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考点_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汇总(全)1
我的朋友作文-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
最新中考考点_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汇总(全)1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
1.垃圾分类从我做起。金属饮料罐属于( )
A
.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可回收物是指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
,金属饮料罐属于可回
收垃圾,故选项正确。
B
、有害垃圾是指
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金属饮料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
项错误。
C
、厨余垃圾用于回收各种厨房垃圾,金属饮料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错误。
D
、其它垃圾是指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其它垃圾,金属饮料罐属
于可
回收垃圾,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垃圾物质的分类、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可回收物
B
.有害垃圾
C
.厨余垃圾
D
.其他垃圾
2.关于银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
.银是银白色的
C
.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答案】
B
【解析】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
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
性质。
A.
银是银白色的
,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
是物理性质
;
B.
银不易与氧气反应
,
需要
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
,
是
化学性质
;C.
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是
物理性质;
D.
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故选
B。
B
.银不易与氧气反应
D
.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
3
A
.化合反应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
br>B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B
.分解反应<
br>
MnO
2
加热
2KCl+3O
2
↑
,该反应属于(
)
D
.复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2KClO
3
MnO
2
Δ
2KCl+3O
2< br>
,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 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
选项错误;
D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
【点睛】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4.现有
X、Y、Z
三种金属,如果把
X、Y
和
Z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X
和
Z
溶解并产生气体
,Y
无变化;如 果把
X
放入
Z
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X
的表面有
Z
析出。根据以上实验事
实,判断
X、Y
和
Z
的金属活动 性顺序(
)
A
.
X>Y>Z
【答案】
C
【解析】
把
X、Y
和Z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X
和
Z
溶解并产生气体,
Y无变化,说明
X
和
Z
的金属活
动性比
Y
强;把
X
放入
Z
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X
的表面有
Z
析出,说明
X
比
Z
的金
属活动性强,故
X,Y和
Z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X>Z>Y。
故选
C。
点睛: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B
.
Y>Z>X C
.
X>Z>Y D
.
Z>X>Y
5.2017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现场,考古 学家发现了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
刀、铁矛等兵器,金币银币光亮如初,铁刀铁矛铸迹斑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银铜铁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
B
.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
C
.自然界中,金、银、铜、铁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D
.可以用银、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答案】
C
【解析】
A、
金银铜铁在生产生活 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
,
正确;
B
、在金属活动
顺 序表中,金、银排在铜、铁的后面,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正确;
C
、除少
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的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金
属铁在自然界 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错误;
D、
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
铜,说明 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可以用银、
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 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故选C。
点睛
:
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 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
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 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
6.某溶液含有
Cu
(< br>NO
3
)
2
和
AgNO
3
,现向其中加入一 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
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
Cu
的活动性比Ag
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
B
.当溶质种类为
1
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
1
种
C
.
