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常识普及一二三
八拜之交-中秋的思念
绿化常识普及一二三
一、 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
1、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
地面积的比值。
2、绿地率
: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占城市用地总面积的百
分比。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城市总面积)<
br>×100%。
绿地率不等同于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
范围内各类绿地
”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其中,
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而宅旁绿地等庭院绿化的
用地面积,在设计计算时也要求距建筑外墙
1.5米和道
路边线1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此外,还有
几种情况也不能计入绿地
率的绿化面积,如地下车库、化
粪池。这些设施的地表覆土一般达不到3米的深度,在上
面种植
大型乔木,成活率较低,所以计算绿地率时不能计
入“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中。
建
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指城市建成区内各单位管理的一
切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
包括园林绿地以外的道路绿化覆盖面积(即道路的隔车
带、中心绿岛和林荫道及行道树的覆盖
面积)和单株树木
1
的覆盖面积。
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城市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非农
业人口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
公共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以
平方米人表示,生态市达标值为≥11平方米人。具体计
算时,
公共绿地包括:公共人工绿地、天然绿地,以及机
关、企事业单位绿地。
二、乔木、灌木、宿根花卉
1、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
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有一
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
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
,
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
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乔木类 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
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
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
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
四级。
“乔木”、“灌木”,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1.
丛生之木。今指植株矮小,靠近地面枝条丛生而无
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
灌木分类
2
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
一般
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
本植物。常见灌木有玫瑰、杜鹃、牡丹、小檗、黄杨
、沙
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荆、茉莉、沙柳等。
灌木是没有明显主干
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较矮小,
不会超过6米,从近地面的地方就开始丛生出横生的枝
干。都
是多年生。一般为阔叶植物,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
灌木,如刺柏。如果越冬时地面部分枯死,但根部仍然
存
活,第二年继续萌生新枝,则称为“半灌木”。如一些蒿类
植物,也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但冬
季枯死。
有的耐阴灌木可以生长在乔木下面,有的地区由于各
种气候条件影响(如多风、
干旱等),灌木是地面植被的
主体,形成灌木林。沿海的红树林也是一种灌木林。
许多种灌木由于小巧,多作为园艺植物栽培,用于装
点园林
灌木其地面枝条有的直立(直
立灌木),有的拱垂(垂
枝灌木),有的蔓生地面(蔓生灌木),有的攀援他木(攀
援灌木),
有的在地面以下或近根茎处分枝丛生(丛生灌
木)。如其高度不超过0.5m的称为小灌木;如地面枝条
冬季枯死,翌春重新萌发者,成为半灌木或亚灌木。
我国灌木树种资源丰富,约有6000余种。
3
宿根花卉,指地下
