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语言对比中的文化价值差异
世界富豪榜-乔丹名人堂演讲稿
文化长廊
中外语言对比中的文化价值差异
蔡佳颖
河北大学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语言反映着一个
民族的特征,体现着民族的价
值观,凝聚着民族的文化。本
文将从汉语与英语的差异之中来比对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汉语;英语;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蔡佳颖(1997-),女,天津人,本科,河
北大学汉语
国际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39(2018)-06-178-01
文化影响语言的形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
特殊的文化现象。一个民族的语言中蕴含着他们的历史文化
背景,蕴含着民族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是
一个民族文化
的缩影。因此通过对比语言的差异可以简略看出文化的差
异。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者在语法
和词汇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比
较。
从语法层面看,英语的语法范畴较严格,汉语的范畴较
宽松。与英语相比,汉语没有数、格
、时态、体态,虚词和
语序是主要的语法手段。因此,英语更加严谨,偏向理性,
而汉语则更偏
向于感性。宽松的语法形式使汉语在文学的创
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汉语创造出了辉煌
的文学成就。以诗歌为例,汉语可以
通过灵活地排列词语来
实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美国语言心理学家欧
内斯特•范罗
诺萨就曾说过: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理想、
最富于诗性的语言。这点是讲究语法规则的英语所无法比
拟
的。而以理性思维为主英语国家则在科学技术方面胜于中
国。历史上的几次工业革命,第一次
最早在英国发生,而第
二次工业革命亦起源于美德。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西方
国家在天文、
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就以出现了成就较高
的科学家和较先进的理论,发展程度中国。这些文化方面的
差异虽然与政治经济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不同
语言导致思维方式的不同也是一个重
要因素。
从词汇层面来看,也能看出中英语所体现的文化差
异。从亲属称谓来看——汉语中兄弟
姐妹,而英语中只有
brother和sister。汉语中分叔叔、伯伯、舅舅等称谓,在
英
语中统称为uncle。可见汉文化中更注重长幼之分,注重
家族间的亲疏关系。
[1]
这与中国历史上长期实行的分封制
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国更侧重大家庭,逢年过节
常有家庭聚会,因此需要不同的称谓以做区分,汉文化中更
强调团结的重要性。而英国的历史文化中则没
有如此严谨的
等级关系。英语中也通常是在称呼后加名字来进行区分。这
显示着英语国家更注重
人人平等的人际关系。同时,小的家
庭单位也与他们追求独立自主的个性密不可分。从不同的词
汇使用中就可以看出中英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差异。
另一个可以体现出文化差异的就是人们对待颜色的看<
br>法的差异。中华文化是大河文化,最早的文化起源于两河流
域。我们的先祖在土地上勤劳的耕种,
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后
代。因此,黄色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五行中,
它是象征养育我
们的土地的颜色。也有“龙战于野,气血玄
黄”的说法。因此,黄色成为古时皇帝特有的颜色,象征着<
br>高贵的身份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与中国不同,英国的文
化是海洋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英
国不适合发展种植
业。历史上的英国是通过发展海上贸易而逐步强盛起来的,
因此,象征海洋的
蓝色对他们意义非凡。也有一种解释是蓝
色象征着耶稣诞生时蔚蓝的星空的颜色,因此是神圣而高贵的,在英国也有“皇家蓝”的说法,是皇室的专有颜色。同
样的,对待红色,两国也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红”是我们
的代表颜色,象征着喜庆欢快,是逢年过节的主要色调。然
而在英国,红色则
象征着暴力和血腥,是地狱的颜色。这些
都是由于文化因素所导致的词汇差异。
除了对颜色的看
法有差异,对待数字中英人民也有着不
同的看法。中国人不喜欢数字4,因为同“死”谐音,许多
楼层、病房都刻意避开这个数字。而数字9,由于与“久”
同音,象征着天长地久,长长久久,因此而
受到人们的青睐。
古时皇宫前的台阶都是九级,以方面象征着皇帝至高的权
利,另一方面也是象
征统治者地位可以长久。而这些文化习
惯,由于语言的不同,在英国文化中就不会出现。而同样的,英国人不喜欢数字13,因为是耶稣的第13个弟子出卖了他,
最后的晚餐也在13日。因此,13
被认为是背叛的象征。在
英国,门牌号上的13被人们用12A代替。同时忌讳再13号
举办活
动,更不会主宾13人同桌。这都是语言中词汇所带
来的文化现象的差异。
还有很多方面都可以
看出汉语和英语的差异中所反应
出的文化差异。可以说,文化影响着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而
语言
又反映着文化的内涵。
[2]
文化与语言相互联系,密不
可分。这也启示我们,在学习
一门语言中,只是单纯地学习
语法和词汇还不够,还需要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才能让
我们更
全面的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淑华,衣丹彤.《中外语言差异与民族文化心理探究》,
吉
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 , 38 (2)
:57-59.
[2]周云文.《中外语言与文化差异之点滴》,武汉教育学院学
报,2001
(s1) :97-99.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