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学提高

玛丽莲梦兔
524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16: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昆区政府网-运动会贺词


大气物理学提高
1. 电磁辐射的性质与特点:
2. 辐射:任何物体,只要温 度大于绝对零度,都以电磁波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同时也接收来自周围的电磁
波,这是物质 的本性决定的,是由物质本身的电子,原
子,分子运动产生的。一般把这种电磁波能量本身称为
辐射能,而把这种能量传播方式称为辐射。辐射按伦
琴小时计算。
3. 辐射能: 通常把以电 磁波形式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
能,用Q表示,单位为焦耳。(电磁波中电场能量和磁
场能量的总 和叫做电磁波的能量,也称为辐射能)

4. 辐射通量(辐射功率): 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 一平面
(或虚拟平面)的辐射能,也称辐射功率。单位:J·s-1
或W,也可指单位时间内某 个表面发射或接收的辐射
能。 =dQdt ,单位:W

5. 辐照度E(辐射通量密度): 单位时间、离开(或照
射到)单位面积上的能量通量。包括:辐(射) 出(射)
度、辐(射)照度,是描述受照物体的量,它表示入射到
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的大小 。E=ddA=d
2
Q(dA dt)单
位:瓦米 [Wm
2
]

6. 辐射率(辐射亮度radiance): 与能量传播垂直的单位
面积上、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单位波长间隔所通过
的能量。L= d
3
Q(cos dA dt d),单位:(Wsr
-1
m
-2
μm
-1
),
其中 : 天顶角 。φ : 方位 。观测方向( , φ )。观测位
置( x , y , z )。L=(x,y,z, ,φ,λ,t)。辐亮度是一个复杂
的空间场,辐亮度也称为辐射率。
辐射通量密度(E) 与 辐亮度(L)之间的关系
辐射通量密度是在辐射场内任意一点处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


也称为辐照度(irradiance)。
设有一空间平面,通过该平面的辐射通量密度可认 为是从各个方向
射来的辐亮度在法线方向分量的累加,即:
θ为辐亮度方向与平面法线之间的交 角
dΩ为立体角
E=ddA=d2Q(dA dt),L= d
3
Q(cos dA dt d)

7. 余弦发射体(或余弦反射体):“理想漫反射源单位表
面积 向空间指定方向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辐射功率和该
指定方向与表面法线夹角的余弦成正比。”这就是朗伯
余弦定律。具有这种特性的发射体(或反射体)称为余
弦发射体(或余弦反射体)。

8. 比辐射率:通常定义物体的发射能力F
,T
和黑体的辐射
能力F
B
(,T)之比为比辐射率。(更多见后边“基尔霍夫定
理”相关部分)

9. 大气吸收光谱:又名吸收曲线。光波在大气中传播
时,某些波长的波被大气中各种气体成 分吸收而产生
的暗线或暗带组成的谱。
吸收作用比较显著的气体成分是水汽、二氧化碳和臭氧< br>等,它们将所吸收的光波能量转变成热能和电离能等。
吸收对于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状态的变化,起 着重要的作
用。


(1) 0.29微米以下,A=0,大气把太阳辐射中波长小 于0.2微米
的紫外辐射全部吸收了。主要吸收气体为氧气和臭氧。
在可见光区,大气的吸收很 少,只有不强的吸收带。
(2) 在近红外波段,开始有些吸收带,主要是水气的吸收,
波长再 长一些,约2.7微米附近。水、二氧化碳有一较强
烈的吸收带,再往后甲烷(CH4)也加进来,红外 波
段,大气的吸收比较强,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
(3) 在8-12微米这段,大气吸收很弱 ,被称为大气透明窗,
只有9.6微米附近有较大吸收带。
(4) 大气的吸收有显著的选择性 ,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主要
气体是水汽,其次是氧气和臭氧,二氧化碳吸收的不
多,吸收长波的 主要是水汽,其次是二氧化碳和臭氧。
(5) 至11公里高空,则由于水汽等大量减少,大气吸收也大
为减少。


