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换热器
春联图片-中秋贺卡贺词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传热
基本理论
张正国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一、传热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
br>传热:传热是因温差导致的能量传递过程,又称热传递。由热力
学第二定律可知,在有温度差存在
时,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处传
递到低温处。
工艺过程与传热
1)绝大多数化学反应过程
都要求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为了使物
料达到并保持指定的温度,就要预先对物料进行加热或冷却,并<
br>在过程中及时取出放出的热量或补充需要吸收的热量。
2)一些单元操作过程,例如蒸发、蒸馏、
干燥等,需要按一定的
速率向设备输入或输出热量。
3)在高温或低温下操作的设备,要求保温
,以减少它们和外界传
热。
4)对于废热也需合理的利用与回收。
2
传热强化
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二、热源和冷源
1、热源
1)电热:特点
是加热能达到的温度范围广,而且便于控
制,使用方便,比较清洁。但费用比较高。
2)饱和水
蒸气:
优点:饱和水蒸气的冷凝温度和压强有一一对应的关
系,调节饱和水蒸汽的压强就可以控
制加热温度,使用方
便,而且饱和蒸汽冷凝过程的传热速率快。
缺点:饱和水蒸气冷凝传热能达
到的温度受压强的限
制。
3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烟道气
烟道气的温度可达700℃以上,可以将物料加热到比较高
的温度。
缺
点:传热速度慢,温度不易控制。
4)高温载热体:
优点:沸点高(饱和蒸汽压低),化学性质
稳定。
2、冷源
一般采用水、空气和冷冻盐水等作为冷源。
4
传热强化与过程
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对传热过程的要求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强化传热,
即加大传热过程的速率。如各种换热设备中的
传热,要求传热速率快,传热效果好。
二、削弱传
热,也即减小传热的速率。要求传热速率慢,以减
少热量或冷量的损失。如设备和管道的保温过程。稳态传热(又称定态传热)。稳态传热的特点是传热速率为常
数,并且系统中各点的温度仅随位置变
化而与时间无关。
不稳态传热(又称非定态传热)。传热系统中各点的温度不仅
随位置变化且随
时间变化。
5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传热的三种基
本方式
根据机理的不同,传热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
射。传热过程可依靠其中
的一种或几种方式同时进行。
(一)热传导
热传导又称导热,是借助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振动以及
自由电子的
热运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当物质内部在传热方向上无质点宏观
迁移的前提下,只要
存在温度差,就必然发生热传导。
可见热传导不仅发生在固体中,同时也是流体内的一种传热方
式。
在静止流体内部以及在作层流运动的流体层中垂直于流动方向
上的传热,是凭借流体分子的
振动碰撞来实现的,换言之,这两
类传热过程也应属于导热的范畴。
很显然,导热过程的特点是
:在传热过程中传热方向上无质点块
的宏观迁移。
6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
验室
2、热对流
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对流
对流只能发生在流体中。
强制对流
用机械能(泵、风机、搅拌等)使流体发生
对流而
传热。
自然对流
由于流体各部分温度的不均匀分布,形成
密度的差异,在浮升力的作用
下,流体发
生对流而传热
7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辐射
辐射是一种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物体由于热的原因
而发出辐射能的过程,
称为热辐射。
辐射传热,不仅是能量的传递,还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
辐射传热不需要任何介
质作媒介,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任何物体只要在绝对零度以上都能发生辐射能,但是只有物体
的
温度差别较大时,辐射传热才成为最主要的传热方式。
8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传热速率和热通量
间壁式换热
间壁式换热的特点是冷、热流体被一
固体隔开,分别在壁的
两侧流动,不相混合,通过固体壁进行热量传递。
传热过程可分为三步:
•热流体将热量传给固体壁面(对流传热)
•热量从壁的热侧传到冷侧(热传导)
•热
