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1]

余年寄山水
908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11: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胡组词-偎怎么读

一、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责任心、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

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


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面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

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如上种种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
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
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
而久之,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四)、大学生道德心里的不成熟。不少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甚至我们从中还可以观察到某些儿童时心里的残留,如有意试探纪律的边界,明令禁止的却偏要去做,不处分到头不作罢。另外,在当前形势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







供你参考按照河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研组的安排,结合我校学生工作的实际,学工部(处)对我校16个系(院)四个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89份,有效问卷564份。其中性别抽样分布为:男36.52%,女62.41%;政治面貌抽样分布为:党员8.51%,团员88.65%,生源地分布为:城镇21.45%,农村77.13%。此外,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29.43%的学生干部,有10.28%的学生为独生子女。从调查中显示,我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学生比较关注时事,拥护党的领导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人生态度比较积极,能够把个人价值实现与服务社会统一起来。现将具体状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根据调查情况和对结果的分析,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分为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状况、思想道德状况、学习和成才愿望等四个方面。
(一)政治态度
我校大学生政治思想比较健康,能够用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观点观察、分析、思考政治问题,政治评价比较积极,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
1、关注重大政治经济热点问题,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热情和思考政治问题的成熟和理智。我校大学生普遍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及社会政策。在回答“你关注或了解国际方面的大事”(按优先顺序选三项)时,“反腐倡廉”(58.33%)、“与台独势力的斗争”(57.62%)、“三农问题”(51.77%)、“构建和谐社会”(31.91%)等分别排前4位。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66.13%。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看好,持“非常乐观
态度”和“比较乐观态度”的共占73.04%。这说明我校学生政治理论学习收到显著成效,学生高度认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能站在国家大局的制高点上认识重大政治事件。
2、政治视野比较开阔,政治评价更为积极。广大学生已跳出传统视野,能从更广阔的背景上看待政治问题。学生在实践中已经认识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与进步,政治心态渐趋成熟。调查显示,63.30%的学生认为“目前我国的基本国策”非常好和比较好。52.48%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目前的执政能力”很强和较强。在“你对近年来国家在哪些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满意”的问题上,学生选择“经济发展”、“三农问题”、“对外关系”、“教育改革”等选项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2.41%、55.32%、36.88%、24.82%,反映广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满意,他们已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不能脱离现实的政治环境。
3、对政治问题分析日趋客观、理性,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在问及“从抗战胜利60周年看中日关系的发展”时,78.72%的学生认为“应该本着‘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态度发展中日关系”,“如果有重大事情发生,你持什么态度”时,79.79%的学生认为应“冷静理智,视情况发展而定”等,从答案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已能比较冷静地思考一系列政治问题,不再容易被某种思潮或某种势力所左右而采取过激的行为。学生的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增强,并能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看待国际关系。
但也必须看到,我校学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上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有所下降,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对学校组织的形势报告和政治学习”,“非常愿意参加”的学生仅占7.62%。在问及对“目前的基本国策”和“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的态度时,回答“说不清”的学生分别有8.16%和6.38%,这种比较消极的政治参与态度,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如在问及“你对于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时,有59.22%的学生认为“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还有16.49%的学生认为“党员称号所具有的自豪感”,这说明部分大学生一方面把政治看作是实现个人利益
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又不想过多的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功利倾向较明显。
(3)、要根据新时期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长期以来,我校在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坚持德育“五个一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显著成效。但从调查情况看,新时期、新形势条件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上,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学生只有17.9%,对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活动,只有7.62%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加”,而“不愿去”的学生则有10.82%,两者相差3个多百分点。在问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时,有42.13%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方法”,有17.02%的学生选择了“教师队伍”。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贯彻和落实中央、河南省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会议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二)人生观、价值观状况
调查显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主、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多元价值取向并存;从个体看,多数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
1、从价值主体来看,我校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较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上。调查表明,有53.35%的学生表示愿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仅有29.19%的学生表示要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在“你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上”,67.38%的同学选择追求“积极进取,辉煌灿烂的人生”。
2、价值判断呈现多元化特点。在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的评价上,我校大学生的主流选择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47.52%的学生首选“集体利益”,但仍有2.13%的学生选择“个人利益”,46.63%的学生选择“根据情况而定”。在价值判断的标准问题上,60.72%的学生认为“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64.72%),“地位的高低”(6.38%)、“权力的大小”(2.84%)、“个人财富的多少”(5.50%)、“生活是否美满”(21.45%)共占36.17%。当问及“一名大学生因抢救老农民而牺牲”时,有63.30%的学生认为“实现了崇高的个人价值”,远高于选择“未能实现个人的价值”(32.62%)和“毫无价值、得不偿失”(3.72%)的学生。
