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穆斯林国家的习俗及禁忌

萌到你眼炸
652次浏览
2020年07月30日 22: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名著读后感500字-从从容容

中东作为世界穆斯林的起源地,对所有穆斯林国家的人来讲,有着一层神秘的色彩,特别是独特的文化和严格的宗教,让许多人不敢贸然进入这个地区,因为中东穆斯林有着特别的生活方式和独一无二的文化风俗。
中东的禁忌主要概念为:哈拉目是阿拉伯文(禁忌、被禁止的)的音译。通常含义指常犯哈拉目行为者属库夫勒(叛教)的范畴,具体如下:
1. 伊斯兰教专用术语,即伊斯兰教法所禁止的行为。
2. 泛指回族穆斯林禁忌,犯者应受惩罚。
穆斯林的禁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信仰方面,禁忌轻视真主的命令,崇拜偶像,否认圣行,用真主的专用名如热哈吗尼(普慈的)、勒黑木(特慈的)给人命名等;所以穆斯林只能有一个崇拜偶像,就是真主。

二、是在社会行为方面,禁忌放高利贷,玩赌,背盟爽约,强占他人财产,参与非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因为天下穆斯林皆为兄弟姊妹,为一家人。

三、是在道德方面,禁忌奸淫、败坏他人名节、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等;一切按照古兰经中教义的范围来指导日常行动,任何违反教义的行动均视为叛逆,将按照教义来惩罚。
穆斯林的性禁忌:
大多数非穆斯林一般都认为伊斯兰教没有性。这种感觉引发自各种穆斯林传统,例如妇女必须佩戴头巾,伊斯兰妇女对性的欢乐持有敌意,她们缺乏感性,把性看作肮脏羞耻的行为等等。其实,上述理解中存在不少误区。
近日,著名的伊斯兰公众人物、俄罗斯最大的穆斯林网站的创立者马拉特-塞夫提蒂诺夫,和伊斯兰教义研究学者里纳特-穆哈米托夫则揭示了伊斯兰教对于性的真正观点。他们认为,伊斯兰教欢迎爱和性,该教关于性关系的规定的确十分严厉,但并不阻止夫妇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满足彼此的性需求,就连伊斯兰的《可兰经》都并未对性说不。
伊斯兰妇女头巾与希迦(hijab)已经成为基督教世界眼里性羞耻的象征。基督教中妇女有时被看作引诱男人的魔鬼化身,伊斯兰妇女就没有这种担忧。伊斯兰妇女的希迦是虔诚与谦卑的象征。当她们佩戴上头巾,就是在向安拉显示她们的谦卑,而不是为了取悦男人。而且穆斯林妇女不是性吸引力的对象,她们希望以品德与善行而非性的吸引力赢得他人的喜爱。《可兰经》要求妇女遮盖头部、颈部和胸部以保护其荣誉和尊严,但在丈夫面前允许裸体行走。此外伊斯兰教要求妇女尽力讨丈夫喜欢。
欧洲有一种“漂亮女人”礼拜,是一种为美丽女人加冕的活动,伊斯兰教就没有类似
的活动。很难说伊斯兰教是否禁止作为异性之间激情的那种爱。在伊斯兰教中,爱是一种家庭的纽带,穆斯林家庭不是建立在暧昧、没有结果的感情之上的。
此外,上述两位专家称还称,伊斯兰教的某条教义规定,男人在房事中如果不能令女人满足,他就不配称为男人。穆斯林男子必须先让妻子达到性高潮,其次才寻求自己的快感。男上女下体位是基督教认可的唯一体面的性爱体位。《可兰经》没有禁止任何性爱体位,只称,“你们的妻子是你们的田地,你可以在上面随意行走。”
伊斯兰教的性禁忌与世界上许多其他宗教相似:婚外性行为、乱伦、同性恋、嗜兽癖、恋童癖、恋尸狂、施虐受虐狂以及肛交。这些禁忌成为穆斯林性观点的基础,任何上述性行为都令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俄罗斯同性恋流行歌手博里斯-莫伊斯耶夫(Boris Moiseyev)在一次演出的时候,遭到一些伊斯兰民众的抗议,认为他的现场表演伤害了信徒们的感情。《可兰经》不反对口交,把这种行为等同于接吻。手淫被看作犯罪行为,虽然比上述性禁忌的罪行要轻微。单身者可以用此方法消除性紧张,但伊斯兰教规定不能使之成为习惯。
色情描写,尤其是网络上的色情描写,如今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寻常现象。一些医生认为夫妇共同看成人电影有助于提高性生活质量。但伊斯兰教禁止在互联网上浏览色情网站。穆斯林看到下流场景必须低下眼睛,更不要提有意观察他人的生殖器了。伊斯兰教还禁止为了娱乐阅读色情文学,只有关于性的严肃医学描写允许阅读。但是,大多数伊斯兰科学家认为避孕与宗教教条并不相悖。