量从壁的冷侧面传给冷流体(对流传热)
壁的面积称为传热面,是间壁式换热器的基本尺寸。
9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传热速率(热流量)Q
单位时
间内通过传热面的热量,单位为w。
热通量(又称为热流密度或传热速度)q
单位传热面积的传
热速率。单位为wm
2
传热速率与热通量的关系为
q=
dQ
dA传热温差(推动力)
传热速率=
热阻(阻力)
传热温差以
△
T表
示,热阻通常以R或r表示
ΔT
Q
=
R
q=
ΔT
r
10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热传导和傅立叶定律<
br>导热过程的导热速率可借助傅立叶定律确定。傅立叶定律表
明了导热体的导热速率与导热方向上温
度的变化率和垂直于
导热方向的导热面积成正比。对一维稳定导热过程,傅立叶
定律可表述为<
br>dt
Q
=−
λ
S
dx
dQ
λ
=∂t
dS
∂x
上式中, dtdx称为温度梯度。由于导热方向为温度下降的方<
br>向,故需在右端加一负号。
Q——导热速率,指导热体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Js或W;z
λ
——比例系数,称为导热系数,Js·m·℃或Wm·℃;
z
S——
导热面积,m
2
。
11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z
p>
1.1 平壁热传导
公式推导
dt
由傅立叶定律得:
Q<
br>=−
λ
S
Q
∫
dx
=−
λ
1
S
∫
dt
0
t
1
b
1
t
2dx
(Q
Q
,
S
是常数)
t
1
−t<
br>2
∴Q=
b
1
λ
1
S
t
2
−
t
3
Q
=同理得:
b
2
λ
2
A
(
t
1
−
t
2
)
+
(
t
2
−
t
3
)
∴
Q
==
b
1
b
2
+
λ
1
S
λ
2
S
t
1
−
t
3
t
1
−
t
i
+1
Q
t
1
−t
i
+1
=
i
或
q
==
i
b
1
b
2
b
i
b
i
S
+
∑
λ
1
S
λ
2
S
∑
1
λ
i
S
1
λ
i
1
2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 圆筒壁
r
2
dt
公式推导:
Q
=−
λ
S
dr
t
2
dr
Q
∫
=−
λ
1
(
2
π<
br>L
)
∫
dt
r
1
r
t
1
r
2
−
2
π
L
λ
1
(
t
2
−
t
1
)
ln
=
r
1
Q
t
2
−t
3
t
1
−
t
2
∴
Q=
o
;
同理得
:Q=
1r
2
r
3
1
ln
ln
2
πλ
1
Lr
1
2
πλ
2
Lr
2
t
1
−
t
n
+1
A
i+1
−
A
i
或
Q=
n
(其中:A
m,i
=)
Q
=
n
A
i+1
r
n
+1
b
i
1
ln
l
n
∑∑
A
i
2
πλ
n
L
i
=1<
br>r
n
i
=1
λ
i
A
m
,
i
13
t
1
−
t
n
+1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热对流
对流传热的分析
1、滞流内层:流体呈滞
流流动,沿壁面法向没有质点的移动和
混合,即没有对流传热,传热方式仅是热传导。因为液体导热系数小,因此热阻较大,温度梯度大。
2、缓冲层:流体流动介于滞流和湍流之间,热传导和对流传
热
同时起作用,热阻较小。
3、湍流主体:质点剧烈运动,完全混合,温度基本均匀,无温度梯度。
因此,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滞流内层,减薄其厚度是强
化传热过程的关键。
14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5
传热强化与过
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牛顿冷却定律)
对流传热是一个复
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因此计算是只能
用半理论半经验的公式:
对流传热速率=对流传热推动
力阻力=传热系数×推动力
t
w
−
t
Q===
α
S
(t
w
−t)
1
δ
λ
S
α
S
Δt
——流体平均温度与壁面平均温度之差值℃
α——对流传热系数或膜系数,非物性常数
流体与壁
面间的平均温度差为1℃,面积为1m
2
的热通量。对
流传热系数越大,传热越剧烈。
t
w
−
t
16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对流传热是流体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在一定几何形状、尺寸<
br>的设备中流动时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过程,因此影响α的主
要因素是:
1.流体的种
类和相变化情况
α气体<α液体
α有相变>α无相变
2.流体的物性
对α影
响较大的流体物性有导热系数λ、粘度μ、比热Cp、密
度ρ及对自然对流影响较大的体积膨胀系数β。
具体地:
λ↑、μ↓、Cp↑、ρ↑、β↑→α↑
17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
3.流体的温度
流体温度对对流传热的影响表现在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之
差Δt,
