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云的《桃花井》和《百年好合》

余年寄山水
798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18: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总结范文










题目:文学与历史中的离散族群
—论蒋晓云《桃花井》和《百年好合》
















摘 要

台湾女作家蒋晓云是台湾女作家中赋予历 史意味的代表人物。她1945年出
生于台北,1978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1980年赴美 国留学,改学习计
算机专业。大学期间发表的作品,不仅轰动文坛,而且三度荣获“联合报小说
奖”。阔别文坛三十年之后发表长篇小说《桃花井》和《百年好合》再次轰动
文坛。《桃花井》在台湾受 到王伟忠、王德威、朱天文、苏伟贞等作家的力荐,
在大陆更是得到王安忆的大力赞许。蒋晓云从出生的 年代经历了很多历史事件,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充分的感受到除了离散的深刻含义。她本人也是大学毕业
后,留学美国,有离散的经历,写出优秀的离散文学更具特色。《桃花井》和
《百年好合》中主 人公不是生活在朱天心等作家作品中出现的以“眷村”命名
的军区大院,而是生活在“眷村”外的外省人 。他们没有享受过国民党军队的
优惠政策,反而是在历史的被迫下,有离散的经历、血脉割不断的乡愁和 不幸
的遭遇。这两部作品也揭示了离开家乡的非眷村外省人在寻求认同身份的艰难,
和流亡女性 的不幸,是从历史的边缘进入历史,抒发表达现代社会遗忘的一代
人的离散族群。
关键词
: 离散族群 蒋晓云 桃花井 百年好合









目 录

第一章、文学与历史中的离散族群

一、分析《桃花井》作品中的离散族群
二、分析《百年好合》作品中的离散族群
三、分析蒋晓云作品中的离散族群与朱天心等作家的离散族群的差异

第二章、蒋晓云能写出离散族群的原因

一、从小受父亲的影响
二、蒋晓云本身作为离散人留学海外
三、从婚恋小说到离散小说的转变

第三章、蒋晓云作品中的情感
一、与眷村人不同的外省人情感的流露
二、对于普通离散人物的特殊情感情感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文学与历史中的离散族群


离散(Diaspora)这歌词源于希腊语 Diasperien,这个词的前缀dia表示
跨越,speiro表示散播。在中国文学方面,研究 的离散主要是被翻译为流散。
这一个词延伸到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描写的对象是由于各种原因离开故土到 异
乡生活,却保留原有的文化习惯的族群。其中包括离开非洲大陆的黑人、离开
中国大陆的华人 等。
离散文学一种是个体的离散,一个人的漂泊不定的情况,流浪汉文学有塞
万提斯《堂吉诃 德》、流放作家的文学有屈原《涉江》、柳宗元永州八记等。
另一种是被迫迁徙异乡的离散族群的写作, 华语作家来说的话朱天心《想我眷
村的兄弟们》、蒋晓云《桃花井》和《百年好合》等。
在蒋晓云的作品中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品中的人物在哪些方面遭遇了离散的
不幸。
一、 分析《桃花井》作品中的离散族群

《桃花井》是蒋晓云在大陆出版的第二部 作品,“桃花井”的名字看似清新,
内里其实沉痛无比。两岸隔阂、城乡差距、父子代沟、失散亲人重逢 的喜悦,
杂糅后竟然变成了伦理悲情的苦戏。杨敬远和李谨洲的故事,写出了去乡的痛
苦和返乡 的尴尬。大陆与台湾,代表着原乡与外乡,李谨洲执意回乡养老,祭
祖的闹剧,与董婆一家的纠缠以及儿 子的隔阂,交错连接,很好的展现出离乡
的悲伤心情。
《桃花井》是由六篇相对独立 又互相联系的短篇构成一部长篇,每篇交代
上一篇的结局,同时展开新的人物小说由杨敬远的故事引出, 再到难友李谨洲。
李谨洲在家乡的大儿子慎思和在台湾的小儿子慎行,喝酒时谈起几十年往事,
慎思以为弟弟在台湾过得很舒服,但他其实不知道,慎行因为父亲的黑身份而
受到影响。命运的交换让两 兄弟殊途,似乎弟弟必须为此负罪,只有到了第三
代,才终得脱逃历史怪圈,能够选择自己的路。小说结 束在李谨洲的孙女带着
她们的孩子来扫墓,历史仿若这墓,已经深深沉埋于土中。
文中主要的 主人公的从大陆到台湾又返回大陆的离散过程,两位主人公都
是在历史的影响没有自己的定位,遭受了离 乡的不堪命运。


