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辙
玛丽莲梦兔
622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02: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焦躁不安的意思-呻吟意思
又称“十三道大辙”,指在北方说唱艺术中,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特别指出的是,十三辙中每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可以叫做“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天仙辙”
1、 发花辙:韵母包括a、ua、ia。
举例: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注:带括号的字为合辙的字〕 〔注:绕口令〕
2、 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
举例: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那本是奴的前夫名叫蒋兴(哥)。 〔注:出自评剧《珍珠衫》,曾被马三立先生在《三字经》中当作学校的校歌〕
3、 乜斜辙:韵母包括ê、ie、üe。
举例: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岳飞《满江红》〕
4、 一七辙:i、ü、er。
举例: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注:俗语〕
5、 姑苏辙:韵母是u。
举例:出南门,走七(步),拾块麂皮(补)皮(裤)。是麂皮,(补)皮(裤),(不)是麂皮,(不)必(补)皮(裤)。 〔注:绕口令〕
6、 怀来辙:韵母是ai和uai。
举例: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注:刘若英《后来》]
7、 灰堆辙:韵母是ei和uei(ui)。
举例:你的心情总在(飞),什么事都要去(追),想抓住一点安(慰)。你总是喜欢在人群中徘(徊)〔注:在流行歌曲中“徊{huai(二声)}”有时唱作“hui(二声)”〕,你最害怕孤单的滋(味)。 〔注:《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
8、 遥条辙:韵母是ao和iao。
举例:(一)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二)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注:《天安门诗抄》中的两首诗〕
9、 由求辙:韵母是ou和iou(iu)。
举例:六十六岁的刘老(六),盖了六十六间好高(楼),买了六十六篓桂花(油),养了六十六头大黄(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注:绕口令]
10、 言前辙:韵母是an、ian、uan、üan。
举例:我的儿汾河湾前去打(雁),天到了这般时,不见回(还)。将身儿坐至在窑门以外,等我儿他到来同把饭(餐)。 〔注:传统相声《汾河湾》〕
11、 人辰辙:韵母有en、in、uen(un)、ün。
举例: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注:《唱支山歌给党听》〕
12、 江阳辙:韵母有ang、iang、uang。
举例:梦下园林草木(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黛玉回到潇湘馆,一病奄奄不起(床)。 〔注:京韵大鼓《黛玉焚稿》〕