四、是在饮食生活方面,禁食猪、马、骡、驴、狗、蛇、火鸡、自死肉、浮水鱼以及一切动物的血;禁食虎、狼、狮、豹、熊、象、猴、鹰、鹞等鸷鸟猛兽;禁吸鸦片,禁饮酒等。这也是古兰经中规定穆斯林饮食等范围和习惯。
伊斯兰的饮食规定与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
关于可食用的食物,安拉在《古兰经》中说:“信仰安拉的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所供给你们的佳美食物,你们当感谢安拉,如果你们只崇拜他。”
关于禁止的食物,安拉在《古兰经》中说:“他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
又说:“信仰安拉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偶像、求签属于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
伊斯兰饮食规定以佳美为原则,所谓“佳美”除一般通常理解的色、形、味或营养滋补外,更主要的是指该食物的“洁净与性格”穆斯林是讲“
卫生与卫性”的,正可谓“食以养性”。举凡食草类动物其性善,其食洁,如牛、羊、驼等。而尖齿、獠牙的食肉类动物或食腐尸、腐食之动物其性贪、恶,其食污,如猪、狗乌鸦等。
关于禁止的食物,《古兰经》原则性地提到的有“猪、血液、酒、自死物、诵非安拉之名宰杀的动物”。在此基础上,先知穆罕默德又进一步地作了具体的阐述,以后的穆斯林教法学家又在此二项基础上作了些规定,构成了穆斯林的饮食戒律。在此,我们只阐明《古兰经》所提出的饮食戒律。
酒。禁止的原因在于酒能使人暂时丧失理智,神经处于麻醉状态,对自己的言行失去自控能力,从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这种伤害对穆斯林而言不仅是身体、物质上的,还在于有时因语言、精神失控而导致信仰的丧失,因此《古兰经》严格禁酒,将之和赌博等看作是导致社会危害、引起人与人之间争斗、人际关系恶化的恶魔行为。昔日的古代社会是这样,今日世界也是如此,据一份报纸报道:上海市青少年流氓斗欧的犯罪案件中百分之六十是因酗酒而引发的。离婚案中也有不少是因一方酗酒而导致夫妻失和、家庭破裂。象一些酒后开车造成的伤害事故更是与酒有关。“酒”正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重大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不断加大力度宣传禁酒。而伊斯兰早已将酒及一切饮用后导致人丧失理智的食品一概禁止,如鸦片、海洛因等。至于有人问到啤酒等一些低度酒或少喝一些的问题,毫无疑问也一并禁止,因为,法律禁止一样事物是根据其性质本身,量的问题只是程度问题。
血。血液在一些宗教经典中被视为生命之源而禁止饮用,例如《旧约》。《古兰经》禁止饮用血液还关系到人身体健康这一方面。科学的发展、显微镜的发明促使了医学的发展,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可检查出无数的各类病菌,小小一滴血可作几十个项目的化验、分析,为西医诊断疾病提供了便利。血液也是疾病传播的直接方式,如血浆中含有病菌,则被输血者即刻便会感染。当今爱滋病的传染途径之一便是血液传染。人的血液如此,则饮食、生活习性污秽、脏乱的动物的血又当怎样呢?而《古兰经》早于医学发现十几个世纪,这点难道不令人深思吗?!《古兰经》说:“真理来了,谬误便消失”。
自死物。自死物指未经屠宰放血、非正常死亡,如病死、摔死、压死等。禁食自死物乃因其非正常死亡,血液浸留其体内,或因病而亡,食用后对人健康不利。今日人们无论食用什么食物都选用新鲜的,蔬菜、鱼类如此,更何况家畜、家禽呢?!

