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
萌到你眼炸
602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10: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绿色代表什么含义-鸡肋是什么意思
马远:宋代杰出画家。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县附近),侨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宋画院待诏。父世荣、伯父公显,兄逵,都是画院画家。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他画树石等用郑虔的淡彩法,又颇类于巨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红的笔法,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以坚实、爽朗有力的浅染来描写江南雄伟壮丽的山川。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与同时的夏 ,号称“马夏”。他善作平视或仰视的构图,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他画的《水图》表现了不同条件下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奇幻多姿。在构图方面,善于将复杂的景色给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画山,常画山之一角,或“马半边”。对他简洁有力的构图,称为“边角之景”。他又多用水墨,画楼阁用“界画”;画树干瘦硬为屈铁,但刚健中有柔和。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和。历代评画者评他是“水墨苍劲”的风格。现存画水的作品用各种轻重不同的笔法,把平远、迂回、盘旋、汹涌、激撞、跳跃,以及微风吹起的微波,月光反映的滟荡等水的动态,画得十分动人。他的花鸟画有《柳塘聚禽图》、《梅石溪凫图》。人物画有《女孝经图》等。还有《华灯侍宴图》、《寻滩双鹭图》、《四景图》、《对月图》、《寒江独钓图》、《踏歌图》、《秋江渔隐图》、《山径春行图》等
马远(约1170—1260),南宋画家。宇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自曾祖马贲始,四世同为画院待诏。马远山水始承家学,后师李唐。构图多取“一角”之景。画笔简洁,水墨明快,造型劲峭。兼擅画人物、花鸟,为“南宋四家”之一。传世人物画作品有《秋江渔隐图》、《王羲之玩鹅图》、《孔丘像》、《踏歌图》等。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县),南渡后,侨居杭州。马远生在杭州,故陈善《杭州府志》又称他为钱塘人。马远的曾祖马贲,本是“佛像马家”之后,长于动物的描写,曾“作百雁、百猿、百马、百牛、百羊、百鹿圈,虽极繁侈,而位置不乱”,又被列为“小景杂画”画家。《画继》称他“善写鸟兽生气”(写生),在哲宗元祐、绍圣间就很有名,宣和年间为画院待诏。祖父马兴祖,是南宋绍兴画院待诏,亦兼善山水、人物、花鸟,尤工杂画。又精于鉴赏,高宗每获名迹,多请他辨验。伯父马公显、父亲马世荣亦都是绍兴画院待诏。兄马逵,长于山水、人物,尤工花鸟。子马麟,得其家传,亦善画,对花鸟画有一定的造诣,在宁宗朝已任画院祗
侯。可知马远出身于一个名副其实的绘画世家,一门五代,画家七人,从曾祖马贲到他的儿子马麟,几都名列于画院。
关于马远的生平历略,文献里仅有简单的记载。他的生卒年已不可具考。马远的父亲既是绍兴画院待诏,马远可能生于建炎(1127—1130)或绍兴(1131—1162)年间。在吴其贞《书画记》有“马远天香月坂图绢画一幅,上有宋高宗题咏”的记载。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亦有:“思陵题画册,在绢素上,皆马远着色山水,上有辛巳长印。”陈继儒《昵古录》中也有:“马远画竹下有冠者,道士持酒杯,侍以二童一鹤,赐王都提举为寿,上有辛巳长印,下有御书之宝。”辛巳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马远在高宗时代就有作品得到“御题”,当然有相当的造诣了。