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丧事礼仪

绝世美人儿
857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06: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环保的作文-给朋友的祝福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河南新乡丧事礼仪



篇一:濮阳地区农村白事礼仪
濮阳地区白事礼仪顺 序:最简单吊孝礼仪自己一人,站
立后方正中(此时礼仪喊:盼客)面向香桌作揖一次,
缓步向前走,走到香桌前作揖一次,
对方給香,接香后一一插入香坛内,然后再作揖一次

然后后退半步,跪下,对方给酒,接酒后倒在松枝上,
把酒杯给对方,
举哀(新丧多哭,哭后有人做劝状,周年忌日多不哭)
磕头四次(磕完第四个头时此时礼仪喊:谢客),
缓缓起身向香案作揖一次(此时礼仪喊:两旁客谢)
对左右两旁答谢时微躬身,做下垂双手重叠状回礼,结
束。
如是亲家吊孝此时礼仪喊:孝子出陇谢亲家了
做下垂双手重叠状回礼
孝子磕头三个后,直身离开,如有当村长辈互相作揖,


第 1 页 共 25 页




礼毕!
篇二:丧事礼仪
丧事礼仪
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
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
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 友和村人。详细
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
他的家人替他招魂 ,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
够循着声音归来。
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 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
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
结束。这主要是受 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
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入敛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
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
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 家的礼制,后来,又被
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出丧择日仪式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 死,应选在柔
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


第 2 页 共 25 页




行。
哭丧 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
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 仪式
是最受重视的。
下葬仪式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
常郑重其事。
生活只够温饱或稍宽 裕之家,遇丧事无力大操大办,但
父、母辞世仍是“当大事”,必遵的礼仪及民俗不允稍有疏
忽 。
寿终正寝
父(母)病重,亲人环侍,医生已明告“预备后事”,一
切早 有准备,只一咽气即抬尸堂屋头向神龛脚向大门停放,
称寿终正寝。忌顺梁横放,忌头不向神龛。同时撤 去病榻卧
具,古称易箦。死于户外(医院例外)或不是直系亲人,不能
停尸堂屋。乡下多平房有 揭卧处屋瓦三匹“便灵魂升天”之
俗.城市则无。
也有尚未咽气扶其倚坐堂屋正中脚踩米斗,子女环跪呼
号,希冀回苏以表依恋及孝思的。
烧倒头纸,点过桥灯
在死尸脚下置盆烧纸钱称烧倒头纸,灰烬不弃,包好放
棺中。设香烛并于停尸板下点油灯称点过桥灯。
放鞭炮


第 3 页 共 25 页




借此告知邻里家“当大事”,迷信说法是驱来捉魂的鬼
卒。
举哀,沐浴整容,穿寿衣
亲人在哭泣举哀的同时还要为死者抹澡,请理发员为死
者剃头可 称旧时的整容。给死者穿上早已缶制只用棉布不用
丝绸皮毛,有袢无纽扣的寿(老)衣,经济窘困之家也 要用清
洁旧衣“
装老”。一切停当,摆正尸体,双脚系以棉线使之脚尖
并拢向上,复“搭面纸”,完成“正寝”。
灵堂、灵牌
灵堂有无孝帏、孝幛要视家境的好坏而定。但总要在堂
屋设神案 供灵牌。灵牌纸制如大信到‘状内支以线香,写法
为“仙逝显考(妣)某公(母)讳xx(氏)老大(孺 )人之灵位。不
孝男(女)xxx泣血叩首”。
穿孝、成服
父(母)亲咽 气,子女立即用白布缠头带孝。成服时正式
披麻戴孝;正孝子麻冠、麻衣(长背心式)、孝服、孝鞋、麻
缕系腰,孝帕长九尺拖及脚背(如祖父母尤存贴圆形红纸于
麻冠上,女婿亦同)。丧服分斩衰、 齐衰、大功、小功、缌
麻,视服孝人亲疏而异(如孝布长短……)称五服。穷苦人家
制备不起孝 服但必包孝帕。
有文化之家在门前贴讣告:“不孝子侍奉无状,祸延显


第 4 页 共 25 页




考(妣)某公,于x年x 月x日x时辞世(或:弃养)享年x岁。”
并书明成服、祭奠、出殡日期。孝子之名上如父母双亡称孤< br>哀子,父亡母存称孤子,母亡父存称哀子。财势家要专印讣
闻比讣告更慎重,有的还请文人撰行状 ,征诗文,或在报纸
上登讣告。
亲友要送丧家金钱、香烛、冥锭以及孝帏、挽联,并亲< br>往丧家吊祭,孝子除叩谢外不迎送并贴孝对于门“不迎不送
丧家礼,自来自去吊客情。”丧家也以 孝布为反馈礼。
啼更据《西后城风俗志》载:“诸子、诸妇及昆弟之子,
夜居柩左右,妇 女夜五哭,逢更则哭,俗名:‘啼更’”。
设孝堂孝堂又称“灵堂”、“灵棚”、“祭堂”,是停 放灵
柩、祭奠死者灵魂的场所。棺柩停在主屋里,前屋外的院子
里搭起宽阔的“灵棚”。正面摆 着祭桌,桌后挂关竹帘,帘
上糊着一个大大的“奠”字或“灵”字。两旁的门上各有一
个小竖匾 ,匾文十分考究,如丧家死的是父亲,则横匾上写:
“陟岵兴悲”。如丧家死的是母亲,则横匾上写:“ 陟屺兴悲”。
两旁有挽联,也称“灵棚对子”,其内容要求点出死者与丧
主的关系、死者的身份 地位,以及对国家、民族、家庭的贡
献,要求对仗工整,情感真挚,令人读而生悲。无论是棚里
棚外的挽联,不拘字数多少,可随意而作。灵堂里放两张桌
子,一大一小,大者称“大殿”,小者称“小 殿”,大桌上供
猪头、公鸡、鲤鱼、馒头、糕点及各种水果,猪鼻孔里要插


第 5 页 共 25 页




葱。也有的用整猪整羊作 祭品。小桌上放酒壶、酒杯、碗筷、
烧纸等。祭桌放丧盘、倒头灯,事前备好装着麦穰等物的白
布拜垫,供吊客磕头用,两旁排列许多小型拜垫,供小孩趴
棚用,趴棚的小孩多为死者族中辈份晚的男孩 ,人数愈多愈
好,辈份愈晚愈好,这说明
死者福寿双全,族中人丁兴旺。
灵棚正门有一块大匾,匾上书:“恭承惠吊”,以表丧主
对吊客的谢意。灵堂设置因地位和贫富而异,地 位高、富者,

了表示家族大、亲友多,将祭品陈放桌上,多的达几十
桌,最高 者称“龙门祭”,即在祭品上用各种材料塑成或剪
成山水人勿、飞禽走兽形状,其中一大盘为“鲤鱼跳龙 门”,
故称“龙门祭”。地位低的贫者,不分大小殿一张大桌上简
单摆点供品,不行大礼,只是 磕头而已。如灵堂设小殿者,
则要行三拜九叩大礼。灵堂两边有一对纸扎的金童、玉女,
称“站 棚人”,相传将纸人焚烧后,到冥间可变成死者的佣
人,任其使役。金童、玉女按男左女右设放。亲朋故 旧来吊
唁时,孝子在灵棚内跪接来吊者。孝堂中悬挂亲友送来的挽
幛,旧时,挂幛的位置十分考 究,分三档,一档一个席位。
一档为祖档,即祖母娘家送来的挽幛;二档为母档,其上席
为舅舅 家送来的挽幛;三档为妻档,即妻子娘家送来的挽幛,
其后才是其它亲戚的挽幛。


第 6 页 共 25 页




挂孝球、钉门麻人死 后在门上悬挂白纸球,名“孝球”,
以示家中有丧事。死者如是家中最尊的长辈,丧家要大门上
横钉一幅粗麻,俗称“钉门麻”作为丧事的一种标志。
送无常旧时,迷信认为,人死是无常鬼勾摄 生魂所致,
故有送无常的习俗。在死者尸体移人孝堂后,丧家携酒饭至
河边、江旁、池畔、湖滨 ,焚化纸钱、草鞋、稻草等物,从
水中送勾魂的无常鬼离去。
主丧、傧相、孝子主丧者称 “丧主”,是操办丧葬事宜
的主人。由于丧礼仪程繁琐,清规戒律甚多,稍有疏忽,就
会造成礼 仪不全和失礼,一是对死者不恭,二是对吊唁者不
礼,所以在发生丧事时,必须请有威望、有经验、阅历 深、
会办事的长者帮忙料理。古代对指引宾客、赞礼的人员称“傧
相”,由于丧主悲痛,孝子忙 于跪接亲友,故丧事安排、礼
仪施行,均由傧相主持。
孝子是死者的儿子、孙子、重孙, 其中长子、长孙、长
重孙为正孝子,他们的孝服与一般不同,特点是孝布较长,
鞋上罩一层白布 ,在后跟半寸左右现出鞋的本色,腰间系草
编的绳带,手持哭丧棒。服重孝者则披麻戴索,俗称“披麻< br>戴孝”。
孝子手中拿“哭丧棒”,亦称“丧杖”、“哀杖”。哭丧棒
用竹或木制成 。其中父丧用竹杖,称“苴杖”,母丧用桐木
杖,称“削杖”。原丧杖是用于孝子拄扶,因孝子过度哀伤 ,


