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肤语(陈继儒)

温柔似野鬼°
607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06: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海南大学排名-我喜欢的职业



《养生肤语》
明·华亭陈继儒仲醇著
《中国养生大成》页244-251
学海类编107
《养生导引秘籍》页197-2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养生肤语》一卷
(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陈继儒撰(1606)。以寡 欲保神及起居调摄诸法为养生之要。杂采
史传说部及前人绪论,大抵习见语也。
1



01
天地以气生人,故人一日一时,未尝能离乎气。鱼之在水,两 鳃翕动,
无有停时;人在宇宙间,两鼻翕张,亦无有停时。所以统辖造化之气,人
赖之以生也。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为此也。人
生奔驰劳顿,气因之骤矣。骤则出多入少,外 者不入,内者愈虚,所以死
期将至。惟至人观天道,执天行,抱神以静,气气归脐,寿齐天地矣。故知人生天地间,虽可见者形,所以能长久者气。

02
郭康伯遇神人,授一保 身卫生之术,云但有四句偈,须是在处受持。
偈云:“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 静,心生还是
病生时。”郭信用其言,知自护爱,康健倍常,年几百岁,皆由善摄元气
所致。
□在处,猶处处。

03
天气常清,天色常明,更无一物挠乱,所以长久 。今人所见云气倏忽
变现起灭者,皆近地之界,百里而上,无有也。譬如人身,有七情六欲之
干 ,有三毒六害之扰,岂能长久!诚能至清至明如天地,岂得不如天地之
不毁乎?《青天歌》云:“青天忽 起浮云障,云起纵横遮万象。”养生者
辨之。
□丘处机《青天歌》:“青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天遮万象。”

2



04
触事而感生,善应而劳生,此皆致老之理也。《庄子》称:“ 鲁有单
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同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余以为此
即养生之理也。 人之生也,以有上栋下宇之求,饥食渴饮之资,故不得不
与民角利,日夜忧劳其心,无有顷暇,故老及之 也。今岩居水饮,则于世
无求;不与民同利,则于物无竞,无求无竞,虽欲不寿,得乎?古人谓之
却老。却之者,去其可老之道也。
□《庄子·达生》作“共利”。

05 人有喜谈道者,余止之曰:道不易谈也。不能绝色,不必谈道;不能
绝世,不必谈道。何也?道所以 全吾真也,而不绝色,则为渗漏之躯,真
何能全?道所以完吾性也,而不绝世,则为合尘之徒.性何能完 ?或者引
“休妻不是道”,及引“大隐在市廛”为证,此则禅家最上一乘之妙。若
以此为解,徒 使退堕耳。

06
《卫生歌》云:“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去火方延命。”谅哉斯 言!
夫人之忿怒羡艳,悲壮激切,鼓动奔驰,跳跃翔舞,讴歌叫啸之类,凡激
于人我而发者,夫 孰非火之所为哉!木与木相钻而火生,人与人相形而欲
生,其理一也。人能勘破此理,每事抑损,惩其忿 而窒其欲,则五气自平,
六脉自和,延生必矣。
□孙真人(孙思邈)《卫生歌》作“次求长生 须戒性,火不出兮心自定。木还去
火不生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3




07
“魂魄合而成形,贤愚在德,肥瘦在母,寿夭在父 。血盛则肌肥,精
足则神壮,神和则德全。”此闻之汪弄丸云。以此见天之赋命,生由父之
精, 而死亦由父之精也。但养和全德,此则由乎己者,不可不知所事。

08
权德舆文 云:“舟有溺,骑有坠,寝有魇,饮有醉,食有饐,行有蹷,
其甚则皆可以致毙,无非危机。”呜呼!岂 独在于高官尊爵已哉!正在饮
食衽席、舆马燕寝之间。人之所易而弗之防,故自阽于危耳。
□ 杨慎《病榻手欥》:“舟有溺,骑有坠,寝有魇,饮有醉,食有饐,行有蹶,
其甚则皆可以致毙,无非危 机,其可如土偶木寓耶!”此权德舆文中奇语也。(《古
今图书集成》引)

09
学道之士,须识吾之一身,从太虚中而来,既从太虚中而来,则此身
初亦无有,岂应执著之以为 己物。故此身之灵明,至人必使不著于有,不
著于无,一如太虚之无物以扰之,然后本体之心方得清静合 虚,灵觉常圆,
而一切繁华,一切系累,不能夺矣。繁华系累不能夺,则俗心日退,真心
日进, 退得一分俗心,自能进得一分真心,《孟子》所谓“养心莫善于寡
欲”者是也。心自太虚,则身还太虚, 所谓仙、所谓佛,何俟多谈!

10
4



周 莱峰以养生术请,钱午江曰:“不过履和适顺而已。履和则不伤和,
适顺则不违顺。夫天地之气,至和大 顺尽之,人身小天地也,岂不可仿天
地之长年乎?”莱峰刻石临清公署,制小牙牌勒四字,置衿袖终其身 。先
辈之重箴言如此。

11
阴阳本不相对待。造化之生物也,阳入于阴 ,阴留阳而不得飞则生;
阳出于阴,阳不顾阴而不能留则死。是生死俱系于阳,固与阴不相关也。
仙家谓一分阳气不尽不死,一分阴气不尽不仙。然则阴阳岂可对待言哉!
虽然,阳之所在,不独生死系 之,即诸物之灵蠢亦系之。人气在上,故耳
目聪明,于物最灵;鸟兽阳气与阴气混淆,故蠢;草木〔阳〕 气在根,故
尤蠢。以此为言,则人之阳气安可不宝?耳聋目瞶,阳将散矣。是以君子
先时兢兢, 惟阳是守,有以也夫。

12
人生食用,最宜加谨。以吾身中之气,由之而升降聚 散耳。何者?多
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多辛食则气散,多咸食
则气坠 ,多甘食则气积,多酸食则气结,多苦食则气抑。修真之士,所以
调燮五脏,流通精神,全赖酌量五味, 约省酒食,使不过则可也。

13
人始死,耳目口鼻手足形体具足,而父母兄弟妻 子莫之爱者,谓其神
之去也。然则人之所爱,在神不在形矣。而今人所养,顾在形不在神,何
5



耶?今人作文神去,作事神去,好声神去,好色神去,凡动静运用纷纭,
神无不去,人莫之惜,顾神绝乃独悲之深焉,是何见之晚也!人之致思发
虑,致一思,出一神; 注一念,出一神,如分火焉。火愈分,油愈干;火
愈小,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及其绝而悲之深焉, 是何见之晚也!古
仙云:“神一出,便收回,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翁妪
返童 孩。”噫!其诚通天地之生机也夫。
□《庄子·德充符》: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也,适见㹠子食于 其死母者,少
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
使 其形者也。”
□古仙云云,冷谦《修齡要旨》作「元神一出便收來……自然赤子产真胎」。(参
《养生导引秘籍》校記)

