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_智慧教育_的追问与理性思考_李子运

萌到你眼炸
893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14: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校兼职-说屏教案


2016
年第
8
期(总第
280
期)
DOI :.2016.08.001
理论探讨
关于“智慧教育”的追问与理性思考
李子运(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江苏徐州
221006

[
摘要
]
“智慧教育”作为一个新概念在教育技术领域被提出,其内涵和外延尚需要理性界定。通过梳理古今中外
“智慧”的本真意蕴和剖析当代“智慧教育”的所指发现,以培养人的智慧为目的的“智慧教育”和运用 智能信息技术的
“智慧教育”,这两种提法都有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信息技术的智能和人类的智慧具有 本质性差异,技术的应用并不改
变教育的本质,更没有将其“革命”成新的教育形态。只有使“人”的智 慧在教育场域得以充分绽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
慧教育。
[
关键词
]
智慧;智慧教育;理性思考
[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 A
[
作者简介
]
李子运(
1974
—),男,江苏徐州人。 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
E-mail

lizy@< br>。
在我们的语言习惯中,人们赋予“智慧”这个词以慧的描述中得到印证。
充分的正面含 义,由它修饰的事物便自然具有了“好”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四德”,即智慧、勇敢、
的底色, “智慧教育”及其衍生出来的“智慧学习”、“智节制和正义。认为智慧是“一种好的谋划”,而“好的谋
慧资源”、“智慧管理”等诸多的提法,语感上没有明显划这个东西本身显然是一种知识,因为其所以是一种< br>的不妥之处,但对其所言之物、之事略作关注,总觉其谋划,乃是由于有知识而不是由于无知”。
[1]
与柏拉图
名实难符。从近年发表的论文来看,“智慧教育”的提类似,亚里士多德也将智 慧视为一种知识,“智慧是由
法及其内涵界定颇让人费解,有人称“运用信息智能普遍认识产生,不是从 个别认识得来……智慧就是有
技术的教育活动就是智慧教育”。信息技术已应用于关某些原理和原因的知 识”。
[2]
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是否有必要对这些领域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文化取代了 古希腊的理性精
及其相关的事物上都冠以智慧之名呢,其意义何在神,人们相信只有超越凡人、永恒存在 的神才能拥有
呢,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全部的智慧,而人只能拥有真正智慧的很小一部分
[3]

本文回到传统智慧的源头,体悟智慧的本真内基督教文化中,“一个人只有深刻理解其 生存的物质
涵,以期正确理解和使用智慧之本义,继而思考“智慧世界、精神世界及两种世界之间的关系 ,才是智慧
教育”可能是什么及何以可能。的”。
[4]
一、中西方“智慧”的意涵< br>文艺复兴开启了欧洲大陆的人文时代,智慧走下
神坛成为“普世智慧”。笛卡尔继承古希腊传统和 基督
在希腊语中哲学是“爱智慧”之义,而哲学最早是教神性智慧,提出智慧属于抽象而普遍之心智范畴 的
对自然、宇宙的认识和理解。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智慧产物,“科学的整体就是智慧,其本质亘古不变” 。
[5]
以及其智慧的高低,是看他洞察、把握和揭示自然法当代西方对智慧的理解,可以从权 威英文词典里
则或者善于巧妙利用自然的程度。西方人心中的智慧一窥其奥,《牛津英语词典》将“wisdom
”界定为:在与
者多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等在知生命相 关的事物上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capacityof
识领域拥有极高造诣的人。这一点可以 从西方关于智
judgingrightlyinmattersrelatingtolifeand conduct
);
5


