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HC上寻找希格斯粒子

余年寄山水
685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16: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新加坡租房-愚人节的来历


陈国明

1. 大型强子对撞机
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
LHC)2010年3月开始运行,对撞能量为7TeV,这< br>是设计能量14

TeV的一半。瞬时亮度从10
27
cm

2
s

1
迅速上升,2010年底达到10
32
c m

2
s

1
,2011年底
达到10
3 3
cm

2
s

1
,积分亮度有5fb, 超过原来的预
期。LHC进入出成果阶段。
LHC设有4个对撞点,它们是ATLAS、AL ICE、
CMS和LHCb,其中ATLAS和CMS是其主要实验,
这两个实验的目标是寻找 希格斯(Higgs)粒子和其
他新的物理现象。本文主要介绍在ATLAS和CMS
实验上寻 找希格斯粒子的进展。由于本人参加了
CMS实验,因此对CMS的介绍会详细一些。
2. 希格斯粒子
根据标准模型,希格斯粒子是质量之源。
地球绕太阳旋转没有飞出去,是因为地 球和太
阳之间存在引力,而引力的起因是质量。地球上每
个物体都有质量,它们都能感受到地球 对它的引力。
然而质量的起源是什么?要厘清这一问题,可以先
看看物质的结构。 庄子说:“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意思是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依赖于实
验发展起来的现代物 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
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
核旋转的电子构 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和胶子组成。像夸克、胶子和
电子到现在 为止没有发现有更深层次的结构,因此
被称为基本粒子。已经知道有六种夸克,它们是
上(u) 、下(d)、奇(s)、粲(c)、底(b)和顶(t)
夸克。有六种轻子,它们是电子(e)、缪子( μ)、陶
子(τ)、电子中微子(ν
e
)、缪子中微子(ν
μ
)和陶 子
中微子(ν
)。已经知道电子的直径小于10

19
τ
米 ,
·
26
·

就是说它可能是一个点粒子。其他的基本粒子也没
测到大于0的直径。实验中测到轻子和夸克都有质
量,但中微子的质量非常小。我们可以推测物 体有
质量是因为构成这些物体的基本粒子有质量。不过
实验也发现物体的质量并不等于构成这个 物体所有
基本粒子的质量之和。在研究核裂变中发现裂变出
来的两个碎片的质量和小于原来核子 的质量,不过
裂变过程放出了能量。其减小的质量(δM)和放出
的能量E之间满足爱因斯坦公 式:E=δMc
2
,这个能
量叫做结合能。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一原理造出来的。
因此物体质量的另一个来源是结合能。假设轻子和
夸克还能再分,那么有可能轻子和夸克的质量主要< br>来自结合能。不过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轻
子和夸克有下一层次的结构。
在日常 的世界中我们常见有两种相互作用力,
即万有引力和电磁力。在微观世界中还存在力程很
短的弱 相互作用力和强相互作用力。任何质量不为
0的粒子都参加引力相互作用,在基本粒子领域,
由 于其作用力相对于其他三种是如此之小,以致于
可以被忽略。这样轻子参加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
作用,夸克则参加所有三种相互作用。除轻子和夸
克外还存在携带作用力的媒介粒子,它们是传递电< br>磁相互作用的光子γ,传递弱相互作用的Z
0
、W


W
以及传递强相互作用的胶子g。
科学家通过不停的探索形成了描述基本粒子及
其相互作用的标准模型。标准模型由描写电磁力和
弱力的电弱统一理论以及描写强力的量子色动力学组成。根据标准模型,轻子和夸克是不能再分的、
没有结构的基本粒子。希格斯粒子是质量之源,它
使传递弱相互作用的规范玻色子Z
0
、W
±
获得质量,
通过 与轻子和夸克的相互作用,也使轻子、夸克获
现代物理知识