13、 中东辙:韵母有eng、ing、ueng(weng)、ong、iong。
举例:正月里来正月(正),我请小妹看花(灯)。 〔注:传统相声《文章会》〕
北方戏曲中儿化韵母也可合辙押韵,其韵辙可分为两类,一般称为两道“小辙儿”
1、 小言前儿:包括a、ua、ia、ai、uai、an、uan、üan、ian(也就是发花、怀来、言前三道大辙)的儿化音。
2、 小人辰儿:包括o、e、i、u、ü、ie、üe、ei、uei(ui)、en、in、uen(un)、ün、uo、er等韵母的儿化音。
京剧十三辙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古典歌舞剧,其中歌唱方面(包括部分念白),要求唱词合辙押韵,以求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不但唱词具有诗的味道,就是人物上场后唱的“引子”、“点绛唇”、“粉蝶儿”和念的“定场诗”,以及人物下场时念的“对儿”(两句对剧情和人物情感进行小结性的诗句)都必须合辙押韵。故念来朗朗上口,听来铿锵悦耳,无论抒情、写景,还是叙事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京剧的辙韵与古典诗词要求相比,则更加宽松和通俗,它在古典音韵的基础上,将剧中唱词的韵脚规范为13项,形成京剧十三辙。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摇条如《连营寨》中,刘备唱:“白盔甲白旗号,点点珠泪往下抛”。
二、发花如《捉放曹》中陈宫唱:“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背转身自埋怨我自己做差”。
三、人辰如《打龙袍》中包拯唱:“忽听万岁宣包拯,午门来了放粮臣”。
四、由求如《失街亭》中,诸葛亮唱:“两国交锋龙虎斗,各为其主统貔貅”。
五、乜斜如《贵妃醉酒》中杨玉环唱:“恼恨李三郎竟自把奴撇,害得奴挨长夜”。
六、姑苏如《献地图》中张松
唱:“我张松卖地图不误主顾,一顿棒打却了西川地图”。
七、江阳如《二进宫》中杨波唱:“千岁爷进寒宫休要慌忙,站宫门听学生细说比方”。
八、怀来如《镇五龙》中单雄信唱:“大吼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
九、中东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平生志气这未通,似蛟龙困在浅水中”。
十、一七如《铡美案》中包拯唱:“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
十一、言前如《文昭关》中伍子胥唱:“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十二、灰堆如《逍遥律》中汉献帝刘协唱:“父子们在朝中伤心落泪,想起了朝中事好不伤悲”。
十三、波棱如《打渔杀家》中萧恩唱:“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
十三辙发音不同,韵脚各异。一般由唱词内容决定。如江阳、言前为宽辙,词多、字多,发音嘹亮,打远。乜斜、姑苏为窄辙,词少,字少,发音低回,委婉。一些名演员按自身条件选用不同的辙口演唱,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各有千秋。为了便于记忆,有人把十三辙归纳为一句话:“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另外有两道小辙儿——小人辰儿、小言前儿,均发儿化音。词汇活泼、俏皮,多用于丑角的数板和曲艺唱词中。
《新四声对韵十三辙》
——中华诗词网作者:网络资源
一、发花
虾对蟹,绮对纱。晚景对朝霞。荒芜对杂乱,苦菜对甜瓜。稀落落,密麻麻。翠鸟对乌鸦。崖畔急收马,汛头速放闸。良邻善士休奸诈,益友亲朋勿狡猾。野草重生,积虑处胸心思怨;东山再起,深谋远略浪淘沙。