3、价值选择的二重性。由于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调查表明,部分青年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许多正面观点教育,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看到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这使许多大学生在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徘徊。在问及“你认为最能体现个人价值”是什么时,有64.72%的学生选择了“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但是在回答对于“无私奉献”的理解时,居然有38.72%的学生选择了“无私奉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有困难”。本次调查给我们的突出感受是,当代大学生是在求新与守旧,求异与从众,贡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价值冲突中形成了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4、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自立自强、讲究诚信和追求效率的时代特征。在回答“当前大学生最需要加强的品质”时,有64.72%的学生认为自己应强化诚信意识,列第一位,有45.57%的学生选择了“勤俭自强”。从调查情况来看,有72.16%和55.85%的学生最关注“就业问题”和“学业问题”,有76.6%的学生认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而在回答“你感到目前最重要而又比较缺乏”的是什么时,有高达71.63%的学生选择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这说明我校学生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讲究效率、注重学习实效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价值取向。
(三)思想道德状况
道德作为公民内在的观念系统,无疑是个体选择行为和判断是非的标准。而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道德状况如何,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人格完善,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对人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如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是信守和推崇的,道德要求是强烈的。他们的道德价值取向也日趋稳定和成熟。例如,对如何“看待考试作弊问题”(限选三项),排在前二位的是:61.17%的学生认为“学生不应该作弊”,50.35%的学生认为是“学生缺乏诚信的表现”。在如何“看待公交车上给老人、伤残者让位的行为”时,88.12%的学生认为,这是“讲求公德的表现,应大力提倡”。对于“无私奉献”,58.69%的学生肯定“无私奉献是社会对每一个成员的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从自身做起”。这说明,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人,向往崇高是很多大学生追求的一种境界。从调查情况看,我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关注自我、淡化社会责任。由于市场经济
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更多的关注自我,社会责任意识有所淡化。在问及“对学校组织的形势报告和政治学习的态度”时,7.62%的学生回答“非常愿意参加”,但也有13.12%和10.82%的学生认为“听不听无所谓”和“不愿去”,显现出冷淡的态度
。调查表明,如今的大学生欣赏鱼和熊掌兼得的责任意识。他们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他们在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方面,开始抛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力图二者兼顾。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人民贡献力量,但同时也要求索取应该得到的报酬。本次调查发现,有58.69%的学生认为“无私奉献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要求”,但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又有46.63%的学生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他们推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73.94%),崇尚社会公德,但一旦有违背公德的事情发生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暧昧的。在问到“对公共场所发生的不文明行为,你的态度”时,“马上进行制止”的仅占19.50%,而“劝阻一下,听不听由他”(46.28%)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22.70%)的比例远远超过付诸行动者。这种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上客观存在的矛盾,实质上表明当代大学生在集体责任意识上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又存在着问题,这恰恰是转型社会多元化思想在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上的表现,如果不及时解决,我们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往往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
2、道德评价存在双重标准。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别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学生呼声很高,但在要求还本付息时,仍有26.06%的学生回答“视个人情况而定”,1.95%的学生回答“不还也可以”。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道德观念在冲突中整合。今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在对“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的看法是,有58.69%的学生认为“能理解,我自己不会做”,有44.8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不宜结婚”,但也有25.71%的学生认为“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在对“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看法上,有17.38%的学生认为“违背中国传统道德”,但也有34.57%和33.3%的学生认为“视两个人的感情而定”和“个人的自由,别人不应干涉”;关于大学生恋爱的动机问题,28.72%的学生选择“寻找终身伴侣”,而选择“丰富大
学生活”和“说不清”的学生分别占20.74%和19.33%。这说明新时期大学生既有对传统道德的怀念和依恋,也有对新的价值尝试的激越和冲动;既有对价值超越的向往和喜悦,也有对现实社会的迷惘和困惑。
(四)学习和成才愿望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的
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己,占领就业上的制高点,赢得发展上的主动权,以适应社会的竞争。因此,我校学生学习动力强劲,学习空气浓厚,学风端正。调查中,有71.63%的学生“感到目前最需要而又比较缺乏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76.60%),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43.26%),以此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53.35%的学生准备做一个“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由此看来,我校学生学习目的性强,成才愿望迫切。调查表明,由于我校地理位置较偏,生源大多来自农村(77.13%),就业、经济、学业问题成为困扰我校学生的“主要问题”,也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依次为就业56.21%、经济52.6%、学业47.34%。由此可见,我校学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就业、经济和学习三个方面,最突出的是就业压力。当然,这与近年来高教体制改革、高校扩招、毕业生自主择业等政策有关。
二、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容否认的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给大学生的思想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最主要的反映在人们对利益关系看法的改变,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膨胀,由此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他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多的采用实际利益标准而不是是非原则标准。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改革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新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注重勤奋学习,注重能力培养,但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精神和经济压力。与此同时,教育回报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三)、网络的影响
互联网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侵入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休闲、娱乐和交往的一种主要方式。调查显示,有54.79%的学生认为“了解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网络”,它位居“报刊杂志”(53.72%)、“广播”(48.90%)、“看电
视”(29.79%)等渠道之首。互联网信息的良莠不齐,如果大学生不能建立良好的信息选择机制,必将对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不良影响。