第一位主人公是文章开头出现的杨敬远早年是富家少爷,解放时忍痛丢 下
妻子儿子。国共内战之后,逃到台湾被关绿岛十几年,之后靠养子开出租生活。
晚年听到妻 儿没有离世的消息,靠卖字挣钱,买机票等,回到湖南老家,然而
病死机场未到达家中。杨敬与家人无声 的离别,相顾无言的离别是最恐怖的,
仿佛在预兆杨敬怀揣的岁月静好的未来可能是充满坎坷的。在外乡 与本省意识
对抗之下,他入狱了。多年之后出来渴望重回故里享天伦之乐。异变突起,杨
敬的命 丧归途,瞬时心里像破了个大洞,但还没来得及伤悲,笔锋一转,开始
讲述李瑾洲。
第二位主 人公是杨进远的朋友李谨洲早年担任县长,生活阔绰。逃到台湾
被罗织罪名坐了六个月监狱, 晚年回到 湖南老家,娶了老太董金花,养老钱被
偷,气急之下半身偏瘫,在病床上去世。他回到心心恋着的桃花井 。但没想到
回乡后遭遇居然会变得如履薄冰,同乡们认为他是衣锦返乡的台湾老爷,大儿
子对自 己的不满,亲人对自己的压榨。让他对生活倍感失望,与周围的人周旋
来赢得一席之地。
二、 分析《百年好合》作品中的离散族群

《百年好合》是民国素人志系列的第一本书。 民国是从民国元年到民国三
十八年,素人就是普通人的意思。本书介绍的是生于民国期的女人,1949 年离
开家乡流落到台湾的两代人,十二个短篇写十四个女人的故事她们相互关联,
却又各自飘零 。她们虽然身份不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们是有着离散
经历的上官太太、下层舞女、清真面馆老 板娘、远嫁美国独自创业的上海滩舞
女、享尽荣华的军官太太。从小人物的角度,书写“眷村人”的“外 省人”,
把目光放在了那些流浪在外、被遗忘,又始终存在的离散百姓。
蒋晓云这十二篇小说 ,分开来各自成立,集起来又相互关联,比如:《百
年好合》里的女主角是母亲金兰熹继承母亲的聪慧小 说开场以生于民国一年的
上海女子兰熹为主人公,家族经营着举国闻名的企业,而后,兰熹举家颠沛逃< br>难至美国,百岁时又回到上海办寿宴,寿宴上来的人,彼此不是沾亲就是带故。
年纪轻轻就当上 了家里的管家,看着比自己小的妹妹都有人做媒,心生计谋,
最后和陆家联姻;《女儿心》是女儿陆贞霓 经历了从上海别墅到香港别墅的生
活,十八岁时自己以为是留学美国,而事实是别父母安排嫁给了比自己 家富有


的黄家,黄智成还比她大二十岁,并且生有两男一女,老年成了真正的黄老太太。晚年因就是陷入抑郁。第三篇《北国有佳人》舞女商淑英和恩客黄智成结
婚产女,不被婆家认可 ,四年的分别,两人产生隔阂、猜忌。最后势力的资本
家黄家棒打鸳鸯,带着非婚生的女儿逃离上海到台 湾。台湾可怕的生活,十年
后她托人说媒嫁的美国,经历辛苦才过上自己的生活;商淑英离乱中的知交翟
古丽由于家暴,回到娘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却和爷爷收养的小三岁的国情
私通,最后迫于无 奈逃亡到台湾,则在《凤求凰》中正面亮相,演绎生平事迹;
《珍珠衫》是商淑英与黄智成非婚生的女儿 ,从上海跟随母亲逃到台湾,又从
台湾嫁到美国,一直离散在外,机缘巧合到晚年才回到自己认为的故乡 台湾,
和喜欢的人结婚;商淑英的表妹应雪燕,原是替表姐顶缺,进舞场挂牌,到了
《昨宵绮帐 》,早已经大红大紫,富商陆永棠做她的恩客,众星捧月登台的应
雪燕悲情,却让妒妇金舜美后来居上, 于是,一幕伤感剧转变成严肃的成长小
说;《凤求凰》中,翟古丽的女儿琪曼将尾上的那个梢继续下去, 成为旖旎的
《红柳娃》,《红柳娃》尾上的梢,宝宝,从小失去了亲生父亲,跟着母亲和
姥姥、 姥爷生活,最后为了挽救继父剃光头发,才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
《蝶恋花》又为安心的故事添上一 笔旁枝,主角是郭宝珠,郭宝珠的女儿郭小
美应是与《红柳娃》中宝宝同时代人,故事也是在母亲的收梢 上开头,隐逸于
茫茫。
文中出现的这些女人,不管是生活在上海、香港、台湾、美国等地,她 们
都是生活在民国时代,慌乱背景下的小人物。她们也不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她
们所能做的就是 在历史的夹缝中生存,无论如何明天都会继续,日子还是要过
下去。她们可以在婚姻中求得安全感,在男 人身边靠妥协赢得希望,容忍丈夫
有新欢,也不争不抢来维持婚姻,也为了孩子的生活,过着隐忍的痛苦 生活。
不管历史如何演变,世界有多么混论,都要靠自己坚持的生活下去。就像《百
年好合》中 姐姐说的“结婚就像做工作,丈夫像老板似得”,时间由不得自己
做主,但是日子还是要过的。她们这些 女人传奇而寂寞的人生也是自己拼搏出
的一片新的天地,不管在世界的那个地方,过着什么样的离散生活 ,都得忍者
痛处,过当下和明天的日子。
三、 分析蒋晓云作品中的离散族群与朱天心等作家的离散族群的差异