第 7 页 共 25 页




造成身虚体弱,行走困难,设杖以扶持。后来逐渐演变成俗,
为丧礼中的一种规定。原丧杖长一米,主要 用于扶拄,后演
为三十公分,主要用于丧礼仪
俗。
成服即丧礼大殓后,死 者亲属按同死者关系的亲疏,穿
着应持的丧服,叫“成服”。古代为亡者服丧的丧服分五等,
称 “五服”。五服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
服之内的亲属
称“五属”,五服 之外,就不再是亲属关系。“斩衰”是
五服中最高的一级,服丧最重,最低的一级是“缌麻”,服
丧最轻。由于等级不同,守孝期和丧服不同。“斩衰”守孝
三年,“齐衰”守孝一年。随着社会的变革 ,到了清末以后,
五服制不行,而行服孝。服孝分三种(l)“重孝”:子女为
父母、妻为夫、 承重孙(子亡,长孙按子成服)为祖父母,
着素服、束麻绳、头戴孝箍,女顶白长巾,服穿麻边白鞋。< br>停灵、三七、五七。(2)叔父母、堂伯叔父母、姑父母顶白
布短手巾,孙为祖父母、伯叔祖父母 ,戴孝帽,外甥、外甥
女为舅父母,侄为伯叔父母戴孝帽或顶白布手巾,停灵期服
孝,其后则除 。(3)“全破孝”:内外亲吊客,每人一条白布
手巾,葬后即除去。有的祖父、祖母亡故,孙辈穿孝服 ,帽
子前沿正中缝一用红绒扎成的圆球,布鞋加罩白布面,俗称
“封鞋”,鞋跟处不封死,留一 宽缝,加缝红布一条;鞋脸


第 8 页 共 25 页




正中各缝一红线球。孙女无帽,则头扎一白布宽带,于前额
正中部位缝红绒球一个, 鞋同孙男,这三个绒球称“缨儿”。
另外,外祖父、母死亡,外孙、外孙女服孝时也要带缨,红
线球按男左女右,缀于孝帽和封鞋的偏侧,裕称“歪缨”。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市面上有麻制红线球 出售,则红线
球就改为麻制红线球。建国后又改孝服为佩带黑纱,红绒球
则缀在黑纱上。
对请来的抬殇人员及其它帮忙人员,一律给孝帽。
报丧人死后,由死者的儿孙、侄儿 、侄孙们分头给与死
者有往来的亲朋、故旧报信,称“报丧”。报丧分“口传”
与“文告”,口 传即报丧者分别奔赴亲友家,将死者的故因、
亡故时间简略向亲友说明,然后告之分孝情况以及开吊、送
葬日期。有的报丧特别讲究,孝子报丧须赤脚敞头、披麻。
到亲友家须叩头报丧,路遇亲朋故旧 ,也须叩头。到一家,
必须在这一家吃三个熟鸡蛋,才能离开。有时亲友不在家,
报丧者必须在 此家舀一口水喝,喝后才好离开。孝子在村中
挨户“报丧”时,要户户下跪,路遇长老也要下跪敬告。
文告又称“讣告”,也称“讣闻”、“讣音”、“讣文”、“讣
式”等,由古代“赴告”演 变而来。古代诸候以崩薨祸福相
告,曰“赴告”。“赴”同“讣”。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面报丧又出现了新的形式――讣帖,
内容与讣告同,但


第 9 页 共 25 页




讣告可贴可送。而讣帖篇幅小,只宜投送个人。讣告、
讣帖都须在死
者出殡前送出,以便亲友及时做好吊丧的准备。讣文用
白纸书写,白为凶事的代表色,显得肃穆、悲痛。
下报单与奔丧死者的子孙奔走亲友家报丧时,因重孝在
身,不
能进亲友家门,要等候于门外,当亲友出来时,突然闪
出,跪地磕一响头,泣告丧情,称“下报单”。
奔丧之俗历史悠久,客居在外的人或亲友,听到亡故噩
耗,急忙赶回料理丧事或前往吊唁。
开孝、呈白丧家报丧或发讣告于亲友,葬前一、二天,
亲友便带上花圈、香烛、纸钱、挽联 等来丧家吊唁。待亲友、
邻里聚集稍多,主人便以白布丈余包裹于头上,表示吊丧开
始。亲友前 来吊孝,要先到灵床前行礼,礼毕,丧家跪呈致
吊者孝巾一条,巾长四至五尺,白色,多以白粗布为之。 致
吊者接孝巾后,立即顶之于头,或系之于腰,否则被视为失
礼。
题主题材头题 材盖亦称“写木主”、“写主牌”。古代丧
礼规定,除幼丧和凶死者外,人死后,都要为其设神位,以< br>飨祭祀。死者入殓前,在木主(即神主牌)未列宗庙前,丧
家要择日请本族或当地有名之士,为木 主题主,以便长期奉
祭。一般在木主正面写衔名、谥号,背面写其经历、生卒时


第 10 页 共 25 页




间、子女和配偶的姓名 ,以及安葬的地点方位。木主正面的
“主”字,暂写为“王”字,待日后举行点主仪式时补上一
点,也有在题主时一并完成的。加点时须请地方绅士或有威
望的老者,用红笔在“王”上加点,变成“神 主位”,点后
将笔向后一甩数丈,拂袖而去。再由孝子用墨笔在点上复点
一次,俗称“点主”。 点后孝子在前跪,捧主牌,次子等在
后跪,磕头,然后转身将主牌放置棺头。如果开吊设祭堂,
则神主牌供奉灵堂内,等出殡时再将其供奉在主屋堂柜上,
或列人宗庙内。
灵柩出殡前, 丧家请题主的祭官,在棺头、棺盖上题字。
题材头时,先让孝子跪下,向祭官呈上题材头的绢和白布,< br>双手献上崭新的毛笔。然后,孝子执砚跪于前,祭官题材头
神位。材头神位格式一般有老年人与年 轻人之分,字数按“生、
老、病、死、苦”推算,必须拈“生”字.似男性为例,老
人的神位格 式是:“时故先考某公讳某灵柩”,宫式门眉扇形
框中,均题“安乐宫”三字。丙边楹联大都书写“孟坡 头上
金童送,奈河桥边玉女迎”、“金童持壶春常在,玉女举案日
月长”等。有的植材盖上留有 碗口大的圆圈,用以题字,称
“题材盖”,题字仍请祭官书写,题法各地不一,一是用金、
木、 水、火、土、五行题盖,寓镇压之意;
(:河南新乡丧事礼仪) 一是按性别书写,男性老人多书
写:“佑启我后人”、“是之谓不朽”等,女性老人则写:“坤


第 11 页 共 25 页




德后嗣昌” 、“坤柔顺利贞”等。也有少数写七个字的,男性
多题:“大德锡类昌后嗣”,女性多题:“王母瑶池添 宝座”
等,写法以吉徉为主。
大开门发葬的前一天,称作“大开
门”。这 天太凡亲友均赶来??或傧相的安排下,还不时
到村口迎接吊客。死者的孙子、重孙,趴在灵堂两旁,向 前
来吊唁的亲朋回拜谢吊。中午丧家以便筵招待,一般大米饭、
四菜一汤。有的人家吊客多,从 中午就开始置酒席,一直可
延续到晚席。黄昏时上庙送汤.晚上放焰口(做佛事),晚
席结束后 ,吹鼓手哀乐阵阵,直至深夜,举行辞灵仪式。
篇三: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9:常见的丧葬习俗
常见的丧葬习俗常言道:“黄泉路上无老少”,生老病死
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无论寿数长短 ,到头来都难免一死。尽
管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但“三寸气在千般用,一
旦无常万事 休”。
养老送终
俗话说“养儿防老”,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 德,做父母的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儿女们养育成人,供上学
念书找工作,给儿子娶妻生子,给女儿找个好婆 家。当他们
年老体衰,风烛残年时,做儿女的要百般孝顺,回报他们的
养育之恩。
特别是当老人病入膏肓的时候,儿女们更是要不离左右,


第 12 页 共 25 页




日夜守候,喂饭喂药,端屎端尿,直到实在没有回天之力,
撒手人寰。临终之时儿女们不在老人身边,这就是没得上济。
所以无论远近的孙男弟女,都要守 在老人身边见最后一面,
老人有啥嘱咐的都说说。想说的话都说了,想见的人都见了,
死也就瞑 目了。
孝子报丧
老人咽气后,首先要由儿子到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上下邻
村 “报丧”,意思是告诉大家某日某时老人不在了。往往是
孝子戴着孝,由人领着,每到一家大门外,领着 的人大声说:
“孝子磕头”(叫孝子头,也叫报丧头)。孝子双膝跪地磕一
个头,当那家里人出 来时再告详情。家家如此的磕个遍,意
思是需要人们都来帮忙。人们忌讳戴着生孝进入家里,意思
是不吉利。
老人在还没咽气时,要赶紧给穿上装老衣裳,如死后再
穿视为没得着,是光 着身子走的。讲究穿“几道领”(每套
衣服一道领)一般有三道五道七道(上三下二或上四下三)
的,不穿背心裤衩。装老衣裳一般是蓝色、酱色、女的红的
花的,不能用黑色的,说黑色是铁。有夹衣 、棉衣,有穿棉
袍子(现在穿棉大衣)的,也有不穿的,说穿了鬼魂打不起
旋风。不能穿单褂子 ,谐音“单挂子”。不穿皮衣皮裤,过
去布料用绸子不用缎子因谐音“断子”。要把老人放在屋里
地下的门板或床板上,头冲门脚冲里,等老人死了打开窗户,


