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建全的教会小组
江西农业大学商学院-工作能力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如何发展建全的教会小组
一、 目标
二、 要听众得到什么?
三、 正确认识教会小组
1. 何谓教会小组
2. 教会小组的好处
3. 教会小组的圣经基础
4. 教会小组不同模式
5. 教会小组的潜在问题
四、 教会如何发展建全的小组?使用「门徒造就小组」模式
1.
从四个人为一小组的「门徒造就小组」开始
2. 门徒造就小组要注意什么?小组长才不致于疲于奔命
3. 门徒造就小组确实施行后,对小组长的生活、事奉有何影响?
4.
男女组长(同工)如何带异性或是夫妻(情侣)
五、
「门徒造就小组」也需要有家族的聚集
1. 耶稣所差的70人
2.
初代教会120人的聚集
六、 结论
1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如何发展建全的教会小组
教授:苏文隆牧师
学生:张崇耀#9,胡明智#27
一、 目标
生物是由细胞所组成的,
并且藉着细胞的繁殖长大,不论是植物或动物
都是如此。很多人以为教会仅是一个组织,其实不然,教会
永远不该只是个
组织,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这身体的细胞就是小组,是基督身体最小的一个
组成
单位,后来,小组以分裂的方式增殖,就自然形成了大教会。而神所喜
欢的不是个瘦弱的身体,应是一个
健康的身体。
1
因此「发展建全的教会小
组」是我们的目标。
二、 要听众得到什么?
在充斥着各式各样教会成长理论的时代里,希望每个人在上完课之后
,
都能领受到教会小组的力量,那就是每一位信徒都可以得到周全的照顾,以
此建立健康、复兴
的教会。“但神给每个教会之异象皆有其独特性,因此在走
小组路线时,教会当斟酌自己实际状况而行之
。”
2
三、 正确认识教会小组
教会小组的概念及其模式,已
被很多教会所采用,其中有许多取得了成
功,也有一些失败的情况发生;有些教会还在观望和探索当中。
今天我们从
如下五个方面来学习正确认识教会小组:何谓教会小组、教会小组的好处、
教会小组
的圣经基础、不同模式的教会小组、以及教会小组的潜在问题。
1
2
赵镛基,《我就是这样服事》,台北,基督环球宣道出版社,2003,页139,141。
苏文隆,吴双珠合编,《教会小组化训练手册》,美国加州,和平福音教会,2005,页1。
2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1. 何谓教会小组
教会小组是一组人委身参与教会的各样活动,并定期聚会,为的是培育
灵性及福音发展。
3
具体来说,教会小组是指教会里的小群基督徒:
(1) 大约7到12
人,决心顺服主的命令作主的门徒;
(2)
愿意一起追求属灵知识与生活的长进,过彼此顺服相爱的生活;
(3)
且定期地聚集在一起,地点可以在家里、教堂等合适的地方;
(4)
有固定的系统资料,以基督爲中心,以圣经爲基础;
(5)
分享主恩,分担重担,彼此代祷,一同在灵里学习,一起事奉,同心传
扬福音。
4
参考使徒行传2:41-47的经文,教会小组通常包含四个要素:
A.
对神的崇拜与赞美(如图1所示)
如使徒行传2:46-47所记,无论是正式的圣殿敬拜或是非正式
的家
庭敬拜,都要赞美敬拜和祈祷。神的儿女奉主的名聚集,特别是在小组里,
在自己比较熟悉
的人周围,更可以敞开心扉,对神进行赞美和敬拜,加深对
神的体验,经历神同在的生活。使人更接近神
,更认识和经历神真实的同
在。
B.
来自于神的领受和造就 (如图2所示)
初期教会的信徒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使徒行传2:42),
当时使徒的
教训相当于今天的圣经真理。他们学习神的话语,从而领受教导,得着灵命
的造就。
教会小组的活动也着重于造就和教导的部分,使信徒更认识和明白
(图1)
3
4
康约珥, 《大丰收》, 香港:高接触有限公司, 2002年,
第118页。
吴兰玉,《动力小组面面观》,新加坡:新神,2006年, 第12页。
3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神的心意,在生活上遵
照神的教训而行。因此获得灵里造就、神话语的供应
和学习是教会小组活动的重要部分之一。
(图2)
C. 对内的交通与分享(如图3所示)
初期教会聚集的主要特征是信徒同心合意恒切在圣殿里,或家中擘
饼,彼此交接,彼此祈祷,信的人都在
一处凡物公用,按需要将産业分给个
人,常存欢喜诚实的心用饭(使徒行传2:42,44-46)。他
们这种相爱的
生活,彼此照顾、相互的关怀、共同的分享,使小组成员有归属感及责任
心,以致
他们可以在生活上彼此鼓励一同成长。同样,现在的教会小组内部
也要在爱中彼此联结、彼此建立、彼此
代祷,各人发挥恩赐,彼此造就来建
立神的教会。
(图3)
D. 对外的服事与使命(如图4所示)
从使徒行传2:4
7可以看出,小组执行传福音的使命。今日教会小组
的活动更要注重对外服事与传扬福音。
5<
br>
(图4)
5
吴兰玉,《动力小组面面观》,新加坡:新神,2006年, 第72-73页。
4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2.
