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研究 试题
玛丽莲梦兔
794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04: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绿色翻译-饥不择食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的《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____》。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温庭筠的《____商山早行______》。
4.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杂律诗”、“讽谕诗”、“感伤诗”、“__________”四种。
5.通常所说的“儒释道”的“释”,指的是__________。
6.《全唐诗》共900卷,收录唐诗近__________万首。
7.《戏为六绝句》是__________的一组论诗诗。
8.《唐音统签》的编者是__________。
9.《万首唐人绝句》的编者是__________。
10.《瀛奎律髓》的编者是宋末元初的___方回_______。
11.《昌黎先生集》是____韩愈______的作品集。
12.《读杜心解》的作者是浦起龙,《杜诗详注》的作者是__________。
13.在巴、楚的贬谪生涯中,刘禹锡受到了民间俚歌俗调的影响,创作了《__________》、《竹枝词》等富有民歌情调的作品。
14.温李体主要指温庭筠、__________带有秾艳风格的诗篇。
1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____王安石______对张籍诗的评价。
1.唐代许多诗人都喜欢用诗来评画论画,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曹将军画马图歌》是其中的精品。
2.以永明体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唐代五七言律诗,在当时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
3.韩愈《荐士》诗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4.中唐乐府诗从源流上看,孟郊远承汉魏,李贺中学齐梁,白居易近学杜甫。
5.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直追汉、魏。
6."回忌声病"是沈宋对沈约、谢朓等人为代表的"永明体"诗歌理论和创作的继承。
7.从体裁上看,最能体现岑参艺术风貌的是七言歌行。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8."前有沈宋,后有钱郎"的"郎"指郎士元。
9.韩孟诗派中能自开户牖,却又薄命多才的诗人是李贺。
10.宋人王洙编定、王淇重订的杜甫集,是后来一切杜集的祖本。
11.禅宗的正式建立,是应从六世祖惠能算起,那是从七世纪后半期开始的。
1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杜牧的《泊秦淮》诗。
13.唐代"以诗取士"的诗,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为省试之诗,一为行卷之诗。
14.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是盛唐时代的名家诗选。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作者是王勃。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自王维的《山居秋螟》。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出自高适的《燕歌行》。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5.白居易的诗歌主张主要见于《与元九书》。
6.“三吏”、“三别”是杜甫的著名
作品,其中“三别”包括《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7.《唐百家诗选》的编者是王安石。
8.《丹阳集》的编者是殷璠。
9.《刘宾客集》是刘禹锡的作品集。
10.《浣花集》是韦庄的作品集。
11.从“不平则鸣”到“笔补造化”,韩孟诗派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诗歌创作理论。
12.“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评价。
13.王昌龄所说的“诗有三境”,是指“物境”、“情境”和“意境”。
14.王之涣属于盛唐边塞诗人。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体现了陈子昂怎样的诗歌主张?①肯定了风雅和汉魏诗歌的优秀传统,深刻批判了齐梁诗风。陈子昂对齐梁文风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二是“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前者是说齐梁文学只讲究华丽的辞藻,而缺少深微的情志寄托,缺少诗人真实情感的抒发。后者是说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有充实内容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劲要刚健的文辞表达。这两点批评,概括了六朝,特别是齐梁诗文学的弊端,击中了要害。②标举“风骨”、“兴寄”说:陈子昂在文章中提出了“兴寄”说:陈子昂的兴寄说是说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言之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他自己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就是他对自己的“兴寄”主张的最好的实践和最明确的注解。陈子昂在文章中还提出了“风骨”说:陈子昂的风骨说,继承了前人的风骨论。他的风骨内涵,根据他在《修竹篇序》对齐梁诗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评,应该就是指建安风力。即是指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健康的情志和精要劲健、刚正有力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③总之,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加上他的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
3.道教对李商隐诗有什么影响?①道教的道典教义及学道生活对李商隐的人生道路尤其是诗歌创作影响很大;②道教内容及其道教生活成为李商隐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如写玉阳山学道生活及与道侣交往的诗、表现女冠生活境遇和感情世界的诗、讽刺帝王求仙媚道的诗等;③李商隐诗既长于写情,又长于造境,这些都受道教影响甚大。他用道家语表现深沉缠绵的情感,打造空灵渺远的境界。如《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写幻梦消失、会合无缘之怅恨。似梦非梦,凄迷哀丽,表现了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特征。
1.道教对李白产生了哪些影响?①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受道教影响最深
