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铜绿

萌到你眼炸
986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05: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应用药学-签名图案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铜绿


一、单选题
1
. 《本草经集注》记载:

鸡屎矾
(
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
)
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
熟铜;投苦酒
(

)
中,涂铁皆作铜色 ,外虽铜色,内质不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鸡屎矾中主要成分属于碱式盐
B
.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C


涂铁皆作铜色

发生反应为置换反应
D


内质不变

说明出现了钝化现象。
2
.下列应用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是(


A
.用酒精擦去衣服上的油迹
B
.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C
.食品包装袋中放置铁粉包防止食品变质
D
.用稀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 绿
Cu
2
(OH)
2
CO
3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铜器出现铜绿
[Cu
2

OH

2
CO
3
]
C
.大理石雕像被酸性较强的雨腐蚀毁坏

B
.铁制菜刀生锈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Al
2
O
3

4
.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比使用铁器、铝器的时间均要早
B
.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青铜器容易生成铜绿
C
.《本草纲日》中载 有一药物,名

铜青

,铜青是铜器上的绿色物质,则铜青就是青铜
D
.用蜂蜡做出铜器的蜡模,是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之一,蜂蜡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煤的脱硫、汽车尾气实行国Ⅵ标准排放都是为了提高空气质量
B
.纳米 级的铁粉能通过吸附作用除去水体中的Cu
2+
、Hg
2+
等有害离子
C
.《千里江山图》中含有很多着色的矿石颜料,其中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D
.Ba
2+
摄入过多对人体有害,但BaSO
4
可作为造影剂用 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
6
.东汉晚期的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充分体现了我国光辉灿烂的 古代科技,已成为我
国的旅游标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卷第1页,总3页



A
.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含铜、锡、铅等元素
B
.青铜的机械性能优良,硬度和熔点均高于纯铜
C
.铜器皿表面的铜绿可用明矾溶液清洗
D


曾青(< br>CuSO
4
)得铁则化为铜

的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7.记载:

鸡屎矾
(
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
)
不入药 用,惟堪镀作,

本草经集注

以合熟铜;投苦酒
(
)
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鸡屎矾属有机物
B
.铜盐溶液可与铁发生置换反应
C
.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D
.鸡屎矾投苦酒中发生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8
.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B
.工业上金属
Mg

Al
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
C
.黑色的氧化铜灼烧会变成砖红色
D
.将表面有铜绿[
Cu2
(
OH
)
2
CO
3
]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 ,除去铜绿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津港爆炸案中对剧毒的氰化钠
(NaCN)
喷洒双氧水消毒,利用了双氧水的 氧化性
B
.碳酸钙分解、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固体反应、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都是吸热反

C
.刚玉、红宝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铝,陶瓷、分子筛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D
.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明的铜锈
10
.下列有关含铜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盐酸可以洗去铜表面的铜锈
B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适量氧化铜固体,可得到红褐色沉淀
C

0.1molL

CuSO
4
溶液中,
Cu
2+
的 微粒数目一定小于
0.1N
A
(设
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试卷第2页,总3页


D
.在
FeSO
4
溶液中加入
CuS
固体,溶液中
c(Fe
2+
)
不 变,说明
K
sp

CuS
)远小于
K
sp

FeS



二、综合题
11
.铜是生命必 需的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生产和使用对国计民生
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 答下列问题:
(1)
西汉古籍中曾有记载:曾青
(
硫酸铜
)
得铁则化为铜。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其化学式为
Cu
2
(OH)
2CO
3

请写出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_
;铜绿可用化学方法除去,请写出除去
铜绿而不损伤器物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____
。铜制品的保护方法是
___________

(3)
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铜常
_________ ________
。用于制造货币的原因
(
已知铜的熔点是
1183.4
,铁的熔点是
1534.8 )