c
~
d
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
Zn
2+
、
Cu
2+
D
.从
m
1
变化到
m
2<
br>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
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锌>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能与硝酸银
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生成
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
【详解】
锌粉加入
Cu
(
NO
3
)2
和
AgNO
3
的混合液中,锌粉会先和
AgNO
3<
br>发生反应,后跟
Cu
(
NO
3
)
2
发
生反应。
A
、由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铜和银都排在氢的后面,所以滴加盐酸后两
者均不能与盐酸
反应,所以无法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故说法正确;当溶质种类为两种时,硝酸银全
部被置换为银,硝酸铜可能有部分被置换为铜,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是
2
种,说法正确
;
故不符合题意;
B
、当溶质种类为
1
种时,表明溶液中
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这种溶质应该是
硝酸锌,从而可知金属单质至少两种,不可能为
1
种,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
、
c
~
d<
br>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是两种,则这两种一定是
Zn
2+
、
Cu
2+
,此时
Ag
+
已经被完全置换了出来,说法正确;故不符合
题意;
D
、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m
1
﹣
m<
br>2
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硝酸银没有全部
被置换出来,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
,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的质量会随着锌
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而不断小,故硝酸铜的质量分
数会逐渐升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
意;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
其意义进行,
注意金属在与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会先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7.有关金属,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黄铜合金比铜的硬度高;
②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根据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 Al、Zn、Fe 的活动性强弱;
④向含有 Cu(NO
3
)
2
和 AgNO
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Fe 粉,得到的滤渣中一定含有 Ag,滤液
一定有硝酸铁;
⑤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铝和铁,过滤,若往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
有铝和铜。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
.2 个
【答案】
A
【解析】
①黄铜合金比铜的硬度高,故①正
确;②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②正
确;③不能仅仅根据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比较 Al、Zn、Fe 的活动性强弱,金属
的形状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③错误;④向含有
Cu(NO
3
)
2
和 AgNO
3
的混合溶液中加
入 Fe 粉,得到的滤渣中一定含有 Ag,滤液一定有硝酸亚铁,铁与硝酸银反应生
成的是硝
酸亚铁,故④错误;⑤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铝和铁,过滤,若往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
冒出,则滤渣中一定有铁和铜,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故⑤错误。 故选A。
点睛∶金
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⑴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
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⑵排在前面金属可以把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
来⑶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越来越弱。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8.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
A
.
AgCl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位于氢
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故
A
符合题意;
B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故
B
不符合题意;
C
、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
C
不符合题意;
D
、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B
.
FeCl
2
C
.
MgCl
2
D
.
AlCl
3
9
.往
AgNO
3
和
Cu
(
N
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
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你认为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
.滤渣一定有
Fe
粉
C
.滤液中一定有
Fe
2+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B
.滤渣一定有
Cu
粉
D
.滤液中一定有
Ag
+
、
Cu
2+
<
/p>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
br>出来。由于铁位于银和铜的前面,故铁能与硝酸银、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由于银的活动
性比铜弱
,故铁先与硝酸银反应,把硝酸银中的银完全置换出来以后再与硝酸铜发生置换
反应。向反应的滤渣中加
入稀盐酸,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说明铁过量,即铁已经把硝酸银
中的银和硝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了,
故滤渣的成分是银、铜、铁,滤液的成分是硝酸
亚铁。故选
D
。
10
.下列现象和事实
,
可用金属活动性左右为难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①
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
,
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
②
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
,
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
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
不宜用铁制容器
④
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
,
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A
.
①②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考查。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
和理解金属活
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
br>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
进行探究
、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详解】
①
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在氧气中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镁在空气中
比铝更
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故对;
②
金属铝更耐腐蚀是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在
常温下就可以和氧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氧化
铝薄膜,从而阻止进一步氧化,而不是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铝强
,故错;
③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不能用铁桶来
配制波尔多
液,故对;
④
锌的化学性质较温和,和酸反应时的速率不快也不
慢,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故
对;
综上可知,说法正确的为
①③④
,故选
C
。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1.锰和镍(
Ni
)都是金属元素,将镍丝插入
MnSO
4
溶液中无变化,插入
CuSO
4
溶液中,
镍丝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
Mn
、
Ni
、
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
Cu
、
Mn
、
Ni
C
.
Ni
、
Cu
、
Mn
【答案】
B
【解析】
【分析】
B
.
Mn
、
Ni
、
Cu
D
.