诵非安拉之名宰杀。这是指非穆斯林屠宰时口念安拉之名以外的祷词、誓语、神灵的名字,作为违反伊斯兰信仰安拉独一的信条而被列为禁食。为什么穆斯林在宰牲时要口诵“安拉之名呢?”因为穆斯林认为宇宙中的人、动、植物等一切都来自于安拉的创造,人因禀赋安拉赐予的灵气、理智而为万物之灵。大千世界,人可尽享其乐,赏玩、骑乘、食用。安拉允许人们食用一些动物以补充人体营养之需,但不允许人们妄杀、滥杀,更防止人类产生一种唯人独尊、目无创造之主的狂傲之气。动、植物与人类一样均由安拉创造,其身命的结束也应以创造之主的名义结束。这就提醒人类,时时、事事应知安拉的存在与崇高之权威,杜绝滋长高傲之气,防止产生人是宇宙主宰的狂妄之念,不准诵安拉以外的人杜撰出的任何神灵之名以防止信仰偏差。以安拉的名义方可宰牲同样蕴涵了自然界中的一切具有神圣性,将这些动、植物也看作是具有灵性的被造物可促成人热爱自然,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这可以从实施宗教教育的社会人们爱护动、植物中看出。相反,否定或忽略动、植物由安拉创造,忽略它们也有灵性则会导致人们虐待、摧残动、植物及自然界中的一切,滥砍、滥捕、滥杀,甚至包括人的生命。
猪。谈到不吃猪肉,今日世界恐怕无人不知这是穆斯林禁止食用的。在中国,只要人们知道你不吃猪肉则马上想到你是回民,提到回民则立刻知道你不吃猪肉,不吃猪肉几乎已成穆斯林的标识,回民的代称。
事实上,不吃猪肉并不是穆斯林的专利,也不是《古兰经》首倡禁止。人类厌猪、禁猪的历史可追述到五千年前的文明古国埃及。在一幅古代壁画上,可看到凡是作恶之人的灵魂全送给猪吃。距今有三千年的犹太教经典被基督教视为《圣经》的《旧约》利未篇十一章七至八节说:“……猪因为蹄分两瓣却不反刍,就与你们不洁净,这些兽的肉你们不可吃,死的你们不可摸,都与你们不洁净。”所以犹太人不吃猪肉,信奉《旧约》的基督教徒也不吃猪肉,如基督教中的“安息日复灵派”。我们也可在《新约》中看到,凡是描写猪的地方均用极低贱的词汇去形容,由此足证《新约》也厌猪无疑。
中国是食用猪肉量最大的国家,但在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古代社会,备受孔子推崇的古书《礼记》少仪篇上有一句:“君子不食溷豚。”即君子不吃猪肉。孔子一再追求的 “克己复礼”的礼正是以周朝的《礼记》为准则的。
先知穆罕默德在距耶酥六百多年后,奉安拉之名开始传播伊斯兰,
安拉下降的《古兰经》涉及到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禁猪乃属于继承以往先知、经典的一条饮食方面的规定,而非伊斯兰的全部内容或根本信仰。往上追溯五千多年,综观各宗教及文化,人类为何普遍厌猪、禁猪呢?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猪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世界各民族语言在形容人貌丑、懒散、愚笨方面无不以猪谕之。
猪喜污秽。其生活区域肮脏不堪,食用的饲料也是污秽的,难与食草类动物相比。
性恶无常。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猪一旦饿极连所声猪崽也照食不误。一般动物,即便小鸟也会与饲养它的人建立某种感情,义犬救主等动物助人的故事广为人知,但猪却有时连饲养它的人的婴孩也有拱死吃掉的现象,其性较之虎狼有过之而不及。
乱伦交配。幼猪一旦到发情期,有的会同生养他的母(公)猪交配,繁衍后代无上下、尊幼之分,在一般动物中也鲜有此事。