部器官形态未变态成球状或块状的多年
生草本观赏植物。属于多年生草本花卉,其概念与一二年
生花卉相似。
有些宿根花卉,可归到其他的分类上,如水生花卉,
有睡莲、荷花、慈姑等
;观叶植物有龟背竹、绿萝,还有
一些归到兰科花卉、蕨类植物等。
宿根花卉,有些能够
露地栽培,并且能够安全越冬,
如芍药、鸢尾等等,这类可称为耐寒性宿根花卉,此类在
秋冬季
节时候,地上的茎、叶等部分随之全部枯死,而地
下部分却进入休眠,当到温暖的春季来临之后,地下部
分
着生的芽或根蘖进而再萌芽生长、开花。
这类花卉大多 另外一部分可称为不耐寒性宿根
花卉,
原产于温带地区以及热带、亚热带地区,耐寒力弱,在寒
冷地区几乎不能正常栽培,特别
是冬季时候,温度过低时
一般植株会死亡,而在温度不至于过低的时候(很多宿根
花卉大概在1
0度左右的温度以下时候就会停止生长,在
5度左右以下时候就会受冻,可能会冻死),植物生长受抑制,就停止生长,叶片仍保持绿色,呈半休眠状态,如
鹤望兰、红掌、君子兰等等。
主要的一些宿根花卉有:菊花、香石竹、芍药、鸢尾
属花卉、秋海棠属花卉、大金鸡菊、玉簪、天竺葵、
长春
花、文竹、天门冬、君子兰属花卉、锥花丝石竹、非洲菊、
4
<
br>花烛属花卉、补血草属花卉、鹤望兰、荷包牡丹、宿根福
禄考、萱草、荷兰菊、紫松果菊。
花灌木:红王子锦带、金叶莸、四季锦带、红瑞木、紫丁
香、金叶节骨木 、金叶女贞、金叶风
箱果、黄瑞木、红
雪果、小紫珠、白丁香、木绣球、棣棠、木槿、紫薇、紫
荆、珍珠梅、红玫瑰
、白玫瑰、黄刺梅、连翘、金银木、
红叶碧桃、绿叶碧桃、榆叶梅、美人梅、紫叶李、紫叶矮
樱
、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翡翠海棠、红宝石
海棠、日本樱花、玉兰、花石榴、果石榴、黄栌、
美国红
栌、天目琼花、海州常山、迎春、水腊、腊梅、平枝荀子、
丝绵木等。
球灌木:
三、国内外近期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先进理念
一、英式园林
18世纪以前,英国深受罗马规则式园林的影响。
18世纪后,英国园林在风景热的影响下
,出现了自然的
风景园林。当时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Wiuian chamber)
吸取
了中国风景式造园艺术手法,风景式园林一时流传全
国。从十九世纪开始,古典园林风格又在英国重新抬
头,
但主要集中在伦敦几个大型皇家公园的改建,特色是强调
植物的多样性,富有园艺情调,代
表人物有杰基洛等(G
ertrude Jechyll, 1824-1833)。
5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西欧兴起的“回归大自然”
运动的
波及而感到原来城市中传统的拟自然式园林似乎
还未摆脱陈套,于是在城市中开辟了一些自然绿地,即所
谓“城市森林”。英国伦敦在海德公园滨湖区建立禁猎区,
在摄政公园建立苍鹭栖息区。
近十五年来,在英国的城市中,以生态要求为基础的
城市公园建设、绿化建设与自然保护规
划得到了蓬勃发
展,以适应人们在城市环境中享受自然的需求。
二、法式园林
以露台式园林为主要特色。早在14世纪时,法国的
园林还只限于实用果园。17世纪时,著名造园家勒
诺特
将意大利规则式园林风格应用到法国,创造了具有法国特
色的露坛式园林。如凡尔赛宫苑就
是典型代表,在总体布
局上以建筑为主体,放在整个园林的后侧,前面是笔直明
显的轴线道路,
与其他道路呈垂直或放射状相交。在交叉
点上设立不同的纪念像、喷泉、花钵等,创造数个景观,
借以夸张轴线,强调全园的广阔,道路两边低矮模纹花坛,
高大的行列树对称布置。主要建筑和景物临
水而设,充分
利用河湖水面创造各种生动的倒影。各式各样的大小喷泉
或喷泉群的设立都引人人
胜。法国这种露坛式园林风格一
直影响着欧洲各国。后来因为极端地崇拜模仿几何图案,
进行强
制修剪造型,造成了庸俗化,逐渐受到冷淡。
6
18世纪以后,造园家安特纳(Marry Antonet)又将中
英式自然园林风格引入法国。
凡尔赛宫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园林,也是世界园林的
杰出代表。由路易十四于1661年开
始经营,到路易十五
世王朝方才全部完成,包括宫殿园林与凡尔赛城区,面积
达1500多ha
,是当时巴黎市区的14。 凡尔赛宫园
的中轴长3公里,垂直于在高坡上长400米的宫殿主楼。<
br>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其特色是一半为十字型水渠,两侧分
布工整对称的花坛、喷泉和雕塑。宫园内
安排了一系列对
景和开阔宽敞的空间,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精巧的细部
和自由的斜坡取代了约
束的石阶,不设围墙的园林与周边
的田野融为一体,既取得了巴洛克手法的无限延伸,也体
现了
法兰西造园的简洁与豪放。凡尔赛宫的造园艺术对世
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意式园林
意大利是古罗马帝国的中心数百年前的园林古迹至
今保存完好,是世界上著名的园林古国之一。 在文
艺
复兴以前(15—16世纪),它的园林以神为中心,方整有则,
常设置水盘,点缀十字架,
其中只用少量绿色灌木、果树、
蔬菜布置。
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始终保持着古罗马的规则式园
林风格,并一直影响着欧洲和世界各国。
7
四、德式园林
以丰富的自然植被森林公园为主要特色。
19世纪以
前,德国园林一直在规则式园林艺术风格的影响之下。
19世纪以来,特别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古代园林受
到了严重破坏,兴起了建造森林公园的热潮,特别强调园
林的功能
,尤其重视研究绿化对于保健、卫生、环境科学
的作用。德国造家们认为,过于自然的风景式园林并不优
美,只不过是一种无意识的作品。他们提出既要利用自然,