的一位,被称为“诗仙”,这是受其道教影响的最为形象的表现;②李白以神仙作为自己的抱负,思想上神游八极之表,他的诗极富想像力,也就是追求神仙世界的表现;③在李白的生平中,最重要的还有学道授箓的经历、与道士的交往情况等;④因为受道教的影响,使得李白崇尚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把庄子中的大鹏形象作为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象征;⑤道教对于神仙的追求,道家思想影响下的放浪不羁的性格,大大地影响了李白的诗风,道教使他的人和诗都带着豪气、侠气、纵横气、仙气。
2.王昌龄的《诗格》,主要谈到了诗歌理论的哪些内容?①论立意;②诗有三境;③诗有三格;④情景相兼;⑤十七势。⑥总之,王昌龄诗论内容广泛,见解精辟,特别是在诗歌创作论上提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观点,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3.如何认识张九龄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①张九龄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②最早从太平盛世的光圈走出来、并最早透露诗歌正视现实的诗风趋势的主要诗人是张九龄;③张九龄是一位贤相,同时也是文坛大手笔,具有很高的声誉;④张九龄的组诗《感遇》诗,既表明了诗人清高超脱的政治态度,也体现了诗风转变的最初趋势。对后来的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中全面形成的面向山林田园、清高冲淡诗风具有一定的开创贡献。
1.什么是以禅法入诗?①禅宗特别强调内心的直觉、暗示、联想、感应在悟解禅理中的作用,这与艺术创作的思维规律是有共通之处的,从而给唐代诗人带来了以禅法入诗的可能性。它对丰富唐诗的艺术形式有什么积极作用?①禅理与诗理的融合拓宽了唐诗的境界;②以禅法入诗大大丰富诗歌的构思方法和表现方法;③例如王维之所以能创造出这种不重迹象而重传神的艺术境界,与他以禅法入诗是密不可分的。
2.初唐四杰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①推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②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初唐体”;③以歌行入骈赋,以骈赋入歌行,是“四杰”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实现诗体革新的一个重大贡献。
3 .怎样理解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①摩诘:指王维,从句意上理解是说品味王维的诗,仿佛诗中有画;观看王维的画,好像画中有诗那般,说明王维诗画都非常擅长;②从整体来分析,形容王维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同时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如画那般。
1.为什么说李白和杜甫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①李白在艺术上有巨大的独创性,豪迈奔放和富有气魄是李白诗风的显著特色;②杜甫在艺术上是集大成者,沉郁顿挫,众体兼备。
2.初唐四杰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①推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②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初唐体”;③以歌行入骈赋,以骈赋入歌行,是“四杰”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实现诗体革新的一个重大贡献。
3.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在诗论发展史上有什么贡献?①区分了诗歌的不同风格和意境;②比喻的品题方法;③标举“韵外之致”和“象外之象”。他所标举的"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审美标准?要求诗歌必须给读者留下联想回味的余地,反对有境而无思、无象而无意的堆砌的审美标准。
1.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哪几类,怎样理解他这样的分类?①白居易将他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②讽谕诗注意反映种种政治社会问题,向帝王和当权大臣进行讽谏;闲适诗表现暂离政务休闲在家时的悠闲恬适心情;感伤诗表现亲朋聚散、丧亡等使人悲悼之事;杂律诗即是律诗,它重视声律、讲究平仄声调协,声调比古体诗更和谐动听。③白居易自己最看重讽谕诗、闲适诗,认为这两类诗分别表现了“兼济之志”和“独善之义”,然而讽谕诗往往不惜以丧失艺术性为代价,闲适诗也有议论说教之弊。
2.盛唐的时代精神对于李、杜诗歌具有哪些影响?①李白所处的时代,是充满希望的时代,是唐人扬眉吐气的时代;②李白的诗歌具有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给人以振奋,在振奋中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其诗具有豪放飘逸的特点,李白被称为“诗仙”;③杜甫的主要创作生涯是在国破家亡、满目疮痍的时代中进行的,整个时代充满着叹息与悲哀、失望与哭声;④杜甫的诗歌创作证明了他将动荡时代中的血河泪海、悲天愁地,写入了胸臆间,形成了与李白迥然有异的诗歌风格,其诗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3.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①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②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③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④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⑤诗歌发展的内部演变。
1.“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唐诗三百首》的选编者是清代人孙洙。
3.唐代科举考试中每年都举行的,被称为“岁举”,这主要是指进士和明经两科。
4.《乐府诗集》的作者是宋人郭茂倩。
5.初唐歌行的赋化特点,在描写都城的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代表作有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
《帝京篇》等。
6.《代悲白头翁》的作者是初唐诗人刘希夷。
7.写作瑰诡诗歌,被后人称为“长吉体”,其中“长吉”是诗人李贺的字。
8.在现存的唐人诗作中,最集中反映唐代行卷诗风貌的,是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
9.在唐代优秀诗人中,李白终其一生都笃信道教,所以被称为诗仙。
1.《皮子文薮》:① 《皮子文薮》是晚唐诗人皮日休自编的一部诗人合集。②《皮子文薮》共十卷,第一至第九卷是各种散文,第十卷是诗歌。③本书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编辑年代为咸通七年、编辑地点为州东别墅、编书目的是应进士前贡于有司之作,即当时所称的“进士行卷”。
2.省试诗:①即进士所试诗,因作于尚书省礼部所主持的试场上,故称省试诗。主要特征是形式上有严密的规定、题材相对宽泛、在内容和作法上有一定的限制、评判标准重词采近齐梁