耙对镐,铲对叉。致富对发家。莺歌对燕舞,美酒对浓茶。风飒飒,鹊喳喳。异草对奇葩。莺唱勤劳第,树荫和睦家。笔写春秋新日月,情滋爱恋话桑麻。绿地怀春,万里飔弹开放曲;黄葵向日,千秋业盛革新花。
二、梭坡
愁对乐,雁对鸽。别墅对轿车。偏长对超短,半裸对全遮。禾瑟瑟,柳娜娜。呼啸对吟哦。心闲亲笔墨,室雅会姮娥。仁慈处世仇敌少,和善持家孝子多。风流人物,寰清鸟语歌环保;浪漫乾坤,宇净花香赖禹德。
拖对拽,逮对捉。逃走对摆脱。藏拙对弄巧,菽粟对布帛。功赫赫,业焯焯。生动对活泼。施淫思项羽,悔过效廉颇。总比金颗经冶炼,常如玉器耐琢磨。举世欢声,体态轻盈歌缭绕;全民健美,身心舒坦舞婆娑。
虚对幻,魇对魔。窈窕对婀娜。清纯对高远,深壑对浅辙。心叵恻,意难度。厚厚对薄薄。虫雕非小技,微
刻是绝活。烦事总因忙里错,好人多自苦中磨。玉宇腾龙,破雾云天骇野雀;银桐宿凤,植根沃土惊泽蛰。
三、乜斜
灯对路,巷对街。幽默对诙谐。蛰龙对落日,瑞雪对嘉节。清楚楚,隐约约。挥泪对话别。人间兴特色,世上有奇绝。倾钦业绩常为范,敬慕德行总唾奢。海晏河清,注目留心勤在政;花明景秀,看书读报乐于学。
噎对哽,闷对憋。三顾对一瞥。无心对有意,反问对盘诘。光烨烨,影叠叠。短叹对长嗟。求人休诌媚,待客不乜斜。扶掖后人为重任,继承前者效高洁。难表心迹,穿蕙丽人邀月饮;直抒胸臆,引蝶纨扇与君携。
四、一七
荷对藻,水对鱼。鹤唳对鹂啼。追求对奋斗,满座对虚席。烟袅袅,柳依依。美态对柔姿。闻鸡宜苦练,请教善勤思。得意缘于奋斗日,过失多在忘形时。万缕情丝,吊影自怜千里梦;百结愁肠,论情只许两心知。
食对饮,画对棋。土舍对茅茨。医生对护士,莽汉对贤妻。惆缕缕,乐滋滋。弊举对鞭笞。任重防虫蛀,权倾拒腐蚀。树有妍媸花点缀,根分长短叶蕃滋。云遮日暗,风吹草动曲无限;雾散光明,雪压梅低直有时。
五、姑苏
图对画,果对蔬。郁李对香蒲。良禽对秀木,渊薮对江湖。蜓款款,影疏疏。颖慧对糊涂。开心常问月,增趣总翻书。只盼窗含雪岭月,惟思院长梅兰竹。无论尊卑,此日良辰游共橹;不分贵贱,昔时挚友饮同壶。
禽对兽,鹳对狐。杨柳对鹧鸪。碧梧对苍柏,戴笠对荷锄。途寂寂,旅仆仆。乱岗对平芜。坦途宜彳亍,歧路莫踯躅。泼墨丹青思士雅,弄潮贾海羡商儒。酾酒话别,异域经营离故里;赏花诗咽,他乡入梦会妻孥。
六、怀来
遮对盖,射对猜。粉颈对香腮。襟怀对肺腑,茂树对枯荄。云霭霭,雪皑皑。骏马对驽骀。攀援总有路,跋涉不遗才。山川簇锦用心绘,果木幽芳着意栽。枝头鹊噪,崇山劈路穿龙过;陌上梅发,华苑筑巢引凤来。
摇对摆,闭对开。妙策对奇才。刀戈对铠甲,喜乐对悲哀。心窄窄,意呆呆。奇矣对怪哉。鹤发多仙骨,童颜少鬼胎。但愿民生无顾虑,唯求物价不哄抬。高低欲试,繁荣社稷事常议;短久皆知,痛苦身心疾莫来。
七、灰堆
霖对霰,酒对杯。浪涌对云飞。银珠对玉蕊,月皎对漆黑。言娓娓,笑微微。旧酿对新醅。迎春喜信至,向日彩云归。梅绽田园脱俗气,柳垂山水含清辉。霞生画栋,绮思妙境由心造;树掩门扉,好事佳音在汝为。
眉对眼,赤对黑。体壮对膘肥。发霉对腐烂,海盗对民贼。
风点点,雨霏霏。冷寂对喧豗。人间生绚烂,圃苑斗芳菲。梦断鸡啼晨序曲,情钟鹭啭暮斜晖。花团锦簇,乾坤浩浩无奸宄;鸟语香合,意气勃勃有矩规。
八、遥条
抛对套,跳对摇。美好对娇娆。香蕉对涩果,骤雨对狂飙。天邈邈,路迢迢。野艾对蓬蒿。八方集雅韵,四处品佳肴。盘中至品精心选,火上功夫用意瞧。同匡事业,含烟杨柳迷歌舞;共爱神州,带雨杏花颂舜尧。
窑对洞,路对桥。燕颔对蜂腰。野荞对田麦,秾李对夭桃。烟淼淼,岭峣峣。荡漾对萦缭。山重多水复,柳暗有花调。枝头抱绿春风暖,楹上贴红楼宇姣。为人不易,伪真善辨宜明确;处世维艰,浊净须分勿混淆。
九、油求
勾对引,网对兜。碧海对白鸥。娇容对美景,舴艋对扁舟。衣楚楚,曲悠悠。春种对秋收。有志天不负,无才面永羞。白皂须分清腐事,是非明辩解民忧。春满家园,政许三通还玉璧;月莹故里,国施两制固金瓯。
绸对缎,韧对柔。海市对蜃楼。窗棂对户 ǎ偕泽象蟆]哼窟浚惯线稀?∫荻苑缌鳌2汜吧牛嗅睹偾逵摹O嗽婆隽樾悖裳阋骷阍讨悄薄W持灸殉辏Ω饰坭缆恚恍坌牟灰眩肿雎⒄夼!