第 13 页 共 25 页




烧上一张倒头纸。因为若在炕上铺着毡子、炕席或穿 带毛的
衣服都有忌讳,说这样死了会到阴间数毛和背炕板子,难以
脱生。在胸口上放一块犁铧鉄 ,意思是怕诈尸走尸。在腮帮
处塞一铜钱或嘴里放一捏茶叶,以免空口妨子女。袖口和裤
脚都要 用蓝线扎住,按岁数数线的根儿数。裤带也要用蓝线,
不能用带子,意思是怕猫和耗子往里钻。头直上放 一碗“倒
头饭”(米饭)上面插一双筷子,筷头儿绑上棉花疙瘩。用
面捏打狗饼和打狗棒,插在 倒头饭上。还要点一盏麻油灯即
“倒头灯”,在头直的地上弄个小坑儿放在里面,上面放上
丧盆 (瓦盆),男的盆底钻五个眼儿,女的钻七个眼儿,中
间有一个大眼儿,有往丧盆放烧纸的就灯火点着。 要放一个
香炉,一至四摞供(馒头),还要用麻把两脚捆上即“绊脚
丝”。身上苫块红布叫苫单 ,铺黄色床单(讲究铺黄盖红)。
同时,还要赶快挂出挑钱纸,用白麻纸正剪反剪,一岁
一条儿剪成长穗子,绑在长木杆上,男左女右挂在大门口,
昭示人们家里死了人。如果有的家拉扯不住小 孩儿,要偷着
撕下几条儿做“套缨子”(项圈),寿数越高的挑钱纸越好。
老人死了还要戴孝, 这是对老人尽孝的一种标记。儿子兴“披
麻戴孝”,头戴白孝帽,身穿白孝衫,头后边有个麻辫子。女婿孝是个白腰带和孝帽子,姑
娘和媳妇头上都是一个白孝箍,也有穿孝衫披麻的。孙
子孙女孝,头上都是一个白孝箍,在孝箍上分男左女右缝块


第 14 页 共 25 页




红布,重孙子辈,在孝箍上分男左女右缝上一块绿布。
前来吊孝的乡里乡亲,有送香火、 烧纸、金银箔、供果
的,也有送布的(挽幛),送钱的称“送干礼”。这时司仪要
喊上香、奠酒 、叩首、礼毕,亲属要向吊唁者磕头表示感谢,
礼房要喊某某带的啥东西。自人死后要勤上香、勤上供、 勤
烧纸,夜间鸡叫前要烧“鸡鸣纸”。在停灵期间,帮忙人要
糊装五谷杂粮的粮食口袋,不能装 盐和酱,免得下辈子出犟
人。过去,有的家办不起丧事,还要张贴“白事榜”,意思
是需要大家 帮着发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糊纸扎活
老人故去后,家里马上要请阴阳先生,阴 阳能看阳宅阴
宅(坟地)。阴阳来了先要画些符,贴在门窗上,也有贴在
门后和棺材上的。要推 算入殓时间,妨什么怎样“破”,先
做“引魂幡”,用一张麻纸剪成一张网状,挑挂在一根木棍
上,幡里也有用五色纸写一条或两条条幅的。如:“金童玉
女来引路,保佑善人上西天”。“黄幡招盖引 魂入墓”,“金童
玉女引魂入墓”,“度之灵早离地府,拔荐救苦玉童幡”等。
如搭设灵棚,应 在窗前,灵前摆设供桌,供饭供菜各四件,
设香筒、蜡扦、香炉,桌前放丧盆。
请画匠画 棺材,如家庭富裕,儿女孝敬,就请画匠画个
“上五彩”,一般是画“二十四孝”,如“王小为母卧冰” ,“李
逵下山接母”、“八仙图”和一些忠孝节义的有关戏出。棺材


第 15 页 共 25 页




小头以“文帝煎药”之类孝悌图多见 。如果画“中五彩”,
男的一般画“二龙戏珠”,女的一般画“丹凤朝阳”。如果画
“下五彩” ,就由画匠随心所欲,随便画幅图案,意思是棺
材不是白茬就行了。一般的都在棺材大头中间写一“奠” 或
“寿”字。也有的大多数家,用紫红色漆把棺材油一下就行
了。无论是画还是油,一般都是由 女婿和姑娘来掏钱。棺木
一般不用椴木榆木桦木杨木,因为谐音是“断愚花洋”。当
然,也有的 老人提前几年,把寿衣做好,把寿材做好彩画好,
这样心里就踏实了。特别是对久病的老人,做寿衣和棺 材还
有冲喜作用。
请“鼓匠”,一般是在当院里搭好“灵棚”,鼓匠在里边
见有 来烧纸吊孝的便吹吹打打,一般由三五人组成,他们所
吹奏的曲调为《大上吊》、《小开门》、《小寡妇 上坟》、《鬼拉
腿》、《苦伶仃》、《出古董》、《哭灵牌》、《哭殿》等凄凉低沉
哀婉的曲牌 。鼓匠一般都是残疾人,有“十个鼓匠九个瞎,
一个走路不利索”之说。每有人来便吹打一番,因为烧纸 的
人不断,所以鼓匠不能进屋吃饭,这也算个忌讳。如果夏天
下雨天死人,要在棺材上放一面镜 子,意思是怕打雷震了
“尸”。
入殓也是阴阳的事,他给掐算好入殓时间,一般是按死< br>者的命、岁数和死亡的时间来推算。入殓时要等儿女齐全时
开始,先要在棺材底下放些干草,放的 越厚,下辈子越能过


第 16 页 共 25 页




起日子。尸体底下放“垫背钱”七枚铜钱,男的放一趟线,
女的放北斗七星形。要把 寿衣底襟剪下一块,怕鬼刮不起旋
风,要把打狗饼打狗棒放入袖筒,意思是阴间有恶狗,要用
打 狗饼和打狗棒对付。女的还要放“九连环”。死时放入腮
帮的铜钱要抠出来。尸体入棺,由长子抱头,弟 弟抱腿,把
尸体放平整。其他亲属守候左右,死者脸不能见太阳,要用
两张麻纸盖着,即“亡人 盖纸被,一辈又一辈”。要将死者
生前爱物放入棺内,孝子要用白酒给老人净面,要用棉花由
上 到下由左到右“十字”型用酒擦脸,特别是要把眼睛擦好,
否则下辈子出瞎子,如碗里剩下酒要由孝子喝 掉。入殓时不
许哭,说眼泪落在尸体
上就是一颗钉子,然后盖棺,放上材头布(红布)红 布
下头要用剪子剪些豁,人们要拽高寿逝者的红布条,给小孩
子做“套缨子”(项圈),戴在脖 子上好拉扯。
“开灵堂”也叫“开明堂、挂槛”,阴阳用一条红纸,
上写道:“盖世xx 于x年X月X日病故显考之灵柩”,意思
是相当于阳间的“房屋使用证”,证明此棺材属本亡灵专用以防其他恶鬼霸占,写好贴在棺材大头中间。有的还要在棺
材大头上贴一副对联:“在阳间积德行善 ,归阴府灵魂平安”。
男死者横批:“二龙戏珠”,女死者“丹凤朝阳”。入殓后痛
哭嚎啕,男 的大多不出声,女的有曲有调,悲悲切切,抑扬
顿挫。


第 17 页 共 25 页




“糊纸扎”也是阴阳的活计(也有的是请扎 纸活的纸张
匠),“纸扎”用麻杆做骨架,用五彩纸糊死者家属所需要的
东西。男的一般要糊一 匹马、两个武士、两个童男女、一个
马夫、车、轿、金斗、银斗、摇钱树、聚宝盆等,女人一般
要糊牛(喝脏水,因为女人一生用水多,到阴间要罚喝脏水,
糊了牛让牛替喝)。金银柜、童男童女等。 当然也有糊开路
神、打路鬼、四季花盆的。这些都是迷信,意思是男的到了
阴曹地府有钱花,坐 着马车耀武扬威,女的到阴间有丫鬟伺
候着。过去的有钱人家要裱糊亭台楼阁,宅院禽畜,阳间有
啥给糊啥。
送三报庙
“送三”和“报庙”一块举行,如果是有钱有势的人家,
那就要摆阔气,讲排场。
出殡头 一天晚上,阴阳先生左手握一面镜子,右手拿一
个新针,用镜子照着,把糊的纸人、纸牛、纸马等的五官 和
所有关节都要扎一下,这叫“开光”,如不这样,这些东西
就走不了是死物。
“开光”完了就开始“送三”和“报庙”了,要由主事
人把死者亲属和亲戚排好顺序:一是鼓匠班走在最 前边,吹
吹打打。二是孝子背着“灵牌”(用黄纸写的一个牌位:“供
奉xxx之位”),边走 边喊:“xxx,上西天了”。三是两个或
四个孝子双手端捧大供盘,盘里边放着供品。四是子、孙双< br>

第 18 页 共 25 页




手 端所糊的纸扎。五是哭丧队伍,大户人家有几十或上百人,
走在街上很是气派,围观群众水泄不通。在“ 鼓匠”前边,
还有两个撒“路灯”的人,“路灯”用锯沫或马粪和一些煤
油搅拌成,走几步,用 铲子铲点儿油沫,用火点着能燃烧很
长时间,在漆黑的夜晚,“灯火”煞是好看。一般要在村子
的主要街道走一圈,往返不能走回头路,最后到村外十字路
口把这些“纸扎”全部烧掉。也有的要到山神 庙或土地庙烧
掉,所以又叫“报庙”。还有的在哪也不烧要随出殡到坟地
烧。也有的把死人放入 棺材后,烧倒头马、倒头驴的,女的
则烧倒头牛。
如在十字路口或坟地烧纸扎,还有一项 “交单”仪式(也
叫报礼单),由孝子把事先写好的“交单”(物品名),拿在
手中,一手拿着 擀面杖指向前方,蹬在凳上,高声宣读:“东
胜神州x省x县x村,某公讳xx阳寿已尽,于x年x月x
日x时,与世长辞,享年xx岁。我秉教沙门以普度众生为
本,引渡驾鹤西去,途经西牛贺州, 奔赴南瞻部洲极乐世界
丰都境内加入冥籍。沿途冥官冥吏不得敲诈勒索,穷神恶鬼
不得拦路抢劫 。有吾大成三宝护法为证。英魂随身携带冥宝
冥器,均系生前亲友馈赠及孝子贤孙备办,来路明确。所有
一切,计开如下??”如果和尚写交单路引,谦称“沙门”,
若俗人写应用尊称“佛门”。
打坑出殡