大气分子吸收光谱的形成:
单个分子内含的能量, E =Ee+Ev+Er
Ee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能量;
Ev :原子在其分子平均位置周围的振动;
Er :分子绕其质量中心转动的能量。
辐射频率f及波数v与能量改变的关系是
式中普朗克常数h=6.626×10-34 J.s ,c是光速。
辐射频率f 或波数v 即为分子吸收谱线或辐射谱线的位置。
分子光谱包括电子光谱、振动光谱、和转动光谱三个部分。
在仅有电子能级跃迁时,光谱带在X射线、紫外线和可见光部分;
在仅有振动能级跃迁时,光谱带在近 红外部分;
在仅有转动能级跃迁时,光谱带在红外和微波波段部分,且能量变化
最小。
使谱线增宽的因素有:自然增宽、多普勒增宽、和碰撞(压力)增
宽。
由于发射中能量损耗而造 成的振子振动的阻尼(自然增宽);
由于分子之间相互碰撞产生的扰动;
由于各种分子和原子之 间的热运动速度的差异而造成的多普勒效应。

10. 相对大气质量:日光自θ角倾斜入射时与自天顶入射时
的光学厚度比。
11. 平面平行大气的 模型:在平面平行大气中,由于水平
方向的辐射分量都相等,主要要虑垂直方向的辐射分
量,即 考虑通过某一高度的水平面的辐射通量密度。
计算水平面上的辐射通量密度时,分别对从上半球和下半< br>球入射辐射的垂直分量进行积分。
球坐标中的立体角为dΩ = sinθdθdφ,向上辐射的θ为0~
π2,向下辐射的θ为π2~ π。

12. 辐出度F:用来反映物体辐射能力的物理量。定义为辐
射体单位面积向半空间发射的辐射通量,单位是W m
2
。F=ddA,


13. 光致电离:任何原子都 能被波长非常短的辐射所电离。
具有足够能量的光子把电子从绕原子核旋转的外层轨道
上剥离开 来,这种过程称为光致电离。

14.
光学质量:辐射束沿传输路径在单位截面气柱 内所吸收
或散射的气体质量,常以
u表示:
光学质量还可以用标准状态下吸收或散射气 体的厚度表示
为标准状态下气体的密度,
的光学质量习惯用此定义。

15. 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1900年普朗克开创性的引进了
量子概念,将辐射当作不连续的量子发射,得出 了绝对
黑体辐射率随波长变化的函数关系,即普朗克定律。
其中
是绝对黑体的分光辐出 度,单位为
i. 第一辐射常数:

ii.第二辐射常数:


1. 其中c为光速,h为普朗克常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
2. 根据黑体的定义,黑体它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 ,即吸
收能力为1,又能发射所有波长的电磁波。
普朗克公式:

在所有波段 里都与实验符合很好。

普朗克黑体辐射公 式:
(用玻尔兹曼统计代替能量均分定理)
普朗克定律的物理解释:
不同温度时黑体辐 射光谱的差异:
(1) 理论上,任何温度的绝对黑体都放射
波长辐射,但温度不同,辐射能量 集中的波段也就
不同。随着温度的下降,辐射能量集中的波段向长
波方向移动。
(2) 当温度升高时,各波段放射的能量均加大,积分辐
射能力
也随着迅速加大,且能量集中的波段向 短波方向移
动。
(3) 每一温度下,都有辐射最强的波长
,即光谱曲线有一极大值, 而且随温度升高,
变小。
由普朗克定律导出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即 :
式中σ称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说明黑体辐射只与
物体的温度有关。放射体的温度越高, 放射的能量就越
大。这是描述较热的物体辐射方式的定律。
由普朗克定律导出维恩定律:求黑体 分光辐出度极
大值时的波长
即: 其中
16. 维恩位移定律:
m
:峰值波长 常量
17.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总辐出度 式中 斯蒂芬—玻
尔兹曼常量

18. 布格—朗伯定律:





19.
Schwarz child方程:
(相关部分见PPT14)

20. 大气窗口: 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
收或散射而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21.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刚好和地面
辐射的方向相反,所以称为大气 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是地面获得热量的重要来源。由于大气逆辐射的
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 量比地面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
少一些,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大气的保温 作用使近地表的气温提高了约18℃。月球则因为
没有象地球这样的大气,因而,致使它表面的温度昼夜 变化
剧烈,白天表面温度可达127℃,夜间可降至-183℃。

07级重点:(下 划线内容为0708相同部分)
辐射、辐射通量(辐射功率)、辐射亮度(辐射率)、大气窗口、大气吸收光谱、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维恩定
律、大气逆辐射、电磁波的波动 性、辐射冷却、绝对黑体、大气分子
的选择吸收、电磁波的微粒性、电磁辐射、辐射强度、净辐射通量密
度、立体角、灰体、彩虹的形成、黑体辐出度实验、基尔霍夫定律、
太阳日、散射过程、大气的 辐射的吸收、瑞利-金斯公式、辐射平衡

1.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 量和磁能量所组
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
——不同波长或频率的电磁波有不同的物理 特性,可以用波长和频
率来区分电磁辐射。
2. 波粒二象性:
电磁波的波动性: 波动传播,发生吸收、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
偏振等效应。V=λ·f
电磁波的微粒性: 电磁辐射、吸收过程发生的气体辐射谱线和吸收
谱线、光电效应等,如光与物质作用时的光的发射、吸收 、色散和
散射等。


其中
h=6.626×10
-34
J·s
,称为普朗克常数。
3. 辐射冷却:各种物件都会放出热能。以地面为例,它不断向外
太空放出热能,另一方面,在日间却吸收由太阳射来的能量。
由于地面在日间吸收的热能比本身 放出的为多所以温度上升。
在晚间,由于没有太阳照射,而地面又不断散发热能,因此地
面温度 下降。这种夜间降温现象称为「辐射冷却」
——晚间气温下降的幅度多寡跟云量、风力及湿度有关。在天 朗气
清、微风及干燥的情况下,温度下降是最大的。云层对地面温度的
影响跟我们盖被子相似, 减低热能向外散发。因此在多云时的降温
是比天朗气清时小。微风使冷空气不易与周围的空气混和而变暖 。
另外,由于空气中的水份会阻挡地面的热能向外散发,所以潮湿空
气令地,而干燥空气则令地 面冷却得较快。
4. 绝对黑体: 如果某一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即
A=1 ,则该物体为绝对黑体,相应的,必有反射和透射为零,
即:R=0,T=0,如果物体对某一波长全部 吸收,即Aλ 则称 该
物体对这一波长为黑体。
——绝对黑体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吸收率最 大的物体:eg烟炱黑
对可见光个波段的吸收率均超过0.95,接近于1,但在远红外段的吸
收率比1小的多。因此不能说他是绝对黑体。
黑体与黑色物体的区别:黑色物体只是表明他对可见光的反 射性
质,不能只由物体的颜色来判断其对整个波段的吸收能力。洁白的
雪面对远红外波段而言, 远比一般物体更接近于黑体。

5. 大气分子的选择吸收:大气中各种成分具有选择吸收的特 性,这
是由组成大气的分子和原子结构及其所处的运动状态决定的。
6. 辐射强度: 若点辐射源在小立体角△Ω内的辐射功率为△Φ,则
△Φ与△Ω之比的极限值定义为辐射强度。 单位:WSr (瓦球
面度)。
物理描述:点辐射源在某一方向上的辐射强度,是指辐射源在包 含
该方向的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辐射通量。
7. 净辐射通量密度(净辐照度): 为单位波长间隔向上的辐射通量密
度(E↑),与向下的辐射通量密度( E↓)之差称为净辐射通量
密度,即:E*= E↓- E↑。单位为







8. 立体角:锥体所拦截的球面积dA与半径r的平方之 比。
物理意义:在辐射传输方向上的单位立体角内,通过垂直与该方向的
单位面积,单位波长间 隔的辐射功率。
假如L与观测位置无关,则辐射场是均匀的;
假如L与观测方向无关,则辐射场 在该点是各向同性的;
假如L与时间无关,则辐射场就是定常的。