Mn
、
Cu
、
Ni
锰和镍(
Ni
)都是金属元素,将镍丝插入
MnSO
4
溶液
中无变化,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锰
弱,插入
CuSO
4
溶液中,镍丝上有红
色固体析出,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详解】
A
、将镍丝
插入
MnSO
4
溶液中无变化,插入
CuSO
4
溶液中,镍
丝上有红色固体析出,镍能
置换出铜,铜应该排在镍的后面,故
A
错误;
<
br>B
、镍不能置换出锰,能置换出铜,
Mn
、
Ni
、
C
u
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Mn
>
Ni
>
Cu
,
故
B
正确;
C
、镍不能置换出锰,说明锰的活动性比镍强,故
C
错误;
D
、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证明镍比铜活泼,故
D
错误。
故选
B
。
12.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
加入一定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
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B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有铁和镁
C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一定没有氯化铜
D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加入一定量的镁粉时,镁首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镁,
因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
含有铜,但是不可能含有铁和镁,因为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故
A
错误;
B
、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故
B
正确;
C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如果不含有氯化亚铁,则氯化亚铁和镁反应能生成
铁
,加入稀盐酸时就会产生气泡了,这与没有气泡产生相矛盾,也可能含有氯化铜,如果
镁很少,不足以和
氯化铜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含有氯化铜,故
C
错误;
D
、滤液中一
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不一定含有氯化铜,如果镁和氯化铜恰好完全反
应,则滤液中不含有氯化铜,
故
D
错误。
故选
B
。
【点睛】
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
反应,前边的
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B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
.硬铝
(
铝合金
)
的硬度大于纯铝
D
.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
铝薄膜,铝具有良好的
抗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
、铁在空气中锈蚀,
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在干燥的空气中
不易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C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故选项说法
正确;
D
、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金属资源,减少的冶炼金属产生的
污染,保护了环境,
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B。
14.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铝耐腐蚀,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真金不怕火炼”仅仅是因为黄金的熔点高
C
.合金与组成它的金属相比,硬度更大,熔点更低
D
.铁生锈是
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
3
O
4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br>.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
从而对金属
起到保护作用。选项说法错误;
B
.“真金不怕火炼”这句话是指金在强热条件下没
有发生变化,说明黄金化学性质稳定,
在加热的条件下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C
.合金与组成它的金属相比,硬度更大,熔点更低,选项说法正确;
<
br>D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
2
O
3
,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
15.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
D
【解析】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
与氧气、水同时接触。
A
、缺少氧气,不易生锈;
B
、缺少氧气,不易生锈;
C
、同时与水、氧气接触,易生锈;
D
、氯化钠能加快铁的生锈。故
选
D
。
16.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
.《本草纲目》中“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
K
2<
br>CO
3
C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D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br>、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指的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该
反应是一种
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
应,选项
A
正确。
B
、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灰中含有草木灰,主要成分是
碳酸钾,显碱
性,
“
碱
”
是
K
2
CO3
,选项
B
正确。
C
、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
尔则多断折,钢是铁的合金,选项
C
正确。
D
、青蒿一握,以水二
升渍,绞取汁,是指从青蒿中分离出汁液,属于物理变化,选项
D
不正确。
故选:
D
。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性质、物质
成分、物质变化等知识点,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组成、性质、
用途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物质性质
解释其用途,题目难度不大。
17.某同学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一定
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将锌粒、铜片分别加入到
FeSO
4
溶液中
B
.将锌粒、铜片分别加入到
ZnSO
4
溶液中
C
.将锌粒分别加入到
FeSO
4
、
CuSO
4
溶
液中
D
.将锌粒、铁粉、铜片分别加入到稀硫酸中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锌在铁前,铜在铁后,锌可以和硫
酸亚铁溶液反应,在锌
的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物质生成,而铜不能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从而证明了三种
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锌>铁>铜,故
A
正确;
B
、在金属
活动性顺序中,铜在锌的后面,铜不能和硫酸锌溶液反应,锌也不和硫酸锌溶液
反应,只
能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但无法比较铁与锌、铜的活动性顺序,故
B
不正确;
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在铁和铜的前面,锌和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都能反应,
只能证明出锌的活动性比铁和铜都强,却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
C
不正确;
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和锌都在氢的前面,都能和稀硫酸产生气泡,但用的锌粒和
铁粉的状态不同,无法通过气泡的快慢来比较二者的活动性强弱;铜不能和稀硫酸发生反
应,只能证明
铜的活动性最弱,故
D
不正确。故选
A
。
18
