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典名句

巡山小妖精
677次浏览
2020年07月31日 06: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承德医学院分数线-关于六一儿童节的歌曲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理想,是要
彰显 一个人光明的德行,是要他亲近爱护百姓,是要他抵达完美的目标。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能得。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 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
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

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要想
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 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 己的心思。要想端
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
得知识。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对万事万物
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 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
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 和家族;管理好家
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5、《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 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6、为人君,止 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
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做国君 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
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 ,要做到
讲信用。
7、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
也都蒙受恩泽,享受 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
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8、所谓修 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
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 不得其正。心不在焉,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之所以


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
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
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 :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
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 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
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9、孝者,所 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
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 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
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 统治民众。
10、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使隐瞒真实情况 的人
不敢花言巧语,以大德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懂得了根本的道理。
11、是以《大学》始 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
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因此,《大 学》一开始就教学习的人接触天
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 理。
1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
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 丽的女人一样,这样才叫心安理得。所以,品德
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13、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
外表上来。所以 ,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14、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 上长长,而民兴弟,上
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矩之道也。
---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 国
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
重长辈,老百 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
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 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 矩之道”。

15、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 之父母。
---老百姓喜欢
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 的父母了。

16、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
能保有土 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


17、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 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
入者,亦悖而出。
---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 散财于民,民心就
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
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18、《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 ,不善则失之矣。
---《康诰》说:“天道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道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

19、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 大臣则不眩,
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
四方归之,怀 诸侯则天下畏之。
---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
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 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
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 心耿耿,招纳工匠,财
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
20、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
远,过也。好人 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
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 他驱逐得
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
灾难 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君子要有正确的原则:一定要通过忠诚信义去
获得一切,而骄奢放纵便会失 去一切。
21、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 br>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22、是故君 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
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所以,品 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
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 明显,越是细微
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2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商汤时的青
铜器“盘”上的铭文说 :“假如能一天做到自我改造、自我更新,就要始终如一,
永远保持,做到每天新、天天新。”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理想,是要
彰 显一个人光明的德行,是要他亲近爱护百姓,是要他抵达完美的目标。

2、知止而后有定,定 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能得。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
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 获。

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要想
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 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 自己的心思。要想端
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对万事万物
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 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
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 庭和家族;管理好家
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5、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 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6、为人君, 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
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做国 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
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 往,要做到
讲信用。
7、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
也都蒙受恩泽,享 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
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8、所谓 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
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 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之所 以


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
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
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 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
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 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
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9、孝者, 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
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 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
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 于统治民众。
10、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使隐瞒真实情 况的人
不敢花言巧语,以大德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懂得了根本的道理。
11、是以《大学》 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
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因此,《 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的人接触天
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 原理。
1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 也!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
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 美丽的女人一样,这样才叫心安理得。所以,品德
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13、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
外表上来。所 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14、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 ,上长长,而民兴弟,上
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矩之道也。
---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 的国
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
重长辈,老 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
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 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 矩之道”。

15、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 民之父母。
---老百姓喜欢
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 姓的父母了。

16、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 br>有用。
---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
能保有 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


17、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
入者,亦悖而出。
---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 王散财于民,民心就
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18、《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 之,不善则失之矣。
---《康诰》说:“天道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道便会得到天< br>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

19、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 敬大臣则不眩,
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
四方归之, 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
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 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
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 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
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
20、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
远,过也。好人 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
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 他驱逐得
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
灾难 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君子要有正确的原则:一定要通过忠诚信义去
获得一切,而骄奢放纵便会失 去一切。
21、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 br>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22、是故君 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
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所以,品 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
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 明显,越是细微
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2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商汤时的青
铜器“盘”上的铭文说 :“假如能一天做到自我改造、自我更新,就要始终如一,
永远保持,做到每天新、天天新。”

赤芍药-单位证明信


圣地亚哥大学-山东高考分数查询


济宁医学院分数线-初中入团申请书


广州中考-寻龙诀影评


青春无限-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务-怎样申请出国留学


医学物理-无忧雅思


掀起你的盖头来串词-法国探亲签证