14
高南州云:“阴阳交合,造化之妙,无可伦比。 ”因述一术士言,八
月十五日夜半子时,俟月色正中,以方诸取月华水盈缸,俟来年五月五日
午 时,以阳燧置缸上,须臾日照水中,缸中水奔腾翻涌而起,顷之水尽涸
矣,观其药候以为服食。此丹家炼 神水法也。服食虽未易卒得,然因此可
以窥造化交合之妙。

15
却病之 术,有行功一法。虚病宜存想收敛,固秘心志,内守之工夫以
补之;实病宜按摩导引,吸努掐摄,外发之 工夫以散之;凡热病宜吐故纳
新,口出鼻入以凉之;冷病宜存气闭息,用意生火以温之。此四法可为治< br>病捷径,胜服草木金石之药远矣。此得之老方士言。

6



16
道书云:“有妻子者,则为妻子所累;有富贵者,则为富贵所累,道
不可行也。 ”审如是,必弃妻孥,捐富贵,而后可乎?夫妻孥不病道,病
在于累妻孥;富贵不绝道,绝在于累富贵。 盖妻孥富贵在境,而累不累在
心。舜尝二女裸矣,亦尝受尧禅矣,不为许由之逃,务光之辞,而竟无伤< br>于道。此其道之微旨,可想已。

17
王宏宇论修真有难易曰:“吾辈破漏 之躯,与童真修炼自别。缘童真
原是乾体,不破不漏,非破乾而成离者比。欲修纯乾,止用得一段纯阳工
夫耳。若吾辈必补离成乾,然后更著工夫,所以难也。”此论甚合玄理。

18 < br>《续仙传》有卖药翁尝呼曰:“有钱不买药吃,尽作土馒头去!”此
言最警悟,人之不为土馒头寡 矣。人日非而已,不悟何欤?但药有数种,
苦不能辨。有灵药可以益寿延年,有至药可以起死回生,有神 药可以回阳
换骨。若夫金石草木,但可治病,虽有迟速,末后一著,土馒头如故。
【土馒头】 指坟墓。唐王梵志《城外土馒头》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19
许道人云:“人心贵澄静。若能半夜打坐不倒身,端坐凝寂,则性命
入吾囊橐;若夜夜不倒身,则性命在我掌握,长生可冀矣。何者?魂强魄
7



弱故也。”又问如何用工。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二语尽
矣。”
□“真人”二句,见《参同契》。

20
陆元鹤谈养生之旨曰:“不过藏 神于渊,令不外游,久之自然神化,
毋多谈。”予唯其语。夫神之为物,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恒留 于身,
其中炯然,则精气归真,神化自现。古仙云:“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
若能神气住, 便是得仙人。”所谓神气住者,非神也耶?世率称仙真为神
仙,以其所炼在神也。

21
郑龙门见召,指座右二沃丹花曰:“此四本同发,惜止移其二入堂中,
今十馀日 矣。其二则未暇,为日色所曝,遂萎谢。”且曰:“此可以悟养
生。若如此花,天岂有所限量邪?”余因 惕然有警。诚悟此理,则自不置
其身于伤生之境,嵇中散“一溉后枯”之说可信。
【一溉】一 次灌溉。亦比喻用力不多。三国魏嵇康《养生论》:“夫为稼于汤之
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燋烂 ,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
也。”

22
壮年嗜欲,一时 不见,久之渐至怯薄。譬如富家妄费,一时不见,久
之渐至贫窭,自然之理。人所见在日暮,故不悟耳。 推此以观,凡读书史,
作文字,养生作家,取效亦复如是。弗谓无功,久之自然见效。
8



【怯薄】薄弱。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今人禀赋怯薄,故按古方用药,
多不能愈病。”

23
偶遇游方僧,谈终南山苦行道流,多有至二三百岁者。日常掘食黄精、
苍术、白术诸药草以充食,又有服饵茯苓者。其法:山中大松树多合抱者,
掘其根土深数尺,断树命根 ,以大瓮盛蜜与新茯苓放树根下,春则蜜气升
于树颠,冬则蜜复降入瓮,如此三年,方取出地。每日啖如 拳大一块,饮
水一瓯,不复火食。茯苓既是长年之植,又不火食,其享有异寿固宜也。
若今世人 ,志行如常,而欲企异常之寿,不亦难乎哉!

24
俗谓人之雄健者曰有气力,以 见力与气元自相通,力从气而出也。凡
叫喊跳跃,歌啸狂舞,奔逸超走之类,凡以力从事者,皆能损气。 古之善
养生者,呼不出声,行不扬尘,不恒舞而熊经鸟申,不长啸而呼吸元神.殆
皆息力以生气 乎?

25
凡风寒暑湿,在外则为气,中于人身则为毒,或有发为痈疽,发为疟< br>痢者。中伏伤生之道,不可不谨。故人之起居,室之栖止,须秘密坚固,
高朗干燥,斯无患矣。

26
9



井不汲不溢,精不用不盈,何以? 以水由地中,汲则益之;精充身中,
损则充之,本非有溢而盈也。世人不解斯理,谓汲井不见其损,不知 汲频
则地元竭,用精不见其耗,不知用频则真元疲。是以明于汲井之理者,井
养而不穷;明于用 精之道者,神用而不竭。

27
有人好养真而未尝轻事远游,曰:“昔也某曾泛舟 游于江,遇风儿覆
没,以是不数游也。”余笑曰:“闭尔户,坐尔室,宁独无江乎哉!夫江
之险 ,犹凭舟也。若户与室之险,在衽与席,在饮与食,宁复有舟可凭哉?
奚独江也!焦若火,凝若冰,利若 戈矛,何时而不有?奚独江也与哉!”
客曰:“吾闻命矣,吾将事远游。”

28
发本缁也,而何为素?齿本缜也,而何为疏?眸本瞭也,而何为眊?
耳本聪也,而何为聩?手本 攫也,而何为疲?足本趋也,而何为痿?肩能
负,何为老而痹?身能任,何为病而弱?颜能丹,何为衰而 枯?此意可省。
其殆生之所以死者耶?其殆死之所以形见其征者邪?知生之所以死者,则
知死之 所以生矣。夫人之形,日日有生,生而不知所以宝其生;时时有死,
死而弗知所以救其死,及其偃然卧、 溘然冥,然后随而哀之。噫!亦晚矣。
夫早服重积者,非至人乌足语此!