9. 灰体: 物 体的吸收率A不随波长而变,但A<1,则称物体为灰
体。地面对长波辐射的吸收率近于常数,故可以认 为地面是灰
体,且吸收率A接近于1.
10. 彩虹的形成: 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 形的小水滴,造成
色散及反射而成。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
水滴内亦以不同 的角度反射。当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为强
烈,形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形成这种反射时,阳光进入 水
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
折射一次。因为水对光有色散的 作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
有所不同,蓝光的折射角度比红光大。由于光在水滴内被反
射,所 以观察者看见的光谱是倒过来,红光在最上方,其他颜
色在下。
i. 其实只要空气中有水滴, 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
度照射,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现象。
11. 黑体辐出 度试验:
黑体辐射:物体吸收辐射能同时,又要向外辐射能量。


A为黑体 B
1
PB
2
为分光系统 C为热电偶
测定黑体辐出度的实验简图
12. 基尔霍夫定律:
任何物体辐射率和吸收 率之比相同,且仅是温度的函数,物体的吸
收率等于比辐射率(
,T

)。
F
,T
A
,T
= f(,T)=F
B
(,T)
f(,T)
为普适函数,F
B
(,T)为黑体辐射率(黑体吸收率为1)。
,T
=A
,T

,T
= F
,T
F< br>B
(,T)
基尔霍夫定律证明:
如一黑体和一物体在真空中达辐射平衡:
对黑体,放射=吸收,为
F
B
(,T) d = F
,T
d + (1- A
,T
) F
B
(,T) d
黑体的放射=黑体吸收物体的放射+黑体吸收物体吸收后剩下的辐射

对物体平衡,F
,T
d = A
,T
F
B
(,T) d
物体的放射=物体的吸收

都有A
,T
F
B
(,T) = F
,T
基尔霍夫 定律表明:任何物体的辐射率(辐出度)和吸收率之比都
等于同一温度下黑体的辐出度
F
B
(,T)
。在相同温度时,黑体的辐出
度是最大的,其他物体都无法超越它。通常定义物体的发射能力F,T和黑体的辐射能力
F
B
(,T)
之比为比 辐射

,T
,则基尔霍夫定律也可以写成下列形式:
,T
=A< br>,T
(物体的比
辐射率与其吸收率相等)
基尔霍夫定律的意义:将物体的吸收能 力和放射能力联系起来,同


时知道吸收率就知道了比辐射率;将各种物体的吸收、放射能 力与
黑体的放射能力联系起来。
13. 太阳日:太阳相继两次经过同一地方子午圈所经历的时 间为一个
太阳日。
由于太阳日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的区别,因此就有了两种太
阳时。
(1) 真太阳日:对某一个观测点来说,太阳连续两次经过
中午的时间间隔。
(2) 平太阳日:天文学上假定由一个太阳(平太阳)在天
赤道上(而不是在黄赤道上)作等速运行,其速度等
于运行在黄赤道上真太阳的平均速度,这个假想的太
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平 太阳日,
这也相当于把一年中真太阳日的平均称为平太阳日,
并且把124平太阳日取为1平太 阳时。
(3) 高度角和方位角:
(4) 真太阳时之计算:在日射测量和计算太阳辐射时应考
虑真太阳时
真太阳时 = 平太阳时(日常时间) + 时差
= (当地平太阳时 + 经度订正)+时差
= (当地平太阳时 4(s– ))+时差
其中 为当地经度,s 为当地标准时的经度(北京时 s =
120º)。上式的单位用分钟表示 例题5.3 p89
14. 散射过程:散射是全波段的,根据原辐射的波长λ和粒子尺度所
确 定的
的大小将散射分为三类:
(1)当α<<1即r<<λ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主要指的是 大气层
气体分子对可见光的散射。
(2)当0.1<α<50即r≈λ时的散射称为米散射,主 要指的是尘埃颗
粒、云滴对于可见光的散射。
(3)当α>50时即r>>λ时的散射称为几何 光学散射,大雨滴对可
见光的散射属于此类。
15. 大气对辐射的吸收:

几个重要的区域:窗区
可见光区(0.40-0.75微米)
3.7微米
红外窗区 (8-12微米):O
3
和H
2
O影响
微波窗区(2-4毫米,>6 毫米)
大气吸收的特点:(1)基尔霍夫定律是大气各种成分的吸收与发射
所具有的一个基本性 质。
(2)大气中各种气体成分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
(3)气体原子具有线性光谱,分子具有带状光谱。
16. 瑞利-金斯公式: 频率越高,相差越大
17. 辐射平衡: (1) 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通过辐射交换着能量。(2)
如果没有其他方式的能量交换,一物体的热量得失和热状态的
变化就取决于放射和辐射能之间的 差值。(3) 当物体发射出的
辐射能恰好等于吸收的辐射能时,该物体处于辐射平衡,这时
物 体处于热平衡态,可以用态函数温度来描述,因此也可称为
温度辐射。一般物体不是辐射平衡的。
如果辐射能交换的过程缓慢,物体的内能分布来得及均匀变
化,并持续处于热平衡状态,这时的辐射可 是为具有准平衡
性质。
一般认为地面至60km以下的大气处于局地辐射平衡状态,因
此可以用平衡辐射规律来解决平流层以下的大气辐射问题。

其他(以下部分是07级预测的)
1. 天空呈蓝(红)色的原因:瑞利散射:体积散射削弱系 数为:
体积散射削弱系数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波长越短,分子散射削弱
越强比较可见光波段 的红光与蓝光的体积散射削弱系数,有
Ksc,0.4Ksc,0.7=9.4,可见蓝光的散射比红光 要强9倍以上,这就
是晴天天空呈蓝色的原因,而太阳的直接辐射光在通过地球大气
时,由于分 子散射对蓝光的削弱要远大于对红光的削弱,从而使人
们看到的日盘颜色要向红色偏移,特别是当太阳处 于地平附近时,


太阳辐射所经过的大气路径远大于正午时刻,所以其颜色是红色的
而不是金黄色的。
2.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原理解释。
答:在日出与日落前后, 天空中往往出现形态多变、五彩缤纷的大
气光象,这就是霞。根据出现的时间又分别称为朝霞(早霞)或 晚
霞。朝晚霞出现的方位和色彩受到太阳位置、空气中水汽与气溶胶
分布、以及云量和云状的影 响。在曙暮光时间内,阳光斜穿过大气
层,并且在低层大气中有很长的光程,由于大气中空气分子、水< br>汽、尘埃微粒对光的散射和吸收,使阳光受到很大衰减,各种不同
颜色光衰减情况又不相同,因此 ,通过气层后的阳光已经显示出不
同的颜色,这些光再经过大气中散射粒子的散射,才能到达人的眼睛。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天空色彩的复杂性。大气中成份与状态都在
不断地变化,形成了变化万千的美 丽彩霞。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天气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受西风带影响,
系统性天气过程自西 向东移动,如果东方出现早霞,而西方天空有
厚云,将有系统性降水天气。另一个是对流性降水过程,随 着日照
加强而空气对流增强,因此往往随太阳移动,在中午前后形成局地
降雨,如果雨后晴天, 东方出现朝霞,表现出大气中湿度很大,这
是雨兆。而晚霞出现一般表示西方天空没有大范围云层,这是 系统
性天气已过境的征兆。而且,由于热力对流在傍晚减弱,也就难以
形成降雨。因此才有“早 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3. “巴山夜雨”形成的原因。
答:夜雨是指晚八时以后, 到第二天早晨八时以前下的雨。“巴
山”是指大巴山脉,“巴山夜雨”其实是泛指多夜雨的我国西南山< br>地(包括四川盆地地区)。这些地方的夜雨量一般都占全年降水量
的60%以上。例如,重庆、峨 眉山分别占61%和67%,贵州高原上的
遵义、贵阳分别占58%和67%。我国其他地方也有多夜雨 的,但夜雨
次数、夜雨量及影响范围都不如大巴山和四川盆地。
西南山地为什么多夜雨呢?主要 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是西南山地潮湿多云。夜间,密云蔽空,云层和地面之间,进
行着多次的 吸收、辐射、再吸收、再辐射的热量交换过程,因此云
层对地面有保暖作用,也使得夜间云层下部的温度 不至于降得过
低;夜间,在云层的上部,由于云体本身的辐射散热作用,使云层
上部温度偏低。 这样,在云层的上部和下部之间便形成了温差,大
气层结构趋向不稳定,偏暖湿的空气上升形成降雨。< br>其二是西南山地多准静止锋。云贵高原对南下的冷空气,有明显的
阻碍作用,因而我国西南山地在 冬半年常常受到准静止锋的影响。