流体物性随温度变化程度及附加自然对流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故
计算中要修正温度对物
性的影响。在传热计算过程中,当温度发
生变化时用以确定物性所规定的温度称为定性温度。
4
.流体的流动状态
流体呈湍流时,随着Re的增加,滞流底层的厚度减薄,阻力降
低,α增大。
流体呈滞流时,流体在热流方向上基本没有混杂作
用,故α较湍流时小。即:
α滞流<α湍流<
br>5.流体流动的原因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部存在温度差,因而各部分的流体密度不
同,
引起流体质点的相对位移。
强制对流:由于外来的作用,迫使流体流动。
α自然对流<α强制对
流
18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传热面的形状、位置
和大小
传热壁面的几何因素对流体沿壁面的流动状态、速度分布和温度
分布都有较大影响,从而
影响对流传热。如流体流过平板与管内
的流动就不同,在自然对流时垂直热表面侧的流体就比水平热表<
br>面下面的流体自然对流条件要好。因此必须考虑传热面的特定几
何条件对传热的影响,一般采用对
对流传热有决定性影响的特征
尺寸作为计算依据,称为定性尺寸。
冷凝传热
有相变传热
沸腾传热
对流传热
自然对流
无相变传热 管外对流
强制对流 非圆管道
管内对流 弯管 湍流
圆形直管
过渡流
滞流
19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对流传热的特征数关
系式
准数式符号名称
努塞尔特准数
(Nusselt)
雷诺准数
(R
eynolds)
普兰特准数
(Prandtl)
意义
表示对流传热强弱程度
的准数
反映流体流动湍动程度的准数
反映物性对传热影响的准数
α
l
λ
luρ
μ
C
p
μ
Nu
Re
Pr
Gr
λ
l
3
ρ
2
gβΔt
μ
2
格
拉斯霍夫准数反映自然对流强弱程度的准数
(Grashof)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
20
准数之间通常用指数方程表示:
Nu=CRe
m<
br>Pr
n
Gr
i
其中c,m,n,i都是针对不同的情况下具体条件而测
得的,这些
值测得后,即可计算出对流传热系数。
自然对流
强制对流
Re=0
Nu=CPr
n
Gr
i
Gr=0 Nu=CRe
m
Pr
n
流体有相变化时
对于蒸气冷凝时Nu=f(Ga,Pr,K
D
)
Ga=g l
3
ρ
2
μ
2
伽利略准数
K
D
=rC
p
Δt 冷凝准数
一般情况下Nu=C(Ga,
Pr,K
D
)
n
21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1 圆形直管强制湍流的给热系数
流体在圆形直管
内作强制湍流时,对于低粘度流体,则有
Nu=0.023RePr
0.8n
式中n值
与热流方向有关,
当流体被加热时,n=0.4,
当流体被冷却时,n=0.3。
60
应用范围:Re>10000;0.7<Pr<120;
l
d
1
><
br>。
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特征尺寸:取为管内径di。
22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n取不同的数值,这是为了反映热流
方向对给热系数的影响。
9对于液体
由于Pr>1,所以Pr0.4>Pr0.3,即液体被加
热的给热系数大于被冷却
的给热系数。这是因为:当液体被加热时,管壁处滞流底层的温度高于
液体主体的平均温度,由于液体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贴壁处液体
粘度较小,使滞流底层的实际厚度
比用液体主体温度计算的厚度要薄,
给热系数较大。
9对于气体
由于Pr<1,即Pr
0.4<Pr0.3,气体被加热的给热系数小于被冷却给热系
数。这是由于气体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气体被加热时的边界层较厚
的缘故。
23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p>
园形直管内高粘度液体无相变传热,给热系数
Nu
=
0.027R
ePr
0.80.33
⎛
μ
⎞
⎜⎟
⎝
μ
w
⎠
0.14
应用范围:Re>10000;0.7<Pr<16700;
l<
br>d
1
>60
定性温度:μw取壁温作定性温度,其余各物性取液体平均温度作定
性温度。
特征尺寸:取为管内径d。
液体被加热
⎛
μ
⎞⎟
⎜
⎜
μ
⎟
⎝
w
⎠
0.14
⎛
μ
⎞
≈1.05,液体被冷却
⎜⎟
⎜
μ
⎟
⎝
w
⎠
0.14
≈0.95。
0.7
⎛
d
⎞
对于
l
d<60的短管,管入口效应校正系数
ε
1
=<
br>1
+
⎜
⎟
⎝
l
⎠
对于弯管:弯管效应校正系
数
ε
=1+1.77
d
R
24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
R
2 流体在弯管作强制对流
流体流过弯曲管道或螺旋管时
,会引起二次环流而强化传
热,给热系数应乘以一个大于1的修正系数:
d
f
R
=1+1.77
R
d为管内径,R为弯曲半径。
3 流体在非圆形管中流
动
特征尺寸应用当量直径de。
流体流动截面面积
d
e
=4×
润湿周边
25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流体在圆
形管内强制滞流
⎛
d
⎞
⎛
μ
⎞
Nu
=1.
