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试大题
绝世美人儿
537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04: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骑马的拼音-分享近义词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主张,一、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二、他明确标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三、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之美的结合,创造健康瑰丽的文学,这就指出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出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二、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相同:1、都有强烈的功业观念,具有高度的自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2、都非常熟悉边塞风光与边塞战争的内容。3、都擅长七言歌行体。
不同:1、高适善于揭示边塞战争的内容,岑参善于描写边塞奇异的风光,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2、高适诗风倾向于悲壮,岑参诗风以奇峭取胜。3、艺术手法上,高适擅长以对比,岑参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4、高适将自己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揉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色彩,讲究感觉形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
三、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
李白集入世隐逸求仙任侠于一身,世界观比较复杂,但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是积极入世,他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既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国力,也反映了盛唐气象背后的危机和危机爆发后的悲剧,主要内容:1,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如《将进酒》《行路难》,2,反权贵,反传统的傲岸精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3,描写并赞美祖国山川,大略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另一类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形天真的情怀。
四、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书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2、气势充沛,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似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3、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
衔接,情思流畅而变化万端,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向,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秀美意向,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4、语言风格清新俊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是个词语的基本色调。5、少用律诗,多是乐府体为主的古式,七言歌行。
l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一,自然明快1,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含丰富。如《独坐敬亭山》2,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反映出来,自然明快如《赠汪伦》二,清新俊逸1,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在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2,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浑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如《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五、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成就
杜甫艺术风格总体来说,沉郁顿挫,平淡简节,绮丽准确。1,杜甫的诗歌以沉郁顿挫慷慨悲凉为主,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转流丽等多种风格,杜甫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格精神,决定了其诗歌风格的主题格调。2,杜甫的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杜诗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在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倾向,常常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杜甫的叙事诗还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描写手段,来细致的表现现实生活。3,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十分注重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杜诗的语言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多样化的特征。4,杜甫诗歌的诸体兼备,而且个体都有名篇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题材的建设和发展,杜甫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直接启示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杜甫运用古诗的形式写出了内容深刻的长篇巨制。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多成就也最高,尤其七律在他手中已运用的相当纯熟。