29
上品上药,神与气、精。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
10



保精以裕气,裕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方。但心为精主,意为气马,心驰意动,则精气随之行,故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为此。虽然,犹是初功,
须到得心虑俱泯,神识两忘 ,方是真人境界。心虑俱泯,神识两忘为何?
泯其心所以存其心,忘其神所以养其神,气盛神全,自然底 于神化。

30
顾色泉生平好奉道旨,偶夜梦之海上,有二人从逐而行。相谓曰: “此
君姓顾,笃好学仙。”色泉顾而问之。一人高声曰:“仙没有,无欲即仙。”
因与同东行, 诣海中而去。醒而自思,畴昔所梦,非仙也邪?余因“无欲
即仙”一语甚近道,志之。

31
黄可斋言:嘉靖年间至京,遇赐内膳来自吏部李古冲所,得尝一脔,
味极咸,不 可入口。盖诸物俱用秋石煮制故耳。大抵内膳烹调,五味过厚,
食之至有不知其为何物者。因言食淡极有 益,五味盛多能伤生。彼曾至东
光县村落中,三老人昆弟俱年八十馀,极强健。问之,云此地难得盐,吾
辈尽淡食,且务农无外事。此不可解养生哉?可斋亦食淡,已十年。丹书
云:“食淡精神爽。” 《老子》云:“五味令人口爽。”以此观之,五味
之用,可无慎哉!

32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今人口鼻中气喘急,气出反为天地所
盗,得天气之养者寡。日常所养, 惟赖五味,若过多偏胜,则五脏偏重,
11



不惟不得养,且以戕 生矣。试以真味尝之,如五谷,(如菽麦,)如瓜果,
味皆淡,此可见天地养人之本意,至味皆在淡中。 今人务为浓厚者,殆失
其味之正邪?古人称“鲜能知味”,不知其味之淡耳。
□「如菽麦」三字疑衍。菽、麦即在五谷之中。(《养生导引秘籍》校記)

33
胡浦南巡抚江西,以劳勚致衰疾。闻方士言,乃多索民间乳饮,每晨
进瓯许,无验。又多索松子 取实,日进数盂,代餐饭,半月馀,更觉虚疲
不可支。得告归,竟不起。此胡沙冈言。因思物有形质,岂 能复化为精气,
况诸香走窜腠理,耗散元精,其不验,宜矣。夫善养生者,岂徒恃药物已
哉!
□《类编》作“巡抚西江”。

34
王阳明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只 此修玄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解,
却于身外觅神仙。”昔慧海师,或问修道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 ,
困时即眠。一切人吃饭时不肯吃,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眠食不得自如,岂得 长生邪?尝举示二则公案于道友,且问百尺竿头更进
步如何。道友曰:“饥食困眠,犹是欲界。须阳长阴 消,至气满不思食,
神满不思睡,方是究竟。”

35
欲最难制,惟断乃成。姻家董三冈,性刚果,年六旬始举子。既毓之
12



日,曰:“吾将绝欲延寿,观此子之成立也。”诸姬列馆,自此俱异处,寿七十八而终。余闻严介溪因阃中不和,年方四旬馀即绝欲。至后贵极人
臣,果八十五终。宝精之验 如此。

36
昆山周六观,盖癯然一儒也。余曾识荆,能诗善画,作赵体书亦逼真 ,
又好客、好古玩、好声伎、好鼓琴。余私念此君精神如此,诸好毕集,何
以支久?逾年,周果 不禄。以此见人生所好,自当专一,若多好多能,反
能耗神损精,其殆与食少事烦者同一机邪?

37
张全山官学职,年八十有六,有少容。陈泰岩谈其为人甚可法:官虽
小,若以为贵;家虽贫,若以为富;年老生一子且幼,若以为众且壮也。
欣然无忧戚之色,且不形之论议 ,真实作自家事,宜其寿也。因忆全山对
徐存斋云:“彼苍报施,决不差爽。”然则全山之得寿,其亦有 由致欤!

38
马见田善谈玄理,年六十有五,而须发尽黑;李少白不善谈玄理, 行
年七十,而须发亦黑,有少容。予尝以养生术叩见田。曰:“不食咸,不
饮茶,宝养精气神为 主,日坐一室,无所事事。”及叩少白,少白无言,
但曰:“嬉嬉然不关心世务,虽患难,无忧戚之色而 已,然未常绝足城市。”
然则二君致寿,果相符邪?抑外不相符而中实无异邪?
□《类编》作“日嬉嬉然”。
13




39
心动则神疲,凡诸伎俩,营营与人角胜负者,未有不减年算者也。伎
俩之中,作诗奕棋,劳神独 甚.周莱峰云:“某之所见,以奕伤生者四人
矣,宋豫斋、王连川、王汾源、郭南洲是已。”又云:“孙 李泉五更作诗,
以劳成疾而卒。”陈雨泉云:“王同墟与客奕,忽瞑目,呼之不应,则死
矣。” 奕之劳神如此。噫!伤生之事,岂独在酒色之间已哉!

40
嘉定陆筠台,少病寒 证,瘥而不慎,遂病亡阳,稍闻人声,辄悸欲死,
服药累年无效。陆乃尽除药饵,日事睡卧,待毙而已。 如是者五年,病似
少瘥,性颇通灵,门有隶人至,呼曰隶人至矣,有友人至,呼曰有友人某
至, 已而数里外之事,率能前知。更年馀乃起,如少壮时,能挽他有力人
不能挽之弓。既病起累月,少汩人事 ,灵知遂昧,不复如其病卧时矣。与
余友善,后得子,号兰室。

41
过 佘山,遇顾豫斋,与语。豫斋好静修,筑馆佘山,弥岁不归。谈内
养一诀,止是专气致柔如婴儿,作不生 计,则长生可冀。若分别尔汝高下,
有敬慢,有爱憎,皆是有生后事,非未生前工夫也。此言真得修养之 奥。

42
14



内养秘诀,得之未真切, 未可轻试,屡有因之而召祸者。曾见谢宾山
之徒,试内视之诀,行火太急,未期,痢下五色死。有一苏友 ,从方外学
闭气诀于某塔寺,仅半岁,亦病痢下而亡。某士夫闻一同年病疽发而殒,
云此必曾学 坐功也,询之果然。以是知遇诀未真,欲益反损。试观人间炼
黄白术,火候少差,鼎炉随失,况于人身, 又非鼎炉可见者比。下工试手
者,其慎无倚信哉!

