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德育功能
关于莫言的作文-武警广州指挥学院
跨国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德育功能
郝景东
【摘 要】跨国教育在开展语言
教育的同时,也现实地传播了一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为当代中国大学
生德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搭建思
想政治教育的综合体系,确保中国文化、教育安全受到了党和政
府的高度重视.英语教育因其专业特点具
有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资源和优势,同时也因其
对国外腐朽思想的直接的接近性而存在一定的
风险.因此,严把教材关、开展比较文化教育、有针对
性地开展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培养
“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核心的基本原则.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
,期】2014(000)023
【总页数】3
【关键词】跨国教育;英语教育;德育功能;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跨国教育作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已经不再是一个理论课题,而现实地转化成
了我国高等教
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宏大背景.鉴于跨国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著名教育学家陈
昌贵
2006年就发出呼吁,指出“跨国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课题”,认为所谓跨国教育,“是
指
一国到另一国实施的教育.”“我们需要适应我们并不熟悉的新时代,我们亦需要采取积极的姿态来看
待和应对新的时代潮流与趋势.”[1]的确,以西方语言教育为基础的跨国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和
实践产生了综合性的复杂影响,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借助语言教育为基础所传播的西方价
值观念、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价值观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这里实际提出了一个
如何
在跨国教育背景下,趋利避害,在外国各种思想、思潮输入,多元思想交流交锋交融的背景下
开展德育教
育的时代课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涉到国家战略、文化安全、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培养的大局,历来
受到党和
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意见
》、到2010年《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1年十七届六中
全会《关于促进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问题的意见》、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政府高
层的相关活动
和讲话中,都以“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时代要
求,彰
显了跨国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大学英语教育的德育功
能
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属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教育都具有文化教育功能,它不仅作为工具而存在,同时它所负载的包括风俗、节庆、伦理、意识形态等内容无不传播着一个国家的价值观、文
化
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语言接受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因此,“没有抽离了文化内涵的语言教
学,也
没有脱离其载体语言表述的单一的文化讲解.”[2]语言与文化的交融决定了任何一种语言教育
绝不单单是纯粹的语言工具的习得和熟练,而是超越了语言工具属性的意识形态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英语语言教育可能成为西方价值观输出的重要阵地和领域,这已引起了相关人员的高度警惕和
警
觉,“学校从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实现其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目标,学生
的价
值观念必然会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严重影响,这将可能造成青年一代价值观念的混乱
及思想的
西化,进而削弱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在整合中国社会、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当
然,语言自身仍是一个工具,就像科技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因此,英语语言教育本身并不
可怕,关键是
我们如何运用这一工具.
1.1 抓住教材建设这一源头,做好德育教育的“把关人”
教材建设
是学科知识体系建设的关键,也是教师“讲授什么”、学生“学习什么”的关键,它宏观
上提供了一个“
看世界”的窗口,因此教材建设在大学英语德育中具有先在性的重要意义.当前高校
英语教材大多选取一
些原版英文读物作为主要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纯正地道语言素材,易于学生了
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但是,由于教材中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甚少,缺乏表述中国文化的英语
词汇,以至于许多大学生无法用
英语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和文化.为此,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宏
观上对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特别是
《英美文化概论》课程体系建设上严格把关,为弥补跨文化交
流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在高校英语教材中,
相应加入一些反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内容,使
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的同时接受一定的道德教育.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应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切实推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
核
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要在课程
建设和
教材修订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组织编写普及读物,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3]
1.2 在中西文化比较中,传播中国价值观的优越性
相关数据统计,在中国学习英语的儿童人
数已经超过了2亿.[4]按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来看
,未来进入高等教育系统,担负国家未来的
青年一代所接受的英语语言教育的时间、群体规模仍将
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相当分量.因此,作为
施教者的教师也是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开展德育教育
的关键群体.
西方传统文化以宗教文化为特征
,中国文化则以农业文化的“和”“以和为贵”的儒家文化占据主
导地位.施教者在开展中西文化对比中
,要充分把握认识和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引导学生客
观、公平、民主地对待、评价不同文化,激
发母语文化情感.在讲解西方诸如节庆文化、政治文化、
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现代文化时,施教者可以
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成就激发学生对中华文
化的自觉和自信,如美国《时代周刊》曾经评选出世界
各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其中中国最具
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有:“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
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
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
毛泽东、针灸、中国烹饪
”.[5]施教者可以通过外国人的立场和视角传播中国现代文
化软实力建设及其取得的成就.这样通过
中西文化比较的方法符合接受者的接受心理,也将有效抵制“西
方文化优越论”“中国文化威胁论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3 把握大学生“德
育”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英语教育
把握当代大学生“德育”现状和时代课题,是有针对性地贯彻英语教
育德育功能的重要前提.近年来
,随着学术话语的开放和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带来的系列反思,提出了一系
列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德
育”教育课题.首先,关于“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讨论曾引发了较
为持久的关注,对大
学生德育教育产生了一定程度和规模的影响,特别是2007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提出后
,“德育非政治化”“以公民教育替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对大学生德育问题产生了一定
的冲击
.[6]对这些大学生德育的最根本问题的澄清,有利于把握英语德育功能实现的方向.作为施教
者,我
们需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德育”应该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
br>”三部分内容的有机结合的教育观.同时,对“公民教育”也要有辩证的认识,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
“公民教育”都以该国的核心利益为目标.其次,是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国家认同、政治认同、道德认
同
等方面存在诸多危机,近年来的两份基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的调查结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
意,其一
,“有62%的大学生把事业成功、名利双收、家庭美满、社会承认放在首位,而仅仅有
29%选择了实
现国家繁荣、民族团结、奉献社会.”[7]其二,通过湘潭市8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发现:大
学生存在认
识模糊、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实践欠缺等问题.[8]鉴于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观念和实践
领域的诸多
问题,充分发挥各学科教育之间的协调,探索不同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有针对性地开
展德育教育,是大
学英语施教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大学英语教育的德育功能实现首先
要求施教者全面深刻认
识“中西两个思想体系”[9]的差异性,找准当代大学生乃至当代社会存在的
诸如“道德滑坡”“价值
失范”“情感淡漠”等当代问题,充分挖掘西方传统文化中的有利于建设
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我所用.