蒋晓云从小受环境的影响,接触和了解到是他父亲身边的一些小人物,都
是生活在“眷村”外的外省人故 事,也有蒋晓云留学生活美国时看到、听到的
故事。与蒋晓云不同的是朱天心等作家是生活在中国大陆各 省迁徙到台湾的国
民党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称为“眷村”。在眷村生活的人都会受到庇护,
一家出事,其他家都会有叔叔阿姨来帮忙,团结互助的生活在一起。虽然眷村
人也是离散人群,离开故乡 跟随部队来到台湾,但是他们是一个集体的生活,
还受到政府的帮助。生活在眷村的人,出了很多政治人 、演艺界人士、作家等,
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眷村人的生活和状态。
一般状态下人们会普 遍的认为生活在台湾的人的生活就是眷村作者所写的
那样,很少有作家去关心眷村外的人生活在什么样的 状态,当初跟随国民党军
队逃到台湾的不仅仅是有军人,还有不是军人的百姓,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离< br>散,他们离开家乡逃到台湾的生活。蒋晓云在三十年后重返文坛就是想把这些
写成故事,成就了与 “眷村”不同的离散文学。

第二章、蒋晓云能写出离散族群的原因

蒋晓云能写出让人留恋的文章,肯定和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经历过、看到、
听到的事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 从小受父亲的影响

她父亲以前是一个地方上的政治人物,出生在耕读世家, 也是家族里最小
的孩子,个性比较活泼,所以就出去读书了。他父亲在广州念过军校,在武汉
培 训过大专学生,后来回到地方上。他父亲主要是个生意人,但做过湘西五个
县的县长,他的哥哥是在凤凰 县出生的。后来共产党来了,他父亲就赶快跑掉
了,家里本来就有生意在香港,他父亲就去了香港,之后 去了台湾,蒋晓云是
在台湾出生的。父亲在台湾工作不顺利,靠母亲养家,蒋晓云经常和父亲在一
起听父亲讲故事,所以受父亲的影响,这部是将她的父亲与其旧友的故事糅杂
其中的作品。有不少是蒋 晓云熟悉的叔伯、阿姨,是他们刚到台湾时带去了知
识和文艺,所以把他们的故事写成文章。《桃花井》 中的杨敬远的原型是蒋晓
云父亲的一个故友。


二、 蒋晓云本身作为离散人留学海外

蒋晓云的生长环境和家庭背景和文学界根本不搭边,小时候 就喜欢看书的
她,一年级就和妈妈同步,金庸、古龙、琼瑶等小说,还有一些历史小说常常
拿来 看,所以写作的功底很深。蒋晓云留学并定居在美国,转行学习计算机专
业,直到近年才退休。阔别文坛 三十年后,一边环游世界,一边重新写作,甚
至在坐月子期间,也会写作。
在美国的期间,她 发现在民国期间像她父母一样的人“民国素人”没有逃
去台湾,而是去了世界各地,离开家人,流落世界 各地。蒋晓云在美国的三十
年使他缺席了台湾文学现代转型的过程,正如她到美国唐人街会发现中国早已
经绝迹多年的称为还在用。
三、 从婚恋小说到离散小说的转变
蒋晓云的早年成名 作品《掉伞天》,是写的现代青年男女,在恋爱中往往
是自私的,不如平淡相守一生的老人,更会谈感情 ,懂感情。故事主人公为家
人选择自尽、黄昏恋的感情真挚、一生孤独乐于助人,通过这些情感展示了人
生百态。蒋晓云的小说给现在经济起飞的大陆读者很深的感悟。蒋晓云认为现
在的男女受教育的 水平一样,有文化,有知识,在生活上男女应该起到一个公
平,女人难,男人养家也很难。
蒋 晓云由于有了新的生活逐渐放弃了写作,之后开始了留学、专业、学新
东西,都是全神贯注的投入,慢慢 就没有在写作。这期间陆陆续续会写一些,
到八三年就停了,到了退休,有了充足的时间了经历,又重新 专注开始写作,
就从自己身边的小人物着手写,想让人们了解由于历史的原因不一样的离散在
台 湾以及世界各地的非“眷村”的普通人,之后就有了复出后的作品《桃花井》
和《百年好合》等作品。