得质量 。根据这一模型和大爆炸理论,我们的宇宙
起始于一次大爆炸,无数的正、反粒子同时产生,
轻 子和夸克通过与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获得了质
量。这些粒子凝聚成物质,通过长时间的演化形成
了星系,从而有了地球,有了人类。如果没有质量
就没有引力作用,宇宙就不会是现在这样。因此希格斯粒子被称为“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是LHC
的首要物理目标。
不过在找到希格斯 粒子之前,它还只是一个传
说。实际上也存在与标准模型竞争的理论,比如超
对称理论,它可以 将电磁力、弱力和强力统一起来。
超弦理论可以将4种作用力都统一起来。在超对称
理论中存在 多种希格斯粒子,其性质和标准模型的
希格斯有很大不同。在超弦理论中则不存在希格斯
粒子。 如果轻子和夸克还能再分,则这些理论都是
不正确的,一切等待实验来检验。
3.标准模型
标准模型在提出的时候可以解释以往所有的实
验现象,并预言存在Z
0
、W< br>+
、W

、H和g等5个
玻色子。结果Z
0
和W±
在欧洲核子中心的质子-反质
子对撞机上被找到,根据量子色动力学,胶子是不
自由的,但可以被夸克辐射出来,形成喷注。这样
的胶子(g)喷射也在丁肇中领导的Mark-J实验 中
被找到。根据标准模型,由Z
0
衰变的两个轻子是前
后不对称的,并且极化 也是不对称的。比如我们用
e

、e

对撞产生Z
0
,然后由Z
0
衰变到另外两个轻子
μ

、μ

, 由于动量守恒,μ

、μ

一定是背对背的。
现在用一个垂直于束流 线的平面放在e

、e

的对撞
点上,将e

前进 方向的一半空间称为前向,另一半
称为后向,问μ

是往前飞的多还是往后飞的多。如
果令A
FB
=(N
F
-N
B
) (N
F< br>+N
B
),其中N
F
是μ

往前飞的
事例数 ,N
B
则是向后飞的事例数。标准模型预言
A
FB
不为0,并且与温 伯格角
θ
w
有关。这一预言在欧
洲核子中心的LEP实验得到检验,并且由此 测出
sin
2
θ
w
=0.2302±0.0004。标准模型预言由 Z
0
衰变的两
个轻子,其极化不对称度也与温伯格角有关。实验
上可以测量极 化不对称度A
pol
=

(N
R
-N
L
) (N
R
+N
L
),
其中N
R
表示由Z
0< br>衰变的右旋轻子,比如说τ
+
的事
例数,N
L
表示左旋轻子的 事例数。欧洲核子中心的
LEP实验测得A
pol
=-0.1540±0.0074± 0.0044,0.0074
是统计误差,0.0044位系统误差。特别神奇的是由
此推断的 sin
2
θ
w
值为0.2306±0.0011,与A
FB
的结果
24卷第1期 (总139期)
非常一致。因此在LEP实验中标准模型得到了精确
检验。实际上这样的精确检验还有多处,不一一列
举,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各个大型对撞实验都 未发
现与标准模型矛盾之处,因此标准模型取得了巨大
成功。唯一的遗憾是标准模型预言的希格 斯粒子至
今没有被发现,LEP给出其质量下限为114GeVc
2

在自然 单位制里,c =1,质量单位与能量单位相同,
可直接记为114

GeV。美国费 米实验室的Tevatron对
撞机发现了顶夸克t,但至今也未发现希格斯粒子。
在对宇宙 的观测中发现了标准模型不能解释的
事情。宇宙中存在大量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对星
际物质的 运动速度的测量结果表明,星系中存在着
大量的暗物质,至今已测量的967个星系无一例外,
暗物质必须占整个星系物质的90%以上,否则这些
星系早已瓦解,因为外围星系物质的速度太快。图< br>1表示测量到的NGC3198星系的旋转线速度与离星
系中心的距离的关系。从可见的物质分布 可以推断
出一条下降的曲线,如图示“Disk”曲线。但我们
看到的实测旋转线速度随着距离 的增加并不下降,
这意味存在10倍于可见物质的暗物质。