教会小组的好处
一个基督徒单靠每周一次的主日崇拜聚会,或许再加一次比较多人参
加的教会
团契聚会,因此基本上没有什麽机会可以敞开心扉触及个人和家庭
等方面的内心挣扎和需要,以及只有在
合适的环境中才公开的分享。而教会
中设有小组,就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而且可以对加强神
话语的
认识和肢体之间的交通,以及自身的装备和传扬福音。具体来说:
(1)
弥补单轨灌输的不足
只靠一些聚会,单向性灌输的听课或听道,根本无法满足现代人内心
复杂
的需求,许多人需要合适的小组环境,可以打开心门把个人的需求籍着
彼此坦诚的沟通,彼此帮助、安慰
和代祷。因此小组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
让其成员进行个人信仰历程的探索,与他人一同体验信仰的真实
和意义,在
生活中一同实践和经历主耶稣所应许的丰盛生命。
(2)
归属感的需要
每个人都需要有归属感,尤其是疏离冷淡的现代社会,人们更渴求归
属感。教会
小组就成爲一个属灵温暖和爱的大家庭,建立亲密而又开放的小
群体。
(3)
属灵知识系统化和门徒训练的需要
以程序爲本的教会,主要活动在堂所内,牧养职事绝大部分是由教牧
人员负责,多数人幷未加入服事的行列。而例行的主日学和讲道并不能满足
每个人的需要。教会
小组可以根据小组内有些组员自己的实际需要,有系统
地查考圣经。
6
而且组员自己有
机会在小组里参与发掘和分享圣经真理,使
信徒在圣经和基要真理上有比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以致个人
灵命在真理磐
6
梁廷益,《细胞小组教会组长指南(上) 理论篇》,美国,证主,1998年,第51页
5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石上有根有
基。同时因着在小组内有许多服事的机会,小组可以作爲追求属
灵的场所,发展领袖及发掘不同属灵恩赐
,作服事的基地。
(4) 信仰生活化的需要
信徒不能只靠听道,还要有实际生
活的操练和见证。在小组的环境
中,每一个成员有机会籍着彼此分享、关怀和代祷等,而得着更深灵命的
栽
培,将信仰生活化,解决在实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使信徒在实
际生活中,学习爱
人助人,关顾邻舍的需要,促成生活布道的基础,使未信
者更易融入教会生活。
(5) 传扬福音的需要
传扬福音非常有效的方法是借着关系。小组这样的环境是一个让慕道
友比较容易融入的环境。在其中信徒也容易与他们建立关系,关心他们的实
际需要。慕道友更感
觉到耶稣的真实,进而容易打开心扉接受福音。传福音
使人数倍增也是教会小组的一个重要功能。
7
籍着小组领人归主,加速教会的增长。英国传教士 Eddie Gibbs曾说:一个健康教会的特征就是生命细胞的繁殖。他称之爲小组的爆炸性生殖。通
过小组模式而增长教会。
下面是比较成功小组教会的几个主要例子。
8
A.
韩国纯福音中央教会(目前爲最大的教会),牧师爲赵镛基。小组模
式爲5×5 模式。
7
8
时间
1958年
2000年
2004年
聚会人数
5人
25000个小组
763000人(会友),253000 人(例行出席)
吴兰玉,《动力小组面面观》,新加坡:新神,2006年, 第19-20页。
同上,第25页
6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B. 南美洲哥伦比亚波哥大市的国际宣教中心 (International
Charismatic
Mission),牧师爲 Cesar
Castellanos。小组模式爲 G12 模式。
时间
1991年
1994年
1995-1999年
C.
马鞍峰教会(Saddleback Church)是有目标导向的小组模式教会。 牧
师爲
Rick Warren。
D.
新加坡坚信浸信教会,牧师爲邝健雄。他们先采用李乐夫小组模式,
后转爲G12
小组模式(2005年),现在聚会人数爲10000人。
E.
香港沙田浸信会
时间
1962-1992年
1993年
1998年
1999年
2004年
100-200人
梁廷益 牧师,转爲细胞小组牧养模式
1000人
2000人
> 3000人,转爲G12 模式,有150个小组
聚会人数及备注
时间
1980年
现在(2008年)
聚会人数
205人
> 20000人
小组数
70 个
1200个
4000-10500 个
7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F.
香港播道会恩福堂,教会保留传统的团契和其他训练组织,但在下面
采用教会小组模式牧养。
时间
1984年
1986年
1987年
2005年
3. 教会小组的圣经基础
教会小组幷不是现代社会的産物。其实有着长久历史的
发展,也有深
厚的圣经基础。本部分主要从圣经里的记载来看教会小组。在新旧约都有提
及而且
运用小组的功能来完成神的旨意。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1) 旧约
神使
用挪亚一家八口,使之分别爲圣,并遵守神的吩咐造方舟,宣布
神的审判,籍着这个家庭小组来完成神的
旨意,成就了神与其子民之间的早
期盟约(创世记7-9章)。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
出埃及,开始时自己一人日理万机而疲惫不堪。会
衆也因裁决缓慢不周而怨声载道。神籍着其岳父叶忒罗
来指示摩西,使用小
组行政原理来解决问题。根据建议,摩西从以色列中挑选了有才能的人,立
他们爲不同等级的首领,分级来处理衆人的案件,使以色列民衆得到有效的
治理和照顾(出埃及记18:
13-26)。
(2) 新约
聚会人数及备注
成立
苏颖智成爲主任牧师
250人
6000人
8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神子耶稣基
督来到世间,除了传扬天国的福音,同时也训练一批门徒
来承接他的使命,把福音传遍天下。耶稣与十二
门徒朝夕相处,籍着小组的
功效,将天国的教训及属灵的生活模式刻在门徒的心中。又以小组的方式训<
br>练他们如何事奉。
另外,小组生活原则也有其深厚可靠的圣经依据。教会小组的宗旨
在
于信徒可以在小群集体生活中,操练彼此包容、相互鼓励、共同坚立、一起
复兴的群衆意识,
使信徒可以过符合圣经教训的团契生活。其中的生活原则
在整本圣经,特别是在新约中,有着非常详细而
深刻的论述。如彼此相爱相
顾、互爲肢体、彼此接纳饶恕和包容、彼此劝勉安慰代祷、同心合意、灵里<
br>合一等。
9
4. 教会小组不同模式
现在采用的教会小组模式主要有叶忒罗小组模式(Jethero
Model),多
变型小组模式(Meta Group Model),纯小组模式(Pure
Cell Group Model),
意外收获小组模式(The Serendipity
Model),盟约小组模式(Covenant Model),
十二门徒小组模式(G12
Cell Group Model),和四合一小组模式(Four in
One Model)。
其中我们主要来介绍通常使用的四种教会小组模式。
(1)