第 19 页 共 25 页




老人死后,一般要安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最长
不超过半个月。送完三, 第二天清早就要出殡了,所以办丧
事更加忙乎。
首先,要把坑打好,打坑前要由阴阳先生领着孝子“破
土”,要用一只
白公鸡(不能用黑 公鸡),用一根新针把鸡冠子扎破,
把血滴在打坑的四角,还要把锨和镐蹭上鸡血。然后孝子用
镐头在中间刨下一块土坷垃放在一边,再画出打坑范围,这
样其它人才能下手干,这种习俗就是“孝子不 破土,别人不
打坑”有“防碍”。打坑时,人们谁干累了,谁上来把脚印
胡撸没了,把工具放在 一边,别人再下去接着干,还要找抬
重的绑架子,看是八抬十六抬二十四抬,还是三十二抬四十
八抬六十四抬,绝大多数都用十六抬。要给打坑和抬重的人
每人一块孝布,在抬重前掖到帽子侧面。抬重 前抬重人都要
在死者家简单的吃顿饭,以免路上没劲儿。
出殡时,要看是入老坟还是踩新 坟,入老坟没啥说法,
如果踩新坟,还要讲究“天坑”。如果往“天坑”搬家或是
埋死人,会不 吉利,还要死人。一年四季的天坑是“春巺夏
坤秋在乾,冬在艮上不安然”。意思是春季“天坑”在东南
方向,夏季“天坑”在西南方向,秋季“天坑”在西北方向,
冬季“天坑”在东北方向。还有“ 月天坑”,有口诀:“正、
五九并南方,二、四、六夏东仓,


第 20 页 共 25 页




三、七、十一归正北。四、八、十二下 西厢”。阴阳一
般选墓地主要看山脉位置水流走向,选“左青龙,右白虎,
前朱雀、后玄武”墓 地最好,按照过去迷信说法,如果阴阳
安置不好,要犯“千斤肉”、“里外乎”“墓乎鬼”等,还要死人。阴阳就是用这些“迷信理论”来骗钱,给人们看阴阳
宅的。出殡时,“阴阳”还要用破土时的 白鸡撵“殃”,撵“殃”
只有阴阳一人在屋撵,别人不能进屋。按迷信说法,人死了
最后吐出一 口恶气,不知落在了啥地方,所以死了人要先把
窗户打开放恶气,出殡撵“殃”,即驱灾辟邪,一般人死 时
不能与之对脸,以防殃扑着,阴阳按时辰推算“殃”在何处。
阴阳撵“殃”时左手握一只白公 鸡,右手用一把铁箭,也可
使桃条棍儿打鸡(鬼怕鸡叫)公鸡疼痛难忍,咯哟咯哟乱叫,
把事先 准备好的五谷杂粮(稻、黍、稷、麦、豆)等向屋内
墙角四处抛洒,边撒边念“公鸡鸣处神鬼惊,六精( 五谷粮)
撒尽魂魄散”等口诀。撵完“殃”,就要起灵,起灵前忌什
么属相,事先阴阳就告诉大 家伙儿了,此时有被妨碍的人不
能到灵前去。如坟地路远,要把公鸡放在棺材大头上,这叫
“引 魂鸡”。当然,绝大多数家要在埋完人后,阴阳再回来
净院撵殃。长子扛幡摔“丧盆”(孝盆)一般是一 下摔碎,
越碎越好越吉利,如再摔两次摔不碎,就要留起来,意思是
聚宝盆。过去“摔丧盆”还 有个说法,哪个孝子“摔丧盆”
死者所有留下的遗产归哪个孝子所有。还要把死人枕头撕破,


第 21 页 共 25 页




把荞麦皮倒 在地上烧着,人们有时打架骂“ⅹⅹ倒荞麦皮了”
或“烧你的枕头了”意思就是死了。起灵时长子要背材 头(象
征性的,因为两侧有人抬,当棺材放入大杠时,长子率所有
子孙跪于灵前,长子扛幡摔丧 盆,长媳抱“下食罐”。杠头
询问抬重各人妥当否,长子摔了丧盆起身扛幡引路前行。
出 殡时,路过营子里各家门口时,人家还要点着一堆火,
意思是怕有死神烂鬼“妨碍”。孝子在前边扛着“ 引魂幡”
边走边喊:“ⅹⅹⅹ上西天了”,也有喊“爸(妈)回老家了”。
两个孝子每人手拿两 根“哭丧棒”(四、五尺长的杨树杈,
用柳木棍儿最好,弄得上端呈圆形,下端呈方形,寓意“天
圆地方”之意,用白纸糊好)跟在扛幡人后面,要时不时回
过头来,给抬重的一干人等磕头,磕头越多 给老人免罪越多,
如果路途远或爬梁上坡,抬重的人需要歇一歇(棺材不能落
地)这时就有人用 板凳支上棺材。如果是夏天出殡,抬死人
踩了谁家的青苗,都不用赔偿,如果打起来,用哭丧棒打人告到哪也没理,意思是谁家常死人呢。还有死者的一个主事
人,手提一个小筐儿,里边装着事先准备 好的黄裱、纸钱、
下食罐、香、倒头灯、油瓶(倒灯里点着)及供品等,一边
走一边抛撒纸钱, 这
叫“买路钱。”。意思是给一些拦路恶鬼贿赂一下,好让
顺顺当当的过去。路过庙宇要 烧香、烧黄裱,一直到坟地为
止。


第 22 页 共 25 页




下葬的时辰也很有讲究,如果阴阳定在什么时辰下葬,就必需在那个时辰前赶到坟地,不能误了时间,否则死者亲
属不会答应。下葬时辰共有十二个,分别 是:青龙、白虎、
明堂、玉堂、天刑、天牢、朱雀、玄武、金贵、司命、天德、
勾陈,用哪个时 辰要由阴阳来推算决定。抬到墓地时,放于
平坦处,用毯子遮着天空,揭开棺材盖摆正尸体,将棺材放< br>入坑内。将“倒头饭”(也有的起灵时倒墙头上或倒坟顶上
的)、“下食罐”放在棺材前木板上, 罐内装有肥肉也有装各
种菜类的,这“下食罐”就是死者在阴间的锅灶,用馒头封
口,再用红布 包上,用五彩线绑紧,上插一双筷子。还有“下
食罐”大了,下代人肚子大的说法,所以“下食罐”一般 都
比较小。这是众亲友与死者见最后一面,要把袖口解开,把
“绊脚丝”剪断。由主事人魇钉, 主事人一般魇三下,下来
由儿子魇钉,死者如男性,先在棺材左边用两个钉子,右边
用一个钉子 ,如女性则左边一个钉子,右边两个钉子,钉一
下说一声:“爹(妈)躲钉”。然后再由木匠“杀钉”, 木匠
一个角钉一个钉,要有其中一个钉子钉进一半,再由长子定
好。
下葬后,四 根哭丧棒要插在棺材四个角上一角一根,如
果哭丧棒活了,说明风水好。埋葬时,第一锨土要由孝子来< br>填,填土时还要说:“爹(妈),躲土”。如果是夫妻并葬,
在两人个棺材中间,用一双红竹筷子 放在两人个棺材中间,


第 23 页 共 25 页




上面再盖一块红布,意思是让他们夫妇通过这个“桥”,可
以自由来往。当开始埋时 ,媳妇(也有姑娘)要在一个角抓
一把土,用袄底襟兜回去,压在炕席底下四个角,意思是福
气 没被老人带走。当埋到八成坟堆时,点燃纸仗,长子要站
在高凳上用秫秸向西南指路。口念:“一条大路 向西南,逢
山骑马,遇水乘船,早到丰都,入籍安然。”也有念“阳关
大道朝西南,凶神恶鬼别 拦挡”的。抬众的人都要把孝摘下
扔掉,把用的杠子、绳子、铁锨、镐头都要在火堆上烧烤一
遍 。
下完葬,抬重的人不能空口进家门,死者家人要用个盆,
里面放些馒头片和一把菜刀, 在大门外守候,每个人到门口
吃一口东西,把菜刀在盆沿上杠一下,才能进家门,这也是
一种“ 忌讳”人们常说:“天无忌,地无忌,阴阳无忌百无
忌。管它有鬼没有鬼,十五个包子一只鸡”。若当天 埋,要
在太阳落山以后,否则要在太阳还没出来前埋。如死在外面,
不能进家,在村外搭灵棚发 送。一般的都埋完死人后,百日
不理发、不参加宴会、不进寺庙、三年不贴红纸对联(贴蓝
绿粉 纸)等。
接下来,死者家就开始摆酒席,吃饭一般都是馒头和炸
糕,菜都是大锅熬“杂烩 菜”,要不一般人们逗着玩说吃“敖
杠子糕”、“吃杂烩菜”就是说人死了。
三天圆坟


第 24 页 共 25 页




埋葬完死者的第三天,由孝子们去“圆坟”,因为正下
葬时人多比较匆忙,所以要修整一下,弄得圆一些 。垒上坟
门,并把孝子破土时的那块土放入坟正顶。“圆坟”也要带
些烧纸、香、烟、酒和一些 祭品,圆完坟,孝子们跪下烧香
上供,大哭一场。
圆完坟,接着就过头七,每个七有七天 ,共七个七,四
十九天。每到一个七,孝子们都要去上坟烧纸,尤其是“七
七”和“百天”这两 个日子,比较热闹。过“七七”时,由
姑娘蒸四十九个供品(馒头)拎上烧纸、烟、酒、菜来上坟。过“百天”时,有钱人家还要请亲朋好友吃顿饭,表示对死
者前辈的纪念和哀悼。