图1 NGC3198星系的旋转线速度与离星系中心的距离的关系
Halo:晕,假设暗物质存在,并且10倍于可见物质时的
旋转线速度曲线;
Disk:银盘,从可见的物质分布可以推断出的曲线

另外引力透镜实验和威尔金 森微波各向异性探
测器(WMAP)实验结果都得出同样的结论。暗物
质到底是什么物质?行星 和恒星,星际尘埃,电离
气体,已死去的恒星,黑矮星,中子星黑洞等都是
暗物质,但这些是可 测算的。90%以上的暗物质是有
别于通常的重子物质的其他物质,是标准模型所不能
解释的。
·
27
·


超对称理论可以解释暗物质。超对称 理论将电
磁力、弱力和强力统一在一起。根据超对称理论,
所有粒子都有超对称伴子,其中最轻 的超对称粒子
“neutratino”是稳定粒子,有可能就是暗物质。但
在对撞机实验上至 今还未找到任何超对称伴子。如
果超对称是正确的话,这些超对称伴子以及
“neutrali no”可以在LHC实验中找到。
超弦理论认为存在超过4维时空的超维空间。
这一理论中的 “KK”粒子也可以解释为暗物质。根
据这个理论,两个质子相撞会产生迷你黑洞,然后
会马上 蒸发,产生大量喷注。迷你黑洞蒸发出来的
喷注有特点,一是数量大,二是4π立体角均匀分布。
如果超弦理论是正确的话,这样的迷你黑洞可以在
LHC实验中被找到。
综上所述,如果找 到了希格斯粒子,就是找到
了质量之源,证实了标准模型的正确性。如果排除
了希格斯粒子的存 在则证明标准模型是错误的,我
们所理解的宇宙需要另一种解析,这将引起一场物
理学的革命。
4. 希格斯粒子的寻找
LHC的质子-质子对撞实际上是部分子之间的
对撞(我们 将夸克和胶子统称为部分子),因为质子
由多个部分子构成,而被撞上的是其中的一个,其
余的 都是旁观者。旁观者碎裂成强子,保持其母质
子的运动方向,顺着束流管道跑掉了。两个对撞的
部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其末态粒子将偏离出束流管,
从而被探测器探测到。一般来说偏离的角度越大越< br>容易探测。绝大多数的末态粒子仍旧是胶子和夸克,
它们是不能自由的,在离开对撞点之前就碎裂 成大
量强子,形成喷注,有的末态是光子,或者Z
0
,或
者W
,或者W

加上喷注,还有的是轻子如电子、
μ子、τ子加喷注。在高能物理中像 喷注中的π、k等
强子,还有光子、电子、μ子都是长寿命粒子,而像
Z
0
、 W
±
和τ等都是短寿命粒子,它们没出束流管道
就衰变掉了,是没法直接探测的。短寿 命粒子最后
都衰变到长寿命粒子,飞出束流管,从而被探测器
捕捉到。这样对探测器的一个基本 要求是能区分这
些长寿命粒子:电子、μ子、光子、带电强子和中性
强子。末态中还有一种长寿 命粒子是中微子,但无
法探测,因为它们与物质几乎不相互作用。但我们
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原理 来确定动量丢失。要求x、y、
z三个方向的动量相加为0,因为两质子对撞,初始
·
28
·

的总动量是0。不为0的部分就是动量丢失。但由
于顺着 束流管跑掉的部分无法探测,我们将这个方
向设为z,可以探测的是x、y两个方向的动量丢失,
这两个方向的矢量和叫做横动量丢失。
CMS探测器如图2所示。总体上看是一个圆柱
体,长13 m,直径6 m。束流管是圆柱体的轴,其
直径6 cm,对撞点位于圆柱体的中心。