12
.铜是生产和生活中用量较多的金属。
(1)
下列有关铜元素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_
(填字母)
A.
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
B.
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
铜与
O
2
反应生成黑色的
CuO
D.CuS O
4
·5H
2
O
是一种混合物,加热后变为白色固体
(2)
某化学小组为测定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铜铝混合物
方案Ⅱ:铜铝混合物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①请写出方案Ⅰ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_____
,该方案中稀硝酸表现
出来的性质是
___________
(填 字母)。
A.
挥发性
B.
酸性
C.
氧化性
D.
还原性
②方案Ⅱ比方案Ⅰ更易于实施,理由是< br>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方案Ⅱ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该反应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________(
铜铝混
合物质量是
m
1
g
,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m2
g
,用含
m
1

m
2
的代数式表示
)

试卷第3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

D
【解析】

【详解】

A.
鸡屎矾中主要成分是
Cu
2
(OH)
2
CO< br>3
,含有未被中和的
OH
-
,因此属于碱式盐,A正确;
B .
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产生
CuO

CO
2

H
2
O
,因此不稳定,
B
正确;


与铜的 化合物反应产生单质铜,
Fe
变为相应的盐,发生反应为置换反应,
C
正确;
D.
碱式碳酸铜不致密,不能对内部物质起到保护作用,
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D

2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油属于有机物,酒精为有机溶剂 ,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油迹易溶于酒精,没有发生化学反
应,
A
错误;
B.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错误;
C.
铁粉具有还原性,能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C
正 确;
D.
Cu
2
(OH)
2
CO
3
与稀 盐酸的反应过程中,
D
错误; 不存在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选
C

3

C
【解析】

【详解】

A

Cu
被腐蚀生成铜绿
[Cu
2
(OH)
2
CO
3
]

Cu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
不选;

B

Fe
元素化合价升高,铁制菜刀 生锈,铁被氧化生成铁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B
不选;

C
.大 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酸雨反应而被腐蚀,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C
选;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铝被氧化生成氧化铝,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D
不 选。

故选:
C

4

C
【解析】



【详解】

A.
我国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比使用铁器、铝器的时间均要早,
A
项说法正确;
B .
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会形成原电池,
Cu
比银活泼做负极,加快腐蚀,所以青 铜器
容易生成铜绿,故
B
说法正确;
C.
《本草纲日》中载有一 药物,名

铜青

,铜青是铜器上的绿色物质,为铜锈蚀生成的碱
式 碳酸铜,故
C
说法错误;
D.
用蜂蜡做出铜器的蜡模,是古代青铜器的铸 造方法之一,蜂蜡的主要成分是酸类、游离
脂肪酸,为有机物,故
D
项正确;
故答案为
C

5

B
【解析】

【详解】

A.
采用燃料脱硫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从而防止出现 酸雨,
NO
x
的催化转化生成
无污染的氮气也能减少酸雨,所以煤的脱硫、汽 车尾气实行国

标准排放都是为了提高空气
质量,故
A
正确;
B

Fe

Pb
2+
、Cu
2+
、Hg
2+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单质而治理污染,与吸附
性无关,故B错误;C.孔雀石的 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故C正确;D.Ba浓度较高时危害
健康,但BaSO
4
不溶 于水和胃酸,所以BaSO
4
可服入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 射线检查肠胃
道疾病,故D正确;故选B。
6

B
【解析】

【详解】

A
.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该合金中含铜、锡、铅等元素,故
A
正确;
B
.合金的熔点比组份金属的熔点低,则青铜熔点低于纯铜,故
B
错误; < br>C
.铜器皿表面的铜绿为
Cu
2
(OH)
2
CO3
,能溶于酸性溶液,而明矾溶液因
Al
3+
的水解显酸性,
则 可用明矾溶液清洗铜器皿表面的铜绿,故
C
正确;
D


曾青
(
CuSO
4
)
得铁则化为铜

的过程发生的 反应为
Fe+CuSO
4
=FeSO
4
+Cu
,此反应为置
换反应,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B

7

A
2+



【解析】

【详解】

A.
鸡屎矾为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 铜,含金属离子、酸根离子,属于盐,不是有机物,故
A
错误;
B.
铁比铜活泼,可与铜盐溶液反应置换出铜,故
B
正确;
C.
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故
C
正确;
D.
鸡屎矾投苦酒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醋酸铜、水和二氧化碳,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 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
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 不大。
8