由此看来,在绍兴末年,他的年龄至少也有二十多岁了。以此推之,马远最晚生于绍兴十年(1140)以前,或许更早。另外,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理宗朝待诏马远,画《三教图》……称旨。”周密为南宋时人,《齐东野语》又都记载南宋的旧闻,其语可信。各家都说马远为光宗、宁宗两朝待诏,而周密却说马远是理宗朝待诏,还能作画。从这段记载推断,马远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五朝,享年可能将近九十,卒年当在公元1225年之后。
马远出身于绘画世家,从小就受到绘画艺术的熏陶和父兄的指导,人物、山水、花鸟、杂画无所不工,是一位全能的画家。马远的绘画创作活动时期主要在光宗、宁宗两朝,但他很早就进了画院,画院中的许多前辈、名家尤其是李唐对马远的影响一定很大。这一切为他后来在绘画事业上取得卓著成就并独步画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马远是一位艺术禀赋极高的画家,当李唐画风盛行院内时,他便以其敏锐的艺术眼光,将李唐新创的技法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并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进行大胆改革,将李唐的局部构图变得更为简括,把小斧劈皴发展为大斧劈皴,并赋予每一幅画面诗一般的意蕴,开启了南宋时代图文互含的诗画结构,确立了自己的独创风格。
马远的独创性风格首先体现在山水画方面,一般认为,他在绘画上取得的成就也以山水画为最高。马远山水源出李唐,从他早年作品《春游赋诗图》(又名《西园雅集》卷,图2)中,可以看出和李唐《江山小景图》卷有一脉相通之处,但已显示出马远的匠心:在局部取景中,上画根,下画梢,比李唐更进一步,后来,马远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在构图方面,李唐、马远虽然都是局部取景,但总体来说,马远更为简约、概括,
画面烘托的气氛和表现的意境更具特色。马远绘画常把主景置于一隅,其余则用渲染手法逐渐淡化为朦胧的远树水脚、烟岚雾雨,并通过指点眺望的人物把观赏者的注意力引向旷远的空间,勾起人们无限遐思。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马远作品是“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确实比较恰当地描述了马远的山水画构图特点。五代、北宋荆浩、关仝以来的山水画,常作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布局以近、中、远景层层重叠,常要求远景也清楚写实。马远的画却无中景,远近直接对立。近景以胸中丘壑驾驭画面,或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远景则减到不能再减,画面上常留出大片空白,以表示空旷渺远的气氛。这在中国画构图上是新的创造,似虚而实,虚中有实,如司空图论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雪景》卷(图3、图4)便是这种构图的典型范例。此图由四段横幅集合成一卷,写阴霾天色中江上雪景,皆取“边角”之景,简赅传神。第一段,画面集中在左下角,右端仅伸出一带孤丘,细长如一白练。左端相叠两座雪山,山右侧一群建筑物中高耸着一座殿阁,青松等绕于四周。建筑物上面覆盖厚厚的积雪,下衬树叶极浓重。对比之下,空旷处愈显空旷。整个画面给人以荒凉幽寂的感觉。第二段,仅在画面上端偏右部分,用方直的线条勾出重重叠叠隐约可见的山岭,如露在水面的一线鱼背。山峰上稀疏地点着几株小松。山峰之下皆隐于氤氲迷雾之中,水天山雾一色,尤如混化的世界。画的左下角寥寥几笔勾出一叶小舟,二人拨桨,舟前仅三道波纹,舟后拖出一条水浪。全图着墨处不到画面的十分之一。第三四段亦极简练空寂。此卷以少胜多,所谓“清古数笔而神致完备”,充分体现了南宋画的艺术特色。
马远也有一些表现“全境”的作品,描绘的景物也很丰富,但在构图设想上和南宋以前的山水画却有不同,打破了传统的鸟瞰式俯视法,改用平视和近视、远视来取景,多用烟云遮断为前后数层,不作实满之景,使远景清淡旷远,近景凝重精整,对比强烈,暗衬出无限广阔的空间。如他的中年力作《踏歌图》(图5、6),画面中间是一片云烟,云烟上部左半高峰直耸,似剑插空。偏中,云层上一片树林映出楼台殿阁。偏右的远处亦画两高峰,和左两高峰相对。画面下部左边两大巨石,右边一株疏柳。烟云掩映中,显示出辽阔的空间和光的感觉。再下面一条大道横穿左右,道上有老农、妇人、稚童共六人,或连臂踏歌