图2 CMS探测器剖面图

这样对撞产生的粒子,除顺着束流管跑掉的部
分,都能够被探 测到。围绕对撞点套嵌着各种子探
测器,由内到外,它们是硅像素(Si- Pixel)顶点探
测器,硅微条(Si-Strip)径迹探测器,钨酸铅晶体
电磁量能器, 黄铜闪烁体夹层强子量能器,超导螺
线圈,轭铁和μ子探测器。由于是套嵌结构,由对撞
点飞出 的粒子必须先通过内探测器才能到达外探测
器。强子量能器以内是探测器的心脏,但从外形尺
寸 来看,超导线圈、轭铁和μ子探测器是其主体,因
此称之为紧凑的μ子螺线圈(Compact Muon Sole-
noid),简称CMS。

ATLAS 探测器比CMS探测 器要大得多,同样
也有顶点探测器,径迹探测器,电磁量能器,强子量
能器和缪子探测器组成。 关于ATLAS探测器的详细
描述可以参阅本刊2008年第5期童国梁先生的文章。
CMS和ATLAS实验的首要物理目标都是寻找
希格斯粒子。希格斯质量小于114 GeV c
2
已经被
LEP实验排除。在LHC,希格斯主要由两个胶子熔
合产生,当 希格斯质量为120 GeVc
2
时,其产生截
面约为10 pb=10

35
cm
2
,其次是由W

、W

或者Z

Z
熔合产生,W和Z由夸克辐射出来,其截面比胶子
熔合产生要低一个量级。在前面已经说过强子 的总
截面为10

25
cm
2
,因此希格斯的产生截面比强子要
现代物理知识


小10个量级,问题还不止于此,希格斯还要衰变。
当质量在120 GeVc
2
左右,希格斯主要衰变到b夸
克对,b夸克对碎裂成强子喷注,与普通强子事例很难区分。约有7%的几率衰变到 τ 轻子对,但τ
轻子也不是稳定粒子,它衰变到轻子加中微子 的几
率是35%,强子加中微子的几率是65%。希格斯也
可以直接衰到两个稳定粒子:γγ, 但衰变分支比只
有2%。尽管如此,当希格斯质量在120 GeVc
2

右 ,CMS主要通过τ轻子对和两光子的衰变道来寻
找希格斯粒子,其事例率比强子事例率要小12至13个量级。这就是说至少要在10
12
个事例中找出一
个希格斯粒子,就好比在 一大堆沙子中,有一颗是
金沙,需要找出来。
不过CMS和ATLAS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 这
些困难,目前建造完成的探测器有能力将希格斯粒
子找出来。以两光子末态为例,希格斯衰变 的两个
高能光子,记为H→γγ,能量全部沉积在电磁量能
器中,而强子的能量在电磁量能器中 沉积较小,由
此可以排除大部分强子事例。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胶子和夸克在碎裂时可以产生π
0
,π
0
在束流管道内
就衰变成两个光子,与希格斯衰变成的两个光 子不
同,希格斯衰变的两个光子张开角大,而π
0
衰变的
两个光子几乎靠在一 起,而能量也全部沉积在电磁
量能器中,容易被误判成一个光子。如果在一个强
子事例中有两个 这样的π
0
,就容易被误认为是希格
斯事例。但是强子事例中的π
0
是由胶子、夸克碎裂
出来的,必然伴随着同时碎裂出来的大量的其他强
子,形成喷注。而希格斯 衰变的两个光子都是孤立
的,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排除绝大部分含两个高能
π
0
的强子的事例。
对于H→γγ,还有无法抑制的本底,就是由正
反夸克对直接湮灭为两个光 子,这两个光子也是孤
立的。我们可以用两个光子的不变质量来区分。令
m
2
γγ