第 25 页 共 25 页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河南新乡丧事礼仪



篇一:濮阳地区农村白事礼仪
濮阳地区白事礼仪顺序:最简单吊孝礼仪自 己一人,站
立后方正中(此时礼仪喊:盼客)面向香桌作揖一次,
缓步向前走,走到香桌前作揖一次,
对方給香,接香后一一插入香坛内,然后再作揖一次

然后后退半步,跪下,对方给酒,接酒后倒在松枝上,
把酒杯给对方,
举哀(新丧多哭,哭后有人做劝状,周年忌日多不哭)
磕头四次(磕完第四个头时此时礼仪喊:谢客),
缓缓起身向香案作揖一次(此时礼仪喊:两旁客谢)
对左右两旁答谢时微躬身,做下垂双手重叠状回礼,结
束。
如是亲家吊孝此时礼仪喊:孝子出陇谢亲家了
做下垂双手重叠状回礼
孝子磕头三个后,直身离开,如有当村长辈互相作揖,


第 1 页 共 25 页




礼毕!
篇二:丧事礼仪
丧事礼仪
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
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
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 友和村人。详细
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
他的家人替他招魂 ,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
够循着声音归来。
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 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
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
结束。这主要是受 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
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入敛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
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
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 家的礼制,后来,又被
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出丧择日仪式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 死,应选在柔
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


第 2 页 共 25 页




行。
哭丧 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
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 仪式
是最受重视的。
下葬仪式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
常郑重其事。
生活只够温饱或稍宽 裕之家,遇丧事无力大操大办,但
父、母辞世仍是“当大事”,必遵的礼仪及民俗不允稍有疏
忽 。
寿终正寝
父(母)病重,亲人环侍,医生已明告“预备后事”,一
切早 有准备,只一咽气即抬尸堂屋头向神龛脚向大门停放,
称寿终正寝。忌顺梁横放,忌头不向神龛。同时撤 去病榻卧
具,古称易箦。死于户外(医院例外)或不是直系亲人,不能
停尸堂屋。乡下多平房有 揭卧处屋瓦三匹“便灵魂升天”之
俗.城市则无。
也有尚未咽气扶其倚坐堂屋正中脚踩米斗,子女环跪呼
号,希冀回苏以表依恋及孝思的。
烧倒头纸,点过桥灯
在死尸脚下置盆烧纸钱称烧倒头纸,灰烬不弃,包好放
棺中。设香烛并于停尸板下点油灯称点过桥灯。
放鞭炮


第 3 页 共 25 页




借此告知邻里家“当大事”,迷信说法是驱来捉魂的鬼
卒。
举哀,沐浴整容,穿寿衣
亲人在哭泣举哀的同时还要为死者抹澡,请理发员为死
者剃头可 称旧时的整容。给死者穿上早已缶制只用棉布不用
丝绸皮毛,有袢无纽扣的寿(老)衣,经济窘困之家也 要用清
洁旧衣“
装老”。一切停当,摆正尸体,双脚系以棉线使之脚尖
并拢向上,复“搭面纸”,完成“正寝”。
灵堂、灵牌
灵堂有无孝帏、孝幛要视家境的好坏而定。但总要在堂
屋设神案 供灵牌。灵牌纸制如大信到‘状内支以线香,写法
为“仙逝显考(妣)某公(母)讳xx(氏)老大(孺 )人之灵位。不
孝男(女)xxx泣血叩首”。
穿孝、成服
父(母)亲咽 气,子女立即用白布缠头带孝。成服时正式
披麻戴孝;正孝子麻冠、麻衣(长背心式)、孝服、孝鞋、麻
缕系腰,孝帕长九尺拖及脚背(如祖父母尤存贴圆形红纸于
麻冠上,女婿亦同)。丧服分斩衰、 齐衰、大功、小功、缌
麻,视服孝人亲疏而异(如孝布长短……)称五服。穷苦人家
制备不起孝 服但必包孝帕。
有文化之家在门前贴讣告:“不孝子侍奉无状,祸延显


第 4 页 共 25 页




考(妣)某公,于x年x 月x日x时辞世(或:弃养)享年x岁。”
并书明成服、祭奠、出殡日期。孝子之名上如父母双亡称孤< br>哀子,父亡母存称孤子,母亡父存称哀子。财势家要专印讣
闻比讣告更慎重,有的还请文人撰行状 ,征诗文,或在报纸
上登讣告。
亲友要送丧家金钱、香烛、冥锭以及孝帏、挽联,并亲< br>往丧家吊祭,孝子除叩谢外不迎送并贴孝对于门“不迎不送
丧家礼,自来自去吊客情。”丧家也以 孝布为反馈礼。
啼更据《西后城风俗志》载:“诸子、诸妇及昆弟之子,
夜居柩左右,妇 女夜五哭,逢更则哭,俗名:‘啼更’”。
设孝堂孝堂又称“灵堂”、“灵棚”、“祭堂”,是停 放灵
柩、祭奠死者灵魂的场所。棺柩停在主屋里,前屋外的院子
里搭起宽阔的“灵棚”。正面摆 着祭桌,桌后挂关竹帘,帘
上糊着一个大大的“奠”字或“灵”字。两旁的门上各有一
个小竖匾 ,匾文十分考究,如丧家死的是父亲,则横匾上写:
“陟岵兴悲”。如丧家死的是母亲,则横匾上写:“ 陟屺兴悲”。
两旁有挽联,也称“灵棚对子”,其内容要求点出死者与丧
主的关系、死者的身份 地位,以及对国家、民族、家庭的贡
献,要求对仗工整,情感真挚,令人读而生悲。无论是棚里
棚外的挽联,不拘字数多少,可随意而作。灵堂里放两张桌
子,一大一小,大者称“大殿”,小者称“小 殿”,大桌上供
猪头、公鸡、鲤鱼、馒头、糕点及各种水果,猪鼻孔里要插


第 5 页 共 25 页




葱。也有的用整猪整羊作 祭品。小桌上放酒壶、酒杯、碗筷、
烧纸等。祭桌放丧盘、倒头灯,事前备好装着麦穰等物的白
布拜垫,供吊客磕头用,两旁排列许多小型拜垫,供小孩趴
棚用,趴棚的小孩多为死者族中辈份晚的男孩 ,人数愈多愈
好,辈份愈晚愈好,这说明
死者福寿双全,族中人丁兴旺。
灵棚正门有一块大匾,匾上书:“恭承惠吊”,以表丧主
对吊客的谢意。灵堂设置因地位和贫富而异,地 位高、富者,

了表示家族大、亲友多,将祭品陈放桌上,多的达几十
桌,最高 者称“龙门祭”,即在祭品上用各种材料塑成或剪
成山水人勿、飞禽走兽形状,其中一大盘为“鲤鱼跳龙 门”,
故称“龙门祭”。地位低的贫者,不分大小殿一张大桌上简
单摆点供品,不行大礼,只是 磕头而已。如灵堂设小殿者,
则要行三拜九叩大礼。灵堂两边有一对纸扎的金童、玉女,
称“站 棚人”,相传将纸人焚烧后,到冥间可变成死者的佣
人,任其使役。金童、玉女按男左女右设放。亲朋故 旧来吊
唁时,孝子在灵棚内跪接来吊者。孝堂中悬挂亲友送来的挽
幛,旧时,挂幛的位置十分考 究,分三档,一档一个席位。
一档为祖档,即祖母娘家送来的挽幛;二档为母档,其上席
为舅舅 家送来的挽幛;三档为妻档,即妻子娘家送来的挽幛,
其后才是其它亲戚的挽幛。


第 6 页 共 25 页




挂孝球、钉门麻人死 后在门上悬挂白纸球,名“孝球”,
以示家中有丧事。死者如是家中最尊的长辈,丧家要大门上
横钉一幅粗麻,俗称“钉门麻”作为丧事的一种标志。
送无常旧时,迷信认为,人死是无常鬼勾摄 生魂所致,
故有送无常的习俗。在死者尸体移人孝堂后,丧家携酒饭至
河边、江旁、池畔、湖滨 ,焚化纸钱、草鞋、稻草等物,从
水中送勾魂的无常鬼离去。
主丧、傧相、孝子主丧者称 “丧主”,是操办丧葬事宜
的主人。由于丧礼仪程繁琐,清规戒律甚多,稍有疏忽,就
会造成礼 仪不全和失礼,一是对死者不恭,二是对吊唁者不
礼,所以在发生丧事时,必须请有威望、有经验、阅历 深、
会办事的长者帮忙料理。古代对指引宾客、赞礼的人员称“傧
相”,由于丧主悲痛,孝子忙 于跪接亲友,故丧事安排、礼
仪施行,均由傧相主持。
孝子是死者的儿子、孙子、重孙, 其中长子、长孙、长
重孙为正孝子,他们的孝服与一般不同,特点是孝布较长,
鞋上罩一层白布 ,在后跟半寸左右现出鞋的本色,腰间系草
编的绳带,手持哭丧棒。服重孝者则披麻戴索,俗称“披麻< br>戴孝”。
孝子手中拿“哭丧棒”,亦称“丧杖”、“哀杖”。哭丧棒
用竹或木制成 。其中父丧用竹杖,称“苴杖”,母丧用桐木
杖,称“削杖”。原丧杖是用于孝子拄扶,因孝子过度哀伤 ,


