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与职业完整讲义
韩宝贝-2012年12月思想汇报
第一模块 生涯规划基础
0103 性格与职业
——生涯网络课程——
主讲人
贾杰
前海生涯:首席生涯导师
新精英生涯:职业咨询师,咨询师督导
北京老王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
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讲师
北森生涯: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国际生涯教练(BCC)
认证培训师
目 录
性格的定义
MBTI类型量表
性格测评
性格代码解析
性格与生涯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性格的定义
性格(Nature)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的
总和,表现为个体独特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
的生物学因素影响。
Nature
自然;天性;天理;类型
•0-6岁,关键期;
•江山易移本性难改。
行为 命运
习惯 性格
区别一:人格(Personality)
原意为希腊语里的面具(Persona)
•个人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综合(Character);
•个人的道德品质(Moral Cultivation);
•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即人作为权利义
务主体的资格(Human
Dignity );
性格 环境 表演 人格
正常
面具数目
与时俱进
异常
人格
人格缺陷
正常
表演能力
更换自如
异常
人格分裂
1、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MMPI-2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2、大五人格理论,五因素模型
BFP: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FFM:The Five Factor Model
OCEA
N:Openness,Conscientiousness,
Extraversion,Agre
eableness,Neuroticism
ss——开放性
entiousness——尽责性,严谨性
ersion——外倾性,外向性
bleness——随和性,宜人性
icism——情绪稳定性,神经质性
(1961年,1990年,1994年)
区别二:气质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典型而稳定
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
•Temperament,Makings;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体液说;
•精神病学家克雷奇默(hmer)的体型说;
•生理学家柏尔曼(Berman)提出的激素说;
•日本学者古川竹二等人提出的血型说;
•心理学家巴斯()提出的活动特性说。
区别三:个性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
•Specific
character,Individual character;
•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
质、意志、情感、态度
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
他的言语方式、行为
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
概括
气质是天生的,即“原材料”。
性格是面具背后,一个人最自然的反应和表现。
人格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产物。
个性是以上三者共同作用的产物。
第二节
MBTI类型量表
1913年
卡尔 • 荣格 (Carl Jung)
国际精神分析大会
提出个性的两种态度类型:内倾和外倾
1921年
卡尔 • 荣格 (Carl Jung)
出版:《心理类型学》
Psychological Types Or
The Psychology of Individuation
荣格的心理类型说
1、一般态度类型(general-attitude
types),
力比多(libido)的倾向:外倾——内倾
2、
机能类型(function-types):
感觉(sensation)
思维(thinking)
情感(feeling)
直觉(intuitive)
感觉:感觉器官,接收到了哪些信息?
思维:大脑工作,那是什么?
情感:身心感受,我感觉怎样?
直觉:综合判断,来去方向?
虽然每个人的大脑做出决定的瞬间都要走这四个流程,但
是不同的人在其中某个环节中的倾
向程度不同(滞留时间
长短不同):
•有些人更倾向停留在感觉环节多一些,而直觉环节一<
br>带而过;有些人在判断环节,更倾向停留在思维多一
些,情感一带而过……
此外,大脑的这两大基本功能还受到每个人的精力来源
与生活方式差异的影响,最终的决定就千差万别
了。
类型
态度
外倾 内倾 感觉
机能
思维
情感 直觉
荣格描述的八种类型
外倾感觉型(the
extroverted sensation type)
内倾感觉型(the
introverted sensation type)
外倾思维型(the
extroverted thinking type)
内倾思维型(the
introverted thinking type)
外倾情感型(the
extroverted feeling type)
内倾情感型(the
introverted feeling type)
外倾直觉型(the
ex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内倾直觉型(the
in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1942年