2 大学英语教学德育功能实现的基本原则
原则具有导向功能.非母语环境中大学英语教学德育
功能的实现,必须坚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
人”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原则,是做好思
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若违
背了这些准则,不仅做不好对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而
且还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从而降
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10]跨国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
德育功能实现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已
远远超越了教育学、思想政治教学的范畴,而成为关系到国家文化安
全、社会发展方向的问题.
2.1 坚持德育的方向原则
坚持英语教学德育的方向性原则,在当
前就是要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接班人的根本指南.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国家、
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方面全面系统阐明了当前和今
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的价值目标和要求.那就
是,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
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
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一三位一体的价值理念更具有现实指向和实践操作
性,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
了不同层面的要求,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基本遵循.
跨国教育背景下,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必要性和紧迫日益凸显,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尖
锐指出:“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
,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
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
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
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大
批这样的‘有毒癿罂粟花’”.[11]这里的不无尖锐
的批判既为高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课题,
也深刻揭示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
性和紧迫性.当然,充分利用英语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认识到学
生自我意识觉醒或强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因此,对大学生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形式和内
容选择上都应当更加理性、辩证,坚决杜绝“假大空”,如过分
拔高“英雄”的传奇性,反而会让
他们有一种疏离感.同时,也要注意接受心理规律,避免英语教学中较
浓重的“教化”色彩.要将原则
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努力使德育有机地、自然地渗透到教
学的内容和环节中去.
2.2坚持德育的文化育人原则
跨国教育背景下,以语言为基础的文化功
能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美国宣布启动“国
家安全语言计划”,2014年日本更是在
原有文化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国家战
略”,韩国近年文化软实力不断竞争国家空间
,法国则推出了“文化多样性”作为其文化战略的组
成部分.在中国,2006年的《国家“十一五”时
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文化是国家和
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
和文明都涉及一个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文明
是放大了的文化,它们都包括‘价值、规则、体制和在一个
既定社会中历代人赋予了头等重要性的
思维方式’.”[12]因此,在如何利用跨国教育背景下的外语
教学开展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价值观认
同,尽管是一个处于探索阶段的问题,但更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
课题,上半年,教育部部长袁贵
仁就教育系统如何践行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问题上指出,“要
在课程建设和教材修订中
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组织编写普及读物,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3]应该说
,通过对英语教材和内容的有意识建构,英语课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样
能担负起时代的
使命.应该看到,通过“把关人”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把关,国外优秀文化同样能够为我所
用,传递积
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
2.3 坚
持德育的问题导向原则
跨国教育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和方式变革提出了全新的课题,针对当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环境的复杂性、思想的多元性和问题的时代性,利用英语教学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
必须坚持
“问题意识”.马克思曾说,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而所谓“问题”,就是“时代声
音
”,就是时代“呼声”.[13]顺应呼声,是当前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原则之一.
为此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应该避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通病,如灌输、学院化或
经院化,对此,有学者指出,“完全陷于“学院化”甚至“经院化”是不可思议的.”[14]由此,要将英语教育中的“认识中国”转化为“中国认识”,前者指以“他者”姿态对中国的观点、态度
,“
中国认识”则以自我觉醒和自省的姿态对自我的审慎观察,要结合当代社会思潮和具体问题开
展有针对性
的的德育教育.如关于“道德滑坡”的问题,避免极端化地将学生引导到对社会的敌对态
度上,应立足全
球视野,在客观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多方面根源的基础上,辩证指出问题的全球性
存在,并以历史的眼光
审视这一现象产生.这其中英语语言的专业背景将为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较为
优越的专业基础.
3 结语
全球化时代,跨国教育为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带来了多元文化观念
和
价值观在本土的滋生和蔓延,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文化认同乃至民族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文化安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理想建构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
部
分.立足国际视野,开展本土行动,应该着眼于“大教育”观,指导当代中国大学生德育建设,打
通人文
、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建立德育教育的跨学科体系,英语教育因其跨语言、跨文化
教育的性质,
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理应发挥其专业优势,充分调动课堂教学、开外活动
的开展以及对外文化
交流,通过文化比较学的科学方式和内容梳理,完全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
平台和领域.
参考
文献:
〔1〕陈昌贵.跨国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4).〔2〕梁培炽.华文教育勿迷失在“汉语热”中.中国新闻网,2014-05-14.
〔3〕袁贵
仁.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N].人民日报,2014-5-23.
〔4〕赵中
建.质量为本:美国基础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313.
〔5〕中共中
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7.
〔6〕田心
铭.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二)——兼评“德育非政治化
”观点[J].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2011(6).
〔7〕苏春燕.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调查与思考[J].
改革与开放,2009(5).
〔8〕韩贤胜,李雅兴,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调查[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3).
〔9〕陈奎元.关于当前科研工作的任务和实施创
新工程的意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3-
31.
〔10〕张蔚萍.思想政治工
作学教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248.
〔11〕马戎.关于当前
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100个思考题(一) [N].中国民族报,2013-4-26.
〔12〕[美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1998.24—25.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9-290.
〔14〕张
澍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若干重大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