十、言前
脏对乱,腐对廉。善恶对忠奸。刚强对柔顺,苦辣对酸甜。邪顺正,爽清烦。政稳对枢贤。是非宜补漏,功过好观瞻。吉祥日照康庄路,如意风拂大有年。顽强进取,人犹少壮长催马;努力拼搏,木正茂葱宜作辕。
欢对乐,暖对寒。顺月对安年。民丰对物阜,苦涩对甘甜。呈喜报,拓财源。民主对人权。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诗文漫卷书生乐,风雨同舟夫子贤。仁义得人,严守法章臻大治;和平处世,恪遵规矩成方圆。
男对女,柏对兰。宝贝对心肝。娇柔对委婉,戈壁对港湾。情切切,意绵绵。素手对轻言。一心同缱绻,千里共婵娟。蜓栖菡萏平蝉翼,柳映池塘满渡船。绿叶田田,旖旎风光皆入梦;红花点点,娇妍景色竟游仙。
褒对贬,苦对甜。地覆对天翻。探囊对取物,附势对趋炎。食热栗,噤寒蝉。外壮对中干。盲人骑烈马,捷径隐终南。起死回生添寿考,豪夺巧取少忠贤。见缝插针,说情邪风今始盛;植情遣恋,舔犊博爱古难全。
十一、人辰
馨对馥,晚对晨。璀璨对缤纷。白晳对红润,蜜意对芳唇。林妆绿,野饰金。老练对单纯。相待敬君子,善交远小人。心中有众时时乐,眼里无偏日日春。不重金银,居富济贫行善举;无关宠辱,集萤照雪见精神。
纤对嫩,苦对辛。露渍对苔痕。铁砧对铜棒,海味对山珍。
凄惨惨,笑吟吟。蓊树对芳荪。花发春簇锦,雪润地生金。广栽桃李三春秀,精育梧桐万众钦。披星戴月,从师授业承先志;沥血呕心,入室传知益后人。
十二、江阳
原对草,马对羊。四野对八荒。杨花对柳絮,坚果对老姜。天渺渺,野茫茫。靖世对安良。学广天不负,志宏路更长。盈山翠色千秋乐,满目霞光五谷芳。水绕山青,绿叶比娇兴宝地;林环碧野,红花斗艳护康庄。
豺对豹,寿对康。棘刺对麦芒。皮衣对羽氅,陋巷对华堂。林莽莽,水长长。茂盛对丰穰。香枫开画栋,旭日印雕梁。休学绿草趋风动,宜效黄葵向日芳。有限空间,花沁琼芽茶是宝;无穷风味,叶浮玉盏水生香。
十三、中东
聪对昧,贯对通。啸谷对鸣钟。岚清对雨霁,舞凤对游龙。烟袅袅,水淙淙。深绿对浅红。云间萦瑞气,堂上享和风。八面玲珑成事业,四时锦绣乐宾朋。花好月圆,富日帮贫财气壮;桂芳兰馥,穷时济友院门兴。
崩对裂,挡对撑。月桂对宫灯。冰封对雾锁,撰写对传誊。风冷冷,水泠泠。悸鸟对惊虫。柳颂清溪月,松播远古风。描摹旷野独观赏,放牧平原任纵横。甘愿人梯,左右逢源桃李盛;乐为墙础,东西饮誉烛光莹。
庭对院,榭对亭。重创对轻刑。游吟对遣兴,蠕动对萌生。花粲粲,露莹莹。酩酊对惺忪。丽水胸中驻,芳林腕底生。朋来共论杏花雨,友去留言杨柳风。禹甸重光,日月两轮天地眼;国民蕴运,炎黄一脉古今龙。
严对谨,细对精。碧野对芳丛。徬徨对呐喊,业盛对邦兴。成大器,见真功。无限对有恒。民欢风浪静,国庆海天宁。把酒常怀祖逖志,吟诗永葆少陵情。士心萌志,凯歌达运催佳梦;日月呈明,喜雨凝祥献赤诚。
[京韵大鼓]《十三辙》
十三辙
一七的佳人闷坐绣楼,乜斜杏眼泪交流。
思想起我那人辰的儿夫出外去,他到姑苏老不回头。
昨个晚上那由求的公子给我带来的信,他说是我的夫在江阳翻船顺水漂流。
乜呆呆摘下了发花摔在地,怀来就把我的汗巾抽。
摇条的丝绦拿在手,拴在了言(檐)前暗点头。
惨凄凄就把我那梭波(缩脖)入,眼望中东一命休。
单等着小人辰儿和小言前儿成人长大,纸化灰堆在坟头。(佚名)
河南坠子的这段十三辙与京韵大鼓的这段有点改动内容如下:
一七的俏佳人上了绣楼,杏眼乜斜泪交流哇。
我思想起呀,人辰的儿夫出外去哇,他一到姑苏老不回头。
昨个晚上,那由求的公子给我带来的信,说是我的夫在江阳,翻船顺水漂流。
乜呆呆,摘下了发花摔在地,怀来又
把我的汗巾来抽。
把摇条的丝绦擒在了手,拴在了言(檐)前暗点头。
惨凄凄就把我那梭波(缩脖)入,眼望中东我可一命休。
单等那小人辰儿和小言前儿,他俩成人大,纸化灰堆,孝字当头。哎呀咿呀咿呀哎呀咿呀哎呀哎。
(曲艺迷校对)
修辞
一、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引用、对比、借代、反语也应有所了解。
2.能简要分析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表达效果的作用。
二、应掌握的几种修辞方法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6.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 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 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13、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他们轻轻的划着船,般两边的水哗、哗、哗。
14、迭字:是指:就是一个字重复使用,例如:绿油油的水草。
15、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2.语意双关。3.音、形双关。4.音、形、义双关。
16、讳饰: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代替它、装饰它的一种修辞方法。
