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的起因推理
英语电话用语-担保书范本
·医学假说·
DOI:.1674-8913.2016.01.007
大叶性
肺炎的起因推理
梁 媛,覃君慧,王瑞安(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Analysis of the inducements of lobar
pneumonia
LIANG Yuan, QIN Jun-Hui, WANG Rui-
An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
【
Abstract
】
Lobar pneumonia is
the lung inflammation caused by infection with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over
a whole lung
lobe. While th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s
present in the respiratory tracts of around half
of healthy
individuals, the incidence of lobar
pneumonia is relatively rare. So the lobar
pneumonia is in the category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In explaining its pathogenesis, we
often attribute it to the decline of immunity, but
such a decline is unspecific in
meaning, as we
can ask: regarding the patients with organ
transplantation, cancer, diabetes, AIDS, etc,
whose immunities
are significantly weakened,
why do they seldom suffer from lobar pneumonia?
Judging from the multiple inducements of
the
lobar pneumonia, we found a common character,
hypothermia.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analyzing
the pathogene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ypothermia
inducement.
【
Keywords
】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lobar pneumonia; hypothermia;
immunity
【摘 要】 大叶性肺炎是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全肺叶炎症,而肺炎链球菌存在
于约一半的健康人的呼吸道。所
以大叶性肺炎属于机会性的感染性疾病。在讲解大叶性肺炎的发病机制时
,我们常用机体免疫力的下降来解释。
但机体免疫力的降低是含义很笼统的说法,我们的疑问是,器官移
植、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多种疾病的患
者,其机体的免疫力显著降低,为什么很少发生大叶性肺炎?
从大叶性肺炎的诸多诱因来看,一个共性是体温降
低。本文从体温降低诱发大叶性肺炎的角度分析其发病
机制。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大叶性肺炎; 体温降低; 免疫力
【中图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大
叶性肺炎是肺炎链球
菌引起的常见肺部感染性
疾病,是医学本科生教学的重点内容
[1-2]
。临
任。中医常用“正气”来表述。“正气存内,邪不可
干”,就是说当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外部的病原
体难以在机体内繁殖,形成气候。现代医学常常批评
传统医学过于抽象、笼统。现代免疫学将免
疫功能进
行了详细的划分,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细
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和
非特异性免疫等,
以及难以胜数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免疫分子。但遇到具
体问题时,如哪种免疫力
降低导致了大叶性肺炎?哪
种免疫力降低导致了肿瘤发生?我们却只能顾左右而
言他。
床上该病发病急骤,症状重,体征明显,转归也很
快。肺炎链球菌存在于约半数的健康人的呼吸道中,<
br>所以大叶性肺炎是典型的机会性感染疾病。在阐述该
疾病的发病机制时,我们常用机体免疫力的降
低来解
释。但这一解释却带来诸多的问题。
1 机体免疫力降低的含义过于笼统
机
体的免疫系统担负着防止“外敌”入侵等重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535)
作者简介:
梁 媛。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肿瘤发生机制。Tel:
Email:lnana330@
23
Negative
Vol.7
No.1 2016
我们再从横向看,那些明确有免疫缺陷或免疫
低下的人群,如肿瘤放化疗和
器官移植的接受者和艾
滋病、糖尿病等患者,都没有易患大叶性肺炎的报
道。那么究竟是什么因
素的改变导致了大叶性肺炎的
发病?
得的腋下温度要比器官内的温度低一些。一般情况
是,腋下温度比口温低0.5℃,而口温又比肛温低
0.5℃。如果参照肛温,我们可以想象肺内支气管
和
肺泡内的温度可能在37.5℃~38.0℃。这样体温的降
低就可能导致了肺炎链球菌的快
速繁殖,从而导致
大叶性肺炎的发病。而机体随后的发热反应则是为
了通过升高温度抑制细菌增
殖的防御反应。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正常状态下呼吸道寄
生的肺炎球菌处于增殖不活跃的冬眠
状态,相对长
寿。长寿的生物繁殖力低,这是生物圈的普遍规
律。如结核菌长寿,生长缓慢[3-4]
。体温的突然降
低打破了这种状态。这或许源于这种应激状态导致
的免
疫活性的改变对肺炎球菌的刺激。我们常用免
疫机制和病原体的增殖平衡来理解感染性疾病的发
生,认为免疫机能的降低导致了病原体的无度繁
殖。但有一些现象很难理解。如婴幼儿感染乙肝病
毒后常导致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但这种状
态下乙肝病毒并不会大量复制而引起肝炎,反而在<
br>免疫功能增强时,因危及到了病原体的生存,这时
的病原体必须大量复制,从而引发急性的感染。
这
是生物相对论的解释
[3]
。
当然,上述的机制很大程度上是推理,或许其
中的机制更为复杂,但无论如何复杂,都应该与体温
有一定的关联。通过细菌学的某些实验或许
能够得到
验证。从免疫的角度看,合适的体温也是免疫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体温也是在
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与寄生于人体的微生物相互磨合适应的结果。
2 病原体感染的另类思维
——病原体繁殖条件
的形成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类似问题,即地球每隔若干
年会有一些地
方闹蝗灾。我们知道,蝗虫是每年都
有的,但大多的年份为什么没有蝗灾?关于蝗灾的
发生,我
们很难说是由于地球的抵抗力降低所造成
的。昆虫专家的解释是由于气候条件导致的某种湿
度和
温度等特别适于蝗虫的繁殖。也有人会解释为
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比如蝗虫的天敌麻雀的减
少所导致。但是,在古时没有明显生态环境破坏的
情况下,蝗灾的发生比现今还要频繁。关于人类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我们也可用相似的思维。机体的
体温、某些代谢特征的改变,如患糖尿病时的高血
糖所产生的皮肤黏膜代谢物和酸碱平衡、离子水平
的改变,以及应激反应所产生的一系列改变等
,均
有可能刺激某些病毒或细菌的繁殖,为其感染创造
条件。如单纯疱疹病毒在大部分人体内存
在,但仅
少部分人在旅游劳累、发烧等之后唇部周期性生疱
发病。正常状态下,由于所处的微生
态环境,这些
病原体的繁殖处于抑制状态。
3 大叶性肺炎诱因的共同特征——体温降低<
br>我们再分析一下大叶性肺炎的诱因。从多本教
科书上我们看到,大叶性肺炎的诱因包括淋雨、受<
br>寒、醉酒、深度麻醉等。而这些因素的共同特征是
可以导致体温的下降。我们可以设想,淋雨绝不
是
短暂的5 min,而是户外半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淋雨
及其后的受寒。醉酒后的醉卧街头,
深度麻醉导致
肌肉紧张度的下降和产热的减少等,这些因素都必
然导致体温的降低。
体
温降低会刺激肺炎链球菌的繁殖吗?从文献
看,我们并没有依据。一般认为,细菌的最佳生长
温
度是37℃,但这只是大概的温度。况且,我们测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 徐永健.
内科学[M]. 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51-54.
[2]
李 凡, 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M]. 8版.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2013:
99-100.
[3] 覃君慧, 梁 媛, 李成有, 等.
“生物相对论”在生物医学
中的意义[J]. 生物学通报, 2014,
49(1):16-17.
[4] Wang RA, Ke ZY, Liang Y, et
al. Why is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ard to grow? The principle of
biorelativity
explains[J]. J Clin Exp Pathol,
2014,
4(3):176.
(2014-11-18收稿;2014-12-20修回)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