.中国科学家研制的一种高强度镁合金材料接近了理论上镁合金的强度极限,登上
《
natur
e
》封面,下列关于镁合金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镁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B
.镁合金的硬度比其各成分金属大
C
.镁合金是将镁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
D
.镁合金的熔点比其各成分金属要高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镁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故
A
说法正确;
B
、镁合金的硬度比其各组成成分金属硬度大,故
B
说法正确;
C
、镁合金是将镁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故
C
说法正确;
D
、镁合金的熔点比其各成分金属熔点要低,故
D
说法错误。
故选
D
。
【点睛】
合金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能比成分金属高,熔点比成分金属低。
19
.向
AgNO
3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Al
、
Cu
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
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C
.滤渣中一定含有
Ag
,可能含有铜
D
.滤液中一定含有
Cu
(
NO
3
)
2
,一定不含
AgNO
3
,不一定含有
Al
(
NO<
br>3
)
3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A
、由于没有铝,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故
A
错误;
B
、由于硝酸银不一定完全被反应,因此只有当硝酸银有剩余时,向滤渣中
加入稀盐酸,一
定有沉淀产生,故
B
错误;
C
、根据分析铝和铜都与
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故滤渣中一
定含有
Ag
.故
C
正确;
D
、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
Cu
(
NO
3
)<
br>2
、
Al
(
NO
3
)
3
,
可能含有
AgNO
3
.故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0.有一种
纳米润滑添加剂,有铝粉、铜粉和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
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
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
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
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④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银,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A
.①②⑤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取少
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一定含有铝和
铜,因此①说法错误
;
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
br>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g,可能含有铜,一定没
有铝,
滤液一定含有反应产生的硝酸铝、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
溶质,因此③说法正确
,④说法错误;
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因为银、铜不能和盐酸反应,而
铝没有剩
余,说明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被溶解,故②说法正确;
铝位于氢前,铜
位于氢后;铜可以置换出银,因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⑤说法正
确;
因此正确的是②③⑤;
故选:B。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最新中考考点_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汇总(全)1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
1.垃圾分类从我做起。金属饮料罐属于( )
A
.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可回收物是指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
,金属饮料罐属于可回
收垃圾,故选项正确。
B
、有害垃圾是指
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金属饮料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
项错误。
C
、厨余垃圾用于回收各种厨房垃圾,金属饮料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错误。
D
、其它垃圾是指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其它垃圾,金属饮料罐属
于可
回收垃圾,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垃圾物质的分类、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可回收物
B
.有害垃圾
C
.厨余垃圾
D
.其他垃圾
2.关于银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
.银是银白色的
C
.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答案】
B
【解析】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
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
性质。
A.
银是银白色的
,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
是物理性质
;
B.
银不易与氧气反应
,
需要
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
,
是
化学性质
;C.
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是
物理性质;
D.
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故选
B。
B
.银不易与氧气反应
D
.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
3
A
.化合反应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
br>B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B
.分解反应<
br>
MnO
2
加热
2KCl+3O
2
↑
,该反应属于(
)
D
.复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2KClO
3
MnO
2
Δ
2KCl+3O
2< br>
,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 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
选项错误;
D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
【点睛】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4.现有
X、Y、Z
三种金属,如果把
X、Y
和
Z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X
和
Z
溶解并产生气体
,Y
无变化;如 果把
X
放入
Z
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X
的表面有
Z
析出。根据以上实验事
实,判断
X、Y
和
Z
的金属活动 性顺序(
)
A
.
X>Y>Z
【答案】
C
【解析】
把
X、Y
和Z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X
和
Z
溶解并产生气体,
Y无变化,说明
X
和
Z
的金属活
动性比
Y
强;把
X
放入
Z
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X
的表面有
Z
析出,说明
X
比
Z
的金
属活动性强,故
X,Y和
Z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X>Z>Y。
故选
C。
点睛: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B
.
Y>Z>X C
.
X>Z>Y D
.