叶忒罗小组模式(Jethero Model)
这种模式又称爲5×5小组模式。具体的小组架构爲:
9
吴兰玉,《动力小组面面观》,新加坡:新神,2006年, 第33-41页。
9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2)
多变型小组模式(Meta Group Model)
小组长 小组长 小组长 小组长 小组长
区牧 区牧 区牧 区牧 区牧
主任牧师
这种模式继承教会原有的传统,保留其所
有的聚会方式与活动项目,
加强在各类事工中发挥小组的功能,合理地使用其原理来推动教会的各项事<
br>工,使之可以有效地发展。在教会中任何少过十六人的组织,都可以称之爲
小组。Rick
Warren 的马鞍峰教会就采用此种模式。
(3) 十二门徒小组模式(G12
Cell Group Model)
G12小组模式主要在于增强栽培小组长的能力及促使教会的
倍增,从
而使细胞小组教会的体制更加完善。它的最高原则使视每一个组员爲潜在的
小组长。
(4) 四合一小组模式(Four in One Model)
这种模式在保
留教会组织的同时(即祷告会、团契、和成人主日学等
仍采用原有的方式),又结合目前被大力推广的小
组模式,将全部会友都分
配到小组里。下列图案描绘了四合一的小组模式。
10
10
吴兰玉,《动力小组面面观》,新加坡:新神,2006年, 第52-57页。
10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小 组
5. 教会小组的潜在问题
小 组 小 组
小
组
团 契
主日学
团 契
的确教会因爲设立了小组,会带来很大的发展
动力和潜力。但是我们
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因着设立小组,这对于同工(特别是小组长)的要求就
比较高。因此教会小组的模式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1) 易于分裂教会
当一位小组长带领小组有明显增长时,若小组长无法认同教会目标或
牧者之带领就容易産生「小组长带领
整个小组」脱离教会,投靠他教会或自
行设立教会。
(2)
産生偏差、纷争的话语
因着小组各自运作、进行,若有偏差性或攻击、批判性高的组员存
在,
就常会带出论断、批判、无造就人的话语。
11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3)
受限于需要一位积极、主导性强的牧者,方能带出成功的小组教会。
传统的教会牧者与长执(特别是小
会员长老)的互动模式,常呈现出
水平式的对等关系,导致领导角色的混淆,这种互动模式是不利于小组
事工
的推动。因爲小组教会就是需要有一种主任牧师→区牧→区长→小组长→组
员间建立属灵权
柄的喂养←→领受、造就←→顺服、教导←→服从的关系,
这种属灵关系也就是服事的师徒制之基础。相
对过于民主、自由、放纵的属
灵关系是无法要求、塑造、培养出门徒的生命。
11
以上从教会小组的概念、长处、这种理论的圣经支持和现有模式及教
会例子、以及教
会小组的潜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从中我们可以从宏
观的角度来正确认识教会小组模式,然后根据
自己教会的实际情况来扬长避
短,采取最适合的方式来寻找和牧养主托付给我们的群羊。下面要进一步讨
论如何实行教会小组模式及其注意事项。
四、
教会如何发展建全的小组?使用「门徒造就小组」模式
1.
从四个人为一小组的「门徒造就小组」就开始
“为什么要做小组门徒造就呢?因为传统的教会及小组牧
养方式使得小
组长工作沈重、疲于奔命且事奉项繁多,一般带职同工很难应付沈重的牧养
及聚会
。
(1) 耶稣的榜样:耶稣三年传道花很多时间在十二门徒身上,十二门徒中,
彼得、雅各、约翰,耶稣花更多时间带领,这提醒我们要重点式的带领
门徒,而非无目标的带领(太17
:1-13、可5:27) 。
11
蔡安禄,《推动小组事工流程》,人际网络-小组教会,2002
年。
http:
12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2) 保罗的榜样(提后2:2):巴拿巴-保罗-提摩太。”
12
巴拿巴与保罗「同
工」,保罗是提摩太的「师傅」,提摩太则是保罗的「门徒」。这三者
除了师徒关系不可颠倒外,同工的关系可以重复,因为师傅是门徒的遮
盖,但两者可以是同工的
关系。
(3) 四人门徒造就小组架构图:
慕道友
基督徒
2.
门徒造就小组要注意什么?小组长才不致于疲于奔命
(1) 旁人的生命是值得你投资的,
愿意在更少的人身上投注更多的时间,
意谓更大的属灵影向。“坚持每人最多直接带3人,否则就不可能
作门
徒造就。(每周一~二次陪读、探访,协助同工鼓励他们带门徒)。
12
教会
区牧(师傅)
慕道友
小组长(同工)
慕道友
基督徒
小组长(门徒)
基督徒
基督徒
板桥福音堂,《教会更新转型手册》,台北,基督教台湾信义会板桥福音堂,1997,页43。
13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2) 坚持「带着做
」、「教着做」的原则,请不要替他做(只做教练,不做
球员),不要太乎人数,质比量重要。”
13
运用“耶稣的IDEA:
Instruction指示,Demonstration
示范,Experience经历,Assessment评
估”
14
,来带领小组。
(3) 教会配合同工生命建造各阶段,提供一套有系统的灵命塑造课程,让
这许多
属灵的导师(mentor),可以充电、休息、交集、装备;故有一个
组织架构、系统是必要的。
3. 门徒造就小组确实施行后,对小组长的生活、事奉有何影响
15
?
(1) 不致忙于救火(紧急的事),而忽略门徒造就(重要的事)。
紧急的事包括,生病、心志软弱、工作、事业困难、恋爱、婚姻家庭
危机……
(2) 不致千头万绪,无从使力。
小组的事奉项目繁多(安排聚会、准备聚会、探访、关怀
、约谈……),
若无重点会有无从使力的痛苦,那种感觉会是挫折感、无力感加上后
悔、上贼船
……的感觉。
(3) 会减少很多罪恶感
小组羊羣多时,无法一一妥善照顾,满
足每一位的要求,小组长很容
易产生罪恶感。若把身边的二、三人照顾深入,不会也不必有太大罪
恶感。
13
14
板桥福音堂,《教会更新转型手册》,台北,基督教台湾信义会板桥福音堂,1997,页43-44。
全福会2005年新加坡亚洲年会「受膏为领袖和在商界牧养」信息by叶果弟兄整理。
15
板桥福音堂,《教会更新转型手册》,台北,基督教台湾信义会板桥福音堂,1997,页44。
14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4)
短时间(三~六个月)人不一定多,质却是比较好。
因为至少有一些人深入的被造就,在扎实地跟进主
,被关心、被爱也
彼此相爱;会比小组有一堆人,却没有什么人愿意事奉和追求相爱,
来的好很
多。
(5) 长时间(半年~一年)可以造就出小组的领袖及同工进行分殖
若无
小组门徒造就,即使组员甚多,也不一定会有合适的实习小组长
能够牧养。反之,重点放在小组的核心同
工身上,并且协助他能交托
服事,和忠心带领别人时,他的牧养被操练出来。当然若有些人需要
较多的造就时间,我们也应耐心等候。
4.