B
【解析】

【详解】

A
.合金的化学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故
A
正确;
B
.氯化铝属于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不导电,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备金属铝,故
B

误;
C
.黑色的氧化铜灼烧会转变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故
C
正确;
D

Cu
2
(
OH
)
2
CO
3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故
D
正确;
故选
B

9

B
【解析】

【详解】

A
.氰化钠溶液的
CN
-
被双氧水氧化 为
HCO
3
-
,同时放出
NH
3
,氧元素化合价降 低,体现氧
化性,故
A
正确;
B.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是放热反应,碳酸 钙分解、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固体反应是吸
热反应,
B
错误;
C.刚玉、红宝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铝,陶瓷、分子筛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正确;
D.明矾中 的
Al
3+
在溶液中水解生成H
+
,生成的H
+
与 铜锈的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反应,D正确;
答案选B。



10

C
【解析】

【详解】

A
、铜锈的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二氧化碳,正确;
B
、氯化铁溶液中存在铁离子的水解平衡,生成氢氧化铁和氢离子,加入氧化铜后,与氢离
子反应 生成铜离子和水,使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最终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
正确;
C
、硫酸铜溶液的体积未知,所以铜离子的数目无法计算,错误;
D
、在< br>FeSO
4
溶液中加入
CuS
固体,溶液中
c(Fe
2+
)
不变,则
CuS
不能转化为
FeS
,说明
K sp(CuS)
远小于
Ksp(FeS)
,正确;
答案选
C

11

Fe

CuSO4
===FeSO
4

Cu Fe

Cu
2

===Fe
2


Cu 2Cu
+< br>O
2

H
2
O

CO
2
= ==Cu
2
(OH)
2
CO
3
Cu
2(OH)
2
CO
3

4HCl===2CuCl
2
CO
2


3H
2
O
保存在干燥的
空气中

铜的熔点比较低,易于铸造成型;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


【解析】

【分析】

根据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且铜的金属性比铁的弱进行分析。
【详解】

1)曾青是指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是遇到金属铁发生反应生成铜,则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Fe+CuSO
4
===FeSO
4
+Cu ,离 子方程式是Fe+Cu
2+
===Fe
2+
+Cu;答案:Fe+CuSO< br>4
===FeSO
4
+Cu;Fe+Cu
2+
===Fe2+
+Cu。
(2)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能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而生锈即铜绿,其的 化学方程式为:
2Cu+O
2
+H
2
O+CO
2
= Cu
2
(OH)
2
CO
3
,铜绿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 二氧化碳和水,其的化学方
程式为:Cu
2
(OH)
2
CO
3
+4HCl=2CuCl
2
+CO
2
↑+3H
2
O;所以防止铜制品生锈应将其保存在干燥的
空气中,或将其与空气隔绝。答案:2Cu+O
2
+H
2
O+CO
2
===Cu
2
(OH)
2
CO
3
; Cu
2
(OH)
2
CO
3< br>+
4HCl===2CuCl
2
+CO
2
↑+3H
2
O;保存在干燥的空气中。
(3)从物理性质上看,铜比铁熔点低,易于铸造,从化学性质看 ,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
表中氢之后,比较稳定,不易锈蚀,所以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 币。答案:
铜的熔点比较低,易于铸造成型;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
12

BD 3Cu+8H
+
+2NO
3
-
=3Cu
2+
+2NO↑+4H
2
O BC
称量操作简单宜行



2Al+2NaOH +2H
2
O=2NaAlO
2
+3H
2

【解析】

【分析】

(1)A.
根据合金的定义判断;
B.
铜生成碱式碳酸铜,较为疏松;
11.2

m
1
m
2

9

C.
铜与
O
2
反应生成氧化铜,为黑色固体;

4
•5H
2
O
为纯净物。
(2)
①铜与 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
NO
和水;依据硝酸在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硝酸
表现 的性质;
②铝为活泼金属,可与强酸,也可与强碱反应生成氢气,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差可计算出
Al
的质量,利用
Al