3.新歌行体:①唐代的歌行自成一体,虽形式是古体,但唐人并不置于古体而别列一类。②其特征是由音节取胜转为以气势贯注、借用汉赋的表现方法从事歌行的写作、追求韵律的变化。③代表作品如高适《燕歌行》、杜甫《兵车行》、《丽人行》等。
1.上官仪“六对”“八对”之说的具体内涵与历史贡献是什么?①六对: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②八对:的名对、异类对、双声对、叠韵对、联绵对、双拟对、回文对、隔句对。③归纳六朝以后诗歌的对偶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的形式主义倾向,在声律形式上为初唐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
2.简述王维与佛教的关系。①唐代诗人中,受佛教影响最大,堪称佛学思想在诗歌领域中的代表人物,要首推王维;②王维生前即被誉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死后又有“诗佛”的称号,可见其与佛教结缘最深;③王维一生崇尚佛教,有一定的家世渊源,另外对王维影响最大的则是道光禅师,曾从其学佛十年;④就王维诗歌与佛教关系来分析,可以分为直接表现佛理的诗和间接表现佛理的诗。直接表现佛理的诗,又有描绘佛寺诗和称颂禅师诗;间接表现佛理的诗指寓佛理于山水风光之中的禅意诗。
3.杜甫诗为什么会被称为“诗史”?①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反映唐朝由胜转衰的历史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民的悲苦生活,如《三吏》、《三别》、《兵车行》等等,都是反映时事或重要历史事件的“诗史”。②其性质,主要不是提供了史的事实,而在于提供了比史实更为生动具体、也能揭示社会本质的生活画面。③在这些生动画
面中,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将写史实的倾向推向了艺术的高峰。
1.《滁州西涧》的作者是韦应物。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4.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杂律诗”、“讽谕诗”、“感伤诗”、“闲适诗”四种。
5.通常所说的“儒释道”的“释”,指的是佛教。
6.《全唐诗》共900卷,收录唐诗近五万首。
7.《戏为六绝句》是杜甫的一组论诗诗。
8.《唐音统签》的编者是胡震亨。
9.《万首唐人绝句》的编者是洪迈。
10.《瀛奎律髓》的编者是宋末元初的方回。
11.《昌黎先生集》是韩愈的作品集。
12.《读杜心解》的作者是浦起龙,《杜诗详注》的作者是仇兆鳌。
13.在巴、楚的贬谪生涯中,刘禹锡受到了民间俚歌俗调的影响,创作了《杨柳枝词》、《竹枝词》等富有民歌情调的作品。
14.温李体主要指温庭筠、李商隐带有秾艳风格的诗篇。
1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王安石对张籍诗的评价。
1.阅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试回答:
①这首诗与一般送别诗相比,在格调上有什么不同? ①此诗冲破了送别诗中常有的那种格调低沉、哀愁悲伤的陈规旧套,以健康明朗的态度来对待朋友的别去,反映了作者当时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古往今来许多咏离情别绪的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这首送别诗,却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悲哀;使人读后既感挚友情深,又觉精神开朗。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中的哪几句诗? ①此一联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中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2.阅读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试回答:
①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①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并不囿于七言,其语句之长短可以随抒情的需要而伸缩。
②分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二句诗的修辞手法。 ①对仗、反复;②有一种复沓的节奏美,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淋漓尽致。
3.阅读孟浩然《过故人庄》,试回答:
①题目中的“过”是什么意思?①“过访”、“访问”的意思 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①诗人为村居的朋友所邀,欣然而往,途中但见绿树青山,见面后诗酒畅谈之时也以农事为题,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清新愉悦,是社会安定祥和、农人安居乐业的颂歌。
②说明这首诗的艺术风格。 ①此诗冲淡又往往表现为朴素自然,脱口而出,寄情在有意无意间,有如话家常。冲淡之极,质朴之至,但冲而不稀,淡而不薄。艺术上具有纯朴的特点,语言上具有清新口语化的风格。
10.“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出自沈佺期的《独不见》诗。
11.关于唐诗分期,以初盛中晚四分法影响最大,它肇始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
12.李贺描写音乐的代表诗篇有李凭箜篌引。
1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出自杜甫的《秋兴八首》诗。
14.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品是《春江花月夜》。
15.“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出自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
1.沈宋体:①沈宋体体裁是律体诗,特征是“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其主要贡献在于使唐律诗的体制得以定型。②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因此称为“沈宋体”
2.盛唐边塞诗人:①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等为代表的描写表现边塞题材斗争作品,有的歌颂将士们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有的则是描写了从军生活的艰苦以及对和平的美好向往,也有的诗歌描绘了瑰丽的边塞风光,表现了边将的骄奢淫逸;②其风格多以雄壮瑰丽见称,洋溢着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③代表作品,如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它代表诗人如王翰、王之涣、王昌龄、李颀、崔颢等,也以多彩的笔调,丰富了盛唐边塞诗的创作。
3.新乐府:①广义的新乐府指在唐代歌行发展过程中,从旧题乐府中派生的新题,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取法汉魏古乐府,以“行”、“怨”、“词”、“曲”为主的新题歌诗。②狭义的新乐府指广义的新乐府中符合“兴谕规刺”内容标准的部分歌诗。③其主要特征是不拟古题、不用近体、不被于声和多重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