男女组长(同工)如何带异性或是夫妻(情侣)
16
(1)
一个基本重要带领门徒的原则
若是实在找不到弟兄去带弟兄,或找不到姊妹带姊妹,就放在祷告
里,絶不违反「弟兄带弟兄」、「姊妹带姊妹」的基本原则。
(2)
如果对方(慕道友、同工或实习小组长)是异性如何处理
a.
可在自己家或是教堂,请他们一起来,你和你的配偶一起关怀、
接待,陪谈上课(2对2)。
b. 可以在他们家,请他们夫妇(情侣)一起参与,可以你一次关怀二
位(1对2)。
c.
d.
你们夫妇可以一起关怀他她(2对1)。
不得已时,可以请区长协助一起来关怀(1+1对1)。
16
板桥福音堂,《教会更新转型手册》,台北,基督教台湾信义会板桥福音堂,1997,页44。
15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五、
门徒造就小组也需要有家族的聚集
“在小组聚会中,我们除了需要有深入的、亲密的小组生活,也需要
有
「家族」的聚集,我们称之为牧区及区的聚集及生活,这是今天许多大型教
会久缺的。很多三
百人以上的教会因为缺乏会众的结构,许多会友得不到好
的照顾,因为小组的聚会虽然能达到深入、亲密
的关系,但是人数、恩赐的
限制,有些个人需要不容易在小组中完全得到满足;而主日崇拜是三百人以<
br>上,个人的需要不容易被发掘,所以需要会众的结构,五十夫长、百夫长的
牧养与照顾。”
17
1. 耶稣所差的70人
「这事以后,主又设立七十个人,差遣
他们两个两个的在他前面,往
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路10:1)「那七十个人欢欢喜喜的回
来,
说:主啊!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们。」(路10:17)
耶稣曾经用过
这样会众的结构来带领门徒,是一个训练单位,可以弥
补在小组里的不足,也不会大到三、五百人,产生
找不到个人的压力,他们
在一起,形成一个中型的群体,我们称之为会众,类似摩西五十夫长的结
构。
18
2. 初代教会120人的聚集
「那时,有许多人
聚会,约有一百二十名,彼得就在弟兄中间站起
来,说:……」(徒1:15)
17
张复民及福音堂团队,《咱走过的路-教会更新转型手册(二)》,台北,板桥福音堂教
育部,
2000,页8。
18
同上,页8。
16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在初代教会的使徒聚会
中,我们除了看见在家中、小组型态的聚集
外,我们也看见会众的型态,类以百夫长的结构(120人)
。
19
六、 结论
1. 祷告
“很多人寻找各种途
径,为要促使教会增长,但事实上,如果没有祷告,
教会是不会增长的。因为教会和一般社会机构不同;
教会不仅是一个追求圣
洁的团体而已,教会乃是与撒但争战,要把天国的祝福带到地上来的团体。
所以,教会增长必定要从祷告开始。”
20
2. 以身作则
门徒就造小组长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身作则,你在要求别人之前,你
自己一定要先能做到,这样比较有说
服力,别人也才愿意跟你一同学习。
3. 建立属灵关系
属灵领导的关键就是关
系,这是需要时间培养的,所以需要共同在一
起相处一段时间后才能感受到,这同时也意味着你要投入时
间在对方身上。
4. 彼此接纳
组长和组员在先天上就存在了许多的不同点,不
论是生活习性、教
育、家庭等背景均极不同,如何在异中求同,就是要接纳对方现在所有的一
切
,最好是能以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对方。
5. 口气温和
19
张复民及福音堂团队,《咱走过的路-教会更新转型手册(二)》,台北,板桥福音堂教
育部,
2000,页8。
20
赵镛基,《我就是这样服事》,台北,基督环球宣道出版社,2003,页1。
17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不论是在教导组员或是
与组员协谈,组长的口气一定要温和,态度要
诚恳,并出于爱心说真理,以不会伤到对方的自尊,作为对
话之最基本的准
则。因此,在话语上及态度上也是一种操练,千万不可以口直心快。
6. 愿意投资
不被我不适合,我太忙,成为不愿承担属灵遮盖的理由。愿意在更少
的人身上投注更多的时间,意谓更大的属灵影向。因为为了福音的原故,旁
人的生命是值得你去投资的。
18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参考资料
1. 吴兰玉,《动力小组面面观》,新加坡:新神,2006年。
2.
梁廷益,《细胞小组教会组长指南(上) 理论篇》,美国,证主,1998
年。
3.
康约珥, 《大丰收》, 香港:高接触有限公司, 2002年。
4.
苏文隆,《基督徒教育概论(讲义)》, 正道神学院,2008年。
5.
李乐夫,《何去何从?细胞小组教会指引手册》,香港:高接触有限公
司, 1997年。
6. Billy Hornsby, 《收成庄稼》,台北灵粮堂,2002年。
7.
蔡安禄,《推动小组事工流程》,人际网络-小组教会,2002 年。
http:
8.
赵镛基,《我就是这样服事》,台北,基督环球宣道出版社,2003。
9.
苏文隆,吴双珠合编,《教会小组化训练手册》,美国加州,和平福音教
会,2005。
10.
板桥福音堂,《教会更新转型手册》,台北,基督教台湾信义会板桥福音
堂,1997。
11.
全福会2005年新加坡亚洲年会「受膏为领袖和在商界牧养」信息by叶果
弟兄整理。
12. 张复民及福音堂团队,《咱走过的路-教会更新转型手册(二)》,台北,
板桥福音堂
教育部,2000。
19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如何发展建全的教会小组
一、 目标
二、 要听众得到什么?