43
色易溺人,圣人 亦不能卒制止,是以远之而已,故曰去谗远色,远之
自可驯致于绝也。饮食亦易动饕贪,故曰君子远庖厨 也。旨酒则疏仪狄而
绝之,疏之云者,殆亦远之义欤?因谈“食色性也”之义,而漫论及此,
不 知可测圣贤制欲之真方否。
□“是以远之”,《类编》作“止是远之”。
【仪狄】1.传说 为夏禹时善酿酒者。《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
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 ,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
者。’”

44
道者谢宾山,别去 数年,复来谒,云:“别后过建业,浮彭蠡,之袁
南、饶广之间,访龙虎山遗迹。年馀,还逾匡庐,走荆 、襄、郑、卫诸境。
已而过河间,徒步真保长途,以及北都。居三年,复还寓金焦。岁徐,访
贤 日久,曾无一遇,但只勘得世情熟破。”问世情若何。曰:“只是要占
便宜,损人利己而已。遇富人则敬 ,遇贫人则贱,在在皆然,语音不同,
其情一如。”既而曰:“只讨一人、我平等人亦不易得,况肯损己 利人,
何以学道!”余闻之悚然。果能人、我一如,是谓无我,是谓克己,巍巍
圣境,渺不可即 。
15




45
吾乡佘山庙塑像甚工,闻寺 僧云:旧有一塑工某姓,来自江西,经岁
馀塑诸像。金泽寺像亦其人所塑,成而病,诸侣欲为延医,工却 之,曰:
“无以为也。吾想象臆度,尽吾神矣,此所以病也,世岂有药物能复吾神
哉!”竟死。 寺庙诸像今具在,诸刹罕见其比。
□“寺庙”,《类编》作“仙庙”。

46 < br>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
头上刻兽头是;睚眦,平生好 杀,今刀柄上龙吞头是;嘲风,平生好险,
今殿角走兽是;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狻猊,平 生好坐,今
佛座狮子是;〕霸下,平生好重,碑坐兽是;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狮
子头是;贔 屭,平生好文,今碑两傍龙是;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
是。惟龙无好,所以成龙。此可以证无欲即 仙之旨。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乐,
今 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风平生
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
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 兽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
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鸱吻平 生好
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洞天清音 http:nt)

47
《龙川纪事》载仙都山道士论养生有内外:精气,内也,非金石所能
坚凝;四肢百骸,外也,非精气所 能变化。欲事内,必调养精气极而后内
丹成,内丹成则不能死矣。然隐居人间,久之或托尸解,而未能变 化轻举,
16



盖四大本外物和合而成,惟外丹然后可以点瓦砾, 化皮骨,飞行无碍矣。
然内丹未成,内无交之,则服外丹者多死。余谓此论固为唐皇服丹燥渴而
发,然以内丹为精气,则胶于凡躯,而不知药自外来之旨;以外丹为金石,
则滞于形质,而不知从有入无 之妙。岂足通玄家之奥义邪?
□“不能死”,疑当作“能不死”。

【《中国养生大成》按语】
此书为作者研究养生之随笔,大都言之有物,且文笔洗炼,清新可 诵。
作者之养生观点,主要体现在“履和适顺”,虽亦论养神,亦论裕气,亦
论宝精,亦论淡食 ,亦论服药,亦论练功,但都围绕此一主题而不移。其
尤为可贵者,明确提出了气功治病的辨证施功问题 ,病有寒热虚实,治分
补散凉温,议论精辟,为不可多得之珍贵文献。作者陈继儒(1558-1639 ),
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明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诸生,隐
居昆山之阳,后筑 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
书法苏轼、米芾两家,兼擅绘画,名重一时。每 取遗闻轶事,编写成书,
远近争相传抄习读。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生平著述宏富,仅《四库全
书总目》所载,除本书外,尚有下列三十种:《建文史待》、《邵康节外
纪》、《逸民史》、《读书镜 》、《虎荟》、《眉公十集》、《狂夫之百》、
《安得长者言》、《书蕉》、《枕谭》、《偃曝谈馀》、 《妮古录》、《岩
栖幽事》、《销夏》、《辟寒》、《古今韵史》、《福寿全书》、《笔记》、
《读书十六观》、《群碎录》、《珍珠船》、《书画史》、《文奇豹斑》、
《见闻录》、《太平清话》, 《香案牍》、《古文品外录》、《古论大观》、
《泰汉文脍》《佘山诗话》。此外,还有《煮粥条议》、 《种菊法》、《书
画金汤》、《模世语》、《小窗幽记》、《李公子传》、《杨幽妍别传》、
《 眉公诗钞》、《白石樵尺牍》、《晚香堂集》等,并辑有《国朝名公诗
选》、《宝颜堂秘笈》及评点《西 厢记》、《琵琶记》、《红拂记》、《绣
襦记》、《玉簪记》、《幽闺记》等。
17




18



《明史·隱逸》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陳繼儒,字仲醇,松江華亭人。幼穎異,能文章,同郡徐 階特器重之。
長爲諸生,與董其昌齊名。太倉王錫爵招與子衡讀書支硎山。王世貞亦雅
重繼儒, 三吳名下士爭欲得爲師友。繼儒通明高邁,年甫二十九,取儒衣
冠焚棄之。隱居昆山之陽,構廟祀二陸, 草堂數椽,焚香晏坐,意豁如也。
時錫山顧憲成講學東林,招之,謝弗往。親亡,葬神山麓,遂築室東佘 山,
杜門著述,有終焉之志。
工詩善文,短翰小詞,皆極風致,兼能繪事。又博文強識,經史 諸子、
術伎稗官與二氏家言,靡不較核。或刺取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競相
購寫。徵請詩文 者無虛日。性喜獎掖士類,屨常滿戶外,片言酬應,莫不
當意去。暇則與黃冠老衲窮峰泖之勝,吟嘯忘返 ,足迹罕入城市。其昌爲
築來仲樓招之至。黃道周疏稱“志尚高雅,博學多通,不如繼儒”,其推
重如此。侍郎沈演及御史、給事中諸朝貴,先後論薦,謂繼儒道高齒茂,
宜如聘吳與弼故事。屢奉詔徵 用,皆以疾辭。卒年八十二,自爲遺令,纖
悉畢具。

19



孙真人(孙思邈)《卫生歌》: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 ,父母遗体能宝之,洪范五福确为
最。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 元
气。次求长生须戒性,火不出兮心自定,木还去火不生灰,人能戒性还延
命。贪欲无穷忘却精 ,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仗何因保此
身。心若太费费则劳,形若太劳劳则怯,神若太伤伤 则虚,气若太损损则
绝。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
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冬嘻□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
停。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 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磨常在
面。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增辛聊减苦,秋来辛 减少加
酸。季月大寒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能调少病
缠。春寒莫使锦 衣薄,夏月汗多须换着,秋冬觉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入
药。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 冷宜少餐,免至秋来成疟
痢。心旺肾衰色宜避,养精固肾当节制,常令肾实不空虚。日食须知忌油
腻,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至膨□损心
肺。醉后强饮饱强食,去此二 者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自安
逸。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灌清水,丹 田浊气切须
呵。饮酒可以陶情性,剧饮过多防百病。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伤
命。慎忽将 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人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
加。坐卧防风吹脑后,脑后受风人不寿;更 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灾
咎。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鱼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鬼神俱不< br>喜。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百病
侵。不问住家或住外,若 遇迅雷风雨大,急宜端肃畏天威,静坐澄心须谨
戒。思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留余福 ,免致中年早白
头。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思量难报罔极恩,朝夕焚香拜天
地。身 安寿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惜命惜身更惜气,请君熟玩卫生
歌。
20