电化教育研究
知识,尤其是高深或奥妙 的知识(
knowledge,
永恒性,它不以真理自诩,不以知识示人,却成为整个
人类的共同记忆。人们对智慧心存敬畏,不妄谈,不妄
用,从不见有人自称是智慧者。这一点非常值得当 代
“智慧教育”论者警醒。
especiallyofhighorabstrusekind
);高明的论说和教
导(
wisediscourseorteaching
)。结合其他西文文献的
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西方文化对智慧的理解侧重于
个体理性逻辑思维 的品质及其对宇宙自然知识的掌
握。
中国古人主张,智慧是一个人内在修为的程度。
衡 量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及其智慧的高低是看他把握
人心与天道的关系的能力,社会按天道运行便繁荣昌盛,人按天道生活自然长寿幸福。内在修为越高的人,
越是能把握“天人”关系,既独善其身又福祉 天下。中
国人心中的智慧者一般都“很长寿”、“会做人”,在人
生哲学方面有高深的造诣,像 老子、孔子、彭祖。苏格
拉底这种最后被别人审判致死的情况在中国绝不能
被称为智慧,还好他 死的时候已是古稀老人,如果他
再早几十年被处死,就更谈不上智慧了。在自然科学
领域有造诣 的人,中国人更愿意称其为“聪明”,但不
配享有智慧之名。中国古代人对“自然之事”远不如对
“人生之理”更关心。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对智慧给予系统论述的哲
学家是冯契,他建立了一 个以智慧学说为核心的哲
学体系,他心目中的智慧有中国古代圣贤之性、佛家
的般若和希腊人爱 智之智。在冯契那里,智慧根本不
是日常意义上的所谓聪明才智,应该从形而上学上
来理解智慧 ,认识天道和培养德行是哲学智慧的目
标。
[6]
这个思想,他其实始终也没有改变。 由于研究主
题所限,此处不再细考。以上可谓是儒家学者的智慧
观,除此之外,颇为值得考察也 是不容绕过的是佛教
智慧观。
佛教典籍里大量使用“智慧”一词,从梵文音译
过来为“ 般若”。《坛经》“般若品”章直言“‘般若’即智
慧”
[7]
,是指破除迷惑证实真 理的识力。雅斯贝尔斯在
研究作为哲学家的佛陀时说,“教义深奥,难以体验,
难以理解,其中 充满了平和与庄严,只凭深思是无法
把握的,教义精微,唯有智者才能理解它。”
[8]
所有的
“慧”都是以“智”为基础的。明白一切事相叫作智,了
解一切事理叫作慧。佛教虽然 用了一套独特的话语体
系,对智慧的理解与其他宗教及世俗文化不尽相同,
但其关于智慧的基本 经义仍不失为人类精神家园中
亮丽的风景。
无论何种文化,“智慧”都呈现出“大时空”跨度的
基本特征。表现为普世性和普适性,如中国的道家智
慧、儒家智慧可以为全世界人们所理解或接 受,佛教、
基督教等宗教的智慧旨在普度“众生”。穿越历史具有
二、当代“智慧教育”的两种 指向
在哲学研究中,有知识论却无智慧论,知识研究
蔚为大观,智慧研究却难觅其踪。“爱智慧 ”的学问却
避而不研究智慧,是哲人们忽略该存在吗?这是一个
值得当代人思量的问题。在教育 研究中,对智慧的关
注历来有之,早期仅作为一个宏大而高远的人类之
“善”存在,仅在当代的 文献中出现“智慧教育”之说,
至于其是敢想敢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当代人身上
留下的心理基 因进化出的显性人格性征,还是文明演
进导致的间歇性精神亢奋而诱发的无知者无畏之冲
动,还 是人类智慧的时代性绽放,我们留给历史去评
说。
1.
“智慧”作为教育目的
有学者参照教育的定义,将智慧教育描述为:“广
义的智慧教育是指一切以增加人的智慧为目的的活动”,“狭义的智慧教育指在学校中专门开展的旨在帮
助受教育者生成或增进智慧的活动。”
[9]
“智慧教育是
与知识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模式。”“是在举一反三地学
习知识的 同时启发学生心灵与智慧,即是一种学思并
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1 0]
这是
在知网数据库中可以检索的最早的一篇以“智慧教
育”为题的论文,出现在< br>2000
年。在之后的
10
年里,
以“智慧教育”为篇名且以智慧为教 育目的的“核心
&
CSSCI
源期刊”论文仅有八篇。从作者群的构成分析,
其中只有一篇论文的作者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
教学研究所,其余作者皆来自地方高职院校、中学和< br>地方教育局,没有知名的教育学理论研究者参与此话
题的讨论。从论文内容分析,几乎全为议论性 的文章,
没有系统地研究智慧的内涵、结构、逻辑以及教育实
施办法。由此可以看出,把智慧作 为教育的目是人们
美好的期待和愿望,但教育者从没有奢望在操作层面
上实现它。
智慧 教育的提出者论及智慧的内涵时,为了便于
和教育的实践性对接,将话语转向“知识”、“智力”、“道德”等教育要素。如国内从心理学视角探索“智慧
教育”的研究者将智慧分解为“德”和“才” ,认为,“修
德育才”是培育智慧的通用策略。
[11]
无论该理论在多
大程 度上揭示智慧的本质,但其首次系统地提出智
慧的要素和结构,并在可操作的教育层面上给出智
6


