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实验

巡山小妖精
655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18: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感恩老师黑板报


0 1~l‘1 
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实验 
东北大学(沈阳1 10OO6)张岩张卫军金珠梅 弋\<1: 

— L 
【摘要]在第三类边界条件 下,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实验装置相对较为简单。由于实验避免了对管壁 
多点温度的直接测量,使实验相 对简化。但在实验数据处理时,需利用已有的管外传热实验结果,即外 
部的传热条件必须是能够计算得 到的。此外,本实验结果用于各类管状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时,管外的介 
质温度往往是已知的,所以利于 推广。 
【关键词]强制对流第三类边界条件换热实验管内传热 
枣 耋 
管内强制对 流换热实验是研究管内强化传热的重 
要途径。典型的管内对流换热实验均以常壁温(第一 
类 边界条件)或常热流(第二类边界条件)做为实验的 
边界条件…。然而,常壁温或常热流条件都必须在 管 
壁外表面上敷设多支热电偶来获得管外壁的温度,再 
通过传导计算出管内壁的平均温度, 这使得实验装置 
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变得复杂,尤其当管壁内表面几何 
形状复杂,(如带内肋 、伸展体等),或需进行多种管子 
的实验时,实验的测量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在利用实 
验 获得的准则方程进行工程计算时,还需正确估计出 
换热壁温或通过壁面的热流,这往往是困难的。第三  
温或热流的直接测量,而借助于测量管子外侧的介质 
温度,换算出管内壁温度,进而计算管 内对流换热系 
数。相比之下,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实验装置的设计 
和实验简单,实验结果更 利于推广应用。如在用于各 
类管状换热器、冷却器等的设计计算时,管外介质的温 
度往往是 已知的。 
1实验装置设计 
实验装置及测量系统如图1所示。试验管段置于 
恒温水 箱中,以构成第三类边界条件。以变压器油作 
为管内实验介质,为了获得管内的对流换热系数和摩 类 边界条件下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可避开对管子壁 
1—进术玎 2--U型管压力计
11一实 验管12---术温度计
卜取压管4一木管5__回油管6_I截止阁 7—排油阀8一出口油温度计< br>16一油泵17一油箱18--搅拌器
9一活塞 1o__溢流口 
1卜保温层l4一人 口油温度计15—调节闻19一电加热器 
图1 实验装置及耐量系统原理图 


擦阻力系数,需测出在不同流速下实验管段的温差和 
得:。l= 
0 

压 降。 
W/(m"-・℃)(4) 
2实验数据处理 
2.1测试参数 
(1 )人口油温 n,℃,由人口温度计14测得。 
(2)出口油温 ,℃,由出口温度计8测得。 (3)实验管段压差 
得 
Ill-t ̄-Q(去+ )]A 
式中A1——管子 内表面积,m2; 
A ——管子内外表面对数平均面积,m2; 
A =(A2一A1)/l n(A2/A1) 
d ——平均管径,d =(d1+d2)/2,m; 
(5)油的平均流 速w: 
W= 2gAP/p,m/s (5) 
,Pa,由u型管压力计2测 
(4 )管内油流量 , /s,由排油阀7采用容积法 
(6)阻力损失 : 
测得。 
( 5)冷却水温度t ,℃,由温度计12测得。 
2 2计算参数 
(1)冷却管散热量O: 
Q:coo( n一 ),W (1) 
式中c——油平均比热,J/( ・℃); 
p——油平均密度,kg/m3。 
(2)实验管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2由文献[2]中 
的 关联式计算: 
Nu=0 53(Gr・Pr) (2) 
式中N“——努赛尔准则,N =a 2D2/2。。; 
Gr——格拉晓夫准则,Gr:glk2e,D23/口 : 
Pr——普 朗克准则; 
g——重力加速度,m/s2; 
水的体积膨胀系数,1t12 i 
△ f——管子外壁温度 ∞与水温 之差,℃; 
D2——冷却管外径,m; 
。。——
水的运动粘度系数, /s; 
——
水的导热系数,W/(m・℃)。 
定性温度f  =( +f )I2 
(3)管外壁温度 2: 
由管外壁的牛顿冷却公式:Q=。2(f 2 一f )A2 
得: 
2=f +(Q/a2A2),℃ 
(3) 
式中A2 ——实验管外壁表面积, 。 
(4)管内对流换热系数ct : 
由圆筒壁传热公式: = △P (6) 
式中L——实验管段长.m; 
D——当量直径,m。 
(7 )雷诺数Red,努赛尔数Nay和尤拉数E : 
Re =WD/v (7) 
Nuf:a2 D/,t/ (8) 
Euf=△P W (9) 
式中 厂一管内流体的导热系数,W/(m ・℃)。 
定性温度 =(tfl+t ̄)/2,定性尺寸D为当量 
直径。 
2.3 实验数据整理 
在用式(2)计算管外侧对流换热系数时,需已知管 
外壁的温度,而该温度在 本实验中并未直接测量,由于 
实验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管壁外表面温度随之确定, 
故可采 用试算逼近法,见计算框图(图2)。 
准则方程设定为: 
Nuf=CRe,’Pr (1O ) 
Eu]=c'R4 (11) 
对式(10)、(11)取自然对数后,通过一次或二次线  
性回归,获得准则方程。 
3实验实例 
利用本实验装置对变压器油管内冷却进行了 强化 
传热的实验研究。分别对光管、内肋管和内肋管中带 
有扰流线圈的情况进行了实验。对 光管进行实验的目 
的是验证该实验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利 
用本实验装置获得的 光管实验的结果与传统的实验结 
果相一致 


Rer×lO 3 
围3 光管的实验曲线 
4结论 
由于本实验避免了对管壁多点温度的直接测量, 
使实验变 得相对简化。这种简化的前提是,在进行实 
验数据整理时,利用了前人已得出的管外传热实验结 果。所以在应用这种实验方法时,应注意外部的换热 
条件必须是能够计算得到的,对于工程上的诸 多内部 
换热的实验研究,本实验方法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l B.A奥西波娃. 传热学实验研究.蒋章焰,王传院 
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围2数据处理计算机框围  2杨世铭.传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阳春三月-茄子的英文


爱情故事大全-陕西公务员考试论坛


岁寒三友的诗句-感恩老师


高考动态-实践总结


西安邮电大学专业-美句美段摘抄大全


汕头技术学院-树精灵


九寨沟的资料-嘉宾致辞


南雄恐龙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