第三章、 蒋晓云作品中的情感

蒋晓云阔别文坛三十年后,想要把没有 完成的写作继续写完,她还称有很
多的故事还没有写出,这其中也是想要把她的情感很好的表现在文章里 面。
一、与眷村人不同的外省人情感的流露


蒋晓云时隔几十年重 拾的旧作蒋晓云在序言中说,大陆多从朱天文、朱天
心的作品、侯孝贤的电影、赖声川的戏剧中知道眷村 ,很容易形成“外省人即
眷村”的误会,但还有很多眷村之外的外省人,他们没有浓厚的“忠党爱国”< br>气氛,对国民党抱着怀疑和误解,对白色恐怖心有余悸。他们活得小心翼翼,
又遭受政治迫害蹉跎 几十年,实在应该写下他们的故事。1949年到台湾的外省
人的人生故事,这是人们熟悉的“眷村”之 外的一个群体,其中有不少是蒋晓
云熟悉的叔伯阿姨,蒋晓云说:“一个人或许在别人看来是路人甲、路 人乙,
但在他们自己的人生里,一个人再卑微也是他自己故事中的主角。”
二、对于普通离散人物的特殊情感情感

蒋晓云曾经说:“《百年好合》这部小说对 我最大的意义在于我不希望这
群人被历史埋没,我希望在纸间让她们复活,她们虽然不是政要人物,不是 显
赫名流,她们生于乱世身不由己,但她们代表了一个时代。”在文学和历史中,
有很多的离散 文学,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蒋晓云的作品是有自己
的历史观点,完全站在女性的立场,从现 实而角度出发,来写每个人的离家漂
泊的故事。她不是波澜壮阔的反映时代下打的主题,而是从平凡的小 人物的身
上看到历史的影子。她的作品都是有着真实生活的味道,深入到人物的内心,
东方式的 人情世故表现的入木三分。蒋晓云对于文中人物运用的各种语言,有
国语、沪语、闽南语、英语、土语等 ,不同的人物使用的语言会不一样,
也是符合了人物离散的经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为了适 应生活,必
须会的一项技能。对于特殊离散人物有着特殊的情感,使得蒋晓云写出这样的
作品。








结 语
蒋晓云的创作的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是结合文学和历史的 方式,把普通人身
上的离散群体,进行了很好的阐述,把“素人”在经历历史的变化中,如何生
活,如何把日子过下去,都进行了细微的描写。毫无疑问,她的创作对于现代
社会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让 人思考的。一方面是个体经验与情怀的抒发,在文
学中把主人公的形象充分的显示,以及离开家乡后,有 着孤独、寂寞的心里,
那里才是真正的家乡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民国素人的人生折射出历史的残缺,往往人们会把希望寄托在残缺的历史上,才避免悲剧的再次上演。蒋晓云
将离散文学很好的诠释 出来,也是把受到民国迫害的小人物的故事写出来,想
让大家了解到除了近年来爆红的“眷村”外,还有 一批人“纯难民”般的存在。
蒋晓云对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他们在民国的乱世中随波逐流、自 生
自灭,她们被历史推着成了难民、异乡人、离散群体,对台湾没有感情,却难
以回到自己的故 乡,他们一生都在找自己的身份认同,却过着离散的生活,还
得在生活中坚强地活着。




【参考文献】


[1]. 夏丽柠.桃花井:田园将芜胡不归[J].现代青年(细节版).2015(03)。
[2]. 李怡.飘零的民国——我读《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J].中国图书评
论.2014 。




[3].《蒋晓云:我喜欢跟人生和平相处》新浪读书名人堂.2015。
[4].蒋晓云:《桃花井》,新星出版社。
[5].蒋晓云:《掉伞天》,新星出版社。
[6]钟晓毅.睁眼观世界——试论蒋晓云的小说创作[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 ).1990(03)。

[7]李乃清、蒋晓云《民国素人的悲与兴》,《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14
期。

深圳中考试题-十一月节日


五五普法心得体会-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鄱阳县博文中学-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2018年春节-个人简历封面背景


工作业绩-重要举措


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专科院校录取分数线


上海中考数学-赵本山个人资料


西藏考试网-福建中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