《养生肤语》
明·华亭陈继儒仲醇著
《中国养生大成》页244-251
学海类编107
《养生导引秘籍》页197-2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养生肤语》一卷
(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陈继儒撰(1606)。以寡 欲保神及起居调摄诸法为养生之要。杂采
史传说部及前人绪论,大抵习见语也。
1



01
天地以气生人,故人一日一时,未尝能离乎气。鱼之在水,两 鳃翕动,
无有停时;人在宇宙间,两鼻翕张,亦无有停时。所以统辖造化之气,人
赖之以生也。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为此也。人
生奔驰劳顿,气因之骤矣。骤则出多入少,外 者不入,内者愈虚,所以死
期将至。惟至人观天道,执天行,抱神以静,气气归脐,寿齐天地矣。故知人生天地间,虽可见者形,所以能长久者气。

02
郭康伯遇神人,授一保 身卫生之术,云但有四句偈,须是在处受持。
偈云:“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 静,心生还是
病生时。”郭信用其言,知自护爱,康健倍常,年几百岁,皆由善摄元气
所致。
□在处,猶处处。

03
天气常清,天色常明,更无一物挠乱,所以长久 。今人所见云气倏忽
变现起灭者,皆近地之界,百里而上,无有也。譬如人身,有七情六欲之
干 ,有三毒六害之扰,岂能长久!诚能至清至明如天地,岂得不如天地之
不毁乎?《青天歌》云:“青天忽 起浮云障,云起纵横遮万象。”养生者
辨之。
□丘处机《青天歌》:“青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天遮万象。”

2



04
触事而感生,善应而劳生,此皆致老之理也。《庄子》称:“ 鲁有单
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同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余以为此
即养生之理也。 人之生也,以有上栋下宇之求,饥食渴饮之资,故不得不
与民角利,日夜忧劳其心,无有顷暇,故老及之 也。今岩居水饮,则于世
无求;不与民同利,则于物无竞,无求无竞,虽欲不寿,得乎?古人谓之
却老。却之者,去其可老之道也。
□《庄子·达生》作“共利”。

05 人有喜谈道者,余止之曰:道不易谈也。不能绝色,不必谈道;不能
绝世,不必谈道。何也?道所以 全吾真也,而不绝色,则为渗漏之躯,真
何能全?道所以完吾性也,而不绝世,则为合尘之徒.性何能完 ?或者引
“休妻不是道”,及引“大隐在市廛”为证,此则禅家最上一乘之妙。若
以此为解,徒 使退堕耳。

06
《卫生歌》云:“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去火方延命。”谅哉斯 言!
夫人之忿怒羡艳,悲壮激切,鼓动奔驰,跳跃翔舞,讴歌叫啸之类,凡激
于人我而发者,夫 孰非火之所为哉!木与木相钻而火生,人与人相形而欲
生,其理一也。人能勘破此理,每事抑损,惩其忿 而窒其欲,则五气自平,
六脉自和,延生必矣。
□孙真人(孙思邈)《卫生歌》作“次求长生 须戒性,火不出兮心自定。木还去
火不生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3




07
“魂魄合而成形,贤愚在德,肥瘦在母,寿夭在父 。血盛则肌肥,精
足则神壮,神和则德全。”此闻之汪弄丸云。以此见天之赋命,生由父之
精, 而死亦由父之精也。但养和全德,此则由乎己者,不可不知所事。

08
权德舆文 云:“舟有溺,骑有坠,寝有魇,饮有醉,食有饐,行有蹷,
其甚则皆可以致毙,无非危机。”呜呼!岂 独在于高官尊爵已哉!正在饮
食衽席、舆马燕寝之间。人之所易而弗之防,故自阽于危耳。
□ 杨慎《病榻手欥》:“舟有溺,骑有坠,寝有魇,饮有醉,食有饐,行有蹶,
其甚则皆可以致毙,无非危 机,其可如土偶木寓耶!”此权德舆文中奇语也。(《古
今图书集成》引)

09
学道之士,须识吾之一身,从太虚中而来,既从太虚中而来,则此身
初亦无有,岂应执著之以为 己物。故此身之灵明,至人必使不著于有,不
著于无,一如太虚之无物以扰之,然后本体之心方得清静合 虚,灵觉常圆,
而一切繁华,一切系累,不能夺矣。繁华系累不能夺,则俗心日退,真心
日进, 退得一分俗心,自能进得一分真心,《孟子》所谓“养心莫善于寡
欲”者是也。心自太虚,则身还太虚, 所谓仙、所谓佛,何俟多谈!

10
4



周 莱峰以养生术请,钱午江曰:“不过履和适顺而已。履和则不伤和,
适顺则不违顺。夫天地之气,至和大 顺尽之,人身小天地也,岂不可仿天
地之长年乎?”莱峰刻石临清公署,制小牙牌勒四字,置衿袖终其身 。先
辈之重箴言如此。

11
阴阳本不相对待。造化之生物也,阳入于阴 ,阴留阳而不得飞则生;
阳出于阴,阳不顾阴而不能留则死。是生死俱系于阳,固与阴不相关也。
仙家谓一分阳气不尽不死,一分阴气不尽不仙。然则阴阳岂可对待言哉!
虽然,阳之所在,不独生死系 之,即诸物之灵蠢亦系之。人气在上,故耳
目聪明,于物最灵;鸟兽阳气与阴气混淆,故蠢;草木〔阳〕 气在根,故
尤蠢。以此为言,则人之阳气安可不宝?耳聋目瞶,阳将散矣。是以君子
先时兢兢, 惟阳是守,有以也夫。

12
人生食用,最宜加谨。以吾身中之气,由之而升降聚 散耳。何者?多
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多辛食则气散,多咸食
则气坠 ,多甘食则气积,多酸食则气结,多苦食则气抑。修真之士,所以
调燮五脏,流通精神,全赖酌量五味, 约省酒食,使不过则可也。

13
人始死,耳目口鼻手足形体具足,而父母兄弟妻 子莫之爱者,谓其神
之去也。然则人之所爱,在神不在形矣。而今人所养,顾在形不在神,何
5



耶?今人作文神去,作事神去,好声神去,好色神去,凡动静运用纷纭,
神无不去,人莫之惜,顾神绝乃独悲之深焉,是何见之晚也!人之致思发
虑,致一思,出一神; 注一念,出一神,如分火焉。火愈分,油愈干;火
愈小,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及其绝而悲之深焉, 是何见之晚也!古
仙云:“神一出,便收回,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翁妪
返童 孩。”噫!其诚通天地之生机也夫。
□《庄子·德充符》: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也,适见㹠子食于 其死母者,少
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
使 其形者也。”
□古仙云云,冷谦《修齡要旨》作「元神一出便收來……自然赤子产真胎」。(参
《养生导引秘籍》校記)