Z>X>Y
5.2017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现场,考古 学家发现了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
刀、铁矛等兵器,金币银币光亮如初,铁刀铁矛铸迹斑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银铜铁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
B
.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
C
.自然界中,金、银、铜、铁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D
.可以用银、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答案】
C
【解析】
A、
金银铜铁在生产生活 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
,
正确;
B
、在金属活动
顺 序表中,金、银排在铜、铁的后面,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正确;
C
、除少
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的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金
属铁在自然界 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错误;
D、
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
铜,说明 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可以用银、
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 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故选C。
点睛
:
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 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
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 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
6.某溶液含有
Cu
(< br>NO
3
)
2
和
AgNO
3
,现向其中加入一 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
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
Cu
的活动性比Ag
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
B
.当溶质种类为
1
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
1
种
C
.
c
~
d
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
Zn
2+
、
Cu
2+
D
.从
m
1
变化到
m
2<
br>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
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锌>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能与硝酸银
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生成
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
【详解】
锌粉加入
Cu
(
NO
3
)2
和
AgNO
3
的混合液中,锌粉会先和
AgNO
3<
br>发生反应,后跟
Cu
(
NO
3
)
2
发
生反应。
A
、由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铜和银都排在氢的后面,所以滴加盐酸后两
者均不能与盐酸
反应,所以无法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故说法正确;当溶质种类为两种时,硝酸银全
部被置换为银,硝酸铜可能有部分被置换为铜,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是
2
种,说法正确
;
故不符合题意;
B
、当溶质种类为
1
种时,表明溶液中
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这种溶质应该是
硝酸锌,从而可知金属单质至少两种,不可能为
1
种,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
、
c
~
d<
br>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是两种,则这两种一定是
Zn
2+
、
Cu
2+
,此时
Ag
+
已经被完全置换了出来,说法正确;故不符合
题意;
D
、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m
1
﹣
m<
br>2
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硝酸银没有全部
被置换出来,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
,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的质量会随着锌
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而不断小,故硝酸铜的质量分
数会逐渐升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
意;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
其意义进行,
注意金属在与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会先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7.有关金属,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黄铜合金比铜的硬度高;
②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根据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 Al、Zn、Fe 的活动性强弱;
④向含有 Cu(NO
3
)
2
和 AgNO
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Fe 粉,得到的滤渣中一定含有 Ag,滤液
一定有硝酸铁;
⑤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铝和铁,过滤,若往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
有铝和铜。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
.2 个
【答案】
A
【解析】
①黄铜合金比铜的硬度高,故①正
确;②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②正
确;③不能仅仅根据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比较 Al、Zn、Fe 的活动性强弱,金属
的形状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③错误;④向含有
Cu(NO
3
)
2
和 AgNO
3
的混合溶液中加
入 Fe 粉,得到的滤渣中一定含有 Ag,滤液一定有硝酸亚铁,铁与硝酸银反应生
成的是硝
酸亚铁,故④错误;⑤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铝和铁,过滤,若往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
冒出,则滤渣中一定有铁和铜,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故⑤错误。 故选A。
点睛∶金
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⑴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
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⑵排在前面金属可以把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
来⑶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越来越弱。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8.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
A
.
AgCl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位于氢
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故
A
符合题意;
B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故
B
不符合题意;
C
、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
C
不符合题意;
D
、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B
.
FeCl
2
C
.
MgCl
2
D
.
AlCl
3
9
.往
AgNO
3
和
Cu
(
N
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
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你认为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
.滤渣一定有
Fe
粉
C
.滤液中一定有
Fe
2+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B
.滤渣一定有
Cu
粉
D
.滤液中一定有
Ag
+
、
Cu
2+
<
/p>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
br>出来。由于铁位于银和铜的前面,故铁能与硝酸银、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由于银的活动
性比铜弱
,故铁先与硝酸银反应,把硝酸银中的银完全置换出来以后再与硝酸铜发生置换
反应。向反应的滤渣中加
入稀盐酸,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说明铁过量,即铁已经把硝酸银
中的银和硝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了,
故滤渣的成分是银、铜、铁,滤液的成分是硝酸
亚铁。故选
D
。
10
.下列现象和事实
,
可用金属活动性左右为难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①
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
,
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
②
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
,
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
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
不宜用铁制容器
④
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
,
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A
.