NaOH
溶液反应方程式中
Al

H2
的物质的量关系可计算出氢气在标准
状况下的体积。
【详解】

(1)A.
青铜是铜锡合金、不锈钢是铁铬、镍合金、硬铝是铝硅 、镁等形成的合金,
A
正确;
B.
铜生成碱式碳酸铜,较为疏松,
B
错误;
C.
铜与< br>O
2
反应生成氧化铜,为黑色固体,
C
正确;

4< br>•5H
2
O
为纯净物,加热后变为白色的固体
CuSO
4
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BD

(2)
①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Cu(NO
3
)
2

NO
和< br>H
2
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u+8H
+
+NO
3
-
=3Cu
2+
+2NO↑+4H
2
O
;反应中
NO
3
-

N
元素部分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
部分化合价不变表现酸性,故合理选项是
BC

②测量气体的体积不如测量 固体的质量简单易操作,所以方案Ⅱ比方案Ⅰ更易于实施,铝与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
2
O=2NaAlO
2
+3 H
2


铜铝混合物质量是
m
1
,反应后未反应 的
Cu
的质量为
m
2
,则反应的
Al
的质量
m(Al)=(m
1
-m
2
)g

Al
的物质的 量为
n(Al)=
(m
1
m
2
)g(m
1
m
2
)

mol
,根据方程式中
Al

H
2
的物质的量关
27gmol27
系可知
n(H
2)=
(m
1
m
2
)
33
(mm
2
)
n(Al)=

1
mol=mol
,则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
222718



V
m
=
下的体积
V(H
2
)=n·
【点睛】

11.2

m
1
m
2

(m
1
m
2
)
mol×22.4Lmol =L

18
9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含量的测定、实验方案的评价。注意把握 铜、铝的性质以及实验的原理,
结合物质反应的性质及反应产物的状态分析解答,题目侧重考查学生的分 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铜绿


一、单选题
1
.《本草经集注》记载:

鸡屎矾
(
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
)
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
熟铜;投苦酒
(
)
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鸡屎矾中主要成分属于碱式盐
B
.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C


涂铁皆作铜色

发生反应为置换反应
D


内质不变

说明出现了钝化现象。
2
.下列应用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是(


A
.用酒精擦去衣服上的油迹
B
.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C
.食品包装袋中放置铁粉包防止食品变质
D
.用稀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 绿
Cu
2
(OH)
2
CO
3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铜器出现铜绿
[Cu
2

OH

2
CO
3
]
C
.大理石雕像被酸性较强的雨腐蚀毁坏

B
.铁制菜刀生锈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Al
2
O
3

4
.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比使用铁器、铝器的时间均要早
B
.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青铜器容易生成铜绿
C
.《本草纲日》中载 有一药物,名

铜青

,铜青是铜器上的绿色物质,则铜青就是青铜
D
.用蜂蜡做出铜器的蜡模,是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之一,蜂蜡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煤的脱硫、汽车尾气实行国Ⅵ标准排放都是为了提高空气质量
B
.纳米 级的铁粉能通过吸附作用除去水体中的Cu
2+
、Hg
2+
等有害离子
C
.《千里江山图》中含有很多着色的矿石颜料,其中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D
.Ba
2+
摄入过多对人体有害,但BaSO
4
可作为造影剂用 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
6
.东汉晚期的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充分体现了我国光辉灿烂的 古代科技,已成为我
国的旅游标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卷第1页,总3页



A
.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含铜、锡、铅等元素
B
.青铜的机械性能优良,硬度和熔点均高于纯铜
C
.铜器皿表面的铜绿可用明矾溶液清洗
D


曾青(< br>CuSO
4
)得铁则化为铜

的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7.记载:

鸡屎矾
(
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
)
不入药 用,惟堪镀作,

本草经集注

以合熟铜;投苦酒
(
)
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鸡屎矾属有机物
B
.铜盐溶液可与铁发生置换反应
C
.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D
.鸡屎矾投苦酒中发生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8
.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B
.工业上金属
Mg

