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名族婚俗知识
温柔似野鬼°
604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11: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只加一笔-降拼音
蒙古族婚俗 / 拜火
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人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这在婚礼上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当娶亲回到男方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顺时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娘、新郎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
羌族婚俗 / 逗新郎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傣族婚俗 / 吃小酒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有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彝族婚俗 / 陕拉尔
现在,彝族青年男女多自由婚配,但无论自由恋爱或父母作主,均有说媒、订婚、迎亲、回门四个程序。彝族姑娘在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一般在15岁,就要举行一种叫“陕拉尔”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女子已经长大成人,可以谈情说爱了。这时姑娘要穿红、蓝、白、黑等对
比强烈的三接或四接拖地长裙,将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还要将童年时期穿耳的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摩梭族婚俗 / 阿夏婚
“阿夏婚:阿夏在摩梭语中是亲密的朋友之意,结交阿夏关系的夫妻没有实质上的经济联系,男子夜间到女家居住,白天回到母家,所生子女由母亲或姐妹抚养,父亲不抚养孩子,他抚养的是自己的外甥,而他的孩子又由阿夏家舅舅抚养。在农忙季节,女方家需要帮忙,男方可以前去协助。男女之间的爱情是阿夏婚的基础,双方一旦产生了爱情,就可以结交为阿夏关系。
阿夏婚的特点在于维系以母亲为核心的血缘大家庭,家庭中不存在父子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等。母亲死后,家庭中的女子谁能干就由谁来承担家庭的重任。
阿夏同居婚:在长期的阿夏婚中,婚姻形态也在逐渐转变,由分居向同居转化。其特点是:男女双方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共同生活在一个母系家庭,一般是男到女家(也可以女到男家),无论到哪家,都是母系大家庭中合理的成员。
朝鲜族婚俗 / 推雁仪式
青年男女只有举行过冠笄之礼后,才可以选择配偶。托媒说亲也严格按纳彩、问名、纳吉、纳币(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程序进行。亲迎时的仪礼先在女家举行。
朝鲜族举行婚礼时,新郎要身穿礼服,接受嘱咐,辞别父母,亲自骑马到女方家去迎亲。一路上,有一位手捧双雁的“雁使”,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边。迎亲者到了新娘家,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其中有一项仪式是在“新郎房”前举行的。通往“新郎房”的路上铺着毯子,伴郎交给新郎一把系有白绸子的扇子,雁夫将木雁放在毯子上,要求新郎用扇子把木雁推向台阶。如果不小心推翻了木雁,就会受到人们的讥笑。朝鲜族的推雁仪式和六礼习俗一样,是一种古俗。它用象征仪式,祝新郎新娘像大雁一样白头偕老。
宁夏回族婚俗 / 尼卡哈
“结婚这天,男方家派出迎亲车和接亲人到女方家迎亲。女方家给新娘开脸(拨汗毛)、洗“离娘水”––大净。梳妆打扮停当以后,新娘在送亲人的陪同下,由众乡亲簇拥上车。送亲的人须是双数,选择上有双亲、下有儿女、品貌端庄的人来担当此任,预示新郎新娘白头偕老,儿女双全。
新郎家要从大门口到新房铺上红毡毯,有的则由新娘的哥哥或舅舅把新娘抱进新房,新娘鞋不能沾土,显其尊贵。待送亲人全部下车后双方亲属邻里互相高声道“色俩目”。主人一面接待客人,一面按照回族习俗请阿訇念“尼卡哈”。仪式开始,先由阿訇读一段《古兰经》,分别向新郎新娘询问是否同意与对
方结婚,待双方应答后,阿訇宣布他们两人正式结为夫妻。
满族婚俗 / “撇盏”仪式
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让喜轿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称“过火避邪“。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
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行“撇盏”仪式。即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盅、尖刀一把,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同时端酒盅把酒泼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使他们子孙满堂,白头偕老。
傈僳族婚俗 /恋爱暗号多又多
土家族婚俗 /香袋和哭嫁歌
哈萨克族婚俗 /姑娘追和啃羊骨
黎族婚俗 /爱你多深,咬你多深
布依族婚俗 /浪哨对歌和丢花包
佤族婚俗 /杀鸡看卦和侧卧谈恋爱
白族婚俗 /树枝探缘、草鞋定亲
阿昌族婚俗 /偷鸡头与抬锅盖
藏族婚俗 /情卦和抢帽子
景颇族婚俗 /花草树叶做情书
侗族婚俗 /踩脚后跟试情意
哈尼族婚俗 /隔墙谈情与牛粪抹衣
苗族婚俗 /草标密码和揉耳朵示爱
锡伯族婚俗 /闹洞房解衣扣
瑶族婚俗 /串情人咬手背
壮族婚俗 /隔街相望找情人.
赫哲族婚俗 /婚礼上吃猪头猪尾
普米族婚俗 /逮新娘和锁媒人
基诺族婚俗 /耳朵里插鲜花
门巴族婚俗 /舅舅试新郎
京族婚俗 /踢沙折枝试情意
独龙族婚俗 /饮茶定亲
裕固族婚俗 /马踏新房射新娘
保安族婚俗 /三天不吃男家饭
德昂族婚俗 /赠烟盒、撒大米茶叶.
鄂温克族婚俗 /驯鹿与神像
塔吉克族婚俗 /撒面粉、喝盐水
布朗族婚俗 /偷女婿和偷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