以荣格的《心理类型学》理论为基础,美国的心
理学家布里格斯(Katherine
Cook Briggs)和
她的心理学家女儿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根据她们对于人类性格差异的长期观察和研究
,提出了影响大脑作出决定的第四因素:
采取行动的方式
能量获得途径: 外向(E),内向(I)
Extroversion Introversion
注意力的指向:
感觉(S),直觉(N)
Sensation iNtuition
决策判断方式: 思考(T),情感(F)
Thinking
Feeling
采取行动方式: 判断(J),知觉(P)
Judging
Perceiving
MBTI类型量表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四维八极十六类
•1942年,编制完成
•1998年,出版M版本
•我国,1994年,MBTI-G
MBTI类型量表
基于荣格的类型学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迫选型、
自我报告式的测评工具。
从1956 年到现在,MBTI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良
,它一直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其信
度、效度也
得到了逐步的检验。
MBTI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到企业招聘选聘心理学测
量、内部人才盘点及职业规划、职业测试等众多
领域。
1994年我国学者苗丹民等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合作,以MBTI-
G型
为蓝本开始了修订工作[5] 其方法是由心理学专家和语言学家分别译
出初稿,分析各条
目与相应人格维度的匹配程度,形成试测卷,经修
订得到外向- 内向(E- I)感觉- 直觉(S-
N)思考- 情感(T- F)判
断- 知觉(JP)4维度8因子的定稿,被试为大学本科和专科学生
2123名,陆军初级军官276名测量结果为:相隔8周后重测367名大学
生,结果的相关
性具有显著意义(p<0.001),证明重测信度高;先
以英文原版测291名医学生,30天后再用
修订版测,结果具有显著的
相关性(p<0.001),证明内容效度好;320名大学生与EPQ和1
6PF
对照测定的结果有高度相关,表明其效标关联效度好 用主成分分析
448名大学生的4
项因子,经斜交旋转20次迭代,累积解释方差为
22.9%;4维度最大负荷值分别占主因素93.7
5% 80.76% 72.72%和
84.00%
以上资料表明MBTI中文修订版的测评结果有较好的信度和效
度。
此外,为
了探讨中文版MBTI人格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苗丹民皇甫恩等使
用MBTI- G量表中文修订版对
西安地区包括医科工科文科外语指挥等专业在
内的929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施测效标测验量表包括EPQ
16PF和PHI人格测验
结果表明修订的中文版MBTI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
其后,蔡华俭等人对MBTI- M版本进行了中文版的初步修订它以258名在校
大学生为样
本,通过翻译等步骤,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项目都具有相当高的
鉴别力,量表信度和效度良好,尤其结构
效度极佳。
---- 《MBTI人格类型量表概述》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秦霁柯
MBTI在中国
1994年,苗丹民:开始修订
1998年,蔡华俭:验证信度和效度
2000年,苗丹民、皇甫恩:MBTI效度分析
2002年,唐军:人力资源管理者
2003年,陈静:跨文化差异研究
2004年,敖小兰:中国领导干部
2004年,杨慧芳:企业管理者
MBTI在中国
2006年,曾维希:理论研究与应用
2006年,胡志海:大学生
2007年,蔡玲:高校辅导员
2007年,朱小虎:吸毒者
2007年,刘术柯:整体调查
2007年,李江雪:研究生
2008年,李萍:高职院校学生
[1] 曾维希, 张进辅.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2):255- 260.
[2]内奥米斯隆克著.李剑锋译.人格测评.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3]Nancy A. Schaubhut, Nicole A. Herk &
Richard C.
Thompson. (2009, in press) MBTI?
Form M manual
in View, CA: CPP, Inc.
[4]罗正学,苗丹民等.MBTI- G 人格类型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心理科
学,2001,24(3):361- 362.
[5] 苗丹民,
皇甫恩.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效度分析. 心理学报,
2000,32(3):324-
331.
[6] 苗丹民, 皇甫恩等.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分析.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304- 1306.
[7]蔡华俭,朱臻雯,杨治良.心理类型量表MBTI的修订初步.应用心
理学,2001,7(2):33- 37.
第三节
性格测评
测评前的忠告
性格没有好与坏,测试的目的是反映最真实的
自己,而不是别人所期待的你。
请
最大程度放松下来,选择当您面临下述这些
情况时不由自主、自然的和不假思索的决定或
倾向。
第一维度:外向-内向
力比多的倾向。
获得及发泄心理能量的方向。
个体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程度。
力比多的倾向