l 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期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周庄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历深厚,写作技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可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题风格一,
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悲凉的气氛,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郁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来生气勃勃的是人变的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起抑郁心头的悲慨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复,流露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代表作《秋兴八首》,一次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四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至,以诗人身世飘零还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作为基调,每一乐章从不同角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
l试述杜甫是个写实手法的特点:
杜甫以时事入诗,直面现实社会,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一,杜甫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人生,取材多是当代时事和自己经历,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他的乐府古体诗,奖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如《兵车行》二,写自己的真实见闻感受,也就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不管自己多苦,也踏踏实实的忧国忧民,所以才会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由于有对乱离生活的切身感受,他才能含泪写出《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杰出诗篇,三,形象的画面中包含对祖国人民亲人深切的同情,如《无家别》民不聊生则国将不国,他对于国家的命运的真挚关心,对于人民灾难的深切同情,全融入一副活活的历史画卷里,具有感人的力量。四,家事诗,自传诗和纪行诗里,观察仔细,能融入个人的生死之感,做到国事家事人事的融合,杜诗以家庭细事和日常生活为题材,“家事诗”如《月夜》里,家仇与国恨互为因果,国恨而使家恨愈重,因家愁而将国恨具体化了纪行诗,如《旅夜书怀》里,使山水草木都充满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迟暮飘零之感。
l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一,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所谓亲风雅,实际是重兴寄,表现为写时事的写实倾向,把文学从侧重抒发个人情怀引向写民生疾苦,开拓创作视野。二,在艺术上“转益多师”,广泛学习前辈作家,总结文学艺术经验,对诗的艺术形式,表现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追求,因而成为诗歌的集大成者。三,杜诗集大成的表现:1,不薄今人爱古人,虚心学习前人和时人经验,杜诗的叙事和写实,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游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具有表现为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诗句词语的直接运用和影响,在
五言诗上又受到王粲,曹植,陶渊明的影响。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并能推陈出新3,功力深厚,能融会贯通,自铸伟辞,是杜甫集大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l杜甫诗史的叙事手法:
1,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历史价值2,但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还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史实只提供事件,而诗则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如《无家别》3,杜诗的诗史性质,决定了他写作方法的变化,a,诗的叙事手法起源很早,如《诗经》,而大量使用叙事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则是杜甫的创造b,杜诗叙事,即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事描写,或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气氛,某种境界,如《北征》、《兵车行》,但正是这些细小的描写,使杜诗的叙事方式有别于他人的叙事诗,他从概括描写到走向具体事件的片段,更多真实感,生活色彩得到极大加强c,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多数作为抒情诗来写的,如《羌村三首》,但这些细部描写要表现的是悲喜交集的心境d,客观的真实的叙述与主观的强烈的抒情融为一体,他的一些诗,很难分出是抒情还是叙事,有事还杂以议论,融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有赋得铺排,散文的笔法,也有抒情的艺术创造,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手法的一种转变,是杜诗异于盛唐诗的地方
六、李白、杜甫的区别
1李白敏于才思,斗酒百篇,援笔立成;杜甫深于学历,精于锤炼,一丝不苟2 诗风李诗如海,杜诗如海。①,形象方面:李白多为想象,从大处着眼,对形象进行总体勾勒,如破墨写意。杜甫来源于生活,真实而具体,善于精炼,功于描绘。②,意象方面:李白一句一联一形象,疏朗而飘逸,俊美而空灵。杜甫一字一词一形象,紧密而沉着,深沉而厚重。③,抒情方面:李白情如潮水,不可遏制,又如火山,一发不可收拾。杜甫愁肠百结,一唱三叹,曲折反复。④,结构方面:李白具有跳跃性。杜甫往往很工整。⑤,体裁方面:李白善于写乐府、歌行,弱于律诗。杜甫善于律师,弱于歌行、绝句。
七、新乐府运动的理论要点