三、 正确认识教会小组
1. 何谓教会小组
2. 教会小组的好处
3. 教会小组的圣经基础
4. 教会小组不同模式
5. 教会小组的潜在问题
四、
教会如何发展建全的小组?使用「门徒造就小组」模式
1.
从四个人为一小组的「门徒造就小组」开始
2. 门徒造就小组要注意什么?小组长才不致于疲于奔命
3. 门徒造就小组确实施行后,对小组长的生活、事奉有何影响?
4.
男女组长(同工)如何带异性或是夫妻(情侣)
五、
「门徒造就小组」也需要有家族的聚集
1. 耶稣所差的70人
2.
初代教会120人的聚集
六、 结论
1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如何发展建全的教会小组
教授:苏文隆牧师
学生:张崇耀#9,胡明智#27
一、 目标
生物是由细胞所组成的,
并且藉着细胞的繁殖长大,不论是植物或动物
都是如此。很多人以为教会仅是一个组织,其实不然,教会
永远不该只是个
组织,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这身体的细胞就是小组,是基督身体最小的一个
组成
单位,后来,小组以分裂的方式增殖,就自然形成了大教会。而神所喜
欢的不是个瘦弱的身体,应是一个
健康的身体。
1
因此「发展建全的教会小
组」是我们的目标。
二、 要听众得到什么?
在充斥着各式各样教会成长理论的时代里,希望每个人在上完课之后
,
都能领受到教会小组的力量,那就是每一位信徒都可以得到周全的照顾,以
此建立健康、复兴
的教会。“但神给每个教会之异象皆有其独特性,因此在走
小组路线时,教会当斟酌自己实际状况而行之
。”
2
三、 正确认识教会小组
教会小组的概念及其模式,已
被很多教会所采用,其中有许多取得了成
功,也有一些失败的情况发生;有些教会还在观望和探索当中。
今天我们从
如下五个方面来学习正确认识教会小组:何谓教会小组、教会小组的好处、
教会小组
的圣经基础、不同模式的教会小组、以及教会小组的潜在问题。
1
2
赵镛基,《我就是这样服事》,台北,基督环球宣道出版社,2003,页139,141。
苏文隆,吴双珠合编,《教会小组化训练手册》,美国加州,和平福音教会,2005,页1。
2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1. 何谓教会小组
教会小组是一组人委身参与教会的各样活动,并定期聚会,为的是培育
灵性及福音发展。
3
具体来说,教会小组是指教会里的小群基督徒:
(1) 大约7到12
人,决心顺服主的命令作主的门徒;
(2)
愿意一起追求属灵知识与生活的长进,过彼此顺服相爱的生活;
(3)
且定期地聚集在一起,地点可以在家里、教堂等合适的地方;
(4)
有固定的系统资料,以基督爲中心,以圣经爲基础;
(5)
分享主恩,分担重担,彼此代祷,一同在灵里学习,一起事奉,同心传
扬福音。
4
参考使徒行传2:41-47的经文,教会小组通常包含四个要素:
A.
对神的崇拜与赞美(如图1所示)
如使徒行传2:46-47所记,无论是正式的圣殿敬拜或是非正式
的家
庭敬拜,都要赞美敬拜和祈祷。神的儿女奉主的名聚集,特别是在小组里,
在自己比较熟悉
的人周围,更可以敞开心扉,对神进行赞美和敬拜,加深对
神的体验,经历神同在的生活。使人更接近神
,更认识和经历神真实的同
在。
B.
来自于神的领受和造就 (如图2所示)
初期教会的信徒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使徒行传2:42),
当时使徒的
教训相当于今天的圣经真理。他们学习神的话语,从而领受教导,得着灵命
的造就。
教会小组的活动也着重于造就和教导的部分,使信徒更认识和明白
(图1)
3
4
康约珥, 《大丰收》, 香港:高接触有限公司, 2002年,
第118页。
吴兰玉,《动力小组面面观》,新加坡:新神,2006年, 第12页。
3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神的心意,在生活上遵
照神的教训而行。因此获得灵里造就、神话语的供应
和学习是教会小组活动的重要部分之一。
(图2)
C. 对内的交通与分享(如图3所示)
初期教会聚集的主要特征是信徒同心合意恒切在圣殿里,或家中擘
饼,彼此交接,彼此祈祷,信的人都在
一处凡物公用,按需要将産业分给个
人,常存欢喜诚实的心用饭(使徒行传2:42,44-46)。他
们这种相爱的
生活,彼此照顾、相互的关怀、共同的分享,使小组成员有归属感及责任
心,以致
他们可以在生活上彼此鼓励一同成长。同样,现在的教会小组内部
也要在爱中彼此联结、彼此建立、彼此
代祷,各人发挥恩赐,彼此造就来建
立神的教会。
(图3)
D. 对外的服事与使命(如图4所示)
从使徒行传2:4
7可以看出,小组执行传福音的使命。今日教会小组
的活动更要注重对外服事与传扬福音。
5<
br>
(图4)
5
吴兰玉,《动力小组面面观》,新加坡:新神,2006年, 第72-73页。
4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2.