第 7 页 共 25 页




造成身虚体弱,行走困难,设杖以扶持。后来逐渐演变成俗,
为丧礼中的一种规定。原丧杖长一米,主要 用于扶拄,后演
为三十公分,主要用于丧礼仪
俗。
成服即丧礼大殓后,死 者亲属按同死者关系的亲疏,穿
着应持的丧服,叫“成服”。古代为亡者服丧的丧服分五等,
称 “五服”。五服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
服之内的亲属
称“五属”,五服 之外,就不再是亲属关系。“斩衰”是
五服中最高的一级,服丧最重,最低的一级是“缌麻”,服
丧最轻。由于等级不同,守孝期和丧服不同。“斩衰”守孝
三年,“齐衰”守孝一年。随着社会的变革 ,到了清末以后,
五服制不行,而行服孝。服孝分三种(l)“重孝”:子女为
父母、妻为夫、 承重孙(子亡,长孙按子成服)为祖父母,
着素服、束麻绳、头戴孝箍,女顶白长巾,服穿麻边白鞋。< br>停灵、三七、五七。(2)叔父母、堂伯叔父母、姑父母顶白
布短手巾,孙为祖父母、伯叔祖父母 ,戴孝帽,外甥、外甥
女为舅父母,侄为伯叔父母戴孝帽或顶白布手巾,停灵期服
孝,其后则除 。(3)“全破孝”:内外亲吊客,每人一条白布
手巾,葬后即除去。有的祖父、祖母亡故,孙辈穿孝服 ,帽
子前沿正中缝一用红绒扎成的圆球,布鞋加罩白布面,俗称
“封鞋”,鞋跟处不封死,留一 宽缝,加缝红布一条;鞋脸


第 8 页 共 25 页




正中各缝一红线球。孙女无帽,则头扎一白布宽带,于前额
正中部位缝红绒球一个, 鞋同孙男,这三个绒球称“缨儿”。
另外,外祖父、母死亡,外孙、外孙女服孝时也要带缨,红
线球按男左女右,缀于孝帽和封鞋的偏侧,裕称“歪缨”。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市面上有麻制红线球 出售,则红线
球就改为麻制红线球。建国后又改孝服为佩带黑纱,红绒球
则缀在黑纱上。
对请来的抬殇人员及其它帮忙人员,一律给孝帽。
报丧人死后,由死者的儿孙、侄儿 、侄孙们分头给与死
者有往来的亲朋、故旧报信,称“报丧”。报丧分“口传”
与“文告”,口 传即报丧者分别奔赴亲友家,将死者的故因、
亡故时间简略向亲友说明,然后告之分孝情况以及开吊、送
葬日期。有的报丧特别讲究,孝子报丧须赤脚敞头、披麻。
到亲友家须叩头报丧,路遇亲朋故旧 ,也须叩头。到一家,
必须在这一家吃三个熟鸡蛋,才能离开。有时亲友不在家,
报丧者必须在 此家舀一口水喝,喝后才好离开。孝子在村中
挨户“报丧”时,要户户下跪,路遇长老也要下跪敬告。
文告又称“讣告”,也称“讣闻”、“讣音”、“讣文”、“讣
式”等,由古代“赴告”演 变而来。古代诸候以崩薨祸福相
告,曰“赴告”。“赴”同“讣”。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面报丧又出现了新的形式――讣帖,
内容与讣告同,但


第 9 页 共 25 页




讣告可贴可送。而讣帖篇幅小,只宜投送个人。讣告、
讣帖都须在死
者出殡前送出,以便亲友及时做好吊丧的准备。讣文用
白纸书写,白为凶事的代表色,显得肃穆、悲痛。
下报单与奔丧死者的子孙奔走亲友家报丧时,因重孝在
身,不
能进亲友家门,要等候于门外,当亲友出来时,突然闪
出,跪地磕一响头,泣告丧情,称“下报单”。
奔丧之俗历史悠久,客居在外的人或亲友,听到亡故噩
耗,急忙赶回料理丧事或前往吊唁。
开孝、呈白丧家报丧或发讣告于亲友,葬前一、二天,
亲友便带上花圈、香烛、纸钱、挽联 等来丧家吊唁。待亲友、
邻里聚集稍多,主人便以白布丈余包裹于头上,表示吊丧开
始。亲友前 来吊孝,要先到灵床前行礼,礼毕,丧家跪呈致
吊者孝巾一条,巾长四至五尺,白色,多以白粗布为之。 致
吊者接孝巾后,立即顶之于头,或系之于腰,否则被视为失
礼。
题主题材头题 材盖亦称“写木主”、“写主牌”。古代丧
礼规定,除幼丧和凶死者外,人死后,都要为其设神位,以< br>飨祭祀。死者入殓前,在木主(即神主牌)未列宗庙前,丧
家要择日请本族或当地有名之士,为木 主题主,以便长期奉
祭。一般在木主正面写衔名、谥号,背面写其经历、生卒时


第 10 页 共 25 页




间、子女和配偶的姓名 ,以及安葬的地点方位。木主正面的
“主”字,暂写为“王”字,待日后举行点主仪式时补上一
点,也有在题主时一并完成的。加点时须请地方绅士或有威
望的老者,用红笔在“王”上加点,变成“神 主位”,点后
将笔向后一甩数丈,拂袖而去。再由孝子用墨笔在点上复点
一次,俗称“点主”。 点后孝子在前跪,捧主牌,次子等在
后跪,磕头,然后转身将主牌放置棺头。如果开吊设祭堂,
则神主牌供奉灵堂内,等出殡时再将其供奉在主屋堂柜上,
或列人宗庙内。
灵柩出殡前, 丧家请题主的祭官,在棺头、棺盖上题字。
题材头时,先让孝子跪下,向祭官呈上题材头的绢和白布,< br>双手献上崭新的毛笔。然后,孝子执砚跪于前,祭官题材头
神位。材头神位格式一般有老年人与年 轻人之分,字数按“生、
老、病、死、苦”推算,必须拈“生”字.似男性为例,老
人的神位格 式是:“时故先考某公讳某灵柩”,宫式门眉扇形
框中,均题“安乐宫”三字。丙边楹联大都书写“孟坡 头上
金童送,奈河桥边玉女迎”、“金童持壶春常在,玉女举案日
月长”等。有的植材盖上留有 碗口大的圆圈,用以题字,称
“题材盖”,题字仍请祭官书写,题法各地不一,一是用金、
木、 水、火、土、五行题盖,寓镇压之意;
(:河南新乡丧事礼仪) 一是按性别书写,男性老人多书
写:“佑启我后人”、“是之谓不朽”等,女性老人则写:“坤


第 11 页 共 25 页




德后嗣昌” 、“坤柔顺利贞”等。也有少数写七个字的,男性
多题:“大德锡类昌后嗣”,女性多题:“王母瑶池添 宝座”
等,写法以吉徉为主。
大开门发葬的前一天,称作“大开
门”。这 天太凡亲友均赶来??或傧相的安排下,还不时
到村口迎接吊客。死者的孙子、重孙,趴在灵堂两旁,向 前
来吊唁的亲朋回拜谢吊。中午丧家以便筵招待,一般大米饭、
四菜一汤。有的人家吊客多,从 中午就开始置酒席,一直可
延续到晚席。黄昏时上庙送汤.晚上放焰口(做佛事),晚
席结束后 ,吹鼓手哀乐阵阵,直至深夜,举行辞灵仪式。
篇三: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9:常见的丧葬习俗
常见的丧葬习俗常言道:“黄泉路上无老少”,生老病死
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无论寿数长短 ,到头来都难免一死。尽
管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但“三寸气在千般用,一
旦无常万事 休”。
养老送终
俗话说“养儿防老”,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 德,做父母的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儿女们养育成人,供上学
念书找工作,给儿子娶妻生子,给女儿找个好婆 家。当他们
年老体衰,风烛残年时,做儿女的要百般孝顺,回报他们的
养育之恩。
特别是当老人病入膏肓的时候,儿女们更是要不离左右,


第 12 页 共 25 页




日夜守候,喂饭喂药,端屎端尿,直到实在没有回天之力,
撒手人寰。临终之时儿女们不在老人身边,这就是没得上济。
所以无论远近的孙男弟女,都要守 在老人身边见最后一面,
老人有啥嘱咐的都说说。想说的话都说了,想见的人都见了,
死也就瞑 目了。
孝子报丧
老人咽气后,首先要由儿子到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上下邻
村 “报丧”,意思是告诉大家某日某时老人不在了。往往是
孝子戴着孝,由人领着,每到一家大门外,领着 的人大声说:
“孝子磕头”(叫孝子头,也叫报丧头)。孝子双膝跪地磕一
个头,当那家里人出 来时再告详情。家家如此的磕个遍,意
思是需要人们都来帮忙。人们忌讳戴着生孝进入家里,意思
是不吉利。
老人在还没咽气时,要赶紧给穿上装老衣裳,如死后再
穿视为没得着,是光 着身子走的。讲究穿“几道领”(每套
衣服一道领)一般有三道五道七道(上三下二或上四下三)
的,不穿背心裤衩。装老衣裳一般是蓝色、酱色、女的红的
花的,不能用黑色的,说黑色是铁。有夹衣 、棉衣,有穿棉
袍子(现在穿棉大衣)的,也有不穿的,说穿了鬼魂打不起
旋风。不能穿单褂子 ,谐音“单挂子”。不穿皮衣皮裤,过
去布料用绸子不用缎子因谐音“断子”。要把老人放在屋里
地下的门板或床板上,头冲门脚冲里,等老人死了打开窗户,