个体力比多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就是外倾性的人;
个体力比多的活动倾向于自己,就是内倾性的人。
外倾型(外向型)的人,重视外在世界
,爱社交、活跃、
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容
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内型倾(内向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
、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
孤僻、缺乏自信、易
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获得及发泄心理能量的方向
外向型的人会因外界需要而精力充沛,或者因他
人的鼓
舞而充满活力,他们倾向于探索外部的世界。
内向型的人从思想经验、自我意识等内
部世界获得心理
能量,他们相对保守,文静,对自己的情感可以很好的
控制。
个体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程度
个体的注意较多的指向于外部的客观环境还是内部的
概念建构和思想观念。
外倾
型态度表现为主体的注意力和精力指向于客体,
即在外部世界中获得支持并依赖于外在环境中发生的信息,这是一种从主体到客体的兴趣向外的转移。外
倾型个体需要通过经历来了解世界,所以他们更
喜欢
大量的活动,并偏好于通过谈话的方式来思考,在语
言的交流中对信息予以加工。
内倾型态度表现为主体的注意力和精力指向于内部
的精神世界,其心理能量通过内部
的思想,情绪等
而获得。内倾型个体在内部世界中获得支持并看重
发生的事件的概念、意义等,
因此他们的许多活动
是精神性的,他们倾向于在头脑内安静的思考以加
工信息。
外倾型个体经常先行动后思考,而内倾型个体经常
耽于思考而缺乏行动。
外向 E
内向 I
热情洋溢
生机勃勃,善于表达
听、说、想同时进行
语速快,嗓门高
注意力容易分散
喜欢人多的场合
关注问题的广度
能量来自与外界的互相作用
非常清晰 清晰 中等
冷静,谨慎
稳重,不愿意主动表达
先听,后想,再说
语速慢,语调平稳
注意力很集中
喜欢独自消磨时间
关注问题的深度
能量来自内心的思考与推理
不明显 中等 清晰 非常清晰
外向型(E)
与他人相处时精力充沛
行动先于思考
喜欢边想边说出声
易于“读”和了解,随意地分享个
人情况
说的多于听的
高度热情地社交
反应快,喜欢快节奏
重于广度而不是深度
内向型(I)
独处时精力充沛
思考先于行动
在心中思考问题
更封闭,更愿意在经挑选的小群体中
分享个人的情况
听的比说的多
不把兴奋说出来
仔细考虑后,才有所反应
喜欢深度而不是广度
假如要去参加一个毕业十年的同学会
接到通知以后。。。
到达聚会地点之后。。。
聚会过程中。。。
从早上八点持续到晚上八点的时候。。。
你回到家以后。。。
合理看待
人毕竟生活在社会中,有时会顺应外在环境的、工作的
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
•再
外倾的人,在权威人士面前或者十分隆重、严肃的场合,也会
是个好的倾听者。再内倾的人,走上领导岗
位,该发表意见的还
得发表,准备充分的话,也会滔滔不绝。
关键在于,我们需扪心自问:
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行事
,才是自己最习惯、最自然、感觉最轻松的?
第二维度:感觉-直觉
个体在收集信息时注意力的指向。
个体接受信息的方式。
注意力的指向
感觉型:倾向于通过各种感官去注意现实的、直接的、实
际的、可观察的事件。
直觉型:倾向于对事件将来的各种可能性和事件背后隐含
的意义及符号和理论感兴趣。
p>
感觉型的个体倾向与接受能够衡量或有证据的任何事物,
关注真实而有形的事件。
他们相信感官能告诉他们关于外
界的准确信息,也相信自己的经验。他们重视现在,关心
某一刻
发生的所有的事情。
直觉型的个体倾向于自然地去辨认和寻找一切事物的含
义,他们重视想
象力,更注重将来,从事努力改变事物而
不是维持它们的现状。直觉型的个体看到一个环境就想知
道它的含义和结果可能如何。
感觉型的个体被视为较具有实际意识,而直觉型个体被
视为
较有改革意识。感觉─直觉维度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
重要作用。
个体接受信息的方式
面对信息,注意力的中心不同,依赖的信息通道也不同。
感觉型的人关注的是事实本身,注重细节。
直觉型的人注重的是基于事实的含义、关系和结论。
感觉型的人信赖五官听到、看到、闻到、感觉到、尝到的
实实在在、有形有据的事实和信息。
直觉型的人注重“第六感觉”,注重“弦外之音”,直觉
型的人的许多结论在感觉型的人眼里
,也许是飘忽的,不
实在的。
注重细节的结果是感觉型的人擅长记忆大量事
实与材料,
他们有时候像本“词典”,能清晰地讲出大量的数据、人
名、概念乃至定义,常使其
他人感到吃惊。
直觉型的人更擅长解释事实,捕捉零星的信息,分析事情
的发展趋向。
感觉型的人对待任务,习惯于按照规则、手册办事。
直觉型的人,习惯尝试,跟着感觉走,他不习惯仔细地看
完一大本说明书再动手。
感觉型的人更多关注“这是什么?”
直觉型的人更多关注“这可能是什么?”
感觉 S
直觉 N
关注事实存在
谈话目标清楚,方式直接
思维连贯
喜欢从事实际性的工作
留心细节、现在
对身体敏感
以客观现实为依据
非常清晰 清晰 中等
关注事物背后的意义
谈话目标宏观,方式复杂
思维跳跃
喜欢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关注总体、未来
精力集中于自己的思想
习惯比喻、推理与暗示
不明显 中等 清晰 非常清晰
感觉型(S)
相信确定和有形的东西
对概念和理论兴趣不大,除非它们有
着实际的效用
重视现实性和常情
喜欢使用和琢磨已知的技能
留意具体的、特定的事物,进行细节
描述
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情况
着眼于现实
直觉型(N)
相信灵感或推理
对概念和理论感兴趣
重视可能性和独创性
喜欢学习新技能,但掌握之后很容易
就厌倦了
留意事物的整体概况、普遍规律及象
征含义,用概括、隐喻等方式进行表
述
跳跃性地展现事实
着眼于未来,留意事物的变化趋势,
惯于从长远角度看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