,或回首观望,互相呼应,点出主题。全幅构图洗练,以风景为主,人物为辅,对大自然复杂的形态进行了巧妙的剪裁,把观者导入了深远渺茫、意蕴悠远的世界。
饶自然《山水家法》曾说:“人谓马运全事边角,乃未多见也;江浙间有其峭壁大嶂,则主山屹立,浦溆萦回,长林瀑布,互相掩映。且如远山外低平处略见水口,苍茫处微露塔尖,此全境也。”说明马远山水画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是以现实作为依据的。马远生活在江南,一定非常熟悉江南山川幽奇峭拔的特点,因对象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方法。正是他扼要地描写出现实中的特点,并巧妙地处理了他的画面,从而使其意境韵味悠远,别具一格。
在笔法上,马远同样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他画山石分简单几个大面,用大斧劈皴直皴山石,下笔爽利果断,方硬峭拔,快速而又具有雄奇之势。有时只用粗线,如钉头鼠尾,纵横几笔,特别刚硬。郎瑛《七修类稿》谓:“马运,山是大斧劈兼钉头鼠尾。”是符合马远皴法特点的,从雨点皴的中锋到小斧劈皴的侧锋,由斧凿痕到大块面的笔墨皴擦,这是一种由笔到墨的有机生长。马远画老树伟干亦用画石的皴法,“瘦硬如屈铁”,树叶用夹笔,枝梢则修长劲挺,辗转延伸,人称“拖枝”。这些特色多是前所未见的,具有鲜明的个性。但马运笔法也不是一味的刚健,而是刚健与柔和相结合,干劲峭中见浑穆、温厚、从容、凝重、典雅;赋色浅淡,点染清润,又有多层渲染作衬底;焦墨与水墨并用,树石多用焦墨勾勒,枝叶用水墨披拂,刚柔相济。所以画面显得沉厚含蓄,蕴有未尽之趣。《踏歌图》在笔墨技法上显示出他的特长,先以细劲刚猛的线条勾出高耸山峰和近处坡石的轮廓及其内部结构,然后大斧劈皴,侧锋扫出;远峰亦用刚性线条勾出轮廓,淡墨渲染,都具有坚实的质感和立体感,与挺拔的柳树、苍劲的远松,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梅石溪凫》页(图7)在用笔上颇具马远的个性,山石用大斧劈皴,爽利峭劲;梅树用方折笔写拖枝之势,姿态横生,苍劲老辣;溪水则用中锋,表现出微风吹拂、清波荡漾的意境。全幅显示出马远全面而成熟的笔墨技巧修养。诚如文徵明所说:“马远作画,不尚纤秾妩媚,惟以高古苍劲为宗。”
马远全面的笔墨技巧修养在他的《水图》卷(图8—11)中得到进一步确证。全图共十二段,淡设色画各种不同的水波。他通过对各种水势的细心观察,把水的性态和在不同环境下所起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水的静谧、迂回、盘旋、汹涌,无不曲尽其妙。尤其
是为了表现不同水波而采用的笔法,变化多端,因景、因情而异,如以粗重的颤笔勾画翻滚飞舞的浪花,充分表现了水的变幻及气势;用中锋细笔描写平波细流,又显得那样平静、温和。此图充分表现了马远深厚的笔墨功力。所以李日华看了《水图》后说:“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性者,物自然之天,技艺之熟,熟极而自呈,不容措意者也。”他惊叹:“马公十二水,惟得其性,故瓢分蠡勺,一掬而湖海溪沼之天俱在。”苏东坡曾说:“尽水之变,惟蜀两孙,两孙死后,其法中绝。”到了马远手中,画水不但没有中绝,而且大大超过了孙位、孙知微。若东坡多活三百年,想必不会下如此武断的结论了。
总之,马远山水运思精巧,在意境、技法上都突破了前人的程式而自成一家。
马远画人物,同样亦不甘于承袭前人的程式。从传世的作品看,他突破前人窠臼,敢于大胆剪裁,删繁就简,运用人物身段、动态来刻画人物的形神,达到简洁生动的艺术效果。他的笔法健朴灵活,衣纹劲健,多顿跌转折、粗细变化,人称“鼠尾”、“柳梢”。如《孔子像》页(图13),以淡设色画孔子身着长袍,拱手而立,沉静肃穆,若有所思。全图用秃笔写衣纹,简练概括,线条劲拔,寥寥数笔,形神毕现。