=(E
1
+E
2

2
-(p
1
+p
2

2

其中E
1
、p
1
为第一个光子的能量和动量,E
2
、p
2

为另一个光子的能动量 。这里采用自然单位制。根
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果这两个光子是由希格斯
衰变而来,则m< br>γγ
就是希格斯粒子的质量。实际上光
子的质量为0,E
1
=P
1
,E
2
=P
2
,两光子的不变质量
平方可写成: m
2
γγ
=2(P
1
⋅P
2
-p
1< br>⋅p
2
)。
这样在m
γγ
的分布图上,由夸克对湮灭的双光子事例
24卷第1期 (总139期)
以及混入的强子事例形成连续谱,而H→γγ的事例
形成一个峰,峰的位置 就是希格斯的质量。如图3
所示。
本底的m
γγ
分布是一个线性下降的连续 谱,而由
希格斯衰变的m
γγ
在130 GeVc
2
处形成一个峰。 这
是由蒙特卡罗模拟得到的,模拟时假设希格斯的质
量为130 GeVc
2
。所以当我们发现了一个事例,其
中有两个高能光子,并不能说发现了希格斯粒子,
只有当m< br>γγ
的分布图上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峰,才能说
发现了希格斯。
将图3中斜坡上 面凸起部分的事例数记为S,
而将凸起部分斜坡下面的事例数记为b,当S
b

5时可以说发现了希格斯粒子。

图3 模拟希格斯质量为130GeV时两光子不变质量分布

当希格斯质量大于140 GeVc
2
,CMS将主要地
从H→W

W

或H→Z
Z寻找希格斯。以H→ZZ为
例,每个Z玻色子可以衰变到正负μ子对,这样希
格斯最后衰变到两对μ子。在CMS μ子是最清晰的,
因为其他粒子都被阻挡在强子量能器以内。所以 该
道被称为发现希格斯的黄金道。即使如此该道也有
不可抑制的本底,那就是由正反夸克直接湮 灭到两
个Z玻色子。我们可以用4个μ子的不变质量区分,
由希格斯衰变的4个μ子的不变质量 形成一个峰,而
本底的4个μ子的不变质量则是连续分布。如果希格
斯的质量在130~160 GeVc
2
或大于190 GeVc
2
,从
该道寻找希格斯是最容易 的,而当希格斯质量在
160~190 GeVc
2
时,通过H→W
+
W

来寻找是最容
易的。
根据标准模型希格斯的质量与顶夸克质量和
·
29
·


W质量是有关联的。如图4所示,横轴为顶夸克质
量,纵轴为W质量。比如说,测到的希 格斯质量为
114 GeVc
2
,则可以在此图上画一条斜线,如图所
示。测 定了顶夸克质量和W质量则可以在图中画一
个点,如果该点在斜线上,则说明标准模型是自洽
的 。目前测到的W质量为80.4 GeVc
2
,顶夸克质
量约为171 GeVc
2
,落在希格斯114 GeVc
2
斜线的
上方,说明希格斯质量应该小于114 GeVc
2
,但小
于该值的希 格斯已被排除。这里出现了一个标准模
型的危机。当然目前测量的误差较大,实心椭圆代
表了一 倍
σ
的误差范围,在2倍
σ
的误差范围内,
标准模型还能符合。


图4 希格斯质量与顶夸克质量和W质量的关系
LEP1和LEP2是两个欧洲核子中心的实验,SLD和Tevatron
是两个在美国的实验。图中的圈代表一倍标准差的范围

5. 在LHC上寻找希格斯的进展
实验上如果找到希格斯粒子,则可以计算出它
的产率,并与标准 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如果没找到也不能断言希格斯粒子没有,但可以肯
定产率低。在 这种情况下,实验将给出产率的上限,
意思是即使希格斯粒子存在,它的产率一定小于这
个值。 如果这个上限小于标准模型理论的计算值,
则标准模型的希格斯被排除。但标准模型没准确预
言 希格斯的质量,并且产率随着质量是变化的,因
此我们对每个质量点都要进行研究。这个上限值代
表了实验的灵敏度,能达到的上限值越低,实验的
灵敏度就越高,说明实验可以看到产率很低的粒子。
实验的灵敏度与积分亮度,粒子识别能力,接受度,
能量和动量的测量精度有关。
·
30
·

希格斯在产生后会马上衰变,它的衰变道在上
一节中做了介绍。利用收集到的大约 5fb的数 据,
CMS和ATLAS这两个实验组从各个可能的衰变道
来寻找希格斯粒子。比如CMS实验 从H→γγ来寻找
希格斯,两