①②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考查。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
和理解金属活
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
br>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
进行探究
、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详解】
①
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在氧气中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镁在空气中
比铝更
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故对;
②
金属铝更耐腐蚀是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在
常温下就可以和氧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氧化
铝薄膜,从而阻止进一步氧化,而不是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铝强
,故错;
③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不能用铁桶来
配制波尔多
液,故对;
④
锌的化学性质较温和,和酸反应时的速率不快也不
慢,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故
对;
综上可知,说法正确的为
①③④
,故选
C
。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1.锰和镍(
Ni
)都是金属元素,将镍丝插入
MnSO
4
溶液中无变化,插入
CuSO
4
溶液中,
镍丝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
Mn
、
Ni
、
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
Cu
、
Mn
、
Ni
C
.
Ni
、
Cu
、
Mn
【答案】
B
【解析】
【分析】
B
.
Mn
、
Ni
、
Cu
D
.
Mn
、
Cu
、
Ni
锰和镍(
Ni
)都是金属元素,将镍丝插入
MnSO
4
溶液
中无变化,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锰
弱,插入
CuSO
4
溶液中,镍丝上有红
色固体析出,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详解】
A
、将镍丝
插入
MnSO
4
溶液中无变化,插入
CuSO
4
溶液中,镍
丝上有红色固体析出,镍能
置换出铜,铜应该排在镍的后面,故
A
错误;
<
br>B
、镍不能置换出锰,能置换出铜,
Mn
、
Ni
、
C
u
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Mn
>
Ni
>
Cu
,
故
B
正确;
C
、镍不能置换出锰,说明锰的活动性比镍强,故
C
错误;
D
、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证明镍比铜活泼,故
D
错误。
故选
B
。
12.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
加入一定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
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B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有铁和镁
C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一定没有氯化铜
D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加入一定量的镁粉时,镁首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镁,
因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
含有铜,但是不可能含有铁和镁,因为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故
A
错误;
B
、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故
B
正确;
C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如果不含有氯化亚铁,则氯化亚铁和镁反应能生成
铁
,加入稀盐酸时就会产生气泡了,这与没有气泡产生相矛盾,也可能含有氯化铜,如果
镁很少,不足以和
氯化铜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含有氯化铜,故
C
错误;
D
、滤液中一
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不一定含有氯化铜,如果镁和氯化铜恰好完全反
应,则滤液中不含有氯化铜,
故
D
错误。
故选
B
。
【点睛】
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
反应,前边的
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B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
.硬铝
(
铝合金
)
的硬度大于纯铝
D
.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
铝薄膜,铝具有良好的
抗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
、铁在空气中锈蚀,
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在干燥的空气中
不易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C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故选项说法
正确;
D
、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金属资源,减少的冶炼金属产生的
污染,保护了环境,
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B。
14.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铝耐腐蚀,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真金不怕火炼”仅仅是因为黄金的熔点高
C
.合金与组成它的金属相比,硬度更大,熔点更低
D
.铁生锈是
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
3
O
4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br>.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
从而对金属
起到保护作用。选项说法错误;
B
.“真金不怕火炼”这句话是指金在强热条件下没
有发生变化,说明黄金化学性质稳定,
在加热的条件下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C
.合金与组成它的金属相比,硬度更大,熔点更低,选项说法正确;
<
br>D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
2
O
3
,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
15.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
D
【解析】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
与氧气、水同时接触。
A
、缺少氧气,不易生锈;
B
、缺少氧气,不易生锈;
C
、同时与水、氧气接触,易生锈;
D
、氯化钠能加快铁的生锈。故
选
D
。
16.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