事实上对穆斯林而言,不仅不养猪、不食其肉,还要在生活习性方面杜绝污秽、肮脏、贪婪、懒散、愚蠢等猪及其与之相似的动物所具有的恶习,象以上这些恶习,《古兰经》无一不加谴责,其它社会文明也同样唾弃,不吃也就意味着远离它所具有的恶习。这也就是为什么穆斯林同样也不吃凶禽猛兽等怪异、贪婪、残忍动物的原因。穆斯林可以食用的标准就是“佳美”,正所谓“貌俊、性温、洁净”可食,“貌异、性恶、污秽”不食。
对于《古兰经》禁食猪肉,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有一种观点,即认为“阿拉伯半岛缺少水源、气候炎热,不宜养猪。”而且还打着客观唯物主义的旗号,实质是一种主观唯物论。
首先,文明起源于江海湖泊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无一不起源于各自的大江大海。埃及的尼罗河文明,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文明,印度的恒河文明,中国的黄河文明。在早于《古兰经》几千年前这些大河文明已有厌猪的历史记载了,难道这些地区都是因为缺少水源、气候炎热吗?!气象学的资料表明,几千年前的地球温度比今日要低得多。
其次,如果说《古兰经》禁猪是受客观环境制约,是因为缺水、气候炎热、不适宜养猪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由此便可进一步推测《古兰经》在其它方面的戒律也一定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否则何以解释单单只是禁猪一条戒律受这样的制约呢?那么试看看其它方面的规定可能会帮助我们驳斥这一荒谬的观点。《古兰经》规定穆斯林礼拜前必须有大、小净,夫妇房事后或男子梦遗、女子经期、产期结束后
均须大净(沐浴),在大、小便后必须小净(用水洗下体及其它肢体)方可礼拜。可是在其它宗教里均无祷告前清洗身体这一要求,而伊斯兰传播初期却恰恰是在缺少水源的阿拉伯半岛,人们平时喝水、用水已经很困难,而每天五次礼拜均须用水,仅此一点,按照所谓客观环境决定论该作何解释呢?
再有阿拉伯民族属游牧民族好饮酒,且当地盛产葡萄酒,既然是盛产酒的地区,又是好喝酒的民族,《古兰经》为何要在这样的地区、这样的好酒民族中禁酒呢?!按照客观的地理环境计应鼓励饮酒才能说得通,不然又该作何解释呢?!
再有,阿拉伯半岛确实气候炎热,伊斯兰传播前的阿拉伯半岛许多地区人们衣着随意,坦胸露腹,甚至也有女子赤裸上身,包括在一些巡游天房的重大仪式中女子全裸举行仪式。而《古兰经》为何要规定女子遮蔽全身,仅手、脸可显露呢?!甚至男子也不得裸露脐下至膝盖的部位。按照客观地理环境论,应该在炎热的季节和地区允许人们裸露才符合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象今日西方社会那样穿着流行的三点式、露脐装招摇过市岂不凉快,类似的例证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便足可以驳斥那些所谓客观环境论实质是主观唯物论者的谬误观点。所谓“气候炎热,缺少水源,不宜养猪”是纯属主观想象的谬论。
对于穆斯林而言,不吃猪肉首先一点便是信奉《古兰经》的教导,我们所作的解释也只可能揭示部分奥妙,医学研究所阐述的一些有关猪不宜食用的研究成果,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相关论述也只能是一部分证明。总之一点,安拉规定的戒律其中无不蕴涵着深刻的导人于正道、有益于人类生活的哲理。凡追随安拉的引导去生活的人必享纯洁、幸福的人生,即使在饮食生活方面也应当按安拉 的教导去做,慎重对待,不可随便。
安拉在《古兰经》中说:“信仰安拉的人,凡行善事,无论男女,我必使他们过纯洁的生活”。