教会小组的好处
一个基督徒单靠每周一次的主日崇拜聚会,或许再加一次比较多人参
加的教会
团契聚会,因此基本上没有什麽机会可以敞开心扉触及个人和家庭
等方面的内心挣扎和需要,以及只有在
合适的环境中才公开的分享。而教会
中设有小组,就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而且可以对加强神
话语的
认识和肢体之间的交通,以及自身的装备和传扬福音。具体来说:
(1)
弥补单轨灌输的不足
只靠一些聚会,单向性灌输的听课或听道,根本无法满足现代人内心
复杂
的需求,许多人需要合适的小组环境,可以打开心门把个人的需求籍着
彼此坦诚的沟通,彼此帮助、安慰
和代祷。因此小组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
让其成员进行个人信仰历程的探索,与他人一同体验信仰的真实
和意义,在
生活中一同实践和经历主耶稣所应许的丰盛生命。
(2)
归属感的需要
每个人都需要有归属感,尤其是疏离冷淡的现代社会,人们更渴求归
属感。教会
小组就成爲一个属灵温暖和爱的大家庭,建立亲密而又开放的小
群体。
(3)
属灵知识系统化和门徒训练的需要
以程序爲本的教会,主要活动在堂所内,牧养职事绝大部分是由教牧
人员负责,多数人幷未加入服事的行列。而例行的主日学和讲道并不能满足
每个人的需要。教会
小组可以根据小组内有些组员自己的实际需要,有系统
地查考圣经。
6
而且组员自己有
机会在小组里参与发掘和分享圣经真理,使
信徒在圣经和基要真理上有比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以致个人
灵命在真理磐
6
梁廷益,《细胞小组教会组长指南(上) 理论篇》,美国,证主,1998年,第51页
5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石上有根有
基。同时因着在小组内有许多服事的机会,小组可以作爲追求属
灵的场所,发展领袖及发掘不同属灵恩赐
,作服事的基地。
(4) 信仰生活化的需要
信徒不能只靠听道,还要有实际生
活的操练和见证。在小组的环境
中,每一个成员有机会籍着彼此分享、关怀和代祷等,而得着更深灵命的
栽
培,将信仰生活化,解决在实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使信徒在实
际生活中,学习爱
人助人,关顾邻舍的需要,促成生活布道的基础,使未信
者更易融入教会生活。
(5) 传扬福音的需要
传扬福音非常有效的方法是借着关系。小组这样的环境是一个让慕道
友比较容易融入的环境。在其中信徒也容易与他们建立关系,关心他们的实
际需要。慕道友更感
觉到耶稣的真实,进而容易打开心扉接受福音。传福音
使人数倍增也是教会小组的一个重要功能。
7
籍着小组领人归主,加速教会的增长。英国传教士 Eddie Gibbs曾说:一个健康教会的特征就是生命细胞的繁殖。他称之爲小组的爆炸性生殖。通
过小组模式而增长教会。
下面是比较成功小组教会的几个主要例子。
8
A.
韩国纯福音中央教会(目前爲最大的教会),牧师爲赵镛基。小组模
式爲5×5 模式。
7
8
时间
1958年
2000年
2004年
聚会人数
5人
25000个小组
763000人(会友),253000 人(例行出席)
吴兰玉,《动力小组面面观》,新加坡:新神,2006年, 第19-20页。
同上,第25页
6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B. 南美洲哥伦比亚波哥大市的国际宣教中心 (International
Charismatic
Mission),牧师爲 Cesar
Castellanos。小组模式爲 G12 模式。
时间
1991年
1994年
1995-1999年
C.
马鞍峰教会(Saddleback Church)是有目标导向的小组模式教会。 牧
师爲
Rick Warren。
D.
新加坡坚信浸信教会,牧师爲邝健雄。他们先采用李乐夫小组模式,
后转爲G12
小组模式(2005年),现在聚会人数爲10000人。
E.
香港沙田浸信会
时间
1962-1992年
1993年
1998年
1999年
2004年
100-200人
梁廷益 牧师,转爲细胞小组牧养模式
1000人
2000人
> 3000人,转爲G12 模式,有150个小组
聚会人数及备注
时间
1980年
现在(2008年)
聚会人数
205人
> 20000人
小组数
70 个
1200个
4000-10500 个
7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F.
香港播道会恩福堂,教会保留传统的团契和其他训练组织,但在下面
采用教会小组模式牧养。
时间
1984年
1986年
1987年
2005年
3. 教会小组的圣经基础
教会小组幷不是现代社会的産物。其实有着长久历史的
发展,也有深
厚的圣经基础。本部分主要从圣经里的记载来看教会小组。在新旧约都有提
及而且
运用小组的功能来完成神的旨意。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1) 旧约
神使
用挪亚一家八口,使之分别爲圣,并遵守神的吩咐造方舟,宣布
神的审判,籍着这个家庭小组来完成神的
旨意,成就了神与其子民之间的早
期盟约(创世记7-9章)。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
出埃及,开始时自己一人日理万机而疲惫不堪。会
衆也因裁决缓慢不周而怨声载道。神籍着其岳父叶忒罗
来指示摩西,使用小
组行政原理来解决问题。根据建议,摩西从以色列中挑选了有才能的人,立
他们爲不同等级的首领,分级来处理衆人的案件,使以色列民衆得到有效的
治理和照顾(出埃及记18:
13-26)。
(2) 新约
聚会人数及备注
成立
苏颖智成爲主任牧师
250人
6000人
8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神子耶稣基
督来到世间,除了传扬天国的福音,同时也训练一批门徒
来承接他的使命,把福音传遍天下。耶稣与十二
门徒朝夕相处,籍着小组的
功效,将天国的教训及属灵的生活模式刻在门徒的心中。又以小组的方式训<
br>练他们如何事奉。
另外,小组生活原则也有其深厚可靠的圣经依据。教会小组的宗旨
在
于信徒可以在小群集体生活中,操练彼此包容、相互鼓励、共同坚立、一起
复兴的群衆意识,
使信徒可以过符合圣经教训的团契生活。其中的生活原则
在整本圣经,特别是在新约中,有着非常详细而
深刻的论述。如彼此相爱相
顾、互爲肢体、彼此接纳饶恕和包容、彼此劝勉安慰代祷、同心合意、灵里<
br>合一等。
9
4. 教会小组不同模式
现在采用的教会小组模式主要有叶忒罗小组模式(Jethero
Model),多
变型小组模式(Meta Group Model),纯小组模式(Pure
Cell Group Model),
意外收获小组模式(The Serendipity
Model),盟约小组模式(Covenant Model),
十二门徒小组模式(G12
Cell Group Model),和四合一小组模式(Four in
One Model)。
其中我们主要来介绍通常使用的四种教会小组模式。
(1)