在准静止锋滞留期间,锋面降水出现在夜间和清晨的次 数,占相当
大的比重相应地增加了西南山地的夜雨率。
4. 冬季常出现的大雾天气的成因。< br>答: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
含量。这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 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
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
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
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 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
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
秋初冬的早晨。
辐射冷却就是在夜晚时分,由于地面缺乏太阳照射又不断向外界放
射能量导致地 表温度降低,产生下冷上热的逆温层,这样的气层结
构十分稳定,水汽不扩散而形成雾这一天气现象。< br>由于雾是十分稳定的,因此在清晨出现大雾天气说明地面对流不强
烈,不容易形成降雨,所以一般 大雾天气都预兆了晴朗的一天。
5. 彩虹形成的原因。
答: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形 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
而成。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亦以不同
的 角度反射。当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形成我们所见到的
彩虹。形成这种反射时,阳光进入水 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
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因为水对光有色散的作
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蓝光的折射角度比红光大。
由于光在水滴内被反射,所以观察者看 见的光谱是倒过来,红光在
最上方,其他颜色在下。
其实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 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
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现象。彩虹最常在下午,雨后刚转天
晴时出 现。这时空气内尘埃少而充满小水滴,天空的一边因为仍有
雨云而较暗。而观察者头上或背后已没有云的 遮挡而可见阳光,这
样彩虹便会较容易被看到。另一个经常可见到彩虹的地方是瀑布附
近。在晴 朗的天气下背对阳光在空中洒水或喷洒水雾,亦可以人工
制造彩虹。
空气里水滴的大小,决定了 彩虹的色彩鲜艳程度和宽窄。空气中
的水滴大,虹就鲜艳,也比较窄;反之,水滴小,虹色就淡,也比较
宽。我们面对着太阳是看不到彩虹的,只有背着太阳才能看到彩虹,
所以早晨的彩虹出现在西方 ,黄昏的彩虹总在东方出现。
6. 填空题可能部分: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一个巨大而 炽热的等离子球体,没


有固体的星体或核心。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是地球 的109
倍。
太阳主要由氢(约71%),氦(约27%)以及其他元素构成,正负
离 子电荷总量相等,整体呈中性。这种温度极高,电离度极高的物质
聚集态,称作除固态、液态、气态外的 物质第四态。
太阳辐射是热核反应能。这种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经过498秒
的时间传送到地 球。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是太阳向外部发
射总能量的二十分之一。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 围:大约在0.15-4微米之间。在这段波长范围
内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即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波 长较长的红外光
区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可见光区。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br>厚的积雨云(云盖面超过805)的平均反照率为92%


题型:
1、 填空(10*1分)
2、 名词解释(6*5分)
3、 推到、计算(3*10分)计算题复习注意老师
给的课后作业题
4、 作图(10分):答题时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

5、 简答(2*10分)

PS:个人能力有限,此资料仅供参考,还是有些
部分不完全,大家还得结合PPT复习,不要完全局< br>限于此资料。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陕西省家长网上学校-首都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六一儿童节节目-工作证明样本


立春习俗-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江苏高考作文题-高考美术特长生


2014北京高考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中考前心理辅导


读后感要怎么写-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查询


四川传媒职业学院-养老院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