14
高南州云:“阴阳交合,造化之妙,无可伦比。 ”因述一术士言,八
月十五日夜半子时,俟月色正中,以方诸取月华水盈缸,俟来年五月五日
午 时,以阳燧置缸上,须臾日照水中,缸中水奔腾翻涌而起,顷之水尽涸
矣,观其药候以为服食。此丹家炼 神水法也。服食虽未易卒得,然因此可
以窥造化交合之妙。

15
却病之 术,有行功一法。虚病宜存想收敛,固秘心志,内守之工夫以
补之;实病宜按摩导引,吸努掐摄,外发之 工夫以散之;凡热病宜吐故纳
新,口出鼻入以凉之;冷病宜存气闭息,用意生火以温之。此四法可为治< br>病捷径,胜服草木金石之药远矣。此得之老方士言。

6



16
道书云:“有妻子者,则为妻子所累;有富贵者,则为富贵所累,道
不可行也。 ”审如是,必弃妻孥,捐富贵,而后可乎?夫妻孥不病道,病
在于累妻孥;富贵不绝道,绝在于累富贵。 盖妻孥富贵在境,而累不累在
心。舜尝二女裸矣,亦尝受尧禅矣,不为许由之逃,务光之辞,而竟无伤< br>于道。此其道之微旨,可想已。

17
王宏宇论修真有难易曰:“吾辈破漏 之躯,与童真修炼自别。缘童真
原是乾体,不破不漏,非破乾而成离者比。欲修纯乾,止用得一段纯阳工
夫耳。若吾辈必补离成乾,然后更著工夫,所以难也。”此论甚合玄理。

18 < br>《续仙传》有卖药翁尝呼曰:“有钱不买药吃,尽作土馒头去!”此
言最警悟,人之不为土馒头寡 矣。人日非而已,不悟何欤?但药有数种,
苦不能辨。有灵药可以益寿延年,有至药可以起死回生,有神 药可以回阳
换骨。若夫金石草木,但可治病,虽有迟速,末后一著,土馒头如故。
【土馒头】 指坟墓。唐王梵志《城外土馒头》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19
许道人云:“人心贵澄静。若能半夜打坐不倒身,端坐凝寂,则性命
入吾囊橐;若夜夜不倒身,则性命在我掌握,长生可冀矣。何者?魂强魄
7



弱故也。”又问如何用工。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二语尽
矣。”
□“真人”二句,见《参同契》。

20
陆元鹤谈养生之旨曰:“不过藏 神于渊,令不外游,久之自然神化,
毋多谈。”予唯其语。夫神之为物,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恒留 于身,
其中炯然,则精气归真,神化自现。古仙云:“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
若能神气住, 便是得仙人。”所谓神气住者,非神也耶?世率称仙真为神
仙,以其所炼在神也。

21
郑龙门见召,指座右二沃丹花曰:“此四本同发,惜止移其二入堂中,
今十馀日 矣。其二则未暇,为日色所曝,遂萎谢。”且曰:“此可以悟养
生。若如此花,天岂有所限量邪?”余因 惕然有警。诚悟此理,则自不置
其身于伤生之境,嵇中散“一溉后枯”之说可信。
【一溉】一 次灌溉。亦比喻用力不多。三国魏嵇康《养生论》:“夫为稼于汤之
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燋烂 ,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
也。”

22
壮年嗜欲,一时 不见,久之渐至怯薄。譬如富家妄费,一时不见,久
之渐至贫窭,自然之理。人所见在日暮,故不悟耳。 推此以观,凡读书史,
作文字,养生作家,取效亦复如是。弗谓无功,久之自然见效。
8



【怯薄】薄弱。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今人禀赋怯薄,故按古方用药,
多不能愈病。”

23
偶遇游方僧,谈终南山苦行道流,多有至二三百岁者。日常掘食黄精、
苍术、白术诸药草以充食,又有服饵茯苓者。其法:山中大松树多合抱者,
掘其根土深数尺,断树命根 ,以大瓮盛蜜与新茯苓放树根下,春则蜜气升
于树颠,冬则蜜复降入瓮,如此三年,方取出地。每日啖如 拳大一块,饮
水一瓯,不复火食。茯苓既是长年之植,又不火食,其享有异寿固宜也。
若今世人 ,志行如常,而欲企异常之寿,不亦难乎哉!

24
俗谓人之雄健者曰有气力,以 见力与气元自相通,力从气而出也。凡
叫喊跳跃,歌啸狂舞,奔逸超走之类,凡以力从事者,皆能损气。 古之善
养生者,呼不出声,行不扬尘,不恒舞而熊经鸟申,不长啸而呼吸元神.殆
皆息力以生气 乎?

25
凡风寒暑湿,在外则为气,中于人身则为毒,或有发为痈疽,发为疟< br>痢者。中伏伤生之道,不可不谨。故人之起居,室之栖止,须秘密坚固,
高朗干燥,斯无患矣。

26
9



井不汲不溢,精不用不盈,何以? 以水由地中,汲则益之;精充身中,
损则充之,本非有溢而盈也。世人不解斯理,谓汲井不见其损,不知 汲频
则地元竭,用精不见其耗,不知用频则真元疲。是以明于汲井之理者,井
养而不穷;明于用 精之道者,神用而不竭。

27
有人好养真而未尝轻事远游,曰:“昔也某曾泛舟 游于江,遇风儿覆
没,以是不数游也。”余笑曰:“闭尔户,坐尔室,宁独无江乎哉!夫江
之险 ,犹凭舟也。若户与室之险,在衽与席,在饮与食,宁复有舟可凭哉?
奚独江也!焦若火,凝若冰,利若 戈矛,何时而不有?奚独江也与哉!”
客曰:“吾闻命矣,吾将事远游。”

28
发本缁也,而何为素?齿本缜也,而何为疏?眸本瞭也,而何为眊?
耳本聪也,而何为聩?手本 攫也,而何为疲?足本趋也,而何为痿?肩能
负,何为老而痹?身能任,何为病而弱?颜能丹,何为衰而 枯?此意可省。
其殆生之所以死者耶?其殆死之所以形见其征者邪?知生之所以死者,则
知死之 所以生矣。夫人之形,日日有生,生而不知所以宝其生;时时有死,
死而弗知所以救其死,及其偃然卧、 溘然冥,然后随而哀之。噫!亦晚矣。
夫早服重积者,非至人乌足语此!