Al
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
C
.黑色的氧化铜灼烧会变成砖红色
D
.将表面有铜绿[
Cu2
(
OH
)
2
CO
3
]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 ,除去铜绿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津港爆炸案中对剧毒的氰化钠
(NaCN)
喷洒双氧水消毒,利用了双氧水的 氧化性
B
.碳酸钙分解、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固体反应、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都是吸热反

C
.刚玉、红宝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铝,陶瓷、分子筛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D
.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明的铜锈
10
.下列有关含铜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盐酸可以洗去铜表面的铜锈
B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适量氧化铜固体,可得到红褐色沉淀
C

0.1molL

CuSO
4
溶液中,
Cu
2+
的 微粒数目一定小于
0.1N
A
(设
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试卷第2页,总3页


D
.在
FeSO
4
溶液中加入
CuS
固体,溶液中
c(Fe
2+
)
不 变,说明
K
sp

CuS
)远小于
K
sp

FeS



二、综合题
11
.铜是生命必 需的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生产和使用对国计民生
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 答下列问题:
(1)
西汉古籍中曾有记载:曾青
(
硫酸铜
)
得铁则化为铜。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其化学式为
Cu
2
(OH)
2CO
3

请写出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_
;铜绿可用化学方法除去,请写出除去
铜绿而不损伤器物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____
。铜制品的保护方法是
___________

(3)
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铜常
_________ ________
。用于制造货币的原因
(
已知铜的熔点是
1183.4
,铁的熔点是
1534.8 )

12
.铜是生产和生活中用量较多的金属。
(1)
下列有关铜元素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_
(填字母)
A.
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
B.
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
铜与
O
2
反应生成黑色的
CuO
D.CuS O
4
·5H
2
O
是一种混合物,加热后变为白色固体
(2)
某化学小组为测定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铜铝混合物
方案Ⅱ:铜铝混合物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①请写出方案Ⅰ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_____
,该方案中稀硝酸表现
出来的性质是
___________
(填 字母)。
A.
挥发性
B.
酸性
C.
氧化性
D.
还原性
②方案Ⅱ比方案Ⅰ更易于实施,理由是< br>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方案Ⅱ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该反应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________(
铜铝混
合物质量是
m
1
g
,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m2
g
,用含
m
1

m
2
的代数式表示
)

试卷第3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

D
【解析】

【详解】

A.
鸡屎矾中主要成分是
Cu
2
(OH)
2
CO< br>3
,含有未被中和的
OH
-
,因此属于碱式盐,A正确;
B .
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产生
CuO

CO
2

H
2
O
,因此不稳定,
B
正确;


与铜的 化合物反应产生单质铜,
Fe
变为相应的盐,发生反应为置换反应,
C
正确;
D.
碱式碳酸铜不致密,不能对内部物质起到保护作用,
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D

2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油属于有机物,酒精为有机溶剂 ,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油迹易溶于酒精,没有发生化学反
应,
A
错误;
B.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错误;
C.
铁粉具有还原性,能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C
正 确;
D.
Cu
2
(OH)
2
CO
3
与稀 盐酸的反应过程中,
D
错误; 不存在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选
C

3

C
【解析】

【详解】

A

Cu
被腐蚀生成铜绿
[Cu
2
(OH)
2
CO
3
]

Cu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
不选;

B

Fe
元素化合价升高,铁制菜刀 生锈,铁被氧化生成铁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B
不选;

C
.大 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酸雨反应而被腐蚀,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C
选;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铝被氧化生成氧化铝,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D
不 选。

故选:
C

4

C
【解析】



【详解】

A.
我国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比使用铁器、铝器的时间均要早,
A
项说法正确;
B .
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会形成原电池,
Cu
比银活泼做负极,加快腐蚀,所以青 铜器
容易生成铜绿,故
B
说法正确;
C.
《本草纲日》中载有一 药物,名