叶忒罗小组模式(Jethero Model)
这种模式又称爲5×5小组模式。具体的小组架构爲:
9
吴兰玉,《动力小组面面观》,新加坡:新神,2006年, 第33-41页。
9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2)
多变型小组模式(Meta Group Model)
小组长 小组长 小组长 小组长 小组长
区牧 区牧 区牧 区牧 区牧
主任牧师
这种模式继承教会原有的传统,保留其所
有的聚会方式与活动项目,
加强在各类事工中发挥小组的功能,合理地使用其原理来推动教会的各项事<
br>工,使之可以有效地发展。在教会中任何少过十六人的组织,都可以称之爲
小组。Rick
Warren 的马鞍峰教会就采用此种模式。
(3) 十二门徒小组模式(G12
Cell Group Model)
G12小组模式主要在于增强栽培小组长的能力及促使教会的
倍增,从
而使细胞小组教会的体制更加完善。它的最高原则使视每一个组员爲潜在的
小组长。
(4) 四合一小组模式(Four in One Model)
这种模式在保
留教会组织的同时(即祷告会、团契、和成人主日学等
仍采用原有的方式),又结合目前被大力推广的小
组模式,将全部会友都分
配到小组里。下列图案描绘了四合一的小组模式。
10
10
吴兰玉,《动力小组面面观》,新加坡:新神,2006年, 第52-57页。
10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小 组
5. 教会小组的潜在问题
小 组 小 组
小
组
团 契
主日学
团 契
的确教会因爲设立了小组,会带来很大的发展
动力和潜力。但是我们
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因着设立小组,这对于同工(特别是小组长)的要求就
比较高。因此教会小组的模式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1) 易于分裂教会
当一位小组长带领小组有明显增长时,若小组长无法认同教会目标或
牧者之带领就容易産生「小组长带领
整个小组」脱离教会,投靠他教会或自
行设立教会。
(2)
産生偏差、纷争的话语
因着小组各自运作、进行,若有偏差性或攻击、批判性高的组员存
在,
就常会带出论断、批判、无造就人的话语。
11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3)
受限于需要一位积极、主导性强的牧者,方能带出成功的小组教会。
传统的教会牧者与长执(特别是小
会员长老)的互动模式,常呈现出
水平式的对等关系,导致领导角色的混淆,这种互动模式是不利于小组
事工
的推动。因爲小组教会就是需要有一种主任牧师→区牧→区长→小组长→组
员间建立属灵权
柄的喂养←→领受、造就←→顺服、教导←→服从的关系,
这种属灵关系也就是服事的师徒制之基础。相
对过于民主、自由、放纵的属
灵关系是无法要求、塑造、培养出门徒的生命。
11
以上从教会小组的概念、长处、这种理论的圣经支持和现有模式及教
会例子、以及教
会小组的潜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从中我们可以从宏
观的角度来正确认识教会小组模式,然后根据
自己教会的实际情况来扬长避
短,采取最适合的方式来寻找和牧养主托付给我们的群羊。下面要进一步讨
论如何实行教会小组模式及其注意事项。
四、
教会如何发展建全的小组?使用「门徒造就小组」模式
1.
从四个人为一小组的「门徒造就小组」就开始
“为什么要做小组门徒造就呢?因为传统的教会及小组牧
养方式使得小
组长工作沈重、疲于奔命且事奉项繁多,一般带职同工很难应付沈重的牧养
及聚会
。
(1) 耶稣的榜样:耶稣三年传道花很多时间在十二门徒身上,十二门徒中,
彼得、雅各、约翰,耶稣花更多时间带领,这提醒我们要重点式的带领
门徒,而非无目标的带领(太17
:1-13、可5:27) 。
11
蔡安禄,《推动小组事工流程》,人际网络-小组教会,2002
年。
http:
12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2) 保罗的榜样(提后2:2):巴拿巴-保罗-提摩太。”
12
巴拿巴与保罗「同
工」,保罗是提摩太的「师傅」,提摩太则是保罗的「门徒」。这三者
除了师徒关系不可颠倒外,同工的关系可以重复,因为师傅是门徒的遮
盖,但两者可以是同工的
关系。
(3) 四人门徒造就小组架构图:
慕道友
基督徒
2.
门徒造就小组要注意什么?小组长才不致于疲于奔命
(1) 旁人的生命是值得你投资的,
愿意在更少的人身上投注更多的时间,
意谓更大的属灵影向。“坚持每人最多直接带3人,否则就不可能
作门
徒造就。(每周一~二次陪读、探访,协助同工鼓励他们带门徒)。
12
教会
区牧(师傅)
慕道友
小组长(同工)
慕道友
基督徒
小组长(门徒)
基督徒
基督徒
板桥福音堂,《教会更新转型手册》,台北,基督教台湾信义会板桥福音堂,1997,页43。
13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2) 坚持「带着做
」、「教着做」的原则,请不要替他做(只做教练,不做
球员),不要太乎人数,质比量重要。”
13
运用“耶稣的IDEA:
Instruction指示,Demonstration
示范,Experience经历,Assessment评
估”
14
,来带领小组。
(3) 教会配合同工生命建造各阶段,提供一套有系统的灵命塑造课程,让
这许多
属灵的导师(mentor),可以充电、休息、交集、装备;故有一个
组织架构、系统是必要的。
3. 门徒造就小组确实施行后,对小组长的生活、事奉有何影响
15
?
(1) 不致忙于救火(紧急的事),而忽略门徒造就(重要的事)。
紧急的事包括,生病、心志软弱、工作、事业困难、恋爱、婚姻家庭
危机……
(2) 不致千头万绪,无从使力。
小组的事奉项目繁多(安排聚会、准备聚会、探访、关怀
、约谈……),
若无重点会有无从使力的痛苦,那种感觉会是挫折感、无力感加上后
悔、上贼船
……的感觉。
(3) 会减少很多罪恶感
小组羊羣多时,无法一一妥善照顾,满
足每一位的要求,小组长很容
易产生罪恶感。若把身边的二、三人照顾深入,不会也不必有太大罪
恶感。
13
14
板桥福音堂,《教会更新转型手册》,台北,基督教台湾信义会板桥福音堂,1997,页43-44。
全福会2005年新加坡亚洲年会「受膏为领袖和在商界牧养」信息by叶果弟兄整理。
15
板桥福音堂,《教会更新转型手册》,台北,基督教台湾信义会板桥福音堂,1997,页44。
14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4)
短时间(三~六个月)人不一定多,质却是比较好。
因为至少有一些人深入的被造就,在扎实地跟进主
,被关心、被爱也
彼此相爱;会比小组有一堆人,却没有什么人愿意事奉和追求相爱,
来的好很
多。
(5) 长时间(半年~一年)可以造就出小组的领袖及同工进行分殖
若无
小组门徒造就,即使组员甚多,也不一定会有合适的实习小组长
能够牧养。反之,重点放在小组的核心同
工身上,并且协助他能交托
服事,和忠心带领别人时,他的牧养被操练出来。当然若有些人需要
较多的造就时间,我们也应耐心等候。
4.