又要有组织。
五、美式园林
1783年独立后,美国在园林艺术手法上既有古罗马
规则式的特色,又有
东方风景式的风格。1872年创立了
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公园。总面积有8.67万平
方千米,为世界著名的热喷泉。 美国詹逊(Jens Jen
sen)首先提出了以自然生态学的
方法来代替以往单纯从
视觉景象出发的园林设计。几年间他先后在芝加哥园林里
设计出了模拟植
物自然生长、演变的自然景观,后又围绕
美国中西部典型的大草原风景进行研究,在伊利诺斯州的
春田城建造了草原风格的林肯纪念园,在伊利诺斯湖畔2
4hm2土地上布置了一片大草原,在不同地
段上生长着纯
种和混生的草类,这可算是在城市绿地生态建设的开端。
8
六、 日式园林
日本园林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较大,其
园林艺术风
格取自中国唐代,创造了具有日本的人与自然相结合的园
林特色,如在宫苑用地中建
议的比例为:建筑占40%、
开敞空占30%,绿地占30%。日本园林不以鲜艳亮丽为
特色,
而是着力体现一种沉思、独处和宁静的自然之美。
地形、水体、石头和植物是日式造园中的四大园林要素
。
枯山水
七、中式园林
1、中国古典园林
。我国的造园已
有50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园林之母”
据史载,殷商时代帝王造园已很兴盛。 西汉起,已于宫
殿区内仿造自然山水景,如凿太液池,池中建有传说中的
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开“一池(水)三山”
之先河,并以石雕动物、人物形象作配景,将神话中的天
河牛郎织女鹊桥
相会也仿造于园中。 魏晋南北朝,为
我国造园广泛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时期。随着山水画、田园
诗的兴起与发展,造园也由西汉模仿大自然山水造园发展
到写意山水园 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出现了
南北两个造
园中心。南以南京为主,北以洛阳为主,造园非常兴盛。
我国写意山水园已趋成熟。
隋唐,为我国造园的第二个兴盛时期。洛阳造园,到
9
唐更为兴盛,但与前代不同的是唐代以文人造园为主,一
直沿至宋代。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有记
载与描述,
洛阳堪称我国古代城市园林的一个典范。
宋代,是我国造园的第三个兴盛时期
。宋除洛阳外,
以开封为造园中心,宋徽宗亲自主持设计、建造的艮岳,
是我国古代帝王苑囿发
展到写意山水园的高峰。
明、清时代的离宫、圆明园、颐和园和江南众多
的私家园林均为
世界园林的典范、我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
表。园中以人工自然山水、植物造景为主题,创造自然生
境,但又不是单纯的模仿,而使全园富有诗情画意,是大
自然的再现。在布局上使园中有园,水中有水
,岛中有岛;
还采用了含蓄、曲折,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组景手法。
经过数千年的创造和发展
,形成了东方园林特有的风格。
它不仅影响着东方世界,也刺激了西方各国。当时的日本、
朝鲜
等东方各国都仿造中国式的风景园林。到18世纪英
国造国家威廉·康伯把中国风景式园林介绍到英国,
并在
皇家植物园中建了叩园,使西方世界规则式的园林受到强
烈的冲击,中国风景式园林在西方
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
播,因此中国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
一、国外城市园林绿化的先进理念
一是建设绿色城市。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早在18
57年纽约市的决策者通过规划,预留了公众使用的城市
10
绿地,面积广达340万平方米,历经150年保留至今,
是一块完全人造的自然景观。德国的“煤铁
之都”鲁尔重工
业区,绿化面积超过50%,波恩人口人均绿地面积160
平方米;柏林绿地面
积占城市面积40%,人均绿地面积4
1平方米。俄罗斯圣彼得堡城市公园绿化面积400平方公
里,市中心的卡马诺夫植物园是全球最大的植物园,绿地
面积占城市面积60%以上,人均绿地面积4
9平方米。
二是形成绿色网络。科学规划,通过道路的绿色通
廊与城市公园
相连接,形成城市的绿色生态网络。莫斯科
有8条20米宽的绿带将市内的公园绿地和郊区的林带连成纵横交错的绿色网络,绿地面积占城市面积40%。波
兰华沙有公园65个,与郊外防护林连成一
片,人均绿地
78平方米。澳大利亚悉尼人均绿地70平方米。美国华盛
顿人均绿地接近41平
方米。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人均
绿地70多平方米。
三是追求生态宜居。
1997年由英国,美国、日本、
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共同发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许
可,
国际公园协会(IFPRA)主办了“国际宜居城市与社区”
竞赛,以可居住为主题,关注城市环境改善
,鼓励通过最
有效的环境治理、城市绿化等手段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英
国的海德公园以参天的大
树,良好的自然景观为伦敦市提
供了优美的绿色环境。新加坡通过绿色工程塑造了自己
11
“花园城市”的形象,始终保持着每千人0.8公顷绿地空间
的标准。
观叶树种、观果树种、观花树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