铜青

,铜青是铜器上的绿色物质,为铜锈蚀生成的碱
式 碳酸铜,故
C
说法错误;
D.
用蜂蜡做出铜器的蜡模,是古代青铜器的铸 造方法之一,蜂蜡的主要成分是酸类、游离
脂肪酸,为有机物,故
D
项正确;
故答案为
C

5

B
【解析】

【详解】

A.
采用燃料脱硫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从而防止出现 酸雨,
NO
x
的催化转化生成
无污染的氮气也能减少酸雨,所以煤的脱硫、汽 车尾气实行国

标准排放都是为了提高空气
质量,故
A
正确;
B

Fe

Pb
2+
、Cu
2+
、Hg
2+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单质而治理污染,与吸附
性无关,故B错误;C.孔雀石的 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故C正确;D.Ba浓度较高时危害
健康,但BaSO
4
不溶 于水和胃酸,所以BaSO
4
可服入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 射线检查肠胃
道疾病,故D正确;故选B。
6

B
【解析】

【详解】

A
.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该合金中含铜、锡、铅等元素,故
A
正确;
B
.合金的熔点比组份金属的熔点低,则青铜熔点低于纯铜,故
B
错误; < br>C
.铜器皿表面的铜绿为
Cu
2
(OH)
2
CO3
,能溶于酸性溶液,而明矾溶液因
Al
3+
的水解显酸性,
则 可用明矾溶液清洗铜器皿表面的铜绿,故
C
正确;
D


曾青
(
CuSO
4
)
得铁则化为铜

的过程发生的 反应为
Fe+CuSO
4
=FeSO
4
+Cu
,此反应为置
换反应,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B

7

A
2+



【解析】

【详解】

A.
鸡屎矾为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 铜,含金属离子、酸根离子,属于盐,不是有机物,故
A
错误;
B.
铁比铜活泼,可与铜盐溶液反应置换出铜,故
B
正确;
C.
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故
C
正确;
D.
鸡屎矾投苦酒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醋酸铜、水和二氧化碳,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 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
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 不大。
8

B
【解析】

【详解】

A
.合金的化学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故
A
正确;
B
.氯化铝属于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不导电,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备金属铝,故
B

误;
C
.黑色的氧化铜灼烧会转变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故
C
正确;
D

Cu
2
(
OH
)
2
CO
3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故
D
正确;
故选
B

9

B
【解析】

【详解】

A
.氰化钠溶液的
CN
-
被双氧水氧化 为
HCO
3
-
,同时放出
NH
3
,氧元素化合价降 低,体现氧
化性,故
A
正确;
B.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是放热反应,碳酸 钙分解、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固体反应是吸
热反应,
B
错误;
C.刚玉、红宝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铝,陶瓷、分子筛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正确;
D.明矾中 的
Al
3+
在溶液中水解生成H
+
,生成的H
+
与 铜锈的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反应,D正确;
答案选B。



10

C
【解析】

【详解】

A
、铜锈的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二氧化碳,正确;
B
、氯化铁溶液中存在铁离子的水解平衡,生成氢氧化铁和氢离子,加入氧化铜后,与氢离
子反应 生成铜离子和水,使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最终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
正确;
C
、硫酸铜溶液的体积未知,所以铜离子的数目无法计算,错误;
D
、在< br>FeSO
4
溶液中加入
CuS
固体,溶液中
c(Fe
2+
)
不变,则
CuS
不能转化为
FeS
,说明
K sp(CuS)
远小于
Ksp(FeS)
,正确;
答案选
C