2016
年第
8
期(总第
280
期)慧的培养策略,都无可否认地是一种创新。“道德教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泛在化、育”与“才智教育”之和是否等于“智慧教育”,如果此感知化、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教育生态系统。通过
逻辑成立,那么试问“什么样的教育没有智慧呢?”该实现教育环境的智慧化、教育资源的智慧化、教育 管
教育的实施能否在受教育者身上生成或增长人类共理的智慧化,最终为教育活动所涉及的各类主体提< br>同记忆里的那种智慧,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供智慧化的教育服务。”
[15]
该 文直言不讳,新一代信
题。息技术支持的教育就是智慧教育,并断言“智慧教育
有学者从教育学 的视角认为,传统的智育是狭义是第四次教育革命的未来趋势”。此说彰显了论者的
的智慧教育,进而提 出广义的智慧教育是一种更为全技术乐观主义精神,充分地肯定信息技术的作用,强
面、丰富、多元、综 合的智慧教育,它主要包含三个既调其“服务性”功能,为教育的未来描绘了理想化蓝
相互区分又彼此联 系的方面,即理性(求知求真)智慧图。
的教育、价值(求善求美)智慧的教育和实践(求实求
“将智慧教育理解为教育信息化的简单发展,认
行)智慧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促使受教育为, 教育用了物联感知、大数据、云计算就是智慧教育
者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智慧本质,成长为理性智慧、价了 ,事实上这充其量算是表象化的智慧教育。”“智慧
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统一体。
[12]文章虽然对智慧教育教育是高度信息化支持发展的教育新形态,是适当
进行了描述,但其用智慧来定 义智慧教育,没能深入而有效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新型显示、大数据、多
揭示其内涵。在实践层面上 ,文章又回到心理学领域维打印、虚拟仿真、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
借用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 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化教学、智慧化学习、智慧化评价、智慧化管理、智慧
理论框架。此二理论是针对 智力或智能的,与智慧虽化服务以及增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然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仍有本质 不同。培养的教育,是信息时代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与标
2.
“智慧”作为教育的手段
志 。”
[16]
研究者敏锐地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
近年来冠以“智慧”之名的概 念层出叠现,频现学应用只是表象化的“智慧教育”,提出“高度信息化”
刊报端,大至地球、国家、城 市,小及园林、社区、家电。
“增进学生高级思维”等系列说法,无论信息技术在
最近,又冠冕 堂皇登教育研究之堂、入教育实践之室,未来多大程度上影响教育,但研究者把注意力指向
校园、图书馆 、教室,甚至教学、学习、课程无不饰以智未来,把关注点聚焦于人的发展,都是非常值得肯定
慧,颇有 大势所趋之意,有论者称其为“教育信息化的的。
新境界”
[13]
。这种“爱智慧” 的繁荣景象表达了人们追
求进步的良好愿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但作为研究
三、“智慧教育”的 狡黠
者,值得注意的是,概念外延的无限制放大会导致内教育技术学领域中有太多的一闪而过的热点,我
涵的消解,最终导致概念所指严重偏离其本质规定们应该警惕之前那些令人失望的事件,跟风炒作的运< br>性,无法再从概念本身找到“是其所是”。以下,通过对动式“研究”绝不应该是一个负责的研究者应有的 学
几个具有代表性描述的分析,了解研究者们对“智慧术品格。新概念,尤其是西方传来的新概念——— 大写字
教育”认识的发展过程。母的组合,像兴奋剂一般让教育技术领域变得狂热,不
“智慧教 育(系统)是一种由学校、区域或国家提
甘落后的从众心理导致很多学者和研究生被裹挟进
供的 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来,有部分人陷入不幸的冒险之中。当然这也是可以
行为 (系统),它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理解的,“理论或学说的命运,是由它适应和引导时代
长等提供一系列差异化的支持和按需服务,能全面采的能力所决定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中外
集并利用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思想史已证明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
[ 17]

据来促进公平、持续改进绩效并孕育教育的卓越。”
[14]
何况只 想多发几篇论文的知识分子呢!
论者非常智慧地在“智慧教育”之后加上“(系统)”,从国际化背景下 ,引介、参考外文文献在学术研究
而使得此说具有双层含义:作“智慧教育”讲,宏大、时中完全正常, 但研究者必须准确使用外文概念的本来
尚可引领教育潮流;作“智慧教育系统”讲,便于实践,涵义,这 也是最基本的学术规范。在
2013
年笔者参加
具有现实意义。定义具有智慧性,可进 可退,研究空间的某著名师范大学组织的国际智慧教育会议中,几个
很大。外籍专家的报告中分别出现了 “
intelligence
”和
“智慧教育是依托移动互联网与应用、物联网、“< br>smart
”,其
PPT
由某著名教授的团队翻译成对应的
7