马远的人物画,多与山水紧密结合,加强了主题的生动性,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如《寒江独钓图》轴(图15),茫茫寒江,纵一叶孤舟,渔翁独坐舟之一端,身体如冻结一般,全神贯注着那随着流水飘浮的钓丝。除了周围寥寥几笔微波外,其余都是空白。而一种江天空旷、寒意萧瑟的气氛油然而生,给人以空灵深远的感觉。与柳宗元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述的意境异曲同工。这是南宋绘画的特色,处处是画,比比皆诗。此外如《西园雅集》卷(图2)和《商山四皓图》卷,描绘庭园及山林中的人物活动,忘情于山水间的情感,自然而富有感染力。《山径春行图》(图1)仰首凝,思的诗人,《倚松》卷(图16)倚松静观的高士,都是描写士大夫的“轩昂闲雅”,劲松偃蹇,柳丝摇曳,远山朦胧,以幽远的环境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宁静。《月下把杯》页(图17),亦极抒情之能事,描写霭霭远山,坡上翠竹,以及知己相遇举杯畅饮的兴会之情。在苍润的墨色中,仿佛看到了一片空濛的月色。这种韵味悠远的意境是在画面的布置、用笔的变化、用墨的浓淡等方面所产生的美妙效果。
马远的《华灯侍宴》轴(图21),以淡设色画夜景,宫殿
园林,殿内正在宴饮,阶前歌伎、舞女提着灯笼,翩翩起舞,墀间丛梅、殿外远山,均现苍茫夜色。题为“华灯侍宴”,而主要是描写殿内和殿外陪衬人物景致,启发观者联想到屋内的宴饮情况。构图、剪裁很有新意。此图另一副本(图22,局部)在景色、笔墨、题句等方面,与此大体相同,可能是应制之作。虽是应制之作,其建筑物画得细致而不呆板,屋宇宏伟,楼台玲珑,全幅气韵尤佳,充分显示了马远的界画水平。清代王士禛说马远是界画的“专门名家”,谓为信然。
马远在花鸟画方面,也很有创造性。《梅石溪凫图》页(图7),画幽僻崖涧,盛开的梅花生意盎然,一群野鸭在水面上安闲浮泳,形象真实,动态各殊;《雪滩双鹭》轴(图18),画苍崖溪口,老梅斜偃,白鹭双双鹄立于雪滩之上,景色寒凝,意境苍凉。两幅均摆脱了北宋院体花鸟画倾向于装饰性重彩填满的结构,而注意到了空间的灵活运用,布局精巧,使小小画幅产生无穷的旷阔之感。在技法上,他又创造性地以画山水的方法写梅、写溪、写凫、写鹭,拖枝特征也很明显,疏笔简健,独具一格。在他的笔下,山水画和花鸟画得到完美的结合。从现存的《白蔷薇》页(图24)及《倚云仙杏》页(图25)中,可知马远也擅长纤美、精细一体的花鸟画。
总之,马远是位全能的画家,山水、人物、花鸟,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同时他还往往采取人物、花鸟与山水相结合的构图形式,这种形式的出现,既显示马远全面的绘画修养,又反映了两宋地域变迁导致的审美趣味的变化。马远的山水画,多是江南风情的真实写照,新篁疏柳,鸟语花香,溪水回环,岚气氤氲,闲雅文人策杖曳行其间,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密切,这本身就是一幅幅绝妙的图画。故董其昌分析各家画对象时指出:“米元晖写南徐山;李唐写中州山;马远、夏圭写钱唐山。”西湖山水佳胜,处处是他创作的源泉。
在当时,马远最为皇家所宠。他的画上题字多为宁宗皇帝或宁宗皇后杨氏所书。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有记:“杨妹子,杨后之妹。书似宁宗。远画多其所题,语关情思,人或讥之。”清孙承泽《庚子消夏录》载:“马远,在画院中最知名,余有红梅一枝,蒨艳如生,杨妹子题一诗于上。按:杨妹子者,宁宗恭圣皇后之妹,书法类宁宗。凡御府马远画,多令题之。”明王世贞则谓:“凡远画进御,乃颁赐贵戚,皆命杨娃题署。”以上所云杨妹子,实即杨皇后,陶氏和孙氏均误为杨后之妹。杨娃即杨姓之误,杨姓即杨后(见启功《谈南宋画上题字的“杨妹子”》,
载《启功丛稿》)。显然,马远的绘画,不仅在画院中堪称独步,而且极受宫廷欢迎。他还画过很多宫廷屏幛和应制作品。明都穆《铁网珊瑚》说:“好事家藏马远画宋南薰殿屏幢浅色。”并引证杭州人许用国曾亲眼目睹这幅真迹。
马远的传派有他的儿子马麟和叶肖岩、楼观等,以马麟水平最高。马麟在宁宗、理宗时为画院祗候,兼工山水、人物、花鸟、杂画。传说马远为促使儿子早日成名,每在自己得意之画上题马麟款。然仔细比较两者,从题为马麟款的《高烧银烛照红妆图》、《郊原曳杖图》看,马麟早年拘谨,晚年枯硬,与马远笔意显然有别;从题为马麟款的《芳春雨霁》看,马麟在情韵的表现上更为细腻、甜美、纤弱,与马远闲雅、优美的审美趣味显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所属类别 艺术家-->历代名家
主要产品 国画、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