.《本草纲目》中“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
K
2<
br>CO
3
C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D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br>、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指的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该
反应是一种
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
应,选项
A
正确。
B
、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灰中含有草木灰,主要成分是
碳酸钾,显碱
性,
“
碱
”
是
K
2
CO3
,选项
B
正确。
C
、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
尔则多断折,钢是铁的合金,选项
C
正确。
D
、青蒿一握,以水二
升渍,绞取汁,是指从青蒿中分离出汁液,属于物理变化,选项
D
不正确。
故选:
D
。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性质、物质
成分、物质变化等知识点,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组成、性质、
用途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物质性质
解释其用途,题目难度不大。
17.某同学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一定
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将锌粒、铜片分别加入到
FeSO
4
溶液中
B
.将锌粒、铜片分别加入到
ZnSO
4
溶液中
C
.将锌粒分别加入到
FeSO
4
、
CuSO
4
溶
液中
D
.将锌粒、铁粉、铜片分别加入到稀硫酸中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锌在铁前,铜在铁后,锌可以和硫
酸亚铁溶液反应,在锌
的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物质生成,而铜不能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从而证明了三种
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锌>铁>铜,故
A
正确;
B
、在金属
活动性顺序中,铜在锌的后面,铜不能和硫酸锌溶液反应,锌也不和硫酸锌溶液
反应,只
能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但无法比较铁与锌、铜的活动性顺序,故
B
不正确;
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在铁和铜的前面,锌和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都能反应,
只能证明出锌的活动性比铁和铜都强,却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
C
不正确;
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和锌都在氢的前面,都能和稀硫酸产生气泡,但用的锌粒和
铁粉的状态不同,无法通过气泡的快慢来比较二者的活动性强弱;铜不能和稀硫酸发生反
应,只能证明
铜的活动性最弱,故
D
不正确。故选
A
。
18
.中国科学家研制的一种高强度镁合金材料接近了理论上镁合金的强度极限,登上
《
natur
e
》封面,下列关于镁合金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镁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B
.镁合金的硬度比其各成分金属大
C
.镁合金是将镁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
D
.镁合金的熔点比其各成分金属要高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镁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故
A
说法正确;
B
、镁合金的硬度比其各组成成分金属硬度大,故
B
说法正确;
C
、镁合金是将镁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故
C
说法正确;
D
、镁合金的熔点比其各成分金属熔点要低,故
D
说法错误。
故选
D
。
【点睛】
合金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能比成分金属高,熔点比成分金属低。
19
.向
AgNO
3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Al
、
Cu
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
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C
.滤渣中一定含有
Ag
,可能含有铜
D
.滤液中一定含有
Cu
(
NO
3
)
2
,一定不含
AgNO
3
,不一定含有
Al
(
NO<
br>3
)
3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A
、由于没有铝,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故
A
错误;
B
、由于硝酸银不一定完全被反应,因此只有当硝酸银有剩余时,向滤渣中
加入稀盐酸,一
定有沉淀产生,故
B
错误;
C
、根据分析铝和铜都与
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故滤渣中一
定含有
Ag
.故
C
正确;
D
、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
Cu
(
NO
3
)<
br>2
、
Al
(
NO
3
)
3
,
可能含有
AgNO
3
.故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0.有一种
纳米润滑添加剂,有铝粉、铜粉和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
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
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
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
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④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银,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A
.①②⑤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取少
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一定含有铝和
铜,因此①说法错误
;
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
br>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g,可能含有铜,一定没
有铝,
滤液一定含有反应产生的硝酸铝、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
溶质,因此③说法正确
,④说法错误;
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因为银、铜不能和盐酸反应,而
铝没有剩
余,说明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被溶解,故②说法正确;
铝位于氢前,铜
位于氢后;铜可以置换出银,因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⑤说法正
确;
因此正确的是②③⑤;
故选:B。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