第 13 页 共 25 页




烧上一张倒头纸。因为若在炕上铺着毡子、炕席或穿 带毛的
衣服都有忌讳,说这样死了会到阴间数毛和背炕板子,难以
脱生。在胸口上放一块犁铧鉄 ,意思是怕诈尸走尸。在腮帮
处塞一铜钱或嘴里放一捏茶叶,以免空口妨子女。袖口和裤
脚都要 用蓝线扎住,按岁数数线的根儿数。裤带也要用蓝线,
不能用带子,意思是怕猫和耗子往里钻。头直上放 一碗“倒
头饭”(米饭)上面插一双筷子,筷头儿绑上棉花疙瘩。用
面捏打狗饼和打狗棒,插在 倒头饭上。还要点一盏麻油灯即
“倒头灯”,在头直的地上弄个小坑儿放在里面,上面放上
丧盆 (瓦盆),男的盆底钻五个眼儿,女的钻七个眼儿,中
间有一个大眼儿,有往丧盆放烧纸的就灯火点着。 要放一个
香炉,一至四摞供(馒头),还要用麻把两脚捆上即“绊脚
丝”。身上苫块红布叫苫单 ,铺黄色床单(讲究铺黄盖红)。
同时,还要赶快挂出挑钱纸,用白麻纸正剪反剪,一岁
一条儿剪成长穗子,绑在长木杆上,男左女右挂在大门口,
昭示人们家里死了人。如果有的家拉扯不住小 孩儿,要偷着
撕下几条儿做“套缨子”(项圈),寿数越高的挑钱纸越好。
老人死了还要戴孝, 这是对老人尽孝的一种标记。儿子兴“披
麻戴孝”,头戴白孝帽,身穿白孝衫,头后边有个麻辫子。女婿孝是个白腰带和孝帽子,姑
娘和媳妇头上都是一个白孝箍,也有穿孝衫披麻的。孙
子孙女孝,头上都是一个白孝箍,在孝箍上分男左女右缝块


第 14 页 共 25 页




红布,重孙子辈,在孝箍上分男左女右缝上一块绿布。
前来吊孝的乡里乡亲,有送香火、 烧纸、金银箔、供果
的,也有送布的(挽幛),送钱的称“送干礼”。这时司仪要
喊上香、奠酒 、叩首、礼毕,亲属要向吊唁者磕头表示感谢,
礼房要喊某某带的啥东西。自人死后要勤上香、勤上供、 勤
烧纸,夜间鸡叫前要烧“鸡鸣纸”。在停灵期间,帮忙人要
糊装五谷杂粮的粮食口袋,不能装 盐和酱,免得下辈子出犟
人。过去,有的家办不起丧事,还要张贴“白事榜”,意思
是需要大家 帮着发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糊纸扎活
老人故去后,家里马上要请阴阳先生,阴 阳能看阳宅阴
宅(坟地)。阴阳来了先要画些符,贴在门窗上,也有贴在
门后和棺材上的。要推 算入殓时间,妨什么怎样“破”,先
做“引魂幡”,用一张麻纸剪成一张网状,挑挂在一根木棍
上,幡里也有用五色纸写一条或两条条幅的。如:“金童玉
女来引路,保佑善人上西天”。“黄幡招盖引 魂入墓”,“金童
玉女引魂入墓”,“度之灵早离地府,拔荐救苦玉童幡”等。
如搭设灵棚,应 在窗前,灵前摆设供桌,供饭供菜各四件,
设香筒、蜡扦、香炉,桌前放丧盆。
请画匠画 棺材,如家庭富裕,儿女孝敬,就请画匠画个
“上五彩”,一般是画“二十四孝”,如“王小为母卧冰” ,“李
逵下山接母”、“八仙图”和一些忠孝节义的有关戏出。棺材


第 15 页 共 25 页




小头以“文帝煎药”之类孝悌图多见 。如果画“中五彩”,
男的一般画“二龙戏珠”,女的一般画“丹凤朝阳”。如果画
“下五彩” ,就由画匠随心所欲,随便画幅图案,意思是棺
材不是白茬就行了。一般的都在棺材大头中间写一“奠” 或
“寿”字。也有的大多数家,用紫红色漆把棺材油一下就行
了。无论是画还是油,一般都是由 女婿和姑娘来掏钱。棺木
一般不用椴木榆木桦木杨木,因为谐音是“断愚花洋”。当
然,也有的 老人提前几年,把寿衣做好,把寿材做好彩画好,
这样心里就踏实了。特别是对久病的老人,做寿衣和棺 材还
有冲喜作用。
请“鼓匠”,一般是在当院里搭好“灵棚”,鼓匠在里边
见有 来烧纸吊孝的便吹吹打打,一般由三五人组成,他们所
吹奏的曲调为《大上吊》、《小开门》、《小寡妇 上坟》、《鬼拉
腿》、《苦伶仃》、《出古董》、《哭灵牌》、《哭殿》等凄凉低沉
哀婉的曲牌 。鼓匠一般都是残疾人,有“十个鼓匠九个瞎,
一个走路不利索”之说。每有人来便吹打一番,因为烧纸 的
人不断,所以鼓匠不能进屋吃饭,这也算个忌讳。如果夏天
下雨天死人,要在棺材上放一面镜 子,意思是怕打雷震了
“尸”。
入殓也是阴阳的事,他给掐算好入殓时间,一般是按死< br>者的命、岁数和死亡的时间来推算。入殓时要等儿女齐全时
开始,先要在棺材底下放些干草,放的 越厚,下辈子越能过


第 16 页 共 25 页




起日子。尸体底下放“垫背钱”七枚铜钱,男的放一趟线,
女的放北斗七星形。要把 寿衣底襟剪下一块,怕鬼刮不起旋
风,要把打狗饼打狗棒放入袖筒,意思是阴间有恶狗,要用
打 狗饼和打狗棒对付。女的还要放“九连环”。死时放入腮
帮的铜钱要抠出来。尸体入棺,由长子抱头,弟 弟抱腿,把
尸体放平整。其他亲属守候左右,死者脸不能见太阳,要用
两张麻纸盖着,即“亡人 盖纸被,一辈又一辈”。要将死者
生前爱物放入棺内,孝子要用白酒给老人净面,要用棉花由
上 到下由左到右“十字”型用酒擦脸,特别是要把眼睛擦好,
否则下辈子出瞎子,如碗里剩下酒要由孝子喝 掉。入殓时不
许哭,说眼泪落在尸体
上就是一颗钉子,然后盖棺,放上材头布(红布)红 布
下头要用剪子剪些豁,人们要拽高寿逝者的红布条,给小孩
子做“套缨子”(项圈),戴在脖 子上好拉扯。
“开灵堂”也叫“开明堂、挂槛”,阴阳用一条红纸,
上写道:“盖世xx 于x年X月X日病故显考之灵柩”,意思
是相当于阳间的“房屋使用证”,证明此棺材属本亡灵专用以防其他恶鬼霸占,写好贴在棺材大头中间。有的还要在棺
材大头上贴一副对联:“在阳间积德行善 ,归阴府灵魂平安”。
男死者横批:“二龙戏珠”,女死者“丹凤朝阳”。入殓后痛
哭嚎啕,男 的大多不出声,女的有曲有调,悲悲切切,抑扬
顿挫。


第 17 页 共 25 页




“糊纸扎”也是阴阳的活计(也有的是请扎 纸活的纸张
匠),“纸扎”用麻杆做骨架,用五彩纸糊死者家属所需要的
东西。男的一般要糊一 匹马、两个武士、两个童男女、一个
马夫、车、轿、金斗、银斗、摇钱树、聚宝盆等,女人一般
要糊牛(喝脏水,因为女人一生用水多,到阴间要罚喝脏水,
糊了牛让牛替喝)。金银柜、童男童女等。 当然也有糊开路
神、打路鬼、四季花盆的。这些都是迷信,意思是男的到了
阴曹地府有钱花,坐 着马车耀武扬威,女的到阴间有丫鬟伺
候着。过去的有钱人家要裱糊亭台楼阁,宅院禽畜,阳间有
啥给糊啥。
送三报庙
“送三”和“报庙”一块举行,如果是有钱有势的人家,
那就要摆阔气,讲排场。
出殡头 一天晚上,阴阳先生左手握一面镜子,右手拿一
个新针,用镜子照着,把糊的纸人、纸牛、纸马等的五官 和
所有关节都要扎一下,这叫“开光”,如不这样,这些东西
就走不了是死物。
“开光”完了就开始“送三”和“报庙”了,要由主事
人把死者亲属和亲戚排好顺序:一是鼓匠班走在最 前边,吹
吹打打。二是孝子背着“灵牌”(用黄纸写的一个牌位:“供
奉xxx之位”),边走 边喊:“xxx,上西天了”。三是两个或
四个孝子双手端捧大供盘,盘里边放着供品。四是子、孙双< br>

第 18 页 共 25 页




手 端所糊的纸扎。五是哭丧队伍,大户人家有几十或上百人,
走在街上很是气派,围观群众水泄不通。在“ 鼓匠”前边,
还有两个撒“路灯”的人,“路灯”用锯沫或马粪和一些煤
油搅拌成,走几步,用 铲子铲点儿油沫,用火点着能燃烧很
长时间,在漆黑的夜晚,“灯火”煞是好看。一般要在村子
的主要街道走一圈,往返不能走回头路,最后到村外十字路
口把这些“纸扎”全部烧掉。也有的要到山神 庙或土地庙烧
掉,所以又叫“报庙”。还有的在哪也不烧要随出殡到坟地
烧。也有的把死人放入 棺材后,烧倒头马、倒头驴的,女的
则烧倒头牛。
如在十字路口或坟地烧纸扎,还有一项 “交单”仪式(也
叫报礼单),由孝子把事先写好的“交单”(物品名),拿在
手中,一手拿着 擀面杖指向前方,蹬在凳上,高声宣读:“东
胜神州x省x县x村,某公讳xx阳寿已尽,于x年x月x
日x时,与世长辞,享年xx岁。我秉教沙门以普度众生为
本,引渡驾鹤西去,途经西牛贺州, 奔赴南瞻部洲极乐世界
丰都境内加入冥籍。沿途冥官冥吏不得敲诈勒索,穷神恶鬼
不得拦路抢劫 。有吾大成三宝护法为证。英魂随身携带冥宝
冥器,均系生前亲友馈赠及孝子贤孙备办,来路明确。所有
一切,计开如下??”如果和尚写交单路引,谦称“沙门”,
若俗人写应用尊称“佛门”。
打坑出殡