(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了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地位和市场经济的考验
,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财产,腐化堕落,成为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腐败分子。腐败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党的威信,给国家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巨大冲击,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价值观上也出现了偏差。
三、对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新的历史条件和德育对象变化的新特点为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上出现的新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思考和研究的不仅仅是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新形势下对大学生价值取向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建立一种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一)、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质量。学校党委、行政和各职能部门、各系(院)要把“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首要位置,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的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和运行模式,要实行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抓总,学工部(处)牵头,两办、组织、宣传、教务、财务、“两课”教学部门、共青团、后勤等各部门之间分工负责、协作实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学校要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合理确定该项工作的经费投入科目,列入财务预算,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通过上述方面的努力,力争形成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规划、部署有组织、任务有落实、经费有保证、活动有场地和总结有反馈的良性工作机制。
(二)、抓好“两课”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调查显示,有51.24%的同学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一般”,同时有30.50%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较差”。当前,我校少数大学生思想道
德层面存在的种种困惑与偏差,归结起来最根本的一点是由于他们对基本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对市场经济体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改革及改革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看待,以及他们自身对社会变化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造成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按照中央和河南省有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把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他们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与看待社会主义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甄别力。另一方面以思想品德课为基础,增开相关的选修课,如人生观指导课等,拓宽、丰富“两课”内容,使“两课”教学既有理论上的坚定性与彻底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正面回答和帮助学生认识大学期间学习、生活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
(三)、硬化内容,优化载体,活化资源,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辅渠道贯通
要按照中央、河南省有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以增强遵纪守法观念为保障,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要以德育“五个一”工程为依托,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去。《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在坚持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的前提下,选材要追踪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进一步突出时代特色、贴近青年学生实际;德育讲师团的运作要与我院现行学生工作体制相符合,进一步转换运行机制,实行学校选题规划、指导检查,各系(院)定题、选人,具体负责实施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系(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要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助学贷款与贫困生资助、学术讲座、日常行为管理、社团活动等工作统筹安排,贯穿其中,活化学校各种教育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实现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状况和网络成为影响学生思想的主要因素。因此,我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网络管理。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利用校报、橱窗栏、广播、校园网(景明网)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大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及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在低年级举办人际交往、学习方法、心理健康标准之类的辅导报告,在高年级做恋爱心理、择业前
的心理准备、如何面对挫折等方面的讲座。要完善心理辅导机构,构建校、系(院)和班级三级心理健康辅导服务网络。要进一步建设好景明网,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服务,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多上健康网站,抵制网上不良信息。与此同时,各系(院)学生工作干部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建设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关键性因素。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必须优化我院学生政工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对于我院学生政工干部队伍的构建,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和专兼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今后,我院学生专职辅导员要面向全国高校,按照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党委决定的程序,从应届毕业生中公开招聘,严把入口关。要加强对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的培养和管理,通过培训、考评、奖惩等各种途径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学校要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福利待遇和业务培训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政策。专职辅导员的业务培训要列入学校师资培养计划,要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原则,从学生政工干部中选拔推荐一批思想政治教育骨干进一步深造,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后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管理工作。要建立服务期制度,在服务期内严禁转岗、离岗。服务期届满后,学校应鼓励他们继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需转岗,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到管理岗位上工作。对于转向教学、科研岗位上的同志,学校应优先安排他们到相应的高校从事专业学习。通过优化学生政工干部队伍管理机制,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五)、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目前,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河南省也召开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会议,新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也正式实施。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形势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对于我院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我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制度化的轨道上运行
,规范化操作。

义工是什么意思-蓝田人


山民念什么-窜的意思


在吗英语-欺侮


那年冬天好大雪-蹀躞什么意思


形容人外貌的成语-白净


北京申奥成功是哪一年-曲意


点驴-输的反义词


关于坚持不懈的作文-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