电化教育研究
中文,结果全部译为“智慧”,外籍专家的报告中非常
明显的是指 “智能”,稍有外文常识的学者都能明白其
差别所在,但主办会议的团队为了突显报告与会议主
题吻合,在众学者面前大摆乌龙。似乎因为有西方人
研究“智慧教育”从而自己的研究就有根据一样。笔 者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安大略教育研究院访学期间,
曾参加
MichelFerra ri
教授团队的
seminar
,他们从教
育心理学的角度探讨“
C anwisdombetaught?
”此处的
些正成为常态,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或 许是
政治性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实践确实为大众带
来了甜头,以至于学术话题也时常用政治 话语方式来
表达,如,《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到信息技术对教育产
生“革命性影响”,学术论文 频频高呼技术“变革”教
育,比此二者稍微柔和的表达是“创新”,诸如此类激
进的话语对刺激 一个习惯于平稳的民族是有进步意
义的,但回顾人类发展史,除了政权更迭,还有哪类社
会机制 的变化能让置身其中的人们拥有革命的感觉
呢?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拥有最强大的智力能量,
任何时期的存在都是人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不作历史
的考察,动辄就要“革”要“创”,完全无视前人做 过什
么及其价值,贴上“传统”的标签便是不证自明的过时
与陈旧。人类智能的进化远没有我们 想象的那么快,
只要读读书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比前人聪明,忽视历史
的结果只会被历史忽视。< br>1940
年电影被认为教育领
域中“最具革命性的工具”,
1957
年 电视用于教学被
誉为“教育的革命”,
1962
年的程序教学、
1967年的计
算机教学同样被人看好……
教育革命了吗?
wisdom
最接近中 国传统意义上的“智慧”,他们从中国
的道家和儒家典籍中引用关于智慧的描述,理性而严
谨。 相形之下,国内有些人随意乱用此概念,显得太不
严肃!试想,将我国现在关于“智慧教育”的论文译介
到西方为“
wisdomeducation
”,西方学界定然会大跌眼
镜。 这个时代用坏了太多的好词,如果说那些都是在
草根阶层泄愤调侃的结果,只希望做学术研究的精英们少做些从经典褒义之语中刮金的事,把聪明用在正
处,多些智慧,少些狡黠。
潘云鹤院士 向国务院提交的报告中,建议中国的
城市智能化建设可以叫
Intelligentcity< br>,简称为
Icity

即智能城市。另在论文中指出“智慧在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处理好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管理的关系,
在继承中创新,尊重历史,谋求长远,厚重 而鲜活、古
老而现代的城市才更有个性和魅力,才配得上‘智慧’
两个字”。
[18]
四、“智慧教育”的价值及可能
“智慧教育”既然被提出来,我们充分尊重并利用
其存 在的价值,理性地思考它“是什么”“何以可能”,
批判是为了其健康地发展,“否定之否定”之后方知 此
前之得失。但鉴于笔者的基本立场和朴素认识,行文
中以“智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表述 ,必须使用时
则加引号标示。
智能信息技术日趋成为人类教育活动中的常规
要素,在教 育活动中,该要素的本质功能是存储预设
指令,通过感知器对教育系统中特定条件进行探测,
判 断并运行
If