在文学与现实关系上,白居易主张服务于现实,服务于政治,要求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佳歌生民”,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2、在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认为诗歌有四大要素,情、言、声、义,“根情苗言华声实义”。3、重写实,要求发挥美刺
作用,揭露现实弊端,注重刺。4、提倡通俗平易的诗风。
八、韩柳古文要求
1、“文以明道”:倡导文道合一。2、“文以行为本”:强调作家的道德修养。3、“不平则鸣”:文章不能无病呻吟,要求文章积极地平于现实。4、“章妥句适”:建立新题古文的艺术标准,韩愈强调言语贵在创新,结构合理,脉络清晰。
九、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韩愈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家,感情充沛,风格豪迈,笔锋犀利,气盛言宜,形成特有的雄奇恣肆,浩大奔放的气势和充沛的逻辑力量,是韩愈散文的基本风格,而不同类型的散文又有不同的风格,1,论说文气势磅礴,纵横开阖,论证雄辩有利,善于通过对比,排比,比喻,反讽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论辩力量。2杂文嘲讽现实,揭露茅盾,犀利精悍,或长或短,或庄或谐,嬉笑怒骂,怪怪奇奇,具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如《杂说》《进学解》。3,记叙文继承和发展了《史记》《汉书》记事写人的传统,善于选择典型的真实事件和细节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如《柳子厚墓志铭》。4,抒情文主要见于祭文,书信,这些作品融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感情强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祭十二郎文》。
l韩愈诗歌的艺术成就:
1雄奇狠重,糅合了李白诗歌的飘逸豪壮奇幻和杜甫诗歌博大精深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形成恣肆横放雄奇险怪的主体诗风,追求新奇伟壮是其诗歌审美的基本特征,以至导向了险怪荒诞2,诗歌气势豪壮,笔力纵横,意境扩大而险怪,常常运用奇特想象和夸张变形的手法创造出奇异而怪诞的意象,如《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3,语言的突出特点是硬语盘空苍劲矫健,也有妥帖流畅的一面,但不是主要的4,诗歌有“以文为诗”的倾向,有的采用汉赋铺排的手段进行详尽的描写,有时摒弃骈偶纯用单句,有时多用议论,有时采用散文的叙述笔法,这种写法影响了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追求造语新奇也带有语言生硬与诗意晦涩的弊病,散文句式火议论句式过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律美和形象性5,当然,他的一些描写山水景物的诗歌也有语言平易,清丽自然的特点,往往别具一格
十、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
1,政论文,表现了对各类哲学,政治,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逻辑谨严,文笔犀利流畅,如《封建论》2,寓言,共二十篇,大多以虚构的动物故事,讽刺社会的病态现象,揭露和批判当权的旧官僚,想象丰富奇特,细节刻画生动,语言犀利幽默。结构短小而
极富哲理意味,使寓言由先秦散文中说理工具,变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如《三戒》3,杂文,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正话反说,借问答题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怀忧愤,深刻透露出作者对混沌世事的强烈不满,二是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语言辛辣,笔无藏锋,嬉笑怒骂,痛快淋漓4,传纪文与抒情文,通过人物本身的活动与矛盾冲突的刻画人物,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5,山水游记,是他散文中成就最高,最有特色的,奠定了我国游记文学的基础,对宋以后的散文家有较大影响。总的来说,柳宗元思维缜密,笔锋锐利,行文周密,语言俊洁,风格雄深雅健,体现出与孤高脱俗的人格相统一的散文风格
十一、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特征
多与爱情有关,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则似有似无,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心理。一些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清凉体验,和那好总恍惚不定总是若有所失的情感2善于运用象征比兴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具有启发性,创造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带有伤感情调的情诗之美。
试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的新风格,新境界,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如果说杜甫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李则是第二座。他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予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向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赋予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锦瑟》二,他的绝句写的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词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十二、唐传奇的成就和影响
成就:1、唐传奇的出现标志我国古代小说进入成熟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2、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结构设置上,在语言技巧和运用方面,都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达到很高的成就。3、唐传奇传达了当时中下层百姓的思想观念和审美取向
影响:1、作为成熟形态的小说,为后世小说发展提供典范,奠定了后世小说的发展道路。2、其中进步的思想观念,贯穿到后世小说的进步当中。3、语言创作和艺术水准在后期小说中起深远影响。4、对后世的戏曲,小说
的创作都起到推动作用。
十三、李煜词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方面,及其对词的贡献
艺术成就:1,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传达人物的情态和心理,于平淡中见新奇2善于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段将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3,语言朴素生动,而耐人寻味,达到直白通俗与形象精炼统一的完美境界。