86
RePr
⎜⎟
⎜⎟
⎝
l
⎠
⎝
μ
w
⎠
应用范围:Re<2300;Pr>0.6。
定性温度:μw取壁温,其余取进
、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特征尺寸:管内径d1。
1
3
1
3
1
3
0.14
5 流体在圆形管内过渡流
在Re=2300~10000
的过渡区,作为粗略计算,可按湍流传热的公
式计算h值,然后乘以修正系数f:
6×10f=1−
1.8
Re
26
5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
【例】套管换热器外管内径60mm,内管规格φ38×4.0mm,
用水将
为2500kgh的某液体有机物从100℃冷却至40℃,水走
管内,有机物走环隙,逆流流动,操作
温度下,有机物密度
860kgm
3
, 粘度2.8×10
-3
Ns
m
2
,比热2.26kJ(kg℃),导热系数
0.452W(m℃), 水的进、出
口温度分别为15℃和45℃,热损失
忽略不计。试求:(1)水对管内壁的给热系数;(2)有机溶液
对
管外壁的给热系数;(3)若将水流量增加20%,其他条件不
变,重求水对管内壁的给热系
数。
水的密度995.7kgm
3
, 粘度8×10
-4
Nsm2,
比热
4.174kJ(kg℃),导热系数0.618W(m℃).
27
传热强化与过
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5
+
45
解:⑴水的定性温度:<
br>=
30
℃,查得
t=
2
ρ
2=995.7kgm3
,
μ
2=0.0008N·sm
2
,
k2=0.618W(m·K) Cp2=4.174kJ(kg·K)
根据热量衡算式求得
水流量
W
2
=
W
1
C
p
1
(T
1
−
T
2
)
25003600
)
×
2.26
×
(
100
−
40
)(
==0.752
C
p
2
(
t
1
−t
2)
4.174
×
(
45
−
15
)
kg
s
W
2
ρ
2
0.752995.7
==
1
.07
管内流速:
u
2
=
22
π
d
40.
785
×
0.03
ms
Re=
28
du
2
ρ
2
μ
2
0.03×1.07×995.7
4
==3.99
×10
0.0008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Pr=C
p
2
μ
2
k
2
4.174×1000×0.
0008
==5.403
0.618
0.8
Nu=0.023RePr
0.4
=0.023(3.99×10)(5.403)
40.80.4
=212.
6
水侧给热系数:
k20.618
h=Nu=212.6×=4379
d0.