then
…程序,进而通过物联网系统发
出指令,效 应系统执行操作。人类创造发明技术的重
要动机之一是实现自我的自由性,解决身体与环境的
对 立矛盾。智能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人自身的解放程度
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较大程度上解除了教育环境的< br>有限性对教育活动主体自由的直接限制。
按照特斯勒的复杂守恒定律,即“技术本身复杂
性的增加意味着用户用起来更为容易”,“智慧教育”
理想的发展趋势和状态是,智能信息技术的教育应 用
使得在获得同样的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教师的教与学
生的学付出更少的时间和更少的精力。或 者,投入相
同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收获更大的学习业绩。如果技
术的使用只是转移了劳动的时间 点或空间位置,例
由此可见,一个严肃的、有民族文化情怀
的人是如何对待智慧的。智慧城市概 念的兴起与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商业行为所驱动,智慧城市演变为
一种城市的标签行为,即大 肆宣传智慧城市的概念、
而忽视其概念内涵和本质。
[19]
“智慧教育”的概念在很
大程度上是受此启发,而非教育内部正常发展而出
的,所以难免有跟风炒作的嫌疑。有商家看中 “自行车
王国”的巨大的市场,提出“智慧自行车”并将其解释
为“自行车
+APP+
互联网”,即是在自行车里内置了智
能芯片,安装传感器,健康数据统计、社交、导航、路线< br>管理、防盗功能等。试想,用户真的需要在骑行时参与
社交吗?在刚开始将其作为玩具满足自身好 奇心之
后,还有人会关心里程、心率和卡路里与身体健康的
相关性吗?“一切高技能的专业都是 针对门外汉的密
谋。”
[20]
脱离人性、凭借外在介质来诠释智慧只是商人
的“智慧”。
如火如荼的信息化浪潮不可能不影响到教育,这
是事实。基于感应物联技术和高速 通讯技术整合起来
的智能系统,对海量数据的快速计算分析处理成为可
能,对教育基础设施、设 备和环境进行的管理和控制
日趋精细化,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这
8


2016
年第
8
期(总第
280
期)
如,把本应 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事件转移到课外;本可
“藏教暗育”原则。世界在加速发展,作为教育主体的
以通过看书和与教师交流就可以达到学习水平,弄到人,既要与时俱进,又要谨慎思考教育何以引领世界;
所谓的智能平台上,发帖回帖,进行所谓的交流互动;教育技术领域内的新事物、新概念、新说法熙熙攘攘,< br>本可以在普通教室里完成的教学活动搬到技术“武装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教育者、教育研究者,我们既要
到门把手”的“未来教室”里,三四十人的班级里开着有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又要有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 岿
扩音系统、多部投影和大液晶屏;教师几分钟可解说然不动的人类精神领袖的气质;教育是为了人活得 更
明白的问题,让学生热热闹闹地讨论、上网探索、组织好,化“教”“育”于无形之中,任何技术都不 应该成为
汇报、概念图反思。显然,这不是“智慧教育”或“未来奴役人的刑具,无论它伪装得多好,我 们永远都不要
教育”之本意。忘记这一点。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始终是
笔者考察 了北京师范大学“移动学习”教育部—教育的中心,“见物不见人”的理论、技术、实践无异于
中国移动 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还有一个名称是“未舍本逐末,是不可取的。
来学习体验中心”,教室配置了现代 信息化设备,座椅
是可以活动的,但仍保留了黑板。教室的布局给教师
五、结语
提供了 极大的实现其教学理想的空间,在其间授课的在人类诸多良好品性中,如正义、勇敢、忠诚、仁
课程多采 用非传统讲授教学组织形式,尽管无法概括厚等,但没有哪一种品性比智慧拥有更永恒、更稳定
成典型的 模式,在教学理念层面找不到合理性支持理的价值属性。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
论,但 对传统模式的超越还是非常明显的,体现出“生同信仰的人们对智慧的追求和向往不谋而合。信息技
成性 ”教学理念,配以符合人体工学的基础设施,确实术作为特殊的工具,代替人类完成某些操作,这是客
有 不同于传统教室学习的体验。尽管如此,笔者也注观事实,但究其本质而言,依然是按照人的意志而动,
意到,在教学中真正起作用的核心要素仍然是教师,是在执行人类编制的指令集,与人类的智慧有着本质
而非现代化的设备。更愿意相信,现实中“未来”并非差异。“智慧教育”概念的提出,体现了现代人在精神“真正的未来”;“移动学习”不应该仅在“座椅的轮子”
深层对智慧的渴望,也表现出对未来教育 的美好愿
上;充分体现并尊重人的智慧方是智慧的教育,才是景,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度消费智慧至善至 美的属性,
真正意义的智慧教育。但这并不等于说设备无用,设谋求世俗功利,其动机、行径、结局无不 与智慧之本真
备的存在促使教师有设计新型课堂形式的冲动。基于背道而驰。有学者批评教育技术领域热 衷于炒作概
此认识,我们认为“智慧教育”的未来在于教师深度能念、制定标准、编撰
x
皮书、结盟商业,这些都是值得
动地运用技术的智能性特征,以使教育主体获得良好我们警醒的。智能 技术运用于教育实践需要系统地设
的体验。计,并以科学的态度验证其有效性及其负面效应,“以
北京师范大学李芒教授及其团队提出未来教育新为是”的思想和做法与科学理性相悖,对教育实践
发展 的三大原则:“快走慎思”原则,“物变人稳”原则,可能产生隐性的危害,需要认真规避。
[
参考文献
]
[1]
柏拉图
.
理想国
[M].
郭斌和 ,张竹明,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2]
亚里士多德< br>.
形而上学
[M].
吴寿彭,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9.
[3][9][11]
汪凤炎
.
智慧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 究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4.
[4]Sternberg< br>,
RobertJ..Abalancetheoryofwisdom[J].Reviewo fGeneralPsychology