29
上品上药,神与气、精。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
10



保精以裕气,裕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方。但心为精主,意为气马,心驰意动,则精气随之行,故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为此。虽然,犹是初功,
须到得心虑俱泯,神识两忘 ,方是真人境界。心虑俱泯,神识两忘为何?
泯其心所以存其心,忘其神所以养其神,气盛神全,自然底 于神化。

30
顾色泉生平好奉道旨,偶夜梦之海上,有二人从逐而行。相谓曰: “此
君姓顾,笃好学仙。”色泉顾而问之。一人高声曰:“仙没有,无欲即仙。”
因与同东行, 诣海中而去。醒而自思,畴昔所梦,非仙也邪?余因“无欲
即仙”一语甚近道,志之。

31
黄可斋言:嘉靖年间至京,遇赐内膳来自吏部李古冲所,得尝一脔,
味极咸,不 可入口。盖诸物俱用秋石煮制故耳。大抵内膳烹调,五味过厚,
食之至有不知其为何物者。因言食淡极有 益,五味盛多能伤生。彼曾至东
光县村落中,三老人昆弟俱年八十馀,极强健。问之,云此地难得盐,吾
辈尽淡食,且务农无外事。此不可解养生哉?可斋亦食淡,已十年。丹书
云:“食淡精神爽。” 《老子》云:“五味令人口爽。”以此观之,五味
之用,可无慎哉!

32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今人口鼻中气喘急,气出反为天地所
盗,得天气之养者寡。日常所养, 惟赖五味,若过多偏胜,则五脏偏重,
11



不惟不得养,且以戕 生矣。试以真味尝之,如五谷,(如菽麦,)如瓜果,
味皆淡,此可见天地养人之本意,至味皆在淡中。 今人务为浓厚者,殆失
其味之正邪?古人称“鲜能知味”,不知其味之淡耳。
□「如菽麦」三字疑衍。菽、麦即在五谷之中。(《养生导引秘籍》校記)

33
胡浦南巡抚江西,以劳勚致衰疾。闻方士言,乃多索民间乳饮,每晨
进瓯许,无验。又多索松子 取实,日进数盂,代餐饭,半月馀,更觉虚疲
不可支。得告归,竟不起。此胡沙冈言。因思物有形质,岂 能复化为精气,
况诸香走窜腠理,耗散元精,其不验,宜矣。夫善养生者,岂徒恃药物已
哉!
□《类编》作“巡抚西江”。

34
王阳明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只 此修玄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解,
却于身外觅神仙。”昔慧海师,或问修道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 ,
困时即眠。一切人吃饭时不肯吃,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眠食不得自如,岂得 长生邪?尝举示二则公案于道友,且问百尺竿头更进
步如何。道友曰:“饥食困眠,犹是欲界。须阳长阴 消,至气满不思食,
神满不思睡,方是究竟。”

35
欲最难制,惟断乃成。姻家董三冈,性刚果,年六旬始举子。既毓之
12



日,曰:“吾将绝欲延寿,观此子之成立也。”诸姬列馆,自此俱异处,寿七十八而终。余闻严介溪因阃中不和,年方四旬馀即绝欲。至后贵极人
臣,果八十五终。宝精之验 如此。

36
昆山周六观,盖癯然一儒也。余曾识荆,能诗善画,作赵体书亦逼真 ,
又好客、好古玩、好声伎、好鼓琴。余私念此君精神如此,诸好毕集,何
以支久?逾年,周果 不禄。以此见人生所好,自当专一,若多好多能,反
能耗神损精,其殆与食少事烦者同一机邪?

37
张全山官学职,年八十有六,有少容。陈泰岩谈其为人甚可法:官虽
小,若以为贵;家虽贫,若以为富;年老生一子且幼,若以为众且壮也。
欣然无忧戚之色,且不形之论议 ,真实作自家事,宜其寿也。因忆全山对
徐存斋云:“彼苍报施,决不差爽。”然则全山之得寿,其亦有 由致欤!

38
马见田善谈玄理,年六十有五,而须发尽黑;李少白不善谈玄理, 行
年七十,而须发亦黑,有少容。予尝以养生术叩见田。曰:“不食咸,不
饮茶,宝养精气神为 主,日坐一室,无所事事。”及叩少白,少白无言,
但曰:“嬉嬉然不关心世务,虽患难,无忧戚之色而 已,然未常绝足城市。”
然则二君致寿,果相符邪?抑外不相符而中实无异邪?
□《类编》作“日嬉嬉然”。
13




39
心动则神疲,凡诸伎俩,营营与人角胜负者,未有不减年算者也。伎
俩之中,作诗奕棋,劳神独 甚.周莱峰云:“某之所见,以奕伤生者四人
矣,宋豫斋、王连川、王汾源、郭南洲是已。”又云:“孙 李泉五更作诗,
以劳成疾而卒。”陈雨泉云:“王同墟与客奕,忽瞑目,呼之不应,则死
矣。” 奕之劳神如此。噫!伤生之事,岂独在酒色之间已哉!

40
嘉定陆筠台,少病寒 证,瘥而不慎,遂病亡阳,稍闻人声,辄悸欲死,
服药累年无效。陆乃尽除药饵,日事睡卧,待毙而已。 如是者五年,病似
少瘥,性颇通灵,门有隶人至,呼曰隶人至矣,有友人至,呼曰有友人某
至, 已而数里外之事,率能前知。更年馀乃起,如少壮时,能挽他有力人
不能挽之弓。既病起累月,少汩人事 ,灵知遂昧,不复如其病卧时矣。与
余友善,后得子,号兰室。

41
过 佘山,遇顾豫斋,与语。豫斋好静修,筑馆佘山,弥岁不归。谈内
养一诀,止是专气致柔如婴儿,作不生 计,则长生可冀。若分别尔汝高下,
有敬慢,有爱憎,皆是有生后事,非未生前工夫也。此言真得修养之 奥。

42
14



内养秘诀,得之未真切, 未可轻试,屡有因之而召祸者。曾见谢宾山
之徒,试内视之诀,行火太急,未期,痢下五色死。有一苏友 ,从方外学
闭气诀于某塔寺,仅半岁,亦病痢下而亡。某士夫闻一同年病疽发而殒,
云此必曾学 坐功也,询之果然。以是知遇诀未真,欲益反损。试观人间炼
黄白术,火候少差,鼎炉随失,况于人身, 又非鼎炉可见者比。下工试手
者,其慎无倚信哉!

43
色易溺人,圣人 亦不能卒制止,是以远之而已,故曰去谗远色,远之
自可驯致于绝也。饮食亦易动饕贪,故曰君子远庖厨 也。旨酒则疏仪狄而
绝之,疏之云者,殆亦远之义欤?因谈“食色性也”之义,而漫论及此,
不 知可测圣贤制欲之真方否。
□“是以远之”,《类编》作“止是远之”。
【仪狄】1.传说 为夏禹时善酿酒者。《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
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 ,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
者。’”

44
道者谢宾山,别去 数年,复来谒,云:“别后过建业,浮彭蠡,之袁
南、饶广之间,访龙虎山遗迹。年馀,还逾匡庐,走荆 、襄、郑、卫诸境。
已而过河间,徒步真保长途,以及北都。居三年,复还寓金焦。岁徐,访
贤 日久,曾无一遇,但只勘得世情熟破。”问世情若何。曰:“只是要占
便宜,损人利己而已。遇富人则敬 ,遇贫人则贱,在在皆然,语音不同,
其情一如。”既而曰:“只讨一人、我平等人亦不易得,况肯损己 利人,
何以学道!”余闻之悚然。果能人、我一如,是谓无我,是谓克己,巍巍
圣境,渺不可即 。
15