03
W(m
2
·K)
⑵套管环隙当量直径de=d2-d1=0.060-0
.038=0.022mm, 环隙流
速
W
1
ρ
1
2500(3600
×
860)
u
1
===0.477
22
22
π
(
d
2
−
d
1
)4
π(0.06−0.038)4
Re=
d
e
u
1
ρ
1
μ
1
0.022
×
0.477
×
860
3
==3.22×10<10000
0.0028
C
p
1
μ
1
2.26×1000×0.0028
(过渡流)
Pr=
k
1
=
0.452
=14
ms
29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
根据过渡流给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有
Nu=0.023Re
0.8
Pr
0.3
=0.023(3220)(14)
0.80.3
=32.4
k
1
0.452
h=Nu=32×=723
W(m2
·K)
de0.022
6×10
5
6
×
10
5
=0.699
f=
1
−=1−
1.831.8
(
3.22×10)
Re
故得溶液侧给热系数:
h
′
=f⋅h=0.6
99×723=433.4
⑶水流量增加后的给热系数
W(m
2
·K)
W
′
⎞⎛
h
′
=h
⎜⎟
⎝
W
⎠
30
0.8
=4379×1.2
0.8
=5066
W(m<
br>2
·K)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蒸汽冷凝
r
ρ
g
λ
z膜状冷凝
α
=1.13
⎛
⎜
⎜
μ
LΔt
⎝
¡垂直管
2
23
⎞
⎟
⎟
⎠
3
14
⎛
r
ρ
g
λ
α
=
0.725
⎜
⎜
μ
dΔt
¡水平管
0
⎝
⎞
⎟
⎟
⎠
14
⎛
m
⎞
k
m
=
⎜⎟
⎝
N
⎠
16
z滴状冷凝¡α可达10
5
w(m
2
℃)
水平管束
上面管子产生的
凝液流到下面管子上,使下面管子液膜厚度增加,传热减
慢,但另一方面,凝液下落时会产生一定的撞击
和飞溅,这种附加的扰动
16
又会使传热加快。
h
m
=k
m
h
31
⎛
m
⎞
k
m
=
⎜⎟
⎝
N
⎠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
) 蒸汽冷凝的方式
<1> 膜状冷凝:冷凝液体能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膜
状冷凝
时蒸汽放出的潜热必须穿过液膜才能传递到壁面上去,
此时,液膜层就形成壁面与蒸汽间传热的主要热阻
。若凝液籍
重力沿壁下流,则液膜越往下越厚,给热系数随之越小。
<2> 滴状冷凝:凝液不
能完全润湿壁面,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小
液滴,且不断成长变大,在非水平壁面上受重力作用而沿壁滚<
br>下,在下滚过程中,一方面会合相遇液滴,合并成更大的液
滴,一方面扫清沿途所有的液滴,使壁
重新暴露在蒸汽中。没
有完整液膜的阻碍,热阻很小,给热系数约为膜状冷凝的5~10
倍甚至
更高。
32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蒸汽在水平管
外冷凝
可采用下式计算:
⎛
ρ
g
λ
r
⎞
⎜
⎟
a
=
0.725
2
⎜
n
3
ud
Δt
⎟
0
⎝
⎠
23
1
4
r—蒸汽比气化热
λ—冷凝液的导热系数
n—水平管束在直列上的管子数
定性温度取膜温
33<
br>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膜状冷凝的传热系数
蒸汽
在垂直管外或垂直板侧的冷凝
当Re<1800时,膜内为滞流
若Re>1500时,膜层为湍
流
⎛
g
ρλ
r
⎞
a
=
1.13
⎜
⎟
⎝
μ
l
Δ
t
⎠
23
13
23<
br>14
⎛
g
ρλ
⎞
0.4
h
=
0.0
077
⎜
R
⎟
e
2
⎝
μ
⎠
特征尺
寸:l取垂直管或板的高度。
定性温度:r取ts下的值,其余物性取液膜平均温度下的值。
k
、ρ、μ—凝液的导热系数,密度和粘度;
r—冷凝潜热;
⊿t—蒸汽饱和温度ts与壁面tw
之差。
34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冷凝系统的Re数表
达式:
4
AW
⋅
d
e
(
u
ρ
)<
br>4M
bA
Re===
μμμ
垂直管外和板侧膜层雷诺数的表达式
W—凝液质量流量,kgs;
b—浸润周边长度,m;
M—冷凝负荷,M=Wb;
A
—膜层流通截面积,m
2
;
de—液膜当量直径,m。
35
传热强化
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影响冷凝传热的其它因素
蒸汽流速和流向蒸汽流动
会在汽—液界面上产生摩擦阻