Volume2

er1998< br>,(
3
):
348~
354.
[5]
杨世英
.
智慧的意涵与历程
[J].
本土心理学研究,
2008
,(
29
):
190~196.
[6]
张汝伦
.
重思智慧[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
5
) :
11~16.
[7]
陈秋平,尚荣译注
.
金刚经·心经·坛经[M].
北京:中华书局,
2007.
[8][

]
卡 尔·雅斯贝尔斯
.
大哲学家
[M].
李雪涛,译
.
北京:社 会科学出版社,
2005.
[10]
陈志平,汤重熹
.
智慧教育:培 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J].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0
,(
4
):
24~38.
[12]
靖国平
.
从狭义智慧教育到广 义智慧教育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

5

3
):
48~53.
[13]
祝智庭,贺斌
.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
[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
, (
12
):
5~13.
9


电化教育研究
[1 4]
黄荣怀
.
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
[M].
现 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
6
):
3~11.
[15]
钟晓流,等
.
第四次教育革命视域中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
[J].
远 程教育杂志,
2015

4
):
34~40.
[16]陈琳,王运武
.
面向智慧教育的微课设计研究
[J].
教育研究,
2015
,(
3
):
127~130.
[17]
张曙光< br>.
“学术理论”、“政治指导”和“意识形态”
[J].
哲学动态,
2 013
,(
3
):
11~13.
[18]
潘云鹤
.
中国“智能城市”要有什么样的“市长视野”
[J].
中国经济周刊,
201 2
,(
34
):
28~29.
[19]
许庆瑞,吴志岩,陈 力田
.
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
[J].
管理工程学报,
2012,(
4
):
1~7.
[20][

]
尼尔·波 斯曼
.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ARationalInquiryandThinkingaboutSmartEduc ation
LIZi-yun
[Abstract]SmartEducationisane wconceptthatemergedinthefieldofeducationaltechnolo gy.
However,paper,byreviewingthe
originalmea ningof

smart

andanalyzingtheessenc eof

SmartEducation

,weidentifiedtw omeanings
ofthisterm:thecultivationofpeople'sin telligence(knowledge)andtheuseofintelligentinforma tion
heless,reessentialdifferences
betweenth eintlications
oftechnologycanneitherchangethena tureofeducationnor

revolutionize

e ducationintoanewform.
SmartEducationismeaningfu lonlywhentheintelligenceofhumanbeingshasbeenfullyu tilized.
[Keywords]Smart;SmartEducation;Rationa lThinking
!
!
!
!
!
!
!
!< br>!
!
!
!
!
!
!
!
!
!< br>
!!!!!!!!!!!!!!!!!!!!!!!!!!!!!!!!!!!!!!!!!!! !!!
!!!!!!!!!!!!!!!!!!
2016
混合学习国际会议暨教育技术 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
2016

7

19
日—< br>21
日混合学习国际会议暨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
议由北京大 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合作举办,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承办。来自海内外的
200
余名嘉宾、学者及< br>博硕士研究生参与了该会议,围绕混合学习的理论、设计、开发与评价等相关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主要围绕“混合学习经验”、“学习平台与环境”、“虚拟课堂”、“灵活的在线学习”和“教学社交媒
体”等主题,由近
70
位研究者陈述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此外,在工作坊中,华南师 范大学李克东教授、
国家开放大学张少刚副书记、华中师范大学吴砥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教授、北 京大学汪琼教授、香
港城市大学郭琳科教授做了精彩专题报告。
2016
混合学习国际 会议暨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行对于推动混合学习研究,密切海内外学
术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br>10
!!!!!!!!!!!!!!!!!!!!!!!!!!!!!!!!!!!!!!!!! !!!!!

捡拾幸福作文-潍坊人事考试信息网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一次难忘的经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国庆演讲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广告语赏析


中国电信日-执业药师报考条件


实施方案-自主招生网上报名


教资考试时间-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大拇哥-小学英语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