第 19 页 共 25 页




老人死后,一般要安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最长
不超过半个月。送完三, 第二天清早就要出殡了,所以办丧
事更加忙乎。
首先,要把坑打好,打坑前要由阴阳先生领着孝子“破
土”,要用一只
白公鸡(不能用黑 公鸡),用一根新针把鸡冠子扎破,
把血滴在打坑的四角,还要把锨和镐蹭上鸡血。然后孝子用
镐头在中间刨下一块土坷垃放在一边,再画出打坑范围,这
样其它人才能下手干,这种习俗就是“孝子不 破土,别人不
打坑”有“防碍”。打坑时,人们谁干累了,谁上来把脚印
胡撸没了,把工具放在 一边,别人再下去接着干,还要找抬
重的绑架子,看是八抬十六抬二十四抬,还是三十二抬四十
八抬六十四抬,绝大多数都用十六抬。要给打坑和抬重的人
每人一块孝布,在抬重前掖到帽子侧面。抬重 前抬重人都要
在死者家简单的吃顿饭,以免路上没劲儿。
出殡时,要看是入老坟还是踩新 坟,入老坟没啥说法,
如果踩新坟,还要讲究“天坑”。如果往“天坑”搬家或是
埋死人,会不 吉利,还要死人。一年四季的天坑是“春巺夏
坤秋在乾,冬在艮上不安然”。意思是春季“天坑”在东南
方向,夏季“天坑”在西南方向,秋季“天坑”在西北方向,
冬季“天坑”在东北方向。还有“ 月天坑”,有口诀:“正、
五九并南方,二、四、六夏东仓,


第 20 页 共 25 页




三、七、十一归正北。四、八、十二下 西厢”。阴阳一
般选墓地主要看山脉位置水流走向,选“左青龙,右白虎,
前朱雀、后玄武”墓 地最好,按照过去迷信说法,如果阴阳
安置不好,要犯“千斤肉”、“里外乎”“墓乎鬼”等,还要死人。阴阳就是用这些“迷信理论”来骗钱,给人们看阴阳
宅的。出殡时,“阴阳”还要用破土时的 白鸡撵“殃”,撵“殃”
只有阴阳一人在屋撵,别人不能进屋。按迷信说法,人死了
最后吐出一 口恶气,不知落在了啥地方,所以死了人要先把
窗户打开放恶气,出殡撵“殃”,即驱灾辟邪,一般人死 时
不能与之对脸,以防殃扑着,阴阳按时辰推算“殃”在何处。
阴阳撵“殃”时左手握一只白公 鸡,右手用一把铁箭,也可
使桃条棍儿打鸡(鬼怕鸡叫)公鸡疼痛难忍,咯哟咯哟乱叫,
把事先 准备好的五谷杂粮(稻、黍、稷、麦、豆)等向屋内
墙角四处抛洒,边撒边念“公鸡鸣处神鬼惊,六精( 五谷粮)
撒尽魂魄散”等口诀。撵完“殃”,就要起灵,起灵前忌什
么属相,事先阴阳就告诉大 家伙儿了,此时有被妨碍的人不
能到灵前去。如坟地路远,要把公鸡放在棺材大头上,这叫
“引 魂鸡”。当然,绝大多数家要在埋完人后,阴阳再回来
净院撵殃。长子扛幡摔“丧盆”(孝盆)一般是一 下摔碎,
越碎越好越吉利,如再摔两次摔不碎,就要留起来,意思是
聚宝盆。过去“摔丧盆”还 有个说法,哪个孝子“摔丧盆”
死者所有留下的遗产归哪个孝子所有。还要把死人枕头撕破,


第 21 页 共 25 页




把荞麦皮倒 在地上烧着,人们有时打架骂“ⅹⅹ倒荞麦皮了”
或“烧你的枕头了”意思就是死了。起灵时长子要背材 头(象
征性的,因为两侧有人抬,当棺材放入大杠时,长子率所有
子孙跪于灵前,长子扛幡摔丧 盆,长媳抱“下食罐”。杠头
询问抬重各人妥当否,长子摔了丧盆起身扛幡引路前行。
出 殡时,路过营子里各家门口时,人家还要点着一堆火,
意思是怕有死神烂鬼“妨碍”。孝子在前边扛着“ 引魂幡”
边走边喊:“ⅹⅹⅹ上西天了”,也有喊“爸(妈)回老家了”。
两个孝子每人手拿两 根“哭丧棒”(四、五尺长的杨树杈,
用柳木棍儿最好,弄得上端呈圆形,下端呈方形,寓意“天
圆地方”之意,用白纸糊好)跟在扛幡人后面,要时不时回
过头来,给抬重的一干人等磕头,磕头越多 给老人免罪越多,
如果路途远或爬梁上坡,抬重的人需要歇一歇(棺材不能落
地)这时就有人用 板凳支上棺材。如果是夏天出殡,抬死人
踩了谁家的青苗,都不用赔偿,如果打起来,用哭丧棒打人告到哪也没理,意思是谁家常死人呢。还有死者的一个主事
人,手提一个小筐儿,里边装着事先准备 好的黄裱、纸钱、
下食罐、香、倒头灯、油瓶(倒灯里点着)及供品等,一边
走一边抛撒纸钱, 这
叫“买路钱。”。意思是给一些拦路恶鬼贿赂一下,好让
顺顺当当的过去。路过庙宇要 烧香、烧黄裱,一直到坟地为
止。


第 22 页 共 25 页




下葬的时辰也很有讲究,如果阴阳定在什么时辰下葬,就必需在那个时辰前赶到坟地,不能误了时间,否则死者亲
属不会答应。下葬时辰共有十二个,分别 是:青龙、白虎、
明堂、玉堂、天刑、天牢、朱雀、玄武、金贵、司命、天德、
勾陈,用哪个时 辰要由阴阳来推算决定。抬到墓地时,放于
平坦处,用毯子遮着天空,揭开棺材盖摆正尸体,将棺材放< br>入坑内。将“倒头饭”(也有的起灵时倒墙头上或倒坟顶上
的)、“下食罐”放在棺材前木板上, 罐内装有肥肉也有装各
种菜类的,这“下食罐”就是死者在阴间的锅灶,用馒头封
口,再用红布 包上,用五彩线绑紧,上插一双筷子。还有“下
食罐”大了,下代人肚子大的说法,所以“下食罐”一般 都
比较小。这是众亲友与死者见最后一面,要把袖口解开,把
“绊脚丝”剪断。由主事人魇钉, 主事人一般魇三下,下来
由儿子魇钉,死者如男性,先在棺材左边用两个钉子,右边
用一个钉子 ,如女性则左边一个钉子,右边两个钉子,钉一
下说一声:“爹(妈)躲钉”。然后再由木匠“杀钉”, 木匠
一个角钉一个钉,要有其中一个钉子钉进一半,再由长子定
好。
下葬后,四 根哭丧棒要插在棺材四个角上一角一根,如
果哭丧棒活了,说明风水好。埋葬时,第一锨土要由孝子来< br>填,填土时还要说:“爹(妈),躲土”。如果是夫妻并葬,
在两人个棺材中间,用一双红竹筷子 放在两人个棺材中间,


第 23 页 共 25 页




上面再盖一块红布,意思是让他们夫妇通过这个“桥”,可
以自由来往。当开始埋时 ,媳妇(也有姑娘)要在一个角抓
一把土,用袄底襟兜回去,压在炕席底下四个角,意思是福
气 没被老人带走。当埋到八成坟堆时,点燃纸仗,长子要站
在高凳上用秫秸向西南指路。口念:“一条大路 向西南,逢
山骑马,遇水乘船,早到丰都,入籍安然。”也有念“阳关
大道朝西南,凶神恶鬼别 拦挡”的。抬众的人都要把孝摘下
扔掉,把用的杠子、绳子、铁锨、镐头都要在火堆上烧烤一
遍 。
下完葬,抬重的人不能空口进家门,死者家人要用个盆,
里面放些馒头片和一把菜刀, 在大门外守候,每个人到门口
吃一口东西,把菜刀在盆沿上杠一下,才能进家门,这也是
一种“ 忌讳”人们常说:“天无忌,地无忌,阴阳无忌百无
忌。管它有鬼没有鬼,十五个包子一只鸡”。若当天 埋,要
在太阳落山以后,否则要在太阳还没出来前埋。如死在外面,
不能进家,在村外搭灵棚发 送。一般的都埋完死人后,百日
不理发、不参加宴会、不进寺庙、三年不贴红纸对联(贴蓝
绿粉 纸)等。
接下来,死者家就开始摆酒席,吃饭一般都是馒头和炸
糕,菜都是大锅熬“杂烩 菜”,要不一般人们逗着玩说吃“敖
杠子糕”、“吃杂烩菜”就是说人死了。
三天圆坟


第 24 页 共 25 页




埋葬完死者的第三天,由孝子们去“圆坟”,因为正下
葬时人多比较匆忙,所以要修整一下,弄得圆一些 。垒上坟
门,并把孝子破土时的那块土放入坟正顶。“圆坟”也要带
些烧纸、香、烟、酒和一些 祭品,圆完坟,孝子们跪下烧香
上供,大哭一场。
圆完坟,接着就过头七,每个七有七天 ,共七个七,四
十九天。每到一个七,孝子们都要去上坟烧纸,尤其是“七
七”和“百天”这两 个日子,比较热闹。过“七七”时,由
姑娘蒸四十九个供品(馒头)拎上烧纸、烟、酒、菜来上坟。过“百天”时,有钱人家还要请亲朋好友吃顿饭,表示对死
者前辈的纪念和哀悼。




第 25 页 共 25 页

对爸爸说的话-生活的启示


坚持到底-菲律宾留学


急中生智-兵团人事考试网


wanhui-传媒大学排名


青春宣言-新学期黑板报图片


考研交流会-985大学排名


以尊严为话题的作文-富士康总裁语录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试题-培训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