γ

不变质量的分布如图5所示。
图5中没有看到像图3那样明显的鼓包,但在
120 GeV到140 GeV之间有一些变化。为了便于读
者直观的感觉实验的灵敏度,底部120 GeV上的小
鼓包代表希格斯质量为120 GeV,且产生截面是标
准模型5倍时,两 γ 不变质量的分布。可以设想将
这个鼓包内的事例数缩小5倍,再叠加到测量到的
不变质量谱上, 会不会有明显的鼓包。估计不会很
明显,说明积累的数据还不够。图6给出从该道寻
找希格斯的 结果。

图5 CMS 2011年底所作两 γ 不变质量的分布


图6 CMS 2011年底从两 γ 道寻找希格斯的结果

图6中的虚线表示灵敏度,也称为期望截面上
现代物理知识


限。这个 截面上限已经用标准模型的预言截面进行
了归一。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条线很接近1,但还
没有 达到。因此灵敏度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数
据积累。这条线上下的带宽代表实验上估计灵敏度
的误差,图6中给出了1倍标准偏差和2倍标准偏
差的宽度。实线代表真实数据给出的截面上限。可以看到从127 GeV到132 GeV,截面上限低于标准
模型预言,因此这一能区的希格斯已被排除。同时
也看到在124 GeV处,实际高于期望两倍标准差,
这可能来自统计涨落,也可能来自希格斯信号。由
于数据 量不足,目前没有结论。
结合H→γγ、ZZ、WW、ττ、bb等其他道的寻
找,图7给出了CMS 2011年寻找希格斯的综合结果。

图7 CMS 2011年希格斯寻找的综合结果,
127~600 GeV的希格斯被排除

从图7中可以看出,希格斯的质量从127 GeV
到600 GeV,数据给出的截面上限小于标准模型预
言,因此在这一区间,标准模型的希格斯被排除。
ATLAS 则排除了112.7到115.5 GeV之间的希
格斯,同时排除了131到453 GeV之间的希格斯。
但在126 GeV处看到一个更大得超出,见图8。

从图8中可以看到,在126 GeV处实际截面上
限超过期望值约3倍标准偏差。但CMS在126 GeV
处实际值接近于期望值。同样CMS在124 GeV处
有超出,但从图8看,124 GeV处没有多少超出。
有一种可能是标准模型的希格斯质量在124到126
GeV之间, 但两个实验的刻度没有做好,因此造成
了2个GeV的差别。还有一种可能是标准模型的希

24卷第1期 (总139期)
格斯不存在,CMS和ATLAS看到的超出都是统计
涨落。

图 8 ATLAS 2011年底从两 γ 道寻找希格斯的结果

6. 讨论和展望
综合CMS和ATLAS 2011年底给出的结果以及
以往LEP实验的结果,115.5 GeV以下的希格斯已
经被排除,127~600 GeV之间的希格斯也已经被排
除。希格斯的质量如果大于600 GeV,从图4可以
看到, 标准模型不能自洽。因此如果标准模型的希
格斯存在,其质量就在115.5到127 GeV之间,很
有可能就在125 GeV左右。估计再需要10fb的数
据就能给出结论,这大概在今年的秋天能达到。
CMS 和ATLAS实验同时进行了超对称,超弦模
型中新粒子的寻找,到目前为止都没找到任何信号。
因此我们期待今年秋天。无论标准模型的希格
斯被找到或被排除,都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对于物理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如果被排除,
这将引起一场物理学的革命。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100049)
作者简介
陈国明,研究员,博士< br>生导师。1958年9月出生,浙
江省天台县人。1982年毕业
于杭州大学物理系。1 991年
在高能物理所获博士学位。
曾多次赴欧洲核子中心进行
合作研究,负责CMS 实验数据分析。
·
31
·



精美散文-伯乐留学


包头考试中心-求职信名称怎么写


江南大学自主招生-外联部


文明城市创建标语-关于困难的名言


大学英语四级准考证-加拿大出国留学


河南卫生考试网-会计学校排名


彭州招聘-幼儿园大班家长会发言稿


抗日英雄故事-南平市公务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