力,若蒸汽与液膜流向相同,则会加速液膜的流动,使液膜减
薄,
传热加快。
不凝性气体蒸汽中含有不凝性气体时,即使含量极微,也
会对冷凝传热产生十分有害
的影响。例如水蒸汽中含有1%的空
气能使给热系数下降60%。不凝性气体将会在液膜外侧聚积而形成一层气膜,冷凝器操作中及时排除不凝性气体至关重要。
过热蒸汽温度高于其饱和温度的蒸汽称
为过热蒸汽,实验
表明,在大气压力下,过热30℃的蒸汽较饱和蒸汽的给热系数
高1%,而过
热540℃的蒸汽的给热系数高30%,所以在一定情况
下不考虑过热的影响,仍按饱和蒸汽进行计算。
36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液体的沸腾传热
工
业上经常需要将液体加热使之沸腾蒸发,如:在锅炉中把
水加热成水蒸汽;在蒸发器中将溶剂汽化以浓缩
溶液,都是属于沸
腾传热。
大容积沸腾是指加热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所发生的
沸腾现象,此时,液体的运动由自然对流和汽泡的扰动所引起的。
强制对流沸腾是指液体在管内流动的
过程中而受热沸腾的现
象,此时,汽泡不能自由升浮,而是受迫随液体一起流动,形成
汽—液两
相流动,沿途吸热,直至全部汽化。
液体的沸腾曲线
液体主体达到饱和温度ts,加热壁面的温
度tw,随壁面过热
度⊿t=tw-ts的增加,沸腾传热表现出不同的传热规律。图表示
水在
一个大气压力下沸腾传热热流密度q与壁面过热度⊿t的变化
关系,称为沸腾曲线。
37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液体沸腾
液体沸腾曲线
¡自然
对流段
¡泡核泡状沸腾段
¡膜状沸腾段
自然对流
α
核状沸腾
C
膜状沸腾
D
B
A
ΔtK
38
常压下水沸腾时α与
Δt的关系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自然对流沸腾区:过热度⊿t
较小,加热壁面处的液体轻微过热,产
生的汽泡在升浮过程往往尚未达到自由液面就放热终结而消失。其
给热系数h和热流密度q比无相变自然对流略大。如图中AB段所示。
核状沸腾区:随着⊿t的
增大,在加热面上产生汽泡数量增加,汽泡
脱离时,促进近壁液体的掺混和扰动,故给热系数h和热流密
度都
迅速增加,如图中公元前所示。
过渡沸腾区:当⊿t增大至过C点后,加热面上产生的汽泡
数大大增
加,且汽泡的生成速率大于脱离速率,汽泡脱离壁面前连接成汽膜
,由于热阻增加,给
热系数h与热流密度q均下降,如图中CD所示。
膜状沸腾:⊿t继续增大,汽泡迅速形成并互相结合成
汽膜覆盖在加
热壁面上,产生稳定的膜状沸腾,此时,由于膜内辐射传热的逐渐
增强,给热系数
h和热流密度又随Dt的增加而升高。
烧毁点:由图可知,点C和E的热流密度相等。当热流密度增至q
c后
,为进一步提高传热速率,⊿t必须增至⊿tE以上,这时的壁面温度
有可能高于换热器的
金属材料的熔化温度。所以C点称为临界点,亦
称为烧毁点。
39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液体物性液体的导热系数、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等对沸腾传热都有影响。一般α随k、ρ的增大、μ和σ的减少而增
大。
(2)温度差△t 温
差△t=t
w
-t
s
是影响沸腾传热的重要因素。在
核状沸腾区:α
=a(△t)
n
。式中a和n是根据液体种类、操作压
强和壁面性质而定的常数,一般
n=2~3。
(3)操作压强提高操作压强即相当于提高了液体的饱和温度,使
液体的表面张力
和粘度下降,有利于汽泡的形成和脱离,使沸
腾传热增强,在同样的△t下能得到更高的α。
(4)加热壁面加热面的材料不同,光洁度不同,则形成汽化核心
的条件不同,对沸腾传热有显著影响。
通常新的清洁加热面α
较高,当壁面被油脂沾污后,会使h急剧下降;壁面愈粗糙,
汽化核心愈
多,有利于沸腾传热。此外加热面的布置对沸腾传
热也有明显影响,如在水平管束外沸腾时,其上升汽泡
会覆盖
上方管的一部分加热面,导致管的平均α下降。
40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
图示出了垂直管内液体沸腾过程中出现的流动型态和传热类型,液
体进入管内至开始产生汽泡的这一段为单相液体的无相变加热过
程,液体开始产生汽泡时,液体主体尚未
达到饱和温度,处于过冷
状态,称为过冷沸腾。继续加热而至饱和温度时,即进入泡状沸腾
区,
形成泡状流和块状流(汽泡汇合成块),随着蒸汽含量的进一步
增加,大汽块进一步合并,在管中心形成
汽芯,称为环状流。环状
液膜受热蒸发,逐渐变薄,直至液膜消失,称为蒸干。对湿蒸汽继
续加
热,最后进入干蒸汽的单相传热区。
41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