45
吾乡佘山庙塑像甚工,闻寺 僧云:旧有一塑工某姓,来自江西,经岁
馀塑诸像。金泽寺像亦其人所塑,成而病,诸侣欲为延医,工却 之,曰:
“无以为也。吾想象臆度,尽吾神矣,此所以病也,世岂有药物能复吾神
哉!”竟死。 寺庙诸像今具在,诸刹罕见其比。
□“寺庙”,《类编》作“仙庙”。

46 < br>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
头上刻兽头是;睚眦,平生好 杀,今刀柄上龙吞头是;嘲风,平生好险,
今殿角走兽是;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狻猊,平 生好坐,今
佛座狮子是;〕霸下,平生好重,碑坐兽是;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狮
子头是;贔 屭,平生好文,今碑两傍龙是;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
是。惟龙无好,所以成龙。此可以证无欲即 仙之旨。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乐,
今 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风平生
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
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 兽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
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鸱吻平 生好
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洞天清音 http:nt)

47
《龙川纪事》载仙都山道士论养生有内外:精气,内也,非金石所能
坚凝;四肢百骸,外也,非精气所 能变化。欲事内,必调养精气极而后内
丹成,内丹成则不能死矣。然隐居人间,久之或托尸解,而未能变 化轻举,
16



盖四大本外物和合而成,惟外丹然后可以点瓦砾, 化皮骨,飞行无碍矣。
然内丹未成,内无交之,则服外丹者多死。余谓此论固为唐皇服丹燥渴而
发,然以内丹为精气,则胶于凡躯,而不知药自外来之旨;以外丹为金石,
则滞于形质,而不知从有入无 之妙。岂足通玄家之奥义邪?
□“不能死”,疑当作“能不死”。

【《中国养生大成》按语】
此书为作者研究养生之随笔,大都言之有物,且文笔洗炼,清新可 诵。
作者之养生观点,主要体现在“履和适顺”,虽亦论养神,亦论裕气,亦
论宝精,亦论淡食 ,亦论服药,亦论练功,但都围绕此一主题而不移。其
尤为可贵者,明确提出了气功治病的辨证施功问题 ,病有寒热虚实,治分
补散凉温,议论精辟,为不可多得之珍贵文献。作者陈继儒(1558-1639 ),
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明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诸生,隐
居昆山之阳,后筑 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
书法苏轼、米芾两家,兼擅绘画,名重一时。每 取遗闻轶事,编写成书,
远近争相传抄习读。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生平著述宏富,仅《四库全
书总目》所载,除本书外,尚有下列三十种:《建文史待》、《邵康节外
纪》、《逸民史》、《读书镜 》、《虎荟》、《眉公十集》、《狂夫之百》、
《安得长者言》、《书蕉》、《枕谭》、《偃曝谈馀》、 《妮古录》、《岩
栖幽事》、《销夏》、《辟寒》、《古今韵史》、《福寿全书》、《笔记》、
《读书十六观》、《群碎录》、《珍珠船》、《书画史》、《文奇豹斑》、
《见闻录》、《太平清话》, 《香案牍》、《古文品外录》、《古论大观》、
《泰汉文脍》《佘山诗话》。此外,还有《煮粥条议》、 《种菊法》、《书
画金汤》、《模世语》、《小窗幽记》、《李公子传》、《杨幽妍别传》、
《 眉公诗钞》、《白石樵尺牍》、《晚香堂集》等,并辑有《国朝名公诗
选》、《宝颜堂秘笈》及评点《西 厢记》、《琵琶记》、《红拂记》、《绣
襦记》、《玉簪记》、《幽闺记》等。
17




18



《明史·隱逸》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陳繼儒,字仲醇,松江華亭人。幼穎異,能文章,同郡徐 階特器重之。
長爲諸生,與董其昌齊名。太倉王錫爵招與子衡讀書支硎山。王世貞亦雅
重繼儒, 三吳名下士爭欲得爲師友。繼儒通明高邁,年甫二十九,取儒衣
冠焚棄之。隱居昆山之陽,構廟祀二陸, 草堂數椽,焚香晏坐,意豁如也。
時錫山顧憲成講學東林,招之,謝弗往。親亡,葬神山麓,遂築室東佘 山,
杜門著述,有終焉之志。
工詩善文,短翰小詞,皆極風致,兼能繪事。又博文強識,經史 諸子、
術伎稗官與二氏家言,靡不較核。或刺取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競相
購寫。徵請詩文 者無虛日。性喜獎掖士類,屨常滿戶外,片言酬應,莫不
當意去。暇則與黃冠老衲窮峰泖之勝,吟嘯忘返 ,足迹罕入城市。其昌爲
築來仲樓招之至。黃道周疏稱“志尚高雅,博學多通,不如繼儒”,其推
重如此。侍郎沈演及御史、給事中諸朝貴,先後論薦,謂繼儒道高齒茂,
宜如聘吳與弼故事。屢奉詔徵 用,皆以疾辭。卒年八十二,自爲遺令,纖
悉畢具。

19



孙真人(孙思邈)《卫生歌》: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 ,父母遗体能宝之,洪范五福确为
最。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 元
气。次求长生须戒性,火不出兮心自定,木还去火不生灰,人能戒性还延
命。贪欲无穷忘却精 ,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仗何因保此
身。心若太费费则劳,形若太劳劳则怯,神若太伤伤 则虚,气若太损损则
绝。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
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冬嘻□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
停。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 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磨常在
面。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增辛聊减苦,秋来辛 减少加
酸。季月大寒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能调少病
缠。春寒莫使锦 衣薄,夏月汗多须换着,秋冬觉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入
药。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 冷宜少餐,免至秋来成疟
痢。心旺肾衰色宜避,养精固肾当节制,常令肾实不空虚。日食须知忌油
腻,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至膨□损心
肺。醉后强饮饱强食,去此二 者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自安
逸。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灌清水,丹 田浊气切须
呵。饮酒可以陶情性,剧饮过多防百病。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伤
命。慎忽将 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人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
加。坐卧防风吹脑后,脑后受风人不寿;更 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灾
咎。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鱼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鬼神俱不< br>喜。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百病
侵。不问住家或住外,若 遇迅雷风雨大,急宜端肃畏天威,静坐澄心须谨
戒。思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留余福 ,免致中年早白
头。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思量难报罔极恩,朝夕焚香拜天
地。身 安寿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惜命惜身更惜气,请君熟玩卫生
歌。
20

南阳理工学院录取查询-2014年江苏高考分数线


销售内勤-幼儿园童谣


四川航天学院-幼儿园户外活动


英语6级报名-护照办理


新年趣事-影视广告策划


黄埔大学-寒假趣事作文300字


过年的手抄报-羊皮卷读后感


广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导购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