男女组长(同工)如何带异性或是夫妻(情侣)
16
(1)
一个基本重要带领门徒的原则
若是实在找不到弟兄去带弟兄,或找不到姊妹带姊妹,就放在祷告
里,絶不违反「弟兄带弟兄」、「姊妹带姊妹」的基本原则。
(2)
如果对方(慕道友、同工或实习小组长)是异性如何处理
a.
可在自己家或是教堂,请他们一起来,你和你的配偶一起关怀、
接待,陪谈上课(2对2)。
b. 可以在他们家,请他们夫妇(情侣)一起参与,可以你一次关怀二
位(1对2)。
c.
d.
你们夫妇可以一起关怀他她(2对1)。
不得已时,可以请区长协助一起来关怀(1+1对1)。
16
板桥福音堂,《教会更新转型手册》,台北,基督教台湾信义会板桥福音堂,1997,页44。
15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五、
门徒造就小组也需要有家族的聚集
“在小组聚会中,我们除了需要有深入的、亲密的小组生活,也需要
有
「家族」的聚集,我们称之为牧区及区的聚集及生活,这是今天许多大型教
会久缺的。很多三
百人以上的教会因为缺乏会众的结构,许多会友得不到好
的照顾,因为小组的聚会虽然能达到深入、亲密
的关系,但是人数、恩赐的
限制,有些个人需要不容易在小组中完全得到满足;而主日崇拜是三百人以<
br>上,个人的需要不容易被发掘,所以需要会众的结构,五十夫长、百夫长的
牧养与照顾。”
17
1. 耶稣所差的70人
「这事以后,主又设立七十个人,差遣
他们两个两个的在他前面,往
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路10:1)「那七十个人欢欢喜喜的回
来,
说:主啊!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们。」(路10:17)
耶稣曾经用过
这样会众的结构来带领门徒,是一个训练单位,可以弥
补在小组里的不足,也不会大到三、五百人,产生
找不到个人的压力,他们
在一起,形成一个中型的群体,我们称之为会众,类似摩西五十夫长的结
构。
18
2. 初代教会120人的聚集
「那时,有许多人
聚会,约有一百二十名,彼得就在弟兄中间站起
来,说:……」(徒1:15)
17
张复民及福音堂团队,《咱走过的路-教会更新转型手册(二)》,台北,板桥福音堂教
育部,
2000,页8。
18
同上,页8。
16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在初代教会的使徒聚会
中,我们除了看见在家中、小组型态的聚集
外,我们也看见会众的型态,类以百夫长的结构(120人)
。
19
六、 结论
1. 祷告
“很多人寻找各种途
径,为要促使教会增长,但事实上,如果没有祷告,
教会是不会增长的。因为教会和一般社会机构不同;
教会不仅是一个追求圣
洁的团体而已,教会乃是与撒但争战,要把天国的祝福带到地上来的团体。
所以,教会增长必定要从祷告开始。”
20
2. 以身作则
门徒就造小组长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身作则,你在要求别人之前,你
自己一定要先能做到,这样比较有说
服力,别人也才愿意跟你一同学习。
3. 建立属灵关系
属灵领导的关键就是关
系,这是需要时间培养的,所以需要共同在一
起相处一段时间后才能感受到,这同时也意味着你要投入时
间在对方身上。
4. 彼此接纳
组长和组员在先天上就存在了许多的不同点,不
论是生活习性、教
育、家庭等背景均极不同,如何在异中求同,就是要接纳对方现在所有的一
切
,最好是能以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对方。
5. 口气温和
19
张复民及福音堂团队,《咱走过的路-教会更新转型手册(二)》,台北,板桥福音堂教
育部,
2000,页8。
20
赵镛基,《我就是这样服事》,台北,基督环球宣道出版社,2003,页1。
17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不论是在教导组员或是
与组员协谈,组长的口气一定要温和,态度要
诚恳,并出于爱心说真理,以不会伤到对方的自尊,作为对
话之最基本的准
则。因此,在话语上及态度上也是一种操练,千万不可以口直心快。
6. 愿意投资
不被我不适合,我太忙,成为不愿承担属灵遮盖的理由。愿意在更少
的人身上投注更多的时间,意谓更大的属灵影向。因为为了福音的原故,旁
人的生命是值得你去投资的。
18
基督徒教育概论 期末报告
教授:苏文隆 牧师
592008
学生:张崇耀 #9,胡明智#27
参考资料
1. 吴兰玉,《动力小组面面观》,新加坡:新神,2006年。
2.
梁廷益,《细胞小组教会组长指南(上) 理论篇》,美国,证主,1998
年。
3.
康约珥, 《大丰收》, 香港:高接触有限公司, 2002年。
4.
苏文隆,《基督徒教育概论(讲义)》, 正道神学院,2008年。
5.
李乐夫,《何去何从?细胞小组教会指引手册》,香港:高接触有限公
司, 1997年。
6. Billy Hornsby, 《收成庄稼》,台北灵粮堂,2002年。
7.
蔡安禄,《推动小组事工流程》,人际网络-小组教会,2002 年。
http:
8.
赵镛基,《我就是这样服事》,台北,基督环球宣道出版社,2003。
9.
苏文隆,吴双珠合编,《教会小组化训练手册》,美国加州,和平福音教
会,2005。
10.
板桥福音堂,《教会更新转型手册》,台北,基督教台湾信义会板桥福音
堂,1997。
11.
全福会2005年新加坡亚洲年会「受膏为领袖和在商界牧养」信息by叶果
弟兄整理。
12. 张复民及福音堂团队,《咱走过的路-教会更新转型手册(二)》,台北,
板桥福音堂
教育部,200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