三:学习修辞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押韵方式
词的押韵方式比诗复杂,而且变化很多。大约可分下列十一类。
(1)一首一韵的:和近体诗的押韵方式相同,一韵到底,这在词中居大多数。如《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2)一首多韵的:如《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
用两仄韵两平韵,这在词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首词用韵最多的要算《离别难》:
“宝马晓鞴雕鞍,罗帷乍别情难。那堪春景媚,送君千万里。半妆珠翠落,露华察。红蜡烛,青丝曲,偏能勾引泪阑干。
良夜促,香尘绿,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未别,心先咽,欲语情难说。出芳草,路东西。摇袖立,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薛昭蕴)
“鞍”、“难”、“寒”、“干”为一韵;“媚”、“里”为一韵;“烛”、“曲”为一韵,“促”、“绿”为一韵;“迷”、“低”、“西”、“凄”为一韵;“别”、“咽”、“说”为一韵;“立”、“急”为一韵,共七部韵,交互错杂,最为复杂少见。
(3)以一韵为主,间押他韵的: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此词即以平韵“楼”、“钩”、“秋”
、“愁”、“头”五韵为主,间入仄韵“断”、“乱”二韵为宾。又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
此词即以平韵“声”、“行”、“生”、“迎”、“晴”五韵为主,间入“马”、“怕”二仄韵,“醒”、“冷”二仄韵,“处”、“去”二仄韵为宾。
(4)同一韵部平韵仄韵通押的:同部平仄韵,如“东”协“董”、“送”。“支”协“纸”、“??”,“麻”协“马”、“?l”等都。称作“同部三声叶”在词中最常见的,有《西江月》、《哨遍》、《换巢鸾凤》等调。如《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来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
“霄”、“骄”、“瑶”、“桥”四平韵,与“草”、“晓”二仄韵,都同在第八部。
这类平仄通协的词调,以平韵与上、去韵通协者为多,平韵与入韵通协者甚少。这是因为在宋词中入声韵往往独用,不与他韵通用。
(5)数部韵交协的:如《钗头凤》:
“红酥手,黄?g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
此词即以上片的“手”、“酒”、“柳”与下片的“旧”、“瘦”、“透”相协,又以上片的“恶”、“薄”、“索”、“错”与下片的“落”、“阁”、“托”、“莫”相协。
(6)叠韵:如《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 叠二“流”字、二“悠”字。
(7)句中韵:
宋词在句中押韵的例子很多。如柳永《木兰花慢》上下片的第六七句:“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又如《惜分飞》的上下片结句,毛滂作“更无言语空相觑”,“断魂分付潮回去”;汪元量作“泪珠成缕眉峰聚”,“断肠解赋江南句”等等都是。
句中押韵有两三字一韵的,如苏轼《醉翁操》:“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吴文英《三姝媚》过变:“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又《高阳台》:“孤山无限春寒”。
(8)四声通协:
上举各例平仄通协,只是举上、去协平的,此外还有入协上、去之例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稼轩《贺新郎》词:‘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又《定风波》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绿’、‘热’二字皆作上、去用,与韩玉《贺新郎?咏水仙》以‘玉’、‘曲’协‘注’、‘女’,《卜算子》以‘夜’、‘谢’协‘节’、‘月’,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词中四声通押,敦煌曲中已有。《云谣集》中有《渔歌子》(“洞房深”)一首,全首都是上、去韵,只有第三句“寞”字入声;又《喜秋天》(“芳林玉露催”)一首,全部是入声韵,只有末句“土”字上声。这二首可说是词中四声通押最早之例。但词中四声通押最多见的,是金、元人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