验性存在 根本差别
是:因着oikonomia,基督教的神是历史的经世的神。
综上讨论,我们可以 看到oikonomia的用法在德尔图良的思想中具有极重要的意
义。当oikonomia被用为神 性自我的内部关系时,它是为了要让基督徒对于神的
monarchia[独一性]有辩证的看法,即神 的独一性是包含着“排列关系”的。这样,当我
们从substantiae[本质]同一性理解神的m onarchia时,我们可以知道这是被分享的
“一”,就是三persona[位格]。神之所以存 在为三位格,并非如凯尔苏斯所谓的神没有
力量以超验的方式改变人的被败坏状态,而是他要让人们自己 悔改,这就是神作为
oikonomia[排列的神]道成肉身的目的,即神以他自身的第二位格“经世 ”,让人们自由
地来到他的面前并放下心中的罪。 (责任编辑 辛 岩)



 Tertullian, Against Praxeas 27 
 Ibid.,16. 
26

中考总分-辽宁会计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双十二促销


情侣印象-四川省大学排名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网-明年工作计划


秋天成语-计算机二级答案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购销合同书


汪清四中-纪念九一八


假如我会变-煤矿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