11

Fe

CuSO4
===FeSO
4

Cu Fe

Cu
2

===Fe
2


Cu 2Cu
+< br>O
2

H
2
O

CO
2
= ==Cu
2
(OH)
2
CO
3
Cu
2(OH)
2
CO
3

4HCl===2CuCl
2
CO
2


3H
2
O
保存在干燥的
空气中

铜的熔点比较低,易于铸造成型;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


【解析】

【分析】

根据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且铜的金属性比铁的弱进行分析。
【详解】

1)曾青是指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是遇到金属铁发生反应生成铜,则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Fe+CuSO
4
===FeSO
4
+Cu ,离 子方程式是Fe+Cu
2+
===Fe
2+
+Cu;答案:Fe+CuSO< br>4
===FeSO
4
+Cu;Fe+Cu
2+
===Fe2+
+Cu。
(2)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能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而生锈即铜绿,其的 化学方程式为:
2Cu+O
2
+H
2
O+CO
2
= Cu
2
(OH)
2
CO
3
,铜绿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 二氧化碳和水,其的化学方
程式为:Cu
2
(OH)
2
CO
3
+4HCl=2CuCl
2
+CO
2
↑+3H
2
O;所以防止铜制品生锈应将其保存在干燥的
空气中,或将其与空气隔绝。答案:2Cu+O
2
+H
2
O+CO
2
===Cu
2
(OH)
2
CO
3
; Cu
2
(OH)
2
CO
3< br>+
4HCl===2CuCl
2
+CO
2
↑+3H
2
O;保存在干燥的空气中。
(3)从物理性质上看,铜比铁熔点低,易于铸造,从化学性质看 ,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
表中氢之后,比较稳定,不易锈蚀,所以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 币。答案:
铜的熔点比较低,易于铸造成型;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
12

BD 3Cu+8H
+
+2NO
3
-
=3Cu
2+
+2NO↑+4H
2
O BC
称量操作简单宜行



2Al+2NaOH +2H
2
O=2NaAlO
2
+3H
2

【解析】

【分析】

(1)A.
根据合金的定义判断;
B.
铜生成碱式碳酸铜,较为疏松;
11.2

m
1
m
2

9

C.
铜与
O
2
反应生成氧化铜,为黑色固体;

4
•5H
2
O
为纯净物。
(2)
①铜与 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
NO
和水;依据硝酸在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硝酸
表现 的性质;
②铝为活泼金属,可与强酸,也可与强碱反应生成氢气,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差可计算出
Al
的质量,利用
Al

NaOH
溶液反应方程式中
Al

H2
的物质的量关系可计算出氢气在标准
状况下的体积。
【详解】

(1)A.
青铜是铜锡合金、不锈钢是铁铬、镍合金、硬铝是铝硅 、镁等形成的合金,
A
正确;
B.
铜生成碱式碳酸铜,较为疏松,
B
错误;
C.
铜与< br>O
2
反应生成氧化铜,为黑色固体,
C
正确;

4< br>•5H
2
O
为纯净物,加热后变为白色的固体
CuSO
4
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BD

(2)
①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Cu(NO
3
)
2

NO
和< br>H
2
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u+8H
+
+NO
3
-
=3Cu
2+
+2NO↑+4H
2
O
;反应中
NO
3
-

N
元素部分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
部分化合价不变表现酸性,故合理选项是
BC

②测量气体的体积不如测量 固体的质量简单易操作,所以方案Ⅱ比方案Ⅰ更易于实施,铝与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
2
O=2NaAlO
2
+3 H
2


铜铝混合物质量是
m
1
,反应后未反应 的
Cu
的质量为
m
2
,则反应的
Al
的质量
m(Al)=(m
1
-m
2
)g

Al
的物质的 量为
n(Al)=
(m
1
m
2
)g(m
1
m
2
)

mol
,根据方程式中
Al

H
2
的物质的量关
27gmol27
系可知
n(H
2)=
(m
1
m
2
)
33
(mm
2
)
n(Al)=

1
mol=mol
,则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
222718



V
m
=
下的体积
V(H
2
)=n·
【点睛】

11.2

m
1
m
2

(m
1
m
2
)
mol×22.4Lmol =L

18
9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含量的测定、实验方案的评价。注意把握 铜、铝的性质以及实验的原理,
结合物质反应的性质及反应产物的状态分析解答,题目侧重考查学生的分 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校园里难忘的一件事-福建建设执业注册管理中心


内江人事考试网-摘花的英文


关于青蛙的资料-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金额大写规则-学业水平测试查询


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扶贫帮困工作总结


湖北二本学校-仅接受


浙江高考成绩-财务管理实习报告


护士资格证准考证打印-检察院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