所以穆斯林的生活风俗几乎与禁忌息息相关,任何外来人员均要避免发生与禁忌相关的事件发生,中国商人从1992年到2002年进入阿联酋,由于不了解当地的禁忌和习俗,发生了许多非常尴尬的事件:
(1)一个中国商务考察团在考察结束的时候,在下榻的酒店酬谢当地华人社团,临别时常怀痛饮,酒逢三巡,一行人到飞机场,在安检的关口全部被扣留,直到下一个航班到来,才放行,造成回国际计划推延。因为酒类仅仅可以在酒店里饮用,任何人饮酒後不得在外边露面。
(2)几个中国商人在斋月的时候,在大街上边
走边吃食物,当地警察严重警告後无效,立即扣留他们,拘留1个月,因为在斋月任何人不得在公共场合进行饮食。
(3)特别是在阿联酋不开放的酋长国,不得在住宿公寓阳台上晾晒内衣,不得穿暴露的服装在大街上行走露面,不得与当地的妇女打招呼和讲话,好多中国华商,由于不知道具体的风俗和禁忌,被误抓进警局的比比皆是。

穆斯林的葬礼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所有的泪水,所有的是非恩怨,所有爱恨情仇,所有的痛苦悲凉,在“归真”的临照下,在肃穆的葬礼中,在三丈白布的拥裹下,都找到了归宿。“一扌不黄土掩尽风流”,这就是穆斯林葬礼上的祈祷词,令人感到既圣洁朴素又委婉凄美。穆斯林的葬礼最大的特点是一个字“快”,讲究速葬,葬礼一般不过夜,并且也不用棺木盛放亡人。
全世界穆斯林的葬礼,都要经过下列的程序,一样也不可以省略的。他的家人们和同事们护送着亡人,去清真寺举行葬礼.丧属请来了亡人的亲戚们和同事们到寺里、首先将亡人放在洗沐的水床上,由阿訇和家人们为亡人洗“埋体”,也叫“抓水”,就是用清水洗净亡人的遗体,清洗干净后,给亡人穿“克凡”,就是用白布裹“埋体”。亡人裹好后,这时“埋体”被抬入大殿的西头,亲朋好友和穆斯林们排列整齐,各寺的阿訇满拉们为亡人站“者那则”,“者那则”就是殡礼。阿訇念祈祷词,向真主祈祷,饶恕和赦免亡者一生中的罪过。
在阿訇的带领下祈祷几分钟,为亡人赎罪,然后快速护送亡人到墓地,穆斯林都像送自己的亲人一样来送“埋体”,他们中的许多人虽不认识亡人,对于穆斯林而言,抬送“埋体”是“圣行”,它不仅仅是礼节,而且也是通过送埋别人反省自己,检点自己在尘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古兰经》的宗旨,这样既为丧家节约了开支,又体现了穆斯林的团结互助。到达坟茔后将“埋体”放进“塔布”匣子(底层可以抽拉的、无盖的公用抬尸木匣),头北面西(面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克尔白的方向),缓缓放入墓穴的偏室即可,紧接着进行快速地埋葬,在此过程中阿訇满拉们齐诵《古兰经》,亡人葬礼就完成了。
穆斯林丧葬实行土葬、“入土为安”的穆斯林丧葬方式,是遵从《古兰经》的训导。《古兰经》上说,真主最初用泥土创造了人,人死后只有归入泥土,然后才能从泥土中“复活”。所以穆斯林的丧葬方式,都是以亡人能尽早得以复生为目的。整个葬礼过程很快,前
后大概不到一小时,既简单,又显得很隆重。穆斯林讲究“薄葬”,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长辈还是晚辈、贫者还是富人,都一律用普通的白布裹身入葬,并且不允许有任何殉葬品,也不主张重孝。家属和亲友送葬一般只戴一顶白孝帽,禁止送葬人在途中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主张“节哀顺便”。送葬时,亡人家属所散“乜贴”,即舍散钱,也是视自家经济情况而定,没有定额。亡人生前所穿的衣物可散给亲友或穷人,表示对亡人的怀念。
穆斯林的葬礼,简洁快速,隆重肃穆。葬礼的整个仪式也处处展示出节俭平等博爱的良好风气。穆斯林对亡人的祭祈,在周年等日子里,亡者的亲属好友,都要来到亡人的墓前,诵上一段经文,送上你的哀思,就足以告慰黄土之下的亲人了……从穆斯林的葬礼,不难看到:伊斯兰的文化比之在道德伦理、在其他的宗教珍惜财物、在环境保护上都具有独到的高明之处……

穆斯林的婚姻禁忌
穆斯林对婚姻也有种种禁忌。禁止与直系亲属、舅表兄妹、姑表兄妹结婚;妻子在世时,不能同小姨子结婚,当妻子死掉或离婚以后才可以。姐妹二人不能做同一个人的妻子。
穆斯林男女不能与印度教徒接户,除非对方已改信里伊斯兰教。但是,穆斯林男子可以与基督教、犹太教的女子结婚。相反,穆斯林女子不能与上述教徒男子结婚。一般北印度、特别是印地语地区较为严格。

综述来说,来中东国家旅行,经商,一定要了解这里的禁忌和风俗,这样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这是广大华人要注意的问题。(以上为本站编辑根据网络有关资料整

应付债券是流动负债吗-推波助澜近义词


文h-医治


a和an的用法-俨然的近义词


xiangshen-接受的反义词是什么


跨组词-执拗的读音


叠字联-丘八


一个大气压是多少帕-马格里布


軏怎么读-三杯两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