贡献: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使词由花前月下娱宾遣兴的应歌之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独立抒情文体,开文人抒情词的先河。
十四、柳永词在艺术上有何贡献
1、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2、运用白描铺叙手法进入词中,形成雅俗共赏的词风。3、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地群众性。4、采用了许多新曲调,使词和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的更紧密。
十五、欧阳修诗文革新的主张
对待韩柳方面:大力推崇韩愈,倡导古文,但对韩文中险怪之风是否定的。重视韩柳文中的自然成分。欧阳修倡导文道并重,应突出道的地位。2、对待西昆体:对西昆体大家杨亿等文风的雄厚雅健很赞赏,但认为其中的有意骈俪,注重形式,词藻等应批判。3、对待太学体:批判较强烈,认为它艰涩,枯燥,没有内涵。欧阳修倡导纡徐委婉,平易畅达,委曲周备的文风。宋代文章重门户、宗派、门派就是自欧开始的。4、对待骈文:持辩证态度,既反对其内容空洞,词藻华丽,追求格律典故,生涩。同时也借鉴其语言运用技巧,修辞作用。
l孟韩诗派的新奇险怪表现方面:
韩孟诗派追求诗风的雄奇怪异,他们有意打破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追新求异,探索诗歌的新形势新风格,表现在:1,采用过去不常用的内容甚至是世俗,丑陋之事入诗,逞奇矜博,出奇制胜,2,想象奇崛,意象怪奇,构思奇特,标新立异3,注重造语炼句,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将散文骈文的句法引进诗歌,使诗句可长可短,变化多端。韩孟诗派成员除共性之外,还有自己的个性,如韩愈以气势雄大和意象怪奇见长,孟郊多用僻字险韵与生冷意象,使怪奇向幽僻冷涩一路发展,贾岛的诗表现出尖新奇特的特点,姚合诗追求字句精警清丽,韩孟诗派努力变旧求新,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但由于过分的刻意求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形象美,存在明显弊端
十六、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诗歌方面:体现北宋诗文革新最高成就。思想敏锐,富有哲理,议论风发,体裁广泛,行云流水,重才学,把诗文改革推向极致。带动黄庭坚以及江
西诗派。2、散文词赋方面:体现北宋文赋的最高水平。文章含蓄,委婉。3、词方面:苏轼对宋词的发展有着杰出的贡献。①开拓词的体裁领域,提高词的表现功能,提高到同散文同等的体裁水平,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②开创豪放词风,提高词的品位。打破“诗庄词媚”的界限,词开始具有男儿之态,但使词和音乐开始出现分离。③以诗为词,打破诗词界限,以写诗的方法来填词。使词的创作机会增多,方法灵活,但诗词的关系变模糊化了。
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寄托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这是苏词内容的一大开拓,如《江城子》,2,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抒写自我的人生理想,此类词作深层次的展示了词人丰富而复杂的精神境界,体现出活脱脱的个性风神,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如《水调歌头》,3,形神兼备,寄托遥深的咏物词,代表作品《卜算子》苏轼对咏物词有开拓之功,奠定了咏物词的体制特色4,一往情深,真挚动人的亲情,友情词,如《江城子》
苏词的艺术特色:苏词的风格丰富多彩,既有纵放遒劲,壮怀激烈的豪放词,又有缠绵幽怨,情辞妩媚的婉约词,还有洒脱旷达,抒发俊逸浩气的清旷之作,清新明丽,洋溢乡土气息的韶秀之篇,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还是豪放之风,此类作品往往气象雄浑,境界阔达,最能显示词人的胸襟和性格,代表着宋词风气的转变,2,发展了词的表现技巧
十七、周邦彦词的特色:
周邦彦的成就在于融合了各家所长,力避各家之短,将词写得更为精致,表现在:1,在音乐上,周邦彦确定并创制了许多新调,对前代和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进行了重新审定,确定了各调中每个字的平仄,使各种词调定型,与此同时,他还制作了一些新调,如《六丑》《华胥引》2,在语言上,周邦彦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典故的运用以及对前人诗句的融化,因而形成了一种典雅工丽的语言风格3,在结构上,周邦彦的词比留用苏轼等人的作品更复杂曲折
十八、李清照词的个性化特征
在塑造她的个体形象,是她心声的个性的呈现。1、内在感情对象化:抽象变为具体,把感情变为可知的外在景物体现出来。以景显情,感情物化。2、发展了柳永、周邦彦的铺叙,白描的手法。3、把经过柳永、秦观、周邦彦的婉约词风推向极致。4、采用大量口语、俗语、民间语、白话语,具有口语化。真正具备了雅俗共赏的审美风范。
十九、陆游爱国诗的艺术特点
1塑造诗人自身爱国者的英雄形象,爱国精神顽强坚忍,矢志不渝。
2爱国精神与妥协朝廷之间的尖锐冲突,情感激烈。
3语言
流畅、平易、朴实。
4形式上擅长古诗 乐府诗,也有精雕细琢的律体诗 。众体兼备,风格多样。
二十、姜夔的贡献
1把格律诗引向更为精美和纯正的境界,把诗推向精雅的极致。
2吸收并发扬了江西诗派,发扬了周邦彦的格律词,并使之雅化。学习辛弃疾,使他的词充满刚化色彩
3使词前写小序成为定式,同时小序经典,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4化俗为雅,反俗为雅。
简述王唯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将自然的美和和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的纯美诗境2,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过香积寺》
试论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特点:
王维,孟浩然虽都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1,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2,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的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加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相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3,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如王维《终南山》孟浩然《宿建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